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064

信者,澄净也,如水精珠能澄浊水

心有信珠,令心澄净    

  --《颂疏》卷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十卷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导语:  

此时,在夜摩天中,从其他世界来的功德林菩萨,在无量功德林如来的加持下,正在给大家讲说菩萨的「十行位」。前面讲了「六行」,什么是第「七行」呢?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著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七「无著行」?第七行是「无著行」,无所著的「无著」。

佛子,此菩萨以无著心,于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严净阿僧祇世界。于诸世界,心无所著,往诣阿僧祇诸如来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

佛子,处于第七「无著行」位的菩萨们,以无所著之心在念念之中,能够进入到阿僧祇(无量)的世界中,去庄严清净无量的世界。这所有「无著行」位的菩萨们,不管到哪个世界去,都心无所著。他们可以到达无量如来所在的地方,去恭敬、礼拜、承事供养。

【以阿僧祇华、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涂香、末香、衣服、珍宝、幢幡、妙盖,诸庄严具各阿僧祇以用供养;】

用无量的花、无量的香、无量的类似花的饰品、无量的涂香、末香、衣服、珍宝、幢幡、妙盖,种种庄严之具各无量种,带到佛前去做供养。

【如是供养,为究竟无作法故,为住不思议法故。】

就这样供养了这么多,「为究竟无作法故,为住不思议法故」。目的是什么?不是得到什么福报,这些「无著行」位的菩萨们供养无量佛的目的是:获证「究竟无作之法」——作而无作,所有的有为都通向无为,「为住不思议法故」,想要安住在不可思议法当中。

【于念念中,见无数佛;于诸佛所,心无所著;于诸佛刹,亦无所著;于佛相好,亦无所著;】

处于「无著行」位的菩萨们,在念念之中,能够见到无数的佛;在诸佛所在的地方,心里没有任何的执著;对于所有的佛国也没有执著,对于诸佛的相好也没有执著。

【见佛光明,听佛说法,亦无所著;于十方世界,及佛菩萨所有众会,亦无所著;】

见到佛的光明,听到佛讲法,也没有执著;在十方世界及佛菩萨的所有重大的法会中,处于无著行位的菩萨们完全无所著。

【听佛法已,心生欢喜,志力广大,能摄、能行诸菩萨行,然于佛法,亦无所著。】

他们听闻佛法,心生欢喜,怀着广大的志向和威力,他们能够摄、能够行诸菩萨行,但是对于一切佛法,无有执著。

【此菩萨于不可说劫,见不可说佛出兴于世,一一佛所承事供养,皆悉尽于不可说劫,心无厌足;】

处于无著行位的菩萨们,用不可说的劫数(无量的劫数),见到了无量的佛出兴于世。他们在每一位佛面前承事、供养,经过了无量的不可说的劫数,他们的心没有厌倦和满足的时候。

【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

当他们见到佛,听闻佛讲法的时候,或者见到菩萨云集的众会非常庄严的时候,他们都无所著;当这些无著行位的菩萨们,看到有一些染污不净的世界的时候,他们的心也没有特别的憎恶之感。

【何以故?此菩萨如诸佛法而观察故。】

为什么呢?处于无著行位的菩萨们看世界,有点像诸佛看世界,无有特别的爱与憎。

【诸佛法中,无垢、无净,无暗、无明,无异、无一,无实、无妄,无安隐、无险难,无正道、无邪道。】

这些菩萨们安处在第一义当中,远离了所有二元的分别。

【菩萨如是深入法界教化众生,而于众生不生执著;受持诸法,而于诸法不生执著;】

他们就这样深入虚空法界去教化众生,但是对于自己所教化的众生也不生执著;他们受持所有佛法,对于所有佛法也不生执著。

【发菩提心住于佛住,而于佛住不生执著;虽有言说,而于言说心无所著;】

他们发菩提心住于佛住,但是对于佛住也不生执著;他们虽然度众生,也演说种种佛法,但是对于自己曾讲的一切,都心无所著。

【入众生趣,于众生趣心无所著;】

他们入到众生所存在的六道(、人、阿修罗道、畜生、饿鬼、地狱里面,对于众生的六道之心,心无所著。

【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于三昧心无所著;】

他们了知种种的三昧禅定,能够入定、能够住定,但是对于三昧心无所著。

【往诣无量诸佛国土,若入、若见、若于中住,而于佛土心无所著,舍去之时亦无顾恋。】

他们可以去参拜无量诸佛的国土,不管是入到该佛的国土,还是见到该佛国土,或者就在这个佛的国土中安住了。而无著行位的菩萨们,对于他所经历的一切佛国心无所著,离开这里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顾恋、顾惜。


