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75(第二三卷)兜率宫中偈赞品 第二十四(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前面我们提到,此时在兜率陀天,从十方世界赶来了十大菩萨代表,每一位菩萨代表都带着无量的菩萨,这所有菩萨们都来拜见释迦牟尼佛……

【尔时,精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菩萨代表就开始讲说偈颂赞美佛。

现在是精进幢菩萨的发言:

         

【一切诸导师,身同义亦然,普于十方刹,随应种种现。】

一切(所有)人天大导师(所有佛),在「圆满报身」相上,看上去是很相似的,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他们所证得的境界上,也是很相似的(「身同义亦然」,「义」代表境界,各自的证量都差不多);这所有佛,普遍地在十方世界随着众生的需要,作种种的示现。

【汝观牟尼尊,所作甚奇特,充满于法界,一切悉无余。】

精进幢菩萨说:我们来看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无上的世尊),他所行(所作)的也是甚为奇特;他所行(所作)充满了整个法界,到到处处没有剩余(也就是说,释迦佛是真的哪里都去)。

【佛身不在内,亦复不在外,神力故显现,导师法如是。】

佛的真身是「法身」,我们也讲过多次了,「法身」无所谓内外,因为到处遍在。可以说非内非外,又亦内亦外。靠着「法身」的神奇、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在「相」里作一些显现,所有的佛成道之后都是这样的。

【随诸众生类,先世所集业,如是种种身,示现各不同。】

为什么佛会示现各种不同的身形呢?上节课我们讲了,是众生的需要决定的,也是他们的福报决定的。因为这各种各类的众生,过去世所造作的业都不一样,累积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所以得到的运气也就不一样了。

         

【诸佛身如是,无量不可数,唯除大觉尊,无有能思议。】

诸佛所显化的身形太多了,是无量的,难以计算的,只有另一个佛,才能够思量清楚,才能够讲明白。

      这里其实一方面是赞美佛的至高无上,再一个也是谦虚的说法。精进幢菩萨作为菩萨代表,作为其他世界的上首菩萨、胁侍菩萨,他也是法身大菩萨。其实关于佛的很多奥秘,他也是了解一部分的;但是这里为了突出「佛」,就说有些东西是只有「佛」能思能议的,他还不行。

【如以我难思,心业莫能取,佛难思亦尔,非心业所现。】

凡是有「我」的人(那个「我」还没有去除尽的,我执还深重的人),他是不可能了解佛的境界的。那么你仅凭心意识去猜、去想,还停留在起心动念的阶段,你也不可能了解清楚佛的境界,你不可能了解佛到底有多少种身形。佛是难以思议的,「非心业所现」。如果你不歇下你的心意识(你的心意识还在起念、还在造作),你不可能了解佛的境界,这是心意识所不能企及之处。

【如刹不可思,而见净庄严,佛难思亦尔,妙相无不现。】

就好像佛国,是不可思议的,整体讲,佛国都是非常清净、庄严,但是每一个佛国又都有自己的特色,佛的难以思议也是这样的。佛可以示现无量种妙相。「妙相无不现」,就是什么都能现,想怎么现就怎么现。

         

【譬如一切法,众缘故生起,见佛亦复然,必假众善业。】

就好像世间的一切法(一切存在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示现出来的,众生要是想见到佛,也必须累积很多的福报,怎么累积福报呢?要积累众多的善业。

      你行善,行了很多很多,积累起来,到达某种程度了,福报够了,你就能够见到佛了。其实从深层次讲,这也是一种感召,因为佛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你总是「众善奉行」,慢慢跟佛同频了,你就能见到佛了。你要是总是众恶来奉行的话,跟谁同频呢?跟魔同频,对吧?(你见不到佛,只能见到魔,见到越来越多的魔。甚至不客气地讲,如果身边的魔多,就说明你这个人造的恶多,这也是一个事实了。)

      有的众生就不服气了:「我今生从小到大都没杀过生,也没造过恶,没有坑人害人,我周围怎么还那么多魔啊?都对我不好怎么样怎么样……」因果通三世啊!过去世呢?过去世你都造作什么了?所以一旦遇到逆境,先忏悔,不是今生造的就是过去世造的。如果我们一直造善,那怎么会有逆境呢?就连释迦佛所遭遇的逆境(我们在讲解《大藏经金句》的时候也讲过),那也是过去世恶业的感召,释迦佛的逆境都是自己过去世恶业的感召,我们普通众生更是这样。

