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77(第二三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一(下)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大家在狮子座上坐好,我们继续来到兜率陀天,学习菩萨摩诃萨「十回向」当中的第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上节课的内容比较「煽情」,那么这节课的内容就要淡定一些了。
「随一善根,普以众生而为所缘,乃名回向。」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们所有的善根,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所以才回向。
【安置众生于无所著法性回向,见众生自性不动不转回向,】
具体来讲的话,菩萨们会「安置众生于无所著法性去回向」。回向的目的,是把众生安置到无所著的「法性」当中,「法性」是诸法真性,也是生命和宇宙的实相。菩萨们希望自己所证得的这一切真谛(真相),众生都了解,而且众生平常也是无所著的状态,希望能够让众生都见到自己的自性,安住于自性,不动不转。
      说安住于自性好像自性可安住一样,其实,只是安住于自性的状态。自性本身,其实就是法身,就是「如来藏」,到处遍在,像虚空一样,无可安住,你怎么可能住在虚空,是吧?是希望众生都能够明心见性之后,「明心用性融于性」,都成为法身佛,成为法身佛了,那就不动不转、不生不灭了。

         

【于回向无所依、无所取回向,不取善根相回向,】
菩萨们做种种的回向,但是对回向又无所依、无所取,回向已经成为了菩萨的本能了,不会刻意地依著于回向,但是不会忘记回向。
      在《地藏经》里也提到了,我们做任何的功课,做任何的佛事活动,不回向可能只利益了自己,或者利益了自己周边的这些众生,是吧?但是一回向,回向整个法界,那就是「一」变成了「无量」,功德就成了无量倍了。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们在回向的时候,「不取著善根之相」。虽然讲是这样讲——愿以我的善根回向这个、回向那个、回向一切众生……虽然是这么说,但是菩萨们没有执取善根,并没有说我真的做了什么,我真的有这个善根,因为这些法身菩萨早就悟到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的那个究竟(第一义)空了,早就悟了《金刚经》了,所以他们不会执取善根相。
      就好像达摩祖师不会执取自己度了几个人,当梁武帝执著「我修了多少庙,安置了多少僧」的时候,那就等于在执取善根了。不执取的时候,善根还真有,一执取,就很可笑了——以前是功德,突然变成很小的一点点福德了,越执取,善根就越小、越少。
      在世间也是这样,我们帮助别人做了点什么事情,帮过了就算了,不提,我们都忘记了,这样功德反而大,别人还常常记着我们的恩,或者觉得我们比较高尚,是吧?你要是帮过人还总提,「你看我给你做了这,做了那,我怎么样……」那别人本来对你还有点感恩的,现在全没有了,甚至还会烦你,是不是啊?所以菩萨们在讲的时候肯定说:愿以我的功德,或者愿以我的善根作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之类的,但实际上菩萨们不执取善根,也不执取功德之相,不然那就不是真菩萨了,心太狭隘了。

         

【不分别业报体性回向,】
而且,在作回向的时候,菩萨们不分别业报体性(在回向的时候不会想着我回向之后,我肯定会得到善报之类的,真是太俗了,这是凡夫心想的事情,菩萨们不会想这些)。
      做了种种善事,做了什么功课或者佛事活动,回向的时候菩萨们也不会担心:我会不会替他背业?他的冤亲债主会不会怪我多管闲事啊?菩萨们不会想这些,你越不想还越没事儿,因为你无私无我,已经完全地证入到空性里面去了,你要不担心,就没事儿,越担心越有事儿。什么叫「疑心生暗鬼」?还真是疑心生暗鬼!越害怕,不自信,越不能做到空、无相或者无私,那还真有事儿。所以一定要无私无我,什么都不要想,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著五蕴相回向,】
金刚幢菩萨说:在作回向的时候,菩萨们也不著「五蕴」之相,不著色、受、想、行、识。作的这个功德,没有时间去分:我这是「色」相里的功德,还是「受」里的功德,「想」里的功德……他没有时间去管这些。
【不坏五蕴相回向,】
也不坏五蕴相去回向,回向的时候,很认真地去回向。如果你一边回向一边想着:「哎!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没什么用。」那就糟糕了,那你怎么利益众生啊?在利益众生的时候,在回向的时候,认真、至诚,就好像是实有的一样(很至诚),这叫「不坏五蕴之相」。你一直念着:「哎呀!一切皆空,没什么意义……」你这样心里想着,然后再回向,那就没有什么用了。菩萨们行使慈悲,认真至心的时候,就好像一切五蕴相、一切我、人、众生、寿者相是实有一样,就这么认真;在不著的时候,又好像这一切是空的一样,处理得非常好。

