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109

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

于法实无证,无终也无始



前言 

在他化自在天宫,在释迦佛面前,远道而来的金刚藏菩萨,在无量金刚藏如来的加持下,继续讲说菩萨摩诃萨的「十地」。

佛子,是菩萨住此(第三)发光地时,即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们,当他们离除所有欲恶,离开所有不善法,而又有觉、有观的时候,此时修习禅定就证得了初禅「离生喜乐地」。

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

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们,安住于初禅之后,渐渐消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就能到达第二禅「定生喜乐地」。

离喜住舍,有念正知,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

在第二禅的基础上,离喜而住舍,有念正知,身体感受到种种妙乐,在这里安住就渐渐地到达了第三禅,这里是诸圣所说的能舍有念而受妙乐的「离喜妙乐地」。

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

在三禅的基础上安住,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这里就到达了第四禅「舍念清净地」。

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

这样继续地安住,继续地修习禅定,渐渐超越了一切色想,灭除了有对之想,不念种种想,入到无边虚空,就住到「虚空无边处定」;这样继续修,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入于无边识处,住于「识无边处定」。

【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

这样继续修,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于「无所有处定」;这样再继续修,超越一切无所有处,住于非有想非无想处,就到达了「非想非非想处定」。

【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著。】

菩萨们就这样修习禅定,随顺实相之法而修行,行而无所乐著。

【佛子,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间;住悲、喜、舍亦复如是。】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们,他们的心随时都顺着内心的慈爱,他们内心的慈爱广大无量而不二,无有怨对,无有障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间;他们对于「慈」是这样的,他们的心住于「悲」、「喜」、「舍」也是一样的。

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的「慈、悲、喜、舍」都是广大无量而不二的,无有怨对,无有障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间。

【佛子,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到达了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已经拥有无量的神通之力了,能够倾动大地;能够把一种身形化现为多种身形,也可以把多种身形回归为一种身形,他们隐显自在(或隐形或显形,皆自在);面对着石壁或者大山的障碍,他们可以周游而无有障碍,穿梭自如,犹如虚空。

【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

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能够在虚空中跏趺坐飞走,就好像鸟儿一样;他们进入大地,能够融入到大地里,就好像入到水里,他们走在水面上就好像走在大地上一样。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基督教里提到的耶稣基督就有可能是三地以上的菩萨,至少是三地。因为三地菩萨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走在水面就好像走在平地上一样。

【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触;其身自在,乃至梵世。】

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他们的身体可以冒出烟焰,就好像大火堆一样;他们也可以降下雨水,就好像大云彩一样;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有大威力,能够用手亲自去触摸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他们的身体是如此的自在,无论在人间还是大梵天都是这样。

【此菩萨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若近若远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等声亦悉能闻。】

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们,他们的天耳无比的清净,远远地超过了人耳的听闻范围,他们能够听到人界、天界,不管近处还是远处的所有音声,甚至小蚊蚋的声音、虻蝇等等小昆虫的声音,他们都能听闻。

【此菩萨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所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有烦恼心、无烦恼心,小心、广心,大心、无量心,】

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有「他心智」(他心通),能够如实地了知众生的心。无论众生心中是有贪心还是没有贪心,他们都能够如实地了知;众生心中有嗔心还是没有嗔心,他们都能如实地了知;众生有痴心,或者远离了痴心,有烦恼心、无烦恼心,是小心、广心、大心、还是无量心,他们都能够如实地了知。

【略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非解脱心,有上心、无上心,杂染心、非杂染心,广心、非广心,皆如实知。】

众生的心是略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还是解脱心、非解脱心,菩萨们都能完全如实地了知,众生是有上心、无上心,杂染心、还是非杂染心,广心、还是非广心,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们都能如实地了知。

【菩萨如是以他心智知众生心。】

金刚藏菩萨说:「发光地」的菩萨就这样,能够通过他心智慧,了知众生的心。

【此菩萨念知无量宿命差别,所谓:‘念知一生,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

而且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们也有「宿命通」,能够了知无量的宿命差别:‘他们能够了知一世、两世、三世、四世,乃至十世、二十世、三十世,百世、无量百世、无量千世、无量百千世,所有的宿命情况;

【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成坏劫,我曾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饮食,如是寿命,如是久住,如是苦乐。】

他们也了解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成坏劫,我曾经在什么地方,我叫什么名字,我姓什么,我的种族是什么,我当时的饮食是什么样子的,我的寿命是什么样子的,我当时是否长寿,我当时是受了苦还是受了乐。