【譬如随意珠,能满众生心,诸佛法如是,悉满一切愿。】

就好像随意珠(摩尼宝珠,也叫如意宝珠),要什么有什么,只要有它在手,你就什么愿望都能满足了。诸佛之法都是这样的,你要好好地修,好好地证,越证越自在。

      当你能够转物的时候,就同如来了——「心能转物,则同如来」。佛法是真的能够满一切愿的,如果现在还有愿望没满足,说明我们的修证还没有到位,还要继续努力。

      有的师兄又说了:我和那个师兄同时学佛的,我比他还精进呢,看着他现在很自在了,心想事成,我还达不到那个程度,不公平!当你抱怨不公平的时候,意味着你又忘了过去世了,你忘了你过去世是不是造的恶比他多,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无量国土中,导师兴于世,随其愿力故,普应于十方。】

精进幢菩萨说:在无量的世界,都会有佛出兴于世。根据这个佛在因地发的大愿,他行使他的大愿,就会去十方世界(去众生需要他的地方)。

      有一些师兄浏览过《悲华经》,也知道了释迦佛过去世的大愿,以救度众生为主,甚至愿意代替众生受苦。所以释迦佛的特色还是讲法为主,治病为辅。但是看药师佛发的愿,就似乎是以治病、满愿为主,讲法为辅,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当你经常接触这两位佛的「原身」,你会发现,他们的特点其实就是「愿」的特点。既然知道了这一点,那么师兄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相应的法门。你想满愿和治病,那肯定修药师法门是最快的!你想听法开智慧,想速速觉悟,甚至此生就修成佛,那就跟着释迦佛来学。

      那么,根据大愿来看的话,我们所熟知的阿弥陀佛,他还是主要侧重于把众生引领到极乐世界去,到了那儿,立刻具备种种神力和不可思议的境界。

【尔时,离垢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看一下离垢幢菩萨的偈颂:

【如来大智光,普净诸世间,世间既净已,开示诸佛法。】

      上来还是赞美释迦佛。

伟大的释迦牟尼如来,他用他无比巨大的智慧光明,普遍地清净了所有世间,世间清净之后(这等于众生的业障有所消除,或者有所消减了),就给大家开示种种的觉悟之法。

      所以释迦佛,一方面是帮我们消业(用他的光照我们);再一个方面就是给我们讲法,刺激我们觉悟。

【设有人欲见,众生数等佛,靡不应其心,而实无来处。】

要是有的人想见很多很多佛,像众生的数量一样数也数不清的佛,释迦佛也会满足他的愿望,能够化现出无量佛给他,而实际上佛的真身(法身)没有来去。

      法身是始终不动的,来去的这些幻相其实都是应化身。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作为念佛法门的依据了。

你总是想着佛的境界,专念着佛的境界,不想别的,总是想着跟佛有关的事物:佛国呀,佛怎么修的呀,佛的大愿呀,或者专持他的佛号,或者观想他的形象……总之,天天就想着佛,不停歇,那你一定能够见到佛。能见到多少佛呢?数也数不清,你能起多少心念就能见到多少佛。

      我们时时刻刻念某一尊佛,念久了,一上座不都是这尊佛吗?是吧?而且他不停地变换他的身形和样貌。你要修个三年五年,天天打坐又无数次,你见了多少了?你都数不清了。而且在某一次的禅定当中,可能佛就会示现很多身形给你看(如果需要的话,如果你想见的话)。

【成就白净法,具足诸功德,彼于一切智,专念心不舍。】

如果你真的想证得佛一样的一切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了解),那么你这个心时时刻刻就要专念着佛,不要想别的,就是念佛成片,没有夹杂(没有其他妄念)。虽然我们很多师兄没有出家,我们在红尘当中,但是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把很多碎片化的时间用于念佛。时间久了,这个力量也是无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成就白净之法,(白代表清净,代表善),成就了一切善法、一切清净法,我们就将具足所有的功德。然后就会出现一个良性循环,我们越是行善法,总是保持清净的心,我们越是功德具足,我们就越对佛的「一切智」着迷,天天只想着这个,不想别的。

         

【导师为众生,如应演说法,随于可化处,普现最胜身。】

上节课也讲了,是众生决定了佛来不来,是众生决定了佛示现什么样子。所以,根据众生的需要,导师(佛)就可以演说各种法,在应该示现的地方,显化种种最殊胜之身。

【佛身及世间,一切皆无我,悟此成正觉,复为众生说。】

      这句话也挺重要的!

