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法界实相138

「善巧法不空,皆令得住无碍解脱清净智故;雨法雨不空,于不可说不可说诸根众生中,方便开示一切智行,令住佛道……」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法,同去、来、今一切诸佛。何者为十?】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在「无碍轮大三昧」,就可以得到十种法,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相同。哪十种法呢?

【所谓:得诸相好,种种庄严,同于诸佛;能放清净大光明网,同于诸佛;神通变化,调伏众生,同于诸佛;无边色身,清净圆音,同于诸佛;随众生业现净佛国,同于诸佛;】

分别是:首先,会得到诸相的美好,种种庄严,与诸佛相同;其次,能够放清净的大光明网,与诸佛相同;第三,神通变化,调伏众生,与诸佛相同;第四,无边色身,清净圆满之音,与诸佛相同;第五,随众生业,示现清净的佛国,与诸佛相同。

【一切众生所有语言皆能摄持、不忘不失,同于诸佛;无尽辩才随众生心而转法轮令生智慧,同于诸佛;大师子吼无所怯畏,以无量法开悟群生,同于诸佛;于一念顷,以大神通普入三世,同于诸佛;普能显示一切众生诸佛庄严、诸佛威力、诸佛境界,同于诸佛。】

第六,一切众生所有语言,皆能摄持、不忘不失,与诸佛相同;第七,拥有无尽的辩才,可以随着众生的心而转法轮,令其生起无边的智慧,与诸佛相同;第八,可以拥有大狮子吼,无所畏惧、无所怯弱,以无量法开悟各种各样的众生,与诸佛相同;第九,可以在一念之间以大神通普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与诸佛相同;第十,处在「无碍轮大三昧」的菩萨摩诃萨们,还能够普遍地显示一切众生以诸佛庄严、诸佛威力、诸佛境界,在这一点上也与诸佛相同。

【尔时,普眼菩萨白普贤菩萨言: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法,同诸如来,何故不名佛?何故不名十力?何故不名一切智?何故不名一切法中得菩提者?何故不得名为普眼?何故不名一切境中无碍见者? 

这个时候,普眼菩萨对普贤菩萨说:佛子,如果说菩萨摩诃萨已经证得了以上种种境界,与诸佛如来相同的话,为什么还叫他们「菩萨摩诃萨」,不直接称呼他们为「佛」呢?为什么他们的境界与诸佛相同了,却不称之为「具足佛的十力者」(十种神力)?为什么不称他们为「一切智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一切法中得到了菩提觉悟之者」呢?既然这些菩萨摩诃萨各种境界与诸佛相同,为什么不直接叫他们为「普眼菩萨」?为什么不叫他们为「一切境界中拥有无所障碍之见之人」?

【何故不名觉一切法?何故不名与三世佛无二住者?何故不名住实际者?何故修行普贤行愿犹未休息?何故不能究竟法界舍菩萨道?】

既然他们的境界与诸佛相同,为什么不称之为「觉一切法者」?为什么不把他们称作「与三世佛无二住者」呢?既然他们的境界与诸佛相同, 为什么不称他们为「住于真如实际者」?既然他们的境界已经与诸佛相同,为什么他们还在修行普贤的大行大愿,一直都不曾休息呢?既然这些菩萨摩诃萨的境界都能与诸佛相同,为什么他不能够安于虚空法界究竟的本身,却一直在践行菩萨道,不会舍离菩萨道呢?

【尔时,普贤菩萨告普眼菩萨言:善哉!佛子,如汝所言,若此菩萨摩诃萨同一切佛,以何义故不名为佛?乃至不能舍菩萨道?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习去、来、今世一切菩萨种种行愿,入智境界,则名为佛;于如来所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说名菩萨。

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告诉普眼菩萨说:善哉,佛子,就好像你所说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的境界跟一切佛一样,为什么不直接叫他们「佛」呢?既然他们跟佛一样,为什么不能像佛一样保持在法身的状态,却一直在行菩萨道而不休息呢?

