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047


菩萨以一切波罗蜜熏身心故,

于念念中常生六波罗蜜。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

十住品第十五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世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尘数诸佛,皆同一号,名曰法慧,普现其前,

这个时候从其他世界来的法慧菩萨,在佛威力的加持下入禅定入到了菩萨无量方便三昧,靠着这种禅定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之力,十方世界各千佛刹微尘数无量的世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尘数无量的诸佛都是同一种名号都叫法慧如来,突然都化现在法慧菩萨的面前。

告法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悉以神力共加于汝。又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说法。

这无量的法慧如来同时告诉法慧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已经入禅定入到了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中这无量的法慧如来说善男子,你能够进入到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中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量的诸佛都会用自己的神通力共同来加持你,又加上毗卢遮那如来在过去世愿力和威神力的加持,再加上法慧菩萨你过去世所修的善根之力的缘故,你能够入到这种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中。在菩萨无量方便三昧力的加持下,你可以尽情讲说佛法。

为增长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众生界故,所入无碍故,所行无障故,得无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觉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为增长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众生界故,所入无碍故,所行无障故,得无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觉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能持说一切法故,所谓:发起诸菩萨十种住。 

为了增长佛陀智慧的缘故,为了深入法界的缘故,为了善于明了众生界的缘故,为了所入之处无有障碍的缘故,为了所行有障碍的缘故,你将得到无与伦比的方便的缘故,为了入到一切智慧之性的缘故,为了觉了一切法的缘故,为了了知一切众生的缘故为了能够受持讲说一切法的缘故……在这种三昧中你可以畅演佛法首先可以讲一下诸位菩萨的十种住。

【醍醐】

「住」就是保持、安住在某种状态的意思

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菩萨此时入到菩萨无量方便三昧」。在这种三昧中有无量诸佛来加持他再加上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力的加持再加上法菩萨过去世善根力的加持三者合一使得法菩萨可以佛威神之力畅演佛法

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无著智、无断智、无痴智、无异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夺智。

这个时候进一步这所有的无量的法如来都同时又加持法菩萨使他拥有了无碍的智慧的智慧无断的智慧无有愚痴的智慧无异于实相的智慧不会再忘失的智慧……这所有的法如来加持法菩萨让他进一步拥有了无量的智慧无可胜的智慧无有懈慢懈怠的智慧无可侵夺的智慧

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无量的法如来都来持法菩萨呢因为法菩萨所的这种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本自如——注定了就是这样的只要你入到了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也会有十方无量世界外的无量佛过来加持你这种三昧如是。

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法慧菩萨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住处广大,与法界虚空等。

这个时候无量的法如来都伸展开自己的右手给法菩萨摩顶加持菩萨这个时候就出定了告诉周围的所有菩萨说佛子们菩萨的住处无比的广大与虚空法界等同

佛子,菩萨住三世诸佛家,彼菩萨住,我今当说。

诸位佛子啊,菩萨们是真正安住在三世诸佛之家呀所有菩萨十住位」,我今天跟大家说一说

 

诸佛子,菩萨住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法慧菩萨说诸位佛子,菩萨经常安住在十种状态,这叫十住。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已经说过,或者准备要说,或者正在给大众讲说。

何者为十?所谓: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是名菩萨十住,去、来、现在诸佛所说。

菩萨的十住,到底是哪十住呢?《楞严经中也讲过,分别是: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这就是菩萨的十住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是这样讲的。

【醍醐】

当讲到菩萨的「十住位」时,都是这样讲的。除非是不同的经典翻译的版本不同,可能文字相用的有差异,但是实际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佛子,云何为菩萨发心住?此菩萨见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所乐见,难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见神足;或闻记别;或听教诫;或见众生受诸剧苦;或闻如来广大佛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

法慧菩萨说:诸位佛子啊,我们逐个来讲十住的发心住是怎么回事呢?什么是菩萨的发心住啊?(初发心的发心)。发心住指的是:这位菩萨当时见到诸佛世尊的形貌非常的端正庄严见到诸佛世尊的色相非常的圆满。一切人都喜欢见到佛,而佛又是如此的难可遇到,佛陀又有着大威力,有的时候又示现有神足通等等神通;有的时候菩萨们能够听闻佛陀给某位阿罗汉或者菩萨授记,说你未来什么时候将成佛,佛号是什么,佛国的样子是什么,住世的时间是多长等等;有的时候菩萨们听到了佛陀的教诫,教育弟子时那些言辞,用的语句;或者有的时候菩萨们看到,众生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剧烈的痛苦,就发起了一种怜悯心,救心了;有的时候菩萨们听闻了如来讲广大的佛法,发起了菩提心求一切智……这种种情况就叫菩萨的发心住,就是激发菩萨发起菩提心的这些因缘。菩萨就着这些因缘,发起了菩提心了,这就是发心住。

