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186


本节重要,高能预警


无漏无生还即真。

                                                                                 ——善导大师《法事赞》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

普贤菩萨继续对普慧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还有「十种魔」。哪十种呢?

所谓:蕴魔,生诸取故;烦恼魔,恒杂染故;】

分别是:首先,「五蕴之魔」(五阴之魔),因为容易让众生、甚至也让菩萨们生出诸多「取著」的缘故;然后「烦恼魔」,种种的烦恼可能使众生、甚至让菩萨们心生杂染的缘故。

【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舍生处故;】

还有业之魔,我们经常提到业障,业之魔确实能够形成诸多的障碍;还有「心之魔」,对于菩萨摩诃萨来讲,心里的魔就是你所起的贡高我慢之心;还有「死魔」,死魔可以使菩萨们使命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可能就舍离了他所受生之处。

【天魔,自憍纵故;善根魔,恒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

还有「天魔」,如果菩萨们陷入到某种形式的憍纵当中去,这就是天魔;还有「善根魔」,你行善如果生成了某种执著,那么这也是一种魔(善根魔)。菩萨行善是习惯,不是执著,如果生成了执著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烦恼;菩萨们还面临着一种魔是「三昧魔」(禅定之魔),禅定中确实有妙乐,容易让人沉溺,所以连三昧之魔也是要小心的。

【善知识魔,起著心故;】

普贤菩萨说:善知识有的时候也是一种魔(善知识魔),因为你尊敬、尊重、供养、亲近善知识,如果你对于善知识起了贪著之心,那么善知识就成了你的魔。

【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是为十。】

另外,还有一种魔是「菩提法智魔」,菩提之法——关于觉悟之法、关于觉悟的智慧,如果你横生执取,不愿舍离,爱上了指月亮的手指,那么指月亮的手指也成了魔。

就是以上这十种。

【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菩萨摩诃萨们一定要注意:如果遇到了这十种魔,应该想各种办法速速地远离。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还有「十种魔业」。哪十种魔业呢?

【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分别是:「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以为修行的目的就是行善,忘记了觉悟,这也是魔。

纯粹地行善,可能只是人天善法,带来人界、天界的福报,却不能让你觉悟,不能跳出轮回。所以说,忘失了菩提心的行善,也是一种魔业。菩萨们要小心!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还有一种魔业是「恶心布施」,怀着恶心去布施,心是不正的。比如说贪求果报、贪求名闻利养等等。不是无私心,或者「三轮体空」地去布施;或者布施的时候执著,执著是我布施了给你,你要记住,要懂得感恩;或者布施的时候想着,你看我布施给你的东西多么贵重;或者是想着,这个人跟我关系不好,我不能布施给他,那个人关系好我布施给他。这都是恶心布施,这是魔业,那还不如不布施了。

 

还有,「怀着嗔心的持戒」。我就是看谁不顺眼,怎么压倒他呢?那个人持戒很好,那我也要在持戒方面胜过他,怀着一种嗔心、甚至嫉妒心等等不良的心态去持戒。或者我明明不愿意持戒,师父一定让我持戒,我充满怨恨,怀着嗔心,不开心地去持戒,那还不如不持戒。

 

「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这也是一种魔业。看到一个众生性情恶,我作为菩萨,比如说是观音菩萨或者地藏菩萨,那一批众生性情恶,我就讨厌他们、不想度他们,如果菩萨们有了这样的分别心的话,这也是一种魔业还有一批众生比较懈怠,修行上比较懒散,我作为菩萨,看到这样的众生心生嫌厌,不愿意去度他们,讨厌懒惰者,远离他们,这也是魔业。

 

我看到这些恶性的众生,或者懈怠的众生,我轻慢他们,心里生出种种杂乱的、不善的心意,我讥嫌他们,这也是魔业。

 

或者有的众生拥有智慧,但是那个智慧走偏了,陷入到邪知邪见了,我作为菩萨整天去讥讽、挖苦、嘲笑(天天讥讽、挖苦、嘲笑),这也是魔业。这不是真正的菩萨所为,菩萨没有时间做这样的事情。

【醍醐】

还有魔业是什么呢?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

自己得到了甚深的法藏、法宝,非常好!但是心里生出了悭惜、吝啬,想着:我要是告诉别人,他不也知道了吗?不告诉他。明明那个众生根性已到,适合接受这样的甚深法,我故意不告诉他。

