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74(第二三卷)兜率宫中偈赞品 第二十四(下)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金句



菩萨居家法。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莫为爱欲所拘系。悉入虚空法中。


——文殊菩萨(《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我们继续回到兜率陀天。

         

【尔时,光明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首先来看一下,释迦牟尼佛的老同学「光明幢菩萨」所讲的偈颂:
【人间及天上,一切诸世界,普见于如来,清净妙色身。】
光明幢菩萨说:此时在一切所有的世界里,无论人间还是天上,在释迦佛的光明所照到的地方,所有的众生都能够看到释迦佛那清净微妙的圆满报身。
【譬如一心力,能生种种心,如是一佛身,普现一切佛。】
      为什么一个佛(他)就可以现化无量的自己出来,有那么多的分身、应化身、意生身,为什么呢?
光明幢菩萨说:其实,根本上讲是「心」的力量,「心」能生起无量的「心念」——这种种「心」就意味着是无量的「心念」。想一想,我们的「心」本来是真空之体,却可以化现出无量种「念头」,数也数不清……类似这样子,佛就是一种身形,也可以示现无量种样貌、色相。
【菩提无二法,亦复无诸相,而于二法中,现相庄严身。】
究竟的「菩提」,这里代表的其实是般若波罗蜜——第一义谛,它本身是处在一种无二(无分别)的状态中。所以说,「无二法」就是没有分别之法。那么,第一义谛都不分别,浑然一体,也没有什么相,但是在众生的「分别」当中,「二法」依然意味着「分别」,现出了相的种种庄严。

         

      这里的「分别」代表着识知、觉识这种能力,我们拥有着识知事物、觉识事物的能力,只要你有所觉,必定是有所分别。「能识」本身就意味着在「分别」。
      举个例子,说:这儿有蓝色的花,那儿有绿色的花,这儿有红色的花……你能觉、能识、能知道,是不是当下就是分别?知道它是红,不是绿;这个是蓝,不是黄……「识知」,其实本身就意味着「分别」。
      所以,在众生的这种「识知」和「分别」中,本来是第一义谛的「空」(无有相的)却显现了种种相……只要我们「能所」的「能」(主体)这里动了,那么「所」(客体)这儿就立刻动了。也就是说,当我们提到我们在「看」,就必定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所看」,对吧?只要你能在「看」——在行使看的功能,那一定会有东西被你「所看」,它是相依相生的。
【了法性空寂,如幻而生起,所行无有尽,导师如是现。】
其实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诸法的本性(一切万有、一切存在的本性)是空寂的,色相上的生灭就如同幻化一般。释迦佛作为众生的大导师,他所显的一切「相」也是如幻的,他所行的一切「圣行」也是如幻的,而这种幻又是没有穷尽的(可以说,它不是一时之幻,它是永恒之幻)。
【三世一切佛,法身悉清净,随其所应化,普现妙色身。】
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共有一个法身(真空之体),无比地清净,但是随着应该被度化的众生(依着众生的需要),诸佛就普现出种种的妙色身了。

   

【如来不念言,我作如是身,自然而示现,未尝起分别。】
虽然现化出这么多的应化身,但是现化这一切的法身本体,祂并不会有一个念头很高傲地说:你看!「我」化现出了这一切,「我」造了这一切,祂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念头。因为法身的本体是「无我」的——是空性的,如果立一个「我」出来,祂就不是法身了。
可以说,一切「应化身」来源于「法身」,但是「法身」并不认为「应化身」来源于自己。所以,就显得这些「应化身」是自然而然随着因缘而示现的。不管显化什么样子,「法身」都不会分别:这个、那个;好了、坏了;我、他……不会分别。
【法界无差别,亦无所依止,而于世间中,示现无量身。】
诸佛的「真身」遍满整个的法界,没有任何的差别,也无所依止。诸佛都在「本质」上合于「空性」(完完全全地融为一体),但是在世间中示现无量的身形。
【佛身非变化,亦复非非化,于无化法中,示有变化形。】
光明幢菩萨说:佛的「真身」,当然不变化了(一直在讲这个问题——法身的不动)。但是说祂不动,又有那么多的「应化身」,也不能讲祂就是不变化的,不能这样讲。在这个不动、不变化的「法身」中,毕竟显示了有这么多的「应化身」,这一切「应化身」都活跃在无量大的「法界身」当中……

         

