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115

泡幻同无碍,云何不悟了

达法在其中,非今也非古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第六地之圣行之后,如果想证入第七「远行地」,应该修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

【何等为十?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

哪十种方便慧呢?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但是慈悲却不舍离众生,虽得诸佛平等之法,却愿意经常地供养佛;虽然入到观空的智慧之门,却依然精勤地修集福德;虽远离三界,却庄严着三界;

【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瞋、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

虽毕竟寂灭诸所有的烦恼焰,却能够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之焰;虽了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却能够随心作业并且产生无量的差别;

【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

虽了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却能够依旧以清净的圣妙之行去庄严佛土;虽了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却能够以相好庄严自身;虽了知诸佛的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却能够随着一切众生去发出种种差别的清净音声;

【虽随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

虽然随着诸佛而学了知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只不过是我内心的一念而已,但是却能够随着众生的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习诸行。

前面所提到的,虽然知空而不迷于空:「空」、「有」完全地圆融,不执「有」、也不执「空」。


菩萨以如是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从第六地入第七地;入已,此行常现在前,名为住第七远行地。

菩萨以如是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就能够从第六地入到第七地。一般的修行者,在初期和中期不是偏有就是偏空,很难平衡。但是六地菩萨完美的平衡,完全的圆融(不废有,不碍空;不废空,不碍有),这样从第六地入到第七地。此行常现在前,就是说这些菩萨们已经安住于第七远行地了,第七地叫「远行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七地已,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诸佛教化众生业,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入无量种种差别法,入无量诸佛现觉智,入无量劫数,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在第七远行地,能够入到无量的众生界;入到无量的诸佛教化众生之业中,行无量诸佛那样的教化众生的事业;第七地远行地的菩萨们能够入到无量的世界网中,就像《华严经》前面提到的像网一样重重无尽的各种世界,他都能入,都能去;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也可以入到无量诸佛的清净国土;也可以入到无量种种的差别法当中;入到无量诸佛的现前智慧当中;入到无量劫数当中;

入无量诸佛觉了三世智,入无量众生差别信解,

也可以入到无量诸佛觉了三世的智慧当中;入到无量众生差别的信解当中,就是有各种各样差别的对于佛法的相信与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说我信佛,但在信的程度上都是有差异的(我解悟了,我了解法、了解三宝,这个了解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这一切信上的差异、解上的差异,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都能完全了知;

入无量诸佛示现种种名色身,入无量众生欲乐诸根差别,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令众生欢喜,

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还能够入到无量诸佛示现的种种名色之身,诸佛显现的无论是精神性的、还是物质性的,一切他们都能入;他们也可以入到无量众生的欲乐诸根差别当中。每个众生的喜好都不一样、根性也不一样。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完全能够入进去,完全了知众生。他们也可以入到无量诸佛的语言音声当中,让众生感觉欢喜。

这个众生喜欢听粤语,那个喜欢听梵语,那个喜欢听英语......第七远行地的菩萨可以入到无量诸佛的语言音声,让众生听了感觉欢喜。



【入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入无量诸佛了知广大智,入无量声闻乘信解,入无量诸佛说智道令信解,入无量辟支佛所成就,】

他们也可以入到无量众生的种种心行当中(心里起的念头);也可以入到无量诸佛了知广大智当中(无量诸佛所了知的广大智慧),他们都能够入进去;他们也可以入到无量声闻乘的信解当中;入到无量诸佛说智慧道令信解当中;入到无量辟支佛所成就的一切当中;

【入无量诸佛说甚深智慧门令趣入,入无量诸菩萨方便行,入无量诸佛所说大乘集成事令菩萨得入。】

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也可以入到无量诸佛所说的甚深智慧门当中,并且帮助众生也入进来(自己能入诸佛的甚深智慧门,也帮助众生入进来);他们还可以入到无量诸菩萨的方便行当中;入到无量诸佛所说的大乘集成事当中,让菩萨们都入进来。

【醍醐】

大乘集成事——就是大乘到底具体有哪些表现,我们在世间做什么样的事情。第七地的菩萨完全了知也帮助菩萨们这样做

【此菩萨作是念:‘如是无量如来境界,乃至于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得知,我悉应以无功用无分别心成就圆满。’】

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心里这样想:‘无量如来境界,可能用无数的时间都无法得知。但是我要无功而用行,我要怀着无分别之心,慢慢地都成就圆满(成就圆满如来境界)。’

无功而用行

不行「有为」,住于「无为」。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该做的做,轮回那事可以不做,但是度化众生的事不得不做。修习三十七道品,不能不做。看似无有贪求,却不改自己精进,看似并不分别人、佛、声闻、辟支佛,但是却能够成就圆满究竟之道,这是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

