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大乘密严》之境 05

尔时,如实见菩萨及诸王众俱作是言:金刚自在,我等今者咸欲归依,愿示于我归依之处。于是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以偈答曰:

 

佛体非是有,亦非无有佛!蕴树已焚烧,魔军咸退殄,住于如来地,密严之妙国,所觉净无垢,仁主可归依。远离诸分别,证于无处所,密严诸定者,仁主可归依。密严胜净刹,众圣之依处,观行者充满,应归此严土。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是语已,复告如实见菩萨言:“仁主,已得住地,诸观行者观一切世间,如缋像中而有高下,如梦所见端正女色,如石女人忽梦己身诞育于子,如乾闼婆城内诸所施为,如旋火成轮,如空中垂发,如幻化所作人马等形树林华果,如浮云之影,如奔电之光,皆是虚伪非真实有,分别所成犹工造器。

 

仁主,世间众生习气覆心生种种戏论,意与意识及余诸识相续而转,五法、三性、二种无我恒共相应。譬如瀑流为风所击起诸波浪,浪起相寻而流不息;阿赖耶识在于世间亦复如是,无始习气犹如瀑流,为境界风之所飘动,起诸识浪恒无断绝。仁主,是八种心虽无如是若干体异,而随缘渐起或一时生。心生之时取诸境界,亦有如是渐顿差别。若于屋宅及诸星宿,军众山林枝叶华果如是等处,多是一时或次第取,若在眠梦见昔所更,或想念初生至于老死,及算数众物寻思句义,观异文彩受好饮食,于是境界次第了知,或有一时顿取之者。

仁主,心性本净不可思议,是诸如来微妙之藏,如金在矿。意从心生,余六亦然。如是多种,于世法中而为差别。仁主,阿赖耶识,虽与能熏及诸心法,乃至一切染净种子,而同止住,性恒明洁;如来种姓应知亦然,定不定别,体常清净。如海常住,波潮转移;阿赖耶识亦复如是,诸地渐修下中上别,舍诸杂染而得明现。于是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说偈言:


善哉如实慧,于斯微妙法,从我已听闻,心净能开了。十方一切国,诸王众会中,汝当随所应,广为其宣说。若人闻法已,渐净阿赖耶,或作人中王,转轮四天下;或复为帝释,兜率须夜摩;乃至自在宫,而为欲天主;或为色界主,及生无色天,无想众生中,受诸禅定乐;证真而不住,譬如师子吼,众定皆自在,喜乐以相应;一心求密严,不染著三界,至于密严已,渐次而开觉;转依获安乐,寂静常安住,无量诸佛子,围绕以庄严,为法自在王,众中之最上。非如外道说,坏灭为涅槃,坏应同有为,死有复生过。十业上中下,三乘以出生,最上生密严,诸地转增进,得解脱智慧,如来微妙身,云何说涅槃,是灭坏之法?涅槃若灭坏,众生有终尽,众生若有终,是亦有初际。

应有非生法,而始作众生,无有非众生,而生众生界。众生界既尽,佛无尔焰法,是则无能觉,亦无有涅槃。妄计解脱者,而说于解脱,譬如种已焦,灯灭及薪尽。彼说解脱性,是坏有成无,于解脱妙乐,远离不能证。遍处及诸禅,无色无想定,逆顺而入出,力通皆自在,于彼不退还,亦不恒沉没,审知诸法相,诸地得善巧,如是而庄严,而来密严国。若言解脱性,坏有以成无,斯人住诸有,毕竟不能出;亦坏三和合,因等四种缘,眼色内外缘,和合所生识,世间内外法,互力以相生,如是等众义,一切皆违反。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缘离,寂然心正受,舍于世间中,所取能取见;转依离粗重,智慧不思议,十种意生身,众妙为严好,作三界之主,而来密严国。

讲解部分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此时,依然是在超越三界的密严佛国,释迦牟尼佛与无量无数的菩萨摩诃萨们在一起。

