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大乘密严》之境 16

尔时,众色最胜王等,复向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而作是言:


金刚三昧藏,得无所畏者,善入于密严,能演一切法。佛及诸佛子,三昧正思惟,所见诸法相,微妙最无比,惟愿大智者,为我等宣说!尊者恒安住,摩尼月藏宫,坐于师子座,菩萨众围绕,愿为诸瑜祇,说密严定法。此是月幢佛,为众所开演,彼众当来此,愿说而无倦。

 

尔时,月幢世尊,无量分身在于欲色诸天宫殿,有无央数菩萨及诸天等围绕供养,说密严中诸无畏者所修观行实相之法。彼诸菩萨闻说是已,得内证智相应三昧,心不乐于正位之乐不住实际,即于定中互相观察,心各念言:其谁已见,证于实相观行之首?云何而得见斯人乎?心生渴仰佥然而住。彼诸佛子复更思惟:何者是定?云何非定?于何所定,孰是其定所待之缘?作是念已,以三昧力见密严土中菩萨之王,首戴宝冠三十二相以为严饰。彼诸菩萨便从定起著上好衣,从他方无量佛国而来此会,一心瞻仰金刚藏尊。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周顾四方见诸大众,便生觉念将欲说法,熙怡微笑发和雅音,而说偈言:

汝等诸佛子,咸应一心听!定境难可思,非分别所了,定及于定者,定缘亦复然。离诸欲不善,而有于觉观,寂静生喜乐,是谓入初禅,如是渐次第,四八至于十。外道著我者,常修此诸定;一切声闻众,辟支佛亦然,了知于世间,诸法之自相,蕴处如空宅,此中无有我,无思无动作,如机关起尸,但有三和合,本无能作者。外道修定人,起于定性见,此人迷法相,坏于一切法。若有能修行,如来微妙定,善知蕴无我,诸见悉除灭。一切唯有识,诸法相皆无,无能相所相,无界亦无蕴;分析至微尘,此皆无所住,地水等众物,皆从分别生,不知其性者,取于如是相。恶色与好色,似色余亦然,譬如虚空中,云霓等众彩。思惟如骨璅,遍满于世间,及遍处想观,观于诸大等,身有色无色,定者常谛思,若于缘一心,即缘说清净,如其所分别,即彼成所缘。非定非定者,妄计以为定,定者在定中,了世皆藏识,法及诸法相,一切皆除遣。获于胜定者,善说于诸定,破诸修定人,妄智所知法。若人生小智,取法及于我,自谓诚谛言,善巧说诸法,计著诸法相,自坏亦坏他,无能相所相,妄生差别见。甜性能除热,苦醋碱止痰,辛物变于冷,碱能已风疾,身中有痰热,共生于疟病,或复但因风,或三和合起;以病各差别,良医说众方,石蜜并六分,庾沙诸食等,能除众生身,种种诸疟疾。若法有自性,及以诸相者,药无除病能,病者不应差,云何世人见,服药病除愈?定者观世间,但是赖耶识,变异而流转,譬如众幻兽。无能相所相,蕴与于蕴者,亦无支分殊,及以有支分,世中无能作,而作于世间。亦非散十方,微尘之所聚,非初最微细,渐次大如指,二指或复三,诸物转和合。求那各差别,如是义皆无,非时非胜性,及三法所作,亦非无有因,自然而得有。斯由业习气,扰浊于内心,依心及眼根,种种妄分别,意与于意识,及以阿赖耶,普现于世间,如幻作众物。瓶等众境界,悉以心为体,非瓶似瓶现,是故说为空。世间所有色,诸天宫殿等,皆是阿赖耶,变异而可见。众生身所有,从头至手足,顿生或渐次,无非阿赖耶。习气浊于心,凡愚不能了,此性非是有,亦复非是空。如人以诸物,击破于瓶等,物体若是空,即无能所破。譬如须弥量,我见未为恶,憍慢而著空,此恶过于彼。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一切诸众生,生于种种见,欲令断诸见,为说于空理。闻空执为实,不能断诸见,此见不可除,如病医所舍。譬如火烧木,木尽火不留,见木若已烧,空火亦应灭。生于智慧火,诸见得灭时,普烧诸烦恼,一切皆清净。牟尼以此智,密严而解脱,不见以兔角,触坏于大山;曾无石女儿;执箭射于物,未闻欲斗战,而求兔角弓;谁复须宫室,令石女儿造?一切法空性,与法常同体,始于胎藏时,色生便灭坏,离空无有色,离色无有空,如月与光明,始终恒不异。诸法亦如是,空性与之一,展转无差别,所为皆得成。是身如死尸,本来无自性,恒为爱绳缚,境界所牵动。佛说于空理,为欲断诸见,汝等有智人,宜应一心学。譬如工幻者,以诸咒术力,草木等众缘,随意之所作;依于眼及爱,作意色与明,如是眼识生,如幻亦如焰。是识无来处,去亦无处所,诸识性如是,不应著有无。譬如石女儿,兔角毛轮等,本来无有体,妄立于名字!师子熊罴类,此皆无有角,何故不分别,唯言兔角无?善巧谈论者,岂不能宣说?古先诸智人,但说兔无角!惑者妄分别,如喑及聋瞽,斯人无现智,不能自证法,但随他语转,何用分别为?若离于分别,当生密严土,一心正定中,普现十方国。譬如天宫殿,众星及日月,依止须弥山,风力所持运;七识亦如是,依于阿赖耶,习气之所持,处处恒流转。譬如依大地,发生种种物,一切诸含情,乃至众珍宝;藏识亦如是,众识之所依,譬如孔雀鸟,毛羽多光色。雄雌相爱乐,鼓舞共欢游,定者观赖耶,应知亦如是,种子及诸法,展转相依住。譬如百川流,日夜归大海,川流无有尽,海亦不分别;藏识亦如是,甚深无有涯,诸识之习气,日夜常归往。如地有众宝,及余种种物,给施诸众生,随其所资用;藏识亦如是,与诸分别俱,增长于生死,转依成正觉。善行清净行,出过于十地,入如来地中,十力皆圆满,正住于真际,常恒不坏灭,如地无分别,应化无有穷。如春众华发,人鸟皆欣玩,执持识亦然,定者多迷取。