普贤菩萨说:佛子,以上提到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已经能够修习过去、未来、现在世一切菩萨的种种行愿,他们已经入到了一切智的境界,可以称之为「佛」(其实是可以这样称的);但是,他们在如来所在的地方修习菩萨行,不曾休息过,他们习惯了做事情,习惯了践行慈悲、践行一切,他们也不愿意去休息,所以还是把他们称之为「菩萨」。

就好像地藏菩萨明明已经证得佛的境界,却依然叫「地藏菩萨」。因为,他「于如来所修菩萨行无有休息」,他已经习惯了去行一切殊胜的菩萨行了,所以叫他「菩萨」。其实(他的)境界完全就是佛的境界,也可以称之为「佛」。

如来诸力皆悉已入,则名十力;虽成十力,行普贤行而无休息,说名菩萨。

普贤菩萨说:以上提到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他们已经具足了如来的诸种神力可以称之为「具足如来的十种神力者」;但是他们虽然成就了十力(十种神力),但是依然行普贤行而不曾休息所以叫他们「菩萨」

知一切法而能演说,名一切智;虽能演说一切诸法,于一一法善巧思惟未尝止息,说名菩萨。

这些菩萨摩诃萨了知一切法也能演说一切法可以称之为「一切智者」;但是他们虽然能够演说一切诸法却依然(于每一种法善巧思惟,不曾休息不曾停止所以依然叫他们「菩萨」

知一切法无有二相,是则说名悟一切法;于二、不二一切诸法差别之道善巧观察,展转增胜无有休息,说名菩萨。

这些菩萨摩诃萨一切法无有二相可以说他们了悟了一切法;但是他们依然对于一切的二法不二法一切的分别法、分别法,一切诸法差别他们还能够继续善巧观察而且转增不曾休息所以依然叫他们「菩萨」

已能明见普眼境界,说名普眼;虽能证得普眼境界,念念增长未曾休息,说名菩萨。

以上提到的这些伟大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已经能够明了普遍见到您所见的境界,(就是普眼菩萨见的境界他们都能见)所以说可以叫他们为「普眼菩萨」这里我们就知道,普眼菩萨其实也是佛的这种境界但依然叫普眼菩萨)。这些菩萨们虽然能够明了地、普遍见到一切境界但是他们念念增长,未曾休息还在继续修行习惯了精进所以依然叫他们「菩萨」

于一切法悉能明照,离诸暗障,名无碍见;常勤忆念无碍见者,说名菩萨。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对于一切法都能明照离开了所有的幽暗蔽障,所以可以说,他们是「拥有无所障碍的知见的人」;但是他们经常习惯了精勤地忆念无碍之见,所以还是叫他们「菩萨」

已得诸佛智慧之眼,是则说名觉一切法;观诸如来正觉智眼而不放逸,说名菩萨。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已经得到了诸佛的智慧之眼,可以说他们觉了一切法;但是他们观诸如来正觉智慧之眼而持续不放逸所以依然说他们是「菩萨」

 

住佛所住,与佛无二,说名与佛无二住者;为佛摄受,修诸智慧,说名菩萨。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住于佛所住的境界与佛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可以讲他们就是「与佛无二住者」;但是他们见到佛依然是如此恭敬愿意被佛摄受愿意去修习种种智慧所以叫他们「菩萨」,(这些菩萨习惯了学习习惯了尊敬习惯了当菩萨其实境界早是佛的境界但是大家还是叫他们菩萨

常观一切世间实际,是则说名住实际者;虽常观察诸法实际,而不证入亦不舍离,说名菩萨。

这些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的真实情况,了解世间相的本质,可以说他们是住于真如实际者;虽然说他们常观察诸法的真如实际,却不证入,也不舍离(就是如如地,不去刻意地证入,也不去刻意地舍离),所以还是叫他们「菩萨」。

