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185

伏空假,会法性,登无生山。——《梵网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福德助道具。何等为十?】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还有「十种福德助道之具」,可以增益自己的福德。哪十种呢?

【所谓:劝众生起菩提心,是菩萨福德助道具;不断三宝种故。】

分别是:首先劝众生发起菩提心,可以增益自己的福德;因为劝众生发起菩提心,这就是成佛的种子,这样就可以使(佛、法、僧)三宝的种性不断绝。

【随顺十种回向,是菩萨福德助道具;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故。】

同时「随顺十种回向」,也是菩萨的福德助道具,可以增益自己的福德;经常地随顺十种回向,就可以断离一切不善之法,集一切善法,因为回向就是祝福、就是祈祷、就是许愿。

【智慧诱诲,是菩萨福德助道具;超过三界福德故。】

同时用智慧去诱导、教诲众生,这也可以增益自己的福德;因为用智慧去诱导、教诲众生可以帮助众生超离三界,能够帮助众生超离三界,自己也定能超离三界。

【心无疲倦,是菩萨福德助道具;究竟度脱一切众生故。】

同时菩萨摩诃萨在教化众生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的疲惫厌倦;究竟度脱一切众生,所以这使得自己的福德就可以大大地增益。

【悉舍内外一切所有,是菩萨福德助道具;于一切物无所著故。】

菩萨摩诃萨在向众生作布施的时候,可以舍掉内内外外的一切所有,这也可以增益自己的福德,眼前是舍掉了,但是根据因果法则,舍的多其实得的也多;菩萨摩诃萨对于内外一切所有都无所著,都能舍,这也可以大大增益自己的福德。

【为满足相好精进不退,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开门大施无所限故。】

普贤菩萨说:为了满足像佛一样的相好庄严,精进不退地修行,这也可以增益自己的福德;菩萨摩诃萨大开方便之门,广作布施没有限量。

【上、中、下三品善根,悉以回向无上菩提,心无所轻,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善巧方便相应故。】

上、中、下三品的善根全都用来回向无上菩提,心里没有任何所轻慢的,这也是菩萨摩诃萨增益福德的助道之具;菩萨摩诃萨广开方便门、大作布施,一切善根普皆回向,心里没有任何轻慢,这是与善巧方便相应的缘故。

【于邪定、下劣、不善众生,皆生大悲,不怀轻贱,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常起大人弘誓心故。】

同时菩萨摩诃萨对于处在邪定(不是正定)的众生、对于那些贫穷下劣的众生、对于那些不善的(行恶的)众生,全都普遍地生起大悲,不会轻贱其中任何一个众生,这也可以增益自己的福德;他们常常发起(像佛一样的)大圣人的宏大誓愿,拥有这样的「宏大誓愿心」的缘故。

(菩萨摩诃萨)心很大,所以去广泛地博爱一切众生,不管他是不是邪定者、下劣者、不善者,普遍地都去爱他们。

【恭敬供养一切如来,于一切菩萨起如来想,令一切众生皆生欢喜,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守本志愿极坚牢故。】

同时菩萨摩诃萨「恭敬供养一切如来」,见到一切菩萨都把这些菩萨当作佛一样地来看待,让一切众生皆生欢喜,这也可以大大地增益自己的福德;恭敬供养一切如来,把一切菩萨当作佛来看待,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因为菩萨摩诃萨可以守住自己根本的志向,愿力极其坚牢的缘故。

【菩萨摩诃萨于阿僧祇劫积集善根,自欲取证无上菩提如在掌中,然悉舍与一切众生,心无忧恼亦无悔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此是菩萨福德助道具;起大智慧证大法故。】

普贤菩萨说:菩萨摩诃萨在无量阿僧祇劫累积了无量的善根,「自欲取证无上菩提如在掌中」,无量劫积集了无量善根,因为有着无量善根打基础,所以说菩萨摩诃萨要是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他们却愿意把这些善根都舍给一切众生,而且心里没有任何的忧恼,也没有悔恨,菩萨摩诃萨心量广大等虚空界,这也可以大大地增益自己的福德;菩萨摩诃萨正是因为有无量广大善根作基础,他们拥有着无量的智慧,可以证无量大法,不会在乎眼前的得失。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具足如来无上广大福德聚。】

就是以上这十种福德助道的工具(方式、方法)。如果诸位菩萨安住在其中,就可以具足如来的无上广大福德之聚了。

【醍醐】

如来是「福慧具足」的两足尊,在「福」方面怎么修呢?就可以参考以上十个方面的内容↑↑↑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慧助道具。何等为十?】

接下来,普贤菩萨说:佛子,刚才讲的是福德方面的助道之具(助道的方式、方法),现在讲一下什么是「智慧方面的助道具」?帮助我们成就智慧的方式、方法大概也有十种。哪十种呢?

