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114

言下含无生,同于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

前言

欢迎继续回到他化自在天宫,在释迦佛面前,被无量金刚藏如来加持的金刚藏菩萨正在给大家讲说菩萨摩诃萨的「十地」。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大悲转增,精勤修习,为未满菩提分法令圆满故,作是念:‘一切有为,有和合则转,无和合则不转;缘集则转,缘不集则不转。】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第六现前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的大悲心进一步地增长,精勤地修习曾经还没有圆满的七觉知」(七菩提分法),他们将使其圆满;他们的内心这样想:‘一切「有为法」、一切存在物,有和合则发生变化,无有和合则不发生变化;缘到了就随着缘而转,缘不来就不会随缘而转。

【我如是知有为法多诸过患,当断此和合因缘;然为成就众生故,亦不毕竟灭于诸行。’】

现在我已经看到,我已经了知,这所有「有为法」有很多的过患,我应该断掉此和合的因缘;虽然我已经看透了一切的「有为法」的本性是「空」,因缘和合而已,假名为「有」;但是为了成就众生,也不忙着去入于「灭尽定」。

【佛子,菩萨如是观察有为多诸过恶,无有自性,不生不灭,而恒起大悲,不舍众生,即得般若波罗蜜现前,名无障碍智光明。】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就这样观察一切「有为法」充满了过失、过恶,无有自性,本性不生不灭;但是他们却能够恒起大悲之心,不会盲目地舍离众生(他们就这样地修,明明意识到了一切「有为法」的过患,意识到了「有为法」性空,但是却不舍离众生,不会偏向「断、灭、空」),他们这样修,就能证得般若波罗蜜现前,证得无障碍的智慧光明。

【成就如是智光明已,虽修习菩提分因缘而不住有为中,虽观有为法自性寂灭亦不住寂灭中,以菩提分法未圆满故。】

成就了这种无障碍的智慧光明之后,虽然他们也修习「七菩提分」(七觉支),也去修习,但是不住于「有为」之中(修是修,以幻修幻,但是不住于幻有当中)。虽然观「有为法」自性是寂灭的、是空寂的,他们却不会偏向这种死死的寂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修这个「七觉支」(七菩提分),还没有达到圆满,他们并没有停歇自己修行的脚步。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得入空三昧、自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起空三昧、如实不分别空三昧、不舍离空三昧、离不离空三昧。】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他们这样修就可以证入到「空三昧、自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起空三昧、如实而不分别空三昧、不舍离空三昧、离不离空三昧」。他们就是很松、很空的这种状态,不舍离,也离开刻意的「不离」,没有任何的刻意。

【此菩萨得如是十空三昧门为首,百千空三昧皆悉现前;如是十无相、十无愿三昧门为首,百千无相、无愿三昧门皆悉现前。】

金刚藏菩萨说:处在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就这样证得了以上十种「空三昧」,以这十种「空三昧」门为首,接着百千种「空三昧」也依次都证得了,都现前了;就这样十「无相」、十「无愿」三昧门为首(我们知道「空、无相、无愿」这是三解脱门),「空三昧」都证得的时候,「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也都证得了,十种「无相三昧」之门、十种「无愿三昧」之门也都证得了;接下来就百千种「无相三昧」门、百千种「无愿三昧」门也都现前了。

所以我们就知道第六「现前地」是指的什么现前呢?是「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现前,而且「空三昧」门就有百千种,「无相、无愿」的「三昧门」也是有百千种,这个百千其实就是概数,形容其多。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复更修习满足不可坏心、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转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皆悉圆满。】

这样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安住此地,进一步地修习满足不可坏心、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转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慧心、方便慧相应心,慢慢都圆满了。

【佛子,菩萨以此十心顺佛菩提,不惧异论,入诸智地,离二乘道,趣于佛智,诸烦恼魔无能沮坏,住于菩萨智慧光明,于空、无相、无愿法中皆善修习,方便智慧恒共相应,菩提分法常行不舍。】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以此十心顺佛菩提,不惧异论以上十种心就使得菩萨们可以随顺着佛陀的菩提觉悟,不会惧怕任何与佛法很不一致的言论;他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入到诸种智慧境地,离开了二乘之道,趣向佛的智慧;所有的烦恼魔都无法沮坏六地现前地的菩萨们,他们安住于菩萨的智慧光明,在「空、无相、无愿」法中皆善修习;方便智慧恒常地相应,对于「七觉支」(七菩提分)法常行而不舍。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中,得般若波罗蜜行增上,得第三明利顺忍,以于诸法如实相随顺无违故。】

