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92(第二八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六(上)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我们继续入到释迦牟尼佛的定境当中,来兜率陀天听法。

【愿一切众生为应时施,永离非时,大施究竟。】

金刚幢菩萨说: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们,也愿一切众生都能够作「应时之施」(应着最恰当的时机、因缘去作布施),希望一切众生在布施的时候永远离开不恰当的时刻,希望一切众生作大布施的时候做得很究竟、很圆满。

【愿一切众生成就善施,到佛丈夫大施彼岸。】

也愿一切众生成就「善施」(把自己的一切善都布施出去),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到达佛(大丈夫)所拥有的大布施的彼岸(就证明圆满了檀波罗蜜了)。

【愿一切众生究竟常行大庄严,尽以一切诸佛为师,悉皆亲近,兴大供养。】

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们,还愿一切众生究竟常行大庄严之布施,「尽以一切诸佛为师,悉皆亲近,兴大供养」。

对于众生来讲,最庄严的大布施就是向佛所作的大布施。因为佛是「三界至尊」,是「天人大导师」。所以,这些大菩萨们就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有机会行这种庄严之施。以一切佛为自己的老师,能够亲近一切佛,去兴起大的供养。

【愿一切众生住清净施,集等法界无量福德,到于彼岸。】

这些大菩萨们也愿一切众生安住在清净的布施,积集像整个法界一样的福德,到达究竟解脱的彼岸。

【愿一切众生于诸世间为大施主,誓度群品,住如来地。’】

他们也愿一切众生在所有世间都成为大施主(大施主就是常年作大布施的人),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发誓,度脱各种各类的众生,最后住在如来的境界中。

【是为菩萨摩诃萨设大施会善根回向,为令众生行无上施、究竟佛施、成就善施、不可坏施、供诸佛施、无恚恨施、救众生施、成一切智施、常见诸佛施、善精进施、成就一切菩萨功德诸佛智慧广大施故。】

金刚幢菩萨说:以上就是第六回向位的这些大菩萨开设大的布施法会的时候所作的善根回向,目的是希望众生都能行无上的布施、究竟的佛一般的布施;希望众生都能够成就圆满自己善的布施;希望众生都能够行不可坏的布施(不会遭遇到阻碍);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拥有供诸佛的布施(有机会去亲自供养诸佛);希望一切众生都拥有无恚恨的布施(在布施中只得到欢喜,而没有任何的嗔恚、悔恨);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去行救度众生的大布施;希望一切众生成就一切智的布施、成就常见诸佛的布施、成就善精进布施;这些大菩萨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一切菩萨的功德,拥有佛一般广大无量的智慧,在这种智慧的指引下去作布施。

大家注意:由智慧指引着,这个布施就不是溺爱了,布施之后的效果肯定是非常理想的。如果因着我们的布施,增长了众生的自私和懒惰,那说明我们的布施有问题,就没有含着智慧,就相当于是一种非理性的溺爱了;但是拥有着佛的广大智慧去行布施,就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佛子,菩萨摩诃萨布施一切资生之物,心无贪惜,不求果报;】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们,布施一切资生之物(生活用品)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没有任何的贪恋或者吝惜,他们也不贪求果报。

【于世富乐无所希望,离妄想心,善思惟法;】

他们对于世间的富贵和安乐,没有任何的执著,他们离开了所有的妄想心,善思惟正法。

【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审观一切诸法实性;随诸众生种种不同,所用所求各各差别,成办无量资生之具,所有严饰悉皆妙好;】

他们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审观一切诸法的真实之性。随着各种众生的种种不同,每个众生可能所用的、所需求的都不一样,这些大菩萨们就置办了无量的资生之具(无量的生活用品),而且都是非常庄严的,有的装饰得非常妙好。

【行无边施,行一切施,尽内外施;】

这些大菩萨们行无边的布施、行一切布施,「尽内外施」(自己拥有的一切一切,内内外外都可以布施出去)。

【行此施时,增志乐力,获大功德,成就心宝;】

在行这些布施的时候,他们的志向和爱乐就更进一步地增强了(这些大菩萨们的志向和爱乐无非就是成佛),在完全无私、放弃所有地去行大布施的过程中,他们的力量就增强了,获得了大的功德,成就了心宝(把自心中最纯善的一部分给显发出来了,我们内心中最纯善、最无私的这一部分,就像我们内在的珍宝一样)。

