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64(第二〇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二(下)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欲穷一切智,更上一层楼……
我们继续回到夜摩天王的宫殿,聆听功德林菩萨的讲法。今天开始学习菩萨摩诃萨「十行位」当中的第八「难得行」位。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难得行?此菩萨成就难得善根、难伏善根、最胜善根、不可坏善根、无能过善根、不思议善根、无尽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与一切佛同一性善根。】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成就了非常难得的善根,成就了非常难以降伏的善根,成就了最殊胜的善根,成就了不可坏的善根,成就了很难超过的善根,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善根;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成就了无尽的善根,成就了自在力善根,成就了大威德善根。总的来讲,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与一切佛同一性」(拥有的善根跟一切佛是一样的),这真的是非常难得!
经文里提到:说「难得行」位的这些菩萨们,他们的善根难以降伏。就是说你不可能阻挠他们行善,不可能改变他们那种纯善的特质。而且他们的善根是最殊胜的、是不可坏的、是无能超过的(谁也超不过)、是不可思议的、是无尽的。如果说善根是有尽的(是有限的),可能行善一段时间就变了,但是这个善根是无穷尽的,就一直行善——行下去(没有断绝的时候)。而且这种善根还被称之为「自在力」善根,大家都去行善,但是「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是有着自在之力的。有的人行善行得——生起了种种的烦恼甚至痛苦,但是有着大自在力的「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他们行一切善都不会有烦恼痛苦的。而且他们的善根深具大威德,非常有摄受力和影响力。他们的这种善根与一切佛同一种特性,非常难得!这句话就好像在讲:「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与佛流着同样的血液一样。因为诸佛如来的本质是「大悲」,「大悲」其实就意味着善根(「善根」可以说是「悲心」的另一个名称了)。
【此菩萨修诸行时,于佛法中得最胜解,于佛菩提得广大解,于菩萨愿未曾休息,】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第八「难得行」位的这些菩萨修种种圣行的时候,在佛法中得到了最殊胜的理解,对于佛的菩提(觉悟)得到了广大解(就是理解得并不狭隘,能够对于佛的境界得到广大的普遍的理解,就是比较懂了)。而且他们对于菩萨的这种坚固誓愿未曾休息,就是他们发的这个神圣大愿一直照耀着他们、指引着他们……
【尽一切劫心无疲倦,于一切苦不生厌离,一切众魔所不能动,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他们就这样修圣行,用了一切劫,心都不会疲惫厌倦的;而且不怕吃任何苦,对于一切的苦都不会生起厌倦和逃离之心;而且一切众多的魔来干扰障碍,都不能倾动他们。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是真的很难得,所以得到了一切诸佛的护念,一切诸佛都会保护他们、加持他们,经常惦记着他们。
【具行一切菩萨苦行,修菩萨行精勤匪懈,于大乘愿恒不退转。】
而且「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具行一切菩萨苦行。就是菩萨在修利益众生的种种圣行的过程中,吃的一切苦,他们都吃了个遍儿(没有他们没吃过的苦)。他们修菩萨行非常的精勤,没有懈怠懒惰的时候,对于大乘的誓愿永远不会退转。
【是菩萨安住此难得行已,于念念中,能转阿僧祇劫生死,而不舍菩萨大愿。】
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就是这样的难得,所以他们在念念中(在每一念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转变阿僧祇(无量)劫的生死。逆转生死业轮,假设这个生死业轮,比如说向左转的,他们就逆着能够转动生死业轮,让它向右转,类似这样。
      为什么说能转变生死业轮呢?其实转的是众生的心。我们了解,众生的心转了,他的命就转了,他不仅此生转了,他的未来都转了。有的时候,我们甚至讲,我们的此生转了,我们的过去都转了。比如说,你此生未觉悟,依然在轮回,那你始终是个凡夫,对吧?你此生觉悟了——是佛,佛的过去世和你的(凡夫的)过去世能一样吗?佛的过去世立刻就蒙上了神圣的色彩,而佛是真正醒了的人。他一醒了,就觉得不管做梦梦了多久,那都是假的「迷」,他不是真「迷」;他感觉自己好像一直都是「觉醒」的状态(就没迷过),他有这样的感受。但你要是不醒来,你就始终是迷的,这个迷就是真实的;当你醒来之后,发现一切「迷」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都是梦,这个很有趣。
