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63(第一九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一(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如聋又似盲,
且看自心想。
看看看看看,
自心无思想。
——【醍 醐】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上节课,功德林菩萨给我们讲解了菩萨摩诃萨「十行位」当中的第三:「无违逆行」。「无违逆行」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不管我们遇到怎样的逆境和伤害,我们都要处在清净的自性当中,不要违背和逆反于我们的真心自性,这是「无违逆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屈挠行?】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无屈挠行」(十行位的第四位「无屈挠行」位)。
【此菩萨修诸精进,所谓:第一精进、大精进、胜精进、殊胜精进、最胜精进、最妙精进、上精进、无上精进、无等精进、普遍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修各种各样的精进。比如说:第一精进、大精进、胜精进、殊胜精进、最胜精进、最妙精进、上精进、无上精进、无等精进、普遍精进。
      可以说一提到精进(非常精进,比着赛着精进),指的就是「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了。

【性无三毒、性无憍慢、性不覆藏、性不悭嫉、性无谄诳、性自惭愧,】
而且功德林菩萨还提到,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他们已经蠲除了(贪、嗔、痴)三毒,你在他们身上很难看到还有贪、嗔、痴;而且他们身上也不再有骄慢;而且他们万一做了任何的错事(犯了任何的过失),都不会覆藏(不会隐藏起来),他们会公开地当众发露忏悔。
而且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这些菩萨们,他们内在深处一点儿悭惜吝啬心都没有(一点儿都找不到),也没有嫉妒心(「嫉妒」的反义词我们可以讲是「随喜」,嫉妒——看不得别人好;随喜——看到别人好,我跟着一起高兴)。
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这些菩萨们一点嫉妒心都没有,而且也没有谄媚虚诳之心,他们总是喜欢看自己的过失,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完美,心生惭愧,总是盯着自己的过失看。他们那么精进……只要提到精进,我们就会想到「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不屈不挠地精进,不怕吃苦。
      那他们为什么这么精进呢?
【终不为恼一众生故而行精进,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终不为恼一众生故而行精进,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他们精进是精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兼顾众生的感受的,不会因为自己的精进搞得周围的人都不欢喜。
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是为了断掉一切烦恼而精进的,在自己想办法断烦恼的修行过程中,不会再增添别人的烦恼。
      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我们在家居士,在我们精进修行的时候,有没有给周围的家人带来烦恼呢?我们必须要反省一下。你是很精进地念佛、诵经、听经、打坐,但你有没有换位思考一下?照顾一下周围的这些家人的感受?一定要协调好这一点!不然我们就很自私地想要断自己的烦恼,却给众生增添了烦恼,这不是菩萨所为啊!

【但为拔一切惑本故而行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为了拔除「一切惑本」而行精进(「惑」代表困惑,一切的困惑之本其实就是无明,没开悟)。为了拔除无明(为了开悟)而行精进,非常精进。
【但为除一切习气故而行精进,】
他们也是为了除掉一切的习气而非常精进。
      为什么要除掉一切的习气呢?因为「贪、嗔、痴、慢、疑、嫉妒」这些习气,不仅让我们伤害自己,也会殃及众生。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断这些习气。
【但为知一切众生界故而行精进,】
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众生界而行精进」。
      我们都知道整个虚空法界非常广博,没有边际,里面的众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大概地划分为:「六道」、「十法界」或者「胎、卵、湿、化」四生,是吧?这只是非常粗略的划分。菩萨们为了了知一切众生界而行精进,希望对于所有的众生都有了知,而没有盲点或者盲区。了知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益这些众生。
【但为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进,】
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众生是怎样从这儿死了、到那儿生了的,这一切都想知道(也就是说想证得「宿命通」,顺带着也证得「天眼通」)。