佛子,菩萨住在现前地这里的时候,就渐渐证得了般若波罗蜜的增上,慢慢就证得了第三明利顺忍,为什么说是顺忍呢?顺什么呀?顺着「诸法实相」,无有违背。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已,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以广大心、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在第六现前地之后,因为愿力的缘故,就能见到很多佛;能够见到很多的上百的佛,甚至说见到很多的百千亿那由他(无量)的佛(所以修的越好见的佛越多)。而且见了这么多佛,都能够以广大心、深心去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菩萨们见了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都成了习惯了);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之具都拿来供奉布施给佛,也会去供养一切众僧,并且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诸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得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忆持不舍。】

在诸佛所在的地方,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都恭敬地听法(没有一点傲慢心的,恭敬地听法,听了以后就能受、能持(纳受、行持),就这样地修,就证得了「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而修行,忆持而不舍」。

【又得诸佛甚深法藏,经于百劫,经于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明净。譬如真金,以毗琉璃宝数数磨莹,转更明净;】

因为非常重视法的缘故,所以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就可以得到诸佛的甚深法藏,经于百劫、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无量劫),所有的善根越来越明净了。就好像纯真的金子(真金),用毗琉璃宝无数次地去摩擦它、打磨它,就使得真金越来越明净了。

【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随逐观察,转更明净,转复寂灭,无能映蔽。譬如月光,照众生身,令得清凉,四种风轮所不能坏;】

处在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他们所有的善根也是这样的,用方便智慧随逐而观察,他们的善根就越发的明净了,明净到极致就寂灭了;但是这种寂灭(明极的寂灭),没有谁能够超过他了。就好像月光,照耀众生之身,令众生得以清凉,四种风轮所不能坏。

【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能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烦恼炽火,四种魔道所不能坏。】

处在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他们所有的善根也是这样的,能够灭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的烦恼炽火,无论是死魔、烦恼魔、五阴魔、还是天魔,「四魔」都不能破坏他们。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处在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在十种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偏多;其他的波罗蜜也不是不修,但是随力、随分而修。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六现前地。】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那么这样我们就简单地略说了一下菩萨摩诃萨的第六「现前地」了。

【菩萨住此地,多作善化天王,所作自在,一切声闻所有问难无能退屈,能令众生除灭我慢、深入缘起。】

菩萨们要是安住在第六「现前地」,经常化作善化天王(善化天王就是化乐天的天王),所作自在,一切声闻的所有问难无能退屈(因为声闻有些偏空,很多声闻大多数情况下代表阿罗汉,虽然能够解脱于六道,但是偏空,慈悲心不足。有的时候看到菩萨:‘你明明解脱了,还不走,为什么呀?’甚至是质问菩萨:‘你真解脱了为什么不走啊?留在这个空幻的相里干什么呀?’声闻就去发问、诘难这些菩萨们,但是无法使菩萨们退屈), 「第六地」的菩萨们使众生除灭了我慢,深入于缘起之法。

在讲第六「现前地」的时候,前面大幅的篇幅讲述了「十二因缘」,也叫「十二缘起」,或者叫「十二有支」,菩萨摩诃萨们常观「十二因缘」,所以他们不会著相,在这个相里的目的就是帮助众生也能「离相」,也能解脱。你要像阿罗汉啊,‘我能走了,我走了,不管众生了。’那众生还在这儿呢!菩萨是想让众生都能够悟入「十二因缘」这个法义,而且除灭自己的「我慢」;「我慢」没有除尽的话, 「贪、嗔、痴」就必然是存在的, 「贪、嗔、痴」必然存在,他就必然轮回了。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

切种、一切智智。】

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他们用「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四摄法去教化众生;他们做这一切的时候,常常地念着佛、想着佛,而且一直想着具足「一切种智」、「一切智智」。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他们也会这样想:‘我一定要在一切众生中成为首领级别的人物,成为殊胜的、最殊胜的,成为最上的、最无上的,乃至成为「一切智智」者,成为众生的依止之处。’

醍醐
这些菩萨们都有这样的心,就是你有「王者之心」你才能称王;你有成为众生中大导师的心,你才能成为大导师,一切都是心念筑就的。说这个人根本不想成佛,他能成佛吗?肯定不能!

