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59夜摩宫中偈赞品 第二十(上)

醍醐

语录


所谓“慈悲”,
就是经常换位思考,
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夜摩宫中偈赞品 第二十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九卷,「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昨天我们讲到,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忉利天宫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但是释迦佛又有一个分身升上了夜摩天王的宫殿。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从十万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

这个时候,靠着释迦佛的神力,吸引来了十方的各大菩萨代表,十方各有一个大菩萨(每一个大菩萨)都带着无量微尘数菩萨,从十万佛刹微尘数(无量)国土之外的种种世界中而来集会了。

【其名曰: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智林菩萨。】

从十个方向来的这些菩萨代表分别是: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智林菩萨。

【此诸菩萨所从来国,所谓:亲慧世界、幢慧世界、宝慧世界、胜慧世界、灯慧世界、金刚慧世界、安乐慧世界、日慧世界、净慧世界、梵慧世界。】

这些菩萨所来自的佛国分别是:亲慧世界、幢慧世界、宝慧世界、胜慧世界、灯慧世界、金刚慧世界、安乐慧世界、日慧世界、净慧世界、梵慧世界。

【此诸菩萨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常住眼佛、无胜眼佛、无住眼佛、不动眼佛、天眼佛、解脱眼佛、审谛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绀青眼佛。】

这些菩萨代表们在(他们)各自的佛国都一直清净地修习种种梵行,他们所来自的佛国的佛分别是:常住眼佛、无胜眼佛、无住眼佛、不动眼佛、天眼佛、解脱眼佛、审谛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绀青眼佛。

【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摩尼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从十方世界来的这些菩萨们到了夜摩天宫之后,都向释迦佛的佛足顶礼,然后就随着自己所来的方向化现出摩尼藏狮子座,在座位上结跏趺坐安坐了。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诸菩萨、世界、如来,所有名号悉等无别。】

就好像娑婆世界这里,夜摩天王的宫殿云集了无数的菩萨;一切世界都是这样(一切世界所有的夜摩天王的宫殿,都显现释迦牟尼佛吸引来了十大菩萨代表,每一个菩萨代表都带着无量的嘉宾菩萨赶来),而且其他世界来的这些菩萨、这些菩萨们所来自的佛国,以及佛国的佛,这一切跟娑婆世界这里完全相同、没有差别。

      此时又回到了「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了:法界内(宇宙中)任何一个点发生的事情,跟它同频的所有点都在同时发生……也就是说,法界内有无数个我们。

【尔时,世尊从两足上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不是在狮子座上打坐嘛——双跏趺坐(两个脚心是向上的),从释迦佛两个脚的脚底就放射了百千亿种妙色光明,普照了十方一切世界。

      可能有一些师兄已经见过:释迦佛从上到下,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毛孔都可以放光。

足底放光也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放了百千亿种妙色光明(数不清有多少种颜色了),这些光明辐射的范围又非常的广,普照了十方一切世界(这个光一照,把整个法界都照亮了)。所以,夜摩天宫中发生的一切全都显现出来,无论是这里的佛还是这里的圣众,全都显现无遗……

【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从其他世界来的功德林菩萨,就承佛威力的加持,普观十方而讲说了一个偈颂:

【佛放大光明,普照于十方,悉见天人尊,通达无障碍。】

这里就讲:释迦佛放的光明一照,把整个法界照透、照亮了,哪里都能看到这里的佛了,让那些没有「天眼通」的众生都能看到这里的佛了。

【佛坐夜摩宫,普遍十方界,此事甚奇特,世间所希有。】

释迦佛坐在夜摩天的宫殿这里,竟然(整个法界到到处处)十方世界哪里都显现有一个释迦佛坐在夜摩天的宫殿,这件事实在是太奇特了,世间真的是稀有难见哪!

【须夜摩天王,偈赞十如来,如此会所见,一切处咸尔。】

      前面提到了:释迦佛一来,夜摩天王很激动,勾起了过去的美好回忆,还用偈颂赞叹曾经来过自己宫殿的十位佛。

就好像在这里——在娑婆世界的夜摩天宫这里,夜摩天王用偈颂赞叹曾经来过的十个佛一样,一切处的夜摩天宫都是这样,夜摩天王都在用偈颂赞叹曾经来过自己宫殿的十个佛。

【彼诸菩萨众,皆同我等名,十方一切处,演说无上法。】

功德林菩萨说:在一切世界所有的夜摩天宫这里,都有一个跟我名号一样的功德林菩萨,在十方一切处演说着无上之法。

【所从诸世界,名号亦无别,各于其佛所,净修于梵行。】

功德林菩萨说:这十方世界所有夜摩天宫的功德林菩萨(他们)所来自的世界,跟我所来自的世界是一样的,而且他们那里的佛跟我们那里的佛也是一样的,这所有一切处的功德林菩萨也是在自己的佛那儿清净地修种种梵行。