      所以简单来讲,就是说:不觉醒(不觉悟)的状态中,一切的「迷」、一切的「无明」都是真实的,真的左右着你的轮回生死;那你真正醒来之后,一切的「迷」、一切的「无明」都是假的,都是你善巧方便的示现(你有意识主动参与的,你是乘愿再来的,你主动设计了这一切……)。所以说现在改变了,不仅改变了未来,也能改变过去。那个意义,那个本质就全变了……
【若有众生,承事供养,乃至见闻,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功德林菩萨说:要是有众生能够承事供养,或者说见到、听闻到「难得行」位的菩萨们讲法,他们就将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不退转。因为「难得行」位的菩萨们非常难得,他们的善根已经跟诸佛等同了。所以,谁要是有幸承事供养「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我们想一想,功德有多大,是吧?而且会于「无上正等正觉」不退转。哪怕你没有机会去承事供养,你就是见到了他们的形象,或者听闻过他们的声音。「见到形象」也不一定是见到本人,可能是见到画像或者塑像,是吧?「听到声音」也不一定是现场听,也可能听到录音,不管怎么样,你的功德都大大的,你都将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路上不退转。
【此菩萨虽了众生非有,而不舍一切众生界。】
功德林菩萨说:虽然「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当然也了解「空性」了,知道众生不是「真有」,都是「假有」(都是幻有),但是他们的大悲使得他们不会舍离一切众生界的。不会说「反正是梦,不管他们了,随他便吧,使劲儿受苦吧…」——不会的。他们的慈悲使得他们不能够坐视不管。
接下来,就有一个比喻:
【譬如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至于彼岸,以往返无休息故;】
功德林菩萨说:就好像开船的船师(船长),他们不会停住于此岸,也不会停住于彼岸,他们也不会在河流的中央停下来;他们就这样一直从此岸到彼岸,在河流中运度无量的众生到达彼岸,在运度的过程中,来来回回、来来回回……不曾停止(不会在此岸停下来、在彼岸停下来、在中流停下来,不会的;就一直这样来往,没有休息)。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复不住生死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置于彼岸安隐无畏、无忧恼处。】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他们不会住止在生死轮回中,也不会住止在涅槃中,也不会住止在生死和涅槃的中间部分;他们就一直像船师(船长)一样,把此岸的众生安置到彼岸,安置到安隐无畏的解脱状态,使得众生没有任何的忧愁烦恼。
【亦不于众生数而有所著,不舍一众生著多众生,不舍多众生著一众生;】
而且在运度众生的过程中,他们也不会太执著众生的数量,不会觉得:怎么今天只有一个众生需要我度啊?——就不管他了,人多的时候再度,不会的。只要是有缘众生,度一个是一个,他不执著那个数量的多与少。在运度众生的过程中(帮助众生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中),「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也不会因为对某一个特定的众生有好感,或者关系比较亲密等等,他就只度这一个众生,其他的那么多众生就不管了,不会的。
【不增众生界,不减众生界;】
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不增众生界,不减众生界」。虽然在度众生,也知道没有众生可度,但是「慈悲」使得他们一直在忙碌。所以众生界好像没有增、也没有减,始终就是这样子的。
      法界内(宇宙中)不会所有众生界都变成佛界,也不会所有佛界都变成众生界。可以说法界内有一种生态平衡,这种生态平衡、这种阴阳的相辅相成也是法界生生不息的一种生命原能。如果这个法界没有二元的、相辅相成的这种对冲,这个法界将是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我们知道)。佛经中虽然不直接讲太极、阴阳、八卦这些,但很多佛理或者法理当中都渗透着阴阳的思想,他们是相反又相辅相成的。不管你怎么度,众生界是不增不减的,这个是文殊菩萨多次讲过的。为什么不增不减?你想想,你是度了很多众生成佛,但成佛的这些圣众还会乘愿再来——又变成众生了,那众生的数量肯定是不增不减,有上去的就有下来的。就好像在温度高的时候,有一些水蒸发了——到空中成云彩了;个别地区温度低,这云彩里的水又降下来了,它也是个不增不减(一切雨水也不增不减);众生也是这样的——有上来的、有下去的。
【不生众生界,不灭众生界;】
在度众生的过程中,「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也是「不生众生界,不灭众生界」。意思是他们处在真如法性当中,感觉众生界也是不生不灭的。
【不尽众生界,不长众生界;】
他们不会刻意地想要让众生界消失,也不会去延长众生界停留的时间,不会的;随缘尽分,尽职尽责,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可以说菩萨其实是一个岗位,他就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甚至说在完完全全的真如状态里,菩萨也没有什么野心可言。
