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76(第二三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一(下)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我们首先说一下打坐。不管我们是怎么样盘腿,我们已经强调过很多次,我们的脊背是「直而放松」的状态,舌头的舌尖是「抵住上腭」的(很多师兄不明白怎么抵上腭)。如果说,我们面无表情或者(甚至)有些痛苦,这个时候舌抵上腭是困难的,因为距离太远了,你的舌尖还要刻意地去够上腭的位置。但是可能也有的师兄发现了:当我们的嘴角上翘——自然微笑的时候,舌尖自然而然地就在上腭的位置了,不用刻意去抵,它已经挨在那里了,所以上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保持这样微笑的状态。

      微笑,有助于我们身心的放松,消除紧张感,消除负能量和压力。在第一期的禅修课上,我们也强调过——上座后保持微笑。
      如果有的师兄,真的修得不错,平常很自在,微笑就很容易生起。很多师兄梦中或者定中见到的佛在那儿跏跌坐,也是怡然地微笑的状态。
      还有的师兄反映:打坐时总是昏沉,总是犯困(睡眠其实已经足够了),怎么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睡也睡够了,打坐还是昏沉,那你就不要闭上眼睛,微睁着眼睛(微睁着眼睛,视线停留在鼻头附近)。一开始,你可能是有些不适应,但时间长了,适应了就好了。其实,诸佛如来打坐,多半也是这样的一个姿势。然后,试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会发现:要是闭上眼睛打坐,如果不听什么声音(比如不听佛号、咒语);如果也不刻意地念佛,闭上眼,其实很容易有很多杂乱的思想……但实际上,当我们坐在这里,眼睛留一条缝,视线停留在鼻头附近的时候,反而心是比较静的,不会太容易烦乱,除非你是一个初学者。
      如果是初学者,我们一般建议闭上眼睛。修了一段时间了,稍微有点儿定功了,那就可以这样来练习打坐,这样可以避免昏沉。如果你微睁着眼睛,打坐依然昏沉,就可以猛地睁大一下眼睛,或者从上到下浑身拍打拍打,然后继续修习禅定……
接下来,我们回到兜率陀天,继续来聆听金刚幢菩萨的讲法。
此时,正在讲菩萨摩诃萨「十回向」当中的第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非亲友守护回向,与其亲友等无差别。何以故?】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于非亲友守护回向,与其亲友等无差别」。(或者你断句断为:「与其亲友,等无差别。」)
这里讲的是:菩萨摩诃萨们在回向的时候,对于所有众生都是同样地用心,不会说这个人跟我非亲非故的,我就不认真给他作回向,甚至不给他回向,不是的。菩萨摩诃萨在回向的时候,无论是给什么样的众生(跟自己关系亲密,还是不亲密)回向,都一样,没有差别。为什么呢?
【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
因为菩萨摩诃萨已经入到了「一切法的平等性」,对于他们来讲,一切法平等,一切众生平等,亲友、非亲友都平等。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是我们着急给特定的一些众生作回向,这些众生有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熟悉的人。如果给特定的人作回向,这也不叫不平等,是因为先办紧要的事而已。但是在「性」上,菩萨摩诃萨没有不平等之心。
      其实大家在法理上也都了解,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都做过我的亲友,确实是没有外人,我们今生走得比较近的,基本上就是前几世都走得比较近,因为惯性的缘故,今生依然感觉他们很亲,实际上再往前追溯,一直追溯下去的话,那么所有众生都是亲友了。

【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
当有的众生对于菩萨起怨害之心的时候,菩萨也会用他充满慈悲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众生,不会生起嗔恚和愤怒心。
      确实有出力不讨好的情况:我们好心好意地去利益众生,可能这个事情没办好,或者说不符合对方的心意,他在抱怨我们,甚至想要嗔害我们,这样的情况确实有。但是菩萨们看一切众生,都像孩子一样,是吧?就知道这个孩子还没有长大,还没有明理,他看不清楚,所以不跟他生气。
      还有一些情况,我们好心好意地去利益别人,别人反而抱怨和嗔害我们,这是因为我们过去世伤害过这个众生(这属于冤亲债主了)。比如说,你过去世欠他钱,欠他一千万,你今生主动给他一万,他当然觉得不满足,而且觉得你还得太少,是吧?这点儿债,怎么能了(liǎo)了过去你欠的那些?
      所以菩萨的心是真空的,遇到什么境遇,都没感觉了,甚至都像有点麻木一样的。说是麻木,又不是真麻木,还是有知、有觉、有观、有智慧。