无论是佛身,还是世间,其实根本不存在那个「我」,「我」只是你执取而生的一种幻觉,它是假的,它是不存在的,它是你的执著造出的幻影。当你了解那个所谓的「我」是不存在的,你才能够成正觉。而且给大家讲(给众生讲)怎么样「无我」,打掉那个「我」,如果那个「我」还很炽盛,那怎么可能成佛呢?不可能!

      我们也常常讲:众生基本上都是以那个「小我」为中心的,菩萨都是以「众生」为中心的,佛以「真如实相」为中心。

接下来:

【一切人师子,无量自在力,示现念等身,其身各不同。】

不仅仅释迦佛可以变一切形象:一切的佛、一切人中的狮子王,都有着无量的自在力,可以示现种种身(有多少个念头就有多少种身形),而且可以示现的每一种身形都不一样(可以一样,也可以都不一样)。

【世间如是身,诸佛身亦然,了知其自性,是则说名佛。】

离垢幢菩萨说:要是从空性的角度去看,无论是世间的种种身,还是诸佛的种种身,这都是幻影,都是生灭的假相。真正的佛,绝对是了解一切世间相及诸佛相都是幻影、都是假相。

      这里的「了知其自性」,就是相应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的意思。「自性」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如果世间相以及诸佛身相都是幻影,那佛不著世间也就不著诸佛身相,对吧?安住在哪儿呢?还是安住在法身(涅槃)境界嘛,所以「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的佛!

【如来普知见,明了一切法,佛法及菩提,二俱不可得。】

如来(从真如那里来)普遍地知道、见到、明了一切法,并且知道一切佛法和菩提都是不可得的。

      在性空的本质这里讲,没有什么是可得的。既然性空,绝对不可得;如果可得,祂就不是性空了。所以一切佛法、一切的菩提觉悟、一切一切都是不可得的,在性空里没有什么是可得的。

【导师无来去,亦复无所住,远离诸颠倒,是名等正觉。】

真正的佛,无来无去,也无所住(其实就是「真如」本身)。既然是「真如」,祂就远离了所有的错误和颠倒,只有当他是「真如」的时候,我们才会说他是无上正等正觉者。

【尔时,星宿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接下来看星宿幢菩萨的偈颂:

【如来无所住,普住一切刹,一切土皆往,一切处咸见。】

如来的真身无所住(不会特意地住着在哪里),但是又到处遍在,所以说一切世界都有祂,一切国土都能去,一切处都能见到,在哪儿都能见到佛。

      皇宫里有没有佛?肯定有。流浪汉的简陋居所有没有佛?也有。卫生间有没有佛?也有。厨房也有。众生造作一切杀、盗、淫、妄的场所有没有佛?也有。众生认真修习戒、定、慧的地方有没有佛?也有……哪里都有,而且哪里都有真如佛(法身佛),哪里也都有应化身佛(因为佛什么都能变)。

         

【佛随众生心,普现一切身,成道转法轮,及以般涅槃。】

依着众生心的需要,佛就示现种种身了:可以示现成道,示现转法轮(讲法),也可以示现入涅槃。

【诸佛不思议,谁能思议佛?谁能见正觉?谁能现最胜?】

      连着三个问句,其实也是反问。

诸佛的境界如此地不可思议,谁能思惟佛、谈论佛(讲清楚)?谁能真正见到「正觉者」?谁能显现佛一样最殊胜的境界?

      因为此时在兜率陀天这里,谁的境界最高啊?肯定是释迦牟尼佛境界最高,对吧?其他圣众就好像是陪衬一样,就好像托举一样。所以当星宿幢菩萨连着这样三次发问的时候,谁能回答?没有谁能回答。大家都盯着释迦佛看呢,是吧?

【一切法皆如,诸佛境亦然,乃至无一法,如中有生灭。】

      其实《华严经》把一切究竟法理都讲尽了、讲完了。所以我们听任何一个法师讲法,都逃不出《华严经》的框架。你突然听到一个法师讲法,讲「如」(或讲其他什么)讲得特别好,让人惊叹!一学《华严经》发现:哦,有原文原句在这里呢!

