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大乘密严》之境 02

尔时,会中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善能演说诸地之相,微妙决定尽其源底,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应正觉所欲问少法,愿佛慈哀,为我宣示。”佛言:“金刚藏,汝于我所欲有所问,如来应正等觉,当顺汝心,为汝开演。”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蒙佛许已,即白佛言:“世尊,佛菩提者是何句义?所觉是何请说?第一义境示法性佛,除去来今在行地者,色相之见及取著外论:行分别境,起微尘胜性、自在、时、方、虚空,我意根境和合,如是诸见。复有计著,无明、爱、业,眼色与明,是时复有触及作意,如是等法而为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和合生识虚妄忆度,起有无等种种言论。此法之中,复有诸人于蕴众生堕空性见。为断如是妄分别觉,唯愿世尊,说离五种识所知相,能于诸法最自在者,佛大菩提所觉知义,令得闻者知其了悟,所知五种而成正觉。”

 

尔时,佛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金刚藏,十地自在超分别境,有大聪慧,能欲显示法性佛种最上瑜祇。非惟汝今于佛菩提所觉之义生希有念,请问于我。有贤幻等无量菩萨,咸于此义生希有心,种种思惟而求佛体:如来者是何句义?为色是如来耶?异色是如来乎?如是于蕴界处诸行之中,内外循求不见如来,皆是所作灭坏法故。以智定意审谛观察,乃至分析至于微尘,皆悉不见,蕴粗鄙故,如来者常法身故。善哉!佛子,汝能善入甚深法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唯然受教。”


佛言:“善男子,金刚三昧藏胜自在者,如来非蕴亦不异蕴,非依蕴非不依蕴,非生非灭,非智非所知,非根非境。何以故?蕴界处诸根境等皆粗鄙故,不应住内、不应住外而见如来。善男子,色无觉知无有思虑,生已必灭,同于草木瓦石之类,微尘集成如水聚沫,受以二法和合而生,犹如浮泡瓶衣等。

想亦二和合因缘所生,如热时焰,譬如盛热地气蒸涌,照以日光如水波浪,诸鸟兽等为渴所逼,远而见之生真水解;想亦如是,无有体性虚妄不实。分别智者如有性见各别体相名字可得,定者审观,犹如兔角、石女儿等,但有假名初无实义。如梦中色,唯想妄见,寤即非有;无明梦中见男女等种种之色,成于正觉即无所见。譬如芭蕉皮叶,既除中无有实;行亦如是,离于身境即无体性。识如幻事虚伪不实,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以草木等物,幻作于人及诸象马,种种形体具足庄严,愚幻贪求非明智者;识亦如是,依余而住而异分别,谓能所取二种而生,若自了知即皆转灭,是故无体同于幻事。

 

“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槃界,亦名法界。过、现、未来诸佛世尊,皆随顺此而宣说故。如来出世不出世间,此性常在,名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金刚藏,云何名为尼夜摩?后有诸恶此皆离故,又此三昧能决定除后有诸恶,以如是义名尼夜摩。若有住此三昧之者,于诸众生心无顾恋,证于实际及以涅槃。


犹如热铁投清冷水故,诸菩萨舍而不证近住而已,常为众生而作利益,不舍精进大悲诸度,不断佛种,不行外道二乘之径,如大力象,不为三昧淤泥所溺,心不味著识之境界,趣佛法门恒无退转,以究竟慧入佛法身,开显如来广大威德,当成正觉转妙法轮,智境众色而为资用,入如来定游涅槃境,渐次修行超第八地,善巧积习乃至法云资用如来广大威德,住于诸佛内证之地,与无功用三昧相应,遍游十方不动本处,而恒依止密严佛国转于所依,智、定、意身、力、通自在皆得具足。


譬如空月,影遍众水;佛亦如是,化形普降于诸世间,随众生心所乐不同,皆使蒙益无空见者。复令当诣密严佛国,如其性欲而渐开诱,为说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萨摩尼宫等诸安乐处,乃至诸地次第十方佛土功德庄严,尽于未来随机应现。如因持咒安缮那药,及诸灵仙宫殿之神,与人同止而不可见;如来变化所为事毕,住于真身晦而不现,亦复如是。”

讲解部分:

 

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

 

各位尊者,大家好!

