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68(第二〇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二(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智慧的极致是慈悲
——醍醐老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可以说,在我们这个虚空法界之内,所有的生命(不管是无情众生还是有情众生,也不管他在十法界的哪一个法界)——只要存在着,就在做梦。只不过有的梦很安静,比如说:无情众生的「梦」,相对安静;有情众生的「梦」,就比较闹哄哄。有情众生的「梦」:有的是喜滋滋,有的是悲戚戚……
      在学佛前,我们都是「梦」的奴隶(被动地去做梦,无法控制「梦」的内容);学佛之后,明白了一切都是「心意识」所造的(改变了「心意识」就能改变「梦」),所以我们就开始成了「梦」的主人(可以主动控制做什么样的梦)。
      心越清净的师兄,他对于「梦」的内容的主控性就越强,这个就好像在空白的纸张上最容易画画。如果一张纸很脏污,或者已经涂满了各色的颜料,你在上面再画画,虽然很用力,可能也不明显;但是,一张空白的纸,随便画几笔就是那么鲜明。所以同样是学佛,心清净的这些师兄,就很容易跟佛菩萨通感(感应道交);心不清净的这些师兄,有的也很精进(每天念很多声佛号、很多遍经……),但好像「梦」的内容没有很快地随着自己的心愿而转,这根本的原因还是「心」不够清净。
      既然是「心意识」造了一切(改变心意识就能改变一切),但是,这个心意识的「底板」(或者也叫它屏幕),我们要清扫干净,这个是首要的。

接下来,继续回到《华严经》,我们来做佛菩萨所做的「梦」……
依然是功德林菩萨献给释迦牟尼佛的偈颂。
【于诸法中得善巧,能入真如平等处,辩才宣说无有穷,此佛行者所行道。】
功德林菩萨赞美说:伟大的释迦佛,您在一切法中得到了善巧,您也已经入到了真如平等之处了,您的辩才无有障碍,可以宣说无穷的圣法,只有像您一样(行佛行)的圣者,才走在您所行的道路上。
【陀罗尼门已圆满,善能安住无碍藏,于诸法界悉通达,此深入者所行道。】
伟大的释迦佛,您已经圆满了所有的陀罗尼门(「陀罗尼」,这里指诸法奥义,就是说佛陀已经完全领悟了诸法的奥义),而且善于安住在无有障碍的法藏当中,通达了所有法界,只有有一定证量的菩萨们才能够深入到佛这样的境界,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
【三世所有一切佛,悉与等心同智慧,一性一相无有殊,此无碍种所行道。】
释迦佛此时已经与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与这三世的一切佛)拥有了一样的心和相同的智慧了。诸佛可以说都是「一性一相」:「一性」就是佛性上(如来藏上)是共通的;「一相」就是所有佛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所以说从「性」上、从「相」上讲,这所有佛就像一尊佛一样,没有太大差别(有差别也是小差别,不是特别大的差别)。如果菩萨们修到这种境界,拥有无有障碍的智慧,他就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

    

