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058 | 明法品 第十八(上)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我们继续回到忉利天王的宫殿,聆听法慧菩萨的讲法。
【佛子,菩萨如是清净诸波罗蜜时,圆满诸波罗蜜时,不舍诸波罗蜜时,住大庄严菩萨乘中,随其所念,一切众生皆为说法,令增净业而得度脱。】
法慧菩萨对精进慧菩萨说:
伟大的佛子,就好像前面我们所提到的,菩萨们清净种种波罗蜜的时候(这「种种波罗蜜」,指的是「十波罗蜜」),在圆满种种波罗蜜的时候,不舍离这种种波罗蜜的时候,就住在了大庄严菩萨乘中——成为真菩萨了,名符其实。
因为这些菩萨愍念众生,就随着一切众生的需要给众生讲法,增长众生的净业(清净之业)。听了这些菩萨们的讲法,众生的清净之业就在增加了、增长了,从而慢慢地得到了度脱。
      我们都知道,很多经中强调:心净一切净,万法唯是心。清净之业(「身、口、意」都无比的清净了),慢慢地自然而然就解脱了。
【堕恶道者,教使发心;】
菩萨们讲法的过程中,使那些堕到恶道的众生,也能够开始发起菩提心,想要改过。
【在难中者,令勤精进;多贪众生,示无贪法;多瞋众生,令行平等;】
菩萨们讲法的时候,使得那些陷入到危难中的众生,能够开始精进地修行;使得那些非常贪婪(尤其是贪种种「欲」)的众生,了知了「无贪之法」;使那些嗔心重的众生,了解了该怎样证得法性的平等。
      这个世界上一切的逆境、顺境都是平等的,因为因果是平等的。
【著见众生,为说缘起;】
菩萨们的讲法,使得那些抱持愚痴邪见的众生,了解了一切都是「性空而缘起」的(本性是「空」,因缘聚合而有「幻有」),所以呢,这些众生就不再执著。
【欲界众生,教离欲恚恶不善法;】
菩萨们讲法,也使得欲界的很多众生,离开了对于欲乐的贪著,离开了嗔恚心,离开了一切的恶法和不善之法。
【色界众生,为其宣说毗钵舍那;】
菩萨讲法,也使得色界的众生了解了什么叫「毗钵舍那」。
      「奢摩他」是「止」,「毗钵舍那」是「观」。
色界的众生本身欲心就很淡薄,菩萨们只要提升他们智慧层面的观照就可以了。
【无色界众生,为其宣说微妙智慧;】
那么对于无色界的众生来讲,这里都没有色相了,他们需要什么呢?需要一些更微妙、更精细的智慧,菩萨们就给无色界的众生讲说微妙的智慧,补足他们的欠缺。
【二乘之人,教寂静行;】
那些行二乘之法的人,给他们讲佛的寂静之行。
      「二乘」的定义要看具体的语境,有的时候指的是「辟支佛乘」;有的时候指的是「不究竟的一切乘」;有的时候指的是「声闻乘」(阿罗汉)。这个地方讲的「二乘之人」,是指的「辟支佛乘」。
【乐大乘者,为说十力广大庄严。】
那爱乐大乘的(想要行菩萨道的)这些众生,菩萨们就给大家讲佛的十种神力,以及广大庄严。
      行菩萨道——自己觉悟了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到最后「觉行圆满」不就成佛了嘛。菩萨就是奔着成佛而去的,所以给他们讲说佛的境界。
【如其往昔初发心时,见无量众生堕诸恶道,大师子吼作如是言:‘我当以种种法门,随其所应而度脱之!’菩萨具足如是智慧,广能度脱一切众生。】
法慧菩萨说:很多菩萨在最初的最初,刚发菩提心的时候,看到无量的众生堕落到恶道去了,这些菩萨们很着急、很心痛,就大作狮子吼说:我一定要用种种法门,根据众生的需要,来度脱这些众生!因为每个众生的需要是不一样的,他的病根是不一样的,所以药方也不一样。但是,菩萨们当初看着这无量众生下恶道的时候,就好像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要掉下悬崖一样着急,他就发愿说:我要以种种法门,根据他们的需要,来度脱他们、来救助他们!
