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禅修课】第三期 024 “甘露”






 ▼禅修课


         ∧第三期∨


      “甘露”




点亮星标

---------醍醐---------?1分钟前

甘露,梵语amrta,巴利语amata。音译阿密哩多、阿蜜栗多。意译作不死、不死液、天酒。即不死之神药,天上之灵酒。亦以甘露比喻佛法之法味与妙味长养众生之身心。


注维摩经卷七(大三八·三九五上):‘什曰“诸天以种种名药着海中,以宝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药。”(中略)生曰:“天食为甘露味也,食之长寿,遂号为不死食也。”’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怎么样才算成佛(成佛的标志、鉴定方法)。这节课依照着佛教《三字经》再来看一下,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圣者(就是证得了解脱道的圣者)?
 中国佛教 19 正法与解脱 
曰苦、集,曰灭道严,四谛法,须寻讨。 
要说证得了解脱道,那大家都知道,从阿罗汉开始就可以跳出轮回,不受后有了,就是解脱者;然后还有缘觉乘,还有菩萨,还有佛。
所以说,证得解脱道的圣者分为四大类:最基础的是修习「苦、集、灭、道」而开悟的这些佛陀的声闻弟子。认识到人生八苦,认识到一切有为法都是苦;也知道苦的凝结,苦的表现形式;也知道什么样子算苦消灭了;更知道消灭苦的方式、方法——「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是所有阿罗汉们都已经晓了于心的。
自无明,至老死,十二因,为缘起。 
有的师兄现在已经在行菩萨道(在度众生)了。有的时候问:我度众生从哪个点开始切入呢,怎么讲佛法呢?——你就可以像佛陀最初给五比丘讲法时一样——先讲四圣谛的内容。一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很多众生都有共鸣,因为他们知道,确实是这样的(你给他们讲人生八苦的时候,没有一个反对的,确实是这样的),很多众生同时都经历了这种种的苦……我们学院很多师兄也是经历过死亡的(「大死」之后又「大活」的),所以这八苦几乎全经历过,那就更知道怎么讲了。
也有的菩萨在出去讲法的时候,对于「四圣谛」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这个时候就可以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的链条就是在「相」的世界「就相而说」的话。「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然后再度无明,再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绕一圈儿又回来,又到无明……就看这个链条,你就有一种很空幻的感觉,也像看到春天百花开;夏天到处都郁郁葱葱的;秋天盛极开始凋零;冬天非常的枯索……看「十二因缘」就好像看到四季的变化一样。
所以,比较喜欢诗意的这些菩萨们出去讲法,就可以给众生讲十二因缘。甚至随便抽取世间的一个「无常相」来打比方——它从萌生到毁灭的过程……当你给众生去宣导十二因缘的理念的时候,他绝对是轮回的旁观者,其实是比较容易证道的。

我们学了佛法,有的时候再翻看一些古代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的作品的时候,发现:其实有很多人也类似是缘觉乘的圣者,只是没有给他们定性(他们没有修习佛法)。但佛陀在《涅槃经》和《华严经》也讲了,外道里有很多菩萨的!他可能没有修习佛法,但是他觉悟了(因为某个特别的因缘觉悟了)……如果真的悟了,「怎么样确保不再轮回」,这个就是个重点!悟是悟了,很多人悟了,结果还干着轮回内的事儿,还是没跳出这个圈圈(知道这个圈圈,还在圈圈里),因为不持戒、不修习禅定,也不听经闻法。所以,我们真的是非常幸运——能够学佛、能够学法。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问题,更知道什么是解决方案。很多人知道问题是什么,但是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所以,在哲学史上,痛苦的哲学家也是比较多的,甚至也有自杀的,有的人格简直畸形了。他知道了问题,却没有找到解决方案(就是很执、很执,就是没有松开、化空嘛),所以是痛苦的。
我们知道,其实释迦佛在幼年就修学「五明」,也学习了哲学、逻辑学……但那并没有减少他的痛苦。就好像我们学院很多师兄也学过哲学,也迷过,但痛苦一丝一毫都没有改变,学了佛才改变。学佛带来的还有我们人性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性本身的一种变化)。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身体是洁净的,别人的身体是肮脏的,尤其不熟悉的这些人……即便是那个人香喷喷的,他也是本能地认为那个人可能不干净;但是自己可能好几天没洗头、没洗澡,他还是认为自己挺干净的——人就是这样子的。
今天上午,我帮妈妈修脚。从小到大,以前帮妈妈洗过脚,没有帮她修过脚。妈妈在年轻的时候,也干过地里的活儿,我从来没有很好地爱过妈妈,今天才感觉到。我帮妈妈修脚的时候,看到妈妈的脚是极度缺乏爱和关怀的一双脚,我的心很酸,很认真地去做……但是修着修着,到最后,就突然感觉:妈妈的脚就是我自己的脚,妈妈的肉就是我自己的肉,给妈妈修脚就是给自己修脚……如果在学佛前,我甚至会觉得有点排斥(就是有点不太喜欢)。但是,现在学佛的结果(尤其学《华严经》,学了三分之一还要多),我主动去做这个事情,而且很开心,做得很细致。然后,修着修着就感觉:这明明就是自己的脚(抱在手里的时候,就是自己的脚在自己的手里)。

