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15《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最美的劝谏”

我们继续来聆听,「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对「阿弥陀佛」的过去世的讲法。

上节课,「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劝「阿弥陀佛」的过去世「无诤念转轮圣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王答言:‘梵志,我今不用如是菩提,我心今者爱乐生死,以是缘故,布施、持戒、听受妙法。梵志,无上菩提甚深难得。’】

这个时候「无诤念转轮圣王」回答说:「梵志」,我现在用不着发这样的「菩提心」,我现在其实还是挺喜欢生死「轮回」的,我感觉要是当个「转轮圣王」也不是太苦。所以呢,我喜欢作大「布施」、也喜欢「持戒」、也喜欢听说妙法……

「梵志」啊!这个无上的「菩提」其实是甚深难得的,不要以为发个「菩提心」就真的能成「佛」了,没那么容易的!

【是时,梵志复白大王:‘是道清净,应当一心具足愿求。是道无浊,心清净故;是道正直,无谄曲故;是道鲜白,离烦恼故;是道广大,无障碍故;是道含受,多思惟故;是道无畏,不行诸恶故;】

这个时候,「宝海梵志」又劝「无诤念转轮圣王」,说:无上「正觉」之道,是非常清净的。如果我们想证得无上「正觉」之道,要「一心具足愿求」,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全心全意地、把这个「心愿」真正地都放在这里(就是不要求别的,就是求这个无上「正觉」之道)。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是没有任何污浊的,只有当我们的心极致清净的时候,才能够证得无上「正觉」之道;无上「正觉」之道也是非常「正直」的,这里没有任何因着贪欲而生的谄媚,没有任何那种凡夫的弯曲之心。

无上「正觉」之道是鲜净纯洁的,因为它离开了所有的烦恼;无上「正觉」之道也是非常广大的,一旦证得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

并不是说成「佛」了就不会有「魔障」,而是说已成就无上「正觉」之道,你感受到「法身」的到处遍在、没有边际、一切是自己的时候,也就无所谓障碍了。

其实从「法身」的角度看都是自己,无所谓顺境、逆境,因为「法身」也不分别。我们感觉是障碍的、是违缘的、是逆境的……都是站在「小我」的角度去感受的;但是在真我、空我、无我的角度真的没有障碍,都是体验……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可以「含受」一切,其实只有那些比较有思想的人,才能够证得无上「正觉」之道。这里的这个「思惟」就是指的思想,指的有「智慧」;这里的「思惟」并不是贬义词(它是个褒义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比较有广度(也可以说有深度、有高度),不然他无法证得无上「正觉」之道。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让人没有任何的畏惧。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再造作任何的「恶」(一切「恶」,哪怕最微细的「恶」都不造),所以无有恐惧、无有不安。

其实,当我们持「戒」清净,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不愧自己的良心……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极致的快乐(这种问心无愧、无可指摘的感觉,会让我们获得一种极致的快乐)……

【是道大富,行檀波罗蜜故;是道清净,行尸罗波罗蜜故;是道无我,行羼提波罗蜜故;】

接下来又讲:无上「正觉」之道会使人获得大富贵,「佛」没有贫穷的(真的啊,所有的「佛」没有贫穷的)。虽然他完全不贪「五欲」(不贪「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但是,自然而然的,无量众生去供养(佛也可能又分出去了啊,但是「佛」真的没有穷的)……

为什么呢?因为在成佛前一直修「六度」当中的「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一直在作布施……所以感得的果报就是富贵(你财布施得到财上的富贵;法布施得到法上的富贵……)。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非常「清净」,因为在成「佛」前会一直行「尸罗波罗蜜」(就是会「持戒」,会「持戒」非常严密)。我们从「居士戒」过渡到「菩萨戒」;甚至还有一些师兄直接就「出家」了,守「比丘戒」、「比丘尼戒」……极致清净!「持戒」让人清净!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是「无我」的,因为一直行「羼提波罗蜜」(就是「忍辱波罗蜜」)。其实,有的时候外在有一些违缘、有一些逆境的时候,真的是在锻炼我们的「忍辱波罗蜜」;要没有这些逆境,这个「忍辱」何从去修呢?