【已抉一切愚痴膜,深入广大智慧海,普施众生清净眼,此有目者所行道。】
释迦佛已经把无明覆盖着自己的那层愚痴的膜儿,彻底地揭掉了,深入到无量广大的智慧海中……
因为最后一品无明也断干净了(没有无明了;纯是智慧、纯是般若、纯是究竟、纯是圆满……佛天天就在这样的状态里),所以可以普遍地让众生也拥有清净的眼目,看到真理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那些「有眼睛的人」,才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这里的「有眼睛的人」,就是说眼睛没有被愚痴的膜儿覆盖。你要是被愚痴的膜儿覆盖了、处于很深的无明状态、看不到真理,那么对佛来讲,你就像个盲人一样(就好像没有眼睛一样)。「有眼睛」——就意味着那层愚痴的膜儿揭掉了。当愚痴的无明之膜儿揭掉的时候,我们才走在佛所走的道路上。
【已具一切诸导师,平等神通无二行,获于如来自在力,此善修者所行道。】
释迦佛此时,已经像一切所有诸佛——这些神圣导师一样,释迦佛此时的神通跟其他一切佛是没什么差别的(是平等平等的),他的圣行跟其他一切佛也是平等平等的。
无量劫以来,无数次在因地修行,释迦佛是多么盼望自己也能成佛,跟他所崇拜的那些佛一样;而此时,他终于修成佛了,终于跟佛无二无别了。释迦佛获得了如来的自在之力。
      如果我们也用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道路上修行,我们就属于「善修者」(善于修行,以善的方式、方法修行);那此时,我们就没有走偏,我们就走在佛道上了。
【遍游一切诸世间,普雨无边妙法雨,悉令于义得决了,此法云者所行道。】
释迦佛可以周遍地游化一切所有世间,像下雨一样降下无边的妙法雨。有了佛陀这些妙法的滋润,众生对于真理实相就得到了究竟的了解了,契入到「法云地」的圣者才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十地——「法云地」,这里讲,一般人虽然也能够明了真理实相、也证了一部分、也能讲法,但是跟佛相比肯定还有距离,离佛最近的,应该说是「法云地」的菩萨了。

【能于佛智及解脱,深生净信永不退,以信而生智慧根,此善学者所行道。】
如果说菩萨们能够对于佛的智慧及解脱境界,深深地生起清净的、没有任何怀疑的信心,而且这种清净信心永远不退。在这个「信」的基础上,就能够生出智慧之根。那些善于修学的人都是:首先以「信」为根本的,在「信」的基础上生智慧。
【能于一念悉了知,一切众生无有余,了彼众生心自性,达无性者所行道。】
释迦佛在一念之间,就能够了知一切所有的众生,而且了解这个众生心里都在想什么,还有他的自性。众生的「自性」跟佛的「自性」其实是一样的,这里的「自性」指的是什么?就是六祖慧能说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的这个佛性。众生的这个自性(佛性)和佛的自性(佛性)是一样的。但是在此处,众生的「心意识」以及「自性」其实是自我性格、自我特性,是这个意思。佛在一念之间能够了解众生心的种种不同,以及他内在特性的种种不同。为什么佛能够了解这一切呢?因为佛已经达到了「无性」。佛的那个「我」彻底空尽了,达至「无性」了,他才能了解一切的「自性」。你达到「空性」了,才能了解「个别性」;就是你成为「全体」了,才能够了解全体内包含的所有个别性。
【法界一切诸国土,悉能化往无有数,其身最妙绝等伦,此无比行所行道。】
法界内有各种各样的世界,纷繁复杂,但是释迦佛能够去到任何一个世界,去到无数的世界。而且释迦佛的报身非常的微妙——「绝等伦」,就是难以形容,你找不到什么可以跟佛的身形相媲美的。所以,当我们修到这种程度,拥有无与伦比之圣行的时候,我们才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

【佛刹无边无有数,无量诸佛在其中,菩萨于彼悉现前,亲近供养生尊重。】
法界内的佛国无边无际,是无数的、数也数不过来。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没见过或者没见过太多佛国呢?心还是不够清净的缘故。这无量的佛国,每一个佛国里面都有无量的佛,而且每个佛前面都有无量的菩萨。菩萨们最大的爱好就是亲近佛、供养佛、尊重佛,这些菩萨们也都是未来佛。
【菩萨能以独一身,入于三昧而寂定,令见其身无有数,一一皆从三昧起。】
修到某种程度,我们就可以用我们的一种身形入定,然后又看到我们化身无数(发现有无数个「我们」)……而且每一个「我们」(每一个化身)都能够从三昧中出定。
      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假设你坐在这里打坐,坐着坐着……入定了,在定中——无量的分身、应化身、意生身出来了(这分身、应化身、意生身,有的时候就是同一个意思,尤其在禅定中基本上就是同一个意思,所以我们就并列了)……我们入定之后,看到我们化出了种种身形(各式各样的身形)……就这样,经历了种种的境界,这不同的身形在禅定中会经历不同的故事。
      经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分身、应化身都从三昧出定了。就是我们出定的时候,他们跟着好像一起出定了一样,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分出去的那些身形也没有走太远,都在我们的观照当中——我们就看着:我们这个原身出定的时候,他们全都出定了,好像归到原身这里了;我们一出定他们跟着我们都出定了。但也有一种情况,我们也提到过两次了,是吧?就是我们在定中,放出去的这个分身、应化身、意生身,放出去不管了,任由他们玩儿去了(就是对他们没有观照了);这个时候,只是顾着这个原身了(入定多长时间…然后原身就出定了),放出去的那些意生身、应化身……去哪儿了呢?不管了,忘记了……就好像他们依然停留在我们那个梦中一样的。