 

【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譬如大海,一切众毒不能变坏。】
菩萨们普遍地给众生作善知识,给大家讲说正法,让大家修习正法。菩萨的心量就像大海一样,一切众毒不能够变坏大海。
      如果说我们的心量就像一杯水,滴一滴毒液,这杯水就不能喝了,是吧?我们的心量像无边无际的大海,这一切众生的怨害之毒,甚至一些邪法之毒,都不能够使我们的心量变坏。因为我们这个容器太大了,它那点儿份量不算什么。
      所以大家会发现:修着修着,我们的心量越来越大,过去不能包容的人、事、物,都能包容了;甚至过去不能包容的一些恶知识、邪师、邪法,也都能包容了,好像什么都能包容一样……我们会看到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哪怕是负面的事物,我们都会看到它的积极意义。这个时候,在我们心中,没有什么邪恶,感觉一切都是助道的资粮,我们学会了利用法界内的一切万有,不管它呈现什么样子,我们都会把它转化成助道的资粮。
【菩萨亦尔,一切愚蒙、无有智慧、不知恩德、瞋狠顽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识善法,如是等类诸恶众生,种种逼恼,无能动乱。】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真的是这样啊!可能有的时候,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充满恶的众生。这些众生,有的是非常的愚昧无知、没有智慧;有的是不懂得知恩图报、不懂得感恩;有的嗔恨心特别强,性情顽劣狠毒;有的众生特别的骄慢自大,就是他来你这里请法的时候,他都是瞧不起你的那种状态,非常的骄慢自大,好像向你来请法,还是给你面子一样的;有的众生的心灵,就像盲瞽一样(好像心的眼睛盲掉了、瞎掉了一样),智慧怎么也照不进去(你用智慧光照,怎么都照不进去);也有的众生不识善法(他无法辨认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他不能辨认)……各种各类的恶性众生,如果他们向菩萨进行种种的逼迫和恼害,菩萨都没感觉,不管众生是什么样子,怎么不讲道理,但菩萨呢,心无动乱,没有感觉。

         

【譬如日天子出现世间,不以生盲不见故,隐而不现;又复不以乾闼婆城、阿修罗手、阎浮提树、崇岩、邃谷、尘雾、烟云,如是等物之所覆障故,隐而不现;亦复不以时节变改故,隐而不现。】
金刚幢菩萨打了一个比方,说:就好像太阳天子出现在世间的时候,有一些天生的盲人就是看不见太阳,就是看不见;又好像太阳天子出现在世间,他明明就在这里,不管乾闼婆城(海市蜃楼)怎么样的遮掩,不管阿修罗手怎么样的遮掩。
      因为佛经里讲过多次,像日食的现象就是阿修罗的手(或者阿修罗王的手)遮掩的缘故,因为佛用他的天眼看上去,这个世界的显相跟我们肉眼的所见是不一样的,我们看我们住在小地球上,但佛看呢,我们是住在须弥山下边南阎浮提这片大陆上,显相是不一样的。
也不管这个阎浮提树怎么高大、怎么遮掩太阳,或者是崇高的那些岩石、深邃的峡谷,或者清晨的雾霾,或者一切的烟云,不管是什么东西,想要覆盖遮蔽太阳都是不可能的,太阳依然在这里,就算你看不见它,它也依然在这里。而且太阳的存在,也不会根据时节的变化而更改,该出现的时候,太阳就出现了,不会因为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会因为时节的变化而更改,不会的。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有大福德,其心深广,正念观察,无有退屈;】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他们已经具备大的福德,他们的心非常的深广,他们一直怀着正念去观察一切世间的幻相,一切幻相里出现的任何事物,都不会使菩萨摩诃萨有退转、退屈之心。
      即便是「相」里火山了、地震了、洪水了……各种灾害了,菩萨摩诃萨看着依然是幻相,依然是梦。所以他的心不会退屈,他好像一直就处在很松、很空的正定当中一样,是如此的超脱,那自然没有什么烦恼了,是吧!众生为什么烦恼呢?都是因为「著」这个「相」,把「相」当真了。
      菩萨摩诃萨看这一切「相」都是假的,他没有烦恼,发生什么「小三灾」、「大三灾」……各种灾难,对菩萨摩诃萨来讲,也不是什么烦恼。
【为欲究竟功德智慧,于上胜法心生志欲;】
菩萨摩诃萨只是想「究竟功德智慧」,他们的心就一直关注那些「上胜之法」,他们关心最上的、最高的、最殊胜的佛所证的解脱道,不关心别的,他们只对这些感兴趣。

