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大乘密严》之境 15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大众:诸仁者,阿赖耶识,从无始来为戏论熏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于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诸仁者,阿赖耶识变似众境弥于世间,染意攀缘执我我所,诸识于境各各了别。

诸仁者心积集业,意亦复然。意识了知种种诸法,五识分别现前境界。如翳目者见似毛轮,于似色心中非色计色。诸仁者,如摩尼宝体性清净,若有置于日月光中,随其所应各雨其物;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若无漏相应即雨一切诸功德法。如乳变异而成于酪乃至酪浆,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变似一切世间众色。如翳目者以翳病故见似毛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以习气翳住藏识,眼生诸似色。此所见色,譬如阳焰远离有无,皆阿赖耶之所变现。诸仁者,依于眼色有似色识,如幻而生住于眼中,其相飘动如热时焰。诸仁者,一切众色皆阿赖耶,与色习相应变似其相非别有体,同于愚夫妄所分别。


诸仁者,一切众生若坐若卧若行若立,惛醉睡眠乃至狂走,莫不皆是阿赖耶识。譬如盛日舒光烛地,气蒸飘动犹如水流,渴兽迷惑向之奔走;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体性非色而似色现,分别之人妄生取著。如磁石力令铁转移,虽无有心似有心者;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为生死法之所摄持,往来诸趣非我似我。如水中有物,虽无思觉而随于水流动不住;阿赖耶识亦复如是,虽无分别依身运行。如有二象捔力而斗,若一被伤退而不复;阿赖耶识应知亦然,断诸染分更不流转。譬如莲华出离淤泥,皎洁清净离诸尘垢,诸天贵人见之珍敬;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出习气泥而得明洁,为诸佛菩萨大人所重。如有妙宝世所希绝,在愚下人边常被污贱,智者得已献之于王,用饰宝冠为王所戴;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如美玉在水,蛙衣所覆;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在生死海为诸恶习覆而不现。

诸仁者,阿赖耶识,有能取、所取二种相生,如蛇有二头所乐同往,此亦如是与色相俱,世间之人取之为色,或计我我所若有若无,能作世间于世自在。诸仁者,阿赖耶识虽种种变现而性甚深,无智之人不能觉了。譬如幻师,幻作诸兽或行或走,相似众生都无定实;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幻作种种世间众生而无实事,凡愚不了妄生取著,起微尘、胜性、自在、丈夫有无等见。诸仁者,意能分别一切世间,是分别见如画中质、如云中形、如翳梦者所见之物、如因陀罗弓、如乾闼婆城、如谷响音、如阳焰水、如川影树、如池像月,分别之人于阿赖耶如是妄取。若有于此能正观察,知诸世间皆是自心,是分别见即皆转灭。诸仁者,阿赖耶识是意等诸法习气所依,为分别心之所扰浊,若离分别即成无漏,无漏即常犹如虚空。若诸菩萨于阿赖耶而得三昧,则生无漏禅定、解脱方便、力自在神通如是等诸功德法,十究竟愿意生之身,转于所依,识界常住,同虚空性,不坏不尽。


诸仁者,如来普见一切世间无有增减;般涅槃者非是坏灭,亦无非众生而今始生。十方国土同一法性,诸佛出世不出世间,一切诸法住于法性不常不断。若解脱者众生界灭,即坏如来一切智性,去来今佛所知之法不得平等。又若涅槃众生灭者,谁离于苦?有余无余降魔等事皆是妄说!是故当知,诸观行者证于解脱其身常住,离众有蕴灭诸习气。譬如热铁投之冷水,热势虽除而铁不坏,此亦如是。诸仁者,阿赖耶海为戏论粗重所击,五法、三性、诸识波浪相续而生,所有境界其相飘动,于无义处中似义而现。诸仁者,阿赖耶识行于诸蕴稠林之中意为先导,意识决了色等众境,五识依根了现境界,所取之境莫不皆是阿赖耶识。诸仁者,阿赖耶识与寿命暖触和合而住,意住于此识复住意,所余五识亦住自根。诸仁者,心意及识住于诸蕴,为业所牵流转不息。诸所有业因爱而起,以业受身,身复造业,舍此身已更受余身如步屈虫行,心及心法生于诸趣,复更积集稠林之蕴。诸仁者,寿暖及识若舍于身,身无觉知同于木石。