【但为知一切众生烦恼故而行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众生的烦恼而行精进。
      众生的烦恼就好像众生的病苦,当医生的想救治这些病人,总要了解病人都有哪些病吧?所以要了知一切众生的烦恼。众生都有什么样的病?我了解清楚了,才能开药方啊!
【但为知一切众生心乐故而行精进,】
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众生心乐而行精进」。
      众生内心都喜欢什么呀?我要知道他喜欢什么,才方便我投其所好。投其所好的目的也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随顺众生的心,让他欢喜,慢慢地把他往佛道上领。
【但为知一切众生境界故而行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众生的境界而行精进。
      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境界,本质上还是心不一样。了知一切众生的境界,如果在禅定中,众生内心的境界也会显化为种种具体的形象,或者是故事情节。
【但为知一切众生诸根胜劣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心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法界故而行精进,】
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众生种种根性的胜劣而行精进。
      根性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这一切都要了解。
他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众生内心的想法而行精进(希望自己拥有「他心通」)。
他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法界而行精进。
      因为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正遍知)的,为了像佛一样了知一切法界,所以非常精进。

【但为知一切佛法根本性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平等性故而行精进,】
他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佛法的根本性而行精进。
      一切佛法的根本性是什么呢?我们想一想。其实在某一个角度,也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他们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佛法的平等性而行精进。
      关于「平等性」,我们前面的课程中已经讲过很多了,这里就先不详细解释了。
【但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精进,】
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也是了知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平等性而行精进。
      要真的想了知过去、现在、未来的平等,就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要具备基本的禅定功夫。
【但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而行精进,但为证一切佛法智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一实相故而行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这么精进,也是为了得到一切佛法的智慧光明,也是为了证得一切佛法的智慧,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佛法一实相。
      一切佛法归根究底,讲的就是真理、实相。
【但为知一切佛法无边际故而行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第四「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他们这么精进,也是为了了知一切佛法的没有边际。
      就是因为佛法浩如烟海,所以他们才精进。这么多的内容,不精进能学得完吗?多学一点儿是一点儿,今生不够用,还有来生,还有未来世。
