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86(第二六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四(中)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好,坐在狮子座上,我们继续回到兜率陀天……

【佛子,菩萨摩诃萨或以种种妙庄严具而为布施,所谓:一切身庄严具,令身净妙,靡不称可。】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处在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位的这些大菩萨们化现为转轮圣王的时候,也经常以种种的妙庄严具去作布施。「妙庄严具」,比如说庄严我们身体的种种物品(装饰品),衣服、饰品……这些,可以让身体显得清净美妙;而且转轮圣王大菩萨布施的这些身庄严具,都是恰好符合那个众生需要的(正适合他的)。

【菩萨摩诃萨等观一切世间众生,犹如一子,欲令皆得身净庄严,成就世间最上安乐、佛智慧乐,安住佛法,利益众生。】

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以平等心去看待一切世间的众生,就感觉所有众生真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而且每一个众生都像自己唯一的孩子一样。正是因为爱这些孩子,所以希望孩子们能够穿得「身相清净庄严」;希望这些孩子们拥有世间最上的安乐,拥有佛的智慧之乐,安住在佛法中;也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过得不空虚,发挥生命的价值去利益众生。

【以如是等百千亿那由他种种殊妙宝庄严具,勤行布施。】

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以以上百千亿那由他(无量)的种种殊妙的宝庄严具,勤行布施(经常这样做)。

【行布施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成就无上妙庄严具,以诸清净功德智慧庄严人天。】

在布施的时候,以种种善根进行回向:「愿一切众生成就无上妙庄严具,以诸清净功德智慧庄严人天」。希望这一切众生——我的一切孩子,都拥有无上的妙庄严之具,能够使身相显得庄严的(无论是服装,还是饰品),希望一切孩子都拥有;而且希望这些孩子们以种种清净的功德智慧,去庄严人间或者天上(这里暗指:希望这些众生没有去「三恶道」的,至少至少也要获得人天福报)。

【愿一切众生得清净庄严相,以净福德庄严其身。】

这些转轮圣王也回向:「愿一切众生得到清净的庄严之相,以清净福德庄严其身」。希望一切孩子的面相,一看就是清净、庄严的,而且整个身体(身心内外)都是被清净的福德所庄严的。

【愿一切众生得上妙庄严相,以百福相庄严其身。】

也「愿一切众生得到上妙的庄严之相,以百福相庄严其身」。希望这一切孩子们拥有上妙的「庄严之相」,有多少种「庄严」呢?身相有百种福德庄严之相(上百种,「百」也是概称),其实就是希望这些孩子们身相有无量种庄严,又讲是「福德之相」,就是说明一直是断恶修善的。

【愿一切众生得不杂乱庄严相,以一切相庄严其身。】

也「愿一切众生得不杂乱庄严之相,以一切相庄严其身」。希望众生的相貌看上去很庄严,而且不杂乱,看着非常协调舒适。

也就是说,具体的「五官」排列是符合美学的,也是符合大家的审美观的。曾经有画家说:如果你挑来世界上最完美的眼睛、最完美的鼻子、最完美的嘴巴、最完美的耳朵,就这样硬性地组合在一起,乍一看,这个众生也未必就很美,这需要排列的。所以,所谓的「美」内在其实是有一种秩序的,这秩序很微妙!

这里,转轮圣王大菩萨也希望一切众生「以一切相庄严其身」,就是要多美好就有多美好。

【愿一切众生得善净语言庄严相,具足种种无尽辩才。】

「愿一切众生得善净语言庄严之相,具足种种无尽的辩才」。有极善的、清净的语言庄严之相,就是远离了「口」方面的四种过失(没有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所以语言才会显得清净庄严;又希望一切众生(这一切孩子们),具足种种无尽的辩才。

口才特别好,干什么用啊?讲法用、度众生用!