【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但是,有的众生给我很多财利(钱财、利养),他恭敬我、供养我,这个众生明明根性不具足,不是载法之器,我一看他对我太好了,还是给他讲法,不适合的法也讲给他听,这也是菩萨的魔业。大家要注意!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有的菩萨不愿意听闻「六波罗蜜」,或者「十波罗蜜」。觉得老生常谈,天天讲「六度」都厌倦了,不愿意听,这也是魔业。如果菩萨讨厌听闻「六度」,或者是「十波罗蜜」,这就是魔业。有的菩萨听是听了,不愿意如说去修行。师父天天讲「六度」,他不愿意照着去做,虽然修行也多生懈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天天背得滚瓜烂熟,修的时候麻木了,修着修着懈怠了,因为懈怠的缘故,他的志向和意念就开始狭劣,无法求无上的大菩提法了,这就是魔业。菩萨们要注意!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魔业——远离善知识。跟善知识相处久了,厌倦了;或者是种种情况,看到善知识也有不足(不够完美),或者是其他的情况,远离了善知识,开始亲近恶知识。觉得善知识的教法没什么新鲜感了,恶知识的讲法有意思,没听说过。


甚至昨天有人在QQ上讲:醍醐老师,我给你介绍一个师父吧,很厉害,怎么个厉害法呢?他竟然说弥勒菩萨现在在地狱里呆着,他讲的法很有新意,我要不要介绍给你呢?


非常危险!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宫,他怎么会在地狱呢?这不是谤佛了吗?这样的法他觉得有趣(有意思),被吸引了,亲近恶知识了,这是魔业。大家要小心!



【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还有一些菩萨们,修着修着,爱上了「二乘」。他们就想着涅槃寂静,想着离欲的寂静是如此的美妙,这也是魔业。菩萨们要小心!

比如说狂修学《金刚经》,狂修学《大般若经》,狂学禅宗的一些公案和语录,偏空了,陷入到「狂禅、狂慧」了。或者忙着入「涅槃」了。忙着入涅槃,不想在轮回中呆着了,觉着「六道」没意思,我有这个能力赶紧走,不然又被染污了。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普贤菩萨说:有的菩萨看到其他的菩萨,心里难受,在其他菩萨所在的地方生起了嗔恚心,生起了嗔心(伤害之心),用恶眼视之。自己是菩萨,但是看到别的菩萨在教化众生,心里难受,看他的眼神都不对——充满恶,想方设法地想从他的身、口、意各种言行举止中挑出来毛病,想方设法地找他的罪过,然后就宣说这个菩萨的罪过,可能正面宣说,也可能背后诽谤,就这样子。甚至看到那个菩萨得到了很多的利养,得到了很多的供养、恭敬,信众一直在增多,我这儿也没有多少,我就看他不顺眼,我想办法要断掉他的财利和供养,这也是魔业。你想想你还是菩萨吗?

一个人得到多少的财富、名闻利养,跟他今生实际的才德有关系,跟他宿世以来的所修的福德也有关系的。一个人也没做什么好事,怎么这么富有呢?他过去世可能广作财布施了,累积了很多福德,或者过去世供佛方面做了很多,所以他今生很幸运。你要知道「因果通三世」,也许你也有才也有德,但是你得到的财利供养就是少,这跟过去世福报有关系,你怎么能嫉妒别人呢?还想断掉别人的财利供养,这是多大的恶心,这是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还有的菩萨甚至修着修着,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听腻了、听厌倦了,佛法天天就那点事儿,每部经都差不多,开始诽谤正法。或者我修的时候没有觉得得到多大的利益,或者周围有违缘障碍影响了他的心,或者修着修着有一些逆境出现了,影响了他的信心等等情况。他开始诽谤正法,不愿意听闻正法了,听到了就诽谤,就去挑毛病,看到别人在讲法心里也不生尊重心。或者就说:我讲的才是对的,你听他的干嘛?他讲的错,我们这个宗派才是对的,其他都错,这都是魔业。

在其他的经典中像《楞严经》《涅槃经》或者《法华经》,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很多的魔说、魔业。那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普贤菩萨(诸佛慈悲的化身,也是诸佛法身的象征),他也在强调什么样的情况是魔所造作的,我们要小心!


【乐学世论巧述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还有魔业,有的菩萨学着学着,爱上了世间的杂论、巧述、文词,关于世间法的一些书籍感兴趣了。或者对于二乘的教法感兴趣了,开发、阐释二乘教法,对于无上大乘甚深法开始隐匿、藏覆或者说自己明明懂了甚深的妙义,却给不恰当的人讲。给不恰当的人讲,那你等于没讲、甚至还害了他。修着修着就远离了菩提觉悟,住于邪道当中,这也是魔业,大家要小心。普贤菩萨以上所提到的种种魔业,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还有魔业,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你作为菩萨,亲近善知识是对的,你亲近那些已经得到解脱的、已经获证安隐者,你去供养他们,这都是对的。但问题是:如果你面对那些没有得到解脱的、没有得到安隐的众生,你不肯亲近、不肯教化,就忙着领受,说:我周围有一个大解脱者(大善知识),我领受他的法语甘露,跟他在一起很开心,我不愿意亲近、教化那些未解脱者、未安隐者,这也是菩萨的魔业,那你就不是菩萨了。