【此菩萨若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亿三昧,乃至示现百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处在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勤行精进,在一念之间,就可以证得百千亿种的三昧;示现百千亿的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围绕着自己;他的愿力是无比的自在,要是完全示现的话,他能够示现「无量三昧」,无量的眷属围绕着自己,这个数量,我们用百千亿那由他劫都数不清楚。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想要重新强调一下前面所讲的法义,就说了个偈颂:

【菩萨圆满五地已,观法无相亦无性,无生无灭本清净,无有戏论无取舍,体相寂灭如幻等,有无不二离分别,随顺法性如是观,此智得成入六

圆满五地之后,观这个法无相也无性、无生也无灭,本自清净,无有戏论,也无所谓取舍;体相寂灭,如同幻化,有无不二,离开了所有分别;随顺法性,就这样地观,慢慢地就可以证入第六地——「现前地」了。

【明利顺忍智具足,观察世间生灭相,以痴暗力世间生,若灭痴暗世无有。】

这个「无明」的愚痴和黑暗推动着世间的产生,灭了「无明」的愚痴和黑暗,世间就消失不见,你就见到本性,那才是真的「明心见性」。

【观诸因缘实义空,不坏假名和合用,无作无受无思念,诸行如云遍兴起。】

一切因缘法本质是「空」,因为「十二因缘」法是就相说,但是不坏假名,就着相,「假」名字而安立;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诸法因缘起,本质里无作、无受、无思、无念;「诸行如云遍兴起」,那就随它生起了。

【不知真谛名无明,】

不知真谛就叫「无明」


什么是「无明」啊?

我们说无有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的是「第一义谛」的智慧。你不了解真如实相,你不了解「第一义谛」,这就叫「无明」了。这个地方是大家一定要记住的,因为「无明」这个词经常出现,也经常有师兄问什么是「无明」?按照《华严经》的解释:不知真谛名「无明」,不了第一义谛名「无明」,这是非常究竟的解释了。

【所作思业愚痴果,识起共生是名色,如是乃至众苦聚。】

这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到最后,就是讲的那个链条是众生痛苦之所以聚集的原因了。

【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

我们要了达三界依着心而有,心灭则三界灭;你心真的完全地放下、不著,那三界的存在也像不存在一样了;「十二因缘」也是依着心而有的,生、死都是由心而作的(是心造了生、心造了死;心念造了你的生、死;你的「心念」念念都在佛,那就没有生死只有佛。所以心造了生死、心造了三界、心造了十二因缘、心造了一切),心若灭的时候,生死就尽了(这里也非常究竟

接下来讲的还是「十二因缘」法,这个链条上的一环推动下一环。

【无明所作有二种,缘中不了为行因,如是乃至老终殁,从此苦生无有尽。无明为缘不可断,彼缘若尽悉皆灭,愚痴爱取烦恼支,行有是业余皆苦。】

「无明」是一切的根本。说佛是觉悟者,觉悟了什么?觉悟了实相、觉悟了第一义谛。觉悟了第一义谛就不「无明」了,就「有明」了,所以轮回就断了,苦就断了,迷也消失了。甚至可以说:佛的反义词不是「魔」,因为你要说「佛」的反义词是「魔」,那还是就着二元的相说的。佛的反义词是什么?是「无明」。为什么呢?因为佛是觉悟(觉悟第一义谛)。所以说,佛的反义词是「无明」。你没有悟到实相、没有悟到第一义谛,所以就「无明」。

