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91(第二八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六(上)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我们继续深入到释迦牟尼佛的定境当中……这是在2500年前释迦佛所入的一个定境,而2500年只是「一念而已」……

此时,依然是在兜率陀天,远道而来的金刚幢菩萨正在讲解菩萨摩诃萨十回向位当中的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布施国土一切诸物,乃至王位悉亦能舍;】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经常化现为转轮圣王,他们可以把自己国土上的一切种种物品都布施出去,甚至连自己的王位都能舍弃。

【于诸世事,心得自在,无系无缚、无所恋著;】

对于世间的所有事,他们已经心得自在,没有任何的系缚(捆绑),没有任何的恋著。

【远离恶业,饶益众生;不著业果,不乐世法,不复贪染诸有生处;】

他们远离了所有恶业,一直在利益众生;在行善的时候,也不贪著那个善业的果报,他们不爱乐「世间法」,而且也不再贪恋和染著「三有」轮回内的任何受生之处。

【虽住世间,非此处生;】

他们虽然住在世间,却已经不属于这里了。

这句话讲「虽住世间,非此处生」,看着他们虽然生活在世间,但他们已经不是这里的人了。心灵的超离,改变了第六回向位菩萨们的本质。在他们修得不好、对于世间还有贪著的时候,他们在世间,也就是世间人,是世间所生;当他们远离所有恶业,无有任何系缚和恋著,不再爱乐世间法的时候,虽然在世间,他们却仿佛不是这个世间生的,好像是天外来客。

【心不执著蕴、界、处法,于内外法心无依住;常不忘失诸菩萨行,未曾远离诸善知识;】

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他们的心不再执著「色、受、想、行、识」(五蕴),不再执著「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不再执著「根尘」相对之处的一切法,对于内外的一切法,心无所著,无有依住;但是却永远不会忘记去行菩萨的圣行,他们也不会远离种种的善知识。

【持诸菩萨广大行愿,常乐承事一切善友。】

他们一直持着菩萨的广大行愿,行菩萨所行、发菩萨所愿;他们非常喜欢跟一切善友在一起,也愿意去辅助一切善友做事情。

【菩萨尔时,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

金刚幢菩萨说,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以种种善根这样回向:

‘愿一切众生为大法王,于法自在,到于彼岸。】

愿一切众生都成为大法王,于法自在,到达彼岸。

【愿一切众生成佛法王,摧灭一切烦恼怨贼。】

愿一切众生都成为佛法王,摧灭一切的烦恼怨贼。

【愿一切众生住佛王位,得如来智,开演佛法。】

愿一切众生都能住在佛王的位置上,得到佛的智慧,开演佛法。

【愿一切众生住佛境界,能转无上自在法轮。】

愿一切众生能够住在佛的境界,能够转无上自在的法轮。

【愿一切众生生如来家,于法自在,护持佛种,永使不绝。】

愿一切众生能够生在如来之家,于法自在,能够护持佛的种性,使其永不断绝。

【愿一切众生开示无量法王正法,成就无边诸大菩萨。】

愿一切众生能够开示无量法王的正法,成就无边种种大菩萨。

【愿一切众生住净法界,为大法王,现佛出兴,相继不断。】

愿一切众生能够安住在清净的法界,成为大法王,一直显现有佛出兴于世,相继不断。

当一切众生都安住在清净的法界,成为法王,那么整个法界内就不停地有佛出现,相继不断。

【愿一切众生于诸世界作智慧王,化导群生无时暂舍。】

愿一切众生在所有世界都成为智慧之王,能够化导各种各类的众生,没有任何一刻舍离众生。

【愿一切众生普为法界、虚空界等诸世界中一切众生作法施主,使其咸得住于大乘。】

愿一切众生普遍地在法界、虚空界等所有世界中,为一切众生作法的大施主,给众生布施正法,使大家都安住在「大乘」(小乘、大乘的分别,也是心量的分别)。

【愿一切众生得成具足众善之王,与三世佛善根齐等。’】

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都是这样的。此时,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愿一切众生都成为佛一样的具足众善之王(在行善方面,没有谁能超过佛了)。