【不来不去,无同无异,此等分别悉皆永息,是则说名休息愿者;广大修习,圆满不退,则名未息普贤愿者。】 

前面提到的、境界无比高的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他们「不来不去,无同无异」,关于来、去,同和异这些分别,他们完全永远地止息了,所以他们是「休息诸种愿者」,(他们的心里没有虚妄的、意识心的乱动了,没有了。休息愿者,这一切的刻意、这些生心全都停止了);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广大修习,圆满不退,所以说他们是「未息普贤愿者」,他们明明已经证得了很高的「不来不去、无同无异」的境界,但是依然在继续地修习普贤之愿,圆满不退,所以说他们是没有停息修习普贤愿的人。

【了知法界无有边际,一切诸法一相无相,是则说名究竟法界舍菩萨道;虽知法界无有边际,而知一切种种异相,起大悲心度诸众生,尽未来际无有疲厌,是则说名普贤菩萨。】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也了知了法界没有边际,「一切诸法一相无相」,可以讲他们是「究竟法界舍菩萨道者」,虽然在境界上达到了佛那样的境界,但是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了知法界没有边际,了知一切种种不同之相,他们依然生起大悲心度脱众生,尽未来际不会疲惫厌倦,所以说这些众生、这些菩萨摩诃萨可以称之为「普贤菩萨」。

这里就再次解释了「什么是普贤菩萨」?就是已经达到了佛的境界却依然不舍大悲心、持续地度众生,尽未来际不会疲惫、厌倦的这些菩萨,就是普贤菩萨。境界是佛的境界,却依然无止无休地行「菩萨行」,这就是「普贤菩萨」。


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境界是佛的境界,还一直行「菩萨行」,观音菩萨古佛再来,绝对算得上;文殊菩萨古佛再来;地藏菩萨古佛再来……明明是佛的境界,却低调地显化为菩萨,这样的菩萨太多太多了。所以可以讲,地藏菩萨就是普贤(就是普贤菩萨);观音、文殊也是普贤。普贤就代表一种「行」,「持续」,大行(xíng)也叫大行(hèng),把「菩萨道」践行到底。

【佛子,譬如伊罗钵那象王,住金胁山七宝窟中,其窟周围悉以七宝而为栏楯,宝多罗树次第行列,真金罗网弥覆其上;】

普贤菩萨说:佛子,再打个比方,就好像伊罗钵那大象之王(伊罗钵那,象王),他住在金胁山的七宝洞窟中。洞窟周围是用七宝装饰的栏杆,宝多罗树次第行列着,真金罗网弥漫着、覆盖着在上面。

【象身洁白犹如珂雪,上立金幢,金为璎珞,宝网覆鼻,宝铃垂下,七肢成就,六牙具足,端正充满,见者欣乐,调良善顺,心无所逆。】

象王的身体是如此的洁白,就好像是珂雪一样,非常洁白,上面立着金幢幢是圆筒形的旗帜,立着金子做的圆筒形的旗子,金子做的璎珞也垂下来,宝网覆盖着象王的鼻子,宝铃铛垂下来,七肢成就,六牙具足这是六牙大白象,端正充满,凡是见到象王的众生都生起无边的欣乐,而且象王调良善顺,脾气特别好,心没有任何的违逆。

【若天帝释将欲游行,尔时象王即知其意,便于宝窟而没其形,至忉利天释主之前,以神通力种种变现,令其身有三十三头,于一一头化作七牙,于一一牙化作七池,一一池中有七莲华,一一华中有七采女,一时俱奏百千天乐。】

如果帝释天王忉利天主,他想要游行的时候,象王就了解了忉利天主想要游行了,他就在自己的七宝洞窟消失不见了,在哪里出现了呢?在忉利天王(天帝释这里出现了。象王以神通力,种种地变现,把自己的身体变现出了三十三个头,每个头都化现出七根牙齿,在每一个牙齿里又化现出七个池塘,每一个池塘里有七朵莲花,每一个莲花中有七个采女,一时间,百千种天乐就奏出来了。

