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74(第二三卷)兜率宫中偈赞品 第二十四(中)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醍醐语录


享受……溶化在万物中……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我们继续回到兜率陀天,上节课讲到,释迦牟尼佛吸引来了十方世界的十大菩萨代表。这些菩萨代表们来的时候,每一个菩萨都带了无量的菩萨,这所有的菩萨们在过去世与释迦佛都曾经是同学或者同修,他们来庆贺释迦佛的成道……
【尔时,坚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此时,菩萨代表当中的坚固幢菩萨,就在佛神力的加持下,普观十方而说了一个偈颂:
【如来胜无比,甚深不可说,出过言语道,清净如虚空。】
      已经成就的「佛」,经常也被称之为是「如来」。如果说是「佛」的话,就侧重于讲他是觉悟者,他的觉悟已经到达了圆满究竟的程度了,这是「佛」。但如果讲是「如来」的话,就侧重于两重含义:「如」代表法身(真如代表法身);「来」代表应化(应化身)。所以一提「如来」,就告诉我们「佛」的本源是真如,而他又来显化在世间了,来行使他的大愿、他的慈悲了。
坚固幢菩萨说:如来是殊胜无比的;如来的境界是甚深不可说的,超过了一切的言语之道(我们很难用言语去表达)。整体来讲,如来是清净的,就像虚空一样;虽然到处遍在,包纳万有,又不著、不住,好像什么都没有,像虚空一样。
【汝观人师子,自在神通力,已离于分别,而令分别见。】
我们看,人中的狮子王(伟大的佛),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自在神通之力,是因为他早已离开了「分别」。世间众生总是「执取」,而生种种分别。因为佛不执取,所以没有种种分别。但是在相里显化神通力的时候,是借着相或者音声来显现的,所以,让大家看上去还是有各种各样相上的丰富性、多变性。

         

【导师为开演,甚深微妙法,以是因缘故,现此无比身。】
那如来为什么「来」呢?是为了开说演示甚深的微妙之法(「法」这里代表真理、真相、真谛)。就是为了讲法佛才来的,才显化这无与伦比的殊胜之相。
【此是大智慧,诸佛所行处,若欲了知者,常应亲近佛。】
前面提到了,佛的境界很难用言语去表达——这是大智慧的诸佛所行的境界。我们要是想了解诸佛的境界,应该怎么做呢?要常常地亲近佛。
      如果佛现在没有住世,我们亲近佛的造像(画像),亲近佛号,佛咒,亲近佛陀讲过的经和律,都等于在亲近佛。当然你亲近佛的舍利子,也等于亲近佛。从相上来讲,我们有无数种途径可以亲近佛,但是最终目的都是要归入到佛性当中(归入到佛的真性,佛性)。到最后,你发现佛的真性就是你的真性。
【意业常清净,供养诸如来,终无疲厌心,能入于佛道。】
坚固幢菩萨说:在我们供养佛的过程中,我们的意识、意念,我们的心要非常的清净,要怀着清净的心去供养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生起疲惫和厌倦心,这样才能够入到佛道。
      也有一些师兄供养佛一段时间不供养了,是什么情况呢?家庭条件不允许,或者亲人的阻挠。这种情况下不是你自己生起疲惫厌倦的,这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属于一种障碍,这就不怪你。有机缘,有条件的话,可能你还会去供养。其实我们也可以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在电脑或者手机里下载佛的形象,用意念去供养佛:你盯着这个佛看,观想我用世间一切的香、花、鬘、一切的妓乐、幢幡来供养佛……每天都观想一段时间,这样也可以,非常清净自心。
      也有一些师兄,最初是供养佛的,后来不供养,为什么呢?他证道了。其实,当证到法身菩萨位的时候,对于供养佛的热情就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自己契入到法身,时刻去感受自己的佛性的时候,你就不会像过去那么痴狂地去供养佛了,可能也供养,但是热情就减淡了。到最后自己真正修成佛的时候,就不一定还继续供养佛了(是不一定,但不是绝对,因为每个人的因缘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些当师父的(当老师的),就算他证得佛位,他也继续供养礼拜佛,往往也是做给周围的弟子们看的。因为很多弟子不了解他的境界,看到师父见了佛不供养了,不恭敬了,弟子跟着学,那就坏了。要做给弟子看,连我这个当师父的都是这样地敬佛爱佛,弟子们肯定也会受影响。
      修着修着,我们会时刻感受到我们与整个虚空法界的密切相连。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只影响这个小我,都在影响很多很多的众生,从小的方面讲影响我们身内身外的八万户虫儿,也影响我们身上的各类附体。我们在《药师经》共修课讲过,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很多灵体附著着,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这种配合也比较默契,不会干扰你正常的生活,你就经常忽略不计。当有个别的灵体兴妖作乱的时候,你可能才感觉我有附体,实际上时时刻刻我们都有很多很多附体。再往大的范围讲,我们身边的这些家亲眷属、朋友、我们的一些同师、同修、同学,以及我们周围的很多无情众生、有情众生(当然包括灵界众生)都会受我们很多举动的影响,所以我们做的任何事,时时刻刻都暴露在整个法界的这个屏幕里面,真实来讲,我们是没有任何隐私的,没有任何隐私!很多人以为,他有隐私,别人看不见,都是掩耳盗铃一般,愚痴的表现。
【具无尽功德,坚住菩提心,以是疑网除,观佛无厌足。】
坚固幢菩萨说:当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累积了种种无尽功德的时候,我们的菩提心会更加的坚固。
      修行习惯了,证的果位越高,你的菩提心就越坚固,这个也好理解,对不对?比如说:「十地位」的菩萨,他跟「十住位」的菩萨相比,菩提心就要更坚固;那「十住位」的菩萨跟「十信位」的相比,肯定是「十住位」的菩提心更坚固:修得越久越坚固,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殊胜的惯性。