【愿一切众生得一切功德声庄严相,其音清净,闻者喜悦。】

也「愿一切众生得到一切功德声庄严之相,其音清净,闻者喜悦」。其实我们每个众生的耳根还是比较挑剔的,我们本能地会喜欢一些悦耳的声音,会不喜欢那些噪音(噪声),是吧?所以希望一切众生拥有一切「功德声音庄严相」。声音还是比较重要的,希望众生的声音非常清净,让大家一听闻就心生喜悦。

声音要是相对好听一点,确实也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和善巧。所以,佛经中反复地去赞叹佛的声音或者大菩萨的声音是「清净的梵音」。其实要想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好听一点,一方面有一些天生的因素,需要一定的音色作为基础;但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后天的训练。想要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好听,在修行上讲就是:多诵经、多念佛、多诵咒,清净自心,同时好好地持戒。我们内在越清净,声音也会变得更清净。同时有一些发声技巧,特别在意自己声音的师兄,就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播音员是怎么练声的、怎么样讲话更好听之类的……有一些专业的老师讲得就非常到位,讲得也很科学。
当然,个人认为,要发出怎样的声音,也是要看场合的:我们讲经说法的时候,出于对于「经法」的尊重,可能发声上也要稍微注意一点;要是很随意地跟大家聊天,可能又是另一种声音。那么跟家人讲话的时候,面对不同的家人,可能这个声音又有变化:你是面对着长辈讲话,还是面对着小朋友讲话,这声音始终是在变化的,总之也是要讲究时宜的。总的来讲,我们的用心天地皆知,甚至说尽虚空、遍法界皆知。
也是出于对于《华严经》的重视(当然对其他经也很重视),在讲经之前,我一般都会净手、净面,会刷牙、漱口,然后会调整到最佳的一个状态。早几年在讲经前,(那个时候刚学佛,也不太自信嘛)总是会先去拜佛,祈求本师的加持。最近自信一点儿了,讲经前倒不一定拜佛了,但是基本的这些洗漱工作还是会做,甚至在网上也学到一点儿口部操(可以打开口腔的这些练习),我在讲课(尤其讲经)前,也会做一做。

【愿一切众生得可爱乐诸佛语言庄严相,令诸众生闻法欢喜修清净行。】

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也「愿一切众生得到可爱乐的诸佛语言庄严之相」。希望能够让所有众生听到佛法就非常欢喜,能够修清净之行。

所以,其实任何细节,都代表着佛法。我们讲的法的内容(法义),代表着佛的形象,甚至我们在讲法时发出的声音,也代表着佛的形象。当然,我个人过去做得并不完美,尤其早几年的讲经,总是一开始语速挺慢的,讲着讲着就忘乎所以了(就很快),到最后甚至很急躁。现在听上去,有时候感觉挺可笑,也是修得年头多了一点,自己的心性变得成熟(或者沉稳)一些了,这一切,可能都能从声音上体现出来。
也有个别师兄说喜欢醍醐早期的声音,其实早期的声音比较幼稚,但是很多师兄还蛮喜欢。我个人不喜欢早期那些过于稚嫩的声音,我个人是喜欢现在及未来的声音,因为我相信会越修越好嘛!转轮圣王大菩萨是希望众生得到「可爱乐的诸佛语言庄严之相」,这个「庄严」肯定就不能幼稚、稚嫩、急躁,太急躁也不显得庄严,是吧?而且又希望是「可爱乐的」,大家喜欢你这个声音,一听就很开心、很舒服,这个也比较重要!所以,我们要是想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的话,简直也是没有尽头的,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加强努力。
那么,这样重视我们的语言之相、声音之相的目的,其实是希望所有众生听到我们讲的法就能欢喜,就能够受感染,而修清净之行。

【愿一切众生得心庄严相,入深禅定,普见诸佛。】

「愿一切众生得心庄严相,入到甚深的禅定,普见诸佛」。希望一切众生得到心的庄严之相,我们的「心」怎么样庄严呢?最庄严就是入「三昧」(禅定),而且入甚深禅定,我们的心在没有妄念的时候最庄严,这肯定是大家都认可的。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入到甚深的禅定,「普见诸佛」。大家注意:不是说入到甚深禅定只见一个佛就满足了,不能「得少为足」,要普遍地见到所有佛,那真是极深的禅定了。