      大家好像都在复述《华严经》一样,没有谁去创新,也无法再创新,因为这里把「极致」都讲尽了……

上来就是「一切法皆如」。一切法,无论你认为是「佛法」还是「一切存在物」,它都是「如」(都是真如,都是真理,都是真谛,都是本来面目),一切「相」都是它的「本质」本身。

「诸佛境」也都是「如」,一切佛的境界都是「如」而已,成佛就是成了「如」了。那么在「如」中是不存在生灭的;不存在生灭,所以在「如」中没有一法是生灭的。它本自不动,哪有生灭呢?

【众生妄分别,是佛是世界;了达法性者,无佛无世界。】

      这句话也很究竟,是不是啊?很禅宗。好像很多禅宗公案,它们的理论依据都是这句话,是吧?

是借着众生虚妄的分别,我们才感觉有佛、有世界;要是没有这虚妄的分别,那就是「如」。

所以「了达法性者」,了达诸法的根本性之后,大家就认为:没有佛、没有世界,这一切佛和世界不都是分别的结果吗?都是「如」,没有什么不是「如」。你是「如」,我是「如」,他是「如」;迷也是「如」,觉也是「如」……

      我们想一想:有「迷」、有「觉」(二元对立),这不也是意识心的分别吗?你认为他在「迷」,你认为那个人「觉悟」了,这不都是你在分别吗?而「如」本身不分别,祂看什么都是「如」:迷也是「如」,觉也是「如」……

      如果迷也是「如」,那么众生也是「如」了,是吧?如果觉也是「如」,那自然佛也是「如」。众生是「如」,佛也是「如」;恶是「如」,善也是「如」;持戒、破戒都成了「如」了……在「如」看来,就是这样的。

      那么佛家的「如」,道家就用「道」来表示。刚才我们讲的这一切,你把这个「如」字替换成「道」字也都是成立的,只是名字相的差别,本质里没有差别。如果有差别,那也是众生认识能力、认识程度上的差别,或者也有一些个我的偏见以及主观色彩决定了「道」和「如」这两个字之间有差别。比如说,他是修道的,他肯定就崇尚「道」字;那个是修佛的,他就崇尚「如」字。他就认为,我是修佛的,我是佛教徒,我会认为「如」字比「道」字要高、要深;道教徒就认为,「道」字比「如」字要高、要深。这是有主观性在里面的,甚至说有私心在里面的,才会这样讲。

      有一些师兄不是入定很困难吗?《华严经》中很多偈颂,你读着读着也容易入定的,它直接把你就带到「真如」里面去了,你都无法挣脱出来。像这样的偈颂:「众生妄分别,是佛是世界,了达法性者,无佛无世界。」你在这里坐着,就想着这句话,尤其是「无佛无世界」……慢慢地入到哪里了?入到「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了嘛!你的分别心没有了,「念」慢慢断了……我们想一想,没有分别心了,不分别了,都是「如」了,你入在「如」里不就入定了嘛!「入定」其实就是入到「如」里面;道家可能讲入定了,就是入到「道」里面;追求「梵我合一」的一些印度教徒,可能就说入到「梵」里面了……

         

【如来普现前,令众生信喜,佛体不可得,彼亦无所见。】

星宿幢菩萨说:众生都喜欢见到佛,当见到佛的时候,生起无量的信心和喜悦。但大家要了解,佛的「真体」是不可得的,你不能用肉眼、天眼、佛眼去见到佛的「真体」(真体是不可得、不可见的)。

      按理说,佛应该用他的佛眼能见到了,但你一说「能见到」,祂就好像有「相」了嘛,那就「可得」了,但佛的真体是不可得的。所以不管你用什么样的眼睛都见不到佛的「真体」,你能见到佛显的「相」。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佛的真体不就是「如」吗?是「如」。「如」这里没有「能见」、「所见」(没有「能」、「所」),所以说不可得、不可见。你这样理解也可以。

