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79(第二四卷)十回向品 第二十五之二(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到兜率陀天参加法会。
      其实在我们的法界当中,到到处处一直在召开着各种法会,我们知道,有「贪、嗔、痴」法会,有「戒、定、慧」法会,兜率陀天现在开的肯定属于「戒、定、慧」法会了。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一切佛回向?】
此时,金刚幢菩萨正在讲解菩萨摩诃萨的「十回向」位。今天开始讲「十回向」的第三个——「等一切诸佛回向」,也叫「等一切佛回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顺修学去、来、现在诸佛世尊回向之道。】
金刚幢菩萨说:
佛子们啊,处在「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随顺修学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回向之道。
这些菩萨们跟谁学的回向呢?是跟佛学的(跟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学习回向的方法),就这样跟着佛修学「回向」。
【如是修学回向道时,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见到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的时候,不管是好是坏,都不会生起爱憎之心。
要是凡夫,可能见到好的色、声、香、味、触、法,就会生起贪爱;看到不好的,就会生起嫌厌和憎恶。但是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修久了,就对什么都是比较淡然,已经没感觉了,心得自在了。如果「六尘」境界还非常搅扰你,那你就没有自在。
【无诸过失,广大清净;欢喜悦乐,离诸忧恼;】
处在「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菩萨摩诃萨们,没有任何的过失,广大清净(「广大」形容心量,「清净」形容身、口、意)。处在「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菩萨摩诃萨们,整天都是很欢喜的、很悦乐的,离开了所有的忧愁、烦恼。
      所以,看一个修行者修得怎么样,就去看他的表情,看他的状态:他是每天都挺喜悦,还是一脸忧苦之相啊?如果每天都很喜悦,那说明修得还不错!

         

【心意柔软,诸根清凉。】
处在「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菩萨摩诃萨们,「心意柔软,诸根清凉」。
「心意柔软」,就是没有太强的个性了,松松松、空空空的,什么都能包容,没有很强的斗诤心;「诸根清凉」,是因为他们修得很清净,「清净」,给人感觉是挺清凉的,很舒适。
【佛子,菩萨摩诃萨获得如是安乐之时,复更发心回向诸佛,作如是念:】
金刚幢菩萨说:
佛子们啊,菩萨摩诃萨们获得了这样的清凉安乐的时候,他们会发心回向给「诸佛」。
——这地方就挺有新意了。
      我们过去以为:回向只能回向给别人,后来知道了也可以回向给自己;这里又知道了,原来还可以回向给诸佛。如果向佛作回向,应该怎么讲、怎么说呢?这里给我们作示范了:
‘愿以我今所种善根,令诸佛乐转更增胜,】
希望我现在修行所种的善根,能够使得诸佛的快乐、悦乐都更增胜了(增益了,更加殊胜了)。
【所谓:不可思议佛所住乐、】
具体来讲:
希望不可思议的「佛所住乐」能够增胜。希望成佛之后,这些佛们安处在不可思议的境界中,能够享受日益增胜的快乐。
【无有等比佛三昧乐、】
因为佛也是整天修禅定,所以给佛回向的时候,就可以回向这些佛能拥有无与伦比的「三昧之乐」(在禅定中,其实是很喜乐的),希望这种三昧之乐也能增胜。

         

【不可限量大慈悲乐、一切诸佛解脱之乐、无有边际大神通乐、最极尊重大自在乐、】
希望佛能够拥有不可限量的「大慈悲乐」,这种大慈悲的悦乐也能够增胜;希望一切诸佛的「解脱之乐」也能够增胜;希望诸佛无有边际的「大神通之乐」也能够增胜;希望所有诸佛「最极尊重大自在乐」也能够增胜(因为已经成佛了,得到了众生无量无限的尊重,在这种被尊重中,佛陀也拥有大自在之乐,希望这种「乐」也能增胜)。
【广大究竟无量力乐、】
而且菩萨们还回向:
希望一切佛的「广大、究竟、无量力之乐」也能够增胜。
成佛了,拥有了「广大、究竟、无量力之乐」,希望这种「乐」能够增胜、蔓延……
【离诸知觉寂静之乐、】
也希望一切诸佛离诸知、觉的「寂静之乐」也能够增胜。
离开所有「知」和「觉」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已经成佛了,不需要再刻意地去修什么、证什么了(「六度」已经圆满了,不需要再怎么修了),所以离开了菩萨阶段的「知」和「觉」了。那么菩萨们就要刻意地:我要保持「觉明」,我不能迷(我要保持醒着的状态,保持悟了的状态……这还是需要去保任的,佛就不用再保任了),所以就说离开了种种刻意的「知」和「觉」,常享寂静之乐,希望一切佛的这种寂静之乐也能够增胜。