《华严经》确实让我个人在修学的过程中有极大的改变。以前也跟大家讲过,说小时候特别怕那种肉虫子。只要看到,不管多小,只要是个虫子,就算是米粥里、米饭里的一个小不点儿、小不点儿的虫子,只要被我看到,我就大喊一声,就跑到十米开外去了……学佛之后,越来越淡然。现在要是在粥里发现个虫子,我就想:就像看到粥里的一粒米一样(这个虫子飘在粥里,就好像看到粥里的一粒米一样),无二无分别。就是那种很空的,也知道它是虫子,然后念念咒包起来,放哪里,之后再吃这个粥。也不会跑到很远去,好像粥的味道丝毫没有因为一个虫子的存在而改变,就淡定地吃完这碗粥。
这个时候,我也在想:我看到这个虫子了,我给它超度——念咒、念佛号。很多师兄平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是这样做——做三皈依啊,念佛号呀,祝福它、回向它(这样)……
但是,既然这个虫子能出现在粥里面,那每一粒米里都可能有虫子的卵或者幼虫,只不过它没爬出来,我们没有看到,是不是我们应该给所有的米、所有的粥都来个大超度呢?要这样想的话,那水里的八万四千虫,我们怎么办?怎么超度?我们走在路上,不经意可能就踩死个蚂蚁,踩死个什么东西的(我们不故意的、也没有发现),我们怎么办?——到处都是生命、都是生灵,如果你为一个你看到的虫子做超度,那些没被你看到的怎么办?还有,我们说过:蔬菜水果里经常会长虫子,包括洗净的水果在显微镜下也全是虫啊,寄生物啊这些东西……那你都吃进去了,你也没想起来给它们超度;只有大到让你的肉眼看到的,你才想起来超度……
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大,但是我们只生活在一个点上。所以,我们在「精修班」讲:最终极的超度就是时刻念佛了——想起来就念佛号,那总能利益到众生的。我们身体里不知道冤枉死了多少众生了,一直在利益他们——就念佛、念咒、读经……其实,经文就是长长的咒语,咒语就是短短的经文(咒语是浓缩的经文的精华,它是短短的经文)。当然,你也可以说:佛号就是浓缩的经咒,这样讲也是对的,看你喜欢做什么,持续地做……
越修越真的感觉什么是无二无分别,就越来越淡定。现在《华严经》才讲完三分之一多一点而已,就已经这个样子,我自己都很惊讶于自己的变化。要是在过去,可能会想到:别人身上哪哪哪是不卫生的,是不如自己干净的;或者脓疮长在自己身上呢,对着镜子就还可以忍受,长在别人身上就感觉简直恶心了——人都是那样的。
但是如果你好好地修学了《华严经》,这种「自他不二」的程度就完全是一如的。真的去照顾病人,或者是说端屎端尿,这一切你都能够认真地、欢喜地去做,只要你学了《华严经》。《华严经》改变人性的力量真的是无穷尽的……
我们讲《华严经》,有一个师兄在朋友圈留言:他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菩萨可以为了众生付出这么多。说:连着肉的指甲,戴着头皮的发髻、内脏、血肉全都可以布施,骨髓、骨头,或者自己的权力、地位、童仆,都可以布施……他不能理解。我说:你要站在菩萨的角度,说了半天,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佛陀在经中讲:「一地」不知道「二地」的事。你这「初地」菩萨都不知道「二地」菩萨的境界,真的是还没有证得,真的很难懂。但是,如果你真的是深入骨髓地、完全打开地去受学《华严经》的话,你真的能懂——完全能懂,也不会质疑。因为菩萨的行事作为,他内心的想法,跟我们凡夫是绝对(完全)不一样的。

