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217(第六五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六(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

上节课讲到,具足女居士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小容器。然后,她就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且待须臾,汝当自见」。别着急,很快你自己就能见到了。

说是语时,善财则见无量众生从四门入,皆优婆夷本愿所请。

就在具足女居士讲这番话的时候,善财童子就看到无量的众生从四扇门进来了。这无量的众生,都是具足女居士(她)依着本愿邀请过来的。

她过去发下了根本的誓愿,就是要满足众生的需求,所以众生都来了。

既来集已,敷座令坐,随其所须,给施饮食,悉使充足。

这无量的众生聚集在一起,具足女居士就敷设了座位,让他们都坐下。根据这些众生的需要,给他们布施饮食,使所有众生饮食上都非常地充足。

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福德藏解脱门。

然后,具足女居士就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了解这种「无尽福德藏解脱门」,其他的不太了解。

具足女居士拥有这样一个小容器,就拥有了一切,因为这个小容器什么都能变,而且无穷尽……这种解脱门叫「无尽福德藏解脱门」。

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功德,犹如大海甚深无尽,犹如虚空广大无际,如如意珠满众生愿,如大聚落所求皆得,

具足女居士说:关于诸位菩萨摩诃萨一切功德,犹如大海甚深无尽,犹如虚空广大无际;关于诸位菩萨摩诃萨,他们的一切功德像如意珠一样,可以满足众生的大愿;像大聚落(人群的聚居地)一样,所求皆得。

如须弥山普集众宝,犹如奥藏常贮法财,犹如明灯破诸黑暗,犹如高盖普荫群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关于诸位菩萨摩诃萨的一切功德,就像须弥山一样,可以普遍地积集各种各样的珍宝;就好像神秘微奥的宝藏,经常储存着法财(法之财宝);关于诸位菩萨摩诃萨的一切功德就好像明灯,可以破除所有的黑暗;就好像高高的宝盖,可以普遍地荫蔽各种各类的众生;关于这些,我不太了解,也不能讲说相应的功德行。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曰大兴;彼有居士,名曰明智。  

接下来,具足女居士就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南方有一个城,叫「大兴」;大兴城里有一个男居士,叫「明智」。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具足女居士对善财童子说:你可以到明智男居士那里去,请教一下菩萨到底应该怎么样学菩萨行、怎么样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瞻仰无厌,辞退而去。

这个时候,善财童子就向具足女居士顶礼,绕了无量圈儿,表示感恩。然后,一直怀着恭敬心,瞻仰着她,没有厌足,之后就告辞退下而去了……

【尔时,善财童子得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已,思惟彼福德大海,观察彼福德虚空,趣彼福德聚,】

这个时候,善财童子已经得到了「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他参访一个善知识,就会把这个善知识所证得的境界学到手。所以,此时善财童子已经拥有「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他思惟着相应的福德大海,观察着相应的福德虚空,趣向相应的福德之聚(福德凝聚的地方)。

【登彼福德山,摄彼福德藏,入彼福德渊,游彼福德池,净彼福德轮,见彼福德藏,入彼福德门,行彼福德道,修彼福德种。】

善财童子登上了相应的福德大山,摄取相应的福德宝藏,入到了相应的福德之渊,游在相应的福德池塘,清净相应的福德之轮,见到了相应的福德之藏,入到了相应的福德之门,奉行着相应的福德之道,也修着相应的福德之种。

也就是说,善财童子完完全全地融化在了「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当中。这个光明因着善财童子的融入而增强了,就使得这个光明辐射的范围也更广了。所以说,就好像善财童子又栽培了很多福德的种子一样,让福德得以繁衍、繁殖。

