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106

一切诸法空无所有,一切诸法本性寂静,一切诸佛皆同一体。

 《四童子三昧经》 

前言  

继续回到他化自在天,在释迦佛面前,被无量金刚藏如来加持的金刚藏菩萨正在给大家讲说菩萨摩诃萨的十地首先讲的是初地欢喜地

【佛子,此菩萨复作是念:‘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静,如是寂灭,如是空,如是无相,如是无愿,如是无染,如是无量,如是广大。】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欢喜地的菩萨们心里还会这样想:‘诸佛正法就这样的甚深,就这样的寂静,就这样的寂灭,就这样的空,就这样的无相,就这样的无愿,诸佛正法就这样的无染,就这样的无量,就这样的广大。

【而诸凡夫心堕邪见,无明覆翳,立憍慢高幢,入渴爱网中,行谄诳稠林不能自出,心与悭嫉相应不舍,恒造诸趣受生因缘,贪、恚、愚痴积集诸业日夜增长,】

但是所有凡夫们,他们的心却常常偏执于邪见,他们的心被无明覆盖着,就好像眼睛生了疾病一样他们立起了慢的高幢,把慢当作旗帜高高地举着他们进入焦渴的欲爱之网中,行着种种谄媚、虚之事在谄媚、虚的稠密森林中不能够自己出来这些凡夫的心与悭贪嫉妒相应不舍,一直造着轮回之业造着轮回中受生的种种因缘他们的贪欲嗔恚愚痴积集着轮回之业日夜增长。

【以忿恨风吹心识火炽然不息,凡所作业皆颠倒相应,欲流、有流、无明流、见流,相续起心意识种子,于三界田中复生苦芽,

他们以忿恨之风吹着心识,使得心识之火炽然不息这些凡夫们所造作的一切都与颠倒相应,他们造作的是一切欲望之流、一切三有轮回之流、一切无明之流、错误的邪见之流这样的相续而起,心意识的种子不停地萌发,在三界轮回的田中又长出了苦之芽。

【所谓:名色共生不离,此名色增长,生六处聚落,于中相对生触,触故生受,因受生爱,爱增长故生取,取增长故生有,有生故有生老死忧悲苦恼。】

这些凡夫他们的名色共生而不离一切精神性的、物质性的一切存在共生而不离,这种名与色的增长又生出了「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聚落在这六个聚落中相对生出了「触」,触生了「受」,因受而有「爱欲」,因爱欲增长于是「取著」,因取著所以生出了「有」,「有」生所以有「生老死」种种忧悲苦恼。

【如是众生生长苦聚,是中皆空,离我、我所,无知、无觉,无作、无受,如草木石壁,亦如影像;然诸众生不觉不知。’ 】

就这样众生长在苦的聚落里,这一切本性是空,离、「我所无知、无觉、无作、无受,如草木、如石壁,也如影像;但是众生不觉不知轮回的相。

【菩萨见诸众生于如是苦聚不得出离,是故即生大悲智慧。复作是念:‘此诸众生我应救拔,置于究竟安乐之处。’是故即生大慈光明智。】

菩萨看到所有众生就这样在苦难的聚落里不能够出离,于是就生出了大悲的智慧。处于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就这样想:这所有众生,我应该救拔他们,把他们安置于究竟的安乐之处于是菩萨就生出了大慈悲的光明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随顺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时,于一切物无所吝惜,求佛大智,修行大舍,凡是所有一切能施,

金刚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就随顺着自己的大悲大慈,以深深的殷重心住在初地「欢喜地」的时候,对于一切物质都无所吝惜他们求取佛一样的大智慧,修行大舍,凡是自己拥有的一切都能施舍

所谓:财谷、仓库、金银、摩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等物,珍宝、璎珞、严身之具,象马、车乘、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园林、台观、妻妾、男女、内外眷属及余所有珍玩之具,头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分皆无所惜,为求诸佛广大智慧。是名菩萨住于初地大舍成就。

无论是:财富、谷米、仓库、金银、摩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等物,还是珍宝、璎珞、严身之具,无论是象马、车乘、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园林、台观还是妻妾、男女、内外眷属以及其他的一切珍玩之具,甚至说自己的头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皆无所惜,为求诸佛广大智慧无所惜。这就是菩萨住于初地「欢喜地」成就

