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70(第二一卷)十无尽藏品 第二十二(中)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上节课,功德林菩萨给我们讲解了菩萨摩诃萨十种「无尽藏」当中的第六——「施」无尽藏。
      听完「施」无尽藏的内涵之后,很多师兄都很感慨,说:当我们真真正正地把自己能舍的都舍掉的时候,才发现一切的烦恼、执著都不见了,而且发现好像这些烦恼、执著从来就不曾存在过。表面上,菩萨们是向这些众生作布施了,其实是在利益自己,让自己断掉了所有的烦恼和执著。
      上节课提到,作为转轮圣王的菩萨,他可以舍掉王位,舍掉财宝,舍掉妻子、孩子,舍掉自己身体内外的一切器官,甚至舍掉王位之后,还甘愿作别人的臣子和奴仆(这意味着连「面子」也舍掉了)。如果说,不提到这一点,可能我舍这一切出去还是为一个「好名声」,但是,菩萨们甘愿从转轮圣王变为别人奴仆的那一刻,他的「面子」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假设我们也是舍到最后,连我们看得无比重要的那个「尊严」、「面子」也都舍出去了,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伤害我们?没有任何事物能伤害我们了,因为我们什么都不要了,这才叫作「彻底断了对于三界轮回的贪著」。
接下来,看一下十种「无尽藏」的第七——菩萨摩诃萨的「慧」无尽藏。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慧藏?】
一提到「智慧」,那么作为无尽的宝藏,这智慧的内涵是什么呢?功德林菩萨说:
【此菩萨于色如实知,色集如实知,色灭如实知,色灭道如实知;】
关于色相的原本样貌,以及色相的积集、消灭,让一切对色相的贪恋消灭的方式方法,这一切他们都知道。一切色相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内容,而且,一切众生随着时间的演变、科技的发展,正创造越来越多的色相出来,但是这一切色相是无常的,是会坏灭的。如果我们知道了色相是无常的,就不会过于贪著它,就会灭掉对于色相的贪著,就找到了(灭掉对于色相贪著的)方式方法。
【于受、想、行、识如实知,受、想、行、识集如实知,受、想、行、识灭如实知,受、想、行、识灭道如实知;】
拥有「慧」无尽藏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不仅仅了解「色」无常的本质,以及灭掉对于「色」贪著的方法,「受、想、行、识」方面他们也了解。
什么是「受」?什么是「受」的积集?「受」是怎样灭的?怎样断掉对于「受」的贪著?什么是「想」?「想」是怎样积集的?「想」是怎样消失、消灭的?怎样灭掉对于「想」的贪著?「行」是什么样子的?「行」是怎样积集的?「行」是怎样坏灭的?怎样灭掉对于「行」的贪著?「识」又是什么?「识」是怎样积集的?「识」是怎样坏灭的?怎样灭掉对于「识」的贪著?相关的智慧,菩萨摩诃萨都了解。
      「色、受、想、行、识」合起来就是五阴(五蕴)。上节课讲到了,「色、受、想、行、识」意味着「有为法」,意味着「世间法」,意味着「轮回」。「色、受、想、行、识」就意味着「轮回」!菩萨摩诃萨们知道了怎样灭掉对于「色、受、想、行、识」的贪著,等于知道了怎样灭掉轮回。

         