【彼诸如来等,名号悉亦同,国土皆丰乐,神力悉自在。】

此时,来到娑婆世界夜摩天宫的这些菩萨代表们,他们所来自的佛国的佛名号,与十方一切处的夜摩天宫的那些菩萨们所来自的佛国的佛名号是一样的,而且国土都是非常丰饶喜乐的,到处都充满了神力自在。

【十方一切处,皆谓佛在此,或见在人间,或见住天宫。】

功德林菩萨说:此时,法界内十方世界任何地方,大家都感觉:释迦佛在我们这里呢!人间的众生就说:释迦佛就在我们南赡部洲这儿的菩提树下呢;忉利天的这些圣众就说:释迦佛正在我们忉利天宫没动呢;夜摩天的这些圣众就说:释迦佛来到我们这里了……所以,十方一切处,都觉得释迦佛在自己那里呢。

【如来普安住,一切诸国土,我等今见佛,处此天宫殿。】

释迦牟尼佛就是有这样的神力,普遍地安住在一切佛国了(在一切的世界)。此时功德林菩萨说:我在夜摩天宫这里,看到释迦佛处在夜摩天宫了。

【昔发菩提愿,普及十方界,是故佛威力,充遍难思议。】

释迦佛为什么有这样的神通呢?这个跟他过去世发的「愿」有关,他发菩提心(发大愿)的时候,就希望自己能够在十方法界到到处处,所以靠着佛的威力,他就到处充遍了——这是难以思议的!

【远离世所贪,具足无边德,故获神通力,众生靡不见。】

一般世间凡夫所贪恋的一切,佛早就远离了(佛想的跟凡夫想的不一样,甚至说完全逆着凡夫而行,所以得到了一般凡夫得不到的神通),佛具足了无边的功德,所以获得了无穷的神通力,此时众生在到处都能见到释迦佛,因为他已经充遍一切处了。

【游行十方界,如空无所碍,一身无量身,其相不可得。】

此时释迦佛以他的法界之身到处遍在,就像虚空一样没有任何的障碍(又有什么能阻挡虚空呢),释迦佛明明是一个佛他却化现出无量的自己,而这无量的身形当然也是如梦幻一般不可得的——也是相有而性空的。

【佛功德无边,云何可测知?无住亦无去,普入于法界。】

功德林菩萨说:伟大的释迦牟尼佛(他)的功德是没有边际的,我们怎么可能测量清楚呢?而佛的真身无所住也无所去——就这样地不动,就这样地融于整个法界当中……

【尔时,慧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从其他世界来的慧林菩萨也承佛威力的加持,普观十方讲说偈颂:

【世间大导师,离垢无上尊,不可思议劫,难可得值遇。】

这离除了所有垢染的无上世尊,他是世间的大导师,我们要用不可思议的劫数才能等来一个这样的佛呀!

【佛放大光明,世间靡不见,为众广开演,饶益诸群生。】

释迦佛成道了,他放射着大光明,世间谁都能看见他,他为众生广泛地讲法,利益各种各类的众生。

【如来出世间,为世除痴冥,如是世间灯,希有难可见。】

佛终于化现于世了,可以帮助世间众生除掉一切的愚痴和暗冥,这样的世间明灯真的非常稀有、非常难得见到啊!

【已修施戒忍,精进及禅定,般若波罗蜜,以此照世间。】

慧林菩萨说:释迦佛已经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习这「六度」修圆满了,所以他的大光明如此地照耀世间。

【如来无与等,求比不可得,不了法真实,无有能得见。】

慧林菩萨说:世间的佛是无可比拟的,谁也没有办法跟佛相媲美,但是不了解诸法「真实义」的众生,他们却见不到佛(就算佛在他的面前,他也见不到)。

      所以你要是想见到佛,你要了解一切法的「真实义」,只有一个真正的觉悟者,才能够准确地辨认另一个觉悟者。当然,也有一些众生有神通(尤其有天眼通或者宿命通),他凭着他所见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能大概地辨认一下。但是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关键的关键还是要彻了「法义」。因为佛是觉悟者——觉悟真理实相者,当你也觉悟了真理实相的时候,谁是佛你一看就懂,甚至不见面,一看他写的偈颂就明白了——他悟了还是没有悟。