【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王位善根回向,为欲令彼一切众生,究竟住于安隐处故。】

以上就是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布施王位的时候作的善根回向,目的是为了让一切众生都究竟地住于安隐之处。

【佛子,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王京都、严丽大城及以关防所有输税,尽皆施与,心无吝惜;】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当他们做转轮圣王的时候,要是看到有人来向他们乞讨国王的都城、种种庄严美丽的大城市,甚至向他们乞讨关防的所有税收的时候,这个转轮圣王大菩萨也都完全地布施出去,心里没有任何的吝啬、吝惜。

【专向菩提发大誓愿,住于大慈,行于大悲,志意欢悦,利益众生;以广大智解了深法,安住诸佛平等法性;】

他们一心专向佛的觉悟,发下了大的誓愿,安住于大慈、行于大悲,他们的志向无比欢悦,一直利益众生;以广大的智慧解了甚深妙法,他们安住在诸佛的平等法性中。

【发心为求一切智故,于自在法起深乐故,于自在智求证得故,净修一切诸功德故,住于坚固广大智故,广集一切诸善根故,修行一切佛法愿故,】

他们为什么这么爱作布施呢?金刚幢菩萨说:因为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发心就是为了求佛所有的一切智;他们对于自在法起甚深的爱乐,于自在智求证得(而不是仅仅听闻);他们净修一切所有功德,住于坚固的广大智慧,广泛地积集一切所有善根,修行一切「佛法愿」(就是佛在修学法、证得究竟智慧方面的大愿)。

【自然觉悟大智法故,安住菩提心无退故,修习一切菩萨行愿、一切种智尽究竟故,而行布施。】

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他们发的愿都跟佛是类似的,自然觉悟了大智慧之法。他们安住在菩提心不会退转,修习一切菩萨的「行」、「愿」,一切种智完全究竟,他们为了以上种种目的而行布施且作回向。

【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悉能严净无量刹土,奉施诸佛以为住处。】

这些大菩萨们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庄严、清净无量的刹土(无量的世界),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向诸佛去作奉献、作布施,就喜欢安住在奉献和布施里,好像奉献和布施的行为成了住处一样。

【愿一切众生常乐居止阿兰若处,寂静不动。】

他们也愿一切众生常常爱乐居住在阿兰若处(就是寂静的地方,少人打扰的地方),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真正的寂静,安住不动。

其实,「根本智」就将带领我们到达最寂静不动之处。最近也跟大家比较过几种修禅定的方法,比如说,听着佛号、咒语打坐或者念着佛、念着咒语打坐,要么就是通过「安般守意法」观呼吸打坐,试用下来,深度上确实还是有差异,观呼吸打坐能够带领我们去到最寂静的地方,甚至常处在「常寂光土」。
为什么呢?我们想一想,我们听着或念着佛号、咒语去打坐,始终还是在动用意识心嘛。在利用佛号、咒语这种高频的振动,带动自己振起来,从而与佛菩萨的境界同频,从而见到他们所见的景象,这依然是意识意念的动的层面,其实还不是特别深。但是通过观呼吸打坐,入禅定就入得很深,因为你观着观着,没有呼吸(没有出息、入息)的时候,此时「心」就完全止了,又谈不上任何意识意念让我们起共振——没有,我们就回归到了生命存在的最本源之处了,所以非常寂静。要是多一点儿时间观呼吸,估计所有众生都能彻底地安静下来了……

【愿一切众生永不依止王都聚落,心乐寂静,永得究竟。】

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也愿一切众生永不依止王都聚落,心乐寂静(就是不要贪恋大城市的繁华),希望一切众生「心」都爱乐寂静,在寂静中永得究竟。

这个「第一义」,真的是很寂静。我们的心要是不寂静,是不能契入第一义的。寂静到了极处,就是绝对无为了,也无生无灭了,就成了「大般涅槃」了。

【愿一切众生永不乐著一切世间,于世语言常乐远离。】

愿一切众生永远不乐著一切世间,对于世间的凡俗语言常乐远离。

这是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为真修行者,不爱乐世间的一切,甚至对于世俗人所用的语言都觉得有点多余。要是修禅定修久了,大家就会习惯「止语」了。真正成熟的禅堂,就是一直很安静的状态,没有什么闲言碎语。