【所谓:亲近多闻真善知识,恭敬供养,尊重礼拜,种种随顺,不违其教,是为一;一切正直无虚矫故。】

首先,「亲近多闻真善知识」,我们要去亲近那些广学多闻的、很有智慧的真正的善知识(他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识,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是要适度地保持一些距离),然后要恭敬、供养这样的多闻的真善知识,要尊重、礼拜这样的多闻的真善知识,要种种地随顺真善知识的教法,不要违背善知识的教法,这是第一种;「一切正直无虚矫故」,当你亲近多闻的真善知识,你也会像善知识一样变得非常正直,没有虚伪和矫饰(没有做作)。

【永离憍慢,常行谦敬,身、语、意业无有粗犷,柔和善顺,不伪不曲,是为二;其身堪作佛法器故。】

第二种可以增益智慧的助道具是:永远离开憍慢,一个骄傲的心没有办法再吸收营养,他认为他比谁都强,他的养分其实是流失状态,永远离开憍慢才可以增益我们的智慧,常常怀着谦恭、尊敬之心,向一切事物学习,「身、语、意」业没有任何的粗犷、粗劣,要柔和善顺,不虚伪、不邪曲,这样的话我们的智慧就得以增益了;我们的身体,我们要把它培养成真正的载法之器。

【念慧随觉未曾散乱,惭愧柔和,心安不动,常忆六念,常行六敬,常随顺住六坚固法,是为三;与十种智为方便故。】

第三点,我们生起的每一念都是正的,拥有着正念、正慧,随顺着究竟的觉悟,不要散乱,我们常怀惭愧之心,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常怀柔和之心,面对外在的境相心安不动,生起的念头常常住著在「六念」中(佛、法、僧、戒、施、天或者叫佛、法、僧、戒、舍、天),要常行「六和敬」,常随顺住「六坚固法」,这样我们的智慧才可以得到增益(如果我们这样去做就会离佛越来越近);同时普贤菩萨说:增益智慧还要「与十种智为方便」。



【乐法、乐义,以法为乐,常乐听闻无有厌足,舍离世论及世言说,专心听受出世间语,远离小乘,入大乘慧,是为四;一心忆念无散动故。】

「乐法、乐义、以法为乐」,喜欢听法、研究法、喜欢法义,以学法、契入法为乐,常乐听闻法没有厌倦和满足的时候,要舍离世间的俗论还有俗世的言说,舍离那些没有太大价值和意义的言说、闲谈,专心听受出世间的法语,要远离小乘,入大乘智慧,这样我们的智慧才能够增长,一直增长,这是第四种;同时普贤菩萨说:增益智慧要「一心忆念无散动」,一心忆念「究竟觉」,无有散动,不要住著于「究竟觉」之外的所有妄心造的幻觉。

【六波罗蜜心专荷负,四种梵住行已成熟,随顺明法悉善修行,聪敏智人皆勤请问,远离恶趣,归向善道,心常爱乐,正念观察,调伏己情,守护他意,是为五;坚固修行真实行故。】

我们平常要好好地修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要拥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叫四梵住),从行为上去体现我们的慈、悲、喜、舍,给众生带来利益,不去恼害众生,随顺明觉之法「悉善修行」,遇到聪敏的、有智慧的人经常地请问问题,远离恶道,归向善道,心常处在爱乐当中(喜爱和悦乐当中),怀着正念去观察、调伏自己的心,也帮助别人守护好他们的心,这是第五点;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增益无量的智慧,因为坚固修行真实之行的缘故(「究竟觉」就是真实之行)。