         

      那这样,修得久了,慢慢地疑惑之网就去除了,基本上什么都明了了,没有疑惑了。
      刚学佛的初学者,总是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智慧还不具足,所以有很多的疑惑,这些疑惑连成片,像网一样,越修疑惑越少。佛陀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中,佛曾经讲过:《大涅槃经》可以解开一切的疑惑,断一切疑、除一切惑。要是初学者,是真的可以听一下《涅槃经》,因为里面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等于把佛陀一辈子所讲的这三藏十二部的一些精华要点,都用很白话的,很容易听懂的形式讲了一遍,基本上《大般涅槃经》听完,大家就不会有疑惑了。
      这个时候「观佛无厌足」,你这所有疑惑都去除了,渐渐地见到本来面目了,观的就是那个真佛了,天天与佛共住,「观佛无厌足」,就观自己的那个真佛、真性了。真性,就因为无形无相,玄之又玄,无所为又无所不为,所以让我们天天观祂都不会厌足。
【通达一切法,是乃真佛子,此人能了知,诸佛自在力。】
坚固幢菩萨等于在鞭策我们,说:你不要满足于学一点点法,你要通达一切法,这样你才是真正的佛子——佛的孩子,你将继承佛种,延续佛业的。不要说我只研究几部经,搞懂了就明白,其他的还是不行,那不行,不叫真佛子,你要通达你能找到的一切法。现存于世的所有经,我们都要去学习,这才是真佛子。
      在《大般涅槃经》中,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见如来,应当修习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而「十二部」里的「部」,我们都解释过多次了,代表「十二大类」经典,不是说我只学十二本经就可以。而是说,佛讲的「十二大类」经典(一切经)你都要去受持、读诵、抄写、讲说,这样你才能够见到一个完整全面的佛,这是释迦佛在多部经当中都倡导的。
      此时,释迦佛的老同学,这是修得特别好的坚固幢菩萨,他也是其他世界的上首菩萨,他来到这里也强调这一点:我们要通达一切法,才是真佛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知诸佛的自在之力。
      因为每一部经讲的内容都不同,只要有所不学习,就必将有所缺漏。很多师兄不是感慨:多学一部经,就多学到了很多的智慧?所以有生之年,尽量地挤时间多学习。如果时日无多,都预知时至了,知道要走了,那你就少学经,多念佛就可以了,一直念佛……

         