【愿一切众生得离贪心,施诸所有,心无中悔。】

愿一切众生得离贪心,能够舍掉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布施出去,心里却不会中途懊悔。

【愿一切众生得出离心,舍诸家业。】

因为释迦佛当年也是出家的状态,他是放下了世间一切所有,然后证得究竟。那么,我们要观想:此时我们就是释迦佛,已经离家六年,也修过了种种苦行,也练过各种奇特的瑜伽术,终于在菩提树下通过密集地打坐而证道了,此时我们远观我们所放下的这个世俗家业,就好像真的离我们很遥远……

此时我们在菩提树下坐着,我们超离于世间所有的家业,在这种超离中,我们就许了一个愿:希望一切众生也得到这种出离之心……只有在大放下(极致地放下),放下彻底之后,才能够证得这样的一种解脱。

因为此时释迦佛,他的原身是在菩提树下打坐的,兜率陀天这里属于他的定境,那么他的定境就受他原身此时的状态影响着,所以在他定中讲法的菩萨们讲的一切法也都符合他的心意,符合他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释迦佛讲完《华严经》之后去亲近众生,依着众生不同的根性和不同的情况而讲法的时候,就有很多方便说了……不一定永远倡导你舍离家业,但此时「是的」,因为此时他的原身已经出家六年多了……

【愿一切众生得无吝心,常行惠施。愿一切众生得不著心,离居家法。】

这些大菩萨也愿一切众生得到无有吝啬之心,常行惠施(常常作无私的大布施)。愿一切众生得不著心,离居家法。

还是倡导离开居家生活,是吧?因为此时释迦佛他是出家人嘛,站在出家人的角度讲的,愿一切众生得不著之心,离开居家之法。但是,当针对着在家人讲法的时候,释迦佛就不是总这样讲了,而且《菩萨善戒经》里也提到了,在家人只要守好「菩萨戒」也能成佛,也不耽误什么。
因为我个人也出家过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说,那几个月对于我的讲法生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就是完全站在出家人的角度去看世界、看世俗生活,得出的结论往往就与在家时的结论很不同。

【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苦,除灭一切灾横怖畏。】

金刚幢菩萨说: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们,也愿一切众生都能离开所有苦,除灭一切的灾横和恐怖畏惧。

【愿一切众生严净十方一切世界,奉施诸佛。’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王都善根回向,为令众生悉能严净诸佛刹故。】

也愿一切众生能够庄严、清净十方一切世界,向诸佛进行奉献和布施。

这就是这些大菩萨们把自己国家的都城都布施出去时所作的善根回向,目的是让众生都能庄严、清净所有的佛国。

【佛子,菩萨摩诃萨所有一切内宫眷属、妓侍众女,皆颜貌端正、才能具足,谈笑歌舞悉皆巧妙,种种衣服、种种华香而以严身,见者欢喜,情无厌足。】

接下来,金刚幢菩萨又讲:众所周知,作为转轮圣王,这些大菩萨内宫里有各种各样的眷属、各种各样的美女围绕着他们,服侍他们的妃子及侍女非常多,都是颜貌端正、才能具足的,谈笑、歌舞悉皆巧妙,又被种种衣服、种种花香而庄严其身,见到这些美女的所有众生,情无厌足(简直看都看不够)。

【如是宝女百千万亿那由他数,皆由菩萨善业所生,随意自在,敬顺无失;】

为什么这些转轮圣王拥有这么多美女围绕着他们呢?其实也是过去世行善积德所结的很多缘。像过去世经常行善积德救众生,有一些众生(比如说畜生道的众生)转世成人的时候,就为了报恩想嫁给这个人……这样的情况很多见的,是吧?甚至落水的女子被救了,也想嫁给这个救命恩人(是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过去世行了很多善业,所以今生有百千万亿那由他数(无量的)像珍宝一样的美女围绕着他们,随意自在,敬顺无失(非常听话、非常乖巧)。

