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第54课(上)


音频首发平台:蜻蜓FM
搜索关键字:醍醐学院



大家好,像我们这样天天学《华严经》,大家感受一下,我们学的是什么?是这无量无穷的文字相吗?还是反复强调,又反复强调的法理?我们学的是这无穷的殊胜境界,还是种种玄奇的、叹为观止的神通?我们学的究竟什么呢?

 

 这是最后一遍对于《华严经》的学习。其实从头至尾,我们学的都是佛的「心」。佛的「心」其实也是我们的「真心」,我们学的是这个,这是关键的关键。

 

 所以这一次《华严经》的讲解为什么说是终极版?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落在文字相上、不要落在法理上、不要落在境界上、不要落在神通上,一定要回归本心,契入到佛的心,佛的心与众生心其实是同一个心。

 

接着来看法慧菩萨的偈颂:

 

【于诸如来作父想,为利众生修觉行,智慧善巧通法藏,入深智处无所著。】

 

法慧菩萨说:这些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们,他们看待所有佛就感觉(像)看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了利益所有众生,修习佛一般的觉悟之行,菩萨们会一直增益自己的智慧、善巧,并且精通所有佛法宝藏。


这样慢慢地就入到了甚深的智慧境界。入到法身之后,你是真的无所著,也无可著,因为法身如同虚空。说是虚空,又感觉万事万物都是法身,是这样的感觉。

 

【随顺思惟说法界,经无量劫不可尽,智虽善入无处所,无有疲厌无所著。】

 

菩萨们随顺着佛的思惟,慢慢地了解了佛所讲的法界真相,就这样学习了无量劫(比无量劫还要久的时间),菩萨们的智慧可以善入一切处了,但是又好像没有入到任何地方。在去了解法界真相的过程中,菩萨们没有疲惫厌倦,虽然很精进,但一直又像无所著。

 

【三世诸佛家中生,证得如来妙法身,普为群生现众色,譬如幻师无不作。】

 

菩萨们是佛的真子,是从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家中出生的,他们必将证得如来一般的微妙法身,而且菩萨们修着修着就可以为各种各类的众生显现各种各样的身形、色相,就好像幻术师什么都能变出来一样,这一点主要讲的也是禅定境界(什么都能变)。

 

【或现始修殊胜行,或现初生及出家,或现树下成菩提,或为众生示涅槃。】

 

有一些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们,会给大家示现自己最初是怎样开始修习佛法这殊胜妙行的,或者自己是怎样出生的,是怎样出家的,是怎么样在树下成就了菩提觉悟的,讲法讲了一辈子到最后又是怎样涅槃的……这一切都可以示现

 


【菩萨所住希有法,唯佛境界非二乘,身语意想皆已除,种种随宜悉能现。】

 

法慧菩萨说:真正的菩萨,他们所安住的是稀有之法。这个世间芸芸众生数量非常多,能够成佛的非常少。菩萨们安住在佛的境界,对于二乘、三乘、其它法没有兴趣,只对佛的境界感兴趣。


菩萨们已经蠲除了身、口、意方面的所有妄想,经常处在无念的状态中(这就是禅定境界),在这种无念的状态中,可以随着适宜地去显化各种形象。

 

【菩萨所得诸佛法,众生思惟发狂乱,智入实际心无碍,普现如来自在力。】

 

菩萨们学一分、修一分、证一分,他们所证得的这些佛的境界,众生要是不修行,还想用头脑去思惟、猜测的话,就算思惟得都发狂了、都迷乱了,还是不能了解。

 

佛的智慧是带领菩萨们回归真如实际的,在这里,我们的心彻底没有任何障碍;在这里,普遍地显现所有佛的自在之力。只要回归到了这个心之本体(本源),我们所有众生都能够普现如来的自在之力。

 

 整天说「不共法」,说佛所证得的很多东西,你猜是猜不到的,懂也懂不了,你想证得也很难……这都是激将法。实际上真正回归本心,我们与佛无二无别。

 

所有的「不共法」也是「共法」。说「不共」就是刺激某一些众生的,某一些众生只有你用激将法的时候对他才有效果。如果不用激将法,天天说「你的真心和佛的真心无二无别,你的本心就是佛」,那么很多懒惰的众生就找借口,就不修了,他说「我是佛,我修什么呀?」所以该用激将法的时候,还是要激将一下,该贬低的时候就要贬低。