【正觉不可量,法界虚空等,深广无涯底,言语道悉绝。】
光明幢菩萨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后的状态,是不可量度的(不可测量的),与法界的虚空等同。但虚空也是个比喻。
      《涅槃经》中也反复论证这个问题:佛性(或者法性)「如」虚空,而不是说就「是」虚空。虚空是个比喻,方便你懂祂。
正觉的状态,非常的深、非常的广,没有涯底(看不到底,看不到边际),但是,无论你怎么样形容,都感觉好像没有触摸到祂,一直在描述祂,始终未触摸到祂……
所以说,「言语道悉绝」,你在言语表达中找那个真正的「道」的实体很困难,甚至有的时候,言语的过度表达还障碍了你直接感受那个赤裸裸的「道」。反而是我们在无言当中(在沉默当中)直接去契入了、领受了——当下就是了,但你一说(一描述)就觉得不对了、不是了。
【如来善通达,一切处行道,法界众国土,所往皆无碍。】
释迦牟尼佛可以通达(通往)一切处的所行之道,法界里有着众多的无量的国土,释迦佛想去哪儿,都是自在无碍的,一念之间就去了。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去哪里,靠着他的筋斗云;但是佛菩萨的神足通,就是靠着自己的念头。
【尔时,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是「智幢菩萨」的偈颂:

         

【若人能信受,一切智无碍,修习菩提行,其心不可量。】
要是发现有的人能够「相信」并且「受持」佛的一切智没有障碍;如果这个人在相信和受持的过程中,一直在认真地「修习」菩提(觉悟)之行,那证明这个人的心量是极其大的(只有心极其大的人才有望作佛)。
你能相信佛法,就证明你比一般不信的人心量要大;你能受持(去领受、去学习,然后去践行),就说明你的心量更大;你又一直持续地修习菩提之行(比如说修「六度」),就说明你的心不可测量……
      从「信」,到「受」,到「修」,这三个字其实已经意味着「觉悟」之路了,觉悟之路就这样开始……
【一切国土中,普现无量身,而身不在处,亦不住于法。】
智幢菩萨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一切国土,普遍地显现无量种身形,但是他的真身没有确定地住在某一处。虽然他讲了无量的法,他的真身也没有住在法上。
      讲完的法就好像倒出的水,当下就空掉了,什么都没有;讲完的法又好像树上落下的果子,就这样落下来了,已经不在树上了,树上没有这个果子了(可能树还会生成更多的果子,但是已经落掉的果子却不在这棵树上了)。
【一一诸如来,神力示现身,不可思议劫,算数莫能尽。】
智幢菩萨说:每一个佛,其实靠着他们的神通之力就能示现种种身形,我们用不可思议(无量)劫,去算、去数都算不尽、数不完。
      佛的这种应化身太多了,很多师兄在禅定中就知道:我们能够变佛菩萨,能够变一切有情众生,能够变一切无情众生……我们现在还在修,就能如是;一切诸佛都已经到达「果地」了,他们将有多少种应化身?——真的是数不尽……

         

【三世诸众生,悉可知其数,如来所示现,其数不可得。】
智幢菩萨说:就算我们能够数得清楚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共有多少众生,就算我们能够数得清众生的数量,佛所示现的这些应化身,我们却数不过来——无穷尽!因为仅仅为了度一个众生,佛就可能示现很多个不同的应化身,何况又有那么多的众生需要度啊!
【或时示一二,乃至无量身,普现十方刹,其实无二种。】
佛有的时候示现一种、两种应化身,或者有的时候示现无量种身形,普现在十方的世界当中,当然本质上都是那个佛了——从根底里讲都是法身了。从原身(就是原来的这个本身)这里讲,也都是他没有变,也都是释迦佛嘛。这一个、两个,乃至无量种身形……虽然都是释迦佛变的,但也都是释迦佛,不是别的佛。

         