诸仁者,藏识是心,执我名意,取诸境界说之为识。诸仁者,心能持身,意著诸趣,意识遍了五现分别。诸仁者,藏识为因生于诸识,意及意识又从所缘无间而起,五识复待增上缘生,以同时自根为增上故。诸仁者,身如起尸亦如阳焰,随于诸行因缘而转,非是虚妄亦非真实,为爱所牵性空无我。诸仁者,意等诸识与心共生,五识复与意识同生,如是恒时大地俱转。诸仁者,阿赖耶识为爱所熏而得增长,自增长已复增余识如轮不绝,以诸识故众趣得生,于诸趣中识复增长,识与世间更互为因。如河中流前后不断,如芽与种相续而生,各各差别分明显现;识行亦尔,三和合已复更和合,差别而生无有断绝,内外众法因兹而起。一切凡夫不了自心,汝诸佛子应勤观察!

 

讲解部分:

 

虽说诸法而不起法相,不起非法相,故名德。」---《文殊法门总汇十》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大众:诸仁者,阿赖耶识,从无始来为戏论熏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诸位仁者,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从那个没有开始的开始以来,一直被戏论熏习影响众生被诸多的业力所系缚、缠绞,在轮回中流转不已就好像海面在风起时生起种种波浪,业习之风吹着阿赖耶识,起来种种识之波浪,永恒的生灭,恒生恒,无所谓无所谓

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于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

但是诸多的众生,不能够自我觉知这一切,不能够觉知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显化。各自随着自己的心现出种种的境界,取著种种自识所现的境界。如果大家都明了一切都是所幻化那就好像火焰把柴焚烧干净了火焰焚烧柴,渐渐熄灭了,渐渐尽了,这样就入到无漏之位,可以堪称是众人当中的圣人

诸仁者,阿赖耶识变似众境弥于世间,染意攀缘执我我所,诸识于境各各了别。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诸位,阿赖耶识所变化的一切境界,弥漫在三界世间。众生怀着染之意去攀缘心所现的境界众生执著有个」,我所」,有主体客体。众生的性针对着外境着各种样的分别所以有句话叫了别为识」---了别(了分别外境,这就是识的起用。

诸仁者,心积集业,意亦复然。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诸位仁者,有句话讲「积名心,了别,积攒种业,阿赖耶的种子积攒各类善的种子恶的种子染的种子、净的种子...积集名心」心就积聚了种种的业,你过去的记忆口意造作的一切都在心里累积着这个「心」指是「阿赖耶大仓库这个本体

 

意亦复然,这里的」是意识、意念。意识、意念也有一种堆积性累积性储存性有时候说,「我的心里藏着很多事儿」,那个候你指的」其实是你的第六意识而不是你的阿赖耶识很少有众生意识到是阿赖耶储存了很多事你的头脑意识一直在运作你认为装了很多东西

意识了知种种诸法,五识分别现前境界。

这个意识了别」,了知种种诸法。它能够了解,分别一切诸法相,这里的诸法代表一切存在物一切要素五识指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根「」针对着色、声、香、味、触,就开始进行分别。「是五根,针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来五识然后开始分别境界

如翳目者见似毛轮,于似色心中非色计色。

就好像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眼前晃动着好像是毛轮一样的东西。「于似色心中」,好像有这个色相心中,就是非色当成是色相了是把不是这个色相当成这个色相了,就是非有有,非色计色---把没有的当有的了,把幻觉当成真实的了。

诸仁者,如摩尼宝体性清净,若有置于日月光中,随其所应各雨其物;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诸位仁者,就好像摩尼宝珠体性非常清净把这个摩尼宝珠放在太阳光或者月亮光中这样就有光了有光了,有什么物体现化摩尼宝珠当中,摩尼宝珠就显化出什么样的物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