【痴至六处是行苦,触受增长是苦苦,所余有支是坏苦,若见无我三苦灭。】

「苦苦、坏苦、行苦」也是就着相说,当你真的无我的时候,三种苦就消失了。你觉得有苦,谁觉得有苦,「你」觉得有苦,还是有「我」,「我」觉得有苦。那没有「我」就没有苦,三苦就灭了。若见无我这句话其实是代表什么呢?了解了第一义谛、了解了诸法实相(本性空),无有那个「我」,所以三苦就灭了。

【无明与行为过去,识至于受现在转,爱取有生未来苦,观待若断边际尽。】

「过去、现在、未来」都在「十二因缘」的链条里面。「观待若断」,你不顺着这个链条走,你旁观它的时候,这链条慢慢就断了,你就到达了它的边际。

【无明为缘是生缚,于缘得离缚乃尽,从因生果离则断,观察于此知性空。】

「无明」为缘,生起了一切的束缚,如果你能够离开这些束缚的话,束缚就尽了(说:‘这有个绳子呀,我不被它绑。’我就没有被它绑,束缚就尽了)。所以离则断缚,「知幻则离,离幻则觉」,你离开束缚,你就没被束缚,束缚就断了嘛!离开它,不要著它。

【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诸有断,此有彼有无亦然,十种思惟心离著。】

你要是随顺着「无明」而走(什么是无明啊?不了解实相,不了解第一义谛,随着相而走),那就生起了种种的三界诸有了。如果你不随顺着「无明」,不随顺着三界诸有,那诸有就断了。「此有彼有无亦然」,一切都断了,十种思惟心也就消失了一切的执著。

 

【有支相续一心摄,自业不离及三道,三际三苦因缘生,系缚起灭顺无尽。】

「有支」就是因缘,就是「十二因缘」,它一直相续。是在哪儿相续?在你的「心念」里相续。所以说,轮回的是我们的心念,心念不轮回,那就没有轮回。你这个「心念」念念都在佛,都在解脱,你就解脱了。你「心念」念念都在轮回里面,那就念念在轮回,你一直在轮回。轮回就是心念编织的一个幻化之网。

【如是普观缘起行,无作无受无真实,如幻如梦如光影,亦如愚夫逐阳焰。如是观察入于空,知缘性离得无相,了其虚妄无所愿,唯除慈愍为众生。】

你跳出来观「十二因缘」缘起之行,「无作无受无真实,如幻如梦如光影」,又好像愚昧的凡夫追逐阳焰。就这样地观察,就入到空,了知诸缘性离,就证得了无相,了知其虚妄,你也无所愿。但「无所愿」不是说「偏空、断灭空」,慈愍心还是在的,慈愍心是永远在的。

【大士修行解脱门,转益大悲求佛法,知诸有为和合作,志乐决定勤行道。】

大菩萨就这样修行解脱之门,转益增加了大悲心,了知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作;但是他们志乐勤求决定之道,「志乐决定勤行道」,他们的精进心永不退。

【空三昧门具百千,无相无愿亦复然,般若顺忍皆增上,解脱智慧得成满。】

「空三昧」门有百千种,「无相、无愿」三昧门也有百千种,「般若顺忍」能够使你增上,悟入更高的境界,到最后解脱智慧就成就圆满了。

【复以深心多供佛,于佛教中修习道,得佛法藏增善根,如金琉璃所磨莹。】

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可以见到很多佛,以至诚的深心去供养佛,在佛陀的教化中勤修诸道,得到了佛法的宝藏,增长了自己的善根;就好像真金被琉璃去磨莹,使得它更加的明净。

【如月清凉被众物,四风来触无能坏;此地菩萨超魔道,亦息群生烦恼热。】

又好像月亮一样很清凉,能够用月光照耀一切众物,「四风来触」这个月亮,都不能破坏它;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超越了魔道,停息了所有众生的烦恼、燥热。

【此地多作善化王,化导众生除我慢,所作皆求一切智,悉已超胜声闻道。】

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经常化现为善化天王,去化导众生,除灭「我慢」,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求「一切智」,他们早已超越了「声闻」道了。