【于无明如实知,无明集如实知,无明灭如实知,无明灭道如实知;】
而且,菩萨摩诃萨们也知道无明(愚痴没智慧,不懂自己的真心自性),无明具体有怎样的表现?无明是怎样积集的?无明是无常的,也是会坏灭的,怎么样灭掉无明,回归「明心见性」?怎么样灭掉无明其实就是「灭掉迷、回归觉」。关于这一切的方法,菩萨摩诃萨都知道。
      灭掉无明的方法其实就是「三无漏学」——戒、定、慧,再拓展一下就是「六度」,再继续扩展就是「十波罗蜜」,这是灭掉无明的方法。
【于爱如实知,爱集如实知,爱灭如实知,爱灭道如实知;】
而且,功德林菩萨说:拥有「慧」无尽藏的菩萨摩诃萨们,对于爱欲这个事情也非常了解:什么情况下开始萌生了爱欲了?什么情况下爱欲在积集、在加强、在爆发式地增长?爱欲是无常的,会坏灭的,什么时候意味着爱欲开始坏灭了或者淡化了?菩萨摩诃萨们也了解怎样灭除我们对于爱欲的贪著。
      像「如梦观」、「不净观」,这都是很好的灭除爱欲的方法。当然也有一些师兄,他(她)灭掉对于爱欲的贪著,是因为受伤了,甚至屡次受过伤,直到彻底不相信爱情了,这样灭掉了。但这种「灭」,还是「迷」中的灭,不是「觉」中的灭,一旦有合适的因缘,他(她)的爱欲之火还会烧起来,因为他(她)没有「觉」。他(她)在这儿受伤了,在那儿又受伤了,遇到一个因缘,他(她)以为那个人不会再让他(她)受伤了,这爱欲之火又熊熊燃烧。所以,他(她)还是「迷」的状态,没有「觉」。
      但是,菩萨摩诃萨们了解的让爱欲灭尽的方法就是根本性的,勘破了它的本质了——爱欲就等于轮回。《涅槃经》讲过的,爱欲就是无明的象征,就等于轮回。总是持戒、禅定、智慧……这样修下来,爱欲就会一天天地淡下去,直到完全消失。当最后一品无明灭尽的时候,爱欲就除了根了。
      我们明白,我们指的这个爱欲是「欲染」,它不是大爱、博爱、无条件的爱、大悲,我们灭掉的是欲染之爱、掺杂淫欲心的情欲,这是要灭掉的。

 

【于声闻如实知,声闻法如实知,声闻集如实知,声闻涅槃如实知;】
拥有着「慧」无尽藏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他们也非常了解什么是声闻乘,声闻乘的教法都是什么样子的。
      「声闻」,就是佛陀住世的时候,听佛讲法而开悟的这批人。广义上,听佛讲法的弟子都叫「声闻」,用耳朵听声音,觉不觉悟都叫「声闻」弟子;后来狭义的理解,「声闻」就代表阿罗汉,听佛讲法而开悟的这叫「声闻」。那么这个地方的「声闻」其实指的是阿罗汉。
      菩萨摩诃萨们了解什么是阿罗汉,阿罗汉的教法是怎样的?基本上就是让你断离「六根」、「六尘」、「六识」的,很出离的,很排斥这个三界轮回的,这是阿罗汉的教法。
而且,「声闻集如实知,声闻涅槃如实知」,说,这个人总是领受佛陀给阿罗汉的讲法,慢慢地快证得阿罗汉了,觉悟一天高似一天了,这种状态菩萨摩诃萨们很了解。有一些阿罗汉,证到极致,彻底厌离轮回,就入了「灭尽定」之类的,直接就入涅槃了(也有用三昧真火烧自己,直接就走的)……关于这些阿罗汉的涅槃,菩萨摩诃们也了解。
      知道阿罗汉跳出轮回了(这个是必须承认的,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跳出轮回了),比不修肯定要好很多。跳出轮回就没烦恼,但是这种涅槃不是特别究竟的,八万个大劫或者更久之后,他们还会回来的。而且入了「灭尽定」的这些圣者他们回来,可能就先做无情众生了。

      有一些师兄质疑说:「六道」里没有提到无情众生,难道我们真的可以做无情众生吗?所谓的「无情」、「有情」这都是相对而言。最近网上也有说,科学家已经用仪器测出来了,植物在受伤害的时候,都会呐喊的,那个声音都给你录下来了,那种嚎叫声跟动物的很像。没有绝对的无情众生的,尤其你在禅定中看,我们变来变去的,一会儿是「无情」,一会儿是「有情」……你想想,法界内无论是无情众生还是有情众生,不都是地、水、火、风组成的吗?这些因子总是打乱了,重新再组合。所以「无情」和「有情」就是相对地说,它不是绝对的,是不能割裂的。
      况且我们都知道,有情众生有四种生命的形式: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我们想一想,湿气都能化生出来生命,这个「湿气」它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而它是「气」,那肯定是「无情」了,那还能化生出「有情」来?你说说「有情」、「无情」有边界吗?再说说「化生」,莫名其妙的,虚空当中就化现出来了——无中生了有了。那这「空」它更是无情众生,是不是?还能生出「有情」来。其实从根本上讲,「无情」、「有情」都是我们阿赖耶识(识心)幻化的结果——一切唯心所造,也都是意识、意念,都是震动。
【于独觉如实知,独觉法如实知,独觉集如实知,独觉涅槃如实知;】
功德林菩萨说:拥有「慧」无尽藏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也非常了解「独觉乘」是什么样子,「独觉乘」的教法是什么样子。
      「独觉」就是独自觉悟的,没有人教他,自己慢慢就觉悟了。这种圣者,基本上也是过去修过很多世的,属于是慧根或者极利根了。
自己就觉悟了,而且这个「觉悟」的状态也是在一直提升,因为每天在进步。对于这些独觉乘的圣人,他们的所识所悟、他们智慧的积集、他们境界的提升,菩萨摩诃萨们也是比较了解的。而且也知道这些独觉乘的圣者,他们也能入「涅槃」(跳出六道轮回了)。虽然独觉乘的「涅槃」跟佛的「涅槃」相比,当然也不够圆满、究竟,但是又胜过阿罗汉的「涅槃」。