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阿赖耶本性清净就像摩尼宝珠什么都没有,但是能照。摩尼宝珠比喻阿赖耶是诸如来的清净之藏,那么诸多的习气就好像是外缘、外物来到了摩尼宝珠众多的习气来到了阿赖耶---清净藏这里能变现与外在的诱因一和合,就显现出众多的色相周遍世间了

若无漏相应即雨一切诸功德法。

如果你不是让习气来到阿赖耶这里来照,而是用你本性的无漏来应照,那么照的就是你的一切功德法就是诸佛的一切功德法。清净的时候来到摩尼宝珠这照照得的就是一切功德如果你是染污的炽盛的,在这里照就全都是染污了

如乳变异而成于酪乃至酪浆,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变似一切世间众色。

就好像奶类制品,加工提炼可以变成酪或者成酪浆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在众缘和合之下就可以变现出一切世间的色相了。

如翳目者以翳病故见似毛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以习气翳住藏识,眼生诸似色。

就好像眼睛有毛病的人,因为眼睛生病的缘故,看到眼前晃动的好像是毛轮。一切众生就是这样的习气障住了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清净,眼睛就好像生出了诸多的幻之色一样 

此所见色,譬如阳焰远离有无皆阿赖耶之所变现。

眼睛生病才看见的这个东西其实眼睛正常的时候是没有的所以眼睛生病时看到的这个毛轮色相,就好像兽类鸟类在阳光下看到的阳焰一样,说吧,是幻觉没有吧,这个幻觉还在这儿闪动着背后的原动力,都是阿赖耶

诸仁者,依于眼色有似色识,如幻而生住于眼中,

金刚藏菩萨说诸位仁者,因为你有眼,面对的外在色相起作用,一攀缘,这眼就产生了如果没有眼根还有这个眼识产生吗?没有了这个眼的产生也像一样,如梦如幻的

其相飘动如热时焰。诸仁者,一切众色皆阿赖耶,与色习相应变似其相非别有体,同于愚夫妄所分别。
在如梦如幻的眼这里,你眼所意识到的也是飘动的像天气很热时的阳焰一样也是如梦如幻诸位仁者,一切众色相都是阿赖耶阿赖耶与色习相应变似其相非别有体,一切色相都是阿赖耶,在因缘条件下与色相业习(习气)相应变现出来的,不是说在阿赖耶外面还有一个造作的主体不是这样也不是说色相本存在,有没有阿赖耶色相都存在不是这样的你不要像夫一样去执取外,以为是真的也不要取外相以为有一个能造作的主体不是这样的

诸仁者,一切众生若坐若卧若行若立,惛醉睡眠乃至狂走,莫不皆是阿赖耶识。

诸位仁者,一切众生,不管是坐着还是躺着,走着还是站,无论是惛醉睡眠还是狂走,都是阿赖耶识的作用。

譬如盛日舒光烛地,气蒸飘动犹如水流,渴兽迷惑向之奔走;

好像大太阳在空中炽盛地照着,舒展它的光芒满了整个天下,热气蒸腾上涌飘动好像水流一样。焦渴的兽类迷惑了,本来就很向往水,一看这个气的流动像水流一样就冲着空中的这个水奔走以为水流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体性非色而似色现,分别之人妄生取著。如磁石力令铁转移,虽无有心似有心者;

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阿赖耶识的本体非色非非色,但是有色相上的显现。针对着色相起了执取分别的人就以为是真的了就好像磁石的力量使铁钉小铁块可以转动位置,这个铁块小铁钉或者是磁石本身没有心,但是磁石使体运动的时候感觉好像有心一样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为生死法之所摄持,往来诸趣非我似我。

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阿赖耶识在一切生死相中起作用的时候,好像也有一个心识,有意念一样。这往来的诸趣其实不是阿赖耶识清净的本体但是阿赖耶识的作用一推动好像是被阿赖耶识的本体助推的---就是阿赖耶识是有一个意识意念的主体,其实阿赖耶是空性的,它无有意识意念但是往来诸趣,感觉好像阿赖耶识想法一样,有意识意念的,其实不是