      没有「能见」、「所见」的时候,我们才能入定,入「佛性定」、「真如定」、「金刚定」、「楞严定」……这些定都是超越了「能」、「所」的纯「如」状态。

      很多时候,就好像《楞严经》「五十阴魔」部分所讲,我们修久了,行、住、坐、卧可能都会入一些禅定之境,这些定境有不同的层次,有「色阴区宇」显化出来的,有「受阴区宇」显化的,有「想阴区宇」显化的等等,这些算不算入定呢?肯定也算啊!但它不是「真如定」、「佛性定」、「楞严定」、「金刚定」,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可见」、有「可得」。

      然后我们发现,在《华严经》中大肆地讲各种殊胜场景的时候,很多时候那些定境都是有「可见」、有「可得」的,是不是啊?那也是「定」啊!但是隔一段时间,又会有一些偈颂很究竟地把这一切「相」、一切「分别」都给我们破掉,入到这种「如」当中,直接就融化在佛体当中。这也是《华严经》的绝妙之处了:讲「相」,讲到极致,是无可超越的;讲「空」,讲到极致,也是无可超越的。所以在《华严经》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师兄说:这不是《楞严经》里的思想吗?那不是《金刚经》讲的吗?或者这一段落是《楞伽经》的、《解深密经》的内容……因为《华严经》包纳着一切经,它是整个佛法体系的纲领。

星宿幢菩萨说:

         

【若能于世间,远离一切著,无碍心欢喜,于法得开悟。】

      这句话也很关键!特别想开悟但还没开悟的师兄,要背下来!怎么样开悟?这是星宿幢菩萨(其他世界的上首菩萨、胁侍菩萨)亲自给我们讲法,指导我们怎么开悟。

如果你在这个世间,远离一切所有执著,你是处在一种非常无有障碍的、非常自在欢喜的状态,就这样就能开悟。不能开悟的众生,你就想一想是不是你还有执著?绝对有执著!把所有执著都打破,你就开悟了,开悟的状态就是:无有挂碍、无有障碍,非常自在、非常欢喜,就说明你开悟了。

      有的人说:他开悟了,怎么还是不欢喜呢?那说明没开悟呗!开悟者是欢喜的。那看一个人开没开悟,看他还执著吗?只要他有所执著,那就是没开悟,这里讲的远离一切执著,侧重的还是远离对于五欲六尘的执著,大家了解。对于「财、色、名、食、睡」,你还有执著吗?哪怕有一丝丝,肯定没开悟。对于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你挨个去剖析和对照,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执著,你把对于五欲的一切执著、对于六尘的一切执著,都断干净了,那绝对开悟的!而且开得很透彻!

      可能有的师兄发现了一个奥秘:如果「菩萨戒」能守好的话,就会容易开悟,对吧?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戒帮助我们远离对于五欲六尘的贪著。如果你还没有受菩萨戒,你又想开悟,那你就把「五欲」是什么都写下来,把「六尘」是什么都写下来,天天对着看,看自己还有没有贪著、有没有执著?把那所有执著一个个都断干净,你也就开悟了。不信就试试,这是星宿幢菩萨告诉我们的,这是一个捷径啊!

         

【神力之所现,即此说名佛,三世一切时,求悉无所有。】

我们所称说的佛,其实都是真如的神力示现出来的,都是相。无论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一切佛,究其根本都「无所有、不可得」。因为那个「如」是「无所有、不可得」的,但是「如」本身是存在的,但是祂性空「无所有、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心意及诸法,一切悉知见,疾得成如来。】

      这句话也很关键!

如果刚才星宿幢菩萨讲的一切,你都听明白了,关于一切的心意、意识以及一切诸法(一切存在物)……这些真相,你都听明白了,甚至你能够知见到我们心意、意识及一切存在物的真相了,那你将很快成佛。

这里甚至都没有提「六度圆满」,对不对?先讲的是怎么开悟,你悟了之后,时时在「真如」中,观见一切的心意、意识,这些妄想都是性空的,一切诸法(存在物)都是性空的,都是幻相,你不著它,你就很快成佛了。

      要按星宿幢菩萨的说法,那么我们这个世间佛还是挺多的,对不对?还是挺多的!有的师兄也问,他说:一学《华严经》,觉得佛很多;一学别的经,觉得成佛很难,佛很少。有的经典又讲贤劫释迦佛之后下一尊佛是弥勒,也没提别的佛。弥勒又没来,这中间不是一个空档?没有佛;但一学《华严经》,又觉得到处是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放下弥勒菩萨不谈,听《华严经》听到现在,我们自己想一想:你认为成佛难不难?你认为是否释迦佛之后就无人成佛了?还是说你已经意识到佛无处不在?(无论真身、法身还是应化身,无处不在?)你到底怎样认为?你不是纠结经典与经典的不同,而是你要找到那个真理真相,如果到处都是佛,成佛也挺容易的,那这个就已经是事实了。

         

      有的师兄也学了《妙法莲华经》,一看那个,成佛也挺容易,对吧?你做一点点跟佛有关的事,佛就给你授记了——你早晚都是佛,那还怀疑什么呢?