【菩萨所住最深妙,所行所作超戏论,其心清净常悦乐,能令众生悉欢喜。】
功德林菩萨说:菩萨们已经能够安住在最深妙的境界了,他们所行所作的远远超过了凡夫的那些戏论。很多戏论都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的;菩萨所行所作的一切,超越了戏论,都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菩萨的心都非常清净,恒常地感受着喜悦和快乐,所以他们才能够带给众生欢喜。你天天愁眉苦脸的,众生见到你,也就被你传染了,就很哀愁;你天天很轻松、很放松、很愉悦,那众生也就是这样子了。
      在刚学佛的时候,记得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妇女去找一个师父,说:师父,我丈夫总是打我、骂我,对我很差。然后这个师父就说:你看你,笑得太少了,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你天天那么哀愁,谁看到都讨厌,你丈夫能不骂你、打你吗?你以后就学着笑(天天学会笑,时刻都笑),你丈夫就不会再打骂你了。后来她学会了,回家真这么做,她丈夫还真的就不再打骂她了。
      这个「笑」,真的是容易传染的,我们的痛苦和哀愁也一样会传染的。所以,大家还是要有这种清净而悦乐的心,这样本身就在利益众生了。因为如果我们表现得愉悦的话,我们身边的人会愉悦;我们身边那些看不见的灵界生命很多很多……他们看到我们的喜悦,也会受感染的,所以「喜悦」对于众生,已经是一种无言的奉献了。
【诸根方便各差别,能以智慧悉明见,而了诸根无所依,调难调者所行道。】
众生的根性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所以菩萨的善巧也有着种种差别。佛以及修得非常好的菩萨,可以用智慧明了地洞见一切,所以拥有各式各样的善巧。他们明了众生的一切根性,又不会过于执著;该开药方的开药方,不会太执著任何事物。所以如果菩萨们修到这个程度,就是最难调御的众生,你都能调御,那你就真的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了。说这个病太难治了,我给治好了,那谁都承认你是良医了。

 

【能以方便巧分别,于一切法得自在,十方世界各不同,悉在其中作佛事。】
因为有了种种的善巧方便了,所以对于一切法就好像非常自在(运用自如了)。十方世界有着种种的不同,我们都可以去那里作佛事。
      「作佛事」,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是围绕着两方面:一个是「上求佛道」;一个是「下化众生」。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这就叫「作佛事」。
【诸根微妙行亦然,能为众生广说法,谁其闻者不欣庆,此等虚空所行道。】
如果菩萨们修得也像佛一样,诸根非常的微妙。「诸根微妙」是指什么呢?就是「相随心转」。修久了,我们外表看上去,也是跟凡夫有点不一样的;我们的行为也是非常微妙的、非常清净的;同时又给众生广泛地讲说种种法。那你说,一看上去——面相挺好的,行为挺好的,给大家讲法讲了那么多,那谁听了我们的讲法不欢欣庆悦呢?所以如果我们的心像虚空一样,不著不住、到处遍在、平等慈悲,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了。
【智眼清净无与等,于一切法悉明见,如是智慧巧分别,此无等者所行道。】
功德林菩萨说:佛的智慧之眼清净无比,谁也没有办法跟佛相提并论。佛可以明了洞见一切法,所以拥有了可以善巧分别一切的智慧。如果我们成为人中「无与等者」,我们就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了。
      什么是「无与等者」呢?其实就是第一名,而且那个「第二」离他还很远,这就叫「无与等者」了,简称「无等者」。就是没有谁能跟他齐平,没有谁能追上他。这个第一名比第二名、第三名已经高出不知道多少倍了。

