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107

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非愚也非智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十五卷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前面,金刚藏菩萨已经讲说完菩萨摩诃萨的初地——「欢喜地」。

【诸菩萨闻此,最胜微妙地,其心尽清净,一切皆欢喜。皆从于座起,踊住虚空中,普散上妙华,同时共称赞:善哉金刚藏!大智无畏者!善说于此地,菩萨所行法。】

在场的各位大菩萨们听了之后,他们的心都无比的清净,他们都陷入到极致的欢喜中,这最殊胜的微妙之地,让他们如此欢喜。这些大菩萨们从座位上起来,踊住在虚空中,普遍地撒下上妙的天花,同时称赞金刚藏菩萨说:「善哉金刚藏!大智无畏者!善说于此地,菩萨所行法。」

【解脱月菩萨,知众心清净,乐闻第二地,所有诸行相,即请金刚藏:大慧愿演说,佛子皆乐闻,所住第二地!】

这个时候,解脱月菩萨了知与会大众的心已经非常清净了,这些大众渴望听闻第二地的情况,菩萨摩诃萨的第二地所有诸行之相是什么样子的?解脱月菩萨又再次祈请金刚藏菩萨说:「大慧愿演说,佛子皆乐闻,所住第二地!」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得了初地之后,想要进入第二地,应该生起「十种深心」(这十种深刻的心),分别是:正直心、柔软心、堪能认受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染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当菩萨摩诃萨证得初地,又具备这「十种深心」的时候,他将进入第二「离垢地」。

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于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如果菩萨摩诃萨安住于「离垢地」,他们的本性就如此的清净,远离了一切的杀生之业,他们不会蓄积刀杖,不会怀有怨恨,他们内心充满了惭与愧,仁爱、宽恕皆具足,他们对于一切凡是有命的众生,就常生利益和慈念之心。这样的菩萨,他们都不会用恶的心念使众生生出恼患,就别说还会故意地杀害众生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醍醐】

处在初地「欢喜地」之后,如果菩萨怀有以上「十种深心」,就入到了「离垢」的第二地

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

在这个「离垢」的第二地,菩萨摩诃萨他们的本性清净,也不会去偷盗。他们对于自己拥有的资财常懂得知足(差不多就够了),对于其他众生是慈悲、悯恕的态度,不会故意的侵损其他众生;如果有一些物品是属于别人的,菩萨摩诃萨就知道这是别人的,不会生起偷盗之心,甚至连一根草、一片叶子,没有人说给予他,菩萨摩诃萨都没有偷盗(占有)之心,就别说其他的资生之具了。

性不邪淫,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

处在第二地「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本性也不会邪淫。如果他拥有妻子的话,对于自己的妻子就很满足了,他不会想要侵犯其他人的妻子;对于其他人的妻妾、或者其他人所护养的女子、或者亲族媒定的、及被法律所保护的所有的女子,他们都不会生出贪染之心,更何况有欲望之心(不可能的)?更不可能行非道之事。

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

处于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本性不喜欢打妄语。讲的都是真实的话、符合时宜的话,甚至梦中都不会去覆藏什么罪过(在梦中都不会愿意打妄语);他们没有这样打妄语的心,没有欺诳别人的心,就别说还故意去犯了,梦里都不会打妄语。

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

金刚藏菩萨说: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本性也不喜欢两舌(不喜欢挑拨离间)。对于所有众生都没有挑拨离间之心、没有恼害心;不会说将这个人讲的话,为了破坏别人的缘故、恼害别人的缘故向别人说;也不会将别人讲的话,为了破坏、恼害当前这个人而向这个人说。

【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若实、若不实。】

处于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这个众生没有受到恼害,他不会故意地去恼害他;已经被恼害的众生,他也不会继续去加重这种恼害;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不喜欢离间别人;他们并不觉得离间别人是快乐的事情,他们不会故意让人与人之间不和谐;他们不会故意去说离间之语;不管是真的、假的都不去说,他们不喜欢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粗犷语、苦他语、令他瞋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瞋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如是等语皆悉舍离,】