顺流转、逆还灭。当处空,无分别。 
所以,佛教《三字经》里讲:「顺流转,逆还灭」。你顺着业流、顺着习气,那你就一直轮回流转,这是必然的。你要逆着习气,要逆流而上。
修行最初,对我们来讲,是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的,因为我们要改变很多。我们习惯了懒散,习惯了贪吃、贪玩儿、贪睡,爱好美色,也沉迷于淫欲……种种一切,这是凡夫的特质,也无可厚非,毕竟是凡夫嘛,但修着修着就变了,一点点就变了……当师兄们真的成为菩萨,你要是再反观这些凡夫的时候,你多出来的是很多的体谅和包容,他毕竟不是菩萨嘛,又怎么会懂?但我们也是从凡夫过来的,我们过去也不懂,很多师兄也谤过佛、谤过法、谤过僧……因为我们变了,所以世界就变了。修到最后,就是真的一切空,无二无分别。所以,菩萨们去地狱,他不嫌那里狰狞、那里血腥;他变成猪,也不觉得猪丑、猪脏、猪臭,因为他是菩萨,是完全的「无我」。
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自他苦,从此度。 
这里再一次地强调:菩萨们平常修的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佛陀强调了无量次的——「六度」(六波罗蜜),菩萨就是这样成为菩萨的。就这样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灭了自己的苦,也灭了众生的苦,就这样修的。
慈与悲,喜与舍,四无量,称圣者。 
然后,再换一个角度讲呢,菩萨还具备「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涅槃经》讲得非常详细。《涅槃经》里关于「苦、集、灭、道」,关于「十二因缘」,关于「人生八苦」,关于「六度」、「四无量心」,「常、乐、我、净」全讲了(百科全书,全讲了)。
同时,「四圣谛」的最详细的解说,是在《华严经》当中,大家可以关注。在不同的世界讲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时候,文殊菩萨告诉我们,有无量的分别、无量的方便。但是,法义还是那个法义,讲的时候侧重点不同。就有点像「药」还是这个「药」,娑婆世界的众生喜欢吃甜口的,他就给他讲甜口的;其它世界有喜欢酸的或者涩的、咸的,它就改变味道,但实际上「法义」还是那个「法义」,「药」还是那个「药」。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完全「无我」了,以众生为我,那是大到一个极致(以众生为我)。你为你父母做的这一切事情,你也可以为任何一个老人、任何一个生病的人去做,就是这样子的,完全无二无分别。不会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对她好一点,照顾她的时候用心一点;那个是个陌生的老人,我就敷衍了事——不会的,不会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这叫「四无量心」,说「大」到极致就是「无量」了,「无量」就是爱一切众生,无二无分别……
《坐禅三味经》不是也讲嘛,瞋心重的人修习慈心观,从亲人、爱人(家里人)先爱起,慢慢地扩展到邻居,慢慢地扩展到恨你的人、伤害你的人、你恨的人等等。扩展到那些人,到最后全爱了,无二无分别……

曰常、乐,曰我、净,此四德,涅证。
当我们拥有极致的「慈、悲、喜、舍」的时候,这真正的「常、乐、我、净」才能来(佛的「常、乐、我、净」才能来)。
但是,总归我们在修行的路上,是一直向「常、乐、我、净」靠近的,一直是靠近的。修对了,肯定是越修越轻盈、清净、快乐,越修越不计较。在该执著的地方,比如说:法理、法义、知见、戒律,该执著的地方绝对不会松口,会很执著。但不该执著的:「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那不该执著的就不那么执著,这样你才能够获证「常、乐、我、净」。
有的人曲解、误解,说:不是说不执著嘛,戒律也不执著了,助人为乐也不执著了,六度也不执著了……打什么坐呀?——执著;听什么经啊?——执著;抄什么经啊?——执著……他就曲解、误解了「执著」。所以,一定要学《涅槃经》啊!佛陀说:有一种好的「执著」叫「善法执」,你不执不行,不执成不了佛——该执的必执!
「常」,真正的「常」就是不生不灭了;「乐」,超越了二元的无极之乐,已经难以形容了;「我」,是真我(不是假我、妄我,是「真我」,不是那个虚妄的我)——「真我佛性」,也就是禅宗讲的「你的本来面目」;「净」,就是很清净、很松、很空的那种轻松舒适的感觉。你要让靠近你的每个人都感觉舒适,而不是「你是个刺头」,你是学佛的,却天天拿着标尺去衡量他、去批评他——不是这样的。我们佛弟子「度人」一定要讲究方便,在最恰当的时候讲最恰当的话——「时机不对,努力白费」。
像有的人想让家里人也信佛,你先从「因果轮回」方面去影响他。我们推荐过,在「百度」搜索钟茂森博士「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大概有四集视频。我最初学佛也是看了这个视频,一看:哦,科学都证明了因果轮回是真的,我才信的佛……很多人不信佛,但他信科学,所以拿出科学的依据比较有说服力。包括网上的很多帖子:科学家怎么谈佛教的?科学实验证明了什么?量子物理学又证明了什么(那些)……大家都可以把帖子保存下来,以便我们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法布施。如果不恰当,那就依然还是愚昧的,佛也不喜欢这样的弟子,你不恰当的话,弄得众生不开心、不高兴的,又谤了佛、法、僧了,让他造业了,那就是很愚昧的,就是害众生了——一定要注意善巧方便!我们讲过无数次的「布施摄、爱语摄、同事摄、利行摄」,一定围绕着这四种「巧妙」去运用佛法的智慧。
修着修着就从凡夫变成了圣人……刚才讲的是圣人,获证解脱道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还有「六凡界」(四圣界讲完了,讲六凡界)。