讲解部分:

 

「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瞎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若慧而无定者,此慧名狂慧,譬如风中燃灯,摇飏摇飏照物不了。」---《观音经玄义记》

 

 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再一次一起共修。

《大乘密严经》第16课。

【尔时,众色最胜王等,复向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而作是言:】

这个时候,在密严法会的众色最胜王等等人,再一次对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

【金刚三昧藏,得无所畏者,善入于密严,能演一切法。】

伟大的金刚藏菩萨,您真的已经深入到佛法甚深的三昧之藏海中,您已经证得了无所畏惧的智慧,您善于入到密严净土去敷演一切大法。

【佛及诸佛子,三昧正思惟,所见诸法相,微妙最无比,惟愿大智者,为我等宣说!】

所有的佛及诸位佛子们,在三摩地正定中正思惟,能观见一切诸法相是如此地微妙无比,惟愿伟大的智慧者金刚藏菩萨给我们再讲说一下。

【尊者恒安住,摩尼月藏宫,坐于师子座,菩萨众围绕,愿为诸瑜祇,说密严定法。】

伟大的金刚藏菩萨尊者,您恒常地安住在摩尼月藏之宫,您长期安坐于狮子之座之上,无量菩萨大众围绕着您。希望您再次为诸位修习诸定的圣者讲说一下密严定法的深义吧。

【此是月幢佛,为众所开演,彼众当来此,愿说而无倦。】

此种密严定法,也是月幢佛曾经为大众所讲说过的。月幢佛以及诸位大众们也会来此听您讲说密严定法而无有厌倦的。

【尔时,月幢世尊,无量分身在于欲色诸天宫殿,有无央数菩萨及诸天等围绕供养,说密严中诸无畏者所修观行实相之法。彼诸菩萨闻说是已,得内证智相应三昧。】

这个时候镜头切换到月幢佛所在的佛国净土。

伟大的月幢如来,伟大的世尊,他有无量的分身,正安处于欲界诸天的宫殿及色界诸天的宫殿,此时有无央数的菩萨及天众们围绕着、供养着月幢如来。

月幢如来正在给大家讲密严境界中这些无所畏惧的观行者所修的实相之法。这里正在听月幢如来讲说密严实相之法的所有菩萨们,听法之后都证得了内证智境相应三昧,都证得了密严定法。向内去证,证入到三摩地当中。

【心不乐于正位之乐不住实际。即于定中互相观察,心各念言:】

此时听月幢如来讲法的无量菩萨们,心并没有攀缘任何的所谓正位之乐,也没有安住在任何妄想心所立的实际之中,心完全地松、空,无所住。这些听月幢如来讲法的菩萨们,在定中互相观察,心里各自相互念言:

【其谁已见,证于实相观行之首?云何而得见斯人乎?】

这些菩萨们互相说,谁曾经见过这个在禅定中去修证实相,已经到达了最高处的圣者呢?怎么样才能见到这位已经证得实相的圣者呢?