【尔时,如实见菩萨及诸王众俱作是言:金刚自在,我等今者咸欲归依,愿示于我归依之处。】

此时,如实见菩萨及在座的诸位国王、天王、大众们这样讲:伟大的金刚藏菩萨---获得大自在者。我们这些人此时都想要归依,请您告诉我们,哪里是我们真正应该归依的地方。

【于是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以偈答曰:】

于是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就讲说了一个偈颂:

【佛体非是有,亦非无有佛!】

佛的真身本体并不是相上的一种存在形式,但也不能讲佛不存在。

【蕴树已焚烧,魔军咸退殄,住于如来地,密严之妙国,】

现在我们所在的密严净土,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树都已被焚烧干净了,一切魔军都已经退败了,我们安住在如来境地,密严妙国。

【所觉净无垢,仁主可归依。远离诸分别,证于无处所,】

此处就是真正清净,无有垢染的地方。诸位仁者们,你们归依在此处就可以了。在这里远离了所有分别,证到无所证之处。
【密严诸定者,仁主可归依。密严胜净刹,众圣之依处,观行者充满,应归此严土。】

此处无可著、无可住,此处就是归依之处。能够修习禅定到达密严净土的仁者啊,此处难道不是最好的归依之处吗?密严净土如此殊胜,这是一切众多的圣人所归依之处。那么多修习止观、修习禅定的圣者们,充满了密严净土的到到处处。除了此处我们应该去哪里?难道我们不都是应该归向此处么?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是语已,复告如实见菩萨言:】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说完以上的偈颂之后,又告诉如实见菩萨说:

【仁主,已得住地,诸观行者观一切世间,如缋像中而有高下,如梦所见端正女色,如石女人忽梦己身诞育于子,如乾闼婆城内诸所施为,】

慈悲的仁者,您已经是登地的大菩萨了,从初地到十地诸多的境界您都已经经历了。您和所有一切修习止观的修行者们,看三界世间内的一切都好像绘画中的图像一样。一切世间就好像一幅幅画面,就着相说相,就着画谈画,有高有下。三界内的一切不都像梦中所见吗?有的时候我们在梦中也能梦见种种的色相,甚至是形貌端正的女子。这三界世间又好像石头女人一样,石头女人本来不能生孩子,但是石头女人做梦竟然自己生了孩子。当然石女人你也可以理解为是天生没有生育功能的女人,做梦自己竟然生了孩子。这不可能的种种就是三界的幻梦,这三界一切世间又好像是海市蜃楼内一切虚妄的造作。

【如旋火成轮,如空中垂发,如幻化所作人马等形树林华果,如浮云之影,如奔电之光,皆是虚伪非真实有,分别所成犹工造器。】 

又好像旋火轮一样,把手中的火焰旋转就成了轮相;又好像空中垂下了一根头发不知所来,不知所去。三界内一切如幻如化,不管是人相、马相,一切形状,或者是树林之相花果之相都像浮云一样。像浮云,像掠影,像奔电之光,若有若无,皆是虚伪。并不是真实永恒存在的。

世人在三界内种种的分别,感觉有这个有那个都是实有,在佛看来都是假有。世人分别这个分别那个,好像工匠造出种种的器皿一样。在相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相、两个相、三个相繁衍出更多相。虚妄生虚妄啊!