【但为得一切佛法广大决定善巧智故而行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他们也是为了「得一切佛法广大决定善巧智慧而行精进」。
      在精进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善巧智慧。我们知道,熟则能生巧,一开始做这个事情很笨拙,那是没有巧可言的,熟悉了、熟练了,才会有善巧出现,所以要精进。
【但为得分别演说一切佛法句义智故而行精进。】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这么精进,也是为了得「分别演说一切佛法句义智慧」,就是希望自己辩才无有障碍,能够顺利地讲说一切佛法的甚深含义,拥有足够的智慧能讲说一切法义。
【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精进行已,设有人言:‘汝颇能为无数世界所有众生,以一一众生故,于阿鼻地狱,经无数劫备受众苦,令彼众生一一得值无数诸佛出兴于世,以见佛故,具受众乐,乃至入于无余涅槃,汝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尔不耶?’】
功德林菩萨说:佛子们,「无屈挠行」位的菩萨摩诃萨们这么精进,这个时候,就有人来试炼了。
可能有的人就会对这些菩萨讲:你们能够为了无数世界的所有众生(为了每一个众生),去阿鼻地狱,经无量劫,受一切苦吗?
有人就试炼(就问他们):你们敢不敢为了无数世界的所有众生(为了每一个众生),去阿鼻地狱受无数劫的苦?地狱的种种苦,你们都受个遍,你们敢不敢?目的是让这些众生,每一个都能够遇到无数诸佛出兴于世,靠着见到佛的福报,能够圆满具足种种乐,到最后能够证得究竟的无余涅槃。这一切的众生都得度了,都证入无余涅槃大解脱了,你们再成佛,你们愿意吗?
【答言:‘我能。’】
处在「无屈挠行」位菩萨们就回答:我愿意、我敢!为了让所有众生都解脱,我愿意去阿鼻地狱,经历无数劫,受遍地狱里的所有苦!
      此时师兄们,如果有人来问我们,我们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有师兄正在群里分享释迦佛的「五百大愿」,我们的本师释迦佛自然是敢这样做了。那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也敢。我们敢不敢?都想离苦得乐,去天上、去佛国,你愿意为了所有众生的成佛去阿鼻地狱,而且待无量劫的时间,受遍地狱的所有酷刑吗?你愿意吗?但是「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愿意,他们敢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挺善良、挺慈悲的,但是这种善良、慈悲好像就怕拷问,一拷问就有点悬了。
【设复有人作如是言:‘有无量阿僧祇大海,汝当以一毛端滴之令尽;有无量阿僧祇世界,尽抹为尘。】
当「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表示:他们愿意去阿鼻地狱为众生受苦的时候,可能又有人去试炼他们了,说:有无量阿僧祇大海(海水面积是无量无边的),你要从一根毛的毛端这里,滴下一滴水,一滴水一滴水地这样滴下来,直到蘸干这无量的大海;那得用多少滴水?那得用多久的时间呢?假设有无量阿僧祇世界,这无量世界都抹碎成微尘。那得有多少粒微尘呢?
【彼滴及尘,一一数之,悉知其数。为众生故,经尔许劫,于念念中受苦不断。’】
这个人就说:蘸干无量大海的这些水滴,以及无量世界抹碎成的微尘的数量(那肯定是数不清的),就算这一切数量都能数清楚,你敢不敢为了众生经历这么多数量的劫数,而且在每一念之间都受苦不间断(无量久的时间,你念念间都在受苦,不间断)。你为了众生,你敢不敢去?
      生命的本能就是求乐而避苦。所以有人就问:这个无比精进的「无屈挠行」位的菩萨(十行位的第四行位)。大家都求乐,能不能做到只有你在求苦,求苦的目的是让众生得一切乐。你愿不愿意进行这样的一种置换?众生的苦,我都替他受了,为了众生的乐,我什么都可以做,不仅是舍肉身(割肉)、献血这么简单了,这可是无量久远的时间,每一念之间都受苦不间断,我们敢不敢?问问自己。
【菩萨不以闻此语故而生一念悔恨之心,但更增上欢喜踊跃,深自庆幸得大善利:‘以我力故,令彼众生永脱诸苦。’】
但是,处在十行位第四「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不会因为听了前面的这些试探之语,就生出一念的悔恨之心,他们不后悔,而且还非常的欢喜踊跃,欢喜踊跃的程度反而还增加了。他们自己感觉非常的幸运,得到极大的善利益了,说:太好了!太好了!靠着我的力量,竟能够让这么多的众生永远地脱离种种苦难,我愿意去受苦,念念不间断!
      我们现在修行道路上受一点点苦,就已经不得了了。自己处理不好,还要到群里去说:修学了佛法这么长时间,没见效果,又遇逆境,别人骂他几句怎么样了……不得了了。这些师兄,都听听这节课吧!修行人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很多,在整个法界都很多,但是经得起考验、经得起试炼的实在太少了。一万个人、十万个人都去学佛,到最后谁成佛了?