      佛说了:他走后,教法传给迦叶了,一会儿又说传给地藏了,一会儿又给弥勒菩萨授记,这就等于传了好几个了。他是针对着当时他身边的弟子们讲:我走后,下一尊佛是弥勒,他大概什么时候……这是针对当时那个小环境这样说。那么释迦佛没有说:「除了弥勒之外,你们谁也成不了」,他没说吧?在学习《涅槃经》的时候,佛陀也反复强调「依法不依人」,那个「法」是真理实相。「人」是什么呢?有的时候代表具体某个人,有的时候代表这个人讲的东西;我们要依真理实相,而不是那个人或者他讲的东西。事实就是:佛无处不在(无论「法身」佛还是「应化身」佛)!事实就是成佛并不难!断一切执著,开了悟了,然后悟得了诸法本质了,这就速速成佛了!

      佛在无量经中讲,这个人听经听得证阿罗汉了、那个证辟支佛了、那个当下成佛了……连八岁的小龙女都能成佛,你说成佛难吗?不难!关键是要具足条件,具足条件就不难。

星宿幢菩萨说:

                 

【言语中显示,一切佛自在,正觉超语言,假以语言说。】

讲到这里,我的偈颂就结束了,我用言语也大概地显示了一切佛的自在,但是大家也了解,佛的正觉状态是超越言语的表达的。我们仅仅是靠着语言去说一说,让大家了解,具体还是要实证,证到哪里呢?证到「如」里面。

      也有的师兄认为:释迦佛住世的时候,因为有佛力加持,所以证道的人多,现在证个「初果」都很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释迦佛虽然涅槃了,他留下的经典在我们面前。「有经之处,即是有佛」,这也是经文中提到的。当我们学习释迦佛的这些经法的时候,就好像直面释迦佛一样,佛的加持依然在。而且,前面也反复提到,佛的「法身」和他的「应化身」也是到处遍在,释迦佛的加持一直在,没有走啊!此时,我们通过学习经典,悟入进去,也可以当下证几果、当下证几地菩萨、当下成佛,这也是可以的,也是可能的。除非你不相信「有经之处,即是有佛」,除非你没有真正悟入实相。

      所以《华严经》不仅仅是「富贵的《华严》」,更是「成佛的《华严》」,是「成无量佛的《华严》」……学到最后我们发现,这是「成就佛王的《华严》」!

      好,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设置星标,不错过每一份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点击“喜欢”也是一种法布施

相关文章

003.华严经 003(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一

003.华严经 003(第〇一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一

第003课【复有无量阿修罗王,所谓:罗睺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巧幻术阿修罗王、大眷属阿修罗王、大力阿修罗王、遍照阿修罗王、坚固行妙庄严阿修罗王、广大因慧阿修罗王、出现胜德阿修罗王、妙好音声阿修罗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悉已精勤摧伏我慢及诸烦恼。】在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这一天,又有无量的阿修罗王也来了。这些阿修...

《华严经》006(第〇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006(第〇二卷)〔终极版〕

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包括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依然是类似的。首先讲,某某贵宾证得了什么样的解脱门,之后就是贵宾代表的发言(讲说偈颂)。我们今天重点看一下五个偈颂。【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喜乐海髻天王,得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解脱门;最胜功德幢天王,得消灭世间苦净愿海解脱门;寂静光天王,得普现身说法...

《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下〔终极版〕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华严经》。    &nb...

《华严经》 022(第〇九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2(第〇九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九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二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九卷「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华严经》043(第一五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043(第一五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又放光名眼清净,能令盲者见众色,以灯施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贤首菩萨说:...

《华严经》044(第一五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044(第一五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上节课我们讲到:海中的大龙王兴云,云中有闪电,闪电之后又打雷。这种种的云彩、闪电...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