我们再强调一下,以下种种情况,可以会让菩萨发起菩提心:

    首先见到诸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的时候,他开始向往、憧憬,甚至憧憬自己有一天也能得到这样的妙相圆满(阿难尊者就是这样发心的),看到诸佛被人人所乐见,难可遇到,有大威力;或者见到神足通的时候,自己也心生向往,就这样发心了;或者听到诸佛给某位圣者授记的时候,自己也发起了菩提心,想要得到授记;或者憧憬未来;或者有的时候听到佛陀在教化众生,那种声音充满了慈悲、威严,充满了智慧,自己也发心了;或者见到众生受剧烈的痛苦的时候,自己本能的佛性放光,发起了菩提心,想要救护众生脱离苦难,就这样发心了;或者是听闻如来广大的佛法,有甚深微妙的智慧在其中,就倾倒了,发了菩提心……种种因缘,种种情况,使得菩萨发心想求得像佛一样的一切智(萨婆若智),就这样发心了。

此菩萨缘十种难得法而发于心。何者为十? 

那么以上提到的这些菩萨的发也不仅仅是在这些刺激还有更重要的是如来十种神通用的加持下面讲的就是菩萨发心也缘于如来十种神通用的加持

所谓:是处非处智、善恶业报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差别智、种种界差别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智、宿命无碍智、天眼无碍智、三世漏普尽智。是为十。

神通用分别是是处非处智、善恶业报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差别智、种种界差别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智、宿命无碍智、天眼无碍智、三世漏普尽智。佛陀力加持菩萨发心一切没有偶然的佛力加持再加上外缘的刺激使得菩萨证入发心住这是十住位的最开始发前面经文中提到信为道功德母」,信心很重要有了信心也很重要发起开始真的上路了

【醍醐】

那么怎么样劝大家都能够发起菩提心呢?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

住的菩萨自己已经在发心住这种十住位当中的时候教化众生的时候也要劝众生去修学十法在十个方面下手哪十个方面呢

所谓:勤供养佛、

首先菩萨应该劝众生精勤地供养佛其实很多经也在劝大家要供养佛,《华严经前面说懂得奉事、供养自己的父母亲要记得奉供养法身慧命的父母亲——诸佛。

乐住生死、主导世间令除恶业、

而且要劝一些已经觉悟的、已经开悟的这些圣者让他们愿意处在轮回中愿意在轮回中帮助众生除掉种种的恶业佛陀在楞严经中劝难说阿难你虽然开悟了你不要急着走你要传扬楞严经》,去救护众生,你能解脱了,先别急着走能跳出轮回具备这种能力也别急着走这也是菩萨劝众生的劝众生乐住生死、主导世间令除恶业

以胜妙法常行教诲、叹无上法、

菩萨们要劝众生以殊胜的妙法常行教诲之道经常教化众生用佛陀那殊胜的妙法去教化众生要赞叹无上的佛法越赞叹佛法越殊胜众生才能生起恭敬爱乐心

学佛功德、生诸佛前恒蒙摄受、

要劝众生学习佛的功德佛有无量功德去学习本的故事学习诸佛的故事学习诸佛的功德慢慢的自己也修学,并且拥有这些功德菩萨们劝众生愿意生在佛前恒常接受佛陀的摄受和教化很多菩萨发愿我愿意生在佛前哪里有佛我就在那儿奉诸佛」。有的甚至发愿生生世世都做佛的侍者阿难尊者就发愿生生世世都去佛的侍者佛最亲近。发殊胜的愿

方便演说寂静三昧、

菩萨们要劝众生方便演说寂静三昧要劝所有众生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用种种的善巧方便去讲说寂静的三摩地境界让众生这个心向内求证,让众生的心静下来所以佛经赞美佛是导众以寂用大寂灭去引导众生归入到本性的寂静如果众生能够下来智慧也有了慈悲也有了,喧乱就结束了

【醍醐】

菩萨们还应该劝学什么呢?