【不分别众生界,不二众生界。何以故?】
他们「不分别众生界,不二众生界」。一说「分别」就是有「二」的。「不二众生界」,就是总是处在「真如」当中;一切都是「真如」(众生是真如,佛也是真如)……就是总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当中……
【菩萨深入众生界如法界,众生界、法界无有二。】
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深入到众生界,就如同深入到所有法界。我们也知道:每个众生身上的地、水、火、风在这个法界内都循环利用了无数次;每一个众生身上的地、水、火、风都可能到过法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深入到众生界,实际上就是深入到整个法界。「众生界」是「法界」的代表。
【无二法中,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有无无,无取无依,无著无二。何以故?】
而且,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也了知「众生界」和「法界」是无有二的。因为众生界遍及到法界的各处,法界内的所有元素众生界都用过,所以说众生界和法界是不二的,甚至说是一体的。在这种不二之法当中,没有增、没有减,没有生、没有灭,没有有、没有无,没有刻意的取著和依靠,不需要执著,也不需要分别。
【菩萨了一切法、法界无二故。】
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了知一切法、了知一切法界。「一切法」就是一切存在物;「法界」就是存在物所处的空间和范围,祂们当然也是不二的。如果没有「法」,哪来的「法界」呢?对吧?就好像没有水,哪来的水杯?类似的意思。
一切「法」装在「法界」当中。这个「世界」的「界」,很多时候代表空间。因为一切存在物到处遍在,充满了这无量的空间,所以可以说法界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法界。提到「界」的时候,就侧重于空间、范围,或者说能装载,强调这一点。
【菩萨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于无相,以清净相庄严其身,了法无性而能分别一切法相,】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以善巧方便入到甚深的法界,住于无相的状态;他们以清净相庄严其身;了法无有自性却能分别一切法相。虽然总是在真空的状态,但是一切法相(一切存在物所现的相),他们也是了了分明的。
【不取众生而能了知众生之数,不著世界而现身佛刹,】
他们不执取众生,却能够「了知众生之数」。这个「数」代表一些规律、规则、演变逻辑。虽然不执取众生相,但是对于众生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种种,非常觉了。
他们不著世界而能现身佛刹。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并不贪著佛国,但是能够去到任何一个佛国(哪里都能去)。
【不分别法而善入佛法,深达义理而广演言教,】
他们「不分别法而善入佛法」,他们不执著文字相,也没有法执。但是他们已经悟入了一切佛法的甚深含义了,讲什么都能讲。「深达义理而广演言教」,非常懂法义、法理,而且能讲得非常好,而且讲得非常多。「广演」,就是说讲得很多。
      我们都知道,佛陀是一切智者。你的智慧只涵盖一条道路,那不叫一切智;你要四通八达,所有道路甚至道路与道路之间的所有陆地面积全都晓了,要涵盖一切。一根木棍儿——关于它的智慧再精到,那也仅仅是关于一根木棍儿的智慧,不全面、不宏深、不广博。但佛,作为一切智者——是「道」的象征,所以他的智慧就涵盖了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一切的相、一切的空、一切的理……一切一切全涵盖了,那才叫「一切智」。
      所以修得好的菩萨们向佛靠拢,智慧就要深广(又深又广),又有高度,要非常全面才可以;要「广演言教」(不能只讲某一种类型的),讲经也不能只讲一部经、两部经典的,那就不叫「广演言教」了。这个「广演言教」,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广泛地演说佛陀的教法」。
【了一切法离欲真际而不断菩萨道、不退菩萨行,常勤修习无尽之行,自在入于清净法界。】
「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了解一切法都是离开所有贪欲的,他们契入到真如实际当中。虽然是这样的,但没有偏空,没有沉空守寂,还依然在行菩萨道,菩萨行也不会退转。他们常勤修习无尽的圣行,以无边的自在入到清净的法界。
【譬如钻木以出于火,火事无量而火不灭。菩萨如是化众生事无有穷尽,而在世间常住不灭;】
功德林菩萨说:就好像钻木,一直钻就能出火(你只要一直钻下去,这个火就能一直显现出来)。「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也是这样的,一直度化众生,没有穷尽……
因为他一直度化众生,所以就要在世间长住了;要是世间没有他了,他去哪儿度化众生呢?所以,总是在世间能够看到这些「难得行」位的菩萨们。
【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无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