不能「忍辱」就肯定还没做到「无我」……像这个空气,它是「无我」的——你怎么打它、怎么弄它、怎么骂它……它都没感觉,是不是啊?你怎么折磨它,它都没感觉,这是真「无我」。

无上「正觉」之道是「无我」的。所以有个别的佛成佛后也被人诽谤、讥讽、谩骂、伤害、甚至威胁到生命了(甚至杀害)……像「提婆达多」屡次都想杀死「佛」;但是呢,「佛」没感觉,真的像「空」一样存在着……

【是道不住,行毗梨耶波罗蜜故;是道不乱,行禅波罗蜜故;是道善择,行般若波罗蜜故;是道乃是真实智慧之所至处,行大慈故;是道不退,行大悲故;是道欢喜,行大喜故;】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是不会停「住」的,「圆满」是没有尽头的……因为,「佛」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行「精进波罗蜜」,就习惯了,总是希望能提升自己变得更好……

佛一直在追求完美,无止境……所以成「佛」了,还会一直在成长变化,他在「佛」的果位上成长、变化、丰富……越来越圆满、越来越圆融、越来越圆通……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是「不乱」的,是非常寂静的。因为,诸佛都很喜欢打坐修「禅定」,当然行、住、坐、卧也都在「定」中……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善于抉择(就是说有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佛」在成佛前就行「般若波罗蜜」(「般若」也被翻译成智慧,或者说究竟智慧、第一义,等等),无论成佛前还是成佛后,佛都在行「般若波罗蜜」(我们在课上也讲过了,「佛」在成佛前修「六度」;成「佛」后还是在修「六度」,就没有断过)。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乃是真实智慧之所至处,行大慈故」。真实的智慧会把我们导向哪里呢?导向极致的慈悲、无我、无私……而且是真的做出来,不是说嘴上说说(就是身体力行的)。

无上「正觉」之道是不会「退转」的。因为对于众生的这种大悲,想要拔除他们的痛苦,这种心一直有、一直想利益他们、不忍心让众生受苦……你总是不忍心让众生苦,你就不会退转。

无上「正觉」之道也是非常「欢喜」的,「行大喜故」(「大喜」,是以别人的喜为自己的喜)。我们深入到「法身」状态的时候,感受到一切都是自己……那别人的喜悦当然是自己的喜悦,别人的悲伤也是自己的悲伤……这种真正的「同体之心」才建立起来了(必须是融在这个「法身」状态里,才真拥有「佛」一般的「同体大悲」)。

【是道坚牢,行大舍故;是道无刺棘,常远离欲恚恼觉故;是道安隐,心无障碍故;是道无贼,分别色声香味触故;是道坏魔,善分别阴、入、界故;是道离魔,断诸结故;是道妙胜,离声闻、缘觉所思惟故;是道遍满,一切诸佛所受持故;】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是「坚牢」的(坚固的),不会那么微脆(不会那么脆弱)。为什么呢?「行大舍故」(什么都舍掉了)。我们能舍掉的其实都是一些不坚牢的脆弱之物,到最后舍也舍不掉的那个——「佛性」本体(那个大空体、那个真身),它难道不是像「金刚」一样最坚牢的吗?所以说:能舍之物非坚牢。只要我们能舍掉的,它一定不是最坚牢之物。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没有任何带刺的荆棘。因为恒常远离了「欲恚恼」,是真正地觉悟了!远离了一切的欲心、远离了嗔恚心、远离了一切的烦恼……他是真的觉悟了!