赞叹远离生死轮回、

赞叹远离生死轮回赞叹那些能够跳脱生死轮回的圣者赞叹阿罗汉其实佛陀也在很多赞叹阿罗汉虽然很多大乘经典呢将阿罗汉与菩萨去作对比的时候啊就有点讥讽和嘲弄的意味但是那是一种激将法大家要了解不是真的去诋毁阿罗汉那是激将法刺激阿罗汉回小向大而已

为苦众生作归依处。

菩萨们要劝学十法中还讲要为苦痛的众生作依之处你激发众生的慈悲心出来众生都想救护众生了都成了菩萨了这些菩萨就成了众生的依之处了众生在危难的时候喊救命啊救命啊或者上帝救救我或者孩子受伤害的时候先叫妈妈……一切苦痛的众生所最信赖的人就是归依之处我们要成为众生的依之处。所以诸佛如来就如同众生的父母亲一样依之处

【何以故?欲令菩萨于佛法中心转增广;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这些「十住位」中已经到达了发心住位的菩萨要劝众生学以上种种法呢欲令菩萨佛法中心转增广其实,你用以上种种方法去教化众生的时候你的心也在佛法中更进一步增广你的慈悲智慧都在增广所以教育别人也是教育自己度化别人也是度化自己众生本自不二的角度更是这样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所以呢菩萨们如果经常地劝众生修学前面讲的种种法的话自己的佛法事业才真的增广了打开了那么如果菩萨常行这样的教化之事的话他不管听闻什么佛法当下他就理解了当下心开意解不需要其他的师父做过多的解释当下开意解。所以法布施得智慧呀!菩萨布施的法布施智慧越多他的智慧越多越无量所以我们就可以倒推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之母,文殊菩萨所做的法布施也是无量的,所以他的智慧是无穷无尽无敌的。

 

佛子,云何为菩萨治地住?

接着着法菩萨又跟我们讲佛子,菩萨的十住位第二个是什么——治地住什么是菩萨治地住位呢?

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哪十种心呢?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这为十。如果菩萨具备这十种心就说明这个菩萨处于治地住的十住位当中了。我们看看这十种心啊,很多菩萨都有。

首先是利益心,先想着众生再想自己,甚至完全都忘了自己——利益心大悲心,这个不用解释了安乐众生的心,安住众生的心。安乐,大家能了解,让众生处于安乐中。安住呢?让众生的心定下来,不要躁动不安如猿猴了,定下来怜愍心,菩萨拥有怜愍心还有摄受众生的心、守护众生的心把众生看得像自己一样,爱人如己的这种心还有老师的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菩萨传道授业解惑导师心,这个就重要了。在大藏经里讲:大导师就是大道师,就是他的身灵合于道。这不是一般的称呼啊!成为导师,这是灵魂的依之处,指引之所。菩萨要有这种导师心,要合于道,其实就是觉悟者,就像诸佛一样,菩萨具备这十种心。

【醍醐】

那么治地住的菩萨们要劝众生怎么修学呢?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诵习多闻、

也是有十个方面。首先要劝众生诵习多闻十轮经也讲了,要劝众生多多的诵习佛陀的经典。要劝一些相应根器的众生多多诵习佛陀的经典,多闻开智慧,要深入经藏。

并不是所有众生都如此

    像已经开悟的、证入无学果位的众生,就不需要这样劝他;那么,有的众生说,我学的经多了我的心就乱,那这样的众生也不适合劝他多闻;还有的众生,生命无多,就是说年岁已经很大了,能求往生就不错了,就专修净土法门,可能一部经看到底,或者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样的众生时日无多,不需要劝他多闻,让他的心静下来、定下来修修般舟,是很好的,什么也不想,专心念佛,力求往生,这样的就不劝他多闻了;

    但是,那些欠缺智慧的众生,年岁很轻、身体很强壮的众生,喜欢看书的众生,或者定力深厚、禅定多年,但是没学几部经的这些定力足而慧力欠缺的众生,这些类的众生啊,劝他们多多的诵习经典。

虚闲寂静、

同时,菩萨们还要劝众生,常处在「虚闲寂静」中说诸佛如来,导众以寂,菩萨也一样的,让众生静下来众生静不下来,事儿太多呢?有时想办法创造个条件,请个假呀,旅游一段时间,还是闭关一段时间啊,在虚闲寂静的地方静修一下,你可以了悟了,再回到红尘中甚至没有了悟,适当地静一静,对你身心都是有好处的。

近善知识、

菩萨还要劝众生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这个佛陀讲过多次了

发言和悦、

还要劝众生讲话的时候,经常地讲温言软语在作为教师、老师、导师、师去教化弟子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温言软语但是,极少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一些威严

语必知时、

就是你要知道怎样与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讲话要讲究时宜,再好的话讲的时机不对也不行啊「语必知时」非常重要啊,充满智慧,这句话大家要记住。