【是时,帝释乘兹宝象,从难胜殿往诣华园,芬陀利华遍满其中。是时,帝释至华园已,从象而下,入于一切宝庄严殿,无量采女以为侍从,歌咏妓乐受诸快乐。】

这个时候,忉利天主帝释就可以乘着宝象,从难胜殿到花园里去,芬陀利花遍满在花园中白色的莲花遍满了花园。这时,忉利天主帝释到了花园之后,从象王身上下来,就入到了一切宝庄严殿,无量的采女作为侍从,唱歌、跳舞、歌咏、赞叹、奏各种的美乐给帝释天王听。

【尔时,象王复以神通隐其象形现作天身,与三十三天及诸采女,于芬陀利华园之内欢娱戏乐,所现身相、光明衣服、往来进止、语笑观瞻,皆如彼天,等无有异,无能分别;此象、此天,象之与天,更互相似。】 

这个时候,象王(大象王)再以神通,把自己的大象的形态就隐起来了,现化为天人之身(看上去就好像忉利天的天人一样),他就与三十三天(忉利天)的这些采女们一起,享受芬陀利花园内的欢娱和戏乐。大象王这个时候在忉利天现化的身相,他穿的光明的衣服,他走路的样子,停止的样他讲话的样子笑的样子看向远方的样子一切一切都跟忉利天的天人们一模一样没有人能分别出这个人是大象变的。这个象王,此象、此天,象之与天,更互相似」,他明明是象王,到了忉利天变成了忉利天人了,而且看上去外貌与天人一模一样

【佛子,彼伊罗钵那象王,于金胁山七宝窟中无所变化,至于三十三天之上,为欲供养释提桓因,化作种种诸可乐物,受天快乐,与天无异。】

普贤菩萨说:佛子,就好像刚才提到的伊罗钵那象王,他在金胁山七宝洞窟这里没有变化,本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是他来到了三十三天(忉利天),为了供养(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他就可以呈现出种种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用来供养忉利天主,使得忉利天主感觉快乐的)到了忉利天之后大象王所感受到的忉利天的种种快乐包括他化现为忉利天人之后所享受的种种妙乐,与天人也没有任何的差别

【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修习普贤菩萨行愿及诸三昧以为众宝庄严之具,七菩提分为菩萨身,所放光明以之为网,建大法幢,鸣大法钟,大悲为窟,坚固大愿以为其牙,智慧无畏犹如师子,法缯系顶,开示秘密,到诸菩萨行愿彼岸。】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修习普贤菩萨的大行大愿以及诸种三昧这一切就可以当是自己的众宝庄严之具七菩提分七觉支就是菩萨之身,菩萨摩诃萨所放的光明就是他的光明网然后建起了大法幢可以讲法),鸣起了大法钟(警醒世人)大悲救世,菩萨摩诃萨的洞窟坚固的大愿就是菩萨摩诃萨的象牙就像象牙一样),坚固的大愿就是他们的牙齿,智慧无所畏惧就好像狮子一样,正法的丝带就菩萨摩诃萨的头顶上,菩萨摩诃萨可以向众生开示种种佛法的奥秘他们一直行菩萨行愿到达彼岸也可以帮助众生行菩萨行到达彼岸

【为欲安处菩提之座,成一切智,得最正觉,增长普贤广大行愿,不退不息,不断不舍,大悲精进,尽未来际度脱一切苦恼众生。】

为了安处菩提之座,成就一切智得到最正觉增长普贤的广大行愿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不退不息不断不舍大悲精进尽未来际永远永远度脱一切苦恼的众生

【不舍普贤道,现成最正觉,现不可说不可说成正觉门,现不可说不可说转法轮门,现不可说不可说住深心门;】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不会舍离普贤之道,他们现化、成就了最正觉,现化不可说不可说的成正觉之门,他们也可以现化出不可说不可说的转法轮之门,可以现化出不可说不可说的住于深深的心之门(住深心之门,就是安处在内在的最深处)。