你天天在这里享受,你忘了把你得到的一切去布施给别人了,就是魔业,大家也要注意。有的时候,一段时期内我们专修,忙着去增益自己的福德智慧,确实顾不上去亲近、教化别人,这个没关系,但是你要是有这个心。如果说我嫌弃他们、厌倦他们,那这就是魔业,关键还是「发心」。时间不允许的话,那不叫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还有魔业是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修着修着,比如说我受了菩萨戒,大家都尊称我为菩萨,我感觉我受了菩萨戒就比受五戒的强,就骄慢。看到其他的众生,你问「你受菩萨戒了吗?」「没受。」你就瞧不起他、不恭敬他,这就是魔业。


或者对于诸多的众生行恼害之事,我就觉得我很厉害,就对众生行恼害之事,让别人生烦恼。在家里,家人知道我受菩萨戒了,或者不知道,我主动地宣称我受了。跟家人起种种的冲突,比如说家人吃肉的时候、吃五荤的时候,我就去贬低他们、讥讽嘲笑他们,或者因为家人不配合我吃素,不配合我不食五辛,我就跟他们生冲突,这就是魔业,这不是菩萨所为。

 

或者我学佛了、我不杀生,别人杀生了,我就说:你得下地狱种种种种……教化众生没有方便,这就是在恼害众生,你就没有在传播佛法,你等于在毁谤佛法,在间接毁谤。因为你这样说的时候众生就讨厌佛法了,甚至骂詈学法者,你就在间接地毁灭、损毁佛法,这都是魔业。



有的菩萨修着修着,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忘了学佛学什么了,天天就想着我得拜佛,求个这、求个那,忘了佛代表「觉悟」,忘了根本义了,他的心非常的弊恶,难可开悟,这也是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以上十种魔业甚至是远远超过十种,菩萨摩诃萨要速速地远离,勤求佛业

什么是魔业?什么是佛业?

就是愚痴、无明、不觉悟。很明显,以上种种行为都非常可笑。是「觉悟者」,你想想如果是佛,他怎么做,如果真正是观音,是弥勒,是普贤,是文殊,他们在生活中怎么做?多想想这个。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

接下来,普贤菩萨也对普慧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也有十种情况是舍离魔业的象征,他已经舍离了魔业,回向了正道了,哪十种情况呢?

【所谓: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亲近善知识,恭敬供养,他能够亲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经常跟善知识在一起,他其实就舍离了魔业;他不亲近恶知识、恶友,亲近善知识,代表他已经在舍离魔业。但是结合以上的经文,这种对于善知识的亲近,又不能够生出别样的贪著,大家也是要注意的,亲近善知识,恭敬、供养也是有度的,过于近也等于是在行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如果有的菩萨没有自我推举,没有自我夸耀、赞叹,他就舍离了魔业,别人去赞叹他的时候,他常怀惭愧心、恭敬心、谦卑心,这就在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还有一种情况,对于佛陀的甚深妙法,真信、真解而不毁谤,这样的菩萨就舍离了魔业;还有未曾忘失一切智心,在修行的道路上永远知道佛意味着「觉悟」,我做的一切善法、一切功课,都为了促进我的觉悟。

甚至说每隔一段时间反省一下自身,我近期的修行是离觉悟更近了还是更远?我修行这么久,每天功课那么多,我的烦恼减少了吗?智慧增加了吗?一切更圆融了吗?周围的人更喜欢我了吗?你这样的反躬自省,就使得你对于佛陀的甚深法,信解不谤,同时没有忘失一切智之心,你就舍离了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如果有的菩萨精勤地修行妙行,恒不放逸,他就舍离了魔业,一直修习圣妙之行,没有放逸,他就舍离了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之法」,想想菩萨怎么做呀?《华严经》讲得太详细了,有的菩萨已经请了《华严经》,准备去抄写,或者是每天都读诵,这样的菩萨就舍离了魔业。

【醍醐】

关于菩萨怎么做?《梵网经》讲得也非常清楚,无论是上卷,还是下卷(菩萨戒本)都讲得非常清楚。经常求菩萨所学的法藏,这样就舍离了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还有,如果有的菩萨有讲法的能力,他就经常地讲法,心里没有疲惫和厌倦之心,他就舍离了魔业;如果讲了一段时间的法,厌倦了,疲惫了,不想讲了,那就是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还有,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众生之想,就舍离了魔业;每天都拜佛是非常好的,与佛作联接,对于众生起救护之想,这就舍离了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信受诸佛,真正的信某个佛,按照他的教法,如说而修行,心里常常想的都是佛,这样佛力加持你,就会让你舍离魔业。