就是因为发了这样的至诚之心了,所以菩萨们才能够具足以上种种的智慧,才能够广泛地度脱一切众生。
【佛子,菩萨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宝种永不断绝。所以者何?】
法慧菩萨说:伟大的佛子——精进慧菩萨,菩萨们具足了以上种种的智慧,就可以使三宝(佛、法、僧)的种性永远不断绝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
【菩萨摩诃萨教诸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种不断;】
因为菩萨摩诃萨们教化所有的众生都发菩提心(发成佛之心),这众生都想成佛了,未来都将成佛,所以说佛的种性就不会断绝了。
【常为众生开阐法藏,是故能令法种不断;】
而且,菩萨摩诃萨们总是给大家讲法,开示、阐说无量的法藏,所以能够使法的种性不断绝。
【善持教法,无所乖违,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而且,菩萨摩诃萨们能「善持教法,无所乖违」,自己做得非常好,严格地按照佛的教导去做,就使得僧的种性不会断绝。
      什么是「僧」呢?按照佛的教法,认真修行的佛弟子就是僧。僧——有的时候特指出家人,但有的时候是出家、在家都算。只要是按照佛的教法认真修,那都叫「僧」。这一点,在《地藏十轮经》中也明确地讲过:即便这个人没有出家,示现为在家的身份,只要他有圣法,得圣果,那也属于「僧」,而且是比较高的「胜义僧」。
所以如果菩萨们做得非常好,自己严持教法,无有毁犯,就能够使僧的种性不断绝。

【复次,悉能称赞一切大愿,是故能令佛种不断;】
而且,这些菩萨摩诃萨们还能够称赞一切的大愿,所以能够帮助佛的种性不断绝。
      「称赞大愿」就会有很多众生发大愿,发了大愿了,早晚都成佛,只要精进就会很快成佛,所以能让佛的种性不断绝。
【分别演说因缘之门,是故能令法种不断;】
菩萨摩诃萨们给大家讲法的时候,又分别讲说因缘之门,所以能让法的种性不断绝。
      「因缘之门」就是「万法因缘生」和「万法因缘灭」,讲因缘的配合(内因、外因)。这个「因缘法」当然也是就着「相」说,如果这是本性空(万法皆空),也就无所谓「因缘」,这是就着相说。
【常勤修习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而且,菩萨摩诃萨们常勤修习「六和敬」之法,所以能够让僧的种性不断绝。
      如果不修「六和敬」,佛弟子在一块儿修行,总是产生矛盾,斗诤、互相伤害,到最后僧团没有办法共住了,那僧的种姓就断绝了。所以要常修「六和敬」。
      「六和敬」分别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我们讲过多次了,这个地方就先不细讲了。其实看一下「六和敬」的这几个题目,大家也就了解大概的意思了,主要就是:知见上一致;持相似的戒律;彼此生活在一起;不要说一些很尖锐的恶语,避免口方面的一切恶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而且互相促进对方的喜悦,经常地以对方、以周围的师兄们的喜乐为自己的喜乐,这肯定就不会打起来了、不会有矛盾了;还有就是,当僧团受到供养的时候,平均分配。
      如果能够坚持「六和敬」的原则,就会使得僧团的每一位成员在物质上没有匮乏,在精神上是放松的(是不紧张的、不焦虑的),就能够很好地修行。
      现在我们很多在家居士都没有住在道场里,但是「六和敬」的思想我们还是可以了解一下,万一哪一天去寺院或者去到道场共修的时候,考虑一下各方面的问题,可以使大家的共修生活更加愉快,避免很多的遗憾。
【复次,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是故能令佛种不断;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种不断;统理大众,无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接下来,法慧菩萨说:菩萨摩诃萨们在众生的田地中,种下了佛的种子,所以能够让佛的种性不断绝;菩萨摩訶萨们一直护持正法,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能够让法的种性不断绝;菩萨摩诃萨们统理大众(把大众聚在一起,教化大众,这叫「统理大众」),没有疲惫厌倦,所以能够让僧的种性不断。
【复次,于去、来、今佛所说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舍离,是故能令佛、法、僧种永不断绝。】
而且,法慧菩萨说: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对于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所讲的法、所制定的戒律,他们都认真地奉持,他们的心从来没有舍离佛所制定的戒律,所以能够让「佛、法、僧」的种性永不断绝。