         

【住无碍住恒正定乐、行无二行不变异乐。’】
菩萨们也希望,一切诸佛安住在无有障碍境界的、恒常正定的乐也能够增胜;也希望一切佛「行无二之行、不变异之乐」也能够增胜。
      「无二」之行,没有对立(在佛这里一切圆融,没有对立)。
      现在大家记住:我们做功课还可以回向佛、祝福佛,这就相当于在回向和祝福我们法身慧命的父母亲——我们的恩师、大导师、天人师!
接下来,金刚幢菩萨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佛已,复以此善根回向菩萨,所谓:‘愿未满者令得圆满,心未净者令得清净,诸波罗蜜未满足者令得满足。】
佛子们啊,菩萨摩诃萨们以种种善根回向给佛之后,也可以回向给菩萨。怎么回向给菩萨呢?说,愿还没圆满的菩萨,能够快速地圆满;心还没清净的菩萨,能赶快清净;种种波罗蜜还没有满足的菩萨,希望他们的「六度」(六波罗蜜)赶快满足。
【安住金刚菩提之心,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不舍大精进,守护菩提门一切善根;】
希望一切菩萨都能够安住在金刚菩提之心,对于「一切智」得证不退转;希望一切菩萨不会舍离大精进;希望一切菩萨能够守护好菩提门的一切善根。行一切善(众善奉行)才通往菩提(觉悟)之门,所以要「守好」这些善根,而且要「护好」这些善根。
      「守好善根、护好善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过去行的善还要继续行,然后再学习行更多的善。守护着善根,让它生长。

         

【能令众生舍离我慢,发菩提心,所愿成满;】
金刚幢菩萨说:
处在「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也回向一切菩萨能够令众生舍离我慢,发菩提心,希望众生有什么愿望都能满足。
      首先是让众生断掉那个「我慢」(自我的骄慢和自恋),那是什么引起的呢?是「我执」引起的。如果这个「我慢」不断掉的话,你是学不到真正的智慧的,也不会真心实意地去行善。你可能就是流于形式(装装样子),甚至是为了自己得到好的名声、得到好的业报才去行善。这个目的就太不纯、太自私了,所以说希望菩萨们先帮众生断「我慢」!「我慢」没有了,你的真诚才会显现出来。
      我们看历史上的大成就者,都是非常天真、纯真,非常率真的,没有那种虚伪的面具,也没有骄慢。
【安住一切菩萨所住,获得菩萨明利诸根,修习善根,证萨婆若。’】
处在「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菩萨们,也回向一切菩萨能帮助众生安住在一切菩萨所住的境界,获得菩萨一般聪明、敏利的诸根;希望一切众生都能修习善根,证得「萨婆若(一切智)」。
      在经文当中为了避免重复,同一种法义,有的时候不停地换「文字相」去表示,比如:「一切智」,有时候就说「一切智智」,有时候就说「一切种智」,有时候又说「萨婆若智」,其实本质里都是一样的。
      但是佛陀涅槃之后,有些善于剖析的弟子们,他们就给划分得很细,就着「文字相」研究种种的「分别」,后来又衍伸出了「法相宗」(研究「法相」——「文字相」)。
      有的时候对于「文字相」分析得太细,也是有利也有弊。利在哪儿呢?当然可以挖掘出「文字相」更多的内涵出来,这是一点;再一个,在你专心致志研究这些「法相」的时候,你绝对没有什么「贪、嗔、痴、慢、疑」的,对吧?这也是个「断惑证真」的途径。但是研究太细的弊病在哪儿呢?就是可能衍伸出一些含义是自己猜想到的,是自己领悟到的,跟佛的领悟没什么关系,(甚至)严重的还产生一些曲解和误解。