【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
「广大智」指的就是佛,就是释迦佛,拥有广大智慧的释迦佛曾经讲过:你要是想探究到诸法的根本,诸法的根本是什么呢?一切经法的根本,其实是真如实相的那个真理、真谛。你要是想探究到这个真理真谛,你要起殊胜的希望,你的志向就要求取无上正等正觉。你只有立下最高远的志向,才能得到一个最殊胜的结果。如果你满足于我跳出轮回了生脱死就可以了,那你肯定无法探究到诸法的根本。
【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
释迦佛在多部经中也强调了念恩、报恩、知恩的这个重要性,知恩、念恩、报恩,反复强调。谁要是真正地尊敬佛,他一定会常念着佛的恩情,他了知佛的恩情,想着怎样报答佛的恩情,这个知恩图报的人才不会离开一切诸佛而住。
      因为一切诸佛其实也都是蛮重感情的,虽然他们了(liǎo)了凡情,但是有圣情,了(liǎo)了那些轮回里面爱欲的纠缠,但是有圣情。就是对于帮过自己的人,对于所有众生、所有佛菩萨……总之一切有恩于自己的人,都是一直想着要报答人家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这是佛的真性。如果你常怀着尊敬心,总是想着要报佛恩,你就等于一直跟一切诸佛在一起了,因为诸佛都是这样的。

         

【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见闻,不修清净愿,履佛所行道?】
坚固幢菩萨这里是个反问了,说我们怎么会见道,说有的人号称有智慧,说他见到佛了,听到佛了,但是他不修清净的大愿,他还能履行佛所行的道?这是不可能的!即便他号称自己有智慧,他说:我见到佛了,听到佛讲法了,怎么样……如果他不修清净的愿,也就说他不力求自己身、口、意清净的话,他是不可能走在佛道上的。不管他是不是有智慧,是不是真的见过佛、听过佛讲法,或者他也在讲法……不管怎么样,如果你看到他戒行不严,身、口、意不清净,他就不会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因果故事):
      在东北有一个人,记得自己前三世的事情,他就知道自己有一世犯了两次奸淫之罪。这个男子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有所惭愧,想着自己罪业造得太重了,心里不安宁,就去跟别人学念佛,念经。天天念《金刚经》,就想抵消自己的罪。但他的罪确实有点儿重,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死了(临终最后一念也是没念佛——没守好),就去阎王那儿报到去了。阎罗王就质问他说:你怎么净造一些恶业呢?现在真该把你放到「油锅地狱」里去炸!叫了两个鬼,想把他放到油锅里去炸。这时候旁边有个判官(阎王身边的助理、助手)说:哎呦,还不行,还不行。阎王问他为什么不能把他放到油锅去炸。旁边的判官(阎王的助理)就说,因为他念过《金刚经》,现在他肚子里还有《金刚经》,现在炸不了他。于是就让这个人投胎做人了。投胎做人,生到了一个很穷的家庭,他的父母靠卖点心维持生计。这小孩从小就喜欢吃东西(因为家里卖点心),他天天吃,把肚子撑得很大很大。到了五岁就得了肚子很大的病,撑死了。家人一看他肚子那么大,就很奇怪,说:到底里面有什么东西啊?你吃点心也会消化的,怎么可能肚子那么大?后来就把他的肚子剖开一看,里边有一块像金刚石那么硬的东西(前世读《金刚经》读的)。这样,这个小孩不就又死了?他肚子里的金刚石也被取出来了。这小孩就又来到这个阎王这里了,旁边的鬼就说:现在可以用油锅炸他了。然后,阎王就感觉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油锅炸他的时机,说:让他去投生做猪吧。结果他又投生做猪去了,被人家喂得很肥,后来又被宰了(杀了)。这样死了之后又来到阎罗王这儿,阎罗王就打算用油锅炸他。这个人记得前好几辈子的事情,他说:不用炸我了,请您发慈悲让我去人间做人,给我留一个猪手(猪蹄子)作证明(意思是我做过猪),留一只手是猪手让我作证明,这样我可以劝世间的人不要再造作罪业了。阎罗王想这也不错,因为阎罗王其实也是比较信佛的,因为他在阴间见过太多太多这些因果故事了,因果丝毫不爽的,所以阎罗王其实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修行的。所以他同意了,让这个人去人间,留一个猪手作证明,去作法布施。这个人就投生为人了,他就有一只手是个猪蹄子,人家都叫他是猪手刘先生。这个猪手刘先生记得自己前三世的事情,就经常给大家讲,劝大家不要再造作罪业了。这就等于他经历了这些因果之后,从凡夫晋升为菩萨了,虽然他可能还没解脱,但是明白了因果的道理,也利益了很多人。