【尽以布施诸来乞者,而于其中无爱乐心、无顾恋心、无耽著心、无系缚心、无执取心、无贪染心、无分别心、无随逐心、无取相心、无乐欲心。】

但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整天在「百花丛」中,却对于「百花」没有任何的贪恋。乞讨者过来向他们索要美女的时候,他们也舍得去作布施,没有任何凡夫的那种贪爱或执著心,没有顾恋心,没有耽著心,没有系缚心,没有执取心,没有贪染心,没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是说这些乞讨者不管要哪个美女,都舍得给,没有不舍得的),没有随逐心(不会像那种割肉似的放不下,没有),没有取相之心(乞讨者来乞讨的时候,也不会看人下菜,不会的——非常平等)。

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对他身边的这些美女也没有那些凡夫的爱乐和染欲之心,因为他们修得很好。

有的师兄可能会说:人家要,我就给,那也不问问这些美女愿不愿意?前面不是提到了「敬顺无失」?这些美女很听话、很顺从——完全服从安排,因为她们很敬重这个才德兼备的转轮圣王,这个大王说什么就是什么(是这样子),没有违抗的——没有。

【菩萨尔时,观诸善根,为欲令一切众生咸得出离故回向,得佛法喜故回向,于不坚固中而得坚固故回向,得金刚智不可坏心故回向,】

在布施美女的时候,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观种种善根,为了让一切众生都能拥有这种出离心,所以回向;为了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欢喜,所以回向;为了所有众生都能在不坚固中而得坚固,所以回向(在不坚固的肉身当中去修习佛法,证坚固法身,为了帮助众生证法身而回向);也是因为这些大菩萨们已经证得了「金刚智不可坏心」,所以回向。

【入佛道场故回向,到于彼岸故回向,得无上菩提心故回向,能以智慧了达诸法故回向,出生一切善根故回向,入三世诸佛家故回向。】

他们也是为了让众生都能入到佛的道场,所以回向;为了众生都能到达彼岸,所以回向;也是为了帮助众生证得无上菩提心,所以回向;也是为了能够帮助众生以智慧了达诸法,所以回向;他们也是为了帮助众生出生一切善根(激发众生内在的善),所以回向(如果说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本性都是佛,那么一切众生根底里都有善,要把这个善诱引、激发出来);也是为了帮助众生都入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家,所以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如是法,生如来家;增长诸佛清净胜因,出生最胜一切智道;深入菩萨广大智业,灭除一切世间垢恼,常能供施功德福田;为诸众生宣说妙法,善巧安立,令其修习诸清净行,常勤摄取一切善根。】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安住在这样的法,就生在了如来之家;增长了诸佛的清净殊胜因,出生了最殊胜的一切智之道;他们深入到菩萨的广大智之业,灭除了一切世间的垢染和烦恼,他们能够恒常地供养、布施功德福田;他们为所有众生宣说妙法,善巧安立,令大家修习种种清净之行,他们常勤摄取一切善根。

【菩萨尔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常得无量三昧眷属,菩萨胜定相续不断。】

他们拥有这么多善根,都用来回向:「愿一切众生常得无量三昧眷属,菩萨胜定相续不断」。希望一切众生得到什么眷属呢?得到「无量的禅定境界」当眷属(说,我的家亲眷属,就是我那无量的禅定境界);他们愿一切众生拥有菩萨的殊胜禅定,相续不断。

【愿一切众生常乐见佛,悉入诸佛庄严三昧。】

愿一切众生常常爱乐见到佛,都能入到诸佛庄严的「三昧」中。

【愿一切众生成就菩萨不思议定,自在游戏无量神通。】

愿一切众生成就菩萨那不可思议的禅定,能够在定中自在游戏无量的神通。

今天在QQ上也有师兄问:说自己想证天眼,是不是必须修禅定?答案是——是的!虽然有一些外道法,开发一下「松果体」也能使得天眼略现功能,但是跟佛的天眼没法比,所以必须修习禅定。
我们也讲过多次了,其实所谓的「五眼六神通」,都是归到「真心自性」之后显现出来的——与其说是「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不如说是「心通」——其实是「真心自性」的一种作用。因为「心」能遍知一切,所以就显现出了种种的超能力。
为什么「心」能遍知一切呢?因为「一切唯心造」——不都是「心」造的嘛,本源就在「心」这里,所以一旦归到心(归到本源),所有能力就都拥有了。

【愿一切众生入如实定,得不坏心。】

这些大菩萨也愿一切众生入到「如实之定」,得到「不坏之心」。

这个「如实之定」,其实就是「大般涅槃」的状态,就是「常寂光土」。入到这里,才真正拥有不坏的心(不再被任何「相」所左右了)。

所以说,「大三灾、小三灾」都不到的地方,那就是「四禅」以上了。「禅定」是最安全的「舍宅」!