有一个捷径就是入到「常寂光土」,是吧?入到「法身」当中,这里含藏着一切佛,这个时候见诸佛很容易,一切佛在这里汇总,都融化在同一个「体」当中了。
如果想在禅定中普遍地见到所有佛的圆满报身相的话,最重要的一个窍诀就是——我们要与这些佛同频!也可以多熏修一下《观无量寿经》里面释迦佛用佛眼所见的「西方三圣」的真实报身相,多熏修一下、多感觉一下,慢慢地那个「相」都跃然眼前了(其他佛也都类似,都差不太多的),那是佛眼所见的报身相。但我们一般凡夫,就算入个定,有时候见到报身相就是金灿灿的,有的看不清,是吧?有一些师兄反映,说:我看到药师佛一片蓝的,看不太清一些细节。其实细节是很微妙的。还是拿这个显微镜的倍数来打比方,如果说佛用他的佛眼见到五千倍放大之后的效果,我们现在只能放大五百倍,那肯定在精细程度上、微细程度上不能跟佛眼所见的相比。但能见到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家就增加了自己的信心了。
而且修到一定程度,我们也能够在禅定中看到自己的报身相,或者在梦中见到自己的报身相。也很奇怪,你在这儿睡着觉,做个梦,梦见了一个形象,你就知道那个人是自己,但你明明就没在那个人身上,你却知道他(她)就是你自己,你就能看到自己当时的那个报身的样子。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在禅定中或者梦中见到我们与某个佛或者某些菩萨在一起相比较时所显的那个相,我们跟佛相比是不是光明没有那么强?或者身相没有那么大?跟菩萨相比,又是怎样?可以对比一下。这种直观的、形象的对比,也可以立刻就了知自己修到什么程度了。
就好像如果想要知道金子的分量,直接就上秤称一下一样,那么想知道我们跟佛菩萨的差距,也可以在梦中或者定中直接就从「相」上先做一个比较。在我们完全无意识的、没有任何构想和预设地去入禅定或者入梦中见到的相,经常还是比较真实的,还是可以参考一下的。

【愿一切众生得总持庄严相,照明一切诸佛正法。】

接下来,金刚幢菩萨讲: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把种种的庄严之具布施给一切众生之后也回向:「愿一切众生得到总持庄严相,能照明一切诸佛正法」。

「总持」,就是拥有一切法的意思;「总持」,就是总地概括,都纳入囊中了,是这个意思。我能总地去运用一切法,那运用的前提是你得拥有,是吧?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非常精到和灵活,展现着智慧,才能够用智慧去照明一切诸佛正法。
「法」到了你这里,成活的了;本来这光不亮,到你这里一下光亮了无量倍,是这种感觉。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到这个程度,让一切佛法因为我们而发光,让一切诸佛正法因为我们而放「大光明」。
其实前面在讲到「十住位」的第八住、第九住、第十住的时候,就已经提示我们成佛之后要求是很高的,甚至还要提前学习很多的礼仪和礼节,是不是?这成佛就感觉像王子或者太子受了灌顶将登上王位一样,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是非常郑重其事的。
所以如果一个真的佛现身了,他是真的很庄严、很威严的,让人肃然起敬的,会起到这个效果。如果说成佛了还嘻嘻哈哈的、放荡不羁的、放浪形骸的,那基本上只能说他是个「化身」——行使特定的使命吧,但他不是「原身」。「原身」就算一个应化身,他归位了,修成佛了,他也是相当庄严的,大法王嘛!这所有菩萨都要跪拜的,得撑得起大家对你的这种跪拜啊!

【愿一切众生得智慧庄严相,以佛智慧庄严其心。’】

而且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也「愿一切众生得到智慧庄严之相,以佛的智慧庄严其心」。智慧确实可以庄严一个人,但是这个「智慧」,它不是简单的世智聪辩,也不是很小我、很自私的智慧,它是「大智慧」、「究竟智慧」,这个智慧越究竟,显得你越庄严。

所以,为什么文殊菩萨一出现基本上就很庄严?因为文殊菩萨随身携带着「般若」经典的,一讲法总是般若的「最究竟的第一义」,就自带庄严。智慧越究竟则越庄严。当然文殊菩萨有的时候也有一些很方便的应化身,甚至化现为很普通的人,甚至流浪汉,甚至疯和尚,甚至是化现为一些小动物,鬼道……这也都很正常,但那都是化身,我们特指「原身」是非常庄严的。
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也希望自己的这一切众生(这些孩子们),得到佛的智慧庄严,能够拥有佛的智慧,所以这个心自然就庄严。佛的心里充满的全是智慧,能不庄严吗?