         

【于菩萨如实知,菩萨法如实知,菩萨集如实知,菩萨涅槃如实知。】
而且菩萨摩诃萨们对于「菩萨」当然也比较了解,什么是「菩萨」?菩萨都修习哪些教法?菩萨的境界是怎样提升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有的经里还加了「等觉」、「妙觉」,有的经里直接讲「十地」就成佛了(究竟了)。不同的经,讲法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师兄广学经律,也了解像《梵网经》中提到,菩萨「十地」的划分跟《楞严经》中、跟《华严经》中其实就是有差异的。因为认识的角度不同,而这些佛经又都是后人整理的,我们相信整理这些佛经的,即便不是阿罗汉,也都是大菩萨们,但是每一个菩萨对于某一种境界的划分,他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在理性当中,还是有一些个人化(理性中还是有一定的感性)。虽然阶位上说(「五十二阶位」划分上),每部经可能各有不同,但是终点都是类似的(描述佛的境界的时候,几乎都是类似的)。
      拥有「慧」无尽藏的这些菩萨们了解菩萨法,了解菩萨智慧的积集(境界的提升),也了解菩萨所入的涅槃。不同阶位(或者不同果位、不同位次)的菩萨们,他们入的「涅槃」当然也不一样了,「高处的」总归比「低处的」要更究竟一点。

         

【云何知?知从业报诸行因缘之所造作,一切虚假,空无有实,非我非坚固,无有少法可得成立。】
接下来,功德林菩萨说:拥有「慧」无尽藏的菩萨们,了解这、了解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了解呢?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菩萨们知道,这一切「有为」之行都是「从业报诸行因缘之所造作,一切虚假,空无有实」。无论是普通众生,还是阿罗汉,还是独觉乘的圣人,还是菩萨……不管他们是谁,他们在这个相的世界都在造作吧,为什么造作呢?随顺着因缘。因缘从哪里来?从业力的推动而来。过去造了这个事情,感得什么果报,然后他又持续地造作,因为还生存着,对吧?还存在着,还要继续造作,然后不停地有果报……所以说,众生的「造作」引起了「因缘」,然后在特定的「因缘」下又形成了新的「造作」……就这样周而复始。也很难讲是「造作」在前,还是「因缘」在前,很难讲。但是根本上,这一切相都是虚假的,「空无有实」。因为一直无常变幻,所以就觉得不是真的,有一种很空的感觉。
「非我非坚固」,这一切无常的、善变的事物,当然不是「真我」(佛性)了,因为「真我」(佛性)——常、乐、我、净(《涅槃经》也讲了)。祂是恒常的,祂不是无常变异的;这无常变异的,当然不是「真我」,也非坚固之法。
「无有少法可得成立」,在这无常的变幻中,你能得到什么?好像无所得,无可得。你只是经历,也不知道是这些「因缘」、「造作」经历了「我们」,还是我们经历了这些「因缘」和「造作」。总之,「空无有实,无有少法可得」。