无上「正觉」之道是「安隐」舒适的。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感受不到任何的障碍了,这个大空心到哪里都是舒坦的、都是放松的(松、空、透)、很柔软(柔和)、很愉悦的……

无上「正觉」之道可以说「无贼」。说「天下无贼」,那你得修成「佛」才天下无贼!哪些东西是「贼」呢?我们一般讲(说),「六尘」境界会偷去我们的「法性」资粮,「六尘」境界就是「贼」;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就是「贼」。

因为「法」有的时候代表佛法、觉悟之法,所以谈到「五欲」的时候,就说「色声香味触」(就没提那个「法」),因为「法」有「正」有「邪」(有「迷法」、有「觉法」)。但是,「色声香味触」一定是很容易偷走我们的「正觉」资粮的,这是五大「贼」。但是成佛之后,就已经超越了「色声香味触」对他们的捆绑系缚了,所以「无贼」(没有这「五贼」)。

因为遇到了也像没遇到一样,它也偷不走什么东西,它就不是我的「贼」;它能偷走你的东西(偷走你的注意力),让你执着、让你生烦恼,「色声香味触」就是你的「贼」。但在我这里,它偷不去任何东西——偷不去我的执着、偷不去我的注意力,也不会让我烦恼……所以,「色声香味触」对于「佛」来讲不是「贼」。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可以「坏魔」(就是打败一切魔)。为什么呢?因为,成「佛」后善分别「五阴」境界;善分别「六入」(就是「六根」);善分别「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以,「魔」不管在哪儿搞破坏他都搞不成。无上「正觉」之道就远离了魔,断除了所有的结缚……

无上「正觉」之道如此的殊妙、如此的殊胜,是一般的「声闻乘」、「缘觉乘」所不能思惟的……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遍满一切处,被一切诸佛所受持。

【是道珍宝,一切智慧故;是道明净,智慧光明无障碍故;是道善说,为善知识之所护故;是道平等,断爱憎故;是道无尘,离恚秽忿怒故;是道善趣,离一切不善故。大王,是道如是能到安乐之处乃至涅槃,是故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觉」之道是最珍贵的珍宝了,因为一切智慧都藏在这无上「正觉」之道里了。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非常的「明净」(光明清净),到处都是智慧的光明,无所障碍。

无上「正觉」之道也经常被人讲说,因为很多「善知识」都在护法。在《涅槃经》等很多经中,「佛」讲过——护法呢,一方面,比如说你保护经书啊、保护法师啊,这是在「护法」;再一个,你认真的学习、受持、传播法,这也是在护法。

「宝海梵志」说:无上「正觉」之道非常的平等,因为已经没有特别的爱憎心了;无上「正觉」之道没有任何的尘垢,因为离开了瞋恚、离开了污染、离开了愤怒……可以说瞋恚、愤怒是一种对于心灵的污染状态,但是无上「正觉」之道没有这些污染;而且,无上「正觉」之道才是真正极善的道,因为离开了一切的不善……

「宝海梵志」依然在劝「无诤念转轮圣王」,说:大王啊,无上「正觉」之道就这样能够到达安乐之处,直至「涅槃」……所以,您一定要发成「佛」的无上「正觉」之心哪!您一定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哪!

他是在很殷重地劝自己的大王,劝他发菩提心(因为「宝海梵志」其实他就是「释迦佛」嘛,所以他非常擅长讲法)。这一段落呢,我们仔细地去品味,非常美!充满着智慧又非常的美!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无上正等正觉!

往期推荐


14《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释迦佛过去世度阿弥陀佛”

13《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宝藏佛解梦”

12《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虔诚大供养”

11《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依大悲而取不净土”

10《悲华经》第一卷  第二品“广长舌光的威力”

09《悲华经》第一卷  第二品“弥勒得佛授职”

08《悲华经》第一卷  第二品“另一种修法”

07《悲华经》第一卷  第二品“师父的心”

06《悲华经》第一卷  第二品“解了一切陀罗尼门”

05《悲华经》第一卷  第二品“栴檀世界”


相关文章

《弟子规》浅释 01

《弟子规》浅释 01

国学︽弟子规︾  恒宁老师浅释《弟子规》浅释01各位家人、各位好朋友、各位同学!很高兴我们能够聚集...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Tihu Buddhist Institut...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华严经》要点复习003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         ∧第三期∨&nbs...

【醍醐随笔】2021年12月 第一期(上)

【醍醐随笔】2021年12月 第一期(上)

---------醍醐---------?一切是心点亮星标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