【是为菩萨摩诃萨惠施一切庄严具时善根回向,为令众生具足一切无量佛法,功德智慧圆满庄严,永离一切憍慢放逸故。】

金刚幢菩萨说: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在布施一切庄严具的时候所作的善根回向,为了让众生具足一切无量的佛法,功德智慧圆满庄严,永远离开一切的骄慢和放逸。

恰恰说在众生的病根儿上了。众生真的是经常很骄慢,不管他是什么层次,都是自我感觉良好,大多数都这样。
甚至有一种「卑劣慢」,我们知道,本身自己层次已经很低了,他就是很执拗地还不想改:「我就这样了,怎么地吧……」就这样,这种骄慢都有,很顽固的、顽固不化的。
当然也有一些众生是稍微层次高点儿的,但是也是容易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自恋」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一种本质,「自恋」是由这个生物体(或者生命体)他自我保护的这种生存本能发展而来的。我们都知道,说:凡夫众生天天执著那个「我」,一切一切为了那个「我」而奔忙。
在甲骨文里,那个「我」字大家知道怎么写的吗?就真的是兵器呀(一手一个兵器,张牙舞爪的),那就是为了自我保护嘛,我要生存下去……
在古代(尤其在原始人时期),很恶劣的条件下,我要生存下去,我一手拿一个武器跟你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就是这样的。所以这个「我」字是很凶险的,充满防御色彩,甚至也有一些攻击色彩。
就这样建立起来凡夫的这个「我」字,你说他能不骄慢吗?他把你打远了之后或者你不敢侵犯他的时候,他的那种喜滋滋、那种傲慢和虚荣就立刻起来了……「骄慢」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你看:你不能伤害我,或者你的食物没有我多,或者你的这个配偶没有我多……然后我就喜滋滋的(特别满足),「骄慢」就这样起来的。最初,「骄慢」就是由于在生存条件上优于别人,他就骄慢了;或者说在生存的安全感方面强于别人,他就骄慢了;到最后的发展就是自己拥有的资源多,他就骄慢了;地位高、名气大,或者学习的这些知识多等等,他就骄慢了……愈演愈烈。但是我们要永远记得,凡夫一直执著的那个「我」字,最初是「一手握一个兵器在打」,这个「我」字是多么可怕!
「骄慢」是由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发展而来,那么「放逸」呢?其实也是由于那个小我的自我保护发展而来的。为什么放逸呢?他的生存保障有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安全感这些都具足了,所以开始一点点怎么舒服怎么来,就放逸了。
那「放逸」又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懒惰」,另一个层面是「放纵」。「懒惰」,就是吃饱喝足什么都不想干了,这是「放逸」的一种表现;再一个就是「放纵」,我想多吃点儿,或者我想多睡一会儿,我喝酒想多喝一点儿,或者贪恋美色,想要更多等等,放纵自己的欲望,「财、色、名、食、睡」方面放纵自己,这都属于「放逸」。
那么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他们真的非常了解人性,一切众生对他们来讲都是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还不了解吗?都有哪些臭毛病,他们是知道的,所以希望众生「具足一切无量的佛法,功德智慧圆满庄严,永远离开一切骄慢和放逸」。因为「骄慢」和「放逸」的根本还是缘于那个「我」,所以当「我执」退掉的时候,我们能发现这个人的「骄慢」和「放逸」就会非常少,真正的阿罗汉的「骄慢」和「放逸」就会非常少,但也不是绝对,因为可能还会有一点点习气,还要继续断那个习气。
以前有一个故事:一个阿罗汉他已经证果了,但是还有给人起外号的一个毛病,见谁给谁起外号,后来佛还批评他了,但他一不小心又给谁起外号了,而且是有点贬低别人的那种外号……那就是习气,他不是故意的。他已经解脱于轮回(已经自在了),你伤害他、骂他、打他,他是没感觉了。所以有大师讲:说你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解脱于轮回,解脱生死了,就看骂他、打他,他还有感觉吗?看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当然如果他特别贪「财、色、名、食、睡」,那也肯定没解脱。在《小罗睺罗经》里,佛陀讲了:你想证阿罗汉,你得厌离「六根、六尘、六识」,只要从属于「六根、六尘、六识」的,你全放下了,那你肯定证阿罗汉。
如果说,在一段时期内我们闭关静修,完全放下「五欲六尘」,确实很容易契入阿罗汉的境界,关键是如果再回到红尘中,我们的免疫力怎么样?这就是检验菩萨的了。在《菩萨善戒经》里佛陀讲,「声闻戒」要非常严,就是因为免疫力还不够高,免疫力还不够强;那「菩萨戒」相对宽松很多,甚至说你只要心善(发心好),你什么都可以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菩萨他的免疫力很强,基本上做什么他都不会被粘著,这是真菩萨,当然严格讲这是不退转的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受灌顶自在王位摩尼宝冠及髻中珠,普施众生,心无吝惜,常勤修习,为大施主,修学施慧,增长舍根,智慧善巧,其心广大,给施一切。】