处于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本性清净,也不喜欢恶口。一切毒害的语言、过于粗劣的语言、让别人感觉苦痛的语言、让别人起瞋恨的语言、或者一切的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别人不喜欢听闻的语言、听了之后不舒服的语言、一切的瞋忿语言、像火烧心一样的语言、怨结语言、热恼语言、不可爱的语言、不可乐的语言、能破坏自身、他身的语言,如是等等语言,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完全舍离。

【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多人爱乐语、多人悦乐语、身心踊悦语。】

他们经常讲一些润泽的语言、柔软的语言、使别人心里有愉悦感的语言,他们经常讲的是让别人喜欢听闻的语言、听了之后心生喜悦的语言,他们讲的语言能够善入人心、风雅典则,他们讲的语言是被所有人都喜欢的语言,很多人因为听了第二「离垢地」的菩萨们讲的话而心生悦乐、或者身心踊悦。

【性不绮语,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

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也不喜欢精雕细琢的花言巧语(不喜欢讲这些,华而不实的语言不是他们喜欢的)。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常常喜欢那些经过了思考和审视的语言(非常理性的语言)、喜欢那些符合时宜的语言、喜欢真实的语言、喜欢充满法义的语言、喜欢随顺着道与理的语言、他们喜欢那些能够善巧调伏众生的语言、他们喜欢那些随时筹量着合不合适的那些决定的语言。

【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

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甚至说在与众生开玩笑的时候、调节气氛的时候,都会恒审思量(仔细地审视)自己所说的话,是否流于散乱,他们不可能随便地乱讲话。

【性不贪欲,菩萨于他财物、他所资用,不生贪心,不愿不求。】

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的内心也没有贪欲。对于其他众生的财物、其他众生所资用的一切,他们不会有贪心,不会刻意地说:让我也得到那样的,我也想求得那样的!他不会这样。

【性离瞋恚,菩萨于一切众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舍瞋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祐益。】

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本性也离开了嗔恚。对于一切众生恒常地起慈悲心、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他们永远地离开了嗔恨、怨害和热恼,他们常思随顺之行,「仁慈祐益」他们怀着仁慈一直想给众生带来利益。

【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无诳无谄,于佛、法、僧起决定信。】

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也离开了种种的邪见。他们安住于正道,不会故意行占卜去欺骗人,也不会随便地持那些恶性的戒律,他们的心里的知见非常的正直,没有虚诳、没有谄媚;处于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对于佛、法、僧生起了决定的信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复作是念:‘一切众生堕恶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业;是故我当自修正行,亦劝于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就这样地护持好「十善业」道,从来不曾间断。而且,菩萨摩诃萨心里这样想:一切众生之所以堕落到恶道,都是因为造作了十种「不善之业」的缘故;所以说,我要自修正行,先把自己做好再劝别人,让其他众生也修正行。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如果我自己都不能够修行正行,我让别人修,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要先做一个榜样、一个表率,我要行好「十善业」道来感染众生。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离开所有垢染;他们还会这样想:‘众生所行的「十种不善业」道,恰恰是他们沦入到「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原因;而「十善业」道是能够生到人界、天界,甚至说生到三有之顶的受生之因。

【醍醐】

如果说行好了「十善业」道,你可能能生到人界、天界,甚至是欲界最高处、色界最高处,甚至是无色界的最高处

【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缺大悲故,从他闻声而解了故,成声闻乘。】

又此上上的「十善业」道,这最殊胜的、无上的「十善业」道,如果你以智慧去修习,但是心(心量)不够打开,心比较狭劣的话(比较狭窄、狭小的话);你又恐怖三界轮回,但内心又缺少大慈悲,可能就听别人讲法而悟了(解悟了),就成了「声闻乘」。

【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

这种上品的「十善业」道,你能够认真地修治清净,不需要别人去特别地教化你,你自己能够很好地守好「十善业」道,自我觉悟;但是如果大慈悲方便不够具足(大慈悲不够具足或者善巧方便不够具足),你虽然悟解了甚深的因缘之法,但可能只成就了「独觉乘」。

【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

但是这种上品的「十善业」道,如果你能够修治清净,你的心又是广大无量的,你又具足了悲悯心,能够用种种的方便去摄受众生,又发了大愿不舍众生;你又希求诸佛的大智慧,清净地修治菩萨诸地境界,清净地修治一切「六度」,那你就将成就菩萨的广大行。