如果想评价他们的话,功德林菩萨说:「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无依;非世间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很难讲。这「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到底是究竟不究竟啊?反正他们就是这样子。他们到底是执取这一切众生还是不执取?到底是有所依还是无所依?到底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世间法还是佛法?到底他们是凡夫位,还是说已经证果了?——很难讲……
【菩萨成就如是难得心,修菩萨行时,不说二乘法,不说佛法;】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就成就了这样的难得的心(就是难得的境界)。他们在修菩萨行的时候,「不说二乘法,不说佛法」,就是不会很执著一定要说什么样的法——都是随缘,随着众生的根性、或者爱好、或者理解力,因机逗教,量体裁衣。
【不说世间,不说世间法;】
他们也不会很执拗地——一定要讲说世间、讲说世间法或者不说世间、不说世间法。他们是很自在无碍的状态,没有什么限制的。
【不说众生,不说无众生;】
在讲法的时候,不会偏有,也不会偏空。
【不说垢,不说净。】
他们「不说垢,不说净」,就是没什么分别心,很清净地去表达实相而已。你感觉他好像没有那个很强烈的个我的主观意识,但是你要是跟凡夫位的这些众生交流的话,他的「个我的主观意识」或者说「业习」非常的鲜明。凡夫那种强烈的「小我」的主观意识(其实就是一种业力导致的习气),他们总是很执著垢染或者清净之类的。
【何以故?菩萨知一切法无染、无取、不转、不退故。】
功德林菩萨说:为什么「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不这么执著呢?
因为他们知一切法「无染、无取、不转、不退」;知道一切法「性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没有尘埃染污他们。
他们没有特定的执取,也知道一切法不可执取。一切法「性空」(未生、不生),一个不生的东西(假有的东西),你执取哪儿?你也取不到啊!这个假有的东西,你要执著转变它吗?其实也不用很刻意地去执著。假有的不会变真(假的不真、真的不假),你不可能把假的变真。
而且一切法「不退」。一切法一直就是这样子的,生生不息的。虽然这一切「色、受、想、行、识」是幻有,但是又生生不息;你不可能让它停下来,不可能说「关机」——这一切「色、受、想、行、识」都不见了,那不可能的。
【菩萨于如是寂灭微妙甚深最胜法中修行时,亦不生念:‘我现修此行、已修此行、当修此行。’】
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在寂灭的、微妙的、甚深的最殊胜法中修行,而且心里并不会执著说:「我现修此行、已修此行、当修此行」。不会执著说:啊,我已经修得不错了,修到这个位次了;或者,哦,我已经完成了这个位次的修行;或者,啊,我要更精进一点,我着急,我要修得「难得行」位……没有这些执著。
【不著蕴、界、处、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所起大愿、诸波罗蜜及一切法皆无所著。】
他们不执著「色、受、想、行、识」(五蕴),也不执著「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也不执著「六根、六尘」(十二处),也不执著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
他们也不执著自己发下的大愿。虽然做的一切都围绕着大愿,但并不是说用「大愿」把自己捆绑起来了,不是这样的。「大愿」是一种推动力,是一种拉升力,但不是束缚。
他们也不执著种种波罗蜜,无论是「六度」还是「十波罗蜜」。做呢,肯定是认真做,但是没有那种被束缚感,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功课,我们就不会讨厌它。我们想成佛就要修「六度」——六门必修课,这是我们主动选择的,不是别人强迫我们的,所以没有那种被缚著的感觉。
【何以故?法界中无有法名向声闻乘、向独觉乘,无有法名向菩萨乘、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名向凡夫界,无有法名向染、向净、向生死、向涅槃。】
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对于一切法其实都没有真的执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悟到了:法界中很难讲有什么法是特定地趣向声闻乘的法,有什么法是专修独觉乘的法,有什么法是专门教你做菩萨的,或者有什么法是教你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他们并不认为法界中有什么法一定会把你带向凡夫界,或者说有什么法一定就是染污的、一定就是清净的;他们并不认为法界中有什么法一定导致生死或者涅槃。
      为什么呢?第一,是根性有别;第二,是凡夫的一念而已。同样的法,你用什么心去理解它:你用声闻乘的心去理解它,这个法就是声闻乘的法;你用独觉乘的心去理解它,它就是独觉乘的法;你用菩萨乘的心、用佛乘的心去理解它,它也不一样。你用凡夫的心去理解法,那它就是凡夫法,甚至凡夫认为佛法根本不实用,挑出一大堆毛病,觉得还不如自己的凡夫法好,是不是?