如水中有物,虽无思觉而随于水流动不住;阿赖耶识亦复如是,虽无分别依身运行。

像有一些落花落到水面上,就随着水流一直在流淌落花本身没有思想它落在水上就随着水流的惯性流动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阿赖耶识本身没有分别心意识、意念但是依着业习的推动业习中显现自己的作用一切业习中运行,这样就产生了动作但是你不要以为阿赖耶有什么想法什么意识意念

如有二象捔力而斗,若一被伤退而不复;阿赖耶识应知亦然,断诸染分更不流转。

接下来金刚藏菩萨讲,就好像两头大象,互相较劲如果其中一头大象受伤了,不能参与这个斗的游戏了那么这个两头大象捔力的游戏也就停止下来了阿赖耶识也是这样子如果你不随着习气业流流转,阿赖耶识当下就静止,你就看到的本体了

譬如莲华出离淤泥,皎洁清净离诸尘垢,诸天贵人见之珍敬;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出习气泥而得明洁,为诸佛菩萨大人所重。

就好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天界的人人间的贵人看到莲花都无比的爱都很珍视莲花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出于习气的污泥而不被习气所染,依然保持性恒所以阿赖耶识的本体被诸佛和菩萨大人所珍重

如有妙宝世所希绝,在愚下人边常被污贱,智者得已献之于王,用饰宝冠为王所戴;

就好像有妙的宝物「世所绝」世间所罕见希有的,很难找到的但是在愚昧无知的这些人这里这个的宝物就会被污贱,不把当回事,可能宝物上面就被污染了,被轻贱了。智者识货,一眼看出这是举世难见的珍宝智者得到之后,把这个珍宝打扫干净献给大王大王用来装饰他的王冠国王就戴在头顶上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

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是诸如来清净种性」阿赖耶识就是诸如来的清净种性就是如来的真宝藏但是在凡夫这边「恒被杂染」凡夫不识货,就用习气污染了这个宝珠了

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

菩萨识货知道这是阿赖耶的本体清净我要护好它,断我的气都断干净,慢慢成佛(《圆觉经也讲习气不断尽成不了佛习气断尽了,好像是这个清净宝珠上的一切染污都打扫干净了佛常拥有常珍视着这个宝珠---就是阿赖耶的清净本体

如美玉在水,蛙衣所覆;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在生死海为诸恶习覆而不现。

又好像美玉落在水的淤泥里大家一看这个美玉落在淤泥中还不如青蛙的皮肤漂亮呢,青蛙的皮肤简直比美玉都漂亮阿赖耶识本来是如此的珍贵,性恒明洁但是在生死的业流当中,被众生的恶性习气盖住了众生就看不出来阿赖耶有多么珍贵美好了。

诸仁者,阿赖耶识,有能取、所取二种相生,如蛇有二头所乐同往,此亦如是与色相俱,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诸位仁者,阿赖耶识有能取所取的两种相生两种功用就好像蛇有两个头,其中一个头喜欢什么,它就牵引着另一个头也得到这因为两身体,这个蛇贪恋什么事物,它就会带动另一条蛇那么阿赖耶起作用的时候,随着它的用,就去配合

世间之人取之为色,或计我我所若有若无,能作世间于世自在。

世间之人取于色相,针对着色相就去计著那个我呀我所呀主体呀、客体或者是著有无;或者是著世间于世自,著世间有个大在的神种种。

【诸仁者,阿赖耶识虽种种变现而性甚深,无智之人不能觉了。

金刚藏菩萨说诸位虽然阿赖耶识一直在变现,但它藏得很深很深,没有智慧的人不能够了阿赖耶的本体是什么样子

譬如幻师,幻作诸兽或行或走,相似众生都无定实;