 

欢迎继续回到三界之外的密严佛国。此时释迦牟尼佛与无量无数的菩萨摩诃萨们安坐在一起,这些菩萨摩诃萨们都是十地以上的大菩萨。

 

【尔时,会中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善能演说诸地之相,微妙决定尽其源底,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应正觉所欲问少法,愿佛慈哀,为我宣示。】

这个时候,大会中的金刚藏菩萨大菩萨,善于演说从初地到十地的一切境界之相。无论是初地欢喜地,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极难胜地,还是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八地不动地,九地善慧地,还是十地法云地。所有诸地的境界之相,金刚藏菩萨都能够极尽微妙地给大家讲说,尽其源、穷其底。

此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从座位上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弯曲身体,合掌对佛说:世尊,现在面对您,面对秉承真如实相而来的您,面对三界至尊、应供、正等正觉,我这里有一些问题想要问您,希望您慈悲的哀悯我,给我宣讲一下。

 

【佛言:金刚藏,汝于我所欲有所问,如来应正等觉,当顺汝心,为汝开演。】

释迦牟尼佛说:金刚藏,你现在在这里想要问什么,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都会随顺着你的心意,给你讲说清楚的。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蒙佛许已,即白佛言:世尊,佛菩提者是何句义?所觉是何请说?第一义境示法性佛,除去来今在行地者,色相之见及取著外论:行分别境,起微尘胜性、自在、时、方、虚空,我意根境和合,如是诸见。复有计著,无明、爱、业,眼色与明,是时复有触及作意,如是等法而为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和合生识虚妄忆度,起有无等种种言论。】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得到了佛陀的许可就对佛说:世尊,佛、菩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能够觉知、那些被我们觉知的一切到底是什么呢?所谓的第一义之境,据说那里含藏着法性佛。

 

除去过去、未来、现在正在修行的诸种境界,除去一切色相之见,除去一切著相的论点、论说,除去那些在细枝末节、在核心之外的言论,除去那些行者本能分别的境界,除去那些微尘胜性,除去自在、时间、空间、虚空,除去所谓的我,除去意识,除去根、境,除去根境和合,除去如是种种核心之外的见解。还有很多众生在计著,很多众生在无明中、在爱欲中、在业缘中,还有很多众生在眼、色与明中困惑。有时诸多的言论也著于所有的触及作意。以上种种法而为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和合而生诸识。众生沉迷于虚妄的记忆和揣度,世间有无量无数的种种毫无意义的言论。

 

【此法之中,复有诸人于蕴众生堕空性见。为断如是妄分别觉,唯愿世尊,说离五种识所知相,能于诸法最自在者,佛大菩提所觉知义,令得闻者知其了悟,所知五种而成正觉。

在这样的法当中,也有人对五蕴和合而成的一切众生堕入到顽空、顽空断灭空,种种的空性之见。怎么样能够断除如上这些虚妄的分别,这些毫无意义的觉知?唯愿世尊,能给大众讲说一下离开五种识的所知之相。希望您---能在诸法中遍知一切的大自在者,希望您---伟大的觉悟者,希望您用您觉悟的智慧让大家了解一切实相。希望您的讲说可以让所有听众们彻底悟入实相,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尔时,佛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金刚藏,十地自在超分别境,有大聪慧,能欲显示法性佛种最上瑜祇。非惟汝今于佛菩提所觉之义生希有念,请问于我。】

此时,释迦牟尼佛告诉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善哉!善哉!金刚藏,不愧是十地以上的大自在者,你已经超越了一切意识分别之境,你有极致的大聪慧,你想要显示法性佛种最上核心之义。当然了,诸多的菩萨中,也不是仅仅只有你才能够对佛所觉悟、证得的义理,生出以上稀有之念而向我发问。