【菩萨摩诃萨以能如是无所著故,于佛法中,心无障碍,了佛菩提,证法毗尼,住佛正教,修菩萨行,住菩萨心,思惟菩萨解脱之法,于菩萨住处心无所染,于菩萨所行亦无所著,净菩萨道,受菩萨记;】

处于无著行位的菩萨摩诃萨们,就这样的无所著。他们在佛法中真正的心无障碍,了佛菩提,证法毗尼」,(毗尼就是戒律的意思)。他们实证了佛陀讲的律法(戒律之法),他们可以让佛陀的正法久住于世,他们一直修菩萨行,住菩萨心,思惟菩萨解脱之法」。但是对于菩萨所住之处,心无有任何的染著,对于菩萨所行,也没有任何的执著,他们就是本能地清净着菩萨之道,受着菩萨之记。

【得受记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痴,无知无见,无信无解,无聪敏行,顽嚚贪著,流转生死;】

处于无著行位的菩萨们受了菩萨记之后,他们心里这样想:世间的凡夫真的是愚痴啊,无法知见真理实相,对于正法不信,也无法理解,这些凡夫无聪敏之行,他们非常的愚蠢、顽固,贪著三界,流转生死。

【不求见佛,不随明导,不信调御,迷误失错,入于险道;】

世间的凡夫不求见佛,不随明师指导,不信善知识的调御。他们迷失了正道,不停地犯下种种的过失和错误,他们就这样走在险道中。

【不敬十力王,不知菩萨恩,恋著住处;】

世间的凡夫无法尊敬有着十种神通力用的法王(诸佛如来),他们不了解菩萨之恩情,贪恋住著三界轮回内的住处。

【闻诸法空,心大惊怖;远离正法,住于邪法;舍夷坦道,入险难道;弃背佛意,随逐魔意;于诸有中,坚执不舍。’】

这些凡夫听到「诸法空」的时候,心里生起了大的惊恐和畏惧;他们远离了正法,住于邪法当中;他们舍离了平坦的正道,入到险难之道当中;他们放弃、违背了佛意,却随逐了魔的意,被魔控制;这些凡夫在「三有」轮回中,顽固地执著而不舍。

【菩萨如是观诸众生,增长大悲,生诸善根而无所著。】

处于无著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地看所有众生,进一步地增长了自己的大悲之心,滋生了种种善根,但是他们却无所执著。

【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当为一众生,于十方世界一一国土,经不可说不可说劫,教化成熟。如为一众生,为一切众生皆亦如是,终不以此而生疲厌,舍而余去。’】

菩萨们这个时候还这样想:如果说我面前有一个众生未得度的话,我就要在十方世界每一个国土,经历不可说不可说无量的劫数,去教化他,让他成熟。就好像我为这一个众生所做的一样,我面对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我要用无穷久远的时间在无穷多的地方去教化他,让他成熟善根,让他觉悟。在教化这一切众生的过程中,我绝对不会感觉疲惫或者厌倦,我绝对不会弃舍众生而离去。

【又以毛端遍量法界,】

处于无著行位的菩萨们还这样想:如果说用一根毛的毛端去量虚空法界的话,那简直需要无量的毛端量无量久的时间了。

【于一毛端处,尽不可说不可说劫,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如一毛端处,一一毛端处皆亦如是。】

如果说用一根毛的毛端去丈量虚空法界的话,那要很久的时间了,我就用这么久的时间去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就好像用一根毛的毛端遍量法界一样。用无量毛的毛端才能量尽虚空法界,我在每一个毛的毛端都会这样去教化调伏众生,我将用无量久的时间,去教化调伏无量多的众生。

【乃至不于一弹指顷,执著于我,起我、我所想。】

但是在教化调伏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执著「我、我所」——我绝对不会执著!哪怕是一弹指这么短的时间,我都不会生起任何的执著。