 

佛经中经常贬低众生,但有的时候又把众生抬得很高,说众生是我们的师父、我们的父母;一会儿又把众生贬得很低,说众生盲冥愚痴,甚至就像木头、石块一样(无明的程度),有的时候又举得那么高。

 

那么众生的真相是什么?那就要看这每一个个体的心有怎样的区别了。众生心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这个世间角色的不同。甚至我们可以讲,众生的这个意识心就相当于是程序的设置,程序的设置不同,所以众生有种种不同,所以众生与众生之间很难达成彼此的理解。

 


【此于世间无与等,何况复增殊胜行,虽未具足一切智,已获如来自在力。】


法慧菩萨说:单单以上所讲的这些,就已经能够证明菩萨在世间已经很难找到与他媲美者了,更何况菩萨们又一直修习殊胜之行,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虽然他们可能还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没有具备佛的一切智,但是已经慢慢地获得如来的自在力了。

 

【已住究竟一乘道,深入微妙最上法,善知众生时非时,为利益故现神通。】

 

我们学佛以来,刚刚证得一点点小神通的时候,都是我们最激动的时刻,不可避免地就要跟大家去分享。也不管那个时机对不对,也不管分享的对象对不对,总之就是憋不住地要分享。但是久了,这种分享的欲望就会变淡,甚至就消失了,就是有,也未必随时去用了。每个人可能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法慧菩萨说:菩萨们修着修着,安住在究竟的一乘之道,深入到微妙的最上法中,善于了知我应该什么时候去为了利益众生,去现化神通,什么时候不该现化;或者说,哪批众生我可以跟他谈这些,哪批众生,我就根本闭口不谈,慢慢地就找到门道了,可以说学聪明了。

 

我们学世间的任何技艺也一样,刚学会的时候,总是很笨拙。比如说:小的时候学骑自行车,刚学会骑的时候也是很笨拙,东倒西歪的样子,慢慢就越来越娴熟。我们最初拥有神通也是同样的道理。

 

【分身遍满一切刹,放净光明除世暗,譬如龙王起大云,普雨妙雨悉充洽。】

 

我们在哪里示现神通最保险?其实还是在自己打坐的时候,在定境中。那个时候没有人诽谤你,你可以尽情地展现。我们可以分身无量,到达任何一个世界,放射清净的光明,除掉世间的幽暗,就好像龙王兴云布雨滋润世间的万物,非常自在。

 

【观察众生如幻梦,以业力故常流转,大悲哀愍咸救拔,为说无为净法性。】

 

菩萨们看一切众生,就像梦里的、就像幻象中的一样,众生就是靠着这个业力一直在流转。菩萨们怀着大悲心哀愍众生,想要救拔众生,帮助他们离开苦、得到乐,所以给大家讲说什么是无为的、清净的法性。

 

【佛力无量此亦然,譬如虚空无有边,为令众生得解脱,亿劫勤修而不倦。】

 

 佛的力量是无量无穷的,菩萨们一直跟佛学,他们的力量其实也是无量无穷的,就好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为了帮助众生得证解脱,菩萨们可以用亿劫(无量久)的时间去精勤地修行,而不会感觉疲倦。

 

 今生又学佛了,有一些师兄已经找回了往昔修行的一些记忆,有的还在继续找记忆的过程中。其实,佛陀在很多经中也提到,只要你在学佛,你就修了不止这一世,前面有无量世你都曾修行过,只是你忘记了。

 



【种种思惟妙功德,善修无上第一业,于诸胜行恒不舍,专念生成一切智。】

 

 菩萨们天天念头都放在哪里呢?整天都放在佛那无上神妙的功德那里了。菩萨们精力都用在修得无上的「第一业」修得佛一般的成就(都用在这里了)。

 

对于所有的胜行,他们一直去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是关键的关键。就是因为菩萨们把所有的精力、注意力都放在佛的妙功德、佛的第一业、佛的殊胜行这里了,这算是一心专念了,所以慢慢就成就了一切智。

 