【佛子,菩萨以此慈、悲、大施心,为欲救护一切众生,转更推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无疲厌故,即得成就无疲厌心。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这样的慈悲大施舍心为了想要救护一切众生的缘故转更推求世间出世间的所有利益之事无有疲厌世间的能够利益众生的事,菩萨去推求出世间的能够利益众生的事,菩萨去寻求无有疲惫厌倦)。就这样菩萨成就了无有疲惫厌倦的心

得无疲厌心已,于一切经论心无怯弱;无怯弱故,即得成就一切经论智。获是智已,善能筹量应作、不应作,于上、中、下一切众生,随应、随力、随其所习,如是而行,是故菩萨得成世智。

拥有这种无有疲惫厌倦的心菩萨摩诃萨对于一切的经论心里没有任何的怯弱因为没有怯弱就可以成就一切经论的智慧获得了这种成就知)一切经论的智慧菩萨摩诃萨善于筹量什么是应什么是不应对于上根器中根器下根器的一切众生根据众生的需要根据众生的能力根据众生所应修习的,「如是而行」,所以菩萨就成就了世间的智慧

成世智已,知时知量,以惭愧庄严勤修自利、利他之道,是故成就惭愧庄严,于此行中勤修出离,不退不转,成坚固力。得坚固力已,勤供诸佛,于佛教法能如说行。

成就了世间的智慧之后菩萨摩诃萨知道最恰当的时机知道该给众生多少以惭愧心庄严自身,勤修自利利他之道所以成就了惭愧庄严在这种中勤修出离,不退成就了坚固之力得到了坚固之力之后菩萨摩诃萨们又精勤供养诸佛按照佛陀的教法如说能行怎么说就怎么做能够如其讲说的去行动去作为)。

佛子,菩萨如是成就十种净诸地法,所谓: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依教修行。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就这样成就了十种清净的诸地之法,所谓:信心、悲心、慈心舍心、无有疲厌心了知诸经论心、善解世间法心、惭愧坚固力心、供养诸佛同时又依教修行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已,以大愿力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亿那由他佛、多百亿那由他佛、多千亿那由他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在「欢喜地」之后他们以大愿力的缘故就能够见到很多很多的佛所谓见到成百的佛、成千的佛、成百千的佛、上亿的佛、百亿的佛、千亿佛、百千亿佛、亿那由他佛、百亿那由他佛、多千亿那由他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等等等等。

悉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

菩萨摩诃萨们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诸佛,承事供养诸佛,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还是医药,一切资生之具他们都可以供奉布施给佛,也可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完全回向无上菩提。

佛子,此菩萨因供养诸佛故,得成就众生法,以前二摄摄取众生,谓布施、爱语;后二摄法,但以信解力故,行未善通达。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因为供养诸佛的缘故成就了众生之法,以前面的布施摄爱语摄摄取众生;后面的同事摄「利行摄,以信解力的缘故随缘而作也许暂时还没有完全地通达,但是先广行布施摄爱语摄

是菩萨十波罗蜜中,檀波罗蜜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

处于初地「欢喜地」的菩萨摩诃萨们,对于菩萨的十种波罗蜜,首先去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所以檀波罗蜜就增上了;其他的那些波罗蜜也不是不修行,但是随力随分随着机缘而

是菩萨随所勤修,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以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

就这样,处在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随所勤修,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以修行清净地之法,所有善根都用来回向一切智的境界就这样,越修越明净,越修越调柔成就,同时善巧智慧增加了,可以随意地用自己的慈悲与智慧。

佛子,譬如金师善巧炼金,数数入火,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就好像打造金器的金匠,他们善巧地炼金,可能多次地把这个金子放入火中,每一次从火里出来,这个金子就变得更加明净了,就调柔成就了,可以随意地取用了。