【于一一毛端处,尽未来劫修菩萨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愿,不著三昧,不著观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调伏众生,亦复不著入于法界。】

如果说用一根毛去丈量虚空法界,那需要无量毛、无量毛端,我在无量的毛端用这么久的时间,我都会一直修习菩萨行尽未来劫。而且在这期间,我不会贪著身,不会贪著法,不会贪著念,不会贪著愿,不会贪著三昧,不会贪著观察,不会贪著寂定,不会贪著境界,不会贪著教化调伏众生,也不会贪著入于法界。

【何以故?菩萨作是念:‘我应观一切法界如幻,诸佛如影,菩萨行如梦,佛说法如响,一切世间如化,业报所持故;差别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众生如心,种种杂染故;一切法如实际,不可变异故。’】

为什么呢?因为处于第七无著行位的菩萨们,心里常这样想着:我应观一切法界如幻,诸佛如影,菩萨之行如梦,诸佛讲法如响,一切世间如幻化,都是业报所推动。众生的差别之身如同幻化,都是他们造作的一切所引起。一切众生就是种种杂染之心,一切法就像真如实际,不可变异,无来无去。

【又作是念:‘我当尽虚空遍法界,于十方国土中行菩萨行,念念明达,一切佛法正念现前,无所取著。’】

这些菩萨又这样想:我当尽虚空遍法界,于十方国土中行菩萨行,我当念念明达,一切佛法正念现前,无所取著

【菩萨如是观身无我,见佛无碍,为化众生演说诸法,令于佛法发生无量欢喜净信,救护一切,心无疲厌。】

处于第七无著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的观身无我,见佛无有障碍。为了度化众生他们演说种种法,让一切众生对于佛法产生无量的欢喜和清净不移的信心,他们救护一切众生,心里没有任何疲惫和厌倦的时候。

【无疲厌故,于一切世界,若有众生未成就、未调伏处,悉诣于彼方便化度。】

没有疲惫和厌倦的缘故,在一切世界中,如果有众生还没有成就、还没有被调伏,这些菩萨就可以到这个地方化现,用种种方便去成就众生、调伏众生。

其中众生种种音声、种种诸业、种种取著、种种施设、种种和合、种种流转、种种所作、种种境界、种种生、种种殁,以大誓愿,安住其中而教化之,不令其心有动有退,亦不一念生染著想。】

其中众生种种的音声、种种诸多的造作,种种的取著、种种的施设、种种的和合、种种的流转、种种所作、种种境界、种种生、种种」,无著行位的菩萨们,以大誓愿安住众生中而教化之,不令众生有动、有退。但是无著行位的菩萨们做这一切的时候,不生一念的染著之想。

【何以故?得无所著、无所依故,自利、利他,清净满足。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无著行。】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真正地证得了无所著、无所依的缘故,就这样的自利、利他,清净满足。无作而作,无行而行,这就是第七「无著行」位的菩萨们,恒住第一义,坚固而不动。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难得行?此菩萨成就难得善根、难伏善根、最胜善根、不可坏善根、无能过善根、不思议善根、无尽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与一切佛同一性善根。】

功德林菩萨说:佛子啊,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第八「难得行」位呢?处于第八「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成就了难得的善根,成就了难以被降伏的善根,成就了最殊胜的善根、不可坏的善根、无有谁能超过的善根,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善根,成就了无尽的善根,成就了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他们的善根与一切佛同一体性。

【此菩萨修诸行时,于佛法中得最胜解,于佛菩提得广大解,于菩萨愿未曾休息,尽一切劫心无疲倦,于一切苦不生厌离,一切众魔所不能动,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具行一切菩萨苦行,修菩萨行精勤匪懈,于大乘愿恒不退转。】

处于第八「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修诸菩萨行时,对于佛法生起了最殊胜的见解,对于佛陀的觉悟智慧生起了广大的见解。他们发了菩提之愿(菩萨大愿),未曾休息,尽一切劫完成大愿,心无疲倦。面对「一切苦不生厌离,一切众魔所不能动」,他们被一切诸佛所护念,他们具行一切菩萨的苦行,修习菩萨行精勤不懈,他们发了大乘之愿,永不退转。