 

【有贤幻等无量菩萨,咸于此义生希有心,种种思惟而求佛体:如来者是何句义?为色是如来耶?异色是如来乎?】

其实曾经有贤幻菩萨等无量的菩萨,关于以上的第一义都曾经生起稀有之心。他们种种认真的思,想要求得诸佛真正的本体。他们曾经问:如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来是色相?还是非色相?就这样像贤等无量的菩萨们也经常思这样的问题。

 

【如是于蕴界处诸行之中,内外循求不见如来,皆是所作灭坏法故。以智定意审谛观察,乃至分析至于微尘,皆悉不见,蕴粗鄙故,如来者常法身故。善哉!佛子,汝能善入甚深法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中,在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当中,在六处诸行当中,内外求想见如来而不得见如来。因为色、受、想、行、识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十二处这一切之内只要是你能觉、能见、能听、能闻、能嗅、能尝、能知、能触都是所作,都是灭坏之法。一切能观、一切所作都是灭坏之法,而如来不是灭坏之法。只有当大家靠着自性的智慧安处在禅定中,在定慧等持中,在寂照如一中,在止观双运中去仔细观察,甚至向极微处去分析,分析到微尘内部去才能发现一切相本空,五蕴色、受、想、行、识是如此的粗鄙,而如来的法身是真常。善哉!佛子金刚藏菩萨,你善于契入甚深的法界。你仔细听,要好好的思惟啊,我会给你讲的。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唯然受教。】

是的,世尊啊!我会认真地听您讲的。

 

【佛言:善男子,金刚三昧藏胜自在者,如来非蕴亦不异蕴,非依蕴非不依蕴,非生非灭,非智非所知,非根非境。何以故?蕴界处诸根境等皆粗鄙故,不应住内、不应住外而见如来。善男子,色无觉知无有思虑,生已必灭,同于草木瓦石之类,微尘集成如水聚沫,受以二法和合而生,犹如浮泡瓶衣等。】

释迦牟尼佛说:善男子,金刚藏菩萨呀,你不愧是金刚三昧之藏,你已经超过了世间所有的自在者。其实你已经知道如来并不是五蕴,但也不能说与五蕴毫无关系。如来并没有依靠着五蕴,但也不能说完全不依靠五蕴。如来是非生、非灭、非智、非所知的。如来不是六根,也不是六根所对之境。为什么这样说呢?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一切根境二元对立,都是如此的粗鄙啊!如果你想见如来,不要住内也不要住外,如来非内非外。善男子,看看一切的色相吧,一切单纯的色相本身没有觉知,没有思虑的能力。只要生存就必定毁灭,就好像世间的草、木、瓦、石都是由无量的微尘集合而成。又如同水上聚集的泡沫,都是因缘二法和合而生。无论是浮在水面的泡沫,还是陶师做出的瓶子,还是工匠做出的衣服,都是因、缘二者和合而生,是如此的脆弱。

 

【想亦二和合因缘所生,如热时焰,譬如盛热地气蒸涌,照以日光如水波浪,诸鸟兽等为渴所逼,远而见之生真水解;想亦如是,无有体性虚妄不实。】

想一想在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地面上的空气好像蒸涌一般,在日光的照耀下远远的看上去像水的波浪。温度过高,地汽蒸涌犹如水波浪。诸种鸟类、兽类由于干渴焦渴,远远地望上去就以为被热气蒸涌的(波浪)真的是水,其实只是热气而已。这些阳焰只是热气而已,鸟兽不知却以为是水。我们所有的妄想都是这样的,无有体性。都是因缘会遇的结果,都是如此的虚妄而不实啊!