【醍醐】

这里就告诉我们「十善业」道是「声闻、独觉、菩萨」的基础

【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

这种上品的「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你就这样的好好地修,甚至最后证得了「十力」(佛所拥有的十种神力)、「四无所畏」,一切佛法皆得成就。

修好了「十善业」道,修到最后,「一切种清净」,乃至证得「十力」、「四无所畏」,一切佛法皆得成就,那就是成佛了。所以「十善业」道是「声闻」的基础,是「独觉」的基础,是「菩萨」的基础,也是成「佛」的基础。

【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如是方便,菩萨当学。’】

所以金刚藏菩萨说: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心里就想:「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我将平等地、很好地行「十善业」道,让「十善业」道的每一善皆具足,让一切皆具足清净;就这样,我做好了之后,用善巧方便也倡导菩萨们都去这样修学。’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还会这样想:‘「十种不善业」道,有的使众生去到了地狱,有的使众生沦为畜生,有的使众生成为饿鬼。

【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在这其中,「杀生之罪」使众生堕到「地狱、畜生、饿鬼」道中;就算是幸运地生在了人道,因为过去世杀业过重,这个人可能会短命或者多病。

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偷盗之罪」也让众生堕在三恶道中,偷盗严重的也可能会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道;就算是幸运点,过去世爱偷盗的人成为了人,那么他今生也会有两种果报:一种是非常贫穷;第二种是与别人共财之时不得自在(与别人共同拥有财富的时候,总是被人侵夺,被人欺骗,抢走之类的,或者被人偷走,这都是恶业导致的恶报)。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十种不善业」道之中的「邪淫之罪」,也有可能让众生趣向「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过去世邪淫严重的人,即便是身为人,他(她)也会有两种恶果:一种,他(她)的妻子或者丈夫会经常地背叛他;第二种,他(她)得不到他(她)心中理想的那种伴侣,这都是过去世「邪淫之罪」的果报。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如果说「妄语之罪」,比较严重的也可能让众生堕入到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如果说非常幸运,特别爱打妄语的人,他还生在了人道,他也会得到两种恶报:第一,经常被别人诽谤(这个人看他也没做什么坏事儿啊?虽然说挺好的,甚至说这法师挺好的,经常被人诽谤,为什么呢?因为他过去可能诽谤了别人,总打妄语);第二,「为他所诳」,经常被人骗(被人欺骗)。

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

众生如果造作两舌(挑拨离间)之罪,严重的也会去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幸运点的到了人道,也会有两种恶报:他不是经常挑拨离间吗?那么今生他的眷属、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差,「眷属乖离」这眷属经常地不喜欢他,对他很差。有的时候他觉得我对家人挺好的,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我?这都是恶报啊,过去世喜欢挑拨离间别人。

还有一种恶报就是「亲族弊恶」,他的亲戚都是各种各样的不理想的状态,不是他所喜欢的那种样子;甚至他学佛的时候,也要给他制造障碍;这都是恶报,因为过去世挑拨离间,障碍别人的缘故。

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 

如果说众生行「恶口之罪」,就是骂人、伤害人。如果有「恶口之罪」,严重的也会去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好一点的,投胎为人,也有两种果报:他不是过去世经常地爱骂人、伤害人吗?今生也是经常听到那种骂人、伤害人的音声;或者别人就经常地骂他、伤害他。

有的师兄说我的爸爸非常爱骂我,或者我的外婆非常爱骂我,我的老师怎么样伤学生的自尊,诋毁学生的人格等等;你为什么会遭遇这一切?因为你过去也造作过类似的业,所以你经常听到这种恶口之声。

或者说「言多诤讼」,总是一不小心就跟别人吵起来了,一旦吵起来你可能有恶口,对方也有恶口,这都是果报。

我们确实看到生活中有一些人走到哪都跟别人吵架,这都是业。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