      这一切法的存在,它并不决定着众生的状态,决定众生状态的是「心」——是众生心念的趋向性,这个很重要!
      同样一部经,有的人学了没感觉,有的证了阿罗汉,有的证了菩萨,有的成了佛……是「经」决定了你的位次吗?不是。有的人也看过《华严经》,至少目前不还处于凡夫位吗?一点没改变。
      有一些法是佛讲的,但被恶人利用、被魔利用,可能也成了邪法;有一些法虽然是魔所讲,但是佛来利用,也能把它讲成正法。
      有一些法看着可能是导向轮回的,但是解脱者巧妙地利用它,把这种法也讲成了趣向涅槃解脱法了。所以一切法无自性,关键看我们怎么赋予它自性,我们怎么给它定性。给一切「法」定性的是我们,而不是一切法。更形象点讲,就是说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层次高还是低?不都是我们在给他定性吗?不是他决定了他的性,是看他的人决定了他好坏高低。
【何以故?诸法无二、无不二故。】
接下来,功德林菩萨讲:「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并不执著法界内的法有定性,为什么呢?因为诸法「无二、无不二」。这一切法(一切存在物)就是本然地呈现自身。所谓的「二」、「不二」,都是我们去分别的结果(可能跟人家都没关系)。
      比如说「水」,饿鬼看水是猛火,人看水是水,天人看是琉璃,你说水是什么?它有自性吗?是我们在给它定性、是观察者在给被观察者定性。其实也定「相」,因为不同的观察者看上去显的相就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仅给万物定性,还给万物定相。
接下来的这一段儿也比较究竟:
【譬如虚空,于十方中,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
功德林菩萨说:就好像虚空,在十个方向,不管过去、未来还是现在,求不可得。你不可能说「我抓到虚空了」,对吧?你抓不到(求不可得),难道就没有虚空吗?当然有。虽然抓不到,但虚空一直存在。
【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无一切法;】
菩萨们观这一切法,皆不可得,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一切法了。说这一切轮回,一切「色、受、想、行、识」都是假有、都是梦、都是幻,难道他就没有吗?不是。假有、幻有不等于没有,梦不等于没做,有梦就是有梦,是吧?虽然一切法不可得,但不是说没有一切法,这样的话就很圆满,就不会让我们掉入到「偏空」的状态了。承认他的「不可得」,又承认他的「幻有」,所以不会很消极,不会很冷漠。
【如实无异,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萨诸行;不舍大愿,调伏众生,转正法轮;】
「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安处在真如实际当中,合于最真的真理本身……该做的也做,普遍地显示他们在修行菩萨的种种圣行;他们不会舍弃大愿,他们会一直调伏众生,会去转正法轮(讲法)。
      「法轮」在古印度是一种武器,在战场上也是经常用的。把「正法」形容为武器,就是说可以破灭一切邪知邪见、破灭一切魔法的意思(像武器一样无坚不摧);而且法轮常转(永转)就代表正法永远不会断绝。当然,法轮一直转动,也会让我们想到宇宙中的星系这种转动,也会让我们的心量放大……什么是正法呢?就是准确的真理、纯正的教法。准确的真理描述的是什么呢?是一切万物运行的规律、规则,描述的是这个。所以      「正法轮」,我们一边看着这三个字,一边想象着星系的运转,就感觉这个「理」和那个「相」是不能分割的,也是一不是二。没有一切「相」,哪儿来一切「理」呀?