【其谁已见,证于实相观行之首?云何而得见斯人乎?心生渴仰佥然而住。】

这诸位菩萨们心里生出无边的渴仰之心,「佥然而住」,共同安住在这种疑问里面。

【彼诸佛子复更思惟:何者是定?云何非定?于何所定,孰是其定所待之缘?】

这所有听闻月幢如来讲法的佛子们又进一步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定,什么是非定呢?我们定于何处呢?什么是帮助我们的定所成立的缘呢?

【作是念已,以三昧力见密严土中菩萨之王,首戴宝冠三十二相以为严饰。】

这些菩萨们这样想的时候,他们以三昧之力就看到了密严国土中的菩萨之王。这密严国土中的菩萨之王,头顶上戴着宝冠,具有三十二相以为庄严、装饰。

【彼诸菩萨便从定起著上好衣,从他方无量佛国而来此会,一心瞻仰金刚藏尊。】

远在月幢如来的宫殿听经闻法的这些菩萨们就从定中起来,穿上上好的衣服,从其它的无量佛国而赶来密严圣会,一心瞻仰伟大的金刚藏菩萨,原来他就是修习「观行」,证得了实际的、处于最高境界的圣者呀!这无量的菩萨从无量的佛国来到密严法会,亲自一心地瞻仰伟大的金刚藏尊者。

金刚藏菩萨,头戴宝冠,身体具有三十二相。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周顾四方见诸大众,便生觉念将欲说法,熙怡微笑发和雅音,而说偈言:】

此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遍观四方,看到从无量佛国又来了无量的菩萨大众们,他就生起觉知之念,知道众生的心,知道大家都是为什么而来,他就发出充满光芒的微笑,用他和雅的声音讲说了下面这个偈颂:

【汝等诸佛子,咸应一心听!定境难可思,非分别所了。】

金刚藏菩萨说,你们这些佛子们,一定要专心地听,这密严定境不可思议啊,并不是世俗人用分别心所能了知的。

【定及于定者,定缘亦复然。】

密严之定,安处于密严定的圣者,以及助推密严之定的诸缘,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呀!

【离诸欲不善,而有于觉观,寂静生喜乐,是谓入初禅,如是渐次第,四八至于十。】

你要想安处于密严定境,你就要离开所有的欲想、欲念,离开所有不善的身、口、意的造作,要一直保持觉观。

离开诸欲,离开不善,保持觉观,在这寂静中慢慢生起一种喜乐,这就说明你已经进入到初禅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安住,松、空,这样慢慢地就次第进入到四禅八定,甚至进入到十定中。

【外道著我者,常修此诸定;一切声闻众,辟支佛亦然,了知于世间,诸法之自相,蕴处如空宅,此中无有我。】  

一切外道和一切计著小我的人,其实也长期修习四禅八定;一切声闻弟子们、一切辟支佛也常修习四禅八定。在禅定中,大家都了知世间诸法的自相原本是空。

五蕴,色是空,受是空,想是空,行是空,识是空,五蕴就是个空空的大宅院哪,此中无有那个加引号的“我”的存在,你找不到所谓的“我”在哪里

【无思无动作,如机关起尸,但有三和合,本无能作者。】

真性里没有思考、没有动作,一切幻相如同机关木人,被控制者控制着引发种种动作;又好像起尸鬼控制尸体引发种种动作。一切幻化本无思惟、本无动作,一切都是根、尘、识三和合的结果,没有一个真正的造作主体。