【佛子,此菩萨以深智慧如是观察,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休息废舍;行、住、坐、卧乃至睡梦,未曾暂与盖障相应,常不舍于如是想念。】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就以深刻的智慧这样地观察,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休息废舍;从来不曾懒惰懈怠;他们行、住、坐、卧,甚至在睡梦中都从来不曾与盖障相应。

【醍醐】

凡夫的那些习气,根本沾不到他们。他们行、住、坐、卧,甚至梦里都没有习气

他们常不舍于这样殊胜的念想,就是方便慧起殊胜之道,时时刻刻都是这样。

【此菩萨于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何以故?念念皆以大悲为首,修行佛法,向佛智故。所有善根,为求佛智,施与众生,是名檀那波罗蜜;】

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在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念念都以大悲为首修行佛法,趣向佛的智慧的缘故。他们所有的善根,都是为了求取佛的智慧,布施给众生的,这就是第七远行地菩萨的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他们用自己过去世的善根,有缘修学佛的智慧,获证佛的智慧布施给众生,这就是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

【能灭一切诸烦恼热,是名尸罗波罗蜜;慈悲为首,不损众生,是名羼提波罗蜜;求胜善法,无有厌足,是名毗梨耶波罗蜜;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尝散乱,是名禅那波罗蜜;】

他们能够灭掉一切的烦恼热,这就是尸罗波罗蜜(持戒波罗蜜);他们慈悲为首,不去损恼众生,这就是羼提波罗蜜(忍辱波罗蜜);他们求取殊胜的善法,没有厌足,这就是毗梨耶波罗蜜(精进波罗蜜);他们一切智慧之道常现在前,从来不曾散乱,就这样地修习禅定波罗蜜,也叫禅那波罗蜜。

【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能出生无量智,是名方便波罗蜜;能求上上胜智,是名愿波罗蜜;一切异论及诸魔众无能沮坏,是名力波罗蜜;如实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罗蜜。  

他们能忍诸法无生无灭,他们已经证入了诸法的无生无灭,这就是般若波罗蜜,也叫智慧波罗蜜;同时他们能够出生无量的智慧,这就是方便波罗蜜;他们能求上上的智慧、殊胜的智慧,这就是愿波罗蜜;一切外道异论,还有诸魔众,都无法沮坏第七地的菩萨,这就是力波罗蜜(力量很强悍);如实了知一切法,这就是智慧波罗蜜。

【佛子,此十波罗蜜,菩萨于念念中皆得具足;如是,四摄、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略说乃至一切菩提分法,于念念中皆悉圆满。】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这十种波罗蜜,第七远行地的菩萨在念念中都能具足;就这样,像「四摄法」、「四持」、「三十七道品」、「三解脱门」,简单说乃至一切菩提分法,第七远行地的菩萨们念念中都得以圆满。

是真的菩萨啊!

完全没有习气,念念与十波罗蜜相应,与四摄法、四持、三十七道品和三解脱门相应,与一切菩提分法相应,念念如此,这是真正的菩萨呀!


【尔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但于此第七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为诸地中亦能满足?】

这个时候,解脱月菩萨就问金刚藏菩萨说:是不是只有七地菩萨才能够念念满足一切菩提分法?还是说在十地的所有地菩萨们都能够满足一切菩提分法呢?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于十地中皆能满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为殊胜。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满,得入智慧自在行故。】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其实菩萨只要证入初地开始,从初地到十地都能满足菩提分法,但是比较起来第七地是最殊胜的。为什么呢?因为「第七地功用行满,得入智慧自在之行」。他们无功用行,非常圆满,得入智慧自在之行。

【佛子,菩萨于初地中,缘一切佛法愿求故,满足菩提分法;第二地离心垢故,第三地愿转增长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顺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门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满足菩提分法。】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像在初地中的时候,缘一切佛法都去发愿求得,这样地满足菩提分法;第二地这些菩萨(离垢地)离开了心灵的垢染,第三地他们的大愿转增长得到了法的光明(发光地),第四地入道了,第五地随顺世间众生所作有种种方便,第六地入到了甚深的法门,第七地这里生起一切佛法,皆亦满足菩提分法。所以一地到七地都满足,但是七地最为圆满。

【何以故?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无功用行皆悉成就。】

为什么呢?菩萨从七地开始圆满了无功用行了,那么八地、九地、十地更圆满,是这样子的。

 

【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处杂染,一处纯净,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方便神通愿力。】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就好像有两种世界,一种是杂染的,一种是纯净的,我们一般说二元世界,这个世界要么杂染,要么纯净,很难有中间地带了,这中间地带从杂染到纯净世界的这个过渡阶段很难经过,只有菩萨才能够用大方便神通愿力把杂染世界变成纯净世界。