仁主世间众生习气覆心生种种戏论,意与意识及余诸识相续而转

金刚藏菩萨说,慈悲的仁者,世间的众生被习气覆盖了自己的心,所以生出种种的戏论。他们的意---第七识的意,与第六意识,以及其余的诸识相续不断而流转。

【五法、三性、二种无我恒共相应。

五法指相、名、分别、如如、正智;三性指妄计性、缘起性、圆成性二无我指人无我、法无我。

就这样业力、习气、八识、五法、三性、二无我相应生,相应推举。

譬如瀑流为风所击起诸波浪,浪起相寻而流不息;阿赖耶识在于世间亦复如是,无始习气犹如瀑流,为境界风之所飘动,起诸识浪恒无断绝。】

就好像瀑布的水流被风所击,产生种种的波浪,波浪起又相互追逐,继续执著,而生起更多的波浪,奔流不息。我们的阿赖耶识---这种子库、这记忆库,在世间就是这样。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好像是瀑布的水流,如此的湍急,被境界风所飘动就生起更多的识性波浪,永远没有断绝的时候。

【仁主,是八种心虽无如是若干体异,而随缘渐起或一时生。】

慈悲的仁者,我们的八种识,也可以叫八种心---眼、耳、鼻、舌、身、意加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虽然本身的本性里边没有种种体性上的差异,但是随着缘而渐渐起来种种差异,或者同时生起种种差异。

心生之时取诸境界,亦有如是渐顿差别。

我们的心念妄动之时开始取著外在的种种境界,因为取著而生如是的渐顿的差别。

【若于屋宅及诸星宿,军众山林枝叶华果如是等处,多是一时或次第取,】

无论是面对屋宅,或者诸种星宿、军队、大众、山林、枝叶、花果,无论是面对什么,要么是同时取著,要么是次第的取著,取著完这个又取著那个。

若在眠梦见昔所更,或想念初生至于老死,及算数众物寻思句义,观异文彩受好饮食,】

或者在睡眠之时,梦寐之中见到自己曾经遇到的现象,或者自己心中一直缠绕的现象,或者「想念」---生起种种的想法、念头。这些念头可能围绕着初生一直到衰老,到死亡。乃至「算数众物」---计算世间众多的物象,或者是深入地揣摩某一句话的含义,或者是欣赏、观察各种美妙的文采,或者是深迷于美妙的饮食。

【于是境界次第了知,或有一时顿取之者。

面对以上种种的境界,「次第了知」或「一时顿取」。「次第了知」就是逐个地、逐次地了知,「一时顿取」就是同时去把握、把控。

【仁主,心性本净不可思议,是诸如来微妙之藏,如金在矿。】

金刚藏菩萨说,慈悲的仁者呀,要知道心性本来清净不可思议。好像金子含藏在金矿当中一样,我们本性的清净就在粗糙的妄想中含藏着呀。

【意从心生,余六亦然。如是多种,于世法中而为差别。】

我们的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它是从心而生。眼、耳、鼻、舌、身、意,觉知、分别、判断的功能也是从心而生的。从心而生如是多种效用,这些效用在世间法中显现为种种的差别。

【仁主,阿赖耶识,虽与能熏及诸心法,乃至一切染净种子,而同止住,性恒明洁;】

慈悲的仁者,阿赖耶识---第八识本身,虽然与能熏及诸种心的作用一起,乃至一切染净种子一起同住同止,但是阿赖耶识本身,它的体性是非常明亮光洁的。这就好像这个仓库能装很多很多东西,不管是干净的还是染污的,仓库能装着一切的种子,但是仓库本身它是明亮光洁的。仓库并没有因为它装了染种子或者净种子,而变得染或者净。这个仓库本身「性恒明洁」。

【如来种姓应知亦然,定不定别,体常清净。如海常住,波潮转移。】

「如来种姓」就是这样的。不管你感觉这个「如来之性」是定还是不定,但是如来之性「体常清静」。就好像大海常住而波涛一直在变化,海潮一直在变化,但是大海一直在这里。海性常住而波潮转移,波潮转移而海性常住。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诸地渐修下中上别,舍诸杂染而得明现。】

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阿赖耶识中不管种子是染是净,阿赖耶识「性恒明洁」。虽然诸位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在境界上产生种种下、中、上的差别、差异,但是它们本性---阿赖耶识的本性,是一致的。当一切的染净种子都清空的时候,你就看到阿赖耶识的本体是如此的光明。