【渐次而行,至大兴城,周遍推求明智居士。于善知识心生渴仰,以善知识熏习其心,于善知识志欲坚固,方便求见诸善知识心不退转,愿得承事诸善知识心无懈倦;】

就这样渐次地向南行,来到了大兴城,到了之后,就周遍地寻找明智居士。善财童子对于善知识心生渴仰(总是很饥渴地、很仰慕地想要见到善知识)。善财童子是靠着善知识熏习自己的心的(熏习,就是影响自己、指导自己)。参的善知识越多,善财童子对于善知识的「志向」还有「相信」这种情感,就愈发地坚固。他以各种方便去求(拜见)所有的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心不退转。善财童子真的很愿意承事所有的善知识(为善知识帮忙、服务),心里没有任何的懈怠和厌倦。

【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满众善;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生众福;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长众行;知由依止善知识故,不由他教,自能承事一切善友。】

善财童子深深地了解:靠着依止善知识,才能够圆满所有善行;靠着依止善知识,才能够生出众多的福德;靠着依止善知识,才能够增长众多的胜行;靠着依止善知识,才不需要通过别人去指导,自己就能够承事一切善友(就能够遇到一切善友,与善友相处得非常融洽,甚至能够帮到善友)。

【如是思惟时,长其善根,净其深心,增其根性,益其德本,加其大愿,】

就这样想着的时候,善财童子的善根好像一直在生长,他的深刻之心变得更加清净了,他的根性越来越锐利,他的德本(美德之本)愈发地增益了,他的大愿也更加地充实了……

【广其大悲,近一切智,具普贤道,照明一切诸佛正法,增长如来十力光明。】

善财童子(他)的大悲也更加地广博,他离佛的一切智也越来越近了。就这样思惟的时候,善财童子已经具足了普贤之道,可以照明一切诸佛正法,增长佛的十种神力之光明。

【尔时,善财见彼居士在其城内市四衢道七宝台上,处无数宝庄严之座。】

就这样想着的时候,善财童子就看到了那个叫做「明智」的男居士,正在城里边儿那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那里的七宝台上,处在无数种珍宝庄严的座位上。

【其座妙好,清净摩尼以为其身,金刚帝青以为其足,宝绳交络,五百妙宝而为校饰;敷天宝衣,建天幢幡,张大宝网,施大宝帐;】

明智居士的座位真的非常妙好。

整体来讲,明智居士这个座位是清净摩尼构成的,这个座位底下的椅子腿是金刚帝青做的,而且又有珍宝做的绳子点缀着、围绕着,五百种妙宝庄严着、装饰着;而且这个座位上还敷设着天上的宝衣,建着天上的幢幡,张着大的珍宝构成的网,施着大的珍宝构成的帐子。

【阎浮檀金以为其盖,毗琉璃宝以为其竿,令人执持以覆其上;鹅王羽翮清净严洁以为其扇;熏众妙香,雨众天华;】

阎浮檀金(最上乘的黄金)做的宝盖,这个宝盖就像伞一样,不是有个竿子撑着嘛,那个竿子是毗琉璃宝构成的,有人执持着就覆盖在上面;而且鹅王的羽毛(非常地清净、庄严、净洁)做的扇子;这里还熏着众多的妙香,像下雨一样降着众多的天花。

【左右常奏五百乐音,其音美妙过于天乐,众生闻者无不悦豫。】

在明智居士的左右,恒常奏着五百种乐音,这个音美妙得简直超过天上的音乐了,众生谁听了都非常地舒适,非常地快乐。

【十千眷属前后围绕,色相端严,人所喜见,天庄严具以为严饰,于天人中最胜无比,悉已成就菩萨志欲,皆与居士同昔善根,侍立瞻对,承其教命。】

在明智居士的身边,有一万个眷属前后围绕着,色相非常端严,谁看了都喜欢,又有天上的庄严之具庄严装饰着;明智居士身边的这一万个眷属,无论在天界还是人界,都是最殊胜的,无与伦比;他身边的这一万个眷属,都已经成就了菩萨的志向和爱乐;明智居士身边的这些眷属,在过去世与明智居士都一起种过善根,这些眷属就服侍在明智居士的身边,他们站着,怀着恭敬心,面对着明智居士,好像随时准备着,听受明智居士的教命一样……