         

      我们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有一些师兄太不重视戒律,虽然也在天天念经(可能也念佛),但是你不清净,你不清净临终的最后一念守不好,你不一定去哪一道,还是要严持戒律。这个猪手刘先生,他有一世读了十几年的《金刚经》了,到最后还差点儿去了地狱。但是读经也不是没好处,也不是没用,对吧,也使得他避免了好几次被油锅炸。但实际上无论是投生为那个人吃得肚子很大,还是投生为猪,也都非常悲惨。那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又联想到,有一些师兄喜欢放生,在放生的时候,去菜市场采购,无论是鱼、青蛙……采购的时候,就看到很多生命在刀下血淋淋地被折磨,他们就会嗔恨那些伤害畜生道众生的人类,他会嗔恨那个人,说他没有慈悲心。但是我们从因果的角度想一想,这个众生之所以被砍,被剁(有的青蛙被砍了头,直接就剥皮,他神识还附在上面呢,就被剥皮),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厄运,它前世都造了什么?很多今生被剥皮的众生,前世都剥过人家皮。所以说我们放生这固然很重要很好,我们随喜赞叹,但是我们会意识到这根本的根本,要救众生的「心」,让他不要再这样造恶,要不然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今生你剥我的皮,下一生我剥你的皮,然后再反复地剥来剥去……如果不觉悟,如果不懂因果,众生就在厄运的链条里一直转圈圈,它就不会出来。所以佛陀经常讲:「诸布施中法布施为最胜」,所有的布施当中「法布施」是最最重要的,改变了众生的「心」就改变了他今生以及后世的命运了。而且你向一个人作法布施的时候:你讲给他听,他在听的时候周围有很多众生都在受益,都在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们再去转发也好,转述也好,再去作法布施……如果我们把众生的心都改变了,这个世界上就真的不会再有恶业了。
坚固幢菩萨这个偈颂的最后一句看着是很简单,其实内在含义极其深刻:「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见闻,不修清净愿,履佛所行道?」你再怎么有智慧,就算你真的见到佛了无论是肉身活佛,还是见到了佛的这个画像,塑像或者定中、梦中见到佛了,或者你真的听到佛给你讲法了,但如果你自己身、口、意不清净,你怎么可能走在佛所行的道上?你这边累积着功德;那边造着恶业,你怎么可能走在佛所行的道上呢?这等于言行极度的不一致。

         

    所以真正的佛法,以「戒律」为核心的,大家一定不能忽视戒律。天天讲戒律,也担心大家会厌倦,所以有的时候,佛经中会换一些名字相,比如强调什么「清净」、「梵行」之类的,这都在暗示我们。
【尔时,勇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再看一下,释迦佛的另一个老同学勇猛幢菩萨的偈颂:
【譬如明净眼,因日睹众色,净心亦复然,佛力见如来。】
就好像非常明净的眼目,众生视力正常的话,用他清澈的眼睛,靠着太阳的光线,就可以看到世间的众多万物了。我们清净的心也是这样,我们的心清净到极致,在佛力的加持下,就能见到佛了。心清净容易见到应化身佛,也容易见到真身佛(法身佛),甚至容易见到自己就是佛。
【如以精进力,能尽海源底,智力亦如是,得见无量佛。】
如果说我们非常精进,能够究竟智慧的源和底,我们就能见无量佛。这里其实讲的跟坚固幢菩萨差不多,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地多学经,因为怎么样增长智慧呢?佛讲过,要么你自己证,要么听别人讲,听别人讲就是学经,我们要尽可能学更多一些的经典,智慧达到极致,这样我们才能见到无量的佛。
【譬如良沃田,所种必滋长,如是净心地,出生诸佛法。】
就好像良田非常肥沃,撒在那里的种子一定会茁壮成长。清净的心地才能出生种种佛法,还是强调「清净」。这就等于暗示着要重视「戒律」。
【如人获宝藏,永离贫穷苦,菩萨得佛法,离垢心清净。】
又是「清净」,就好像有的人得到了宝藏了(珍宝之藏),什么珍宝都有,他就永远地不再贫穷了、不再受苦了。菩萨们得到了佛法,就会离除所有的垢染,心越来越清净。佛法是真正的清净之法,让我们变清净,不清净不能成佛。