【菩萨以此所行方便,于一切世界中,令一切众生乃至究竟无余涅槃。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屈挠行。】
功德林菩萨说:处在「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就靠着这样的方便,在一切世界中,令一切众生到最后都证得了究竟解脱无余涅槃。
      一开始,先提到「无屈挠行」位的这些菩萨们修得非常精进、非常勇猛,我们听了其实也没什么感觉。但是,一说他们愿意为了众生去阿鼻地狱,受无量劫的苦。而且地狱的刑都受个遍,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了「无屈挠行」位的菩萨是真正不屈不挠。
      有很多的佛弟子不学《华严经》,就知道几个字——「富贵的华严」,其他一概不知了,以为《华严经》很飘呢!你深入学一下,你才知道这根扎得有多深呐!把所有的那个「我」都涤荡得一干二净,完全看不见了。所谓的那个「我」,这并不是说几句空性的大道理就能解决的问题,众生根深蒂固的这个「我」,这无量劫以来反复加固的这个「我」,在轮回中一次又一次复利计息式地增长的这个「我执」,不是说几句空性的大道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能把这个「我」消掉,不是的!就必须得做出来!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无屈挠行」位的这些菩萨太傻了,这不是自我虐待吗?你修行目的是什么?不都想离苦得乐吗?你去找苦吃,找一切苦吃,值得吗?但我们退远了想一想,这一切众生,你见到所有受苦的众生,是不是都是你的心显化出来的?你救他们,希望个个都解脱了,到最后发现,你救的还是你自己。你发了这样的愿,敢于把「小我」撕碎,完全奉献出去,到最后发现,最快成就的还是你自己,不是别人。因为众生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化现的,他不是外在的,众生跟我们是一体的呀!
      如果这个法界内所有众生都得度了,那意味着什么?你的苦也就尽了。众生的苦不就是我们自己的苦吗?这整个的大法界就是我们的一颗心。如果这个法界内还有任何一个众生——哪怕只剩一个还在苦,你说你的觉悟是否圆满?肯定还不圆满。如果这个法界内没有众生受苦,个个都是喜乐的,这法界又是你的心,那证明什么?你就是极致喜乐的,一点缺憾都没有的。如果说为别人而去阿鼻地狱受无量劫的地狱酷刑,你可能还害怕,你想一想,如果是为自己呢?什么是众生啊?这无量的众生,其实是过去世我们的无量记忆呀!不都是我们吗?我们的真体不就是整个法界吗?法界内的这种记忆显个形、那种记忆显个形……这所有众生就是我们过去世所经历的所有记忆。为了他们的究竟解脱无余涅槃,我们抢着去阿鼻地狱受苦,把他们都解救了,一看,把整个大法界的「我们」都解救了。
      当我们学习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的时候,很多条大愿都让我们非常地钦佩,甚至感觉有一些恐怖,释迦佛这不是受虐狂吗?但是一学《华严经》的这一段落发现,「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做的,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做的,而且这还只是十行位的第四行位,并不算什么,以后还有很多很多项内容。
      修了若干时间之后,或者有一些师兄已经修了若干年了,自我感觉这个「我执」已经看不见了,但是还是要经历很多的事情,你才会发现那个我执藏得深了,但是还有,还没除根呢!我执的根太深了,简直是无底的。我们一直在除我执的根,本来是把地面的部分都除尽了,然后向下挖,十米、二十米、三十米……一直往下挖,发现总是还有那个根,然后一直挖到底。所以非常感谢「无屈挠行」位的菩萨们,带我们把我执的根挖出来。什么时候彻底地没有私心了,为了众生什么都敢做了,完全没有那个「我」了,才算完成了修行的第一步呢!
      有的时候,讲到菩萨摩诃萨吃的这些苦,我们就感觉德行的力量胜于智慧。智慧有的时候显得富丽堂皇,让人尊贵,但却并不容易让人感动。但是德行(美德、仁德、慈悲)的力量总是会让我们感动,甚至流泪,甚至每个毛孔都向外渗血。所以也有哲学家讲:「美好的品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真的是这样,智慧让我们变聪明,但是美德让我们感动人,如果说智慧预示着高度的话,美德好像更彰显着深度。
      《华严经》是这么好的经典,但是佛弟子当中修学的人还是挺少的。我们知道,这确实挺遗憾的,这次我们慢到不能再慢,详尽到不能再详尽的这种白话讲解,希望能够帮到越来越多的众生,了解《华严经》,了解佛的慈悲、佛的境界……