心无怯怖、

菩萨们还要劝众生「心无怯怖」,心里不要有任何的怯弱、紧张、恐怖,要帮助众生消除心中的这种怯懦和恐怖

了达于义、

还有菩萨们要劝众生「了达于义」,在学经的时候要了达意思。

    
我修学的第一部经就是《地藏经》,我都读了有一万遍了,有的地方还是不懂。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读很多遍还是不懂。


   

★其实我们建议师兄们读经的时候,参考一些解释、讲解,再去读,这样你所领受的法义会更加的完全。也许那个解释也不是尽善尽美,但是它能启发你。如果你读了很多遍经,还是不懂这个意思,其实经文的这种深刻的智慧没有办法化入你,虽然你一直在领受加持(你的阿赖耶识不停的种种子,这个肯定没有白费的功夫),但是如果你懂了这部经的含义,再去读它,每一遍的加持就更彻底。好像食物的营养立刻全都消化吸收了。如果你不懂,那就好像我吃这一碗饭,只消化、吸收了0或者是1%、2%;如果你很懂,你去受持它的话,那营养全都吸收了,你自己对比一下怎么样?

★佛陀倡导的是大家尽可能的「了达于义」,对于很多究竟了义的大乘经典的话,「了达于义」并不容易,一定要配合禅修打坐才可以的。所以昨天二号院我们也强调多多的禅修打坐,有利于学习《楞严经》,其实也有利于你契入一切的大乘经典。

如法修行、

要如法修行,菩萨们要劝众生如法修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头脑知见上),你学的一切一定要践行出来。佛陀在经中倡导孝顺父母,你孝顺父母了吗?师兄们对于师长有基本的尊重心吗?不是说我知道了、听说了就可以了,你用出来没有?如果佛弟子行为不好,大家怎么去传扬佛法呢?还怪周围的人不理解你信佛了,你做的怎么样呢?问问自己!

▲佛教网剧《彼岸花开》中的李敏居士就是处理不好学佛与日常事务关系的典型代表

远离愚迷、安住不动。

菩萨们劝众生远离愚痴、迷惑,安住于不动的实相当中,

何以故?欲令菩萨于诸众生增长大悲;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呢?其实菩萨们利益众生的这一切,直接利益了自己对于众生进一步的增长大悲之心,那么菩萨们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在劝众生修学以上十法的过程中),菩萨的智慧进一步的增长,不管听闻什么佛法,当自心开解,不需要其他人做过多的解释,菩萨就成了利根、极利根之人

也可能一开始你是发心好的菩萨,但是智慧不足但是,你不停地去劝众生诵习多闻、劝众生在虚闲寂静的地方清修、劝众生亲近善知识、与众生讲话的时候温言软语,也劝众生守好十善业道」。你讲话,知道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与恰当的人去讲。你消除众生的这些羞怯、恐怖心,作无畏布施,让众生也无所畏惧、帮助众生了达诸法的含义、让众生如法修行、让众生远离愚迷、安住不动……慢慢地,菩萨们,你们的大悲心就增长迅速,听到什么法,心开意解,不由他教。所以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这里讲的是菩萨的治地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

接下来,法慧菩萨说:诸位佛子啊,什么是菩萨的修行住呢?

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

修行住位的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怎么观呢?哪十种行

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无处所、一切法离分别、一切法无坚实。

这是常观一切法,以十种观。这个代表一切相、一切存在物。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空、无我、无作、无有什么真正的味道,这些大家都了解。

什么是一切法不如名呢?就是名字相和事物本身,它是离开的我们讲过苹果这个词并不是苹果那个物本身不如名就让你感觉到这一切概念的虚妄啊,一切法不如名」,一切事物并不是名字相而已,名字相跟这个事物本身其实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你用它去概括一下而已你去仔细的剖析啊,名字相和事物没有任何关系,你就感受到一种名字相的虚妄。

一切法无处所、离分别、无坚实,就这样常观,这是修行住位的菩萨就这么观,常这样观,就能松、空、不著、不住。

相关文章

《弟子规》浅释 01

《弟子规》浅释 01

国学︽弟子规︾  恒宁老师浅释《弟子规》浅释01各位家人、各位好朋友、各位同学!很高兴我们能够聚集...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Tihu Buddh...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未曾闻死亡声响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就着相讲,他是从摩罗提国来的……【善男子,我...

《华严经》271(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华严经》271(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入定了……【尔时,弥勒菩萨摩...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