         

【所有无尽广大福,一切修行使究竟,令诸众生悉清净,此无比者所行道。】
佛已经拥有了所有无尽的广大福德,就是说他已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太长太长时间了,他拥有的福报太多太多了,他修的一切行都究竟了,所以能够让所有众生都非常清净。如果我们也付出佛那么多,我们就成了无可比拟者,其实也就是刚才讲的「无与等者」,就成了第一名,远远高出第二名第三名。如果我们的位置是众生中最高最高的,那肯定你就跻升为佛了嘛。
【普劝修成助道法,悉令得住方便地,度脱众生无有数,未曾暂起众生想。】
佛一直劝大家修习什么呀?三十七道品,让大家住在方便之地,度脱了无量无数的众生,而且从来没有执著这些众生相。度了无量众生又总觉得什么也没做,一直是无为的寂静的状态,
【一切机缘悉观察,先护彼意令无诤,普示众生安隐处,此方便者所行道。】
佛在讲法之前,先观察一切机缘,看适不适合;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各方面适不适合,先观察一番。而且在众生情绪不对的时候,先别着急给他讲法;他嗔心大起——正骂着人呢,你去给他讲法,有用吗?肯定是没用,是吧?
「先护彼意令无诤」,先让他的心平静下来,能听得进你所说的话,你再去跟他讲。佛会想办法把众生都带到安隐舒适的这种状态当中,所以有善巧方便的人才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不要很笨拙、很机械化,这是佛几乎总强调的。就是因为太多佛弟子在做法布施的时候,有一些笨拙,起了反作用了,所以佛才反反复复讲这一点。

         

【成就最上第一智,具足无量无边智,于诸四众无所畏,此方便智所行道。】
佛已经成就了最上第一的智慧,这是赞美释迦佛的,当然释迦佛也代表着所有一切佛。智慧是最上的,是最第一的,而且具足无量无边智(智慧很广博,涉及所有方面了),处在四众当中无所畏惧(「四众」,我们知道,出家的男女二众以及在家的男女二众,合称「四众」,也叫「四众弟子」,佛在四众弟子当中,无所畏惧)。为什么「无所畏惧」呢?身、口、意无比的清净,没有愧疚,这是第一点。第二,拥有无量的智慧,不怕你提问题;人品上没有惭愧,智慧上无量无边,所以就无所畏惧了。拥有方便智慧的圣者,才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又提到了方便(善巧方便)这一点。
【一切世界及诸法,悉能遍入得自在,亦入一切众会中,度脱群生无有数。】
功德林菩萨说:伟大的释迦佛,一切世界您都可以入进去,您晓了一切法,您是如此的自在,任何众生云集的大会,您都能入进去度脱无量无边各种各类的众生。
【十方一切国土中,击大法鼓悟群生,为法施主最无上,此不灭者所行道。】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不是说只成佛这一次,他成佛无数次了。无数次的成佛,无数次的乘愿再来,显化为普通凡夫,然后再修上去,反反复复。所以说,十方世界一切国土当中,佛都曾经去那儿击起大法鼓,去开悟各种各类的众生,大做法布施,而且做的是最无上的法布施(释迦佛讲法讲得特别好,一般人难以超越他,所以说他是最无上的)。
「此不灭者所行道」,你要有佛的这种精神——我反反复复地成佛,反反复复地入到轮回中度众生,没有穷尽,要有这种精神,你才走在佛所行的道路上。