金刚藏菩萨说:「绮语」(花言巧语、骗人)的这种罪过,也会让众生堕落到「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好一点的投生为人,也会有两种恶报:第一,「言无人受」;第二、「语不明了」。「言无人受」,他总是花言巧语、欺骗人,讲一些华而不实的话,是吧?那么今生他讲话的时候,说了没人听,没有人听他的话;第二呢,「语不明了」,他想阐述一个法义、一个事件,总是说不清楚、说不明了,啰里啰嗦别人还听不懂,这都是恶报。

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

有的众生爱行「贪欲」,「贪欲之罪」严重的话也会让众生堕落到「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好一点的投胎为人(过去世非常贪),那么作为人的两种恶报:一、「心不知足」,今生还是有那个惯性,还是总是不知足,一不知足就不快乐;第二、「多欲无厌」,欲望炽盛,有的人淫欲心炽盛,无法控制;甚至说我诵楞严咒,我天天吃素还是不行,都是恶报;过去世就是纵欲过度,淫欲心炽盛,有一些惯性在。

越是这样,越要加强消业的工夫

拜八十八佛,天天拜,甚至拜好多次来消业;同时呢,禅修的时候修习白骨观、不净观,或者作空观。

【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众生如果行「瞋恚之罪」,严重的也会去「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好一点的投胎成人,也有两种果报:他不是过去世瞋心重吗?今生就很容易被别人「求其长短」,别人总是会嗔恼他、抱怨他、指责他,甚至苛求他,总是说他的不是,这都是恶报;然后呢,还有可能「恒被于他之所恼害」,总是被别人伤害,无缘无故地被别人伤害。

有的师兄就是这样的,感觉很不顺。在单位谁都欺负他,领导、同事都欺负他;回到家里谁都欺负他;为什么?过去世「瞋恚之业」造得过重了。

【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如果说众生「抱持邪见」的话,严重的也会去「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好一点的投胎成人,也有两种恶果:第一、容易生在拥有邪知邪见的家庭。

有的师兄想学佛,周围的人全抱持邪知邪见,改也改不了,自己做的很好了,身边众生也不受他影响,甚至还障碍他,是吧?因为过去世你的邪见炽盛,这是果报。所以千万不要总是抱怨别人,说:我怎么这么不幸啊,我周围家里人没有一个理解我的!为什么?因为你过去世就邪见炽盛,今生能成为人就不错了,不然都去三恶道了。那既然生在这样的家庭,也是要重视消业;要更多的付出,来求得家人的原谅。

「抱持邪见」严重的这些众生即使投胎为人,作为人,他的内心可能也谄曲,就拐拐弯弯的很累,活得相当的累;别人的一个眼神,他想了好久,其实那个人根本什么都没想;他活得非常累,没有办法简单,就非常复杂,复杂的人把世界看得也复杂。就是这样,这都是恶果、恶报,因果真实不虚啊!

【佛子,十不善业道能生此等无量无边众大苦聚,是故菩萨作如是念:‘我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法园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十种不善业」道就能够产生以上种种无量无边的众大的苦聚,所以菩萨心里常常这样想:‘我当远离十种不善之道,以「十善业」道为正法的花园庭苑,爱乐安住于「十善业」道的乐园中,我自己安住在「十善业」道的乐园,也要劝其他人安住在「十善业」道的乐园。’

「十种不善业」道带来无边的苦痛、烦恼,甚至是「三恶道」的恶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哪「十种不善业」是我们应该远离的?哪「十种善业」是我们应该安住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于一切众生生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自己心、师心、大师心,作是念言:‘众生可愍,堕于邪见、恶慧、恶欲、恶道稠林。我应令彼住于正见,行真实道。’】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还会对于一切众生生起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视别人如自己一般的心(爱人如己这般的心)、还有师心、大师心(愿意做很好的老师,甚至大导师);他们心里这样想:‘众生实在是太可怜了,堕于邪见、恶慧、恶欲、恶道的稠林。我应该让众生能够安住在正见当中,行真实之道。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分别彼我,互相破坏,斗诤瞋恨,炽然不息。我当令彼住于无上大慈之中。’】

菩萨摩诃萨们心里想:‘一切众生,人与人之间分别——你是你、我是我,互相的破坏,斗诤、瞋恨,炽然不息。我一定要让众生安住于无上的大慈之中。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贪取无厌,唯求财利,邪命自活。我当令彼住于清净身、语、意业正命法中。’】