【外道修定人,起于定性见,此人迷法相,坏于一切法。】

外道那些修习禅定的人,常常误以为三界之外有一个控制的主体,这个主体是恒定的。那么这些外道们,迷于诸法之相没有跳离相,所以坏于一切解脱之法。

【若有能修行,如来微妙定,善知蕴无我,诸见悉除灭。】

如果你能够修行如来所修的微妙之定,你善能了解诸蕴中无有「我」——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一切诸蕴无有「我」。当你意识到一切诸蕴无有「我」,你的所有错误的知见、所有错误的执见就全都消灭了。

【一切唯有识,诸法相皆无,无能相所相,无界亦无蕴;分析至微尘,此皆无所住,地水等众物,皆从分别生。】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一切三界之内,唯有「识」在起用。一切法相都是空的,无有能作之相,无有所作之相;无有十八界,无有五蕴。分析到微尘里面去,一切无所住,地、水、火、风都是从你的分别而生。

【不知其性者,取于如是相。恶色与好色,似色余亦然,譬如虚空中,云霓等众彩。思惟如骨璅,遍满于世间。】

不知道地水火风本空、十八界本空、五蕴本无的人,就取著于种种的色相,取著于一切的恶色相或者好色相,取著于一切的似色相而非色相,就好像虚空中的云霓等等,保有众多色彩。仔细思惟它们,好像骨头、好像玉石一样,遍满在世间。

【及遍处想观,关于诸大等,身有色无色,定者常谛思,若于缘一心,即缘说清净,如其所分别,即彼成所缘。】

一切想、一切意识意念遍及一切处,你观「四大」地、水、火、风,一切身形都是「地、水、火、风」的集成,无论有色相还是无色相,在禅定中认真地观察、思惟。当你的心安止在一处,松下来,空下来,不再向外攀缘一切尘相,你感觉你没有离开尘相就已经无限清净了。

「即缘说清净」(「即」是靠近的意思),靠近着外在的缘和所谓的染污,你已经感觉染污不再是染污,已经是清净了。这前提是你在定中「谛思」,「于缘一心」,心一境性。心念安住,不再向外驰求,那么面对一切外缘都是清净的。

如果再随着众生心去分别,就发现,造就你清净的、外在的诸缘依然在那里,只是没有影响你。

【非定非定者,妄计以为定,定者在定中,了世皆藏识,法及诸法相, 一切皆除遣。】

那些不修禅定或者不修禅定的人,在虚妄的幻想中计著,以为他们处在定中,事实上那并不是真的「定」。

真正的修习禅定者,在定中观察,明了世间一切都是「藏识」所现。当明了一切都是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变现,那么一切诸法及诸法相就全都除遣干净了,你就回到了藏识阿赖耶识的主体。

【获于胜定者,善说于诸定,破诸修定人,妄智所知法。若人生小智,取法及于我,自谓诚谛言,善巧说诸法,计著诸法相,自坏亦坏他,无能相所相,妄生差别见。】

真正获得了以上这种殊胜妙定的圣者,善于讲说一切三摩地境界。但是,那些不修习密严圣定的人,在妄想心中用头脑的智慧去了知所谓的「法」,实际上他们所了知的都是「妄」啊。

如果人生了小小的头脑执取的智慧,他就会执取「法」,也执取「我」,「法」也不空,「我」也不空。他们自己感觉自己已经证得了「圣谛」,善巧地讲说诸法之相,但是他们计著诸法之相,「自坏亦坏他」——影响了自己也耽误了别人。而实际上,一切实相本无「能」、「所」二元。这一切不修诸定的人,用妄想心妄自分别出了「能相」、「所相」。

【甜性能除热,苦醋碱止痰,辛物变于冷,碱能已风疾,】

在相上来讲,甜性能除热;「苦醋碱止痰」,辛辣的物品能够使冷的物品有暖的觉受,碱又能够医治风疾。

【身中有痰热,共生于疟病,或复但因风, 或三和合起;以病各差别,良医说众方,石蜜并六分,庾沙诸食等,能除众生身,种种诸疟疾。】

如果人「身中有痰热,共生于疟病」,或因风大不调,或根、尘、识三和合而起诸病,诸病有各种各样的差别。良医讲说种种不同的药方,「石蜜并六分,庾沙诸食等,能除众生身,种种诸疟疾」。众生有什么病,良医就有什么样的药方。