         

【法光普照,见一切义;】
所以就靠着这「法光」(智慧光)普照,他们就能够了解一切的真义、一切的真谛。
      法界内发生的一切,其实都是用来增益我们的智慧的,但关键是凡夫经历同样的事物却增益了烦恼,修行达到一定程度的佛菩萨,经历一切都在增益智慧。所以任何事物的发生,无所谓好坏,看你怎么利用它。不会利用,那它就成了灾难了。
【于诸法门,智慧自在;常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善法,曾不误起舍众生心;】
处在第一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位的菩萨们,对于所有的法门都比较了解,他们的智慧达到了自在;他们常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善法,但是从来没有想舍弃众生。
      虽然很多众生是在幻相里饱受折磨(折磨他人,也自我折磨),虽然这一切是幻相,但是菩萨们的慈悲使他们不会盲目地舍弃众生,不会的。他们还是希望认假为真的众生赶快醒来,都从噩梦里醒来吧。
【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弃舍,不修回向;】
在救护众生的过程中,不管众生性情是怎样的弊恶;不管众生抱持怎样的邪见;不管众生是不是完全被嗔怒所污浊;不管众生是不是非常难调伏……这些菩萨们不会因此就弃舍了这些众生,不回向他们了,不会的。反而可能因为这个众生迷得太厉害,多给他回向,是吧!加倍地回向……
      有的时候,我们身边的亲人有个别的已经习惯了造恶,甚至诽谤三宝,我们这些师兄不就是加倍地作功课,回向他们吗?不会因为他们病得重,就舍弃他们,不会的!

【但以菩萨大愿甲胄而自庄严,救护众生,恒无退转;不以众生不知报恩,退菩萨行,舍菩提道;】
金刚幢菩萨说:这些菩萨们基本上都发了大愿了,他们发下的大愿,就好像是铠甲、甲胄一样,庄严着他们。
      我们在学习《药师经》的时候,也倡导很多师兄发大愿,是吧?很多师兄都发下了非常宏伟的大愿,读起来能量极强,有的直接就是佛光在闪烁。
发了大愿的这些菩萨们显得无比庄严,然后在践行大愿的过程中,救护众生一直就不曾退转。有的众生确实不懂得知恩图报,但是菩萨们不会因为众生不懂得报恩,就不修菩萨行了,就舍了菩提道了,不会的。不管众生怎么对我,我不能亏负自己的良心。
      其实菩萨们的心都是这样的——「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他可以辜负我,但我绝不会辜负他,不然我良心难安。

         

【不以凡愚共同一处,舍离一切如实善根;不以众生数起过恶,难可忍受,而于彼所生疲厌心。何以故?】
菩萨们长期跟这些比较愚昧的众生在一起生活,但是并没有被他们染污,依然「出淤泥而不染」,没有因为整天跟凡夫、跟愚昧者在一起,就舍离了一切如实善根,没有!善根一直没有退失,自己的智慧也没有消失,没有损减。总是跟众生在一起摸爬滚打,也从来不因为众生总是造作过失、造作恶行,而难以忍受众生,也没有!总是以很空的心,在如梦如幻的轮回里,陪伴着众生。
      其实,也没有觉得众生的恶行太难以忍受,因为都是业力导致的。有一些众生行的恶,确实是让人发指,但问题在于一看因果,过去世他受的伤害,也真的是让人心疼。所以要是学会了看因果,菩萨的心就更淡定,任何结果都有原因,找到原因,觉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好像是可以承受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
所以哪怕众生屡次地犯过失、犯错误、行恶行,菩萨们对于他们也没有生起疲惫和厌倦心。为什么呢?
【譬如日天子,不但为一事故出现世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但为一众生故,修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普为救护一切众生故而修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幢菩萨说:就好像太阳天子,不是仅仅为一件事儿才出现在世间的。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不是说只为一个众生才修种种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的。菩萨摩诃萨不是只为一个众生而存在;不是只为一个众生而修行;不是只为一个众生而回向无上正觉。菩萨们是想要普遍地救护一切众生才修善根的,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哪怕这一个众生暂时不好度,还有那么多好度的呢;哪怕这一个病人的病难治,还有那么多好治的呢,我先救那些好救的就好了。所以菩萨摩诃萨不会纠结于一个两个的极少数的这些众生难度,不会纠结于此处,他们都是很乐观的。