相对于阿赖耶识性恒明洁的本体而言,无论是染种子还是净种子都属于杂染的层面,都是二元对立的分别。

【于是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说偈言:】

接下来,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又讲了一个长长的偈颂

【善哉如实慧,于斯微妙法,从我已听闻,心净能开了。十方一切国,诸王众会中,汝当随所应,广为其宣说。】

他说,善哉如实见菩萨,你拥有大智慧。你已经在我这里听闻了以上这些微妙的佛法,你的心彻底纯净,你的心彻底打开了。十方世界的一切佛国、诸王参加的一切大会,你都应该随缘去参加广为众生宣说以上我所讲的法。

【若人闻法已,渐净阿赖耶,或作人中王,转轮四天下;或复为帝释,兜率须夜摩;乃至自在宫,而为欲天主;或为色界主,及生无色天,无想众生中,受诸禅定乐;】

如果有人听闻了以上这些法,就知道要渐渐地净化自己的阿赖耶识。这样的人通过净化阿赖耶识的方法,就能够成为人中之王,或者成为统摄四天下的转轮圣王,或者成为帝释天、兜率天、须夜摩天乃至自在宫的天王,或者成为色界之主,或者生到无色天去,或者生在无想天的众生当中,一直享受诸种禅定的妙乐。

【证真而不住,譬如师子吼,众定皆自在,喜乐以相应;】

在诸种禅定中证得了真如实相而不任何的住著,就好像师子一样广行师子吼。大家在禅定中享受妙乐,喜乐之心渐渐升起。

【一心求密严,不染著三界,至于密严已,渐次而开觉;】

大家一心安住于密严刹土,不再染著三界内的一切。一旦到达了密严刹土大家就能够逐渐地、逐次地、慢慢地顿开所有觉。

【转依获安乐,寂静常安住,无量诸佛子,围绕以庄严,为法自在王,众中之最上。】

转识而成智,获得无尽的安乐,在寂静中恒常地安住。在密严净土中有无量的诸佛子围绕在你身边。这里是如此的庄严,你就如同诸法的自在之王,在一切大众中最尊、最上。

【非如外道说,坏灭为涅槃,坏应同有为,死有复生过。】

大家都知道并不是像外道讲的,说「相的坏灭就是涅槃」,并不是这样。如果相还有坏灭,证明它还是有为法。如果相有坏灭,那么相有生就有死,有死还有生,有生还有死,那怎么能是涅槃之法呢?

【十业上中下,三乘以出生,最上生密严,诸地转增进,得解脱智慧,如来微妙身,云何说涅槃,是灭坏之法?】

即便是同修十善业道,众生下的功夫不一样证得的境界不一样,有上、有中、有下。同是修习十善业道,有的人证得了声闻乘,有的证得了缘觉乘,有的证得了菩萨乘。而修习最上的解脱之道,你却能生到密严刹土。从初地到十地,在诸地中不停地转化、不停地增进,最终证得解脱的智慧,证得如来的微妙之身。所以众生啊,你们怎么能讲涅是灭坏之法呢?

【涅槃若灭坏,众生有终尽,众生若有终,是亦有初际。】

涅槃如果是灭坏之法,那众生都有终点,都有尽头。众生要是都有终点,那就证明都有开始。有开始有终点,那就是生生灭灭的有为之法了。

【应有非生法,而始作众生,无有非众生,而生众生界。】

在生生灭灭的有为之外,我们相信一定有「非生之法」,非生而非灭。非生之法才是一切生灭之法的本源,才能造作一切众生的开始。在非生之法中,没有众生之界而生众生之界。你也不能讲这「无有」、这「空无」本身与众生等同。

【众生界既尽,佛无尔焰法,是则无能觉,亦无有涅槃。】

如果你不承认众生界的存在,那么也无需承认佛的存在了。所以说如果没有能、所二元,也就无所谓涅槃了。涅槃的状态其实就是超越能、所二元的一种状态。

【妄计解脱者,而说于解脱,譬如种已焦,灯灭及薪尽。】

但是,虚妄地计著解脱的人依然在二元里进行思维,他们跳不出二元来讲解脱。就好像种子已经焦掉了,又怎么可能发芽呢?又好像灯已经灭坏了,又怎么产生光亮呢?柴火已经烧尽了,怎么能再次燃烧呢?

