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62 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我们继续回到夜摩天王的宫殿。
此时,在释迦牟尼佛以及无量的「功德林如来」的加持下,「功德林菩萨」正在给大家讲解菩萨的「十行位」。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饶益行?】
上节课讲了第一「欢喜行」。今天讲第二「饶益行」,「饶益行」,要看这个名字的话,就是说要给予众生无限的利益。但是,看一下功德林菩萨的解释,倒不是这方面的。
【此菩萨护持净戒,于色、声、香、味、触,心无所著,亦为众生如是宣说;】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第二「饶益行」位的菩萨们,他们会认真地护持清净的戒律,对于「色、声、香、味、触」,心无所著,而且也倡导众生断离对于「色、声、香、味、触」的执著。
      戒律是让我们清净的(我们知道),从学佛,到皈依,成为居士就开始受持戒律了。受了三皈五戒,你已经是被承认的佛门弟子了。这居士戒守好之后,有一些师兄又受了菩萨戒。在持戒的过程中就感觉自己是由染污变清净了,而且越来越清净。当然戒律受了之后不是说马上都能持好的,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真正地、切实地付出努力。居士戒还好守,关键是菩萨戒,我们的弱项是哪几条,就重点攻哪几条,到最后都能守好。万一「翻种子」没守好,马上觉知到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修补戒行(念至少一百零八遍,修补一下戒行),继续认真地持戒。
      不要因为犯了几条戒律就破罐子破摔了,觉得我已经失去戒体了,算了吧——千万不要生起这样的心。
      其实,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反反复复、曲曲折折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一帆风顺的,释迦佛为了成道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也都了解。不是说发了一个愿,很轻松地就实现了目标了,要是那样也就真没意思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对于「色、声、香、味、触」没有执著,我们反省一下自身,现在能不能做到——对于一切的色相,我们还有执著、还有贪念吗?对于一切的声音,我们还有执著、还有贪念吗?对于香味儿、香气,还有执著、还有贪恋吗?
      当然有一些师兄从事跟香味儿有关的工作,无论是在卖香水的地方上班,还是在经营沉香生意,这是她的工作,天天都浸泡在香当中,那你依然要观:「我这纯粹是完成工作,还是我真的有所贪恋?」有的人做的工作是跟香水或者香味儿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他喜欢闻到周围的香气,无论是花儿的香气,还是别人洒了香水之后的香气,还是有贪恋的,我们一定要在最细微之处警醒。
      那么味道呢?比如说舌头,尝到水果了、蔬菜了、美食了,你会贪恋吗?你会执著吗?
      触觉,我们的身体还贪恋那些细滑的觉受吗?经常问问自己,一问自己就可能觉得粘著还是没有断尽,没断尽也很正常。
      你要修到十行位的第二「饶益行」,你成为十行位第二「饶益行」的菩萨摩诃萨了,这个时候,说明你已经断粘著断得差不多了。但是,也不绝对,也说不定有翻种子的时候,只不过会了了觉明。
      那我们也知道,一般登地以后才叫摩诃萨,没登地(没到初地)都叫菩萨,但是,在佛陀讲法的时候,或者菩萨们互相尊称的时候,有的时候也提到是摩诃萨,这就属于尊称了,表尊敬的。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第二「饶益行」位的菩萨们,自己不再贪著「色、声、香、味、触」,而且,也给众生讲说不要贪著。
【不求威势,不求种族,不求富饶,不求色相,不求王位,】
而且,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不贪求威势力,对别人的威德、权势也没有贪求;也不求种族,不是说非得亲近贵族,或者说自己希望自己成为贵族,没有这些妄心;而且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也不贪求富饶,觉得日常生活能够满足正常的需要就可以了,并不贪图富贵、富饶,如果有一些盈余,可能也会想办法布施出去;处在「饶益行」位的这些菩萨们,也不会贪求美丽的色相,觉得肉身毕竟是个皮囊,用不了多少年就要舍弃的,所以不会太执著肉身相;而且他们也不贪求王位,对于国王的位置(皇帝的位置)并不贪求,「远看威风凛凛,近看全是责任」,一个国家最累的可以说就是国王了,如果这个国王尽职尽责的话。
【如是一切皆无所著,但坚持净戒,作如是念:‘我持净戒,必当舍离一切缠缚、贪求、热恼、诸难、逼迫、毁谤、乱浊,得佛所赞平等正法。’】
功德林菩萨说:以上提到的一切,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都无所贪著,他们只是喜欢守持清净的戒律,而且他们经常自己勉励自己,说:
我一定要持好清净的戒律,我一定要舍离一切的「缠缚」——什么东西让我不清净了,我就要舍弃它;什么障碍我修行了,我就舍弃它;
而且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还会这样想:我一定要舍离一切的贪求,我要舍离那些燥热的烦恼,我要舍离「诸难」(就是种种不幸之事),就是说,我要好好修,让那些不幸不会找上门;
而且我要舍离一切的「逼迫」,我要去一个适合修行的地方修行;
我要舍离一切的「毁谤」;
      为什么有毁谤?可能两种原因:第一,自己没做好,别人会拿这个事情说事,批评你,嘲笑你;但也有一种情况,自己没做错,言行举止没有偏差或者讲法没有偏差,但是依然有人毁谤,这就是因为过去世你毁谤过别人,这是恶业找到你头上了,形成为一种恶报,人家来讨债了,你没做错,他依然毁谤你,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挺多见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知道,是在消业。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就想:我要舍离一切的毁谤。
      消业的情况可能不可避免,但是我要避免自己犯错误,我要拥有正知正见,守好「八圣道」,这样别人再批评、再毁谤就是来消业。「我没有错」,这一点要保证。
而且,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还在心里想,我要舍离一切的「乱浊」,一切的混乱和污浊,这种不清净,我要舍离,我一定要证得佛所赞叹的平等正法,要向佛靠拢、向佛靠近……
【佛子,菩萨如是持净戒时,于一日中,假使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大恶魔诣菩萨所,一一各将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天女──皆于五欲善行方便,端正姝丽倾惑人心,执持种种珍玩之具,欲来惑乱菩萨道意。】
功德林菩萨说:佛子们,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认真地持清净戒律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有魔来试炼他,在一天之内,可能来了无数百千亿那由他(无量)的大恶魔,来到菩萨这里,而且每一个大恶魔都带着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的天女(长得非常美的天女),这些天女会从「财、色、名、食、睡」各个方面(或者「色、声、香、味、触」各方面),去诱惑这个菩萨。你越想好好持戒,魔越来试炼——一天之内,无量的大恶魔来了,而且每一个恶魔都带着无量的天女,这些天女长得都端正姝丽、倾惑人心;而且天女还不是空手来的,手里还拿着种种的珍玩之具(非常珍贵的、很稀有的这些用品,拿在手里)。一方面是美色,另一方面是珍玩,就来祸乱菩萨的道心了。
【尔时,菩萨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至障碍无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心净如佛;唯除方便教化众生,而不舍于一切智心。】
此时,面对无量的、非常美貌的天女,也面对着她们所带来的种种珍玩之具,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心里这样想:「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这五欲是障道之法,会障碍我成就无上正等菩提的。所以,他们不生一念欲望之想,清净得就像佛一样。
      释迦佛成道前(我们知道),魔王波旬派三个女儿,变得非常美丽,来诱惑释迦牟尼佛,结果没有成功。
此时,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就是这样的,面对再多的美女,不管有多美,一点儿欲念都没有,他们的心清净得就像佛一样。如果有一种情况——就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想要度这些天女,可能会不排斥她们,一开始接受她们在自己这里,之后慢慢给她们讲法,教化她们,不排斥、不把她们骂走,先让她们留下,只有一种原因,就是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想行一些善巧方便——教化她们。而在教化的过程中,不会舍离「一切智之心」,不会教化教化着,结果自己又沦陷了,把自己给搭进去了,不会的。自己非常觉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何而做。
【佛子,菩萨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
功德林菩萨说:佛子们,「菩萨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真正的菩萨,不会因为欲念生起,去恼害任何一个众生,他不会去害人去。人家是真正的修道者,修得很好,你去捣乱去、去障碍去,真菩萨不会这样做的。就算自己有欲心都会压制自己,他就担心扰乱了道人的心了。
功德林菩萨说,真正的菩萨,宁可舍掉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不会故意做那些恼乱众生的事情。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受了居士戒的就属于是佛弟子了;还有一些师兄受了菩萨戒了,你是菩萨了。你是菩萨了,行、住、坐、卧任何举动都要小心的,一切都有因果的。首先,穿着打扮上(我们知道),从我们成为佛弟子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穿着打扮就跟过去有极大差异了。尤其一些女师兄,在学佛前可能还打扮得比较妖娆性感;学佛后,受了居士戒,然后受了菩萨戒,就开始越来越清淡。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也是要多用脑子思考一下,不能随便地穿。尤其现在夏天了,穿薄的衣服,薄到什么程度?不要太透,不要太露,这些都要注意。还有,我们展现在大家面前,是清净的气质?还是有欲染的气质?有很多师兄也喜欢发照片到朋友圈,那么这些师兄可能自己朋友圈,也有很多出家师父在看。那你发照片,发什么样的照片?个别女师兄,要注意,你发什么样的照片?你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就会扰乱众生的心?你朋友圈有出家师父、有在家居士、有很多异性师兄,修得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人免疫力都很强,你打算传导一个什么信息出去?
      功德林菩萨说,真正的菩萨,不会因为欲的因缘,故意恼害任何一个众生,你一定要想得细一点,再细一点,你从上到下,无论是你的穿着、你的打扮、你的举手投足,都在向大家展示你是清净的,还是染污的。也许我们过去犯过错误,或者我们也做过一些不妥当的行为,但是要改,要及时改,如果不改,还混在佛弟子的队伍里,你想做什么?
【菩萨自得见佛已来,未曾心生一念欲想,何况从事,若或从事,无有是处!】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第二「饶益行」位的这些菩萨们,自得见佛以来,见过佛之后,发愿成佛之后,「未曾心生一念欲想」,自己的心就非常清净了,这种贪欲之念,就不曾生起过,就别说还做一些相关的跟贪欲有关的行为,或者说祸害他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过去我们也强调,我们任何微细的身、口、意,都要考虑到对于众生的影响,而这些众生是无处不在的——即便是人不在,那灵界众生也是无处不在的,要时时经得起推敲才行,我们要清净到什么程度呢?任何时候,突然来一个佛,站在我面前,我们无愧于这个佛,这就可以了。任何时候,这个佛突然化现了,我们面对他没有惭愧,就要修到这种程度。