         

【如是不但为净一佛刹故,不但为信一佛故,不但为见一佛故,不但为了一法故,起大智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普净一切佛刹故,普信一切诸佛故,普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故,普解一切佛法故,发起大愿,修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摩诃萨也不是说只为了清净一个佛国才存在的,他们要清净无量佛国;他们也不是为了只信一个佛才存在的,他们相信无量佛的存在;他们也不是为了只见一个佛而存在的,他们是为了见一切佛;他们不是为了仅仅了解一种法而努力的,他们想了解所有法,所以他们才起了大智慧的大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这些大菩萨们是为了普遍清净一切佛国,为了普遍相信一切诸佛,为了普遍地承事供养一切诸佛,为了普遍地通达了解一切佛法,他们才发下大愿,才修种种善根,回向「无上正觉」的。
      这里还是在强调:我们的心要无量的大!你要是只盯着一个点呢,你很容易有烦恼,很容易退失菩提心。你的心量要像法界一样大,包纳一切。
      其实《大方广佛华严经》,开头的「大」「方」「广」,讲的不都是心量的大、法界的大嘛。这「大」「方」「广」三个字,就已经一直在提示我们:你的心千万不要狭小,一定要「大」「方」「广」,无所不包(包罗万象万有,包罗一切的佛、一切的佛国,当然也能包容一切的六道众生)。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佛法而为所缘,起广大心、不退转心,无量劫中修集希有难得心宝,与一切诸佛悉皆平等。】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菩萨摩诃萨就是因为「以诸佛法而为所缘」,受着种种佛法的影响,所以起了广大心、不退转心,无量劫中这么久的时间,修集稀有难得的真心之宝,知道真正的宝藏是自己的心,用无量劫去修习自己的真心之宝,所以他们与一切诸佛在「性」上讲是完全平等的,在「法身」这个大心的层面上讲,他们与一切诸佛是完全平等的。
【菩萨如是观诸善根,信心清净,大悲坚固,以甚深心、欢喜心、清净心,最胜心、柔软心、慈悲心、怜愍心、摄护心、利益心、安乐心,普为众生真实回向,非但口言。】
菩萨们就这样地观种种善根,信心无比的清净,他们的大悲也无比的坚固,他们以甚深之心、欢喜之心、清净之心、最殊胜之心、最柔软之心、慈悲之心、怜愍之心、摄受保护众生之心、利益众生之心、安乐众生之心,普遍地给众生做真实的回向(是真心去做的),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之时,作是念言:‘以我善根,愿一切趣生、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功德圆满,不可沮坏,无有穷尽;常得尊重,正念不忘;获决定慧,具无量智;身、口、意业,一切功德,圆满庄严。’】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菩萨摩诃萨用种种善根回向的时候,心里这样想:希望靠着我的善根,愿一切六道的众生、愿所有众生都得清净;愿所有众生功德圆满,不可沮坏,无有穷尽;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得到被尊重,能够保持正念不会忘失;愿所有众生获得决定的智慧,具备无量的智慧;愿所有众生「身、口、意」业,一切功德都圆满庄严。

         