【常能守护一切众生,皆令发生殊胜志愿,初未曾有求反报心;】

金刚幢菩萨说: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常能守护一切众生,而且在他们的倡导下,很多众生都发起了殊胜的志向和大愿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众生要怎样报答自己,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所有善根等三世佛,悉以圆满一切种智。】

他们所积集的所有善根,就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一样,都用来圆满一切种智,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圆成佛道。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此布施所有善根回向众生:‘愿一切众生清净调伏。】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这些大菩萨们就用他们布施来的这所有善根,回向给所有众生。愿一切众生都是清净的,心性都能被调伏。

【愿一切众生灭除烦恼,严净一切诸佛刹土。】

愿一切众生灭除了烦恼,可以庄严、清净一切诸佛刹土。

如果我们内心充满烦恼,我们走到哪里,都只会染污这片土地(烦恼其实就是一种染污);只有真正的解脱者(断除了烦恼的这些圣者),才能够庄严、清净他们所在之处。

【愿一切众生以清净心,于一念中周遍法界。愿一切众生智慧充满虚空法界。】

这些大菩萨也希望一切众生以清净心在一念中就可以周遍法界(意思就是希望众生拥有神足通)。他们也希望一切众生智慧充满虚空法界,拥有无量的智慧。

【愿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普入三世调伏众生,于一切时常转清净不退法轮。愿一切众生具一切智,善能示现神通方便,饶益众生。愿一切众生悉能悟入诸佛菩提,尽未来劫,于十方世界,常说正法,曾无休息,令诸众生普得闻知。愿一切众生于无量劫修菩萨行,悉得圆满。】

这些大菩萨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证得一切智,普入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去调伏众生,在一切时恒常地转清净不退的法轮(一直讲法)。他们也希望一切众生都具足一切智,善于示现种种的神通方便去利益众生。他们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悟入佛所悟的菩提(诸法实相),尽未来劫,在十方世界恒常地讲说正法,不会休息,可以让所有众生都能够听到佛法,了知佛法(讲法不要停下来,因为在你停下来的时刻,可能就少利益了很多众生了,最好是不要停歇)。愿一切众生在无量劫修菩萨行,都能圆满。

【愿一切众生于一切世界若染、若净、若小、若大、若粗、若细、若覆、若仰,或一庄严,或种种庄严所可演说,在世界数诸世界中,修菩萨行靡不周遍。】

这些大菩萨也希望一切众生在一切世界:不管是染污的世界、清净的世界,不管是小的世界、大的世界,不管是粗的世界、微细的世界,还是覆盖着式的世界、仰躺着式的世界……在种种世界,有的世界可能有一种庄严,有的世界有无量种庄严。这些大菩萨希望一切众生在一切所有的世界(在世界数诸世界中就是在所有世界中)都修菩萨行,到处周遍。

【愿一切众生于念念中常作三世一切佛事,教化众生向一切智。’】

愿一切众生在念念中常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一切佛事,教化众生趣向一切智。

【佛子,菩萨摩诃萨随诸众生一切所须,以如是等阿僧祇物而为给施;为令佛法相续不断,大悲普救一切众生;安住大慈,修菩萨行;于佛教诲终无违犯,以巧方便修行众善,不断一切诸佛种性;随求悉与而无患厌,一切悉舍未曾中悔,常勤回向一切智道。】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根据众生的需要,一切都能布施出去,以阿僧祇种物品(无量种物品)去作布施;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佛法能够相续不断,他们用大悲普遍地救护一切众生;他们安住在大慈,修菩萨行;他们对于佛的教诲、教导从来不会违犯,以善巧方便修行众善,不会断坏一切诸佛的种性;各种各类的众生来求取各种各类的物品,他们一直布施,不会患恼或者厌倦(不会生烦恼),什么都能舍,而且不会中途又懊悔。他们又常常地精勤回向,回向一切智之道,希望自己能成佛,也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