【尔时,善财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为令一切众生出诸苦难故,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海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法宝洲故,为令一切众生枯竭爱河故,为令一切众生起大慈悲故,为令一切众生舍离欲爱故,为令一切众生渴仰佛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旷野故,为令一切众生乐诸佛功德故,为令一切众生出三界城故,为令一切众生入一切智城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个时候,善财童子就向明智居士顶礼,绕了无量圈儿,合着掌站立着,对明智居士说:圣者,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为了让一切众生出离所有苦难的缘故,为了让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缘故,我为了让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轮回的大海的缘故,我为了让一切众生安住在「法宝洲」(就是由法的珍宝构成的大陆,就是让众生安住在正法当中),我为了让一切众生枯竭掉爱欲之河,为了让一切众生生起大慈悲,为了让一切众生舍离欲爱,为了让一切众生渴慕、仰慕佛的智慧,我为了让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轮回的旷野,我为了让一切众生爱乐诸佛的功德,我为了让一切众生出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城堡,我为了让一切众生能够入到佛那一切智之城……为了这一切目的,我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想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能为一切众生作依止处?】  

但是,我还是不太了解,菩萨到底应该怎么样学菩萨行,怎么样修菩萨道,怎么样才能够成为一切众生的依止之处呢?

成为众生的「依止之处」,就是心灵所依靠的地方。众生会无比地信任你,而且,你是真的能利益到众生。所以,你才会成为众生所依止的对象。

善财童子非常真诚地告诉明智居士,他为什么发菩提心。然后,又请教到底应该怎么样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怎么样给一切众生作依止之处,不辜负这些众生的信任……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智居士就回答,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够发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

【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戚,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

善男子,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这样的人是非常难得的!只要能够发心,这个人就能够开始想要学习菩萨之行。谁要是发下了成就无上正觉的心(想要成佛),他就会经常遇到善知识。而且,他永远都不会厌足;他也会亲近善知识,一点儿都不会感觉辛劳、疲倦;他也会供养善知识,一直不会疲惫、懈怠;他也会协助善知识,不会生出忧戚、烦恼。要是有谁真的发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之心,他就会到处寻找自己的善知识,一直不退转。

【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

一旦找到了善知识,他会非常爱念善知识,不会轻易地舍离善知识,他会帮助善知识做事情,简直都没有休息的时候。一旦一个人发下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他就会非常仰慕、敬佩自己的善知识,简直没有停歇的时候。而且,他奉行善知识的教法(善知识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会懈怠和懒惰。而且,他会禀承善知识的教命,会非常清楚地懂善知识的心,不会有任何的错谬和误失。

其实,这个地方明智居士是在告诉我们,到底要怎么样对待善知识。只要我们发了大心想成佛,想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就必须找到能够指导我们的人。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变化,就好像幼儿园有幼儿园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都有各自的老师。在某个阶段,可能是有特定的老师。但是一旦你成长了,就需要新的老师,这很正常,但老师很重要。释迦牟尼佛曾经告诉阿难,善知识在一个人成道的过程中起着百分之百的作用,你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跟随谁了。

【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

明智居士说: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

想要亲近善知识,这个「亲近」不一定就说一定要走到面前,隔得很远的善知识或者已经圆寂的这些善知识(已经涅槃的善知识),你亲近他的法也等于在亲近他的。

【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

然后,要「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

供养,体现了感恩。在「悲华经」里面,释迦佛说希望他的四众弟子都值得被供养,这个「值得」是很关键的。

【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戚,】

明智居士说:我们要「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戚」。就是要给善知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比如说,有的师兄做义工,协助善知识做很多事情,这些其实也是在利益自己。做义工的时候,一方面在服务众生,另一方面也在历练自己,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增长很多的慈悲和智慧。

【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

明智居士也说:我们要「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

要一直寻找善知识,就是当你面前的这个师父不能教给你更多东西的时候,你有权利去寻找水平更高的善知识,或者思路更独特的善知识,这是我们的权利。并不是说就见异思迁了,并不是这样子。