【欲令众生知其实性,广为宣说。为说何等?说诸法不可坏。】
功德林菩萨说:为了帮助众生也了解这一切相都是假的,让大家了解这个事实,所以菩萨就广泛地讲说。讲说什么呢?讲说「诸法不可坏」。
【何等法不可坏?色不可坏,受、想、行、识不可坏,无明不可坏,声闻法、独觉法、菩萨法不可坏。何以故?】
什么法不可坏呢?「色不可坏,受、想、行、识不可坏,无明不可坏,声闻法、独觉法、菩萨法不可坏」。这就奇怪了,明明是无常的、可坏灭的,怎么又说「不可坏」呢?接下来解释为什么说「不可坏」。因为:
【一切法无作、无作者、无言说、无处所、不生、不起、不与、不取、无动转、无作用。】
幻有,它是假有,它不是真有。所以说,一切法没有真的造作,也没有真的造作者,没有一切言说,也没有什么处所,一切法(一切存在物)本自「不生、不起、不与、不取、无动转、无作用」,就是这个第一义谛——「大空」。在这个第一义谛——「大空」里,一切的「色、受、想、行、识」好像都不曾存在过,不曾存在过的事物怎么还会坏呢?在这个第一义谛——「大空」里面,无明、声闻,独觉、菩萨好像都不曾存在,因为它不是真有,它是假有,就好像都不曾存在。既然不曾存在,就不可坏。
      我们想象一下,说:我把一个玻璃杯摔坏了,意味着什么?那个玻璃杯是存在的,然后呢,摔坏了。如果这个玻璃杯是假的(比如说是画上的),你就不会说:我把玻璃杯摔坏了。它是假的,它不可坏。
      所以我们看看佛讲法,一会儿就着「相」说「可坏」,有「成住坏空」、「生住异灭」;一会儿就着第一义谛的「大空」,就着「性空」说「不可坏」。为什么不可坏呢?因为它是假的,它是假有。假的,它又不是真的,不用提它是好是坏。但是也因为佛讲法或者菩萨讲法经常切换角度,给刚学佛法的众生就带来很多的误解。这个众生恰巧听到你讲「有」的时候,他就觉得你不懂「空」;这个众生听那个法师一节课,听他一直讲「空」,就以为人家不懂「有」……众生就常常会误解法师,也常常误解经藏、律藏,说:你看这个「经」和那个「经」是矛盾的,这绝对不是佛讲的。怎么自相矛盾呢?

 

      释迦佛在《涅槃经》当中,用了很多很多的篇幅去讲:我是在这个角度这样讲,那个角度那样讲;针对这个人这样讲,针对那个人那样讲。法没有定法的,是一直变的;法没有自性,依着因缘而变的。智慧都是跟随着因缘在不停地变换它的显化,智慧不是死定的、固定的,不是的。可以讲智慧也没有自性,随顺因缘而生,随顺因缘而灭。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没有什么理论是绝对正确的。你认为这个理论正确,说明你恰好站对了那个角度,你站在了讲说这个理论者的那个角度而已,你从那个角度看确实是的。
      我们也经常发一个图片,说大象究竟长什么样子?你从正面看、从背面看、从上面看、从侧面看……都不一样。你说:哎,那个师父讲的什么都很认可,什么都很认可,讲的什么都很对,为什么呢?你跟他站在同样角度了,比如说,你们都站在大象的正前方看大象,他描述:大象鼻子就是这样垂下来的一个大管子,耳朵什么样……就跟你描述。你说:「对对对,讲得太对了,我跟这个法师太契合了,太有缘了。」然后旁边那个法师,讲侧面大象的时候,你就说:「哎呦,通篇谬论。」那有的法师讲,从尾巴,从大象背后看大象,那你就认为全错,是不是?
      这个法界内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理论,全是角度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必要争来争去了。我们误解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因为有无量个角度可以看事物;我们理解一个人是非常难的事情,在无量个角度中你要恰好跟他角度是一样的,甚至说他的表达方式恰好就是你的理解方式,他的表达能力恰好就是你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够产生一种共识。这是多么难的事情……

         