      任何的正法首先强调的都是「戒律」,大家注意!我们前阵子把《药师经》又重新复习了一下,里面还牵扯到《楞严经》的一些重要内容。只要是正法,戒律都是摆在一切一切的最高处的,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临走前就告诉我们要「以戒为师」。判断这个师父是正、是邪,先看戒律;先不管知见,先看戒律。知见再对,如果没有了戒律,那就不是本师的教法,那就不是佛法了。
【菩萨如是绍隆三宝,一切所行无有过失,随有所作,皆以回向一切智门,是故三业皆无瑕玷。】
法慧菩萨说:菩萨们就这样地绍隆三宝(「绍隆三宝」的意思就是让「佛、法、僧」兴盛不绝),菩萨们的一切所行没有过失,他们所做的一切神圣之行、清净之行都用来回向一切智之门(「回向一切智之门」的意思就是回向成就佛道)。就这样地修,就这样地做,所以菩萨们的三业(身、口、意)没有任何的瑕疵和污点。
【无瑕玷故,所作众善,所行诸行,教化众生,随应说法,乃至一念,无有错谬,皆与方便智慧相应,悉以向于一切智智,无空过者。】
法慧菩萨说:就是因为这些菩萨们,他们的身、口、意非常的清净,没有任何的瑕疵和污点,他们所做的一切善行,他们所行的一切圣行,就不会有任何的错谬。在教化众生的时候,应该讲什么样的法就讲什么样的法,甚至哪怕一念之间,都不会有任何的错谬。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因为他们极致清净,所以始终与佛的方便智慧相应,而且他们所做的一切都用来回向一切智智,他们希望拥有佛一般的一切智,到最后这些菩萨们都将成就,没有一个不成就。
【菩萨如是修习善法,念念具足十种庄严。何者为十?】
法慧菩萨说:菩萨们就这样修习善法,在念念间就具足了十种庄严。
【所谓:身庄严,随诸众生所应调伏而为示现故;】
这十种庄严分别是:
第一、「身庄严,随诸众生所应调伏而为示现」,这个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菩萨就示现什么身。
      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是最好的代表了。有一些众生只相信出家人讲法,觉得出家人讲法更有权威性,不听在家人讲的,那菩萨就可以示现为出家人,去给他讲法;有一些众生觉得出家人跟自己的生活离得比较遥远,甚至说出家人讲的法到最后可能拐弯抹角地都让我也出家,我现在还出不了,他觉得在家人跟他更亲近,他喜欢听在家人讲法,那菩萨就示现为在家人给他讲法;有一些阿修罗道的众生,性格比较强硬、比较固执,他只服那些比他更强的修罗——修罗王,所以菩萨也可以示现为修罗王给他讲法;同样的道理,有一些龙众只相信龙王,那么菩萨就可以示现龙王给大家讲法;有一些天众只相信天王,菩萨就可以示现天王给大家讲法。所以菩萨示现什么身形,不是菩萨说了算的,是根据众生的喜好来的,根据众生的需要来的,因为菩萨们无我,也没有强烈的个性,一切都是以众生心为心。
【语庄严,断一切疑,皆令欢喜故;】
法慧菩萨说:就这样修习善法的菩萨们,念念间具足十种庄严。前面讲了「身庄严」,可以随着众生的需要而去示现。还有「语庄严」——语言方面的庄严,语言方面的庄严意味着菩萨已经远离了口方面的一切过失(远离了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而且在讲法的过程中又能够断除众生的一切疑惑,使大家非常地欢喜。
      一个总是很傲慢的、爱打妄语的人,他绝对不会庄严;一个总骂脏话的人,他总是不会让人感觉庄严;一个总是两舌、搬弄是非的人,他根本不庄严;一个总讲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的人、总是浪费别人时间的人,他也不会显得庄严。所以要拥有语方面的庄严,我们一定要守好口业。
【心庄严,于一念中入诸三昧故;】
菩萨们也拥有「心庄严」,可以在一念中入种种三昧。心的庄严其实就是定功深厚,这是正定而不是邪定,要是邪定也不庄严。正定是由持戒而来的。在一念之间,就可以入到种种的三昧境界,这些境界迅速地切换,一个是指的入定快,再一个就是定境的丰富性。
      已经有过一些入定体验的师兄们了解,有的时候是一个定境就能够绵延很长时间,但是有的时候是瞬间切换无数的境界。
【佛刹庄严,一切清净,离诸烦恼故;】
菩萨们就这样地修习善行,还拥有「佛刹的庄严」,一切清净,离开了所有烦恼,他们修得好就可以去到佛国了,佛国非常的庄严、非常的清净,在佛国待着,肯定是离开了所有烦恼。
【光明庄严,放无边光普照众生故;】
这些菩萨们一直修习圣行,一直修习善行,后来也证得了「光明庄严」,他们可以放无边的光,普照所有众生。修得越好,光明越强,照的范围越广。
【众会庄严,普摄众会,皆令欢喜故;】