【佛身及神通,自在难思议,无去亦无来,说法度众生。】

佛的身形和他的神通非常的自在,难以思议;佛的真身不动,无所去也无所来(好像一直在这里,又好像一直没有示现);佛喜欢讲法度众生(跟神通相比,佛更愿意讲法),使众生自性深处的智慧能够显发、显现出来。

【若有得见闻,清净天人师,永出诸恶趣,舍离一切苦。】

慧林菩萨说:谁要是能够见到无比清净的天人大导师,或者听到无比清净的天人大导师讲法的声音,他就可以永远地出离恶道,舍离一切的苦难。

【无量无数劫,修习菩提行,不能知此义,不可得成佛。】

慧林菩萨说:不管你修了多久,哪怕你修了无量无数劫,一直修习菩提(觉悟)之行,如果你不懂前面所讲的「法义」,你就很难成佛。

      因为「佛」意味着「觉悟」,所以不仅仅是有神通那么简单,智慧必须要开化。

【不可思议劫,供养无量佛,若能知此义,功德超于彼。】

有的众生用不可思议无量劫供养了无量佛,但你要是能够了解慧林菩萨前面所讲的法义,你的功德已经超过那个用无量劫供养无量佛的人了。

      所以供养虽然很重要,但是你的智慧要开化呀!

【无量刹珍宝,满中施于佛,不能知此义,终不成菩提。】

慧林菩萨说:哪怕你用无量世界的珍宝全都用来布施给佛,你要是不能够懂前面讲的法义,你就无法证得菩提(觉悟)。物质上的布施虽然很关键,但是你的智慧一定要开化,不然你很难觉悟,最多就是人天福报而已。

      我们能够发现「智慧」的开化,会把我们带到一个非常空、非常清净的状态当中;而「行善」(做一切有为法、一切善行)做到极致,也会把我们带到一个非常空、非常清净的地方。行善行到极致,小我就空了,小我空了,其实也会帮助智慧的开化。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被很多禅师认为是佛法的本质。佛法的本质说是觉悟之法,但是你天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极致无私、极致清净,自然就到了无边智慧把你引领到的地方……慈悲的极致和智慧的极致,通往同一个地方。

      在《乾隆大藏经》「华严部」当中,还有一部经叫《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里面很多法也非常究竟:说真正的清净者他日常不说俗世之恶,就是空下来不会讲俗世间的一些是是非非,尤其是不好的现象,他不会讲;他空下来可能什么都不讲,你一定要向他问,他可能才讲。

      在忉利天宫,也是摩耶夫人和其他菩萨详细地「问」地藏菩萨:地狱什么情况?众生怎么会去地狱?地藏菩萨才讲了。以地藏菩萨的清净,他空下来也是什么都不讲的,在特定的机缘下才会讲。


      也正是因为佛和菩萨越修越清净,越修越安静,越修越内向,所以该请法的时候,你还真得请法。因为你不请法,他就真不讲,他就安住于本来面目本身——那里是一切法的本源。

      真正清净的菩萨「一切有所作为,无所希望」,该做的都做,但是不祈盼任何结果。就像水顺流而下,该流则流,该拐弯就拐弯,甚至该干竭就干竭……该做的都做了,却没有任何执著,这是真清净。

      其实一切的执著都是妄念,或者说执著是最大最大的妄念,我们知道。已经获得了真正清净的这些菩萨,不念过去的世俗法,过去发生了很多事就好像消失不见了一样,他就活在一个空空净净的当下——他的脑中平常什么都没有,最松、最空、最舒适……但是如果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很紧急的事件,需要自己去帮助,他当然会去做,就好像是本能,像条件反射一样,甚至没有介入太多的妄念就去做了。

      修到比较极致的状态——就是「见一切亦不见一切」:要说见这一切相,都见到了,又好像都没见到;这些相又存在,又像完全不存在一样,就是这样的感觉。我见到了一切,又没见一切;我听到了一切,又没听一切。为什么说见到了像没见一样,听到了像没听一样?因为无所入,无所粘着,无所住,无所执取,也无所弃舍……就是松空本身。就在这样的状态中,感觉好像在成佛之前还有法,成佛之后没有法了,就好像上了岸就没有船了(看不见船了)一样。真正在佛界(十法界当中的佛法界),佛与佛之间其实不需要法的,以自己的心完全了知对方的心(以心知心),以整个法界知整个法界,就好像不需要法的,甚至都不需要交流一样的。这时候思想就非常清净了,没有什么杂念,感觉好像一切都不存在一样,没有多余的一些欲求,没有!也不会念什么下中上种种事……纷繁复杂的一切事好像都消失了一样。