【菩萨成就如是等无量慧藏,以少方便了一切法,自然明达,不由他悟。】
功德林菩萨说:拥有着「慧」无尽藏的菩萨们,成就了以上的无量智慧之藏,好像很轻松地、以少少的方便就了解了一切法。了解一切法很简单,从「空」的角度和从「有」的角度(两个角度),当然「空、有」也是不二的,也是我们用这个意识心去分别的结果。我们生活在「我们对于外在的识别判断」里。有的时候我们讲,我们生活在六根、六尘、六识所造的幻境里。有的时候,我们感觉我们生活在我们的「识别能力」当中。你认识「空」,认识「有」,不都是「识别能力」让你认识的吗?菩萨们很简单地就知道了,从性上讲、从相上讲(从两个角度讲)大概就能把佛法讲清楚了。「自然明达,不由他悟」其实是很简单的,还需要谁再启发我们?不用,很简单的。
【此慧无尽藏有十种不可尽故,说为无尽。何等为十?】
为什么说「慧」无尽藏呢?智慧无穷尽,有十种「不可尽」,哪十种「不可尽」呢?
【所谓:多闻善巧不可尽故,】
智慧,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你听了再多法还是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还不懂呢!不能穷尽的,有这个特点。越学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而且善巧也是无穷尽的,因为众生的造作和因缘是无量的,所以我们的善巧也是不可尽的。
【亲近善知识不可尽故,】
说「亲近善知识不可尽」,这个世界上有无量的善知识,有一些是过去世的,有的已经涅槃了,还有现在的,不停地有新的菩萨成为真正的善知识。你要去参访善知识,像善财童子,参访了一百多个,算是阅人无数了吧,那才一百多个,这个法界内有无量的善知识,你参不过来的,参访、亲近善知识是不可穷尽的。你听听这个法师讲法,讲得不错,学到不少内容;听听那个讲得也不错……你就这样听下去,哪怕你寿命没有穷尽,你去善知识那儿学,你都学不尽。

         

【善分别句义不可尽故,】
每一句法理或者说法义,拓展开来都是无穷尽的,我们针对这一句话可以讲无量劫,如果真地放开讲,真的是「一」含着「无量」,所有智慧都在一粒微尘般的句义当中了。那个法义,你要仔细地剖析的话,是挖不尽的。
【入深法界不可尽故,】
我们这个法界无量无边大,哪里才是它的尽头?没有尽头。

         

      有一些师兄也看过一些视频,拍的这个宇宙,太阳系外面有银河系,银河系外面有河外星系,总星系……外面还有无量无穷的。深入法界是不可穷尽的,你甚至有一种绝望感,怎么像迷宫一样,走也走不出的。
【以一味智庄严不可尽故,】
虽然有无量的智慧,但是最究竟的智慧是什么呢?还是那个不能讲的第一义——「般若波罗蜜」,《大般若经》六百卷还没讲清楚,到底是什么,就是那种「一味之智」。
      这指的就是「般若波罗蜜」,祂的庄严是不可穷尽的,正是因为祂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所以我们用无量、无穷、无尽的语言去表达祂,都无法讲清楚,反而引得我们更想去表达、去探索。那个无法被揣测透的东西,永远显得是那么庄严、那么有吸引力,就是因为祂无法见底,所以永远吸引着我们。
【集一切福德心无疲倦不可尽故,】
这些菩萨们修集福德,要断一切恶、行一切善,你说这个恶断得完吗?就算恶能断完,「贪、嗔、痴」能断完,或者说贪、嗔、痴、慢、疑、嫉妒等等,这负面情绪就算都能断完,但是我们「行善」你却行不完,无量种善。你可以一直行善,行下去,所以菩萨们「行善心无疲倦」,总是有无量的众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行善这件事情是做不完的。所以说「集一切福德心无疲倦不可尽」。
【入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尽故,】
「陀罗尼」这里代表一切诸法奥义。假设「陀罗尼」在这里代表咒语的话,你能参破梵文咒语的真正密义吗?你翻译过来的那都是表层含义,内在都有密义,密义在哪里出现?往往在定境中出现。但是定境又一直在变。
      比如说,我们念着「六字大明咒」或者听着「六字大明咒」去打坐,是不是每一次定境都在变呢?有的时候看到自己全身的血液变成甘露水了、有的时候看到自己变成观世音了、有的时候看到自己变成正法明如来了,有的时候又分身无量去各个佛国、各个世界了……这都是陀罗尼的「密义」。「六字大明咒」也叫「六字大明陀罗尼」,你想入到一切「陀罗尼」之门,就入到那个「密义」里了,你就会发现那个「密义」是不可穷尽的,也是勘不破、探不到底的。「宝箧印陀罗尼」也一样的,一切「陀罗尼」都是这样子。所以说,「咒语」有的时候就代表「密义」或者「奥义」。

         