【一身结跏而正坐,充满十方无量刹,而令其身不迫隘,此法身者所行道。】
如果是修到法身菩萨位,我们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了:我们在这儿结着跏趺坐打坐(端身正坐),在定中——无数个「我们」、无量个「我们」充满了十方的无量世界了……看着那么多的「我们」,那么多的「我们」充满所有世界,然后也没有感觉挤(没有感觉拥挤、狭窄),没有,还是很舒适的,好像总有空间似的。为什么呢?我们想一想:一粒微尘当中进去就是无量法界。「法界」首先意味着「大」,再一个意味着「空」。微尘里的这个「大」和「空」,也是无边际的,所以你进去之后,并没有觉得很拥挤或者狭窄。
【能于一义一文中,演说无量无边法,而于边际不可得,此无边智所行道。】
佛在讲法的时候,善于引申和拓展(在讲一条法义的时候、在讲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的时候,他就能够讲说出无量无边的法了)。其实这个并不意味着跑题(不是跑题),它是拓展。跑题和拓展还是两回事。因为佛经中也讲:「一义」当中含着无量义,是不是?所以,一条法义你要拓展讲,真的可以讲很久的,可以一直讲下去。那怎么样才能够就着一个法义、一段话或者是一句话,我就一直讲个没完没了,又不算跑题,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那必须拥有无边的智慧了,要有足够的积淀才可以,厚积薄发。如果是无量积,那就是无量发了;积累的足够多,讲的才能足够久。

         

      有一些初学佛者,好像比较喜欢听白话文的讲法,因为能够听懂,而且又会引申出很多的内容,甚至还有一些故事。但是中期的修行者,一般就比较讨厌发挥,是吧?很多处在中期的修行者会说:我就喜欢读原经文或者我就喜欢听原经文,我不喜欢你发挥太多,说那个法师发挥太多了,不喜欢。但你要是学《华严经》之后,你会发现:发挥还是应该的呢,不发挥——说明你智慧少,你没把那该讲的东西讲出来,说明没讲好。
      我们学院,也是在一个师兄的助推下,开始了讲法……一开始也是——什么都不懂,曾经也纠结过——在讲经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发挥?字对字地翻译,翻译过一段时间,有师兄批评,说:讲法不是这样的,你得讲,你不能字对字翻译,那叫「翻译」,那不叫「讲」。有的时候(真有发挥的时候),也有人批评,说:你发挥太多了,我要听原经文。不过,好在这个网络时代,选择性很丰富,你要听原经文,它有原经文;要听发挥的有发挥的;白话式的这种讲法也有无数的法师在讲;各种版本你可以去选择,我们其实生活在最幸福的时代。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就引用三个段落,这三个段落来自《乾隆大藏经》华严部《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这三个段落讲的就是释迦佛其实过去都无数次地成佛过,他不是就这一世修成佛,他真的是古佛再来,而且反复地来。
「释迦如来,往昔教化苏陀婆王,但为成熟诸众生故,然实已于恒河沙劫,久成正觉;
释迦如来,示燃灯佛,授记已来,乃至成佛,于是中间,修菩萨行,而实已于无量劫来,成等正觉,住佛境界;
释迦如来,现托王宫,释种被害,但为成熟诸众生故,而实已于无量劫来,成等正觉……」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相关文章

《华严经》006(第〇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006(第〇二卷)〔终极版〕

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包括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依然是类似的。首先讲,某某贵宾证得了什么样的解脱门,之后就是贵宾代表的发言(讲说偈颂)。我们今天重点看一下五个偈颂。【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喜乐海髻天王,得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解脱门;最胜功德幢天王,得消灭世间苦净愿海解脱门;寂静光天王,得普现身说法...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 第三上节课我们讲到,普贤菩萨入到了「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

《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我们继续来学习贤首菩萨的偈颂。上节课讲到,「若了神通深密用,则为诸佛所忆念...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中〔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菩萨住在三昧中,种种自在摄众生,悉以所行功德法,无量方便而开诱。】贤首...

《华严经》046(第一六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046(第一六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这个时候,在须弥山的顶上,在释迦...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