【愿一切众生尽获菩萨甚深三昧,于诸禅定而得自在。】

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菩萨的甚深「三昧」,于诸禅定而得自在。

【愿一切众生得解脱心,成就一切三昧眷属。】

愿一切众生得到解脱心,成就一切「三昧眷属」。

还是讲以「三昧禅定境界」为眷属(为亲人),那就是常修禅定(常不离禅定)。

【愿一切众生种种三昧皆得善巧,悉能摄取诸三昧相。】

愿一切众生种种「三昧」皆得善巧,悉能摄取诸「三昧」之相。

说,什么事情都是熟能生巧,总是修、总是修……就得到了种种入「三昧」的善巧和方便,就能够摄取种种「三昧」之相了;修着修着我们就会发现:经文中提到的各种禅定境界,我们都能亲身经历,不足为奇;修久了,(禅定境界)渐渐多的时候,也就比较淡然了,甚至都懒得讲了。
修禅定,就很像我们学习骑自行车或学开车。一旦会骑自行车、会开车了,刚开始是很激动的,恨不得对各种人炫耀——我会骑车了、我会开车了……再骑一段时间、开一段时间,就懒得炫耀了,觉得很平常嘛,而且会骑车的那么多、会开车的那么多,也没什么了。

【愿一切众生得胜智三昧,普能学习诸三昧门。】

金刚幢菩萨说:这些大菩萨也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殊胜智慧三昧」,普能学习种种「三昧之门」(「三昧门」就是入禅定的方法)。

【愿一切众生得无碍三昧,入深禅定终不退失。】

愿一切众生得到「无碍三昧」,入深禅定终不退失(无有障碍的三昧,可以依次地入到很深的禅定)。

如果想入极深的禅定,还是建议大家练习「安般守意法」——数、随、止、观、还、净。
当年罗睺罗尊者也是听闻了释迦佛的教授之后,利用「安般守意法」到树下打坐,就直接从初禅、到二禅、到三禅、到四禅,直接就证上去了,当下就证解脱了(一次上座就完成所有内容)。

【愿一切众生得无著三昧,心恒正受,不取二法。’】

禅定要是很深的话,会蔓延到下座之后,你的心一直是很空净、无所著的,所以就一直是「正受」(其实是「无所受」,就是受一切都如同无有,这是「正受」);「不取二法」,不取一切的分别法,根本就没有分别心生起。

【是为菩萨摩诃萨布施一切内宫眷属时善根回向,为欲令一切众生皆得不坏清净眷属故;为欲令一切众生皆得菩萨眷属故;为欲令一切众生悉得满足佛法故;】

以上就是这些大菩萨布施内宫的眷属时作的善根回向,目的是让一切众生都得到「不坏清净的眷属」;目的是让众生都得到「菩萨眷属」;目的是为了让众生都得以「满足佛法」(圆满具足佛法,具足觉悟之法)。

【为欲令一切众生满足一切智力故;为欲令一切众生证于无上智慧故;】

目的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满足一切智的神力;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证得无上智慧。

【为欲令一切众生得于随顺眷属故;】

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得到「随顺眷属」。

得到随顺眷属,让我们的家庭眷属听我们的话,意思是什么?我们也是才德兼备了才真的具有影响力,人家是心甘情愿地去服从、去顺从。

【为欲令一切众生得同志行人共居故;】

这样回向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得同志行人共居」(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生活)。我们最大的幸福,就是我们的身边人恰恰就是同路人、同行者、志同道合者,这是最大的幸福,这样才有共同语言啊。

【为欲令一切众生具足一切福智故;为欲令一切众生成就清净善根故;】

金刚幢菩萨说:这些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回向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具足一切福德智慧,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成就清净的善根。

【为欲令一切众生得善和眷属故;】

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得到「善和眷属」(就是希望众生周围的这些眷属都是性情比较和顺的,跟他相处起来比较愉快)。