【能分别一切众生语言音声不可尽故,】
一切众生的语言音声太多、太复杂了,就别说人道的,单单是鸟类的语言音声都是那么多种,你能够分别一切众生的语言音声吗?而且这些生物的物种总有灭绝的,也总有新生的,就算鸟类的语言你都能听懂,不在话下了,那植物也有语言,音调音色都不一样,还有方言……到最后你发现这个「天耳通」的功能也是探测无穷尽的。一开始可能听到的还是人道的声音,慢慢的其他各道的声音都能听到了,但是因为众生充满变化,同一类别的众生他在不同的因缘条件下,也发出不同的语言音声,也有一些密语,你要想把这一切都分别清楚,是不是不可穷尽?所以佛法之门一旦入进来,你就是见不到底的,用无量世修下去都见不到底的,这也是佛法的魅力所在。
【能断一切众生疑惑不可尽故,】
众生的疑惑重重无尽,各式各样的,有的相对浅显、有的相对深刻,你解决了这批众生的疑惑,还有下一批众生,还有一些乘愿再来的菩萨们入胎之迷的缘故又成了众生,还在问问题。「断一切众生疑惑不可穷尽」也意味着「度众生」这件事情是无穷尽的。
【为一切众生现一切佛神力教化调伏令修行不断不可尽故;是为十。】
佛的种种神力,《华严经》讲了很多,我们后面还会讲很多种种神通之力。但是我们讲的内容,就别说是沧海一滴水了,就像法界的一粒粟,就像法界的一粒小米、一粒芥子一样,太多太多东西是讲不尽的。我们去给众生讲说或者显现诸佛的神力,去教化调伏众生,引起他们的信心,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修行不断绝,这个事情是做不尽的。
      所以想一想,今生虽然学佛了(修行了),不管修到什么位次,这只是无量世修行当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七慧藏。住此藏者,得无尽智慧,普能开悟一切众生。】
功德林菩萨说:以上指的就是菩萨摩诃萨的第七「慧」无尽藏了,各个方面的智慧无有穷尽。菩萨们安住在这种「慧」无尽藏,就得到了无尽的智慧,就是因为无穷尽,你才得积集更多!不然你跟别人比不差太远了吗?所以得到无尽的智慧的这些菩萨就能普遍地开悟一切众生了。
      我们也都知道,佛作为至臻圆满者,他是「福慧具足」的两足尊,不仅仅在「大悲」(慈悲)方面是第一的,不仅仅「神通」方面是第一的,在「智慧」上也是第一的。
      然后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无论慈悲、神通、还是智慧,到达极致之后,在禅定中显现的都是光明。一个人即便他暂时还没有神通,还没有太多智慧,但是他「大悲」方面做到极致了,你一看他,光亮得也是要照破法界似的,爆发力也是很强;那这个人慈悲还可以,智慧有一点,慈悲、智慧都没有到达极致,但是「神通」到达极致的时候,(一到达极致)那个能量也显现为光了,也是光明遍照的状态;然后,这个众生如果神通或者慈悲没有到达极致,但是「智慧」上到达极致了,你在禅定中一看他,也是显现为极致的光。所以光就统一了慈悲、神通和智慧。那么佛呢?他是慈悲、神通、智慧三者都是第一(三合一的),他的这个光就更是无量无穷尽的,因为三层叠加。所以圣者与圣者在一起,有的时候不用讲话,不讲法,也不行善,也不显神通,直接以光「论胜负」了,就有点像武侠小说里这些高手,见了面也不比武,直接就看内功了,这内功就说明一切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感谢《华严经》让我们深入菩萨摩诃萨的十种「无尽藏」!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即是法布施  ↘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15(第〇六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5(第〇六卷)上〔终极版〕

上节课我们讲到,从释迦牟尼佛眉间白毫这里,喷涌出了无量无数的菩萨摩诃萨。这些菩萨们,他们当中的代表,一一地讲...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普贤菩萨讲解法界的奥秘:【尔时...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上节课,普贤菩萨给我们讲解了法界内很多世界海的样子……【尔时...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中〔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菩萨住在三昧中,种种自在摄众生,悉以所行功德法,无量方便而开诱。】贤首...

《华严经》046(第一六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046(第一六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佛在禅定中,有一个分身来到了须弥山的山顶,进入到了忉利天王的...

《华严经》048(第一六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048(第一六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上节课讲到菩萨十住位当中的第六——「...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