【若法有自性,及以诸相者,药无除病能,病者不应差,云何世人见,服药病除愈?】

如果「法」真的有自性,真的有诸相,那么药就没有办法除掉众生的病了。也就说如果病有顽固不变的体性,而且有这种表现形式是顽固不变的,那么药对于病就无能为力了,那么病者就不应该痊愈呀。你要知道,病相本空,诸相本空。病相本空、病相无常,所以病才能治啊。如果你认为,病相有自性,恒常不变,那么世间人谁也看不到服了药病者就能痊愈了。

【定者观世间,但是赖耶识,变异而流转,譬如众幻兽。无能相所相,蕴与于蕴者,亦无支分殊,及以有支分。】

常修密严诸定的人,观世间一切都是阿赖耶识变异而流转的,就好像众多幻化中的野兽,没有能相和所相。五蕴以及在五蕴中奔波劳碌的众生,也没有支分之差异。

【世中无能作,而作于世间。亦非散十方,微尘之所聚,非初最微细,渐次大如指,二指或复三,诸物转和合。】

一切一切,无有能作、所作,都是阿赖耶识现化在世间的呀。也不是像外道讲的,微尘堆起来的,最初的微尘慢慢地长大了,大如拇指,又变成两个指、三个指(那么大),然后诸物和合而成。

【求那各差别,如是义皆无,非时非胜性,及三法所作,亦非无有因,自然而得有】

不是像外道讲的这样,也不是时间,也不是胜性所造,也不是三法所造,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也不是自然而然一直有。

【斯由业习气,扰浊于内心,依心及眼根,种种妄分别。】

这世间的一切,是因着众生的业力和习气的扰浊,众生的业力、习气扰浊了内心,使内心不安稳、不沉寂,然后就依着众生的心,依着眼根,开始种种的妄想、分别。

【意与于意识,及以阿赖耶,普现于世间,如幻作众物。】

意根(我执)开始活跃,意识、意念开始活跃,就靠着阿赖耶这种能生的能力普现在世间了,好像幻化中有一切物的存在相一样。

【瓶等众境界,悉以心为体,非瓶似瓶现,是故说为空。】

但是大家要了解,像世间的瓶子等等,各种物,各种境界,都是以心为本体。本来不是瓶子,以瓶子的形象显现而已。所以大家要了解,一切诸相本空,都是幻妄啊。

【世间所有色,诸天宫殿等,皆是阿赖耶,变异而可见。众生身所有,从头至手足,顿生或渐次,无非阿赖耶。】

世间所有色相,诸天所有宫殿,全都是阿赖耶「变异而可见」的。

众生的身体,不管哪个部位,从头到手到脚,不管是突然「顿生」,还是「渐次」而有而生成,一切都是阿赖耶的显化呀。

【习气浊于心,凡愚不能了,此性非是有,亦复非是空。如人以诸物, 击破于瓶等,物体若是空,即无能所破。】

习气扰浊了我们的内心,凡愚之人不能明了。这个习气呀,并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是空的,没有的。就好像有的人,投注一个石块就击破了瓶子,「物体若是空,即无能所破」,如果这个瓶子不存在,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用一个石块击碎这个瓶子,所以不能讲物体是不存在的,是空无所有的。

【譬如须弥量,我见未为恶,憍慢而著空,此恶过于彼。】

有的人,他那个「我执」炽盛,像须弥山一样高大,但也不能说是极大的恶。但是一个人如果很骄慢,又著了空见,又偏空了,偏于断灭空了,这种恶才是真的恶呀。

也就是说「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可执空见怀增上慢」,不要傲慢地执一种拨无因果的偏空的思想。

【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一切诸法,当体即空,这样的空性知见,或者像《心经》讲的「色即是空,受即是空,五蕴皆空」这样的知见,要随着因缘在恰当的时候去演说,而不要在不恰当的时候、不恰当的地方去演说。再好的法,你在不恰当的地方演说呀,甘露就变成毒药了,就会害了众生的。

【一切诸众生,生于种种见,欲令断诸见,为说于空理。】

要想让众生断除以上所有错误的知见呢,就给他们讲说一切「空」,讲「空理」。

【闻空执为实,不能断诸见,此见不可除,如病医所舍。】

但是有的人一听说「空」,就把「空」当成真的了,什么都「空」,活着也没意义了,六度也没意义了,也不修行了,也不成佛了。这样的人执了空见,他是不能断除错误的知见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知见,这种错误的知见简直难以消除。