就这样修习一切善行的菩萨们也将拥有「众会庄严」,他们可以参加佛国的这些非常庄严的圣会(法会),甚至他们修得好,可以成为上首菩萨,就坐在前面,离佛最近的位置,甚至还有发言的机会。就好像这一次,释迦佛本来是在菩提树下打坐,他没动,但是在禅定中有一个分身,升上了忉利天王的宫殿,然后吸引来了十方世界的菩萨代表,菩萨代表们来的时候又带了无量的菩萨嘉宾。精进慧菩萨、法慧菩萨……这都是上首菩萨,都是菩萨代表,他们就有发言的机会,一般的菩萨可能就是听众。在这些菩萨代表发言的时候,我们知道,此世界的佛以及一切世界的相应佛都会加持他们,靠着佛力的加持,他们的讲法非常准确,又非常有摄受力。他们讲的时候,在场的一切圣众都要认真听的,所以说「普摄众会」,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这些上首菩萨讲法,他们讲得很好,让大家非常欢喜。
【神通庄严,随众生心,自在示现故;】
就这样修习一切善行的菩萨们,也将拥有神通方面的庄严,可以随着众生心自在地示现。
      修得越好,神通力也是越强,我们知道。
      在神通方面,菩萨当中的佼佼者应该说是「观世音菩萨」;在禅定境界方面的佼佼者是「普贤菩萨」;在智慧方面佼佼者我们都知道是「文殊菩萨」……那么佛里面,神通第一的是「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我们讲过多次了)。你要是想提升自己的神通力,就可以多念「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也多听着这个佛号的禅修版去打坐,真的很开阔你的眼界和心界,所有佛里面神通第一的就是「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每一次他示现神通,都会给你无限的惊喜和惊奇。像有一些佛,他们也示现神通,但还是以(比如说)放光为主、或者放香味儿为主、或者讲法为主,各有擅长,但这个佛因为他是以神通为擅长,所以先用神通抓住你的眼球,这也相当于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了。而且「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他每一次示现神通,都是绝对超越所有佛的想象力的,就连佛都要叹为观止的。他可以很轻松地把他整个的佛国一下就像卷一幅地图一样卷起来,然后又变没了,一会儿又飞出来;然后浑身上下长眼睛,长手臂,或者自己就示现由无量的自己拼图而成等等,各式各样的神通……非常的玄幻!
【正教庄严,能摄一切聪慧人故;】
法慧菩萨说:修一切善行的菩萨们还拥有「正教的庄严」,能够摄一切聪慧人。
「正教的庄严」,就是佛陀纯正教法的庄严。佛陀的纯正教法,基本上都云集在「大藏经」的「经部」和「律部」当中了。这是经过了历史沉淀的,也是无数的高僧大德去粗取精留下的精华。这些纯正的教法,能够摄受一切的聪慧之人。
      越是聪慧的人,越迷智慧。那一般的智慧都没有办法征服他们,只有佛这无上的纯正教法才能征服他们。所以智者总是被智者吸引,厉害的智者总是被更厉害的智者所吸引。佛是一切智者、无上智者。能够被佛的纯正教法吸引的这批菩萨摩诃萨们,都是将速速成佛的。
【涅槃地庄严,于一处成道,周遍十方悉无余故;】
法慧菩萨说:修习一切善法的这些菩萨们,还拥有「涅槃地庄严」(「涅槃地庄严」就是可以证涅槃了)。但是涅槃,我们知道,有阿罗汉的涅槃、有菩萨的涅槃、有佛的涅槃,修行层次不同,他证得涅槃的层次也不一样。菩萨们可以在一处成道,「周遍十方悉无余故」,证得涅槃,比如说:我在娑婆世界成道了,然后证得法身了,所以周边到处都在了。法身菩萨他的涅槃已经跟佛的很接近了。
【巧说庄严,随处、随时、随其根器为说法故。】
法慧菩萨说:修一切善行的这些菩萨们,还拥有「巧说庄严」(「巧说庄严」指的是讲法有很多的技巧,可以随着地点的不同、随着时宜的不同、随着众生根性的不同,给大家讲说不同的法)。该讲的时候不讲,是菩萨的错;该往难了讲的时候,你往容易了讲,那也是菩萨的错。所以这个「巧说庄严」就意味着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菩萨成就如是庄严,于念念中,身、语、意业皆无空过,悉以回向一切智门。】
法慧菩萨说:菩萨们就成就了以上的十种庄严,在念念当中,「身、口、意」都非常的清净,都在利益众生。而且念念中、无时无刻不这样。所作的一切圣行都在回向一切智门,回向正觉之道。
【若有众生见此菩萨,当知亦复无空过者,以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如果有众生见到这样的菩萨,就知道这个众生的这一生,一定不会浪费了,他一定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能够证得这十种庄严的菩萨,这都是文殊、普贤、地藏、观音……级别的。如果众生有幸见到这样的菩萨,一定不会浪费此生,一定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菩萨们虽然很多很多,是无量的,但是能够达到这种层级的并不是太多,所以我们要珍惜。有一些师兄梦中或者定中,或者小时候天眼开的时候,见过这些菩萨了,这都是非常幸运的师兄,都已经种过极大的善根了。