 

【分别智者如有性见各别体相名字可得,定者审观,犹如兔角、石女儿等,但有假名初无实义。如梦中色,唯想妄见,寤即非有;无明梦中见男女等种种之色,成于正觉即无所见。】

那些用分别心自以为有智慧的人看到一切相都以为是真的,好像真的存在。他们给各种体相安立各种名字,但是却不知道在禅定中去观察,这一切妄相就好像兔子那不存在的犄角,就好像石头那不存在的女儿一样,仅仅有一些虚妄的假名,根本没有真实的存在意义。如同众生在梦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的一切色相其实都是虚妄之见,醒来一切都不存在。

 

众生在无明的梦中见到男人相,见到女人相,见到种种的色相。当有一天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发现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譬如芭蕉皮叶,既除中无有实;行亦如是,离于身境即无体性。识如幻事虚伪不实,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以草木等物,幻作于人及诸象马,种种形体具足庄严,愚幻贪求非明智者;】

就好像芭蕉的皮和叶子看上去是实有的,你剖析到中间却是一场空。三界内的一切诸行都是这样的。这一切幻化中的动作离开你肉身的感知,好像什么也没有。我们的识性本身就如同幻化之事一样虚妄不实。好像世间的一些魔术师、幻化之师以及他们的弟子们能够借助草、木头甚至皮影幻化出种种的人、象、马种种的形体,看上去具足庄严。那些愚痴的观众们就把这些幻相当真了,就起了贪求之心。但是真正的明智者怎么会把这些幻相当真呢。

 

【识亦如是,依余而住而异分别,谓能所取二种而生,若自了知即皆转灭,是故无体同于幻事。】

众生的识性就是这样的,依着外在的根尘境相起种种的分别。自以为我能觉、有所觉,我能取、有所取,但是却不知如果你深入禅定、远离根尘你才真的了知这一切的本质。一切幻相都会消灭,一切幻相没有自己那个本自存在的不变的本体,一切幻相都是生灭。幻变而真不变,依着真才能看清幻。

 

【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槃界,亦名法界。过、现、未来诸佛世尊,皆随顺此而宣说故。如来出世不出世间,此性常在,名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

佛陀说:金刚藏,如来的真身常住而永远不会变异。真正的修行者无论是念佛还是观行,修到了极处就会到达如来藏这里。如来藏就好像虚空一样是不会坏灭的。如来藏就是涅槃之界,也叫「法界」。无论是过去佛、现在佛、还是未来佛,所有诸佛世尊在讲说第一义的时候都是随顺着如来藏而讲说的。不管如来的应化身是否显化于世间,如来的真身--这「如来藏」、这「涅槃界」、这「法界」常存常在。这就是「法住性」,也叫法的「尼夜摩性」。

 

【金刚藏,云何名为尼夜摩?后有诸恶此皆离故,又此三昧能决定除后有诸恶,以如是义名尼夜摩。若有住此三昧之者,于诸众生心无顾恋,证于实际及以涅槃。】

金刚藏,为什么说也叫法的「尼夜摩性」呢?「尼夜摩」代表如来的真性。就如同拥有绝对的免疫力可以免于一切恶。同时一旦入到如来藏,入到如来的真性,以后再也不会造作诸恶。「尼夜摩性」代表对于恶的免疫性、根除性。进入到如来藏,深入到这种三昧中就拥有了「尼夜摩」之性,可以免除一切恶,根除一切恶。安住在如来藏,安住在至真的三昧,就会对于诸种众生,心里再也没有妄想式的顾恋,就真的证得了真如实际,证得了涅槃。

 

【犹如热铁投清冷水故,诸菩萨舍而不证近住而已,常为众生而作利益,不舍精进大悲诸度,不断佛种,】

就好像把热铁投到了清冷的水中。所有菩萨如果能够安住在如来藏中,

就会舍离一切三界内的贪著,不再刻意的想要证得什么佛果。就在这种舍而不证中就已经一直靠近如来藏了。

 

虽然舍离了一切的顾恋贪著,诸位菩萨们又能够常常的为众生广利益之事。虽然舍离了一切贪著,诸位菩萨们却不会舍掉他的精进勇猛之心,不会舍掉他的大慈悲,不会忘记度众生。诸位菩萨们就在对众生的利益中、在精进的大悲度人当中延续着佛的种子。