【不坏因果,亦不违于平等妙法,普与三世诸如来等;】
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不坏因果、尊重因果、了知因果,但也不违于平等妙法,也知道诸法平等。
      谈「因果」,这是就「相」来教导众生用的;谈「一切平等」,这是就「性」来教导众生用的。他们普遍地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诸佛平等。「不坏因果」又「不违于平等妙法」的这种状态已经与三世诸佛等同了。因果有的时候体现出了不平等,是吧?因为你的造作不一样嘛(有各种倾向性),又讲平等平等……是性上的平等。
【不断佛种,不坏实相;深入于法,辩才无尽;闻法不著,至法渊底,善能开演,心无所畏;不舍佛住,不违世法,普现世间而不著世间。】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不会使佛陀的种性断绝,他们也不会背离真理实相;他们深入于佛法,辩才无有穷尽;在听法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执著那个法相(文字相),但是却到达了法的「渊底」,就是说能够彻了法义(不执著那些字儿,但是「法义」全都消化吸收了),他们又非常擅长讲法,心里没有任何的畏惧;他们不会舍离佛的境界,但是该善巧方便的时候,又很圆融,该随顺众生的时候,也不会违逆世间法,他们普遍地显现在世间,又不会染著在世间的这些五欲六尘当中(就像出淤泥而不染一样)。
【菩萨如是成就难得智慧心,修习诸行,于三恶趣拔出众生,教化调伏,安置三世诸佛道中,令不动摇。】
所以菩萨们成就了这样难得的智慧心,修习种种圣行,在三恶道一直救拔众生,教化调伏众生,把这些众生安置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神圣道中,使众生不动摇。
【复作是念:‘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仇对,邪见执著,迷惑颠倒,愚痴无智,无有信心,随逐恶友,起诸恶慧,贪爱、无明、种种烦恼皆悉充满,是我所修菩萨行处。】
在这个过程中,「难得行」位的菩萨有时候也感慨说:世间这些众生不懂得知恩图报(对于有恩于自己的人、帮过自己的人,往往完全忘记人家的恩情),甚至恩将仇报(人家以前对他挺好的,到最后,他对待人家像敌人一样)。
这些众生,执著在邪见当中,迷惑颠倒,愚痴没有智慧,也没有信心,经常亲近恶友,起种种恶性智慧,而且起种种的贪爱、起种种的无明、充满种种烦恼……这些众生所存在之处,正是我修行的道场。
      这举了很多反面例子,然后最后一句就说:把这些反面角色改变成正面角色,就是我要做的工作了。
【设有知恩、聪明、慧解,及善知识充满世间,我不于中修菩萨行。】
这些「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有的时候也自我劝勉说:如果众生都是知恩图报的(懂得感恩的)、都是聪明的、有智慧见解的,或者说善知识充满了世间,那我也用不到去那里修菩萨行了(用不到我了)。因为,我还是应该去更需要我的地方。
【何以故?我于众生,无所适莫,无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缕一毫,及以一字赞美之言。】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对于众生没有任何的祈盼、希求,没有任何的私心;他们在救度众生的时候,只想帮助众生解决问题,从来没有想着贪求众生给我什么,哪怕是一缕丝线、一根毛发之类的,任何一点微细的东西,他们都不会贪求——不是为着这些利益去的;他们也不会贪求众生的赞美,哪怕是一个字都不会贪求——不是为着众生的赞美去的。就是说不是为了利益,也不是为了赞美,不是为了名利,纯粹就是想救度众生。
【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但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其清净,永得出离。】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尽未来劫一直修菩萨行,从来不曾起一念为自己,都是为了众生考虑的;就是想度脱一切众生,让众生变清净、永远地出离轮回。
【何以故?于众生中为明导者,法应如是,不取不求;但为众生修菩萨道,令其得至安隐彼岸,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难得行。】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注定成为众生的明师、大导师。而明师、大导师注定就是这样的——不取不求、没有私心的;就是为了众生修菩萨道(修一切难行之道),帮助众生到达安隐舒适的彼岸,帮助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他们只有这一个目的,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第八「难得行」位的菩萨们。
      最后又回到了这种无私和大爱当中,回到了彻底无我的大悲当中……
      好,今天就先到这里。
      非常感谢功德林菩萨!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也感谢无量的功德林如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25(第一〇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5(第一〇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而说颂...

《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品 第六‍上节课我们讲到,大威光太子来到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这里听法,觉悟了,后来他也...

《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聆听高人与高人之间的对话。【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言:佛...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众生苦乐利衰等,一切世间所作法,悉能应现同其事,以此普度诸众生。】贤首...

《华严经》第52课︱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中)

《华严经》第52课︱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中)

   音频首发平台:蜻蜓FM     搜索关键字...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第53课(下)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第53课(下)

音频首发平台:蜻蜓FM搜索关键字:醍醐学院【此初发心菩萨,不于三世少有所得,所谓:若诸佛,若诸佛法;若菩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