【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
      这里翻译得确实很美,「实叉难陀」尊者他的文采总是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赞叹——真的很美!
就好像清净的满月,普遍地现化在一切水当中。天上本来就一个月亮,但是你看地下的这沟沟、池塘,还有江河、大海里,都显现着月亮;甚至有人端了一杯茶在月下吟诗呢,他那个茶杯里都显现着月亮。清净的满月显现在一切水当中,影像简直是无量的。但是原本的那个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没有变成两个、三个,更多个,还是那个月亮。
【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普现一切刹,佛体亦无二。】
就很像刚才这个满月的比喻,拥有无有障碍智慧的佛,他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普遍地显化各种身形在一切世界,但是他原来的本体没有变,还是祂。
【非一亦非二,亦复非无量,随其所应化,示现无量身。】
你要说释迦佛真的变成了一个、两个,或者说很多个、无量个吗?他的真身还是那一个,他变出的都是应化身。应化身,是随着众生所应该被度化的所现的身;你也可以理解为「应缘而化现的身」,应着因缘而化现的身,这是应化身。释迦佛本体上就一个,但是发现了这么多——示现了无量种身形,就如同满月在空中,却示现了那么多的影像在地上……
【佛身非过去,亦复非未来,一念现出生,成道及涅槃。】
其实佛的真身本自不动,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因为真身(法身)如同虚空。你不可能把虚空割成一块儿一块儿的,说这一部分是过去,这一部分是现在,那一部分是未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佛的真身,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一念之间就可以显现,在这里出生了,在那里成道了,在另一个地方又涅槃了。一念之间,就可以显现众多的影像……

         

【如幻所作色,无生亦无起,佛身亦如是,示现无有生。】
就好像幻化当中的色相,你说真的生了吗?没有。
      比如说:有的师兄见过海市蜃楼,尤其在海边的师兄好像经常见到:大海平面上面本来就是天空、云彩,什么都没有,突然就出现了一座城市,还车水马龙,非常繁华,持续了很长时间,好像是天上的城市一样,过了一段时间又消失不见了。你说幻化出来的这个城市,它真的生起了吗?很难讲,它就那样显现了一下,然后就消失了……
其实佛的身相跟一切万有都是这样的——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像幻化一样。其实,这些幻化本质里就在说明无有生(本自不生),它要真的生了,应该一直在那儿。它好像无根之草一样,好像没有来处的风,说出现就出现了,然后说消失就消失……我们世间种种的无常,也是这样子,说来就来了,说走就走了……
【尔时,宝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再看一下「宝幢菩萨」的偈颂:
【佛身无有量,能示有量身,随其所应睹,导师如是现。】
佛的真身是法身,祂是无量大的,没有边际的,但是却可以显化种种应化身。应化身有大有小,都是有边际、有边缘的,不管他是多少万亿由旬,多少那由他由旬,或者是极微小的这种临虚尘……总之,他有「量」,有「大小」。根据众生所应该见到什么佛,伟大的导师就这样地示现什么佛。
所以这里在提示我们:我们「所见」是由着我们的需要来的,我们需要见到什么样的佛,就会见到什么样的佛。其实这里也在暗示我们:一切是「我们」在主导,不是其他事物、不是这个世界主导我们,是「我们」在主导其他事物、在主导这个世界。我们所见的,就是该我们看见。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们所见的,就恰恰是该我们所见的;不该你看到的,你也看不见。

【佛身无处所,充满一切处,如空无边际,如是难思议。】
宝幢菩萨说:佛的「真身」(法身)祂没有固定的处所,哪里都在,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当然,「法身」一讲起来,大家是很难理解的,我们用言语也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是状态确实是像虚空一样(祂不「是」虚空,而只是「像」虚空)……
【非心所行处,心不于中起,诸佛境界中,毕竟无生灭。】
如来的「真身」没有心意识,没有知见立知,也就是说只要你心里还有念,还有心意识,甚至还有一些你没有注意到的潜意识(微细意识)……只要还有它们在,你就没有处在如来的真身当中。如来的真身这里没有心意识,没有心念,没有念头。那么心念一起,我们知道,「相」的世界就有震动了,就有显化了,就有相了;心念不起,它就无相嘛。所以说,诸佛的境界里「毕竟无生灭」,是无相的,佛的境界是常空、常寂静的。
【如翳眼所睹,非内亦非外,世间见诸佛,应知亦如是。】
就好像有的人,眼睛得了翳病,他总是去看任何事物的时候,好像眼前都有花一样(有一些图案),看到哪里,那个图案就跟到哪里。你说眼睛异常的人(他),所看到的这个图案(空中的花),它是在内还是在外呀?是在眼睛上吗?不是,不是在眼球上;是在外部世界吗?不是,在哪里啊?很难讲清楚。这是眼睛异常导致的图案,这个图案好像不在眼球上,不在内心中,也没有在外面的世界,但是他却看见了,这就属于显影异常了。
「世间见诸佛,应知亦如是」,大家要了解,我们看到佛的时候,佛也是这样,他到底是内还是外呀?佛是在我们之内吗?好像不对吧,在我们之外吗?也不对,很难讲清楚。诸佛都是非内非外地存在着,你就去领受这个事实——就说诸佛存在就可以了,不要管他内还是外,因为讲不清楚的。