执空,非常可怕;偏空,断灭空,非常可怕。就好像有的病,医生都治不了都得舍掉一样。所以,宁执我见,不可执空见---当然「我见」也不执是最好。 

【譬如火烧木,木尽火不留,见木若已烧,空火亦应灭。生于智慧火,诸见得灭时,普烧诸烦恼,一切皆清净。】

就好像火烧木头,木头烧着烧着烧光了,火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木头烧光不存在了,那么因木头而生的空火也就消失不见了。空火不见了,木头不见了,就生出了智慧之火;智慧之火燃烧起来了,一切错误的知见就消灭了。智慧之火能够普遍地烧灭一切诸多的烦恼,让一切变得恒自清净。

【牟尼以此智,密严而解脱,不见以兔角,触坏于大山;曾无石女儿;执箭射于物,未闻欲斗战,而求兔角弓;谁复须宫室,令石女儿造?】

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就是靠着以上的智慧,才证得了密严境界而解脱的。所以不要执空,不要偏空,不要用兔子那根本不存在的犄角去触坏一座大山,也不要用石头那根本不存在的女儿去手执弓箭射于什么物体。从来没有听说过,谁要打仗了,去找用不存在的兔角做的弓箭;谁也没有听说过,想要铸造宫殿、楼室了,去用石头的不存在的女儿去造。

【一切法空性,与法常同体,始于胎藏时,色生便灭坏。离空无有色,色无有空,如月与光明,始终恒不异。】

一切法本质是空,与法性的虚空同体。一切虚幻的相,开始于如来藏、阿赖耶识的胎藏。但是在幻化中,一切色相只要生,就会有灭坏的时候。离开空就无有色相,离开色相也无有空,就好像月亮和光明,有月亮就有光明,无月亮就无有光明,始终是这样,从来不变异。

【诸法亦如是,空性与之一,展转无差别,所为皆得成。】

诸法也是这样的,空性是诸法的本质。不管辗转到什么时候,诸法皆空,空性是诸法的本质。在一切空性中,「所为皆得成」,建立起一切的幻妄。

【是身如死尸,本来无自性,恒为爱绳缚,境界所牵动。】

我们的肉身,就像一具死掉的尸体,本来没有自性的。我们的肉身常常被爱欲的绳索所捆绑着,被外在的六尘境界之相所牵动。

【佛说于空理,为欲断诸见,汝等有智人,宜应一心学。】

佛陀讲说空性之理,是为了断除众生各种错误的知见,各种错误的执见。你们这些有智慧的人,一定要一心来学习空性的智慧。

【譬如工幻者,以诸咒术力,草木等众缘,随意之所作;依于眼及爱,作意色与明,如是眼识生,如幻亦如焰。】

就好像擅长幻术的人,靠着咒术,靠着草木等等众缘,就可以随意地造作任何的形态。众生依着眼根,依着爱欲,开始起心动念,在一切色相和光明当中起心动念,生种种妄,于是眼识产生了,幻化产生了。一切幻化如同阳焰。

【是识无来处,去亦无处所,诸识性如是,不应著有无。】

你要知道,一切来于阿赖耶,而阿赖耶识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阿赖耶识无来无去,本性如是,不应该著有,也不应该偏空。

【譬如石女儿,兔角毛轮等。本来无有体,妄立于名字!】

就好像石头的女儿是不存在的,兔子的犄角是不存在的,眼病患者看到的毛轮是不存在的。本来无有体,妄立一个名字。

【师子熊罴类,此皆无有角,何故不分别,唯言兔角无?】

像狮子不长犄角,熊罴之类也不长犄角,你们不去分别狮子、熊罴不长犄角,偏偏去分别兔子不长犄角做什么?!不要陷入到对于相的分别当中。

【善巧谈论者,岂不能宣说?古先诸智人,但说兔无角!】

世间有很多口才非常好的善巧谈论者,你们怎么不去谈论狮子、熊罴不长犄角的事呢?那么这些自古以来的先圣、智慧者,自以为聪明,只去讲兔子没犄角---世间的石头还没犄角呢!如同石头没有女儿、兔子没有犄角的事物多得很,为什么你们不去分别呢?