如果你心里不想着佛了,可能就想着「世间法」了,可能就陷入魔业。魔其实代表「执著」,让你执著于「三界六道」的,其实都是魔业,或者让你的「我执」炽盛的,都是魔业,让你一直陷在无明的愚痴幽暗中的,其实就是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普贤菩萨说: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就舍离了魔业。

如果你经常亲近善知识、经常拜佛、经常学习菩萨法藏,菩萨怎么做你怎么做,就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了。或者我周围交的这些朋友都是受持了菩萨戒的、或者正在准备修学菩萨戒的,跟这些菩萨们在一起,慢慢「平等无二」,你就舍离了魔业你周围的环境确实也非常重要。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如果诸位菩萨安住以上种种法,就能够出离一切魔道了。

所以,魔虽然有种种的干扰、障碍,但是并不可怕,你经常地拜佛、想着佛、亲近佛,又经常地受学菩萨法藏,必定能够远离魔道。经常地学《华严经》,你必定远离魔道,当然经常学《楞严经》,学《法华经》,学《大般涅槃经》等等,甚深圆满的、空有圆融的经典,你也能够远离魔道。但是偏空,它是一种魔道,所以你只学习声闻乘的经典,只学佛陀在帮助阿罗汉们断除对于「有」的执著期间讲的那些经典的话,那可能还是容易偏,一偏就远离了菩萨道。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为十?】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情况能够见到佛。哪十种情况呢?

【所谓:于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愿佛出生见;业报佛深信见;住持佛随顺见;】

如果你对于安住在世间的成正觉的佛没有贪著之见的话,你就真正能经常地见到真佛(真佛是无相的法身,你对于安住世间的成正觉的佛,没有贪著之见,你才能见到真佛;如果你经常地祈愿佛出生祈愿佛化现,那你也能经常地见到佛;对于因果业报怀着深入的信心,相信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有的时候佛都不能够绝对地改变定业,所以释迦佛还要承受「马麦之报」,还要承受提婆达多对他屡次伤害等等。你深信因果,你也能够见到佛;如果你经常地住持随顺佛的教法,你也能够经常地见到佛

【涅槃佛深入见;法界佛普至见;心佛安住见;】

如果你了解佛的涅槃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回归不生不灭的本真,那你也能见到佛;如果你经常感觉到「佛」无处不在,到处遍在,我念阿弥陀佛的时候,知道「阿弥陀」代表「无量」,「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智」也代表「无量的法界」,我每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在念「无量」,就感受到法界的无量,那你就能经常地见到佛

或者你想见普贤菩萨,要知道普贤菩萨是诸佛慈悲的化身而且普贤菩萨到处遍在,你感受到普贤菩萨到处遍在,见哪里不都是「普贤」了吗?

如果你知道「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里的杂染打扫干净了觉悟了,「我」就是「佛」,「佛」就是「我」,安住本心,那你也能经常地见到佛

【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本性佛明了见;随乐佛普受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常得见无上如来。】

如果你经常地入禅定三昧,入到无所依住之处,感受到自己的无量无边,那你也能经常地见到佛;如果你知道「自性」(自我的本性,我的佛性,我的法身),那你就是佛,那你就明了地见到了佛;如果你随顺佛爱乐佛,普遍地领受佛的教法,那你也能够经常地见到佛。如果诸位菩萨安住以上种种法,就能经常见到无上正觉的佛了。


这节课就先讲到这里比较重要!首先讲的是「十种魔」,然后又讲「十种魔业」,之后又讲「什么情况说明我们已经舍离了魔业」,舍离了魔业之后怎么样呢?有的众生想见到佛,怎么样见到佛消除了魔障就容易见佛。魔障还是妄心给我们的种种障碍,围绕着贪、嗔、痴、慢种种如果有的菩萨修着修着就开始表现出以上种种可笑的——疑似遇到魔障的这些行为,我们要友情提示帮助他舍离魔业,可以推荐他《华严经》的这一部分。


无上甚深华严经,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愿以此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菩萨、一切众生。

愿所有众生获得无漏的圣道。愿所有众生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关文章

《弟子规》浅释 01

《弟子规》浅释 01

国学︽弟子规︾  恒宁老师浅释《弟子规》浅释01各位家人、各位好朋友、各位同学!很高兴我们能够聚集...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4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4

《华严经》要点复习004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华严经》要点复习003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也就是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或有观见一毛孔,具足庄...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下)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女子难陀得度因缘昔日,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