                     

20 六凡与四众 
有情界,说六凡,三途苦,须先论。
「六凡界」就是这「三途」了(地狱、饿鬼、畜生),都非常的苦。对于三途的介绍也讲过多次了:首先,这是三途苦,这是最苦的三道。
曰地狱,曰饿鬼,曰畜生,苦无比。
然后,还有不太苦的,像人道、修罗道、天道,还可以,不太苦,但也有苦。
曰天道,曰人道,曰修罗,乐事少。
天道的苦最少,但是福报尽了,可能直接就跌得很惨……
曰声闻,曰缘觉,取灭度,为独乐。
有一些声闻乘的圣人和缘觉乘的圣人,就是看空了这个世界,有点偏空的缘故,所以让他们不太喜欢度众生,就觉得一切都是虚妄、都是幻梦,度什么度啊?自己解脱就完事儿了——他们就属于「独乐乐」。但佛陀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曰菩萨,曰如来,抚众生,如婴孩。
菩萨和如来都是「众乐乐」(以众生乐为乐的),他们看众生像看孩子一样的。所以有的时候,你是该不该上香?该不该跪拜?见了佛菩萨该怎么样?有的时候你就可以站在佛菩萨的角度。说:佛菩萨看众生像看孩子一样,你认为你的父母会允许你做什么,不允许你做什么?——想一想就明白了……其实佛法也是相当「活」的。
佛菩萨看待众生像孩子,有的时候严格地对待孩子,也是为了孩子最终得到幸福——「严」只是一种表象,「爱」才是内里的实质。
此四圣,并六凡,为十界,一性含。
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修罗道、人道、天道,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佛——「六凡、四圣」就是十法界。当我们打坐的时候,觉得:一说「十法界」这个概念也很空、也很无力,为什么呢?我们融在这个硕大无朋的、无有边际的真性里了,哪里有格子、框子?——没有的!这「六凡、四圣」也是就着「相」给那些著相的众生讲的。在你打坐的时候,你完全化开的时候,融于虚空法界的时候,哪里有「六凡、四圣」?——没有!但是「相」里有(就「相」说有);真性呢?其实都是如来藏(如来藏的起用)。
有一则禅宗公案,很美!一个僧人问大龙,说:我们的色身就是这样的无常败坏,如何是坚固的法身呢?
大龙回答他说: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在这无常败坏的色相的背后,难道没有那个恒常的、不生灭的法身吗?
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云: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到最后就是这样,已经非常的圆融无碍了……也不用去追问:什么是报身、应化身?什么是法身?什么是「六凡、四圣」?当你都知道的时候,反而都放下了,那是真放下了,就享受一切就行了……「空」啊,「有」啊,这些的概念也都没了。甚至有的时候「佛」字都懒得提了,有很多禅宗大师说:不要跟我谈这个「佛」字,太局限了……你要真空掉了的话,什么都没了,但这种「没了」不是灭尽定的「没了」,是「常、乐、我、净」,你在享用这一切呢……
现在放的音乐是往生咒(梵文),真正的往生,往生到哪里去啊?真的是佛国净土吗?那还在十法界里呢。到哪里是究竟的往生啊?《大乘密严经》说:所有佛国的所有圣者都赞叹「密严刹土」是最棒、最好的——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之源头,真正彻底的往生是往生到这里来。我们到了佛国进修的目的不也是这样?——往生到这里来……往生到这里,不是说像个坟墓,扣在这儿出不去了——不是!
归向这里、融入这里,那个时候一切又都是你了呀,就到处遍在了嘛,这是真往生。所以,真往生是明心见性,是「合尘合觉」……
向无量光如来皈依吧……即说咒曰:在甘露的生起中,在甘露的生成中,在不死的勇猛中,在证入不死的勇猛中,在虚空的赞叹中,圆满吧……
在甘露的生起中,在甘露的生成中,在不死的勇猛中,在证入不死的勇猛中,享受虚空的赞叹吧!就这样圆满吧……


点亮星标





END
  • 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 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 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 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禅修课」目录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月明菩萨

【佛教故事】月明菩萨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月明菩萨过去,佛陀住在罗阅祇耆阇崛山时,有...

【随缘分享】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

【随缘分享】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Tihu Buddhist Institut...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华严经》要点复习003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在普贤菩萨的毛孔中,修得终于与普贤菩萨以及所有诸佛无二无...

【禅修课】第三期 031 “正念”

【禅修课】第三期 031 “正念”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