【佛子,菩萨诸地亦复如是,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慧乃能得过。】

佛子,菩萨的诸地也是这样的,有杂染行,有清净行,从杂染到清净这个过程其实不容易,只有菩萨怀着大愿力、怀着方便智慧才能够从杂染过渡到清净。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此七地菩萨,为是染行?为是净行?】  

解脱月菩萨说:佛子,那么这七地菩萨行的是染行还是净行呢?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从初地至七地,所行诸行皆舍离烦恼业,以回向无上菩提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为超烦恼行。】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从初地到七地,所行诸行都舍离了烦恼业,以回向无上菩提的缘故,分别得到平等道的缘故。但是从初地到七地还不能说是超烦恼行(就是他们开始舍离烦恼业了,但是还没有到达超越烦恼的这种状态)。

【佛子,譬如转轮圣王乘天象宝游四天下,知有贫穷困苦之人,而不为彼众患所染,然未名为超过人位;】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就好像转轮圣王乘着天上的大象之宝游四天下,知道有贫穷困苦之人,但是不会被这种人的贫穷困苦所染著(这个贫穷困苦的人有再多的患恼,他其实不会影响转轮圣王的),但转轮圣王虽然这样,他是无比的自在,他却没有超过人之位,他依然是人。

【若舍王身,生于梵世,乘天宫殿,见千世界,游千世界,示现梵天光明威德,尔乃名为超过人位。】

如果舍掉了人界作为王(作为转轮圣王的这个身形),生到了大梵天去了,在天宫殿游行,见到了千世界,游历千世界,示现梵天的光明威德,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梵天的王了,他就超过了人间的王的地位了,就脱胎换骨了。

【佛子,菩萨亦复如是,始从初地至于七地,乘波罗蜜乘游行世间,知诸世间烦恼过患,以乘正道故,不为烦恼过失所染,然未名为超烦恼行;】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也是这样的,从初地到七地,他们就一直乘着这个波罗蜜的这个交通工具游行在世间,了知世间诸多的烦恼过患,他们这些菩萨们从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他们修习正道,不会被烦恼过失所染污,但是也不能说他们就成就了超烦恼之圣行了。

【若舍一切有功用行,从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萨清净乘游行世间,知烦恼过失不为所染,尔乃名为超烦恼行,以得一切尽超过故。】

只有舍离一切的有功用行,才能够从第七地转入到第八地,从第七地到了第八地,乘着菩萨的清净之交通工具游行在世间,了知诸多的烦恼过失不会被烦恼所染,这个时候才称之为超烦恼行,就说七地证到八地了,才是真正的超烦恼行,这个时候是真正的一切尽超过了(超过一切烦恼)。

【醍醐】

我们知道八地是「不动地」,真的不动是你超过了一切烦恼,它根本无法再影响你。前面初地到七地只是远离烦恼,还没有完全超过

【佛子,此第七地菩萨尽超过多贪等诸烦恼众住此地,不名有烦恼者,不名无烦恼者。】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那么七地「远行地」的菩萨,其实尽超过了很多的贪欲、嗔恚、愚痴等等的烦恼,安住在此地的境界,七地菩萨不再有烦恼了。不能说他是有烦恼者,但是也不能说他是无烦恼者。

【何以故?一切烦恼不现行故,不名有者;求如来智心未满故,不名无者。】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烦恼不现行的缘故,所以说他没有烦恼,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没有烦恼,因为这个时候,他求取如来的智慧心还没有圆满,他还没有证得究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七地菩萨不叫有烦恼者,也不叫无烦恼者,是比较难定义的。

【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以深净心,成就身业,成就语业,成就意业。】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安住在第七地,以深深的清净之心成就了身业,成就了语业,成就了意业(成就了「身、语、意」三业)。

【所有一切不善业道──如来所诃,皆已舍离;一切善业──如来所赞,常善修行。世间所有经书、技术,如五地中说,皆自然而行,不假功用。】

所有一切不善业道——如来呵责的,他们早就舍离了;如来所赞叹的一切善业,他们经常地修行。世间的所有经书和技术,就好像五地菩萨中提到的那些,这七地菩萨也是「自然而行,不假功用」,没有任何的刻意,随缘自然地做,很任运的状态。

【此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为大明师,唯除如来及八地已上其余菩萨,深心妙行无与等者,诸禅三昧、三摩钵底、神通解脱皆得现前。】