【时,十方国土种种形类、种种趣生、种种福田,皆来集会,至菩萨所,种种求索。】

这个时候,十方国土(十方世界)种种形貌类别、来自六道各道的众生、种种福田,都来集会了,聚集到菩萨这里,进行种种的求索。

就是因为这个菩萨不挑不拣,谁来乞求都布施给谁,所以无量众生都来了。

【菩萨见已,普皆摄受;心生欢喜,如见善友;大悲哀愍,思满其愿;】

但是在这些菩萨们看来:这是我的福田来了(他们还挺欢喜的),见了之后,普皆摄受;心生欢喜,就好像见到善友一样;怀着大悲,哀愍众生,就想着:我怎么样满足这个众生的心愿。

【舍心增长,无有休息,亦不疲厌;随其所求,悉令满足,离贫穷苦。】

这样越布施越爱作布施,他们的大舍之心一直在增长,没有停歇,他们也不会感觉疲惫厌倦;根据这些求乞者的要求,让大家都满足了,离开了贫穷之苦。

【时,诸乞者心大欣庆,转更称传,赞扬其德,美声遐布,悉来归往。菩萨见已,欢喜无量;】

这个时候,所有的乞讨者心里都无比地欣喜、庆悦,他们就一个告诉另一个(一传十、十传百),就告诉周围的人说: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有个大菩萨,特别爱作布施,要什么给什么……

而且这些满足了心愿的乞讨者,他们会赞扬这个大菩萨的美德,所以这个大菩萨有非常好的名声就广布出去了,使得有更多的众生拥过来,向他求取各种各类的物品。这些大菩萨们看到来的众生越来越多了,他们的欢喜也越来越无量了。

对他们来说,作布施真的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假使百千亿那由他劫受帝释乐,无数劫受夜摩天乐,无量劫受兜率陀天乐,无边劫受善变化天乐,无等劫受他化自在天乐,不可数劫受梵王乐,不可称劫受转轮王王三千乐,不可思劫受遍净天乐,不可说劫受净居天乐,悉不能及。】

就算是百千亿那由他劫去享受忉利天王的快乐,或者说无数劫去享受夜摩天的快乐,无量劫去享受兜率陀天的快乐,无边劫去享受善变化天的快乐,无等劫去享受他化自在天的快乐,不可数劫去享受梵王的快乐,不可称劫去享受转轮圣王三千之乐,不可思劫去享受遍净天的妙乐,不可说劫享受净居天的妙乐,这一切都比不上大布施能带给这些菩萨们快乐。

【菩萨摩诃萨见乞者来,欢喜爱乐,欣庆踊跃,信心增长,志乐清净,诸根调顺,信解成满,乃至增进诸佛菩提。】

对于这些大菩萨们而言,享乐并不是真的乐;只有无私、无我地利益众生才是真的乐。所以他们看到乞讨者过来的时候,欢喜爱乐,欣庆踊跃,信心增长,志乐清净,诸根调顺,信解成满。有越来越多的乞讨者过来,他们的心反而会越来越清净(诸根调顺的意思,就是心很清净,没有妄念,更没有染污之念。信解成满,就是对于佛法的信心和理解力进一步地成就了圆满)。

因为我们也讲过多次,「六度」之间是互相帮助、互相辅助的关系:你行大布施,因为私心少了,一直保持清净心,就可以帮助我们的持戒;一直行大布施,施到无我的程度,也能帮助我们修忍辱;一直布施,这本身就是精进;一直作布施甚至能够如入禅定(在布施中,心没有任何妄念,如入禅定);在布施中,能不能生起智慧呢?也能。布施久了,也会有更多的智慧,因为众生有种种不同,我们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要恰到好处,这是需要智慧的嘛。而且前面也提到了,拥有佛的广大智慧,只会利益众生,而不会惯坏他们,这也意味着智慧。

所以说,这些大菩萨们就在大布施的过程中,就增进了诸佛的菩提(离诸佛的觉悟越来越近了)。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此善根,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故回向,为欲安乐一切众生故回向,】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这些大菩萨就以大布施的善根,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回向,为了安乐一切众生而回向。