就好像世间的魔术师大幻师可以幻化出诸多的兽类,这些兽类在幻境中行走,幻化出各种相似的众生,但是这些众生看着像众生其实「无定实」---都是幻化不是真的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幻作种种世间众生而无实事,凡愚不了妄生取著,起微尘、胜性、自在、丈夫有无等见。】

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幻化中造作种种世间的众生,但是却没有实际的这些众生凡愚之人不明了而「妄生取著---把假的当真,就开始著像诸多的外道认为世界是微尘所生所生大自在所生丈夫有无...知见就建立起来

【诸仁者,意能分别一切世间,是分别见如画中质、如云中形、如翳梦者所见之物、如因陀罗弓、如乾闼婆城、如谷响音、如阳焰水、如川影树、如池像月,分别之人于阿赖耶如是妄取。】

诸位仁者,金刚藏菩萨说,意识了别能够分别一切世间之物这种分别就好像画中去分别各种态感或者是云彩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或者是眼病患者看到幻影或者是做梦的人看到梦中所见之物又好像因陀罗弓乾闼婆城空谷传响或者是阳焰---看着像水其实不是水又好像河水里映出了树的影子又好像池塘里映出了月亮的形象...分别人很相,看到阿赖耶的用就开始「妄取」---虚妄的计著,把假的当真

【若有于此能正观察,知诸世间皆是自心,是分别见即皆转灭。】

有的人能够于一切妄中「正观察」---不为妄所转。知道世间都是自心的幻化,知道一切世间都是自心所现,就不再分别了。我心幻化一个善一个恶也没有太大分别,「分别见」当下转灭,你的心就定下来

【诸仁者,阿赖耶识是意等诸法习气所依,为分别心之所扰浊,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诸位阿赖耶识它显化作用的时候,最活跃的是意识前面讲像风一样迅速),被习气所依被习气干扰控制住了,被分别心所扰

若离分别即成无漏,无漏即常犹如虚空。】

如果离开分别心,你就成了无漏了不分别的时候当下静下来---一念不生全体现就见到全体犹如虚空显现,这就是无漏(无之漏,一念不生

若诸菩萨于阿赖耶而得三昧,则生无漏禅定、解脱方便、力自在神通如是等诸功德法,十究竟愿意生之身,转于所依,

如果你一念不生,见到全体见到阿赖耶的本体,这就入了三昧境,就生入无漏禅定证得解脱方便,获得神通自在无数神通都获得诸种功德都圆满「十究竟愿」都成就获得「生身」,然后就转于所依,就从过去依于幻,现在开始依真幻依真了,转识成智了

识界常住,同虚空性,不坏不尽。】

虽然在幻境中,好像这个三界还在所幻化的三界还在但是如不在,对你构不成影响,同虚空性所以说证入四禅的圣者,世间的什么火灾风灾水灾他都不怕了如不在,你到了本质的虚空性里,你就不坏不尽,就是金刚无漏之体了。

【诸仁者,如来普见一切世间无有增减;

金刚藏菩萨说,诸位仁者,证得金刚不坏如来的真,你就会普遍地看到一切世间无增无减那些证入般涅槃的圣者不是说从有入空了---本来有呢,没了本来活着呢,死了...不是这样的。世间有的人认为,死了就是涅槃了不是这样的

般涅槃者非是坏灭,亦无非众生而今始生。】

已经跳出二元了在般涅槃的状态也没有非众生又开始生出来,远离了生灭。

【十方国土同一法性,诸佛出世不出世间,一切诸法住于法性不常不断。】

在真正的般涅槃里,这就是法性,这就是十方国土十方国土十方佛国)含摄在法性中诸佛出世间或者不出世间,「一切诸法住于法性不常不断。」在般涅槃的状态里诸佛又出了又不出世,意思是什么无法用语言去形容这种状态诸佛又住世又住世,又出世又不出,一切诸法住于法性,你就融于法性的断」当中了。