         

【不取业回向,不求报回向,】
这两个其实可以连起来讲,这样跟前面讲的「不分别业报体性」也有点儿像,在回向的时候不会取著于业或者贪求果报,不会执著:「哎呀!我做了这个事我可得记住,或者我得宣扬出去啊;我放生了,放生了多少我得告诉这个、告诉那个;或者我布施了,做了多少事……」菩萨们不会很可笑地执取自己做的这些,也不会贪求众生要报答我、要感恩我,不会。但是一切佛、一切菩萨,他们对众生好的时候不求众生感恩自己、回报自己,但是,他们却记着帮过自己的这一切的佛、菩萨、阿罗汉、众生。也就是说:我们对别人好,我们马上忘记了;但是别人对我们好,我们要永远记着,是这个意思。
【不染著因缘回向,】
就是说,我们在回向的时候要有平等心,不要因为这个人跟我有甚深的因缘,我就对他很特别之类的。要避免这种特别性,虽然很难,但是我们要真正成了法身菩萨或者法身佛的时候就不难了,因为始终都是在空性的状态里,你就不会染著任何亲疏的因缘了。
【不分别因缘所起回向,】
也不分别因缘所起回向,不会太著相,不会总想着:他跟我是什么因缘来着?当菩萨们有了宿命通的时候,看到哪个众生,在禅定中一看就能看到过去世都有怎样的因缘,甚至能追溯到很久、很久、很久之前……但是在回向的时候,不要被这些因缘所干扰,因为一旦被干扰,平等心就会受影响。
【不著名称回向,】
菩萨们在回向的时候,认真地修行,做种种的善事、种种的功德,回向给众生的时候,不著自己留个好名声,说:大家一定要记住我,要歌功颂德,甚至写文章报道,怎么样……菩萨们不著这些,一贪著就成了凡夫了。

         

【不著处所回向,】
金刚幢菩萨说:我们在回向的时候,也不要著「处所」,这个意思是说,就是说不要有「分别心」,整个法界就是一个大家庭,不管他在哪个佛世界,或者在无佛世界,我们都给他回向。因为众生遍及各处,那如果说都在小地球上,我们给整个地球作回向,就不要刻意地执著:「我给这个国家回向,我不给那个国家回向……」这就有点可笑了,基本上大家不会这样子。
【不著虚妄法回向,】
还有「不著虚妄法回向」,虽然因为慈悲,也因为自己发下了大誓愿,菩萨们爱众生像爱孩子一样去回向,但实际上,内在是始终明了的,一切如梦幻。发心是真诚的、回向是认真的,但是心里是了知的——这一切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生灭不住的、虚妄的)。
【不著众生相、世界相、心意相回向,】
而且在回向的时候,菩萨们不著众生相、世界相、心意识相,回向有的时候就像空了一样,好像也认真在回向了,但是同时又好像很空一样。就在这「无为」当中,行着「有为」之事,不著众生之相、不著世界之相、也不著心意识之相,什么都不著……
【不起心颠倒、想颠倒、见颠倒回向,】
在回向的时候,菩萨们不会心颠倒、想颠倒、知见颠倒,不会的。始终保持明觉,不会陷入到任何形式的颠倒当中。总体来讲,一说「颠倒」,就是没有处在「真如」(本真)的状态,这就是颠倒了(无明了)。你一直处于真心自性的那种真如的、法身的、如来藏的状态,那就不叫颠倒了。
【不著语言道回向,】
在回向的时候,菩萨们也不著「语言之道」。什么叫不著「语言之道」呢?「道」就是方式、方法和路径的意思。只要我们至诚用心了,我们做了善事回向的时候,你用什么语言讲都一样,用(中文、英文、梵文、巴利文……)什么讲,都可以的。也不是说,我回向完了必须还要用特定的语言回向才有效果,不是这样的——「心」到了,一切都到了。

         