【惑者妄分别,如喑及聋瞽,斯人无现智,不能自证法,但随他语转, 何用分别为?】

一切迷惑者呀,不要再陷入到虚妄的分别里了。

像那些喑哑者,以及聋者、盲人,那些人无法具足六根,也无法具足六识的智慧。他们不能自我证得实相,就随着他人的言语而转了,而实际上分别什么?一切相本自虚妄。

【若离于分别,当生密严土,一心正定中,普现十方国。譬如天宫殿, 众星及日月,依止须弥山,风力所持运。】

如果离开了分别,大家才能生在密严刹土中。在一心的正定中,才能够普见十方国现在你的面前啊。在心无所住的禅定中,十方佛国都会现在你的面前啊。就好像天上的宫殿,众多的星星和太阳、月亮都依着须弥山而安住,而这无限大的风之力量到处持运。

【七识亦如是,依于阿赖耶,习气之所持,处处恒流转。譬如依大地, 发生种种物,一切诸含情,乃至众珍宝;藏识亦如是,众识之所依。】

第七识末那识(恒审思量的我执),也是到处遍在,依着阿赖耶而住。习气牵引着第七末那识(我执),「处处恒流转」。就好像依着大地产生了种种物像物态一样,一切诸有情众生物啊,一切诸含情(有情识的众生),乃至众多无情识的珍宝啊,都是依着阿赖耶识而生的。

【譬如孔雀鸟,毛羽多光色。雄雌相爱乐,鼓舞共欢游,定者观赖耶, 应知亦如是,种子及诸法 展转相依住。】

就好像孔雀鸟,它的羽毛多姿多彩,雌孔雀鸟、雄孔雀鸟在爱欲中享受欢乐,它们鼓舞着,共同欢娱、游乐。

在定境中,你去观察阿赖耶识,也要知道,一切的种子和诸法都互相辗转相依相生而住。

【譬如百川流,日夜归大海,川流无有尽,海亦不分别;藏识亦如是, 甚深无有涯,诸识之习气,日夜常归往。】

就好像无限多的河流,日日夜夜地流淌,弯弯曲曲地入海。河流的流淌好像没有停止的时候,大海也不进行分别,所有的河流都进来了,大海不作分别。如来藏、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甚深甚深,没有边际,一切诸识的习气日日夜夜地流向藏识之海。

如地有众宝,及余种种物,给施诸众生,随其所资用。】

就好像大地上有各种各样的珍宝,也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物体,一切都提供布施给众生,随着众生去用。

【藏识亦如是,与诸分别俱,增长于生死,转依成正觉。善行清净行,出过于十地,入如来地中,十力皆圆满,正住于真际,常恒不坏灭,如地无分别,应化无有穷。】

藏识也是这样的,一直没有分别,一直没有分别,随着众生去用。藏识一直在这里,不来也不去,而在虚妄的分别中,众生在习气的业流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一直在增长。

只有当你转幻依真的时候,转识成智的时候,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才能拥有善行清净之行,出过于十地菩萨修行圣位,入到如来的圣地当中,拥有无限圆满的十种神通力用,正住在真如实际当中长期地恒定,从不坏灭。像大地一样,无分别地应化一切事物,应化无穷无尽的物态物像。

【如春众华发,人鸟皆欣玩,执持识亦然,定者多迷取。】

又好像春天来了,众多的花儿都开放了,人儿、鸟儿都是如此欢欣地在玩乐。

如果你执持着你阿赖耶识识性的起用,你就会在幻梦中一直做着生灭的游戏。如果你不在修习禅定,不在修习密严之定,你就会迷取于世间的诸多幻相,把幻相当做真实。

-------------------------------------------------------

「诸法皆如是,空性与之一。展转无差别,所为皆得成。离空无有色,离色无有空。如月与光明,始终恒不异。一切法空性,与法常同体。牟尼以此智,密严而解脱...定者在定中,了世皆藏识。法及诸法相,一切皆除遣。」 

相关文章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Tihu Buddhist Institut...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未曾闻死亡声响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4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4

《华严经》要点复习004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禅修课】第三期 028 “怎样修”

【禅修课】第三期 028 “怎样修”

 ▼禅修课▲         ∧第三期∨&nbs...

【佛教故事】弥勒佛出世本缘(二)

【佛教故事】弥勒佛出世本缘(二)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弥勒佛出世本缘(二)当时,大迦叶同诸比丘聆...

【佛教故事】心善身贵 意恶形贱

【佛教故事】心善身贵 意恶形贱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心善身贵 意恶形贱色身是不坚固、不牢靠的,...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