         

      过于执著「文字相」,有时候究着「文字相」又相互争执起来了,又产生了烦恼,这也是弊病。当然,最大的弊病还是,总是花很多时间研究「文字相」,不实修实证的话,就离佛所证的「真如(实谛)」甚为遥远。就是说,研究这「指月亮的手指」——这「手指」应该有个怎样的弧度,手弯还是不弯呢,甚至手指上有没有褶皱……研究这些东西的话,就不看「月亮」了,这当然是执著「文字相」最大的弊病!
      但是对于「文字相」,如果法义领会得不准确也不行。所以,其间的尺度确实也不容易把握。不能过于执著,也不能完全不执著,因为,如果「文字相」真的错了的话,那么「法义」可真的就完全偏了。
接下来,金刚幢菩萨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菩萨已,复以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所有善根,乃至极少一弹指顷,见佛闻法,恭敬圣僧。彼诸善根皆离障碍,】
菩萨摩诃萨们以种种善根回向完佛、回向完菩萨,然后再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甚至说极少(一弹指工夫的那点儿)善根,比如说,见到佛了,听佛讲法了,或者恭敬贤圣僧了……这一点点善根——哪怕这么点儿善根,希望这些善根都能够离开障碍。
【念佛圆满,念法方便,念僧尊重,】
希望一切众生念佛圆满,念法方便,念僧尊重。
就是,常常想着佛的圆满,常常想着法是救度众生的方便,想着僧是传承正法的关键人物,是弘法的主要人物,要尊重僧。
【不离见佛,心得清净,获诸佛法,集无量德,】
希望一切众生能经常地见到佛,心得清净,能够领受种种佛法,积集无量的功德。

         

【净诸神通,】
希望一切众生能清净种种的神通。
      「清净种种神通」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实证种种神通」的意思。你实证了,你才不会诽谤它;你自己没有证得,你总是瞎猜,就容易诽谤。比如说,有人讲,那片地方不能去,有各种问题。然后你也没去过,你就以为也真的有问题。当你去过,什么都没发生的时候,就感觉:哦,这个地方没问题嘛。你得去,你得调查。你没有调查,怎么会有发言权呢?
      所谓的「神通」,是就着凡夫来讲的,其实都是我们本有的能力。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说有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98%的村民都得了一种怪病——天生盲人(生来就是盲人),但村里还有2%生来不是盲人,是视力正常的人。那么视力正常的人,就能够看到盲人见不到的很多风景和颜色,能够见到事物在表相上细微之处的差别。但是这天生的盲人,他们看不到,看不到种种色彩……只能用手去触摸。所以这个村子里98%的盲人,就会觉得那2%视力正常的人有点特别,甚至不正常。因为这么多占这么大比例的都是盲人,他们就认为非盲人是不正常的。
      然后呢,这些盲人里面有一部分人开始打坐(修禅定了),修着修着,自己的眼睛也睁开了(视力正常了),也看到那2%视力正常的人所见到的世界了,他觉得:哦,原来世界是这样的,不是我过去想的那样。通过打坐(修禅定)使得视力变正常的这些人,就开始向这些盲人传道,说:世界的真相是那个样子的,不是原来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那么此时暂停一下,我们想一想,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这些视力正常的人见到的样子,还是盲人见到的样子?这视力正常的人和盲人都存在于这个法界,他们的存在使得他们都有「觉识」的能力,不同的觉识能力给他们展现出不同的现象,到底哪个是真的、对的?难道盲人所见的就不对吗?那个灰突突的、没有什么色彩的世界难道就不对吗?也不能这样讲,是吧?那么视力正常的人见到的世界不对吗?也不能说不对,他们的视野更广阔。本质里其实没什么对与不对。但是,这些天生的盲人,如果他们都能治好眼病且看到世界真相的时候,当这些视力正常人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盲人是异类,是不可理喻的,是吧?
      但是,看到这个世界真实样貌的「能力」,是「神通」吗?它不是神通。它是本具的,只不过有的人暂时被障闭了,没开发出来。有的人天生带着(生来就有神通),有的是修出来的。那么这个能力算神通吗?不是啊。它都是本具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开发!
      所以《华严经》这里讲,处在「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菩萨们,祝福众生都有神通。你有了神通你才知道,这个事情是很正常的。它不是很奇特的,不需要大惊小怪,更不需要你去指责和诽谤。你只要一开发,你也有,这就叫「净诸神通」,就是给神通「正名」(把这个名字给它正过来),因为别人一提「神通」,就觉得是不好的,是妖术之类的。你要把「神通」这个名字给它正过来,告诉大家这是正常的,这就叫「清净了种种神通」。
「神通」,让大家都觉得它是正常的,不是异类,不是妖术,大家才会认为它是清净的。所以,「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菩萨们,希望自己与一切佛平等,也希望一切众生跟佛也是平等的,没有差别。