【若闻名,若供养,若同住,若忆念,若随出家,若闻说法,若随喜善根,若遥生钦敬,乃至称扬、赞叹名字,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慧菩萨说:就是仅仅听一下这些菩萨的名号,或者供养一下他们,或者有幸跟他们同住一下,或者一直心里忆念着他们,或者说随着这样的菩萨出家了,或者听这样的菩萨讲法,或者随喜了这样菩萨的善根,或者说远远地见到这样的菩萨了,心生恭敬、非常钦佩,或者说一直称扬赞叹着这样的菩萨的名字……这些众生都将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就是因为这些菩萨修得太好了,是所有菩萨当中的佼佼者、是典范、是标杆,所以我们注意:如果能够见到这样的菩萨,我们一定要心生恭敬,而且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就无上正觉。如果我们听闻了这样菩萨的名号,或者有幸供养了他们,或者跟他们同住过一阵子,或者经常忆念着他们,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我们跟随着这样清净的菩萨出家了,或者听他们讲法了,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我们随喜了这些菩萨的善根,或者远远地见到他们,心生恭敬,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甚至说经常称扬赞叹着这些菩萨的名字,我们都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像文殊、普贤、地藏、观音……这些菩萨,当然也包括此次法会当中的很多上首菩萨,他们都是古佛再来,都修得特别好。我们就以他们为榜样,就没错了,如果有幸跟他们建立了一点点的联系,我们都一定要非常地珍惜,而且要增强对于自己成佛的信心。
      另外,根据「六和敬」,我们再补充一点内容:
      「见和同解」,最好是我们的思想见解是一致的,我们聚在一起修行,像我们学院,说广学释迦佛的经藏、律藏,同时主修「药师法门」,这是我们的一个大概的方向。来到这里的师兄们,如果想要长期一起共修,甚至共修一辈子,最好我们的路线是一致的,不然可能早晚要分开了。谈到主修某一个法门,比如说我们现在修「药师法门」,那么就欢迎很多修药师法门的师兄向我们靠拢。有一些师兄,他是修的「念佛法门」,他是念阿弥陀佛的,那就可以经常与念阿弥陀佛的师兄多交流。
  知见上越一致,力量拧成一股绳,前进的速度就越快,大家能理解,也不容易起争执。当然,因为我们也是广学释迦佛的经藏、律藏,冲着「广学经藏」这一点、「广学律藏」这一点,也会聚集很多同道的师兄。基本上,我们修行的主导思想还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因为药师法门的《药师经》和《药师七佛经》也都是释迦佛所讲的,所以,可以讲我们学院还是以释迦佛的思想为主的。但平常念佛的时候,为什么倡导大家多念药师佛呢?因为药师佛保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全都概括在内了,没有遗漏;再者,末法时期的众生,戒律方面普遍都有欠缺,药师佛又可以帮助我们修补戒行。关于命终之后往生,药师佛也讲得很详尽,你想去药师佛国,(你)就(可以)去;你想去极乐世界,八大菩萨现前也帮你去,修药师法门也可以帮你去极乐世界,所以跟一些修净土,念阿弥陀佛的师兄也达成共识,也没有太大冲突。
      「戒和同修」,我们知道,我们几年来也一直是在学习和受持菩萨戒的。我们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戒律上,而释迦佛的遗言也是这样讲的——要「以戒为师」,所以,在「醍醐学院」学习的师兄,早早晚晚的都要受持菩萨戒,这样才能够跟大队伍的速度、进度保持一致。在持戒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地监督。要是有谁持戒持得不到位,我们可以委婉地指出来,提一些建议,要促进大家戒行的圆满。这个「戒」一旦上去,「定」和「慧」一下也跟着上去了。
      「身和同住」,这个指的就是实体道场。我们实体道场暂时是关闭的状态,如果再次开放的话,我们会更加强调怎么样在细节上重视这个「六和敬」。每一个师兄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是在一起共住的话,还是需要多多地包容,多多地理解,而且要想办法形成一种统一的节奏。
      「口和无诤」这一点,也是我们一直要注意的,无论在实体道场还是虚空道场。大家现在因为有网络,联系也比较密切,很多师兄没见面,但是天天微信都会聊天,你聊天的时候有没有犯四种过失?一定要好好地警醒一下。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希望大家都没有犯,如果犯了,希望越来越少。一个人戒律的不严,可能就会给一个团体带来很糟糕的名声,所以我们持戒不仅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共修团体。如果持戒不严密,其实你也等于是伤害教导你的老师。