【为令一切众生得大义利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悉得清净故回向,】

为了让一切众生得到大的义利而回向,为了让一切众生都得清净而回向。

【为令一切众生悉求菩提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悉得平等故回向,】

为了让一切众生都求菩提(觉悟)而回向,为了让一切众生都得平等而回向。

本来众生之间福报上是有差异的,贫富差距甚至还蛮大的,但是来到这个转轮圣王大菩萨这里,他们缺什么补什么,到最后都一样(同等的富足),这是真平等。大家谁也不会讥笑谁了,谁也不会嫉妒谁了,更不会去偷啊,去抢啊……不会,因为什么都不缺嘛。我们想一想:小偷为什么要偷东西啊?除了极少部分是喜欢那种偷窃的感觉,大部分的小偷其实是因为匮乏才去偷东西,很少一部分是喜欢那种很刺激的感觉;那么强盗为什么抢东西呢?也是因为匮乏。要是不匮乏,基本上是不存在偷窃和抢劫的行为的。所以古人讲「仓廪(lǐn)实则知荣辱」。我的仓库里装满了粮食,我能吃饱饭了,物质上没有匮乏了,你再跟我谈精神文明建设、再谈文化、再谈伦理道德、谈大爱等等。如果饭都吃不上,天天饿肚子,就不要谈什么精神文明建设了……

【为令一切众生悉得贤善心故回向,】

金刚幢菩萨说:这些大菩萨们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都拥有「贤善之心」,所以回向。

真的是仓廪实了,吃饱饭了(解决温饱问题了),这个时候给他们讲法,他们就容易听进去,慢慢的,众生都拥有贤人、圣人一般的善心了。所以先作物质上的布施(先作财布施),然后还是要作法布施的,要教育、要引导。

【为令一切众生悉入摩诃衍故回向,】

这些大菩萨们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都入到「大乘」,所以回向。

这就是递进的关系了,先是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讲法开智慧,之后让大家入大乘,你自己有智慧了、觉悟了,不能忘了众生,是吧?

【为令一切众生悉得贤善智慧故回向,】

这些大菩萨们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都得到贤善的智慧,所以回向。

世间层面的智慧,有的是冷漠的、有的是傲慢的……智慧中不一定就含着「善」,甚至智慧中有冷酷、有自私,这里说希望众生得到贤善的智慧(慈悲和智慧结合起来了)。

【为令一切众生悉具普贤菩萨行愿满十力乘现成正觉故回向。】

这些大菩萨们也是为了让一切众生都能具足「普贤菩萨的行愿」,满足佛的「十种神力」,现在世就修成正觉(修成佛),所以才回向。

这里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其实这些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或者说佛,对待众生不都是父母心吗?当然希望你这一世就修成佛了,修得越快越好,今生就成就才好呢,不要只想着来世或者未来世。
所以说,密宗里讲「即身成佛」(一生就成就),其实是有道理的,确实是有道理的!《华严经》这里也相当于是理论依据之一了。释迦佛也是总讲,「六度」圆满就成佛了。这里讲:我们要是都把「普贤菩萨的行愿」给成就了,自己证得了佛的「十种神力」,那么现在世就已经成正觉了呀,没有疑问。
那么「三大阿僧祇劫」,又是怎么回事呢?有的众生修得慢,他就是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圆满「六度」,或者说才能够圆满「普贤菩萨的行愿」,才能够证得佛的「十种神力」,那他肯定就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嘛。就比如说:我们北京到上海,你乘不同的交通工具,耗去的时间就不一样,你要是拣着最慢的(步行)过去,那就需要那些时间,但我们还可以乘飞机,或者以后还可以乘磁悬浮,有神足通的师兄一念之间(禅定中)直接就过去了。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时,身、口、意业皆悉解脱,无著无系,】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以种种善根这样回向的时候,他们的「身、口、意」就是完全解脱的状态。只想着众生,一直祝福众生成佛,甚至今生就成佛,他们此时「身、口、意」绝对是解脱的状态。

所以我们学习「十回向品」,天天回向,目的是什么?我们在回向的过程中,就是处在解脱的状态中,此时就是无有执著,无有系缚的状态(没有被五欲六尘捆绑),此时不就是解脱的状态吗?