接下来,金刚幢菩萨还说:佛子们,转轮圣王大菩萨有的时候,还会把受灌顶自在王位的时候那个摩尼宝冠(王冠),以及发髻中的宝珠都布施给众生,而且没有吝惜。就算他有好几顶王冠可以戴,那也是有限的数量,对吧?发髻中的宝珠那肯定也不是特别多吧,如果是很珍贵的话(物以稀为贵),它很珍贵就意味着稀少,这转轮圣王的王冠以及发髻中的宝珠这是非常稀少的罕有之物,但是他都舍得布施给众生,心里没有任何的吝啬(不觉得可惜)。这转轮圣王就是常勤修习作大施主,变着法儿地去布施,想起来什么就布施什么,什么都可舍,没有他不能舍的物品,他就这样「修学布施之慧,增长了大舍之根」。

布施久了,在布施中能生起一种智慧。
我们想一想,在布施中生起的智慧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换位思考,假设我们是一个转轮圣王,我们把一切一切所有都布施出去了,其实首先获得的是「空慧」。为什么说,大家要想证「人我空」、「法我空」,必须修「六度」?因为「六度」里先提这个「布施」嘛。施得你就完全空掉了,哪有「我执」啊?你有「我执」你敢这么布施吗?什么都不要了,首先在大布施中我们获得了究竟的「空慧」,直接就契入到诸法的真空里了。到最后命都能舍的时候,内脏什么随便舍,也不怕疼;你要带着头皮的头发,我也给你;要带着肉的指甲,我也给你……不怕疼地这样舍的时候,是真空了。
所以说,他们的智慧善巧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就别说做到了。很多人想都想不到,怎么还可以这样舍?如果说,一般的父母舍给孩子可能是舍得的,但是如果舍给陌生人,你舍得吗?这些转轮圣王是舍得的,他们看哪个陌生的众生都是自己的孩子,甚至都像自己唯一的孩子一样。所以他们的心非常广大,可以去舍一切;只要你要,我全都给……
每一次在讲《华严经》里这个「大施、大舍」的时候,我个人在讲的时候,都有一种很真空的感觉,就空得全都没有了,可能只剩下给大家讲这些课的声音了,确实空尽了……有这样的感觉。

【以彼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诸佛法之所灌顶,成一切智。】

这些转轮圣王在把自己王冠和发髻中的宝珠布施出去的时候,也回向:「愿一切众生得到诸佛法之所灌顶,成一切智」。希望你拥有所有佛法的灌顶。意味着,什么大乘、小乘,密乘、金刚乘……你必须什么都懂,什么法都给你灌顶了,你拥有一切智。

【愿一切众生具足顶髻,得第一智,到于彼岸。】

「愿一切众生具足顶髻,得第一智,到于彼岸」。希望众生具足顶髻(「顶髻」就是所有人之上、人中之王者的意思),希望众生得到第一的智慧,到达彼岸。

【愿一切众生以妙智宝普摄众生,皆令究竟功德之顶。】

希望一切众生以妙智慧宝普摄所有众生,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帮助所有众生到达究竟的功德之顶。

因为在转轮圣王大菩萨看来,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孩子,他是希望一个孩子成就了,让其他所有孩子都成就,是这个意思。

【愿一切众生皆得成就智慧宝顶,堪受世间之所礼敬。】

也「愿一切众生都得到成就智慧宝顶,堪受世间之所礼敬」。得到智慧宝顶,就是到了巅峰了,你的智慧已经无人能及了,所以你值得所有世间去礼拜和恭敬,因为你值得。你的德配位了,所以你将得到。