【观一切法真实性回向,观一切众生平等相回向,】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们观一切法的真实性而回向,就是始终不离真如。观一切众生的平等相而回向,亲疏远近都平等,对我好、对我坏都平等,这样去回向。
【以法界印印诸善根回向,】
就好像自己过去行的所有的善都融化在了法界里(和法界合一了),就这样去回向。这样,每一件善事都好像是法界那么大一样回向,就回向了整个法界了;就等于用法界之印印了善根了,就是善根辐射的面积跟法界一样大了,完全相扣(相咬合)了。
【观诸法离贪欲回向。】
而且,菩萨们在回向的时候,「观诸法离贪欲」,观诸法的实相离开了所有的贪欲(对于五欲的贪婪),没有贪婪。因为,这些菩萨们不求名、不求利,完全无私地就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去回向,所以远离了贪欲。
      一般来讲,世俗中人就说:我对你好你总得对我好吧,是吧?要求回报,甚至是等价交换;但是菩萨们不求回报,所以他没有任何的贪欲。
【解一切法无,种植善根亦如是;观诸法无二、无生无灭,回向亦如是。】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们了解一切法的空无(这种真性),所以在种植善根的时候也是如梦如幻的;「观诸法无二、无生无灭」,就这样地回向——这一切的有为法都是生灭的,而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契入到「真如」了,始终是处在真如的这种状态,所以看诸法无二,其实是「诸法」与「真如」无二,这「诸法之相」(这万有之相),跟「真如之空」无二无别,甚至可以讲,诸法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诸法。

         

【以如是等善根回向,修行清净对治之法,所有善根皆悉随顺出世间法。】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们就以这样的善根作回向,修行清净的对治之法,所有善根,皆悉随顺出世间之法。说「修行清净的对治之法」,对治什么呢?对治无明、愚痴、妄想、分别、执著等等……所以归根结底,菩萨们行的一切善,都朝向出世间法。在世间法上看,是在利益众生,其实都是「利行摄」——我先做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然后让众生随顺我的指引,慢慢证得出世间的解脱道。
【不作二相,非即业修习一切智,非离业回向一切智,一切智非即是业,然不离业得一切智。】
菩萨们在回向的时候,「不作二相,非即业修习一切智,非离业回向一切智」。不作「二相」,就是彻底无分别的状态(真如,彻底无分别);「非即业」,就是没有真的站在「业」里面,没有执著「有」,在没有执著「有」的情况下,又认真地修习一切智;「非离业」,就是没有离开「有」(没有离开造作),在没有离开造作的情况下,回向一切智;佛所拥有的究竟圆满的一切智,「非即是业,然不离业」,这句话也很究竟,这一切「业」当然不是众生造作的「轮回业」本身了,但是,如果离开众生的轮回之业(离开这一切万相),就显不出佛的一切智了。
    前面有一节课我们也提到:智慧只会在「万有」中体现出它的价值、它的作用,如果离开了「万有」,在「空」中不需要任何智慧,就更不需要一切智慧了。          
      下面这句话非常美:
【以业如光影清净故,报亦如光影清净;报如光影清净故,一切智智亦如光影清净。】
      修到极高境界的时候,就整天见光、见影了,就没有很粗重的这种质态了。越往上走,越清虚、越清灵、越空灵——是这样的感觉。

所以菩萨们所造作的一切,就像光影一样非常清净,所以他们感得的善报,也像光影一样非常清净;因为菩萨们的善报像光影一样非常清净,所以他们证得的一切智智,也像光影一样,非常清净。
      越往上走光越强,我们知道,修得越好光越强。那么光弥漫到极致状态,遍满整个法界,它就呈现虚无态了。
【离我、我所一切动乱思惟分别,如是了知,以诸善根方便回向。’】
这就讲,菩萨们其实早就离开了「我」和「我所」方面的一切执著了。没有「我」,也没有「我所」,也离开了一切的思惟和分别。但为什么还回向呢?菩萨们知道这是「利行摄」,这是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菩萨如是回向之时,度脱众生,常无休息,不住法相;虽知诸法无业无报,善能出生一切业报而无违诤,如是方便善修回向。】
菩萨们这样回向的时候,一直度众生,从来没有休息过,又不会住著在法相里,不会住著在这一切存有的万相里;虽然知道,诸法的本质(一切存有的本质)是空性,没有业、没有报,但是「善能出生一切业报而无违诤」——性空,但是相里有(性上空,无有业和报,但是相里有造作、有感召、有因果……),菩萨们其实了解一切法理,非常地智慧圆融,就这样地善修回向,又有种种的方便。
【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离一切过,诸佛所赞。】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们就这样回向的时候,当然离开了一切的过失了——太完美了!是吧?该了知的法理全了知透彻了;该证得的实相,全证到了;又没有任何的贪欲,又不求回报,完全无私无我,把度众生实用的「利行摄」做得这么好——所以被诸佛所赞叹。
      如果我们也做到这个程度,可以完全舍我地、无私地去奉献,去认认真真地回向,又不贪著任何事物,又总是安处在真如的状态,我们就会被诸佛所称赞。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以上讲的就是十回向的第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救护一切众生,怎么救的?上节课讲了——可以代替众生受一切苦,受苦无量劫,大家都去解脱了,我去受苦……让我们非常感动!就是这样救护一切众生的;第二个层面,是离了众生相,始终是悟得了性空的本质的,不会在五蕴中迷失。这就是「有」和「空」的完美圆融,就这样地去回向。