【常乐出离,不著三有,恒觉自心,曾无恶念,三觉已绝,三业皆善,决定了知心之自性,是为六;能令自他心清净故。】

普贤菩萨说:我们要常怀着出离之心,不要贪著三有(三界内的一切),经常地觉观自己的心念,不要有任何的恶念,就这样慢慢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身、口、意」三业都是善的,「决定了知心之自性」,这是第六种;这样修就可以增益我们的智慧,可以让我们的心和他人的心都变得清净。

【观察五蕴皆如幻事,界如毒蛇,处如空聚,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如影、如响、如像、如空中画、如旋火轮、如虹霓色、如日月光,无相无形,非常非断,不来不去,亦无所住,如是观察,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是为七;知一切法性空寂故。】

同时,我们处在五蕴当中,要观察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幻化之事,要观想(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就好像毒蛇一样,(六根、六尘)十二处就好像是空空的聚落一样,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如影、如响、如像、如空中的画、如旋火轮、如同虹霓的颜色、如同日月的光明,「无相无形,非常非断,不来不去」,也无所住,就这样地观察,了知一切法无生无灭的本质,这是第七种可以增益我们智慧的方法;了知一切法性空寂的缘故。

【菩萨摩诃萨闻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补伽罗、无心、无境、无贪瞋痴、无身、无物、无主、无待、无著、无行,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悉归寂灭,闻已深信,不疑不谤,是为八;以能成就圆满解故。】

普贤菩萨说:菩萨摩诃萨听闻一切法,能够感受到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补伽罗、无心、无境、无贪瞋痴、无身、无物、无主、无待、无著、无行」,就这样「一切皆无所有、悉归寂灭」,听闻这样的法之后,深深地信受,不会怀疑和诽谤这是第八种增益智慧的助道具可以成就圆满解脱的缘故

【菩萨摩诃萨善调诸根,如理修行,恒住止观,心意寂静,一切动念皆悉不生,无我、无人、无作、无行、无计我想、无计我业、无有疮疣、无有瘢痕,亦无于此所得之忍,身、语、意业无来无去,无有精进亦无勇猛,观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心皆平等而无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离,无所从来,无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为九;到分别相彼岸处故。】

同时,菩萨摩诃萨善于调顺诸根,如理地修行,经常地修止观,止息妄念观其实相,「心意寂静」一切心意识的妄动都停歇了,「无我、无人、无作、无行」,不会计著我想、不会计著我所造之业,「无有疮疣、无有瘢痕」,也没有「于此所得之忍」,「意业无来无去无有精进」也无勇猛观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心皆平等无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离,无所从来,无所至去」,常以智慧这样地思惟,这是第九种助道具就可以到达了「分别相」的彼岸之处(到达了究竟的彼岸)

【菩萨摩诃萨见缘起法故见法清净,见法清净故见国土清净,见国土清净故见虚空清净,见虚空清净故见法界清净,见法界清净故见智慧清净,是为十;修行积集一切智故。】

菩萨摩诃萨见到缘起法的缘故(看到一切法不过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这样就见到了「法本体」的清净,见到了法本体的清净就见到国土都清净见到了国土的清净就见到了虚空的清净,见到了虚空的清净就见到了法界的清净见到了法界的清净就见到了智慧的清净,这就是第十种增益智慧的助道具(增益智慧的方式、方法);就这样地修行可以积集一切「智」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慧助道具。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一切法无障碍清净微妙智慧聚。】

普贤菩萨说佛子这就是以上十种智慧助道具如果菩萨们安住此法,就可以得到如来的一切法无障碍清净微妙智慧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足。何等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还有「十种明足」(光明具足)。哪十种呢

【所谓:善分别诸法明足;不取著诸法明足;离颠倒见明足;智慧光照诸根明足;巧发起正精进明足;能深入真谛智明足;灭烦恼业成就尽智无生智明足;天眼智普观察明足;宿住念知前际清净明足;漏尽神通智断众生诸漏明足。】

分别是:可以善分别诸法可以不取著诸法;离开所有颠倒见;智慧光照诸根;可以善巧地发起正精进;可以深入真谛的智慧;可以灭除烦恼业、成就尽智无生之智;可以拥有天眼智慧普观察;可以拥有宿命神通,了知过去的一切清净;可以拥有漏尽神通,用智慧断除众生的所有诸漏(所有烦恼)。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于一切佛法无上大光明。】

就是这十种光明具足。如果菩萨们安住此法,就可以得到如来的于一切佛法无上的大光明。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求法。何等为十?】

接下来,普贤菩萨说:在求法方面,菩萨摩诃萨也有十种特质。哪十种呢?