         

【譬如伽陁药,能消一切毒,佛法亦如是,灭诸烦恼患。】
勇猛幢菩萨说:又好像「阿伽陁药」(不死药),能够消除一切的毒害;佛法也是这样的,可以灭除所有「烦恼和过患」。当我们非常清净的时候,一切的烦恼和过患都会消失不见。
      所以有的师兄曾经在群里问,说:我学佛半年了,为什么还是有种种的烦恼,生活有种种的不顺心?那我们就想一想:你已经足够清净了吗?那这个师兄可能回答:还没有,这就是原因。如果我们真正地、极致地清净了,我们所有的烦恼、所有的过患都会消失不见。
【真实善知识,如来所称赞,以彼威神故,得闻诸佛法。】
佛经常也会称扬赞叹世间那些真正的「善知识」,他是真实的(不是虚伪的),不是装装样子,他配得起「善知识」这三个字。「善知识」就是好老师、好导师,他配得起大家的信任和尊重。佛也会经常称扬、赞叹这样的「善知识」。那如果我们找到了真正的「善知识」了,就会得到诸佛威神力的加持,我们就会听闻到纯正的「诸佛之法」(就会听闻到正法)。也就是说,佛其实是很留意世间真正的「善知识」的(很留意他们),会加持他们,也会加持这些找对了「善知识」的我们,所以我们才能听闻真正的诸佛之法。
【设于无数劫,财宝施于佛,不知佛实相,此亦不名施。】
勇猛幢菩萨说:就算我们用无数劫,一直向佛去布施供养财宝,但是我们不了解佛的「真实相」,这就不叫布施和供养了。天天进行物质上的供养、去供佛,献出了各种各样的财宝,持续了无数劫。但是,你不了解佛的真相的话,你这不叫布施和供养,这叫迷信。怎么样不迷信呢?前面也提到多次了,要开智慧。有了智慧了,了解佛到底是什么意思,佛的真实相(法身)是什么意思,了解这些了,你这供养才算是有价值的真供养,才有真功德,不然充其量就是有一点点的福德而已。

         

【无量众色相,庄严于佛身,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
勇猛幢菩萨说:虽然佛身有着无量众多色相,妙好庄严,但是大家都了解佛的真身不仅仅在色相当中,这些色相只能说明佛修得好,或者他因地有很多的付出,等等,但是真佛无相。
【如来等正觉,寂然恒不动,而能普现身,遍满十方界。】
佛作为无上正等正觉者,他的法身「寂然」,非常的寂静,恒常不动。但是,应化身普现在十方法界到到处处。
【譬如虚空界,不生亦不灭,诸佛法如是,毕竟无生灭。】
就好像虚空界,无所谓生,无所谓灭,诸佛的真法(一切法的本质)其实也是无有生灭的,因为诸法的本质就是法身,是法性。
      那么,今天的这节课(这两个偈颂)我们要是提炼一下关键字的话,首先的是「学经」,一定要多学经,开智慧;再一个就是「清净」,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严得不能再严,在一切细节上下功夫,要极致地清净才能跟诸佛靠拢,跟诸佛振频一致,才能常见佛、才能修成佛。
      好,非常感谢从其他世界来的坚固幢菩萨和勇猛幢菩萨!
      希望我们能够牢记这节课的要点,能够贯彻我们修行过程的始终。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点击“喜欢”也最一种法布施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 第三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七卷,「普贤三昧品」第三。一看章...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大家好!昨天在课程中,我们反复提到了基督教的一个殊胜数字——...

《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大家好!上节课讲到,伟大的「毗卢遮那佛」,祂的「华藏庄严...

《华严经》 027(上)(第一一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7(上)(第一一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品 第六‍上节课我们讲到,大佛「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出现于世了,无量的众生都来参拜他...

《华严经》044(第一五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044(第一五卷)中〔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我们继续来看贤首菩萨的偈颂:【他化自在六天王,于欲界中得自在,以业惑苦为...

《华严经》045(第一六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045(第一六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六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