【无众生想,无命者想,无补伽罗想,无人想,无童子想,无生者想,无作者想,无受者想,无有想,无无想,无今世、后世想,无死此生彼想,无常想,无无常想,无三有想,无无三有想,非想非非想。】

这些大菩萨们以种种善根回向的时候,天天念叨着利益众生,其实心里是空空的,没有执取众生相,也没有执取寿者相,没有执取补特伽罗相(补特伽罗其实也是众生,就是强调反复轮回、一直轮回的众生)。

这些大菩萨们在回向的时候,因为是很空的状态,因为自己内外一切都舍尽了,所以无有人想(纯空的一个状态),也无有童子想,也无有生者想,无有作者想,无有受者相,无有想,无无想(没有关于「有」或者「无」的想法,一念不生),甚至也没有今世和后世之想,也没有从这儿死了到那儿生了之类的这些想法,也没有常或者无常方面的想法,也没有三有轮回之想,也没有无三有轮回之想。

就把自己的内外一切都舍掉,又一直在想着利益众生,在祝福众生的过程中,这些大菩萨们「非想非非想」,没有任何妄想,但是你要说一点儿妄想没有吧,他们还是在发愿啊、在祝福啊、在回向啊,但是是在「空」中而做的,所以说「非想非非想」,很难描述了,这类似「三昧」的境界。

【如是,非缚回向,非缚解回向;】

就这样「非缚回向,非缚解回向」,这种回向很难形容,是轮回中的回向吗,还是超离了轮回的回向啊?很难形容。

【非业回向,非业报回向;】

是真的有谁作了什么吗?他们三轮体空,无所谓作,也就无所谓业啊;无所谓业,也就无所谓业报啊。

【非分别回向,非无分别回向;】

这些大菩萨们在回向的时候,「非分别回向,非无分别回向」,都是普皆回向了,也没有重点提到谁,没有分别心;要说没有分别心吧,这不还祝福众生成佛嘛,好像众生和佛还有所分别一样,很难形容这种回向。

【非思回向,非思已回向;】

你说是意识心推动他们回向吗?也不是,这是一种本能。还是说都已经设计好了、都已经想好了,才回向的?很难讲。这种本能,在自己无私作布施的那一时刻,自然就生起了,也不知道是谁设计好的?如果说是设计好的,可能就是既有的佛种安排的吧。

【非心回向,非无心回向。】

他们的这种回向「非心回向,非无心回向」。要说是心意识的层面吧,此时都已经三轮体空了,没有心意识了;要说没有心意识吧,他们回向得还特别地至诚,特别地无私,很难讲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著内,不著外;不著能缘,不著所缘;不著因,不著果;不著法,不著非法;不著思,不著非思;不著色,不著色生,不著色灭;不著受、想、行、识,不著受、想、行、识生,不著受、想、行、识灭。】

在无私地作布施、又无私地回向的过程中,如入禅定……所以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这第六回向位的大菩萨们这样回向的时候,「不著内,不著外;不著能缘,不著所缘;不著因,不著果;不著法,不著非法;不著思,不著非思;不著色,不著色生,不著色灭;不著受、想、行、识,不著受、想、行、识生,不著受、想、行、识灭。」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于此诸法不著,则不缚色,不缚色生,不缚色灭;不缚受、想、行、识,不缚受、想、行、识生,不缚受、想、行、识灭。若能于此诸法不缚,则亦于诸法不解。】

这些大菩萨们因为在布施和回向的过程中如入禅定,于此诸法皆不著,于是就不著色(不会被色捆绑系缚),不会被色的生,或者色的灭捆绑系缚;也不会被「受、想、行、识」捆绑系缚,也不会被受、想、行、识的生或者灭捆绑系缚。

如果不被「五阴」(色、受、想、行、识)捆绑系缚,就不会被一切存在物捆绑系缚。如果已经处在一种不被任何存在物捆绑系缚的状态,也就谈不上从哪里再解脱了……
就好像一个禅师让另一个禅师帮他解脱,另一个禅师就说:有什么在捆绑着你吗?当下这个禅师就意识到:没有什么在捆绑我呀!既然没有什么在捆绑你,你又何谈解脱束缚呀?
所以,当不著色、受、想、行、识的时候,就不被色、受、想、行、识捆绑系缚了。而一切的存在物无非都是色、受、想、行、识,你不被色、受、想、行、识捆绑系缚,就等于不被一切的存在物捆绑系缚,意味着你本身就是解脱的状态,就无所谓再解脱了。(不需要再去解脱什么,当下不就是嘛……)
所以说,「六度」当中先谈「布施」,「布施」对于「破我执」真的是很有帮助。把「布施」做到极致的时候,禅定也修好了,这不很快嘛!甚至说其他「五度」也都修得不错了……