菩萨亦复如是,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

菩萨们也是这样,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的境界之法所有善根都用来回向一切智的境界就这样越修越明净,越修越调柔成就,渐渐地可以随意堪用自己的慈悲与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初地,应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推求请问,于此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此地法故;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初地「欢喜地」他们会在诸佛菩萨等等善知识这里经常地推求、请问,在于初地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他们向诸佛菩萨及善知识请问初地「欢喜地」到底是什么状态我们将证得什么样的果位他们会问相关的问题没有厌倦和满足主要是想完善圆满成就初地之法的缘故

亦应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推求请问,第二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彼地法故;亦应如是推求请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彼地法故。

处在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也会在诸佛菩萨等等善知识这里进一步地推求、请问二地是什么样子怎么样才能证得二地他们就问这样的问题没有厌倦和满足想要成就「二地的境界法就这样也会推求、请问,「三地、四地、五地、地、地、地、地、具体的状态都是什么样子怎么才能证得证得之后是什么样子他们就这样地问没有厌倦和满足因为菩萨摩诃萨们对自己要求高想要成就该境界的种种法的缘故

是菩萨善知诸地障对治,善知地成坏,善知地相果,善知地得修,善知地法清净,善知地地转行,善知地地处、非处,善知地地殊胜智,善知地地不退转,善知净治一切菩萨地乃至转入如来地。

这所有的菩萨们也善于了知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种种障碍是什么样子对治方法什么样子们也善于了知初地、二地、三地、四地各各地,它的样子、「坏」的样子我刚入这个是什么样子我离开这个是什么样子);也知道该地的状态以及相应的果报);他们也善于了知在每一个境地十地的每一怎么修他们也善于了知该地之法的清净也善于了知「地地怎么样从初地二地升到三地怎么升上去);他们也善于了知地地处、非处也知道十地的每一与轮回界内的关系出离轮回相之后的表现);他们也善于了知十地的每一殊胜的智慧他们也善于了知十地的每一不退转的情况怎么样不退转);他们也善于了知清净的修治一切菩萨之地乃至转入「如来地」的方式方法

佛子,菩萨如是善知地相,始于初地起行不断,如是乃至入第十地无有断绝;由此诸地智光明故,成于如来智慧光明。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初「欢喜地」的菩萨们就这样善于了知诸地之相,他们知道从初就真正地开始了行而不断就这样逐次进入到第十地,中间有断绝由此诸地智慧光明的缘故菩萨们渐渐成就了如来的智慧光明

佛子,譬如商主善知方便,欲将诸商人往诣大城,未发之时,先问道中功德过失,及住止之处安危可不,然后具道资粮,作所应作。

佛子,就好像商主商人中的领导者善知方便想要把商人们领导大的城市未出发的时候就先问一下这个道路中的德过失以及要是安营扎寨的话停留在哪个地方比较安全停留在哪里不安全这些都准备好问好,调查清楚然后准备行道的资粮那些该的事情

佛子,彼大商主虽未发足,能知道中所有一切安危之事,善以智慧筹量观察,备其所须令无乏少,将诸商众乃至安隐到彼大城,身及众人悉免忧患。

佛子,这些大商主虽未发足,能知道这路上所有一切安危之事这些商主要带着商人们去一个大城市,还真正出发的时候就知道调查清楚这路上所有安危的情况他们擅长以智慧去筹量观察准备所需之物使得无所乏少这样就可以把诸多的商人大众们安安稳稳地、平平安安地送到那个大带领自己的身体及众人就完全离了种种的忧患

佛子,菩萨商主亦复如是,住于初地,善知诸地障对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萨地清净,转入如来地,然后乃具福智资粮,将一切众生经生死旷野险难之处,安隐得至萨婆若城,身及众生不经患难。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商主也是这样的,住于初地「欢喜地」的时候就善于了知诸地障碍的对治方法我在初地、地、地、四地……一直到十地」,每一地如果遇到障碍了我的对方法是什么样子的?初地「欢喜地」菩萨就善于了知甚至善于一切菩萨的清情况怎么样转入如来之境界而且知道我应该怎么具足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将一切众生经由生死轮回的旷野险难之处转移到安隐的萨婆若一切智之城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会考虑自身及众生的安危保证自身和众生不经患难