于不可说不可说广大国土,现涅槃变化门;于不可说不可说差别世界,而现受生修普贤行,现不可说不可说如来;于不可说不可说广大国土菩提树下成最正觉,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众亲近围绕。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可以在不可说不可说的广大国土,现出种种的涅槃变化之门也可以在不可说不可说的差别世界,现化受生(就是在各种世界,现出身相)修习普贤之行也可以在不可说不可说的差别世界现化出不可说不可说的如来也可以在不可说不可说的广大国土的菩提树下成就最正觉,(他们成正觉之后)就被不可说不可说的菩萨大众们亲近着、围绕着。

或于一念顷,修普贤行而成正觉,或须臾顷,或于一时,或于一日,或于半月,或于一月,或于一年,或无数年,或于一劫,如是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修普贤行而成正觉。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有的时候可以在一念之间,修习普贤之行,就成就了正觉,或者须臾间、或者一个时辰、或者一天之内、或者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或者一年、或者无数年、或者一个大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的大劫,他们示现修习普贤行成正觉。

这一切都是自由地示现,可以示现瞬间修普贤行成就了正觉,也可以示现用了无量劫去修普贤行才能成正觉。这一切是无比的自在,无有任何的障碍。

复于一切诸佛刹中而为上首,亲近于佛,顶礼供养,请问观察如幻境界,净修菩萨无量诸行、无量诸智、种种神变、种种威德、种种智慧、种种境界、种种神通、种种自在、种种解脱、种种法明、种种教化调伏之法。

普贤菩萨说:这些菩萨摩诃萨们,还可以在一切的佛世界中成为上首菩萨,去亲近佛、顶礼佛、供养佛,他们可以向佛去请问如幻的种种境界,他们可以观察如幻的种种境界,他们清净修习菩萨的「无量诸行、无量诸智、种种神变、种种威德、种种智慧、种种境界、种种神通、种种自在、种种解脱、种种法明、种种教化调伏之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本身不灭,以行愿力于一切处如是变现。何以故?欲以普贤自在神力调伏一切诸众生故,令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得清净故,令其永断生死轮故,严净广大诸世界故,】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本身是不灭的,以大行大愿之力在一切处都可以这样自由变现。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菩萨们,想要以普贤的自在神力调伏一切众生的缘故,想要让不可说不可说的众生得到清净的缘故,想要让众生永断生死之轮的缘故想要庄严清净广大所有世界的缘故。

【常见一切诸如来故,深入一切佛法流故,忆念三世诸佛种故,忆念十方一切佛法及法身故,普修一切菩萨诸行使圆满故,入普贤流自在能证一切智故。】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常见一切所有如来的缘故,深入一切佛法流的缘故,他们忆念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种的缘故,忆念十方一切佛法及法身的缘故,他们普修一切菩萨诸行,使一切行圆满的缘故,他们入于普贤之流,自在地可以证得一切智的缘故。

【佛子,汝应观此菩萨摩诃萨,不舍普贤行,不断菩萨道,见一切佛,证一切智,自在受用一切智法。】

普贤菩萨说佛子你应该观察此菩萨摩诃萨,不舍普贤行,不断菩萨道,见一切佛,证一切智,自在受用一切智之法。

【如伊罗钵那象王不舍象身,往三十三天,为天所乘,受天快乐,作天游戏,承事天主,与天采女而作欢娱,同于诸天无有差别。】

就好像伊罗钵那大象之王不舍它的大象本身,却可以到达三十三天(忉利天),可以成为忉利天王的坐骑,也可以化现为忉利天人,享受天界的快乐,可以化现为天人作种种的游戏,可以去承事天主,为天主服务,也可以去享受与诸天采女们的欢娱,这一切与天人无有差别

【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舍普贤大乘诸行,不退诸愿,得佛自在,具一切智,证佛解脱,无障无碍,成就清净,于诸国土无所染著,于佛法中无所分别;】

佛子,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不舍普贤的大乘诸行,不退诸愿,得佛自在,具一切智,证得了佛的解脱,无有任何的障碍,成就了清净,在所有的国土无有任何的染著,在所有的佛法中无有任何的分别。