 那么,佛的种种神妙功德、佛的无上第一业、佛的种种殊胜行,主要都集中在哪里了呢?集中在佛陀的讲法当中了,这些讲法汇总之后就是佛经。


 所以《梵网经菩萨戒本》规定,只要你受了菩萨戒,你就是菩萨了,你要一直广学佛所讲的经和律(律其实也是佛法,只不过侧重于戒律方面就叫律藏)。经藏、律藏都是佛法文字化的体现。只有通过广学经、律,我们才能了解佛,从而慢慢地接近佛,到最后成为佛。

 

【一身示现无量身,一切世界悉周遍,其心清净无分别,一念难思力如是。】

 

在禅定境界中,一念之间,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可以突然变出无量个自己,周遍一切世间。如果大家不修禅定,你怎么也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它不是物理性的切分,它是一种变现,就像魔术一样、像幻术一样,它是一种变现,不是切割出来的。

 

虽然分身无量到达一切处了,菩萨的心还是非常清净的,无有分别的。这个分身去这里,那个分身去那里,都是随着因缘业力、随着愿力去的。

 

【于诸世间不分别,于一切法无妄想,虽观诸法而不取,恒救众生无所度。】

 

其实法慧菩萨不愧是「法慧」,他充满法的智慧。那么法慧菩萨讲这些法,是在释迦佛以及无量法慧如来的加持下,所以,他讲的其实字字句句都很究竟的。菩萨们对于所有的世间相,没有那种执取分别心。

 

虽然也学法,学法的目的是什么?与佛靠拢,最终成佛。他们执著的不是那个文字相,好像文字相能论斤称一样,我称二两,他称七两这样,不是的。学的是文字相背后的那个法义、真理。

 

所以你学的是真理,你才不会执著文字相,不管他用什么样的文字相讲,你都能听懂,要达到这种程度。就算他用外道的文字相去讲,你也知道他讲的是对是错,而不是一看外道的词汇就说一定错,那心太狭隘了。

 


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知道古印度分成了很多个小国家,每个国家可能语言都不一样。佛陀带着弟子去用当地的土话去讲法的时候,文字相肯定也蛮奇怪的,你执著文字相的话,那佛讲了那么多法,都成了外道法了。一定要去勘破文字相背后的理,只要理是对的那就是佛法。

 

因为佛法不是说一个长得像佛的人讲的法,佛法是什么意思呢?是觉悟之法,是讲说真理实相之法,只要能帮助你觉悟的,是在描述真理实相的,你管他用什么文字相,它都是佛法。这才是真正地破除了「法执」。

 

但是这样的话,只有在《华严经》或者《楞伽经》这样的经典中,我们才能跟大家分享,在有的经中讲这样的话就不太适合了,因为角度不同的缘故。

 

真正了悟了真理的时候,面对一切法都是了然分明的,没有那些无明的妄想了。这就好像你到达了目的地之后,你再看那些导航的路线,还有意义吗?你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了,那个导航导得对了错了,对你来说都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已经到目的地了。

 

所以,已经到目的地的人是最不爱跟别人争执、吵架的人,你讲的错或者对,对他来讲,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他已经到了目的地了。所以说,「虽观诸法而不取」。知道世间喧喧攘攘那么多种法,他不需要执取任何法。

 

有的时候,修到这个阶段,已经「到家」了(回到本来面目了),这个时候不学经还真可以了,不学经他也不会退转,但是你必须真入「本来面目」才行。同时「恒救众生无所度」,还是随缘地救度众生。

 

但也知道,说是「救度众生」,只是在幻象中、在梦中行使一下自己的使命,哪有真正的众生让我度啊?不都是心意识的显化(识心的显化)吗?

 

如果说,总是在「真如」(空、无相、无愿)的状态,也挺无聊的,然后阿赖耶识的「识心」,幻化出很多的众生让我们度(让我们参与这个游戏)。

 


前几天有师兄说:学《华严经》学得有点偏「空」,觉得成佛了也没什么意思。我们说:你继续往后听,正是因为偏「空」没意思,所以才要做点事情。

 

佛也知道偏空没意思,那个「真空」,因为祂什么都没有,一段时间内融于真空是可以的,你总是那个状态也真的没什么意思的,要么为什么所有佛都来到三界六道了呢(都乘愿再来了)?