      在《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当中提到:如果非常爱著于「五欲」的话,对于「财色名食睡」特别贪著,希望得到更多的这些人,他(她)们其实是没有办法在山间、在空闲寂静的阿兰若处生起慈悲之心的。他(她)们是定不住的,如果欲心没有退却,你是没有办法长期闭关的。如果还是恋著「五欲」的话,你就离开了佛的大慈(大哀愍)之心,就总是会着「魔」了。其实一着「五欲」,就是着「魔」。

      很多大师也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其实就是魔。放不下的话,就离佛甚远;如果放不下「财色名食睡」方面的贪著,就没有办法讲我们是真的信佛,真的认真持戒了,我们就没有真的随顺佛的教法(听可能听了,你真的没有用)。如果说放不下五欲的话,众生明显地心就比较躁乱,他(她)的心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安隐,他(她)的心可能经常狂乱,而且杂七杂八都是妄念。要是这样的话,就离开了圣人之心了,也就没有办法懂得——修到极致的菩萨以及佛(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微妙。也就是说,凡人、圣人真的是彻底相反的两条道路,如果想转凡成圣的话,必须舍凡心取圣人之心才行。

      在《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当中提到:修到极致(极清净)的时候,「不以一切人为他人」,看谁都是自己,这也是我们在前阵子的课上反复提到的。修到极致,你看谁都是自己,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他人,你看到这各色人等,也没有太多杂念。

      虽然依着我们过去发的愿(发的菩提心)想要度人,但实际上却看不见谁该被我度,好像一切都是空净空净的……想度人都不知道该度谁,这个时候,也看不到法,也不知道该给谁讲什么法,一切都是空净空净的……

         

      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想到一切众生的话,就是希望一切众生都是安隐舒适的。而且自己已经习惯了清净,不会再做一切恶行。修到极致了,你是不可能再造作一切恶行的。我们刚修,是想办法断恶;修着修着,就是防止翻种子;再修下去……就是恶不可能出现,恶不会出现。到这个时候,心极致的清净、明透,走到哪里都是清净、明透,看到哪里都是清净、明透,然后你的念安住在哪里都是清净、明透,这个世界就因为我们而变得清净、明透……走到哪里都像在佛国,就不需要刻意地再往生了。一个已经成佛的人,就不需要再求往生了,他走到哪里都是佛国。

      所以在修行道路中,有一些师兄也会被某些师兄讥笑说:你看,天天求往生,好像活着的目的就是死一样。其实佛弟子最好还是以「觉悟」为最高的目的和追求,「往生」是兜底的上保险,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求往生上,难道我们活在此世界的目的真的就是赶快走吗?

      佛是觉悟者,让我们觉悟一切真理实相——让我们做佛,这是所有佛最盼望的!所有的佛求的不是说你到我的佛国来成为我这的一员,他盼的是你成佛!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佛国;你在哪里,就有你的清净、明透照哪里,这是佛所盼望的!

      「以法明故,住念一切,悉欲令明,不欲令有冥」,因为我们自己觉悟真理实相,放射大光明了,我们的念在哪里,哪里都成了光明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度众生啊!我们的一切都是光明的,我们的念头会把一切的光明带到任何地方,所有的幽暗都不复存在,这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而不是天天求往生、求往生啊。

      如果有幸已经学习了《华严经》,甚至都学了好几遍了,希望大家的心能够完全地替换成佛的心。佛的「心」是「光明」的(心的内内外外都是光明的),在这光明之心中起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光明的。于是这样,佛就把「光明」照遍了法界的一切处……因为整个法界都是一颗心。

      心里充满光明,则法界充满光明,

      则到处充满光明,一切众生尽光明……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11(第〇五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1(第〇五卷)〔终极版〕

大家好!这个时候,镜头又切回到刚刚成道的「释迦牟尼佛」这里。【尔时,如来师子之座,众宝、妙华、轮台、基陛,及...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大家好!昨天在课程中,我们反复提到了基督教的一个殊胜数字——...

《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品 第六‍上节课我们讲到,大威光太子来到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这里听法,觉悟了,后来他也...

《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品 第六‍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听普贤菩萨讲故事。上节课说到: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给大威光...

《华严经》 028(第一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8(第一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名号品 第七‍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二卷,如来名号品第七。这个时...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关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很多师兄,尤其是初学佛的师兄,都非常关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