【所谓:直心求法,无有谄诳故;精进求法,远离懈慢故;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故;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求法,不为名利恭敬故;为饶益自他一切众生求法,不但自利故;】

分别是:以直心去求法(非常直接的、纯真的、坦率的心),没有任何的谄媚和虚诳;精进求法,远离了懈怠和傲慢;一向求法,甚至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除断一切众生的烦恼而求法,不是贪乐名闻、利养、恭敬而求法;为了饶益自己和他人(饶益一切众生)而求法(不是说仅仅为了利益自己而求法,为了利益自他);



【为入智慧求法,不乐文字故;为出生死求法,不贪世乐故;为度众生求法,发菩提心故;为断一切众生疑求法,令无犹豫故;为满足佛法求法,不乐余乘故。】

为契入智慧而求法,不会乐著文字相;为出离生死而求法,不会贪乐世俗的娱乐;为了度众生而求法,因为已经发了菩提心的缘故;为了断一切众生的疑惑而求法,令一切众生都没有犹豫;为满足佛法(觉悟之法)而求法,只求究竟觉,只爱乐最上乘,不会爱乐其他乘。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不由他教一切佛法大智慧。】

就是这十种特质。如果菩萨们安住这十种特质,就可以得到不需要别人教化的一切佛法的大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了法。何等为十?】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还有十种明了法。哪十种呢?

【所谓:随顺世俗生长善根,是童蒙凡夫明了法;得无碍不坏信,觉法自性,是随信行人明了法;勤修习法,随顺法住,是随法行人明了法;远离八邪,向八正道,是第八人明了法;除灭众结,断生死漏,见真实谛,是须陀洹人明了法;观味是患,知无往来,是斯陀含人明了法;不乐三界,求尽有漏,于受生法乃至一念不生爱著,是阿那含人明了法;】

分别是:随顺世俗而生长善根,是童蒙凡夫的明了法(菩萨摩诃萨扎根于世俗的土壤中,他们会随顺世俗而生长善根,所说、所作、所行让世间人看来是善的); 菩萨摩诃萨得到了无所障碍的不坏的信心,「觉法自性,是随信行人明了法」,有很多深信佛法的修行者,他们对于佛法有着无有障碍的不坏的信心,觉法自性,菩萨摩诃萨也随顺他们,有这种无碍的不坏的信心;同时,菩萨摩诃萨还会随「法行人」(学法、践行法的人),随着他们去明了法,因为菩萨摩诃萨精勤地修习法,随顺法而安住;同时菩萨摩诃萨远离了八种邪道,趣向八种正道,这是「第八人明了法」;菩萨摩诃萨也除灭了众多的结缚,断了生死之漏,见到了真如实谛,这是须陀洹人的明了法

【醍醐】

初果之人就除灭了众结,断了生死漏了,见了真实谛了


同时菩萨摩诃萨也拥有(二果)斯陀含人的明了法,就是观察一切味,一切味觉、体味都是患(病患),让我们生贪著,所以是患,知一切无往来(一切不住),是二果之人的明了法;菩萨摩诃萨也拥有三果之人的明了法,(三果)阿那含人不乐著三界,想要断除一切漏,对于受生之法一念都不生贪著、不生爱恋,这是(三果)阿那含人的明了法;


【获六神通,得八解脱,九定、四辩悉皆成就,是阿罗汉人明了法;性乐观察一味缘起,心常寂静,知足少事,解因自得,悟不由他,成就种种神通智慧,是辟支佛人明了法;智慧广大,诸根明利,常乐度脱一切众生,勤修福智助道之法,如来所有十力、无畏、一切功德具足圆满,是菩萨人明了法。】

而且菩萨摩诃萨当然也拥有(四果)阿罗汉人的明了法,阿罗汉的特质——获得了六种神通,得证了八解脱,得证了九次第定,得证了四辩才,这是阿罗汉人;同时菩萨摩诃萨「性乐观察一味缘起,心常寂静,知足少事」,了解一切都是唯自心所造,他们的觉悟有的时候都不需要别人启发,就能成就种种的神通智慧,这是辟支佛人的明了法;