【尔时,菩萨但作是念:‘一切众生于长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贪著五欲。其心决定耽染沉溺,随其流转,不得自在。】
处在第二「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心里会经常这样想:一切众生在轮回的长长暗夜里,整天想的就是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这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这样的,普遍态,大家都是滑向五欲深渊的,都是贪著五欲的,就像喝醉了一样,上瘾的。「其心决定耽染沉溺,随其流转,不得自在」,进去了就出不来,像吃了迷魂药一样,不得自在,无法控制自己了。
【我今应当令此诸魔及诸天女,一切众生住无上戒;住净戒已,于一切智,心无退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入于无余涅槃。】
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当他们看到有无量诸魔带着无量的天女过来的时候,他想的是什么——我可不能被他们蛊惑,我要度他们,我得想办法让这些魔和天女这一切众生都安住在无上清净的戒律中。而且,持好清净戒律之后,让他们对于一切智心无退转,直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到最后入到究竟解脱的「无余涅槃」,菩萨们想的是这个。他没有被欲蛊惑,他想的是我怎么样反攻回去度了他们、救他们。
      为什么要救众生呢?有一些不学佛的人认为我们这简直是没事找事,众生在「五欲」中不也挺好的嘛!但是也挺苦的呀。乐是很少的,苦是很多的。
      其实都说娑婆世界的众生执著,有一次,在禅定中看到娑婆世界往北有一个世界,那儿的众生也很执著。看到一个场景:一个男子正在向一个女子求婚,女子坐在这边儿,那个男子坐在对面,还裸着上身。每求婚一次,女子一拒绝,男子就往自己的身上插一颗图钉,而且看过去他的后背以及他的两个肩部已经插满图钉了……就这样地向这个女子求婚,只要一拒绝,他就插图钉(苦肉计),但看上去并不奏效,但这个悲情剧一直在上演,让人看了真的是说不出的滋味。
      众生在「五欲」中的这种沉溺,完全是被洗脑了一样。你要是让他自己想办法跳脱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由佛、由菩萨介入,要想办法帮忙,敲开轮回之壳、敲开无明之壳才可以。