【我于彼死,生于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如是形状,如是相貌,如是言音。’如是过去无量差别,皆能忆念。】

我在那里死后又投生到了哪里,我在哪里死的,又生在了此处,我无数次投胎转生,无数次生时的形状,生时的相貌,所用的语言音声。’这过去世发生的一切,无量差别,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都能够回忆起来、回忆清楚。

【此菩萨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生时、死时、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随业而去。】

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们他们的天眼清净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眼睛,他们能够见到所有众生生时、死时、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随业而去。

看到众生生时是什么情况,死时是什么情况,他们是喜欢色相还是厌恶色相,他们是去了善道还是去了恶道,随意而去了哪里。这一切,三地菩萨用天眼都能够看到。

【若彼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贤圣;具足邪见及邪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堕恶趣,生地狱中。】

如果说有的众生成就了身体的恶行,成就了语言上的恶行,成就了意念的恶行,诽谤贤圣;具足邪见及邪见的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然堕落到恶道,生在地狱中。

【若彼众生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谤贤圣,具足正见;正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生善趣诸天之中。】

如果有的众生成就了身体的善行,成就了语言的善行,成就了意念、意识的善行,他们不诽谤贤圣之人,他们具足正知正见;他们拥有正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然生到善道--诸天之中。

【菩萨天眼皆如实知。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生,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这一切,菩萨用天眼都能够如其实相地了知。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对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无比的自在,但是就算是入到某种禅定中,也不会受到禅定的引向之力而牵引他们去受生,他们能够满修自己的「菩提分处」,以自己的意愿力而受生。

因为我们入禅定,有的时候进入到某个画面和情节当中,有的众生容易以假为真,甚至说在禅定中造业、在禅定中受生、在禅定中起了贪,可能又投胎到畜生道(变成猪、变成驴子,这样的故事、公案是有的)。那么,三地--「发光地」的菩萨摩诃萨们,虽然入于诸多的三昧禅定境界,非常的自由无碍,但是他们不会受禅定境界的影响,被动地去投生,他们也是以意愿力主动投生。他们不会受任何的干扰而非所愿地受生,他们是随愿而生,非常自在的。

【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处在第三「发光地」的菩萨摩诃萨们,以愿力的缘故,能够见到很多佛。见到很多的上百的佛,上千的佛,上百千的佛,甚至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他们都能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之具都能够去供奉、布施给佛,也能够供养一切众僧,并且以这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于其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

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在佛所在的地方,恭敬地听法,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神通,但是依然非常的恭敬地去听法,听闻以后就认真地受持,随力而修行。

【此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悉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他们知见上的束缚已经渐渐地先灭除了,然后一切欲界对他们的束缚、色界对他们的束缚、三有对他们的束缚、无明对他们的束缚,也变得越来越微薄;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再积集这些缠缚和执著,所以一切的邪贪、邪瞋、邪痴都得以断除,所有善根愈发的明净。

【佛子,譬如真金善巧炼治,秤两不减,转更明净。菩萨亦复如是,住此发光地,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皆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就好像真金,我们要善巧地冶炼它,炼好的真金,一称重量没有减少,但是却更加的明净了。菩萨也是这样的,安住在三地「发光地」,不再积集种种的贪执,所以一切邪的「贪、嗔、痴」都可以除断了,他们的善根越发的明净。

【此菩萨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瞋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望报心、报恩心、不谄心、不诳心、无险诐心皆转清净。】

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都有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瞋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望回报心、报恩之心、不谄媚之心、不虚诳之心、无险诐心,皆转清净。

醍醐

他们为众生付出不求回报,但是对于诸佛如来却总想着去报恩,这是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

【此菩萨于四摄中,利行偏多;十波罗蜜中,忍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对于「四摄法」中,他们「利行摄」 (利益众生之行)做的比较多;十波罗蜜中「忍辱波罗蜜」做的比较偏多;但四摄法中的其它三摄法,或者是十波罗蜜中的其它九波罗蜜,也不是不修,是随力、随分、随缘而修。

【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地。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舍离贪欲。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这就是是菩萨的第三「发光地」了。菩萨们安住在「发光地」,经常会化现为三十三天之王(忉利天主、忉利天王),能够以种种的方便令所有众生舍离贪欲。他们奉行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如是一切所造作的都常常念佛,常常念法,常常念僧,而且常常念着怎样具足一切种智、具足一切智智。