【此地菩萨勤精进,获诸三昧百千亿,亦见若干无量佛,譬如盛夏空中日。】

第六「现前地」的菩萨们勤行精进,获得了很多的三昧境界,百千亿种三昧境界,能够见到无量佛,就好像盛夏空中的大太阳明烈地照着一样。

【甚深微妙难见知,声闻独觉无能了,如是菩萨第六地,我为佛子已宣说。】

金刚藏菩萨说:「甚深微妙难见难知」,声闻、独觉都无法明了,这就是菩萨的第六地「现前地」了,现在我给大家已经讲说完了。

【是时天众心欢喜,散宝成云在空住,普发种种妙音声,告于最胜清净者:】

这个时候,他化自在天宫的大众们心生欢喜,撒下众宝像云彩一样,在空中发出种种的妙音声,就告于最胜的清净者:

【了达胜义智自在,成就功德百千亿,人中莲华无所著,为利群生演深行。】

【自在天王在空中,放大光明照佛身,亦散最上妙香云,普供除忧烦恼者】。

这时候,他化自在天宫的天王在空中,放大光明照耀佛身,也撒下了最上的、上妙的香云彩去供养佛,也可以帮助众生除灭一切的忧悲烦恼。

尔时天众皆欢喜,悉发美音同赞述:我等闻斯地功德,则为已获大善利。

这个时候天众非常地欢喜,都发出美妙的音声去赞叹说:「我等闻斯地功德,则为已获大善利。」

天女是时心庆悦,竞奏乐音千万种,悉以如来神力故,音中共作如是言:

天女这个时候心里也非常的喜庆悦乐,就开始奏出各种各样的千万种乐音,在如来神力的加持下,在这些空中就奏着乐说:

威仪寂静最无比,能调难调世应供,已超一切诸世间,而行于世阐妙道。虽现种种无量身,知身一一无所有,巧以言辞说诸法,不取文字音声相。

威仪寂静最无比,能调难调世应供,已超一切诸世间,而行于世阐妙道。虽现种种无量身,知身一一无所有,巧以言辞说诸法,而不取著于文字音声之相。

往诣百千诸国土,以诸上供供养佛,智慧自在无所著,不生于我佛国想。

可以去参拜百千诸佛国土,以种种上妙的供养去供养佛,智慧自在无所执著,而不会生起「我」想或者「佛国」之想。

虽勤教化诸众生,而无彼己一切心;虽已修成广大善,而于善法不生著。

虽然精勤地教化了所有的众生,但是却没有「他」、「我」,没有「自、他」的这种分别心,没有一切的分别心;虽然已经修成了广大的善,但于善法无所著。就这样行善,不会执于善,不会死执着去行善。

以见一切诸世间,贪恚痴火常炽然,于诸想念悉皆离,发起大悲精进力。

以见一切诸世间,贪嗔痴的火一直炽然(炽烈的燃烧着),对于一切的想、念都能离(就是一切的妄想、妄念都能离),又发起了大悲的精进之力。

一切诸天及天女,种种供养称赞已,悉共同时默然住,瞻仰人尊愿闻法。

这一切的诸天及天女们,种种的供养、种种的称扬、赞叹,供养、称扬、赞叹完之后,就同时默然安住了;瞻仰着「人中之尊」、瞻仰者金刚藏菩萨,想要继续地听法。

时解脱月复请言:此诸大众心清净,第七地中诸行相,唯愿佛子为宣说!

这个时候解脱月菩萨又再次地祈请,说:伟大的佛子金刚藏啊,你看看在座的诸位大众,内心是无比的清净;「第六地」你也讲完了,前六地都讲完了,那么「第七地」怎么修证?具体是什么状态?希望伟大的佛子金刚藏菩萨您再给我们讲说一下吧!

 

相关文章

《弟子规》浅释 01

《弟子规》浅释 01

国学︽弟子规︾  恒宁老师浅释《弟子规》浅释01各位家人、各位好朋友、各位同学!很高兴我们能够聚集...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6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6

《华严经》要点复习006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要是能够听闻普贤菩萨的名字,或者说见到普贤菩萨的身形,这样的众生...

【禅修课】第三期 029 《佛遗教经》与“透视”

【禅修课】第三期 029 《佛遗教经》与“透视”

 ▼禅修课▲         ∧第三期∨ ⩓佛遗...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就着相讲,他是从摩罗提国来的……【善男子,我...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