【何以故?此是我等所应作业,应随诸佛如是修学。】
所以,处在「饶益行」位的这些菩萨们认为度众生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应随诸佛如是修学」,佛都是这样的,想方设法地救众生,不想看他们那么愚痴地苦下去了。有的是自我折磨,有的是自我折磨的同时还折磨他人……又何必呢?都是业业相牵,没完没了……
      所以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就发了愿:一定要想办法度这些众生。他们的做法就是第一自己持好戒;第二宣扬戒律的重要性;第三随顺因缘,善巧方便普度。
【作是学已,离诸恶行、计我、无知,以智入于一切佛法,为众生说,令除颠倒。】
所以跟着佛来修学,慢慢地就离开了所有的恶行,不再执著那个所谓的「我」,也开始远离了无知状态,开始拥有智慧,有了智慧了,就能够入到一切佛法的海洋当中了,智慧越来越多,就可以给众生讲法,帮助众生除掉颠倒。
      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在梦里那叫一个执著,但一旦醒来,你真的可以完全放下那些颠倒,甚至觉得梦中很可笑。在梦中是多么地不自由、不自主,多么地无奈!醒来是多么地自由、自主、舒适……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梦,我们要排除掉一种情况——就是有个别师兄的梦也是一种定境,排除掉定境之外的话,那些梦一般都是让人痛苦和无奈的。