【是菩萨安住此难得行已,于念念中,能转阿僧祇劫生死,而不舍菩萨大愿。】

处于「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安住于此难得行之后,在念念中,能够转变阿僧祇劫的生死,而且不舍菩萨大愿。

【若有众生,承事供养,乃至见闻,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如果有众生,能够承事供养,甚至说见到、听到这样的菩萨,这样的众生就必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此菩萨虽了众生非有,而不舍一切众生界。】

处于第八「难得行」的菩萨们,虽然了解众生非有,但是却不舍一切众生界。

醍醐

就如同我知道一切诸幻非有,所以我就没有必要刻意地舍离这一切诸幻。既然非有,何必刻意舍离?如果刻意舍离,证明你承认它实有了

【譬如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至于彼岸,以往返无休息故;】

处于「难得行」的菩萨们,就好像开船的船师一样,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到达彼岸。而且无数次地往返,不曾休息。这开船的船师没有住著于此岸,没有住著于彼岸,也没有住著于水流当中,不停地运度众生。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复不住生死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置于彼岸安隐无畏、无忧恼处。】

此行位的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不住生死,不住涅,也不住于生死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到达彼岸,使众生获得无所畏惧的安稳,使众生远离所有的忧恼。

【亦不于众生数而有所著,不舍一众生著多众生,不舍多众生著一众生;】

此行位的菩萨们,不会对于众生的数量有所执著,他们不会说,这边众生少,那边众生多,我先去那儿吧。他们不舍一众生著多众生」,随缘度众生,不会因为这里只有一个众生而舍离这里,他们也不会舍离很多众生去执著于一个众生。

【不增众生界,不减众生界;不生众生界,不灭众生界;不尽众生界,不长众生界;不分别众生界,不二众生界。何以故?】

处于此行位的菩萨们,「不增众生界,不减众生界;不生众生界,不灭众生界;不尽众生界,不长众生界」;他们不分别众生界,不二众生界。为什么这样呢?

【菩萨深入众生界如法界,众生界、法界无有二。无二法中,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有无无,无取无依,无著无二。何以故?】

因为处于「难得行」位的菩萨们,深入众生界如同法界,众生界、法界无有二。在这彻底的无二法中,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有无无,无取无依,无著无二

【菩萨了一切法、法界无二故。】

因为难得行位的菩萨们了一切法、法界无二故。他们知道一切法以及法界无有二。一切法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一切法。

【菩萨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于无相,以清净相庄严其身,了法无性而能分别一切法相,不取众生而能了知众生之数,不著世界而现身佛刹,不分别法而善入佛法,深达义理而广演言教,了一切法离欲真际而不断菩萨道、不退菩萨行,常勤修习无尽之行,自在入于清净法界。】

菩萨们就是这样,以善巧方便入到甚深的法界,住于无相之中,以清净相庄严其身,了知一切法无性而能分别一切法相,不取众生而能了知众生之数;不著世界而可以现身入一切佛国刹土,不分别一切法,却善入佛陀正法,深达法义,广泛演说佛陀的教法;他们了达一切法离欲,了达一切法的真际而不断地修习菩萨之道,不退菩萨之行,常勤修习无尽之行,自在入于清净法界。

【譬如钻木以出于火,火事无量而火不灭。菩萨如是化众生事无有穷尽,而在世间常住不灭;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无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

处于此行位的菩萨们,就好像钻木取火,一直钻木、一直钻木——就使得火不会消失,可以一直出现不会消失。菩萨们就是这样地化度众生无有穷尽,在世间常住不灭。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无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

【菩萨成就如是难得心,修菩萨行时,不说二乘法,不说佛法;不说世间,不说世间法;不说众生,不说无众生;不说垢,不说净。】

处于「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成就了难得之心,修菩萨行的时候,不说这是二乘法,不说那是佛法;不说这是世间,不说那是世间法;不说众生,或者无众生;不说染污、垢浊,也不说清净。

【何以故?菩萨知一切法无染、无取、不转、不退故。】

为什么呢?因为菩萨了知一切法无染、无取、不转、不退的缘故。他们恒处于第一义,了知一切法无、无取、不转、不退。

【菩萨于如是寂灭微妙甚深最胜法中修行时,亦不生念:‘我现修此行、已修此行、当修此行。’】

处于「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于如是寂灭微妙甚深最胜法中修行时」,也不会想:我现在正修习着菩萨行,已经修习了菩萨行或者我将修习菩萨行,他们不会想这些,没有这些起心动念。