 

其实我们的本性还是喜欢一些有难度的事情。像我们到了佛国,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时间久了也会厌倦那种状态的,因为没有任何的障碍、没有任何的难度了。

 

比如说我们打游戏,一个游戏玩下来畅通无阻,从第一关到第十关圆满,一点难度没有,你还觉得这个游戏有趣味性吗?有吸引力吗?你还想再玩吗?绝对不玩了。你会选什么样的?有难度的游戏!最顶级的高手就会选那种难度最大的游戏去玩。

 

对于佛来讲,难度最大的游戏,那就是完全失去记忆,再把记忆找回来,这是周而复始的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们想一想,如果佛没有入胎之迷,他了解了一切法界实相,他来到三界六道,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是多么的空虚!

 

如果我们没有入胎之迷,一切从开始到最后那么了然分明,甚至说还能够通过种种神通,了知一切一切的奥秘。这就好像,我们开始玩一个一点难度系数都没有的游戏,是如此的乏味,没有任何的精彩可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入胎之迷都是很重要的。

 

【一切世间唯是想,于中种种各差别,知想境界险且深,为现神通而救脱。】

 

「神通」在《华严经》当中,是被用到我们都麻木的一个词汇(「神通」这个词汇用到我们都要麻木,看到它就像没感觉一样)。但有些经中不是,有些经是通篇不讲「神通」二字,有的甚至会说「神通」挺危险的。

 

但是在《华严经》中,它总是会不定期的出现,我们就麻木了。就好像在《大般涅槃经》中,「戒律」这两个字总是不定期地出现,到最后也会有点麻木。

 

法慧菩萨说:一切世间,不过就是「想」。切法唯心想生,这个「法」是一切存在物(一切一切的存在),你看不到的、看得到的人事物,这一切存在物,全是「想」而已。全是「心意识」,全是波动而已。

 

在这「心意识」的波动中,显化出各种各样的差别。这个「想」造出来的境界「险且深」(刺激、有趣、深邃、难懂)。这是很有趣的游戏,那么来到这个有难度系数的游戏当中,这个游戏凶险且深邃,菩萨们就得修点神通出来,来救度众生了。

 



【譬如幻师自在力,菩萨神变亦如是,身遍法界及虚空,随众生心靡不见。】

 

就好像幻术师(魔术师),他有着幻化的自在之力,菩萨的神通变化也是这样的。让自己的这个身形遍满虚空、遍满法界,非常轻松。依着众生心的需要,众生需要见一个什么样的佛菩萨,佛菩萨就变成什么样子。

 

【能所分别二俱离,杂染清净无所取,若缚若解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乐。】

 

法慧菩萨说:真正的菩萨,修到某种程度,已经断离了主客体(能、所这二元对立的分别),也不会去执取杂染或者清净,因为你执著什么杂染、什么清净,这些还是在相里面,没有超离相。

 

菩萨们也不会再执著「我是被缠缚着,还是已经解脱了」,这一切好像都忘了一样,就跳出二元了,跳出相了,真解脱了。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带给众生欢乐,这种欢乐就是究竟的解脱之乐。

 

修到这个阶段的菩萨们,他们看待众生,你是持戒还是破戒,是行恶还是行善……他当然也没有那种很执著的心了,很淡然,就像虚空一样。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就算都修行了,他也是处在不同的阶段当中,所以处在这种状态的菩萨就不太爱批判谁了。

 

我们站在某一个阶段、站在「相」里,还会执著「菩萨戒」,执著批判一些不如法的现象或者是宗派、法门,但是你在这种「能所双亡」的境界里,没有丝毫的批判之心,就是安处在本然的「空、明、乐」当中,没有批判,什么都是很好,就是这样的感觉。

 

【一切世间唯想力,以智而入心无畏,思惟诸法亦复然,三世推求不可得。】

 

想来想去,世间的一切不过就是想来的,一切法唯心想生,一切存在物都是「心意识」而已。拥有了这种智慧,才能入到真心的状态,才无所畏惧。你要是处在真心(真如)的这个状态,你还畏惧什么呢?

 

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毁掉真如,真如就这样安静地永远在,笑看「相」的生生灭灭。处在「真如」,就无有恐怖畏惧了。

 

想想一切诸法讲的不都是这点内容吗?关于「真如」的这一切法,又好像如梦幻一般,又好像如梦话一般,好像没在过去、没在现在、没在未来,因为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也不过是意识心的分别,也都是就着相而说。

 

在超越相,又含容一切相的真如状态里,我们成为了最真实的自己。这个时候懒得判断任何事物,不想推求、不想揣测、不想辩论、不想批判……

 


【能入过去毕前际,能入未来毕后际,能入现在一切处,常勤观察无所有。】

 

成为真如状态的话,那么过去、现在、未来就打成一片了。所以入到过去无限久远劫之前,或者入到未来无量劫之后,或者入到现在的任何地方,这都很正常啊!