这种七地的菩萨已经成为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大明师了,就是非常能够放大光明的明智的师父,有明了智慧的师父。除了如来和「八地」以上的菩萨们,「深心妙行无与等者」,就是只有如来和「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够超过第七地菩萨的深心与妙行,其他所有菩萨无法跟他比拟。七地菩萨他们经常修习(禅定)诸禅三昧和三摩钵底,还有神通解脱都现前了。

【然是修成,非如八地报得成就。】

当然了「七地」还没有到「八地」,所以这七地菩萨证得的成就,肯定还跟「八地」有所差别,但是超越了前面「六地」了。

【此地菩萨于念念中具足修习方便智力及一切菩提分法,转胜圆满。】

此地菩萨在念念中具足修习方便智力及一切菩提分法,越修越圆满,越修越殊胜。

【佛子,菩萨住此地,入菩萨善观择三昧、善择义三昧、最胜慧三昧、分别义藏三昧、如实分别义三昧、善住坚固根三昧、智慧神通门三昧、法界业三昧、如来胜利三昧、种种义藏生死涅槃门三昧,入如是等具足大智神通门百千三昧,净治此地。】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安住在「七地」,就能够入到菩萨的「善观择」三昧中(善观、善择,观而有选择)、能够入到菩萨的「善择义」三昧中(诸多的法义也可以有所选择)、入到「最胜慧」三昧中(最殊胜智慧三昧)、入到分别法义之藏三昧、入到「如实分别义」三昧、入到「善住坚固根」三昧、入到「智慧神通门」三昧、入到「法界业」三昧、入到「如来胜利」三昧,入到「种种义藏生死涅槃门」三昧,七地「远行地」的菩萨就能够入以上种种具足大智神通门的百千种三昧,在这里继续安住清净地修习。

【是菩萨得此三昧,善治净方便慧故,大悲力故,超过二乘地,得观察智慧地。】

七地菩萨证得了此种三昧,善修治一切清净之行,拥有方便智慧的缘故,拥有大悲之力的缘故,他们就远远地超越了「二乘」的果位,超越了「二乘」境界,得到了观察智慧之地。

【佛子,菩萨住此地,善净无量身业无相行,善净无量语业无相行,善净无量意业无相行故,得无生法忍光明。】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菩萨安住在第七「远行地」,善净无量身业无相之行(善于清净无量的身体造作的一切,行的是「无相」之行),他们善于清净无量的语言之业(就是自己所讲的任何话都是无比清净的,也是行「无相」之行),他们善于清净无量意业,(心念、意识的动转,一切都是清净的,行「无相」之行),就这样慢慢地获证了「无生法忍」的光明。

所以当有一天我们行、住、坐、卧以及在睡梦中念念都与「三十七道品」相应、与「十波罗蜜」相应、与「四摄法」相应,我们的所有「身、口、意」都是清净的。这个时候就离七地菩萨很近了,七地菩萨已经远离了所有的烦恼。


本课经文回顾

「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瞋、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

 

「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七地已,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诸佛教化众生业,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入无量种种差别法,入无量诸佛现觉智,入无量劫数,入无量诸佛觉了三世智,入无量众生差别信解,入无量诸佛示现种种名色身,入无量众生欲乐诸根差别,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令众生欢喜,入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入无量诸佛了知广大智,入无量声闻乘信解,入无量诸佛说智道令信解,入无量辟支佛所成就,入无量诸佛说甚深智慧门令趣入,入无量诸菩萨方便行,入无量诸佛所说大乘集成事令菩萨得入。」

 

「此菩萨以深智慧如是观察,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休息废舍;行、住、坐、卧乃至睡梦,未曾暂与盖障相应,常不舍于如是想念。此菩萨于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

 

「菩萨于念念中,皆具足十波罗蜜。具足四摄、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略说乃至一切菩提分法,于念念中皆悉圆满。」  

 

「菩萨住此地,入菩萨善观择三昧、善择义三昧、最胜慧三昧、分别义藏三昧、如实分别义三昧、善住坚固根三昧、智慧神通门三昧、法界业三昧、如来胜利三昧、种种义藏生死涅槃门三昧,入如是等具足大智神通门百千三昧,净治此地。是菩萨得此三昧,善治净方便慧故,大悲力故,超过二乘地,得观察智慧地……菩萨住此地,善净无量身业无相行,善净无量语业无相行,善净无量意业无相行故,得无生法忍光明。」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华严经》要点复习007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4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4

《华严经》要点复习004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也就是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或有观见一毛孔,具足庄...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 029 《佛遗教经》与“透视”

【禅修课】第三期 029 《佛遗教经》与“透视”

 ▼禅修课▲         ∧第三期∨ ⩓佛遗...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女子难陀得度因缘昔日,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