【不著蕴、界、处、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所起大愿、诸波罗蜜及一切法皆无所著。】

他们不会贪著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他们不会贪著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对于他们所发的大愿、诸多的波罗蜜及一切法皆无所著。

【何以故?法界中无有法名向声闻乘、向独觉乘,无有法名向菩萨乘、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名向凡夫界,无有法名向染、向净、向生死、向涅槃。】

因为他们认为:在法界毕竟空中,没有一法叫做趣向于声闻乘、趣向于独觉乘,没有什么法叫做趣向于菩萨乘,趣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什么法叫做趣向凡夫界,没有什么法叫做趣向染、趣向净、趣向生死、趣向涅槃。

【何以故?诸法无二、无不二故。】

因为一切诸法无二、无不二,不分别。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转识成智。

【譬如虚空,于十方中,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

就好像虚空,在十方,不管过去、未来、还是现在,求虚空而不可得,虽然求虚空而不可得,又不能说没有虚空。

【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无一切法;如实无异,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萨诸行;】

菩萨们也是这样,观一切法不可得,但是不能说没有一切法、一切存在。就这样地安住于真理实相。该做的都做了,普遍地显示他们正在修习菩萨之行。

【不舍大愿,调伏众生,转正法轮;不坏因果,亦不违于平等妙法,普与三世诸如来等;不断佛种,不坏实相;深入于法,辩才无尽;闻法不著,至法渊底,善能开演,心无所畏;不舍佛住,不违世法,普现世间而不著世间。】

他们不舍大愿,他们调伏众生,他们「转正法轮」;他们尊重因果,他们不会违背平等妙法」,他们所做的一切与三世诸佛如来平等;他们不会让佛陀的种性断绝,他们不会坏于真理实相;他们深入诸法,辩才无尽;听闻诸法而不著,深入到法的渊底,他们能够开示演说诸法,心无畏惧;他们不舍佛住,又不违背世间法,普现于世间又不著于世间。

【菩萨如是成就难得智慧心,修习诸行,于三恶趣拔出众生,教化调伏,安置三世诸佛道中,令不动摇。】

处于第八难得行」位的菩萨们,就这样成就了难得的智慧心,修习诸多的妙行,在三恶道救出所有众生,去教化众生、调伏众生,把众生安置在三世诸佛的正道中,让他们的心不动摇。

【复作是念:‘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仇对,邪见执著,迷惑颠倒,愚痴无智,无有信心,随逐恶友,起诸恶慧,贪爱、无明、种种烦恼皆悉充满,是我所修菩萨行处。】

菩萨们想:世间的众生不了解知恩图报,有的时候还把恩人当仇人。他们陷入到邪见的执著,迷惑颠倒,愚痴没有智慧,没有信心,跟随着恶友而行,生起诸多的恶性的智慧,陷入到贪爱、无明、种种的烦恼中,被烦恼充满。这些众生所在的地方正是要我去修习菩萨行之处。

【设有知恩、聪明、慧解,及善知识充满世间,我不于中修菩萨行。何以故?我于众生,无所适莫,无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缕一毫,及以一字赞美之言。】

如果所有众生都知恩图报,都聪明,对于正法有智慧的了解。如果善知识充遍世间,那么我也不需要去那里修菩萨行了。我对于众生没有任何的偏袒,没有特别的希望,我不去贪求一丝一毫的功德,也不贪求他们的赞美,哪怕是一个字的赞美。

【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但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其清净,永得出离。何以故?于众生中为明导者,法应如是,不取不求;但为众生修菩萨道,令其得至安隐彼岸,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难得行。】

我就这样修菩萨行尽未来劫,不会有一念考虑自己,只是想着度脱众生,让众生清净,永远地出离三界。我就应该成为众生明智的大导师,不取不求,只让众生修菩萨道而努力,让众生到达安稳的彼岸,成就无上正觉。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8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8

《华严经》要点复习008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6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6

《华严经》要点复习006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未曾闻死亡声响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八十卷《华严》的最后一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华严经》要点复习003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