【又作是念:‘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无空过者;于诸佛所,净信不坏;听闻正法,断诸疑惑,忆持不忘,如说修行;于如来所,起恭敬心,身业清净,安住无量广大善根;永离贫穷,七财满足;】
菩萨们心里还这样想:愿我的善根,能够使得一切众生去承事供养一切诸佛(任何佛都去承事和供养),不要落下任何一位;希望一切众生在诸佛所在的地方,能够拥有清净不坏的信心;能够去听闻正法,断除所有的疑惑,能够忆持佛法而不忘,能够按照佛讲的去修行;希望一切众生在佛所在的地方,起恭敬心,身业清净,安住在无量的广大善根中;永远离开贫穷,希望众生的「七种圣财」都能满足。
      「七种圣财」,也叫七种德财、七种法财,指的就是成就佛道所需要的七种神圣之法。包括信心,还有清净的戒心、惭心、愧心、多闻心、布施心和智慧心,这就是七种圣财。这七种圣财等于是我们的福德资粮,能够帮助我们成佛,所以非常重要!
菩萨摩诃萨们就希望众生远离贫穷,远离对于「七种圣财」的贫穷,能够拥有「七种圣财」,能够圆成佛道。
【于诸佛所,常随修学,成就无量胜妙善根,平等悟解,住一切智,以无碍眼等视众生;】
菩萨摩诃萨们也希望自己的善根能够帮助众生在诸佛所在的地方,恒常地修学,希望众生能够成就无量胜妙的善根,能够拥有平等心,真正地领悟理解佛法,安住在一切智当中,以无有障碍的眼目平等地去观所有众生。
      「无有障碍的眼目」,指的其实是「天眼通」,希望大家拥有「天眼通」,没有任何的疑惑。如果有了「天眼通」,你自己能解决很多的问题,而这里的「无碍眼」(「天眼通」),有的时候也包含着「宿命通」、「神足通」的成分在里面,甚至还包含着「他心通」的成分。用「天眼」一看就知道那个人心里想什么……我们也说过了,有的时候众生的心念,它会呈现为一种二维的图画(图片)或者是三维的小电影(有故事情节的小视频),「天眼」一看就知道那个人心里在想什么。其实真正的「天眼通」,它也混合着「天耳通」,因为在发生一段故事情节的时候,总是会有人物讲话的,声音是掺杂在里面的,同时也就收听到了,就好像「六根」可以互通互用一样,修到某种程度,我们的「五眼六通」,它也是互通互用的,绑在一起的,不能分割的。因为本来都是同一个「自性」的功能,都是「本觉妙明」。这是硬分的,按照众生的觉知、觉察事物的习惯,硬分出来的这通、那通,其实本自是一体的。

 

【众相严身,无有玷缺;言音净妙,功德圆满,诸根调伏,十力成就,善心满足,无所依住。】
金刚幢菩萨说:菩萨摩诃萨们还希望靠着自己的善根,能够使得众生都获得众相庄严之身,没有任何的残缺和遗憾;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语言、声音非常的清净、微妙,希望一切众生功德圆满,诸根调伏,能够成就佛的十种神力;希望一切众生善心满足,无所依,无所住,这就意味着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为「法身佛」。
【令一切众生普得佛乐,得无量住,住佛所住。’】
菩萨摩诃萨们也希望自己的善根能够使得一切众生普遍地得到佛的乐。佛的乐,不是凡夫之乐,不是阿罗汉、菩萨之乐,是佛的「正觉之乐」。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得无量住(安住在佛一样无量的殊胜境界中),希望一切众生能够住于佛所住的境界。
      所以每一次在回向众生、祝福众生的时候,我们也在净化身心,这些祝福都非常的美好。从自他不二、同体大悲的角度讲,一切众生不都是我们自己吗?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分身」;都是我们的「应化身」;都是我们的「意生身」;都是我们阿赖耶识的识心幻化出来的,本质里都是我们自己。所以用我们现在所修的一点善根去回向一切众生的时候,其实是回向自己速速圆满!这整个法界不就是一个大球嘛,回向来,回向去,利益的还是自己啊!

         

      既然都是自己,所以当我们很懂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很懂自己;在我们误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在误解自己;在我们伤害别人的时候,也是在伤害自己;在我们诽谤别人的时候,也是在诽谤自己……
      如果我们对别人没有信心,其实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别人不满意,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满意……真的是这样,一切都是自心的投射呀!所以说,佛才看着什么都是佛(谁都是佛),因为佛的心投射过来的就全是佛了嘛。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感谢金刚幢菩萨!
      也感谢释迦佛及一切金刚幢如来的加持!
      也感谢兜率天王布置出这样一个殊胜的讲法场所!
      也感谢一切众生陪我们一起做这样一个殊胜的华严梦!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分享、点赞、在看,皆是法布施  ↘

相关文章

《华严经》008(第〇三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008(第〇三卷)上〔终极版〕

大家好!今年的这个年,是我们过的最特别的,也是最难忘的一个年。从去年的年末到今年的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

《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下〔终极版〕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华严经》。    &nb...

《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八卷。(《...

《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是文殊菩萨讲解「四圣谛」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注意听。【诸佛子,...

《华严经》043(第一五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043(第一五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又放光名眼清净,能令盲者见众色,以灯施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贤首菩萨说:...

《华严经》043(第一五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043(第一五卷)中〔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有胜三昧名方网,菩萨住此广开示,一切方中普现身,或现入定或从出。】贤首菩萨说:...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