我们修行者以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最高目的。一旦成佛,能利益无量的众生,甚至是利益无量的阿罗汉和菩萨。所以成佛之后,你利益的众生更多......而且你所行的利益,更加不会走弯路,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所以为了尽快「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该换老师的时候换老师,不需要有罪恶感,真的不需要啊!你成就了,你成佛了,是对所有老师最好的报答。但你换善知识的时候,也并不意味着上一个就完全忘记了,一点儿都没有感恩,不是的。善财童子也不是这样子,他总是参访不同的善知识,但是对于每一个善知识都非常恭敬和感恩,其实「恭敬」和「感恩」是一种最大的力量。

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

明智居士告诉我们:「要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

在你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善知识的过程中,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小磨难,或者善知识对你的一点儿小考验、小鞭策,或者善知识对你的一点点严厉,你就舍离他……不要这样子。「要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如果他值得你追随,你还没有把他所有的精髓学到手,你就先别走,要踏实。

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

明智居士也告诉我们:「要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

这里当然讲的是那种专业的修行者,比如说出家人,不需要工作也没什么家人,所以全心全意地奉事善知识,可能都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其实在这个善知识身边,也是一直在学习,虽然可能很忙碌,但是肯定成长也很快,总是相处嘛,慢慢地就比较同频了。

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

明智居士说:我们要「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

就是说,对于善知识要永远有恭敬心,如果没有恭敬心,你学不到任何东西了。你自己认为自己才是善知识,对方就不是善知识了,是吧?你没有了恭敬心,也学不到什么。而傲慢不仅害自己,也害周围的人。

就好像这种善的习气很容易相互传染,恶的习气也是很容易相互传染的;而傲慢就是一种强烈的负能量,所以我们要一直察观自己。

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

明智居士说:我们要「行善知识的教法,不要懈怠和懒惰」

比如说,善知识让你一天念一万遍佛号,你念了吗?一天打两坐,你打了吗?他教给你的功课,你做了吗......你在善知识身边,又不好好学习,那善知识对你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像我们现在有微信群,群的人数是有限定的(满了,其他人就进不来了)。你占着位置,甚至都不看群消息,该共修了,也不跟着共修,那你有在亲近善知识吗?你还占个位置,是吧?

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

明智居士说:要「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

这个要求就很高了!你要非常懂你的善知识,他传达的法,直接到你心里,就呈现出原貌,不会有扭曲的现象,没有曲解、误解。这个很关键啊!

最高级的一种状态就是跟善知识心心相印,善知识说什么话就好像说在你的心里一样,就好像在你心灵的画布上画画儿一样,一点儿误差都没有。这就要求很高了!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没有错谬和误失地非常懂善知识的心,那我们很快就成善知识了呀,对吧?跟谁学,就很快成为谁。这个前提就是先清空自己,不要有太多的杂想和思维定式,跟随哪个善知识学,就把自己完全清空再学,你才能学透。

完全无我,甚至忘了自己还懂点儿什么,就好像什么都不懂一样,这样再学,做一张白纸去学。

其实,真正已经觉悟的这些善知识,他的心始终都是空的,始终都是空的……

我们的心也是要始终都是空的,才能时时刻刻都在学习、领纳新的东西……

今天我们先学习到这里。感谢明智居士的教法!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参了很多的善知识,很多都是在家人。但在家人未必没有智慧,未必没有成就,讲法也未必讲得不好。我们很客观地这样说。这也不意味着出家人就不行,因为善财童子参的这些善知识里面,也有不少出家人,甚至还有外道。

所以还是那句话,心要无限地打开,不要设限……

我们的心要永远都是空的,永远都是这样空……


《华严经》216(第六五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六


《华严经》215(第六五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六(下)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华严经》要点复习007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未曾闻死亡声响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醍醐随笔】2021年12月 第二期(下)

【醍醐随笔】2021年12月 第二期(下)

---------醍醐---------?常…乐…我…净…点亮星标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008 “禅宗”与“观呼吸”

【禅修课】第三期008 “禅宗”与“观呼吸”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就着相讲,他是从摩罗提国来的……【善男子,我...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