【愿一切众生以智慧冠庄严其首,为一切法自在之王。】

愿一切众生以智慧的宝冠庄严自己的首(头),成为一切法自在之王。

《华严经》里充满了极美的比喻:智慧的宝冠庄严着自己的头,头上戴着的是「智慧」,成为一切法的自在之王。

【愿一切众生智慧明珠系其顶上,一切世间无能见者。】

愿一切众生智慧明珠系在自己的头顶上,一切世间无能见者。意思就是说:拥有顶上肉髻,拥有无见顶相——你得修到极致,谁也超不过你了才行。

【愿一切众生皆悉堪受世间顶礼,成就慧顶,照明佛法。】

希望我的这一切孩子都值得世间顶礼、膜拜,希望我的这一切孩子都成就智慧之顶,照明佛法(佛法在我这里放大光明)。

【愿一切众生首冠十力庄严之冠,智慧宝海清净具足。】

希望一切众生头顶戴着被佛的十种神力庄严的宝冠(意思就是成佛了嘛),智慧宝海清净具足。

【愿一切众生至大地顶,得一切智,究竟十力,破欲界顶诸魔眷属。】

「至大地顶」,就是站在最高的山峰的顶上,也是修到极致的意思。希望一切众生得到一切智慧,拥有佛的十种神力,「破欲界顶诸魔眷属」。「欲界之顶」——他化自在天,再往上面一点儿是魔天,是吧?希望这一切众生能破掉欲界诸魔眷属的困扰和捣乱。意思还是「离欲」,还是强调「离欲」。

其实,释迦佛的教法,就是离欲的清净教法。甚至有时给阿罗汉讲的时候是要完全禁欲的;给菩萨讲的时候,说是离欲的,甚至说不离这些欲而证解脱,指的是你不粘著,你要有免疫力,而不是说我不放下它。这是两个概念。

【愿诸众生得成第一无上顶王,获一切智光明之顶,无能映夺。’】

愿一切众生成为第一无上顶王,这已经推崇到极致了,不知道怎么形容了,获得一切智的光明之顶,也是成佛,而且成为佛中之王,没有人能映夺你的光辉。

「光明」,我们知道,它是亮的能盖过暗的,是这样子的。所以你越亮,其他人就越不能映夺你的光辉。

【是为菩萨摩诃萨施宝冠时善根回向,为令众生得第一智最清净处智慧摩尼妙宝冠故。】

金刚幢菩萨说:以上就是这些转轮圣王大菩萨布施头顶宝冠时所作的善根回向,目的是让众生得到「第一智慧最清净处智慧摩尼妙宝冠」的缘故。

这里有几个关键字,首先「第一智慧」;然后,「最清净处」;然后「智慧摩尼妙宝冠」。就是说,希望众生拥有的宝冠是「智慧」的摩尼妙宝做的。摩尼妙宝是要什么有什么,又强调是「智慧」的摩尼妙宝,就是你在时刻一切造作中都充满着智慧,你许的每个「愿」都充满着智慧,那么你因「愿」而行的一切圣行也充满着智慧。
前面又是说「第一智慧」,还是强调「智慧」,然后又强调「最清净处」……
大家学的「经」多了之后,你再拿来外道的很多「教法」跟释迦佛的(经典)一比,很明显,高度上的差异、深度上的差异,还有戒律严密方面的差异,太明显了!不是说我们贬低外道其他学说等等,就是很客观地去比较,所有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释迦佛对弟子要求太严格了,严到不能再严了。甚至:你要求弟子不严格,你就是在犯戒。在《菩萨善戒经》里讲:你不严格地教育(甚至教训)你的弟子,你作为师父就是在犯戒!所以说,释迦佛这里能生「第一智最清净处智慧摩尼妙宝冠」。
我个人,在学佛前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艺术和宗教……到最后走到佛教这里,真的是可以为了佛陀的教法完全舍命,因为是完全地臣服,再也不可能把我撬到其他外道任何学说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此生真正的生命,就在佛法中扎根了!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也会结束在佛法这里!而且也愿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够遇到这样「第一智慧最清净」之法!愿自己生生世世都能修得「第一智慧」以及「最清净」之法!也愿一切众生与我无异……







《华严经》086(第二六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四(上)


禅定加强班-012“证悟者的心要宝藏(节选二)”


【醍醐随笔】2018年01月第三期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 第三上节课我们讲到,普贤菩萨入到了「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

《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毗卢遮那佛那极美极美的华藏庄严世界...

《华严经》045(第一六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045(第一六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上节课我们讲到,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但是他有一个分身(也可以讲叫应...

《华严经》046(第一六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046(第一六卷)中〔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此时,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第54课(上)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第54课(上)

‍音频首发平台:蜻蜓FM搜索关键字:醍醐学院大家好,像我们这样天天学《华严经》,大家感受一下,我们学的是什么...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第54课(下)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第54课(下)

‍音频首发平台:蜻蜓FM搜索关键字:醍醐学院 我们继续回到忉利天宫,聆听法慧菩萨的偈颂。 ...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