【虽知诸法普皆平等无有二相,而恒明见一切佛土;虽已等同三世诸佛,而修菩萨行相续不断。】

这些菩萨摩诃萨虽然了解诸法普皆平等无有二相却能够恒常地明了见到一切佛土具体的样貌;这些菩萨摩诃萨的境界,虽然已经与三世诸佛等同但是他们一直修菩萨行相续而不断

【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普贤行愿广大之法,当知是人心得清净。佛子,此是菩萨摩诃萨第十无碍轮大三昧殊胜心广大智。佛子,此是菩萨摩诃萨所住普贤行十大三昧轮。】

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这样的普贤行愿广大之法我们就了解这样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的心是真的无限清净了佛子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十大三昧当中的第十「无碍轮大三昧」的殊胜心广大智。

醍醐

这样,普贤菩萨就把释迦牟尼佛推荐的菩萨摩诃萨的「十大三昧」讲完了。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十大三昧」,释迦佛推荐普贤菩萨讲的。

「十大三昧」


释迦佛说:普贤,你应该为普眼菩萨以及与会大众的所有菩萨们讲说一下「十大三昧」,让大家可以善入这「十大三昧」,成就圆满普贤的所有行愿。

 

这「十大三昧」分别是:普光大三昧、妙光大三昧、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清净深心行大三昧、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智光明藏大三昧,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众生差别身大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无碍轮大三昧。

 

这「十大三昧」,诸位大菩萨乃能善入,去、来、现在一切诸佛已说、当说、现说。如果诸位菩萨摩诃萨们爱乐「十大三昧」,尊重「十大三昧」,修习「十大三昧」,无有懈怠,必将成就。这样的人则名为「佛」,则名「如来」,亦则名为「得十力之人」,亦名「导师」,亦名「大导师」,亦名「一切智」,亦名「一切见」,亦名「住无碍」,亦名「达诸境」,亦名「一切法自在」。

 

如果证得了以上「十种大三昧」,这些菩萨摩诃萨就可以普入一切世界,而于世界无所著;可以普入一切众生界,而于众生无所取;可以普入一切身,而于身无所碍;普入一切法界,而知法界无有边。

就可以亲近三世一切佛,明见一切诸佛法,巧说一切文字,了达一切假名,成就一切菩萨清净道,安住一切菩萨差别行。

就可以在一念中,普得一切三世智慧,普知一切三世法,普说一切诸佛教,普转一切不退轮,于去、来、现在一一世,普证一切菩提道;于此一一菩提中,普了一切佛所说。

 

这「十大三昧」是诸菩萨法相门,是诸菩萨智觉门,是一切种智无胜幢门,是普贤菩萨诸行愿门,是猛利神通誓愿门,是一切总持辩才门,是三世诸法差别门,是一切诸佛示现门,是以萨婆若安立一切众生门,是以佛神力庄严清净一切世界门。

 

若菩萨入此三昧,得法界力无有穷尽,得虚空行无有障碍;得法王位无量自在,得无边智,一切通达;得广大力,十种圆满;成就无有争论、诤讼之心,入于寂灭之际;大悲无畏,犹如师子;为智慧丈夫,燃正法明灯。

 

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具足这「十大三昧」,那么一切功德叹不可尽,声闻、独觉莫能思议;得法界智,住无动际,而能随俗种种开演;住于无相,善入法相;得自性清净藏,生如来清净家;善开种种差别法门,而以智慧了无所有;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普摄众生,悉令清净;以方便智示成佛道,而常修行菩萨之行无有断尽;入一切智方便境界,示现种种广大神通。 

 


相关文章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Tihu Buddh...

【禅修课】第三期 033 “众生界即是法身”

【禅修课】第三期 033 “众生界即是法身”

 ▼禅修课▲         ∧第三期∨“众生界...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华严经》要点复习007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Tihu Buddhist Institut...

【禅修课】第三期 031 “正念”

【禅修课】第三期 031 “正念”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就着相讲,他是从摩罗提国来的……【善男子,我...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