【然知不离众生有颠倒,不离颠倒有众生;不于颠倒内有众生,不于众生内有颠倒;亦非颠倒是众生,亦非众生是颠倒;颠倒非内法,颠倒非外法;众生非内法,众生非外法。】
而且处在「饶益行」位的这些菩萨们,了知「不离众生有颠倒,不离颠倒有众生」。「众生」这两个字就意味着颠倒。什么是众生啊?众多妄想集成之生,众多的妄想一直在生,这是众生。既然是妄想,自然就是颠倒的。但是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因为具足了智慧,他们也知道这所谓的颠倒相、众生相,其性本空,是一场幻有。其实本质里颠倒内没有众生可得,众生内没有颠倒可得,其性本空。说颠倒、说众生也是就相说。既然是就相说,那么「颠倒」、「众生」这都成了文字相,都成了分别心了。慢慢的「饶益行」位的菩萨把这个分别心也就打消了。就这样修着修着,因为清净,就越来越空了,到最后,就感觉到什么「颠倒非内法,颠倒非外法,颠倒无内外」,「颠倒」这个词就好像虚化了、消失了一样。「众生非内法,众生非外法」,「众生」这个词也好像消失了一样。
【一切诸法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如梦如影,如幻如化,诳惑愚夫。】
「一切诸法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这一切的颠倒、一切的众生也是虚妄不实的,很快就显化出来,很快就消失不见,没有坚固之性,这一切颠倒之相、众生之相,如梦如影,如幻如化。这些假的东西只能够欺骗那些愚痴没有智慧的人,而菩萨们,已经跳脱愚痴了,所以旁观者清了。
【如是解者,即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及与涅槃,证佛菩提;】
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因为懂了这一切,就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及与涅槃,能够证得佛的菩提(觉悟)。
      一方面知道众生苦——我要救他们;另一方面也知道——只是在梦中做。有了这样的心,心就真的定了,反而更容易抗击魔王以及天女们的诱惑了,这就好像魔王带来一束束假花,说是真的,让你闻,菩萨们看一眼就知道,假花,没感觉,也懒得去闻它的味道,类似这样子……知道这一切都是假有。
      知道一切是假有,心就更定了。
【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解脱;自调伏,令他调伏;自寂静,令他寂静;自安隐,令他安隐;自离垢,令他离垢;自清净,令他清净;自涅槃,令他涅槃;自快乐,令他快乐。’】
所以处于「饶益行」位的这些菩萨们,自己能够得度,也能够帮助他人得度;自己能证解脱,也能够帮助他人证解脱;自我可以调伏自心,也能够帮助他人调伏自心;自己能够获证寂静,也能够帮助他人获证寂静;自己能够得到舒适安隐,也能够帮助他人得到舒适安隐;自己能够离开所有的诟染,也能够帮助他人离开所有的诟染;自己非常清净,也能让他人非常清净;自己能够证得涅槃,也能够让他人证得涅槃;自己非常快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这种快乐就是觉悟的快乐,离开一切染著的、清净的快乐。
      所以「饶益行」位的菩萨们,从自己持好清净戒律,增强免疫力开始,慢慢证证证……还是证到了第一义这里了。
【佛子,此菩萨复作是念:‘我当随顺一切如来,离一切世间行,具一切诸佛法,住无上平等处,等观众生,明达境界,离诸过失,断诸分别,舍诸执著,善巧出离,心恒安住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甚深智慧。’】
所以功德林菩萨说,佛子们,处在「饶益行」位的菩萨们心里还这样想:我当随顺一切如来,离开一切世间凡夫之行,我要具足圆满一切种种佛法,我要安住在无上平等的境界,我要平等地观一切众生,明达所有境界,我要离开所有的过失,断除所有的分别,我要舍离所有的执著,我要靠着善巧出离轮回,我的心要恒常地安住在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的甚深智慧中。