         

【舍法疑念,依教而住。’】
也希望众生舍掉对于法的种种疑惑之念(众生学习佛法,一开始是看不懂,后来是个别的字句不懂,到最后就全都通达了)。希望众生能通达诸法,然后「依教而住」,依照佛的教法安住、受持……
【如为众生如是回向,为声闻、辟支佛回向亦复如是。】
接下来,金刚幢菩萨说:
就好像给众生是这样回向的,「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菩萨们给声闻、辟支佛也这么回向,希望声闻、辟支佛到最后也是与佛无异(各方面都与佛没有差别)。
‘又愿一切众生永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一切恶处,增长无上菩提之心,专意勤求一切种智,永不毁谤诸佛正法,得佛安乐,身心清净,证一切智。’】
而且,处在「等一切佛回向」位的菩萨们,也希望一切众生永远离开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阴间)等一切受苦的地方;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增长无上的菩提之心,专心地、精勤地去求一切种智,永远不要毁谤诸佛的正法;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得到佛所得到的安乐,身心清净,证得一切智。
      其实,如果说大家都去修禅定(打坐),自己的功能都显现出来了,都彼此彼此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净诸神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这是我正常的能力,就跟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一模一样,没什么区别,这个时候就真的「净诸神通」了。
      有的师父也提醒我们说:你为什么而打坐呀?你要是为了开发神通而打坐呀,那不行,你不要执著神通。
      其实《华严经》不是这样讲的。《华严经》反复地提到神通,就是希望大家去开发它。你不开发,你不懂,就会常常诽谤,所以希望你开发它。所以我们还是以经为准,而且最好不要用「神通」这个词了,直接就说「开发我们的潜能」,这样就好了。明明都是潜能,都是本具的、本有的。

【佛子,菩萨摩诃萨所有善根,皆以大愿,发起、正发起,积集、正积集,增长、正增长,悉令广大具足充满。】
接下来,金刚幢菩萨说:
佛子们,菩萨摩诃萨所有的善根,都靠着「大愿」发起、正发起,积集、正积集,增长、正增长,悉令广大具足充满。说,菩萨摩诃萨的所有善根是由什么而生的呢?是由「大愿」调动起来的。
——「发大愿」真的很重要!发了大愿,你才能把自己的潜能调动出来。
      现在咱们学院还有哪个师兄没发大愿,我们再一次布置作业了。敢于发大愿的师兄,一定是最快成佛的师兄,这是必然的。有「大愿」推动着你,不精进都不行!
所以,「大愿」,发起和正发起菩萨摩诃萨的所有善根;「大愿」,积集和正积集着菩萨摩诃萨的所有善根;「大愿」,使得菩萨摩诃萨的所有善根增长,并且正增长(这三个「正」,强调是对的、准确的、无误的,不会偏,不会斜,是真正利益众生的善根)。希望大家都能发大愿,以使自己的所有善根都能广大、具足、充满……
【佛子,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
接下来,金刚幢菩萨说:
佛子们,有一些菩萨摩诃萨可能没出家,住在家里,跟妻子、孩子在一起,但是这些菩萨摩诃萨也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没有一刻舍离「菩提(觉悟)」之心;他们一心想着、思惟着「萨婆若(一切智)」的境界(其实就是佛的境界)。
而且,这些居家生活的菩萨摩诃萨们,「自度度彼,令得究竟」。很多修得不错,自己解脱了,后来影响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解脱了,都究竟了。