【若解脱者众生界灭,即坏如来一切智性,

如果你认为,涅槃就是解脱,解脱就是众生界消失了,没了;如果你认为众生界消失了就是涅槃,那你就坏了如来的一切智性

去来今佛所知之法不得平等。】

那么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佛所知之法,你就无法证得,也无法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平等性平等法你要知道真解真涅槃,没有众生界的灭。是不离而证解脱不离众生证解脱。不是说我把众生而证解脱是不离而证解脱,不即不离

【又若涅槃众生灭者,谁离于苦?有余无余降魔等事皆是妄说!】

你要是认为涅槃就是众生界都灭了...众生界都灭了都没生了谁离所以你要知道,涅槃,非二元法。不要认为涅槃就是灭了众生界或者灭了二元中的一,灭了」,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这样认为如果你认为涅槃就是灭众生界了,灭了到了另一面,灭了二元中的一到了另一元,那么何来有涅槃无余涅槃何来降魔之事啊?那不都成了说了吗

【是故当知,诸观行者证于解脱其身常住,离众有蕴灭诸习气。】

所以说大家要了解诸位观行者修习禅定的圣者们,你们证得的这种解脱,你们的其身常住,本性常住,常乐我净,真身常住的离众有蕴,只不过呢,色受想行识五蕴,对你们不起作用,构不成影响了你们灭掉的是贪、嗔、痴、慢、疑的习气这就解脱了,而不是说灭了众生界了,也不是灭了妄相因为相是真的起用啊,灭的不是这一切,而是不被其染了。

【譬如热铁投之冷水,热势虽除而铁不坏,此亦如是。】

就好像热铁投在冷水里边,热气就除掉了,温度就降下来,但是铁性没有坏,它还是铁你在一切境相中不染,这就是解脱了,不是灭掉一切相也不是逃离一切相。「热铁投之冷水这个比喻非常棒,温度降下来,铁性未变。

【诸仁者,阿赖耶海为戏论粗重所击,五法、三性、诸识波浪相续而生,所有境界其相飘动,于无义处中似义而现。】

诸位仁者,这个阿赖耶识的性海,被戏论粗重所击打拍击,然后众生的意识心生起,然后五法、三性、诸识的波浪相续而生。被戏论,被种种的分别、习气击打,境界开始用的时候,在无义处中似义而现,这一切幻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这里用了又好像有意义了,这一切幻是真的用了,你不能讲一切幻完全无意义。

【诸仁者,阿赖耶识行于诸蕴稠林之中意为先导,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诸位仁者,阿赖耶识在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稠密森林中用的时候,意为先导心念的动转是先导

意识决了色等众境,五识依根了现境界,所取之境莫不皆是阿赖耶识。】

意念意识开始针对着色相众境起了,意识意念推动着起了著,然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依着境就建立起来了你要知道所取的所有色香味触法,全是阿赖耶识的起用

【诸仁者,阿赖耶识与寿命暖触和合而住,

诸位仁者,阿赖耶识寄居在肉身当中的时候,与我们肉身的这个寿命,这个生命力,这种欲念欲望,这个暖(欲念、欲望)触(一种觉知力,和合在一起就安住了

意住于此识复住意,所余五识亦住自根。】

第一个意是意根,末那识第七识,末那识住在此识复住意,末那识住在阿赖耶里边,因为阿赖耶前面提到是最大最无边际的,那么意根也住在此识后一个意是意识---第六意识,就是说末那识住在阿赖耶里,也住在第六意识里末那识也住在其余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个末那识住在识中,也住在自己的根本里,根本就是阿赖耶中,阿赖耶是前七识的根本。

【诸仁者,心意及识住于诸蕴,为业所牵流转不息。诸所有业因爱而起,以业受身,身复造业,舍此身已更受余身如步屈虫行,

诸位仁者,你的心意、意识以及五识都住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中,被业力所牵动着流转不息起作用。众生为什么造作种种业呢?