【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饶益行。】
功德林菩萨说:这就是菩萨摩诃萨十种圣行当中的第二「饶益行」了。
      其实,「饶益行」也可以概括为:自己做好,再帮他人做好。
      学习到这里可能有的师兄也会回想起:十住位当中的第八「童真住」位,讲的也是菩萨们身行没有过失、语言没有过失、意识意念没有过失,指的也是持好了清净的戒律,那么十行位的第二行又讲持好清净戒律,好像中间就互相重叠了(重合了)。实际上我们把《华严经》的十住品、十行品、十回向品、十地品都学完之后发现,这是不同角度的划分,确实有重合的地方,这个很正常。
      所以,我们要是想判断一个高僧大德是哪个位次的话,你就可以这样判断,就分几个表格,比如说:先看他在十住位当中大概属于第几住;然后再看十行位中属于第几行位;十回向里面属于第几回向;十地里属于第几地;到最后再综合概括一下,这样就非常的圆满了。
      当然,我们学习《华严经》这些位次的划分,并不是主要用来评价别人的,关键的关键是勉励自己的。大家了解,每当我们学十住、十行、十回向或者十地的话,首先第一对照的肯定是自己,对于自己目前的修行境界心里有数,以便我们更加精进。我们打一个比方,如果说成佛是到二十楼的话,你总要知道我现在在几楼啊?还差多远呢?是吧?所以不要只盯着别人看,最重要的还是先盯着自己看一看,对照一下。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吧。
      不管学多少内容,最关键的还是应用,希望我们都成为让释迦牟尼佛骄傲的弟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相关文章

《华严经》008(第〇三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008(第〇三卷)上〔终极版〕

大家好!今年的这个年,是我们过的最特别的,也是最难忘的一个年。从去年的年末到今年的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

《华严经》 013(第〇六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3(第〇六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六如来现相品 第二大家好!今天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六卷,「如来现相品」第二。章...

《华严经》 014(第〇六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14(第〇六卷)中〔终极版〕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被释迦牟尼佛牙齿间的光明吸引来的十方世界的无量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的毛孔又放射光明,...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 第三上节课我们讲到,普贤菩萨入到了「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我们继续来学习贤首菩萨的偈颂。上节课讲到,「若了神通深密用,则为诸佛所忆念...

《华严经》044(第一五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044(第一五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上节课讲到后面,贤首菩萨就强调,只要修到了一定程度,菩萨们是真的具足种种神通...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