      在「意和同悦」的这一点上,应该说我们做的还可以。因为思想比较一致,大家也磨合了好久了,有的时候师兄们也一起分享一些经验、感应,或者一些美好的音乐、图片。总体来讲,聚在一起共修的时光还是比较快乐的,这都是善缘的牵系和连接。但是缘也是无常的一个东西,有聚有散,希望相遇的时候,我们彼此之间都是真心以待的,而且都能够有收获。
      接下来,是「利和同均」。我们知道在古代,佛住世的时候,大家都是托钵行乞的,要到的食物先混合在一起,再平均分配,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在我们现代的实体道场,跟古时相比有很多的不得已,但是如果未来我们的实体道场再次开放,我们也会在「利和同均」上再做一些努力。曾经有师兄质疑这个「利和同均」,说师父(老师)是讲法的,他的贡献大,他的这个利养不应该跟师兄们平均分配。但是佛并不这样认为,你要是怀着平等心去看,即便是佛,一佛出世,千佛万佛都来护持、都来拥护,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贡献。贡献虽然有区别,但是却无有高下。「利和同均」一直体现着佛陀平等的思想,这个是跟外道极大的差异。如果都是真修者,「利和同均」并不会滋养腐败和懒惰。除非是一些假修行者,或者魔子魔孙混进来了,「利和同均」才会造成一些问题。真正的菩萨和真正的菩萨在一起,其实很适合利和同均的,大家仔细想一想。在《涅槃经》当中佛陀也说过:寺院里的这些供养如果用不掉(太多了),就可以分出去做布施,布施给需要的众生。其实这也相当于是某一个角度的一种「利和同均」吧。
      总归我们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而且离苦的程度和得乐的程度都是一致的,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如果是围绕着「六和敬」去看的话,我们学院确实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提升和进步的空间,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好,今天先讲到这里吧!
      非常感谢法慧菩萨的讲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也非常感谢精进慧菩萨的祈请!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从古至今、无处不在的加持和指引!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严经》目录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10(第〇五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0(第〇五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五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五卷——世主妙严品 ...

《华严经》 015(第〇六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5(第〇六卷)上〔终极版〕

上节课我们讲到,从释迦牟尼佛眉间白毫这里,喷涌出了无量无数的菩萨摩诃萨。这些菩萨们,他们当中的代表,一一地讲...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 第三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在诸佛的威神力的加持下,在普贤菩萨的...

《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

《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毗卢遮那佛那极美极美的华藏庄严世界...

《华严经》 023(第〇九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3(第〇九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九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二大家好!在我们听最近几节《华严经》课程的时候,大家要观想:你就是整...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