是故,菩萨常应匪懈勤修诸地殊胜净业,乃至趣入如来智地。

所以说菩萨们常应不懈地勤修诸地的殊胜净业菩萨们不是初地就满足了应该勤修诸地殊胜净业对于诸地的情况都有所了知,到最后就能顺顺利利地进入到如来的智慧境界了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入菩萨初地门,广说则有无量无边百千阿僧祇差别事。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前面我们简略说了一下菩萨摩诃萨进入菩萨初地之门之后大概有什么样的情况是简要说了以上这些要是详细就是无量无边百千阿僧祇差别之事,无量种事相、无量种情况无量种表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初地,多作阎浮提王,豪贵自在,常护正法,能以大施摄取众生,善除众生悭贪之垢,常行大施无有穷尽。

接着金刚藏菩萨又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在初地的时候有的时候经常现化为阎浮提的大国王,豪贵自在这个大国王又常护正法,能以大布施去摄取众生,善于除灭众生的贪之污垢,常行大布施无有穷尽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不离念同行菩萨,不离念菩萨行,不离念诸波罗蜜,不离念诸地,不离念力,不离念无畏,不离念不共佛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菩萨摩诃萨们常常化现为大国王,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就这样的,用一切种种菩萨的造作之业去摄受众生他们所造作的一切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心里常常想着佛,心里也常常想着同行的菩萨也常常想着菩萨之行,常常想着诸波罗蜜的情况,常常想着菩萨的诸地,常常想着五力(三十七道品里的五力),常常想着各种的无所畏惧佛的菩萨的无惧),常常想着佛的种种不共佛法甚至常常想着怎样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为导、为将、为帅,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就算是化现为大国王心里还会这样想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领为殊胜者为最殊胜者为微妙者为最微妙者、为上为无上为领导为将领为统帅乃至我应该成为一切智智我成为众生的依止者。

是菩萨若欲舍家于佛法中勤行精进,便能舍家、妻子、五欲,依如来教出家学道。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就算是当了国王他们也有可能舍舍弃妻子五欲在佛法中勤行精进,依如来的教法出家修道

既出家已,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百三昧,得见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动百佛世界,能过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众生,能住寿百劫,能知前后际各百劫事,能入百法门,能示现百身,于一一身能示百菩萨以为眷属;】

出家之后这些国王也可能行精进在一念之间就种三昧得见百种佛了知百种佛的神力能够佛存在的世界能够超过百佛世界能够照耀百佛世界能够教化世界的众生这些国王到最后修行成就了能够寿百劫,能够了际、各种宿命之事甚至百劫之事都能知道能够入到种法门能够现百种身形,在每一种身形中都能够现成百的菩萨为自己的眷属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是数,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若能以菩萨的殊胜之愿力自在示现,「过于」,当这些国王修行成就了能够怀着殊胜的愿力示现的时候那具体的示现的数量又超过了前面所讲的这些,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醍醐

当这些国王出家修道成就的时候,他们所能化现的数量是无量无边的,用无量劫可能都数不清楚他们有多少种的化现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想要重新强调一下他所讲的法,就说了个颂:

若人集众善,具足白净法,供养天人尊,随顺慈悲道,信解极广大,志乐亦清净,为求佛智慧,发此无上心。净一切智力,及以无所畏,成就诸佛法,救摄群生众,为得大慈悲,及转胜法轮,严净佛国土,发此最胜心。一念知三世,而无有分别,种种时不同,以示于世间。略说求诸佛,一切胜功德,发生广大心,量等虚空界。】

【悲先慧为主,方便共相应,】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以慈悲为先,智慧为主。

【信解清净心,如来无量力,无碍智现前,自悟不由他,具足同如来,发此最胜心。】

【佛子始发生,如是妙宝心,则超凡夫位,入佛所行处,生在如来家,种族无瑕玷,与佛共平等,决成无上觉。才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志乐不可动,譬如大山王,多喜多爱乐,亦复多净信,极大勇猛心,及以庆跃心,远离于斗诤,恼害及瞋恚,惭敬而质直,善守护诸根,救世无等者,所有众智慧,此处我当得,忆念生欢喜。始得入初地,即超五怖畏,不活死恶名,恶趣众威德。】