【彼说解脱性,是坏有成无,于解脱妙乐,远离不能证。】
所以,有的人讲解脱性没有跳出二元,那就依然是「坏有成无」,就是依然认为相上是有好有坏、有成有败、有有有无的,是这样的解脱法。这种解脱法就是不究竟的解脱法,所以他们离究竟的解脱妙乐就甚为遥远,他们就无法证得究竟的解脱妙乐。要想证得究竟的解脱妙乐怎么证呢?要远离二元的分别,经常地修习禅定。

【遍处及诸禅,无色无想定,逆顺而入出,力通皆自在,】

经常地修习禅定,证得四禅八定,证得无色定、无想定。在一切的定境中逆着入也可以,顺着入也可以;逆着出也可以,顺着出也可以。逆顺出入恒自在,这才是真正的神通大力自在。
【于彼不退还,亦不恒沉没,审知诸法相, 诸地得善巧,如是而庄严,而来密严国。】

只有这样逍遥自在地处在禅定中不再退还,也不永远的沉没和陷溺,你才能真正的审知诸法之相的实质,你才能在从初地到十地的诸地中获证一切善巧,就这样庄严地来到密严佛国。

【若言解脱性,坏有以成无,斯人住诸有,毕竟不能出;】

所以,凡是谈解脱又没有离开二元的、坏有成无的那些人,你们还是在有中,在「三有」中你们毕竟不能出离三界。

【亦坏三和合,因等四种缘,眼色内外缘,和合所生识,世间内外法,互力以相生,如是等众义,一切皆违反。】   

像你们这样的人也坏了「三种和合」、「因等四种缘」(下节课会详讲)。你们不能够认识眼睛是怎么看到东西的。眼睛能觉,有外在色相,还要配合有光,有光明。你们并无法彻底地了解一切觉知之性是怎么来的,一切识性是怎么生的。「内外一切法,互力以相生,如是等众义」你们都不知晓。

【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   

如果大家都明白了,世间的一切相都是识心的幻化而已,那你就离开了你的执著之心,都是我的心的幻化。一旦了解到这个要点核心,你就不会再取相分别了。甚至外在境相是顺缘、逆缘,外在是对你的称赞,还是对你的骂辱,一切一切的分别都不存在了,都是唯心所现。当分别不现前的时候,你就不再住著任何事物了。

【是时攀缘离,寂然心正受,舍于世间中,所取能取见;转依离粗重,智慧不思议,十种意生身,众妙为严好,作三界之主,而来密严国。】

这个时候你才离开了所有的攀缘,长期处在心灵正受的寂然当中,你就舍离了世间的种种一切。一切能取、所取全都放下,你就把分别的「识」转成了不分别的「智」,把粗重的一切妄想转成了不可思议的大般若智慧,你就能获得种种的意生身,获得十种意生身。众妙庄严殊好,你就成了三界至尊、三界之主,你就来到了密严佛国作主人。

---------------------------------------------------------

一切水中的月亮,不管有多少,有什么样的差异,一切水中的月亮都是天上那个月亮的影像。世间一切相,甚至十法界,不管如此的繁复,还是糟糕,都是心所变现。不管是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都是心法界。

 

一心变现一切物,归心生灭一切物。

密严即是心,心即是密严。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华严经》要点复习007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未曾闻死亡声响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随缘分享】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

【随缘分享】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Tihu Buddhist Institut...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也就是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或有观见一毛孔,具足庄...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2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2

《华严经》要点复习002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