【饶益众生故,如来出世间,众生见有出,而实无兴世。】
佛为了利益众生就出现在世间了,众生看到有佛出现于世,实际上佛的真身是不动的,没有什么出现于世。
      众生见到有佛出世,为什么?因为众生需要见到有佛出世,于是就看见有佛出世了。前面已经提到了,我们见到的都是我们应该见的,于是他就出现了,一切只跟我们有关。就像有的众生福报不足,生到边地了,他见不到佛、闻不到法,那也是应该的——注定如是。
【不可以国土,昼夜而见佛,岁月一刹那,当知悉如是。】
宝幢菩萨这里讲得很究竟,说:大家不要执著,某一个世界必定有某个佛;或者我在白天或者夜晚一定会见到佛之类的;或者说我将在这一年(这么久)的时间见到佛,或者一刹那见一会儿佛……不要执著这些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当你把佛锁定在特定的国土,锁定在特定的时间段的时候,你认为佛是依赖外在事物而存在的,佛是受着外在事物而影响的;而前面已经讲了,不是依赖外在事物的,是依赖我们自己的。「随其所应睹,导师如是现」,你应该看到他,他就出现了,是你决定了一切,而不是说佛注定在哪里出现。
      比如说,你虽然在娑婆世界,但是你应该见到阿弥陀佛,你就在这里见到了(很多师兄都见到了阿弥陀佛了)。此时还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不都见到了吗?你该见到观世音菩萨,不就见到了吗?有的三岁就见到了,说走在街道上就看到大白观世音,身体巨大,就在空中飘着,还陪了她很长时间;七岁又见到了,还是同一条街道。你该见的时候,他就出现了。佛不会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土,或者特定的时间段……
      曾经有师兄(两姐妹)说:在童年的时候,在大白天,就看到释迦佛跏趺坐,金灿灿的,从自己家的窗户外边就飘进来了……释迦佛不是都涅槃了吗?怎么就飘到她家里了?注定要见,那就见了。佛是依着众生的福报走的,我们不要把佛限定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因为「我们」左右了这一切……

         

【众生如是说,某日佛成道,如来得菩提,实不系于日。】
宝幢菩萨说:佛陀灭度之后,这么多年了,佛教创立起来了。
其实佛在世的时候,严格讲,没有佛教(没有宗教性的这种佛教),有的是什么呢?是佛法——是佛的教育。但是,佛的弟子把佛法变成了宗教了,很宗教化,有种种复杂的仪轨,还有一些禁戒。然后,众生又流传出,说:今天释迦佛「生日」,那天是「成道日」,那天是「涅槃日」,那天又是什么日……然后,不同地区,佛的生日和成道日可能还不一样。
宝幢菩萨告诉我们什么呢?佛其实他不会固定地局限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不会!因为佛始终是跟着众生走的。因为释迦佛(比如说,这法界的无量的应化身)他随时可以示现他成道,随时可以示现他涅槃,他随时可以出现……可以说,时时刻刻都是释迦佛的生日。
      浴佛节,你定在某一天就有点局限化了,佛其实不是那天出生的,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释迦佛都在出生,因为他的「应化身」无量无边,时刻都出现在需要的众生那里,他时刻都在出生。这么多的「应化身」,从不圆满到圆满……示现成道,他任何时间都可以示现成道。你要是划定一个具体的日子,说今天是佛的「成道日」,这在佛看来,其实是挺可笑的!
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时间(得到菩提觉悟的时间)也一样,这一切都是不应该被时间去限定的。
      当破了这些限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感受到宝幢菩萨带我们入到了佛的「真性」当中,不被时间空间所局限,祂时刻都在(任何时候)……比如说,你这一刻需要他,至诚恳切地想见到他,他就来了。如果你没看见,那是你业障重,但是他已经来了(他已经化现了)。
      任何时刻都是释迦佛的生日,任何时刻都是他的成道日,任何时刻也都可能是他的涅槃日。你这里缘已经到此,释迦佛该办的事完成,他就走了嘛。

         