【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入菩萨智,令成熟解脱;】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修得不错,又有善巧方便,度化了自己的家亲眷属了,使自己的家人也入到菩萨的智慧中了,能够成熟和解脱。
【虽与同止,心无所著,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
虽然天天跟家人生活在一起,但是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心无所著」。为什么他们没有出家呢?「以本大悲处于居家」。因为大悲心的缘故,他们可能想出家的时候,一看家里哭哭啼啼的,闹啊,生病啊之类的……不舍得(也是怜悯心、大悲心),所以没出家,就在家修行。
以慈悲心的缘故随顺了妻子和孩子,不忍心看着妻子、孩子受苦,就想着:我就在家修吧,反正《菩萨善戒经》里也提到了(释迦佛讲了),只要你守好「菩萨戒」,在家也能修成佛。所以就不是非得出家,因缘不具足,那就在家修吧……所以,这些菩萨们因为慈悲心的缘故,就随顺了妻子和孩子,没有出家。
【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
——这里给我们信心了!
金刚幢菩萨在兜率陀天讲法的时候说了:你这在家修行的,只要你心无所著,对于你的清净之道是没什么障碍的。只要你不著「五欲六尘」,有什么障碍?没有障碍!
接下来讲的内容也比较重要:我们在家人怎么修行。

         

【菩萨摩诃萨虽在居家作诸事业,未曾暂舍一切智心,所谓:若著衣裳、若啖滋味、若服汤药、澡漱涂摩、回旋顾视、行住坐卧、身语意业、若睡若寤。如是一切诸有所作,心常回向萨婆若道,】
金刚幢菩萨说: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虽然是在家人,居家作种种事业(可能在各行各业都比较忙碌),但是他们未曾暂舍「一切智心」,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想要觉悟成佛,从来没有忘记!他们很认真地修行!
那么这些在家修行的菩萨摩诃萨们,无论是穿衣服的时候,还是尝什么滋味的时候,还是服汤药的时候,还是洗澡、刷牙、漱口或者涂香(涂一些护肤乳)按摩的时候;或者是走路的时候回头东张西望看哪儿;或者行、住、坐、卧,无论是「身、口、意」业,无论是睡觉还是醒来,不管做什么事情,这些菩萨摩诃萨做的一切事情,心常回向「萨婆若(一切智)」之道。做任何事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一切智」(成佛)之道,就时刻都想着成佛这个事情,时刻都在修行。他不会因为这些世俗生活而忘记了出世间的解脱道。
【系念思惟,无时舍离。】
他们心心念念想的都是佛、佛道,没有一时一刻地舍离。
那你说他们清不清净?肯定清净啊!表面上处在世俗的尘劳中(在红尘当中),但是出淤泥而不染啊!心常回向「萨婆若(一切智)」之道,系念思惟,无时舍离。
【为欲饶益一切众生,安住菩提无量大愿,摄取无数广大善根;勤修诸善,普救一切,】
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安住菩提无量大愿,摄取无数广大善根。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虽然是在家修行,但是「勤修诸善」(众善奉行),普救护(随缘救护)一切众生。

         

【永离一切憍慢放逸,决定趣于一切智地,终不发意向于余道;】
虽然是在家修行,但是一点儿骄慢也没有,也不会放逸。因为不贪著「五欲六尘」嘛,所以说,决定趣于「一切智」地。
——这里也在给我们信心!
说,你要是在家修行也不著「五欲六尘」呀,决定趣于「一切智」地,就是定能成佛!况且你也不想成别的呀,时时刻刻不就想着成佛吗?
——非常感恩金刚幢菩萨给我们在家师兄信心!
具体又补充了一下:
【常观一切诸佛菩提,永舍一切诸杂染法,】
这些在家修行的菩萨摩诃萨们,常观「一切诸佛菩提」。心念都在诸佛的觉悟这儿,不在别处。他们永远地舍离了一切种种杂染之法,虽然在「五欲六尘」中,但是不被染污啊!
【修行一切菩萨所学,】
这些在家的菩萨摩诃萨们,修行一切菩萨所学的。
      一切菩萨们学什么,他们也学什么;就好像菩萨们都学《华严经》,我们都学《华严经》一样。因为前面也提到了,后面也提到了,爱学《华严经》的,都是菩萨再来(这是《华严经》的原文)。那么菩萨们都爱学《华严经》,我们也爱学——学一切菩萨所学的。
【于一切智道无所障碍;】
这样修着修着,就对于成佛之道没有任何障碍。
      什么都懂了,都明白了,知道该怎么做了,下一步就是下功夫努力了。方向对了,就剩「走」了,就好像导航也设好了(这儿是起点,那儿是目的地),这路线很明确,那就剩「走」了,是吧?