【为欲令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清净法身故;为欲令一切众生成就次第如理辩才,善说诸佛无尽法藏故;】

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清净的法身;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成就「次第如理的辩才」(强调了「次第」和「如理」两个要点,就是我很会讲法:一方面,有「次第」地讲,由浅入深,能够随顺众生的根性;再一个,「如理」,就是讲得很对、很准确),希望一切众生善于讲说诸佛无尽的法藏(诸佛有无尽的法藏,你要一直讲下去……)

【为欲令一切众生永舍一切世俗善根,同修出世清净善根故;】

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永远舍离一切世俗的善根,同修出世间的清净善根。

世俗善根,就是我行善是有目的的,你得对我好,或者你怎么报答我……这是世俗善根;出世间的善根,是不求回报的清净的善根,是「三轮体空」的。

【为欲令一切众生净业圆满,成就一切清净法故;】

这些大菩萨们回向的目的,也是让一切众生清净之业得以圆满,成就一切清净之法。

【为欲令一切众生一切佛法皆悉现前,以法光明普严净故。】

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一切佛法皆悉现前,以法光明普遍地庄严、清净。

就是希望一切众生能够拥有一切佛法,这样,他们智慧的光明就可以庄严、清净一切处了。

这就是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们回向的目的——都是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

但我们也知道,所有众生也都是自心所现,为了众生,其实也是在净化自己的心。

为什么《华严经》被尊为是「经王」,我们想一想?佛陀证道之后,这不可思议的佛的本初境界,完全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我们一旦入到《华严经》,就是以佛的思惟去思惟,以佛的行动去行动,以佛的为而为,以佛的无为而无为,以佛的心去感受佛的心……
其他任何经,因为它有依着众生而权衡的方便在内,这种方便就抑制了佛这种原初状态的直接表达(至少某种程度上是抑制了)。
而《华严经》是毫无抑制的状态,是直接裸然呈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华严经》在所有经中地位是最高的,相当于诸山之巅峰。
我们学院有一些师兄,已经周遍地学习了很多经,至少可能学了几十部经了,深入到「华严境界」之后,会不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感觉真的是,所有经讲的内容,《华严经》里都有,而且又无比圆融地去包纳着所有的方便,这是真正的「佛的经」!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文章推荐 《华严经》090(第二八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六(下) ◎ 坐看风浪起, 坐看风浪去。不随风浪起, 不随风浪去。 【禅修课】第一期046 识阴区宇与无极法九宝 禅定加强班-021“数 随 止 观 还 净” 【醍醐随笔】2018年04月第二期 禅定加强班-020“证悟者的心要宝藏(节选十)” 【醍醐随笔】2018年04月第一期 神奇的药师佛法门(感应篇) 【醍醐随笔】2020年07月第三期 禅定加强班-008“呼吸停止后怎么办” ◎ 药师法门修持仪轨 药师灌顶真言 地藏菩萨心咒(禅修版) 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设置星标  添加到桌面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13(第〇六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3(第〇六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六如来现相品 第二大家好!今天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六卷,「如来现相品」第二。章...

《华严经》终极版 50(第一六卷)上

《华严经》终极版 50(第一六卷)上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我们继续跟随法慧菩萨的偈颂,来复习一下菩萨的「十住位」。首先是「发心住」。【一切...

《华严经》056︱明法品 第十八(上)

《华严经》056︱明法品 第十八(上)

‍音频首发平台:蜻蜓FM搜索关键字:醍醐学院 上节课,应着精进慧菩萨的要求,法慧菩萨讲解了菩萨们发...

《华严经》056︱明法品 第十八(中)

《华严经》056︱明法品 第十八(中)

音频首发平台:蜻蜓FM搜索关键字:醍醐学院 大家好!我们继续回到忉利天王的宫殿,聆听法慧菩萨的讲法。&nbs...

《华严经》62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上)

《华严经》62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我们继续回到夜摩天王的宫殿。此时,在释迦牟尼佛以及无量的...

《华严经》063(第一九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下)

《华严经》063(第一九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下)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醍醐语录自己拥有什么,才能给人什么。自己拥有清净,才能给人清净。自己拥有明了,才能给...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