菩萨摩诃萨也这样想:‘一切众生贪取无厌,太贪财利了,靠种种邪而不正的、伤害众生的这种生活方式去活命。我要想办法让众生住于清净的「身、口、意」业当中,让众生用不伤害其他众生的方法去维持生计。’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常随三毒,种种烦恼因之炽然,不解志求出要方便。我当令彼除灭一切烦恼大火,安置清凉涅槃之处。’】

菩萨摩诃萨也这样想:‘一切众生常随顺着「贪、嗔、痴」三毒,种种烦恼因是如此的炽然,这些众生不懂得发愿,求出离之道;不懂得求出离的方法、方便。我要想办法让这些众生除灭一切的烦恼大火,把他们安置到清凉的涅槃之处。’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为愚痴重暗,妄见厚膜之所覆故,入阴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旷野险道,起诸恶见。我当令彼得无障碍清净智眼,知一切法如实相,不随他教。’】

菩萨摩诃萨也会这样想:‘一切众生被愚痴的、沉重的幽暗所障蔽,被虚妄的执见——这厚厚的翳病之膜所覆盖,他们入于阴翳的稠林,失掉了智慧的光明,行于旷野险道,生起诸多的恶见。我要想办法让这些众生得到无障碍的清净智慧之眼,让他们了知一切真法的如实之相,不要随顺其他杂七杂八的教法。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在于生死险道之中,将堕地狱、畜生、饿鬼,入恶见网中,为愚痴稠林所迷,随逐邪道,行颠倒行。譬如盲人无有导师,非出要道谓为出要,入魔境界,恶贼所摄,随顺魔心,远离佛意。我当拔出如是险难,令住无畏一切智城。’】

菩萨摩诃萨们也会这样想:‘一切众生在生死险道之中,将会堕落到「地狱、畜生、饿鬼」这三恶道,他们入到恶见的网中,被愚痴稠林所迷,他们竟然随逐于邪道,行颠倒行。就好像盲人没有导师引领他们一样,他们把那些并不是出离的要道,当作是出离的要道,入于魔的境界,被恶贼所摄,随顺了魔心,远离了佛意。我一定要想办法拔出这种种的险难,让众生安住于无所畏惧的「一切智」之城。’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为大瀑水波浪所没,入欲流、有流、无明流、见流,生死洄澓,爱河漂转,湍驰奔激,不暇观察;】

菩萨摩诃萨们也这样想:‘一切众生被大瀑布流水波浪所淹没,入于「欲望之流」、入于「三有之流」、入于「无明之流」、「邪见之流」,「生死洄澓,爱河漂转,湍驰奔激,不暇观察。」

【为欲觉、恚觉、害觉随逐不舍,身见罗刹于中执取,将其永入爱欲稠林;于所贪爱深生染著,住我慢原阜,安六处聚落;无善救者,无能度者。】

这一切众生为欲望、为嗔恚、为伤害,随逐而不舍;他们「抱持邪见」,可能甚至还贪恋于罗刹(鬼道)的知见(强烈的我执和贪欲),这使得众生永远地掉入到爱欲的稠密森林当中;对于自己所贪爱的深生染著,住于自我骄慢的高原,他们安于(沉迷于)「眼、耳、鼻、舌、身、意」的聚落;没有人善于救拔他们,没有人能度脱他们。

【我当于彼起大悲心,以诸善根而为救济,令无灾患,离染寂静,住于一切智慧宝洲。’】

菩萨摩诃萨心里想:我当于这些众生起大悲心,以所有善根去救济他们,使他们远离灾患,离开所有的染著,获得真正的寂静,住于一切智慧的珍宝云集的大陆上。

处于第二「离垢地」的菩萨摩诃萨们,看到众生的不幸,就激发内心无量的慈悲、无量的善意,也激发无量的智慧……

相关文章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Tihu Buddh...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6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6

《华严经》要点复习006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Tihu Buddhist Institut...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未曾闻死亡声响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佛教故事】月明菩萨

【佛教故事】月明菩萨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月明菩萨过去,佛陀住在罗阅祇耆阇崛山时,有...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八十卷《华严》的最后一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