      在《佛说如来兴显经》中有一段话讲得也很美,说:三千世界形成的时候,总是会先形成色界天子们所住的宫殿;然后再形成欲界的这些众生所居住的房舍、屋宅、处所;然后才成就了种种众生之类。它是有次序的。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知道,它有生、住、异、灭的过程,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先形成色界的所有宫殿。有的师兄说:为什么不先形成无色界的宫殿?因为无色界没色相,你看不见。从相上讲,先形成色界的所有宫殿;再形成欲界的这些众生所居之处;之后才形成种种众生之类。要是就着这个物质相看,这三千大千世界先形成的是一些稀薄的物质态,或者精密度最高的、更精微的物质态;之后呢,慢慢地形成一些比较粗重的物质态;到最后再形成比较纷繁复杂的这些众生(众多坚固妄想集成之身)。
      接下来类比说:如来(佛)——伟大的觉悟者,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先成就的是哪些人呢?先成就的是菩萨们。先赐予菩萨们智慧;然后赐予缘觉乘的圣者智慧;然后,再赐予声闻乘圣者智慧;之后,再赐予众生智慧。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佛有偏私,佛降下法雨的时候,平等普润一切。但是《法华经》里讲了,有小药草、有大树,它吸水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大树能吸到好多雨水,小药草的能力有限,只能吸到一点点水。如来是有真正平等心的,不会偏爱菩萨,先救度菩萨,不是的。这是因为过去世菩萨们善根更深厚,而且他们对于诸法的理解能力最强,所以好像是佛同样化现于世了,好像先度了菩萨一样,先给菩萨智慧,其实不是给,是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所以说,佛出现于世的时候,先得度的是谁呀?是诸位大菩萨;其次是缘觉;其次是声闻;其次是一般的各类众生。是众生的个人能力决定的结果,因为佛是没有偏私和爱憎之心的。
      佛的道法是同一种味道,在不同众生那里引起的情绪反应可是真不一样了。有的人还讨厌佛法,还诋毁佛法呢!有的呢,一听闻佛法就欢呼雀跃,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佛说如来兴显经》后面一点点,还有一句话也非常重要,说「所植德本,而显慧行,自然为现」。这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得到多少智慧,跟你的德行有关系(跟你的美德、道德有关系)。德深的人智慧就高。修德怎么修呢?我们都知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修的是什么?是福德,修的是福报。但是你的德要是到了极致了,你的智慧自然就高显出去了。它是呈正比的关系。德到极致了,智慧就到了极致了。
      你要是没有足够多的福报,你能成为菩萨吗?你能听到佛讲法吗?甚至说,还在诸圣云集的大会中坐得离佛最近,坐得远的可能听都听不太清楚了(虽然佛的声音,理论上讲,只要他讲法,所有圣众都能听清楚的。但是你离得近一些,肯定听得更清楚了嘛!)而且,你离佛整个的能量场也最近,这都是靠福报的。所以「德」是很重要的!
      个别师兄,有的时候迷上了空理,就觉得断恶修善、累积福德,这只是小儿科的事情(那是小学生做的事情,瞧不起!)并不是这样子的。德不到极致,我们的智慧无法到极致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才说佛是「福德」和「智慧」两者具足的。到达极致了,才叫「具足」——两足尊。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每一次学习《华严经》,我们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相关文章

002.华严经 002(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一

002.华严经 002(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一

第002课昨天我们提到,《华严经》并不是阿难尊者整理的,据《涅槃经》的记载,佛陀在六十岁的时候,感觉自己需要一个侍者,他就在身边众多的弟子中选中了阿难。那么,佛什么时候讲的《华严经》呢?佛陀刚刚成道,有说三十岁、有说三十五岁,就算是三十五岁的话,距离六十岁还有二十五年的时间差。可见阿难当时确实不在场。关于这个问题就先说...

《华严经》007(第〇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007(第〇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三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三卷,依然是「世主妙...

《华严经》 010(第〇五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0(第〇五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五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五卷——世主妙严品 ...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大家好!昨天在课程中,我们反复提到了基督教的一个殊胜数字——...

《华严经》 023(第〇九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3(第〇九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九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二大家好!在我们听最近几节《华严经》课程的时候,大家要观想:你就是整...

《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是文殊菩萨讲解「四圣谛」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注意听。【诸佛子,...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