 

爱欲是轮回的根本因。在《涅槃经》中讲「无明」和「爱欲」是轮回的根本因。因为爱欲的助推「以业受身」,因为爱欲父母和合,然后就产生了下一代,这样以业而受身。「身复造业」,生出的下一代又因为爱欲再繁衍下一代,继续造作...所以一代又一代,这个身形舍掉了,下一代又繁衍了,不一定投胎去哪一道了。还有其他的身形一直在六道中流转,就好像「步屈虫行」,就好像那种肉虫子。肉虫子是怎么行走的?大家看过它弯着身子,一弯就推动它又往前行走了。

心及心法生于诸趣,复更积集稠林之蕴。

心---阿赖耶,法---阿赖耶的作用在轮回中起作用,又积集更多的轮回之因,成了稠密的五蕴森林。

诸仁者,寿暖及识若舍于身,身无觉知同于木石。

诸位仁者,我们身体的寿命(生命力),我们的这个暖,欲念,觉知力,以及我们的识性,这些跟我们的身体捆绑在一起,都合为一体了。如果我们舍离了寿、暖和识,舍离了寿命,生命力,舍离了这种欲(爱欲),舍离了识性,那么我们就跟木头、石块一样,就没有什么觉知了。

诸仁者,藏识是心,执我名意,取诸境界说之为识。

诸法唯心所现,一切唯心所造。佛陀所讲的心不是你的肉团心,也不是第六意识,而是如来藏,阿赖耶识,这个才是你的心,真心自性就是这个。意根---末那识,就是恒审思量,执取那个「我」那个「我执」就是末那识,就是意根。

针对外在的境界相开始执取了,就是识性起作用表现为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诸仁者,心能持身,意著诸趣,意识遍了五现分别。

「心能持身」这个心指的是如来藏,阿赖耶。它持身,持一切身,持一切世界,持一切相,它是本质的本质。「意著诸趣」,这个「我执」--末那识、意根,恒审思量,著于诸趣。这个「我执」不消,你就出不了轮回阿罗汉能出轮回,因为「我执」消掉了。

「意识遍了五现分别」,意识了解一切了别为第六意识,了别为识。在了别当中又推动了五识的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其实都是帮助第六意识来了别外境的。

诸仁者,藏识为因生于诸识,

所以大家就了解到根本因是什么?心。心是什么?藏识。藏识是根本因,生了一切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生出了其他一切识。

意及意识又从所缘无间而起,

意根我执及意识第六意识又从于所缘之境,从于外在的一切相、一切境「无间而起」,没有间隙的当下立刻瞬息万变立刻生起来种种的取著。

五识复待增上缘生,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它们又复待增上缘生,它们又会因为外在更多缘,使们增上更加强化。这种牢固性,眼睛看到一个色相,就贪取更多色相,更多色相又助推眼识的功能进一步地增强耳朵听到一个声音,听到更多声音,更多声音促使耳根的能力增强,耳识能力增强。就这样复待增上缘生」,外在的一切都成了五识强大的增上缘,所以初期我们说要在阿兰若处避开外去修行就是防止外在的使你的五识变得更为强大

以同时自根为增上故。

五识强大的时候你的自根上了你的我执也增上了这个「自根」指的是自我意念之根,就是我执之根。未那识了。所以六识越发达你的我执越发达修行要放下「根、尘、识」,就是让你的这个我执开始松松松化掉它

诸仁者,身如起尸亦如阳焰,

你的身体其实就像被起尸鬼推动起来的尸体一样,本性无觉知。它的原动力是在外面,不是说在肉身的,就好像阳焰一样。我们的这个肉身像起尸鬼推起的尸体,也像幻化的阳焰---就是天气很热,太阳一照,气流像流水。

随于诸行因缘而转,

随着诸行(一切运转之法,一切有为之法),随着外在因缘的变化而变化。

非是虚妄亦非真实,

我们的身体不能讲是完全的虚妄,因为好像还有啊,我拍拍我的胸脯,我还在啊。「非是虚妄」但也不是真实,它是刹那生灭的,是无住的。而且你用显微镜去看内在到最后看到是夸克,夸克里面空的,后来又看到里面是波动了,也是意识、意念的推动。