 

因为真如本身就是到处遍在,在真如中,入到过去、现在、未来,又好像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存在,都不曾存在!过去也是真如、现在也是真如、未来也是真如,没有什么不是真如,连观察真如的我们也是真如。

 

【随顺涅槃寂灭法,住于无诤无所依,心如实际无与等,专向菩提永不退。】

 

法慧菩萨这个偈颂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给所有的佛法做总结。发了菩提心,认真修,修到某种程度的这些菩萨们,随顺着涅槃寂灭之法(涅槃寂灭之法,其实就是与真如合一了)。

 

在这种状态里,不想跟任何人争论,不会过于依著任何事物,心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心。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跟真如相比拟、相媲美。就这样修,就离菩提觉悟越来越近了,而且永远不会再退转。

 

【修诸胜行无退怯,安住菩提不动摇,佛及菩萨与世间,尽于法界皆明了。】

 

就这样修种种胜行,期间不会退转,也没有任何害怕和恐惧,安住于菩提的状态(这里的菩提代表真如)。安住于真如不动摇,就可以完全彻底地明了法界内的所有佛、所有菩萨、所有世间众生。

 

佛也是真如、菩萨也是真如、世间一切都是真如,无不是真如。你看到哪里都是真如。这算你彻底地明了了整个法界了。

 


【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

 

讲到融于真如,看到哪里都是真如,这已经到了修习佛法的末期了,没有办法再修了,快到终极了。然后,法慧菩萨就回过头来又跟大家讲:如果想要证得最殊胜的第一道(到达最高处),成为一切智者、成为解脱之王,大家一定要速速地发菩提心。

 

这一切的究竟圆满,都是从发成佛之心开始的,我们要永远断尽所有的烦恼和漏失,来利益各种各类的众生,一切是从为众生服务开始的,你想成为众生当中的解脱王,要从为一切众生服务开始。你的威信是从奉献开始建立的。如果你不爱奉献,只想索取,你肯定不会有威信。

 

【趣向菩提心清净,功德广大不可说,为利众生故称述,汝等诸贤应善听。】

 

法慧菩萨说:其实总的来讲,证得菩提心的清净,证得佛一般的境界,这个功德真的是广大,很难讲说。但是为了利益众生,我还是稍微讲了讲,诸位贤者确实要好好地听一下。

 

我们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吧。在究竟了义的层面,几乎所有的佛经讲的都是类似的内容,甚至用的文字相都是相当接近,甚至完全相同的。但是,在方便法当中就很纷繁复杂,文字相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什么是佛?佛的相不是佛,《金刚经》也在破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才能见到佛」。真正的佛,其实是法身,是真如啊!但是,这样很直白地讲出来,就没有了「悟」的乐趣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禅宗确实还是很珍贵的,也是很重要的。佛教八大宗派当中的禅宗,也可以讲叫「真如宗」,叫「法身宗」,叫「了义宗」。虽然修禅的也有修偏的,但是修正的其实也很多。

 

曾经有人问赵州禅师,说:万法归一,一归到什么地方去呢?赵州禅师回答说:老和尚我呀,在青州那个地方做了个带领子的布衫,重达七斤。



往期回顾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是文殊菩萨讲解「四圣谛」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注意听。【诸佛子,...

《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三光明觉品 第九大家好!今天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奔着「极致」去做,一定要做到「极致」,中途不要停下来。(当然...

《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大家好,我们继续回到《华严经》净行品。【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华严经》 039(第一四卷)〔终极版〕

《华严经》 039(第一四卷)〔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文殊菩萨继续在给我们讲解「净行品」。「净行」就是清净的、神圣的行为。这一切...

《华严经》第51课︱梵行品 第十六(下)

《华严经》第51课︱梵行品 第十六(下)

音频首发平台:蜻蜓FM搜索关键字:醍醐学院上节课讲了什么是清净梵行。 【复应修习十种法。何者为十?...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