         

【尔时,金刚幢菩萨,观察十方一切众会暨于法界,】
这个时候,金刚幢菩萨就观察十方一切众会,「暨于法界」,就是到达法界的任何一处的意思,因为前面也提到了,法界内此时有无量个兜率陀天,在释迦佛面前都有菩萨代表在讲法,是吧?这是无量个法会现场,所以金刚幢菩萨用他的天眼这样一看,就把整个十方法界的一切众会都收纳到眼帘下了,所有众会他都看到了。
【入深句义,以无量心修习胜行,大悲普覆一切众生,不断三世诸如来种,入一切佛功德法藏,出生一切诸佛法身,】
此时他契入到甚深的句义里面(讲法讲着讲着好像入三昧了一样,入到自己所讲的这些句子里面去了,入到句子的甚深法义里面去了);此时金刚幢菩萨,以无量种心在修习殊胜之行,就是他的心彻底地打开了,好像一层一层地剥开了;他的大悲普遍地覆盖一切众生,他不会让(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种性断绝,金刚幢菩萨已经入到了一切佛的功德法藏了,能够出生一切诸佛的法身。
【善能分别诸众生心,知其所种善根成熟,】
此时,他善能分别所有众生的心,了知这些众生所种的善根已经成熟了(这里讲的众生,就是说与会的这些众生),金刚幢菩萨一看,这所有众会的众生心,他都了解了,知道大家的善根都成熟了。
【住于法身而为示现清净色身,】
此时金刚幢菩萨其实他是法身菩萨,但是他给大家示现了清净的色身(这是指的报身)。
【承佛神力,即说颂言:】
就在释迦佛威神力的加持下,他讲了一个偈颂来做总结:
【不思议劫修行道,精进坚固心无碍,为欲饶益群生类,常求诸佛功德法。
调御世间无等人,修治其意甚明洁,发心普救诸含识,彼能善入回向藏。】
「含识」,就是含着神识的众生,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的意思,但是前面也提到了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其实是不二的,万物都有灵识,所以,就是普救一切众生的意思。

【勇猛精进力具足,智慧聪达意清净,普救一切诸群生,其心堪忍不倾动。
心善安住无与等,意常清净大欢悦,如是为物勤修行,譬如大地普容受。
不为自身求快乐,但欲救护诸众生,如是发起大悲心,疾得入于无碍地。
十方一切诸世界,所有众生皆摄受,为救彼故善住心,如是修学诸回向。
修行布施大欣悦,护持净戒无所犯,勇猛精进心不动,回向如来一切智。
其心广大无边际,忍力安住不倾动,禅定甚深恒照了,智慧微妙难思议。】
这里也赞美处在十回向第一回向位的菩萨们,心很广大、很坚忍、不倾动,同时呢,禅定的功夫非常好,在定中能够用自己的光明照了一切实相,他们的智慧无比的微妙、难以思议。
      「禅定」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今天又建了一个新的群——「禅定加强班」,以后相关的内容也会上传到「蜻蜓FM」。

         

【十方一切世界中,具足修治清净行,如是功德皆回向,为欲安乐诸含识。
大士勤修诸善业,无量无边不可数,如是悉以益众生,令住难思无上智。
普为一切众生故,不思议劫处地狱,如是曾无厌退心,勇猛决定常回向。】
      上节课讲过,地藏菩萨是多么慈悲啊!他挑了很苦的娑婆来了,而且在娑婆世界又挑了幽冥世界(挑了地狱道、饿鬼道)作为他重点度众生的场所。那么,释迦佛和地藏菩萨有什么因缘呢?在久远劫之前,他们曾经共同做过一匹马——当时,释迦佛是这个马的前半身,就是头、脖子,还有两条腿,以及前半身;那么地藏菩萨当时是后半身,就是后半身、尾巴还有两条腿,他们当时是一体的。所以,释迦佛和地藏菩萨就是有割不断的这种血脉相连;而且地藏菩萨也做过释迦佛的孩子,所以,在《地藏经》里,释迦佛叮嘱地藏菩萨的时候,完全就像老父亲叮嘱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继承父业。
【不求色声香与味,亦不希求诸妙触,但为救度诸群生,常求无上最胜智。】
不贪恋「色」、「声」、「香」、「味」、「触」这五欲,为了救护这所有众生,就是求无上的、最殊胜的佛的智慧。
【智慧清净如虚空,修习无边大士行,如佛所行诸行法,彼人如是常修学。】
这一切菩萨都是常随佛学。