为爱所牵性空无我。

我们的肉身是坚固妄想的集成,为爱欲所牵动,在轮回中流转。本性是空的,是无我的。我们已经学过这么多经典了,知道肉身本空,找不到那个所谓的「我」到底在哪儿。如果真的找到一个恒存的「我」,那就是「真我佛性,常乐我净」了。

诸仁者,意等诸识与心共生,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诸位仁者,「意等诸识与心共生」,这里的「意」是意根,第七识---末那识,「诸识」是第六意识。「心」就是藏识。是你的藏识推动着你的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产生的。

五识复与意识同生,

这里就讲了五识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同生的、互相助推的。比如心烦找人去卡拉OK这是第六意识的推动,到了卡拉OK厅,见到了很多的同事、朋友都在那里,然后有美女之色相,有各种外在的音、声相等等....意识和五识它是助推的,共生的。

如是恒时大地俱转。

这样「大地俱转」,就被你的妄念所转了,你就生活在「我执」所执取的一个意念、意识的海洋中。而「五识」又帮助意识进一步的躁动不安,又帮助你的「我执」进行强化。

诸仁者,阿赖耶识为爱所熏而得增长,

阿赖耶识会被爱欲所影响,虽然阿赖耶本自不动但是你一妄取的时候的当的时候沉迷在爱欲中,习气让你造作更多的善业恶业染业净业的时候,都堆在阿赖耶识里了就相当于是被这一切所熏了而得增长

自增长已复增余识如轮不绝,以诸识故众趣得生,

就是此时增长的一切会增长余识」,成了外在其他的增上缘了。轮子转动起来就一直在转动,怀着惯性在转动了。你的一切识开始运作了,第七末那,执著一切都是我,执取这个世界是我的,一切意义都是为我所造...末那识其实又潜意识的认为,第六意识及前五识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所以以诸识故众趣得生,我执炽盛你就出不来轮回。

【于诸趣中识复增长,识与世间更互为因。】

在轮回中锻炼了你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进一步的强大强烈了就好像机器,越转转得越快一样。识成了世间的因、世间也成了识的因,识性和世间相互助推。

【如河中流前后不断,如芽与种相续而生,各各差别分明显现;】

这无始劫的轮回说不清楚,是识性在助推世间轮回,还是世间轮回在助推识性如河中的水流前后不断,难以分清前后了,都连成一片了芽生种种生芽,相续而生,也分不清是芽生了种还是种生了芽鸡生了蛋还是蛋生了鸡,已经分不清楚了...当你在禅定中去观察的时候,以上种种到底是什么差别,你就了了分明,就能明见了。

【识行亦尔,三和合已复更和合,差别而生无有断绝,内外众法因兹而起。】

识性一旦在诸中起作用,三和合---根、尘、识和合习惯了,它就一直在和合,都已经分不开了,相互渗透相互感染。本来还有差别但是和合在一起无有断绝内推外、外推内,内外也是助推。

【一切凡夫不了自心,汝诸佛子应勤观察!】

一切凡夫陷在三和合的根、尘、识当中,不了唯心所现。但是诸位佛子你们应该勤修止观,在定中去观察这一切,三和合相互缠的结果。

-----------------------------------------------------

若有于此能正观察,知诸世间皆是自心是分别见即皆转灭...若离分别即成无漏,无漏即常犹如虚空。若诸菩萨于阿赖耶而得三昧,则生无漏禅定、解脱方便、力自在神通如是等诸功德法,十究竟愿意生之身,转于所依,识界常住,同虚空性,不坏不尽。

相关文章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Tihu Buddh...

【佛教故事】月明菩萨

【佛教故事】月明菩萨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月明菩萨过去,佛陀住在罗阅祇耆阇崛山时,有...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八十卷《华严》的最后一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也就是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或有观见一毛孔,具足庄...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在前面的两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一下三昧之王——伟大的普贤菩萨有着怎样...

【醍醐随笔】2021年12月 第一期(上)

【醍醐随笔】2021年12月 第一期(上)

---------醍醐---------?一切是心点亮星标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