【住于智地爱乐诵习,】
金刚幢菩萨说:
这些处在「五欲六尘」中的菩萨摩诃萨们,虽然是「在家」,但是「住于智地,爱乐诵习」。他们安住于智慧境界,非常爱乐诵习佛陀的经典(「诵」是读诵,「习」是复习)。
      经典不能只读一遍,对吧?有的师兄都读了一千遍《金刚经》了,还觉得韵味无穷……
【以无量智集诸善根,心不恋乐一切世间,】
这些在家修行的菩萨摩诃萨们,以无量的智慧积集了种种善根,他的心不贪乐一切世间的染著(不迷恋,不贪乐,这世间的一切都如同梦幻)。
【亦不染著所行之行,】
既然是在家人,持戒就不如出家人严密了,是吧?有的时候随顺亲友要做很多不得已的事情,但是呢,心很清净,不染著自己在做的那个不该做的事。哪怕是我随顺亲友做了这个事了,但我心不染著它,我不愿意做,我仅仅是为了随顺而做。这样,菩萨就依然是清净的。
【专心受持诸佛教法。】
——这一点很重要!
在家人本身修行时间就少,所以呢,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专心地受持佛的教法,领受佛意。

【菩萨如是处在居家,普摄善根,令其增长,回向诸佛无上菩提。】
金刚幢菩萨说:
菩萨们就这样虽然处在居家生活当中,但也是普遍地摄取了善根,能够让善根增长,回向诸佛的无上菩提。
      这里的「回向」,就是「趣向」的意思了。「回向」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也是不同的含义,在这个地方是说,菩萨们虽然在家,但修得特别好,众善奉行,善根一直增长,就慢慢地趣向诸佛的无上觉悟了(慢慢就修成佛了)。
      学到这里,我们想一想:成佛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是不是啊?佛已经讲得太详细了,而且一直在重复,反复地重复……
      《华严经》中提到:念念中就有无量的菩萨修成正觉。你起的每一念当中就有无量菩萨成正觉,难保其中有一个不是你呀!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给在家人信心的这一段落,是《华严经》「十回向品」金刚幢菩萨讲解第三回向——「等一切佛回向」的时候讲的,大家要记住!甚至可以单独标记一下,必要的时候可以鼓励周围的很多师兄。对于师兄们的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幢菩萨!
南无无量金刚幢如来!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分享、点赞、在看,皆是法布施  ↘

相关文章

《华严经》006(第〇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006(第〇二卷)〔终极版〕

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包括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依然是类似的。首先讲,某某贵宾证得了什么样的解脱门,之后就是贵宾代表的发言(讲说偈颂)。我们今天重点看一下五个偈颂。【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喜乐海髻天王,得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解脱门;最胜功德幢天王,得消灭世间苦净愿海解脱门;寂静光天王,得普现身说法...

《华严经》 011(第〇五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1(第〇五卷)〔终极版〕

大家好!这个时候,镜头又切回到刚刚成道的「释迦牟尼佛」这里。【尔时,如来师子之座,众宝、妙华、轮台、基陛,及...

《华严经》 013(第〇六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3(第〇六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六如来现相品 第二大家好!今天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六卷,「如来现相品」第二。章...

《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毗卢遮那佛那极美极美的华藏庄严世界...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聆听了文殊菩萨所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在娑婆世界这里...

《华严经》 030(第一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 030(第一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上节课,文殊菩萨讲说了,在「密训世界」这里「四圣谛」有着怎样的内涵。【诸佛子,...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