【醍醐】

辟支佛人的明了法,当然菩萨们也拥有


同时菩萨们「智慧广大,诸根明利,常乐度脱一切众生」,勤修福德智慧助道之法(福德方面的助道的方式、方法和智慧方面的助道方式、方法,这一切我们要勤修)。如来的所有十种神力、四无所畏、一切功德具足圆满,这是菩萨人的明了法。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明了法。】

这就是以上十种明了法。如果菩萨们安住此法,就可以得到如来的无上大智慧明了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修行法。何等为十?】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还有「十种修行法」。哪十种呢?

【所谓:恭敬尊重诸善知识修行法;常为诸天之所觉悟修行法;于诸佛所常怀惭愧修行法;哀愍众生不舍生死修行法;事必究竟心无变动修行法;专念随逐发大乘心诸菩萨众精勤修学修行法;远离邪见勤求正道修行法;摧破众魔及烦恼业修行法;知诸众生根性胜劣而为说法令住佛地修行法;安住无边广大法界除灭烦恼令身清净修行法。】

首先,恭敬尊重所有善知识;然后,常为了诸天觉悟而努力(为了天界众生的觉悟而努力);于诸佛所在的地方常怀惭愧之心,与佛相比很惭愧;「哀愍众生不舍生死」,哀愍众生,不会说我马上出离生死,不回来,不管众生了,不会;「事必究竟心无变动」,一切事都想求个究竟明了,心无有任何的变动;「专念随逐发大乘心诸菩萨众精勤修学」,发大乘之心,精勤修学所有菩萨们的身、口、意;「远离邪见勤求正道」;摧破众魔、摧破烦恼业;了知所有众生根性的胜劣(是上根还是下根),了解众生的根性给众生讲法,令众生安住在佛地;安住在无边广大的法界,除灭烦恼,令身清净。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修行法。】

就是这十种修行法。如果菩萨们安住其中,就可以得到如来的无上修行法。



这「十种修行法」我们再一次强调:


首先,恭敬尊重所有善知识——很重要;然后「常为诸天之所觉悟」,我们的存在要能促进六道众生的觉悟,甚至促进天人的觉悟。别看你是人,你觉悟了,你就是佛,你就能够促进天人的觉悟;在诸佛所在的地方常怀惭愧心,甚至当我们看到佛塔、佛像、佛陀的寺庙、道场,见到佛的舍利的时候心怀惭愧,想着我们与诸佛的距离;而且要哀愍众生,不要了悟了一点点就忙着入涅槃,那是小乘人的做法;而且「事必究竟心无变动」,凡事了了然,没有不明了之事,心安无变动;「专念随逐发大乘心诸菩萨众精勤修学」,我们的周围围绕的都是发了大乘心的所有菩萨众们,跟他们在一起精勤地修学,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勉励;而且我们要「远离邪见勤求正道」,远离邪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经藏,在经藏的指引下再去实修,这样就能远离邪见;而且我们要「摧破众魔」(魔有四种),「摧破烦恼业」,一切烦恼由「贪、嗔、痴」而生,「贪、嗔、痴」由执著而生,摧破执著;了知众生根性的不同,给众生讲说合适的法,帮助他们安住佛地,不要给不适合的众生讲不适合的法。

【醍醐】

包括我们传播菩萨戒的时候——《梵网经菩萨戒本》也强调,给适合的人讲,或者说给已经过世的亲友们讲,这是可以的,不适合的人不要讲。国王例外,国王让你讲你必须讲


还要安住在无边广大的法界,我们经常地安住我们的心在法界,法界无量大,我们的心也无量大,这样可以除灭烦恼,让身清净。


就是这十种修行法,只要慢慢地修,就可以得到如来的无上修行法。这就是佛的修行法。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南无一切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佛的纲领秘要!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8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8

《华严经》要点复习008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随缘分享】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

【随缘分享】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Tihu Buddhist Institut...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在普贤菩萨的毛孔中,修得终于与普贤菩萨以及所有诸佛无二无...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在前面的两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一下三昧之王——伟大的普贤菩萨有着怎样...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下)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