有的师兄说:修「六度」有没有捷径啊?这不就是捷径嘛,你把「六度」的任何一度做到极致,你就发现其他「五度」好像也都到极致了,「六度」不过就是「一度」而已,根本上讲不就是「一度」嘛——就是度我们的「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都是在「心」上下功夫吗?如果说我们坚固的「我执」以及「轮回的惯性」如同核桃的坚硬外壳,「六度」就好像是分别从六个方向向里面钻孔,然后我们发现:只要从一个方向能钻到核桃里边、到达核桃仁,这核桃外壳本身就已经是破裂的状态了,是吧?稍微一摇晃,整个的外壳就脱落了,就直达核心了。
「六度」,就是来帮助我们破这个「我执」的硬壳的。如果我们的「我执」真的破尽了,那真的就到了解脱的彼岸了。所以说「六度」,有的时候就被翻译成「事究竟」、「到彼岸」(「六度」的「度」,有时候被翻译成这件事儿已经究竟了,或者说到了彼岸了);或者被翻译成「度无极」(到了极致了,修到极致了);「六度」,也可以理解为六种度众生的途径,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可以理解为「六条船」(到彼岸的六条船)。
其实任何一度做到极致,都能到彼岸,是真的能!但是都能到彼岸,有的人是拥有一条船的,有的拥有两条船,有的拥有三条、四条、五条、六条船,拥有的船多的人,到了彼岸所显现的究竟圆满的程度就会比较强。
所以说,佛强调「六度」圆满,就是说确实六条船都能到彼岸,但你要是这六条船都拥有,那就最好了,证明你度众生无有任何障碍了。众生类别不同,但是你可以以不同的船去度他们,都把他们送到彼岸。当大家都能到彼岸的时候,比什么呢?就比究竟圆满的程度了嘛。所以如果能够把「六度」都修好,那就是最圆满。如果说此生受限于自己过去世的福报,那就先重点把「六度」的某一度专攻,修到极致,那也可以到彼岸,至少你能解脱(就是说从个人的烦恼中解脱——成阿罗汉)。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课下我们想一想:我们拥有几条船呢?
如果拥有六条船,但是大小不一,有的船还需要继续地加固、加厚……那就继续加油!
希望我们学院的所有师兄都拥有六条同等大小的圆满的船,这也是佛所盼望的!能得最高分,我们就不得次高分,要瞄着最高目标而去……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金刚幢菩萨!
也感谢兜率陀天的一切圣众!
我们下节课再见。

文章推荐 《华严经》091(第二八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六(下) 【醍醐随笔】2018年05月第四期 ◎ 无量法门皆归心之路,皆本心之用。 ◎ 自律无止境,完善无尽头,加油…… ◎ 坐看风浪起, 坐看风浪去。不随风浪起, 不随风浪去。 【禅修课】第一期046 识阴区宇与无极法九宝 禅定加强班-021“数 随 止 观 还 净” 神奇的药师佛法门(感应篇) 【禅修课】第一期045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禅修课】第一期044 行阴区宇的注意事项
设置星标  添加到桌面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如是等一切法,我当承佛神力,及一切如来威神力故,具足宣说。...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关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很多师兄,尤其是初学佛的师兄,都非常关注...

《华严经》044(第一五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044(第一五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上节课我们讲到:海中的大龙王兴云,云中有闪电,闪电之后又打雷。这种种的云彩、闪电...

《华严经》057 | 明法品 第十八(上)

《华严经》057 | 明法品 第十八(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华严经》终极版姑利用之。因果不空,何妨戏之。诸相皆假,我们继续回到忉利天宫,聆...

《华严经》法界实相、精修、〔终极版〕 目录

《华严经》法界实相、精修、〔终极版〕 目录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终极版目录01(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02(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03(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04(第〇二卷)世主妙严品05(第〇二卷)世主妙严品06(第〇二卷)世主妙严品07(第〇二卷)世主妙严品08(第〇三卷)世主妙严品上08(第〇三卷)世主妙严品下09(第〇四卷)世主妙严品上09(第〇四卷)...

《华严经》064(第二〇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二(下)

《华严经》064(第二〇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二(下)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欲穷一切智,更上一层楼……我们...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