         

【大士游行诸世界,悉能安隐诸群生,普使一切皆欢喜,修菩萨行无厌足。】
这些菩萨们哪个世界都能去,到哪里都是利益众生去,走到哪里都让大家感觉非常欢喜。我们也要争取做到这样子——走到哪里,都让大家非常欢喜。
【除灭一切诸心毒,思惟修习最上智,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这也是《梵网经》菩萨戒里反复强调的。
【此人回向得究竟,心常清净离众毒,三世如来所付嘱,住于无上大法城。
未曾染著于诸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其心永出于三有,所有功德尽回向。】
这些菩萨们在度众生,这样无私(无我)付出的同时,他们的心永远是出离三界的,没有染著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这点很重要,这是真解脱者。真解脱者就不怕来到「相」里面了。
【佛所知见诸众生,尽皆摄取无有余,誓愿皆令得解脱,为彼修行大欢喜。
其心念念恒安住,智慧广大无与等,离痴正念常寂然,一切诸业皆清净。
彼诸菩萨处于世,不著内外一切法,如风无碍行于空,大士用心亦复然。】
这些菩萨们就像风在世间行走一样,没有任何的挂碍,不著内外的一切法。

         

【所有身业皆清净,一切语言无过失,心常归向于如来,能令诸佛悉欢喜。】
这句话也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所有身业都是清净的,所有语言都没有任何过失,我们的心常常归向佛,这样才能让诸佛都欢喜。
【十方无量诸国土,所有佛处皆往诣,于中睹见大悲尊,靡不恭敬而瞻奉。】
这是说哪个佛国都能去,去参拜佛,去恭敬、去瞻仰或者供奉、供养……
【心常清净离诸失,普入世间无所畏,已住如来无上道,复为三有大法池。】
这些菩萨们心清净得离开了所有的过失,成为了世间的无所畏惧者。
有的时候众生是因为心虚,才不自信、才有所畏惧,当真的心清净到极致,没有任何过失的时候,你绝对没有任何畏惧。其实我们最清净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心最定的时候,也是我们最自信的时候,这样就安住在如来的无上之道了,成为三界众生的大法之池塘。
【精勤观察一切法,随顺思惟有非有,如是趣于真实理,得入甚深无诤处。】
了解一切的「空」和「有」,非常圆融了,已经证入了「真实之理」,入到了甚深的无有分别、对立、无有诤讼的、最宁静的地方了。

         

【以此修成坚固道,一切众生莫能坏,善能了达诸法性,普于三世无所著。
如是回向到彼岸,普使群生离众垢,永离一切诸所依,得入究竟无依处。】
      《华严经》真的特别美,再次感恩实叉难陀尊者完美的翻译。
【一切众生语言道,随其种类各差别,菩萨悉能分别说,而心无著无所碍。
菩萨如是修回向,功德方便不可说,能令十方世界中,一切诸佛皆称叹。】
      天天亲近这样殊胜清净的佛菩萨,我们肯定也会变成这样的佛菩萨,亲近谁,我们就变成谁……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金刚幢菩萨!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分享、点赞、在看,皆是法布施  ↘

相关文章

002.华严经 002(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一

002.华严经 002(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一

第002课昨天我们提到,《华严经》并不是阿难尊者整理的,据《涅槃经》的记载,佛陀在六十岁的时候,感觉自己需要一个侍者,他就在身边众多的弟子中选中了阿难。那么,佛什么时候讲的《华严经》呢?佛陀刚刚成道,有说三十岁、有说三十五岁,就算是三十五岁的话,距离六十岁还有二十五年的时间差。可见阿难当时确实不在场。关于这个问题就先说...

《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四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四卷,依然是「世主妙严品」。...

《华严经》 015(第〇六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5(第〇六卷)上〔终极版〕

上节课我们讲到,从释迦牟尼佛眉间白毫这里,喷涌出了无量无数的菩萨摩诃萨。这些菩萨们,他们当中的代表,一一地讲...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如是等一切法,我当承佛神力,及一切如来威神力故,具足宣说。...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普贤菩萨讲解法界的奥秘:【尔时...

《华严经》 026(第一一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6(第一一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品 第六‍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一卷,「毗卢遮那品」第六。‍【尔时,普贤菩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