【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就算是化现成了忉利天王,他们也常想着:‘我当在一切众生中成为首领、成为殊胜的、成为最殊胜的、成为微妙的、最微妙的、成为最上的、无上的,乃至成为一切智智者,成为众生的依止之处。’

【若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三昧,得见百千佛,知百千佛神力,能动百千佛世界,乃至示现百千身,一一身百千菩萨以为眷属;】

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化现为忉利天王的话,他们也会勤行精进,在一念之间就证得了百千三昧,可以见到百千佛,了知百千佛的神力,能够倾动百千的佛世界,甚至示现百千种身形,他们「一一身百千菩萨以为眷属」,他们可以化现出百千菩萨围绕在自己的身边。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以他们殊胜的愿力可以自在地示现,当然可以示现更多了,不止前面提到的这些数量,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都不能够数清楚三地菩萨他们能够化现出来的这些应化身的数量以及菩萨的数量。

更不能够数清楚他们在一念之间证得百千三昧、证得无量三昧之后所见的无量佛、无量佛的神力以及倾动无量佛世界,示现无量身的场景。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想要重新强调一下前面所讲的内容,就讲说了一个偈颂:

【清净安住明盛心,厌离无贪无害心,坚固勇猛广大心,智者以此入三地。菩萨住此发光地,观诸行法苦无常,不净败坏速归灭,无坚无住无来往。观诸有为如重病,忧悲苦恼惑所缠,三毒猛火恒炽然,无始时来不休息。厌离三有不贪著,专求佛智无异念,难测难思无等伦,无量无边无逼恼。见佛智已愍众生,孤独无依无救护,三毒炽然常困乏,住诸有狱恒受苦,烦恼缠覆盲无目,志乐下劣丧法宝,随顺生死怖涅槃,我应救彼勤精进。将求智慧益众生,思何方便令解脱?不离如来无碍智,彼复无生慧所起。心念此慧从闻得,如是思惟自勤励,日夜听习无间然,唯以正法为尊重。国城财贝诸珍宝,妻子眷属及王位,菩萨为法起敬心,如是一切皆能舍。头目耳鼻舌牙齿,手足骨髓心血肉,此等皆舍未为难,但以闻法为最难。设有人来语菩萨:孰能投身大火聚,我当与汝佛法宝!闻已投之无怯惧。假使火满三千界,身从梵世而投入,为求法故不为难,况复人间诸小苦!从初发意至得佛,其间所有阿鼻苦,为闻法故皆能受,何况人中诸苦事!闻已如理正思惟,获得四禅无色定,四等五通次第起,不随其力而受生。菩萨住此见多佛,供养听闻心决定,断诸邪惑转清净,如炼真金体无减。住此多作忉利王,化导无量诸天众,令舍贪心住善道,一向专求佛功德。佛子住此勤精进,百千三昧皆具足,见百千佛相严身,若以愿力复过是。一切众生普利益,彼诸菩萨最上行,如是所有第三地,我依其义已解释。】

金刚藏菩萨就这样简要地讲说完了菩萨摩诃萨的三地—「发光地」。

「是菩萨住此(第三)发光地时,即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有念正知,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著。」


菩萨摩诃萨就在诸佛的指引下修习禅定,随顺真实之法而行,行而无所乐著,经历而无所贪恋。

 

处在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他们随于「慈、悲、喜、舍」,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间;此三地「发光地」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

 

「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触;」

 

其身自在,乃至梵世。此菩萨天耳清净过于人耳,天眼清净过于人眼,拥有「他心通」、「宿命通」。

 

「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生,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是菩萨住此发光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菩萨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瞋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望报心、报恩心、不谄心、不诳心、无险诐心皆转清净。」

 

「一切众生普利益,彼诸菩萨最上行,如是所有第三地,我依其义已解释。」



相关文章

《弟子规》浅释 01

《弟子规》浅释 01

国学︽弟子规︾  恒宁老师浅释《弟子规》浅释01各位家人、各位好朋友、各位同学!很高兴我们能够聚集...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华严经》要点复习007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八十卷《华严》的最后一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在普贤菩萨的毛孔中,修得终于与普贤菩萨以及所有诸佛无二无...

【禅修课】第三期 023 “怎样才算成佛”

【禅修课】第三期 023 “怎样才算成佛”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 022 “转识成智”

【禅修课】第三期 022 “转识成智”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