 

【不行外道二乘之径,如大力象,不为三昧淤泥所溺,心不味著识之境界,趣佛法门恒无退转,】

诸位菩萨不会沉迷于外道的学说,不会沉溺于二乘的道路。就好像拥有大神力的大象不会被三昧禅定的淤泥所困、所溺。禅定有时是一种淤泥,如果只求定不求慧,只有止没有观,那就是淤泥,将陷溺你。

深入如来藏的菩萨们心里不会再贪著任何的识性境界,他们会真正的趣入佛法之门永远再不退转。

【以究竟慧入佛法身,开显如来广大威德,当成正觉转妙法轮,智境众色而为资用,入如来定游涅槃境,渐次修行超第八地,善巧积习乃至法云资用如来广大威德,住于诸佛内证之地,与无功用三昧相应,遍游十方不动本处,而恒依止密严佛国转于所依,智、定、意身、力、通自在皆得具足。】

以究竟智慧证入诸佛法身,从而开显如来的广大威德。这些菩萨们必定成正觉,转妙法轮。把一切的智境、一切的色相境界都转为道用。他们会入如来之定,游涅槃之境。

 

就这样渐次地修行,经过初地欢喜地,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极难胜地,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他们将到达八地不动地。最终又超越了八地不动地,用无量的善巧累积功德,一直修到十地法云地。自由地使用如来的广大威德,最终证入如来所证的内证境界,无为而无所不为,无功用而无不是功用,遍游十方。不动本处而遍游十方。这些菩萨们将长久地依靠着密严佛国的力量转八识四智,在深入的禅定中获得意生身,获得如来的十种神通力用,一切神通皆具足。


【譬如空月,影遍众水;佛亦如是,化形普降于诸世间,随众生心所乐不同,皆使蒙益无空见者。】

就好像空中的月亮本自不动,而月亮的影子遍入一切众水当中。诸佛就是这样的真身不动,而应化身普降在三界世间。随众生的心,随众生的爱乐,有无穷的变化让一切众生都得利益,没有众生不得利益。

【复令当诣密严佛国,如其性欲而渐开诱,为说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萨摩尼宫等诸安乐处,乃至诸地次第十方佛土功德庄严,尽于未来随机应现。】

如来真身不动而应化无穷,指引众生到达密严佛国。按照众生的根性和愿望去开导、诱喻众生。或者给众生讲欲界天王的自在之乐,或者讲菩萨的大神通,或者讲摩尼宫殿种种殊胜。随着众生的根性和他的愿望给他讲不同的法,也给众生讲从初地到十地每一地的境界,讲十方的国土的功德庄严。就这样从无量劫尽未来际,如来的真身不动而应化无穷,随机缘而示现。

 

【如因持咒安缮那药,及诸灵仙宫殿之神,与人同止而不可见;如来变化所为事毕,住于真身晦而不现,亦复如是。】

在世间有一些持咒术的人或者涂抹了安缮那药的人,可以获得隐身术,就好像世间的灵体和仙体以及很多的宫殿之神,时时与众生在一起,但是众生却看不到他们。有人靠咒术隐身,有人靠安缮那药隐身,有的灵体仙体或者神体本身就能够隐身。天天与众生在一起,众生却无法看见它。如来的应化之身,他们的使命完成之后,这些应化之身就会回归如来的真身本体,就这样隐晦藏匿,让众生再也看不见他们。

---------------------------------------------------------

应化无穷而真身不动,如来变化所为事毕,住于真身晦而不现。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1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1

《华严经》要点复习001CELEBRATION【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释迦牟尼佛...

【醍醐随笔】2021年12月 第一期(上)

【醍醐随笔】2021年12月 第一期(上)

---------醍醐---------?一切是心点亮星标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中)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中)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终于看到了普贤菩萨!并且看到普贤菩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

【佛教故事】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佛教故事】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佛为生漏梵志说法往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下)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女子难陀得度因缘昔日,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