【以不贪著我,及以于我所,是诸佛子等,远离诸怖畏。】

当你不再贪也不再贪的时候,远离了一切二元的时候你就远离了所有的恐怖和畏惧所以恐怖畏惧的产生一定是你的我执还很炽盛的缘故一个完全没有我执的人又哪里来的恐怖和畏惧呢

常行大慈愍,恒有信恭敬,惭愧功德备,日夜增善法。乐法真实利,不爱受诸欲,思惟所闻法,远离取著行。不贪于利养,唯乐佛菩提,一心求佛智,专精无异念。修行波罗蜜,远离谄虚诳,如说而修行,安住实语中。

不污诸佛家,不舍菩萨戒,不乐于世事,常利益世间。

处在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不会污染诸佛之家自己的身意不会污染诸佛之家),他们不会舍离菩萨戒会很好地守持菩萨戒他们对于世间的乐事不感兴趣常常想着利益世间。

修善无厌足,转求增胜道,如是好乐法,功德义相应。恒起大愿心,愿见于诸佛,护持诸佛法,摄取大仙道。常生如是愿,修行最胜行,成熟诸群生,严净佛国土。一切诸佛刹,佛子悉充满,平等共一心,所作皆不空;一切毛端处,一时成正觉。如是等大愿,无量无边际。虚空与众生,法界及涅槃,世间佛出兴,佛智心境界。

如来智所入,及以三转尽,彼诸若有尽,我愿方始尽;如彼无尽期,我愿亦复然。如是发大愿,心柔软调顺。

菩萨的大愿无有穷尽……

菩萨的心是柔软而调顺的

能信佛功德,观察于众生,知从因缘起,则兴慈念心:如是苦众生,我今应救脱。为是众生故,而行种种施,王位及珍宝,乃至象马车,头目与手足,乃至身血肉,一切皆能舍,心得无忧悔。

求种种经书,其心无厌倦,善解其义趣,能随世所行,】

菩萨们会尽可能的找更多的经书来学习,他们的心没有厌倦,大家注意,真正的菩萨会广学多闻,这也是符合菩萨戒的规定的,同时善解经文的趣,能够随着世间众生有的时候进行善巧方便的随顺行。

【惭愧自庄严,修行转坚固,供养无量佛,恭敬而尊重。如是常修习,日夜无懈倦,善根转明净,如火炼真金。菩萨住于此,净修于十地,所作无障碍,具足不断绝。譬如大商主,为利诸商众。问知道险易,安隐至大城。菩萨住初地,应知亦如是,勇猛无障碍,到于第十地。住此初地中,作大功德王,以法化众生,慈心无损害。】

统领阎浮地,化行靡不及,皆令住大舍,成就佛智慧。

让众生安住于解脱涅槃的大宫殿舍宅当中

【欲求最胜道,舍己国王位,能于佛教中,勇猛勤修习,则得百三昧,及见百诸佛,震动百世界,光照行亦尔,化百土众生,入于百法门,能知百劫事,示现于百身,及现百菩萨,以为其眷属;若自在愿力,过是数无量。】

同时自己修行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大舍,也让众生安住于大舍之中,能舍都舍,要勇猛精勤修习佛陀的教法,这样就证得了百三昧,及见百诸佛,震动百世界,光照行亦尔,化百土众生,入于百法门,能知百劫之事,示现于百劫之身示现于成百上千无量种身形,示现出有百种菩萨以为眷属怀着自在愿力又可以超越以上的数量示现无量的身形,度化无量的众生,示现无量的菩萨眷属围绕着自己……

金刚藏菩萨说

【我于地义中,略述其少分,若欲广分别,亿劫不能尽。菩萨最胜道,利益诸群生,如是初地法,我今已说竟。】

就先说这么多吧,菩萨摩诃萨的「初地」境界先说到这里了……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华严经》要点复习007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在普贤菩萨的毛孔中,修得终于与普贤菩萨以及所有诸佛无二无...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至心恳切地想要见普贤菩萨……【时,善财童子即见普贤菩萨,...

【禅修课】第三期 027 “做人”

【禅修课】第三期 027 “做人”

 ▼禅修课▲         ∧第三期∨&nbs...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女子难陀得度因缘昔日,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