【如来离分别,非世超诸数,三世诸导师,出现皆如是。】
真正的佛离开了一切的「执取」和「分别」,他真的不是世间人想象的那样,他也不会局限在世间的条条框框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有的导师,他们的出现都是这样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是依着众生的需要,依着众生福报是否成熟,善根、根性是否成熟……依着这些。所以是「我们」左右了佛,左右了佛的出现,左右了他的成道、他的灭度……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根性熟了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领受到最适合我们根性的法。我们左右着法,左右着法的出现。
      常常讲,导师、导师,是师父引领着弟子,是吧?其实弟子也在引领着师父,为什么呢?因为师父他(她)的教法是依着众生的需要而生的,依着弟子的情况而讲的。那依着弟子的情况讲,是不是弟子在引领着师父?弟子什么情况,师父就讲什么样的法,是弟子在引领着师父。尤其有个别的弟子在问一些问题,他(她)不就在引导着他(她)师父的思路走吗?使得他(她)的师父去开掘相应的智慧出来,所以是弟子引领着师父。
说是诸佛引领着众生,实际上也是众生引导着诸佛。因为众生需要什么样,佛就示现什么样……

         

【譬如净日轮,不与昏夜合,而说某日夜,诸佛法如是。】
就好像清净的大太阳,像个大车轮一样在空中,其实大太阳在空中的时候,不是白天吗?白天不会与昏黑的夜晚相合,是吧?白天就是白天,夜晚就是夜晚。但是我们还总是习惯把它们两个放在一起说:昼夜昼夜的,我日日夜夜,或者什么昼夜……因为白天就是白天,不会跟夜晚相合,但是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还总是把它们捏一块儿了。
「诸佛法如是」,这讲的是什么?就是本身诸佛之法是无限自由的,时刻到处遍在,依着众生心的,它不是依着外在的相里的什么事物,不是依着具体的国土或者具体的世界。但是众生就喜欢硬捏合到一起,众生总是喜欢把佛法往外推,感觉外在事物左右了佛法一样。
比如说:那天是浴佛节(佛诞生),那天佛成道,那天佛出家……好像那天限制了佛一样。而实际上,佛根本不受那些日子所限制,也不受地点所限制。

         

【三世一切劫,不与如来合,而说三世佛,导师法如是。】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劫,它也不与如来合(佛他不会很局限在某一个劫当中,时间不可能框住佛的自由性、到处遍在性)。但是众生在形容的时候,还是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总是说三世佛,是不是?这些限定本来是没有的,是谁造出来的呢?是众生造出来的,这一切的分别都是众生造出来的。本身佛的「真体」这里是没有任何的框框,没有割裂、没有局限,无比自由自在……
      其实宝幢菩萨就是在破众生的很多执著,包括甚至执著某一个月份,比如说,「神变月」,说我这一个月作佛事,会加倍有功德;或者某一个月份很不好,我要怎样怎样……众生还是很执著外相,受它干扰。实际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要是诚心,时时刻刻都是神变月;你要是心里有负面的暗示,每个月都是毒月(有毒的月)。
      其实宝幢菩萨就是一直致力于打碎掉我们这些「框架」和「执著」,让我们不要过于迷信兮兮的,要获得大自由、大自在,融入佛这无量无边、虚空一般到处遍在的「真性」当中来……
      好,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
      非常感谢宝幢菩萨!
      也感谢此时来到兜率陀天的所有菩萨、所有圣众!感谢大家来给我们娑婆的教主捧场!
      实际上,我们一说娑婆教主的时候,又把释迦佛局限在娑婆世界了。其实也不应该有这个执著,祂是法界到处遍在的……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明天再见!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点击“喜欢”也是一种法布施

相关文章

002.华严经 002(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一

002.华严经 002(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一

第002课昨天我们提到,《华严经》并不是阿难尊者整理的,据《涅槃经》的记载,佛陀在六十岁的时候,感觉自己需要一个侍者,他就在身边众多的弟子中选中了阿难。那么,佛什么时候讲的《华严经》呢?佛陀刚刚成道,有说三十岁、有说三十五岁,就算是三十五岁的话,距离六十岁还有二十五年的时间差。可见阿难当时确实不在场。关于这个问题就先说...

《华严经》 015(第〇六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15(第〇六卷)下〔终极版〕

前面提到,从释迦牟尼佛眉间白毫这里,喷涌出了无量无数的菩萨摩诃萨,这些菩萨摩诃萨当中的一些代表讲说偈颂。【尔...

《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

《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毗卢遮那佛那极美极美的华藏庄严世界...

《华严经》 030(第一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 030(第一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上节课,文殊菩萨讲说了,在「密训世界」这里「四圣谛」有着怎样的内涵。【诸佛子,...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众生苦乐利衰等,一切世间所作法,悉能应现同其事,以此普度诸众生。】贤首...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