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60《悲华经》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三)”

好,我们继续来听宝藏佛讲解种种「三昧门」。
【有宝山三昧,入是三昧,见诸三昧犹如宝山;】
宝藏佛说:有一种三昧叫「宝山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可以看到其他所有的三昧变得就好像珍宝山一样。也就是说,一旦入到宝山三昧,它就把所有的三昧境界都变成了珍宝做的山,非常的璀璨。
【有胜法印三昧,入是三昧,能印诸三昧;】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胜法印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能够「印」其他所有三昧(这是殊胜的法印)。
这种「胜法印三昧」也是高居于其他所有三昧之上的。这就好像我们用长达两米的尺子,可以量一米五、一米八、一米九,甚至一米九八的一切物体,对吧?但是如果尺子不够长,它达不到两米,你只能测量一米五、一米六,但是一米八、一米九就测不了了。「胜法印三昧」在高度上是很高的,所以才能够去衡量其他的所有三昧。
【有顺法性三昧,入是三昧,见一切法悉皆随顺;】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顺法性三昧」。入到这种三昧,「见一切法悉皆随顺」,完全「无我」了,见到一切法(一切的存在物)都可以随顺(成为「空」本身了)。
【有离乐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法得离乐著;】
还有一种三昧叫「离乐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不管经历任何事物,都能够离开对于它的乐著。
【有法炬三昧,入是三昧,除诸法闇;】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法炬三昧」(正法火炬),入到这种三昧,就可以除掉所有法的幽暗(法的幽暗包括:邪法,或者正法讲得不明确、不精准、不透彻,这都带来法上的幽暗)。「法炬三昧」可以除掉法方面的幽暗,让正法的大光明照耀世间。
【有法雨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能雨法雨破坏著相;】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法雨三昧」。入到这种三味,在所有的三昧中都能够降下法雨,破坏所有对于「相」的粘著。
有一些师兄能入定了,在定中见到种种殊胜之相,但是有「粘著」的倾向,不客气地讲,就是有着魔的倾向。但是如果能够入到「法雨三昧」,就能够破坏你这种「著相」的状态,虽然经历了,但是不会太激动,知道这些都是如幻的……
【有等言语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得眼目;】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等言语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悉得眼目」,就能够看到一切法、了知一切法、辨认一切法,甚至评判一切法。
【有离语言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乃至无有一言;】
还有一种叫「离语言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乃至无有一言」,不想讲话了,看到什么事物都是无言的、沉默的(这种状态)。
【有断缘三昧,入是三昧,断诸法缘;】
还有一种三昧叫「断缘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可以断除所有的法缘,你就切断了跟一切存在物的链接了。
【有不作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作者;】
还有一种三昧叫「不作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作者」,在诸法(一切存在物、一切万有)中,看不见真正的造作者(造作的主体就是「空」)。
【有净性三昧,入是三昧,见一切法自性清净;】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净性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可以见到一切的存在物的自性清净。
这就意味着,我们透过了「相」的干扰了,透过了一切的生灭相,看本自的空性。
【有无障碍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无有障碍;】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无障碍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无有障碍」。
其实这也是类似「虚空体」的状态。
【有离网三昧,入是三昧,见诸三昧足离于高下;】
还有一种「离网三昧」,入到这种三昧,「见诸三昧足离于高下」,在「离网三昧」中,就会感觉所有的禅定境界是没有高下之别的,都是如幻的。
【有集聚一切功德三昧,入是三昧,离一切法集;】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集聚一切功德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离开了一切法的积集。
其实就是处在「空」和「不动」当中。
【有正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有心及心数法;】
还有一种「正住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有心及心数法」,入到这种三昧,看到任何事物的时候,都感觉不到「心」和「心数」(感觉不到心及心的作用,也是一种空定)。
【有觉三昧,入是三昧,即能觉悟一切诸法;】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觉三昧」,入到这种「觉三昧」,就能够觉悟一切诸法,晓了一切法(一切万物)的本质。
【有念分别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得无量辩;】
还有一种三昧叫「念分别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就得到了无量的辩才。
【有净智觉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法得等非等;】
还有一种「净智觉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一切法得等非等」,了却了所有的分别。
【有智相三昧,入是三昧,能出三界;】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智相三昧」(智慧相),入到这种三昧就可以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了。
出离三界其实就是出离六道轮回,三界意味着六道,只是划分的方法不一样,划分的标准不一样。
今天还有师兄问:开悟了是不是一定能出离轮回?其实开悟和出离轮回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开悟了,他就真的跳出轮回了吗?不一定。如果「无常」突然到来,他不一定真的就出离轮回了,因为「开悟」有的时候指的是理上的悟,在实证上还是有欠缺的,可能他还没有断尽「贪、嗔、痴」。如果有人修习禅定(入定了),他入到了「智相三昧」,他就能出离三界,这个时候他开悟了吗?不一定。但是他禅定功夫好,他入到了「智相三昧」了,借着三昧的定力,他就出离三界了。但是,出了定,他可能还在三界中。所以开悟不一定就真的出离三界(出离轮回)了。但是「觉悟」了,像佛一样觉悟了,那肯定就出离了轮回(出离了三界)了。「开悟」和「觉悟」很多时候就不是一回事。
【有智断三昧,入是三昧,见诸法断;】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智断三昧」(以智慧去断),入到这种「智断三昧」,就可以见到一切法的断灭(一切法都是无常的)。
【有智雨三昧,入是三昧,得一切法雨;】
还有一种「智雨三昧」(智慧雨),入到这种三昧,就可以得到一切法雨(法就是智慧),在「智雨三昧」中,你就好像在接天上的雨水一样,得到了一切法。

【有无依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依止;】
还有一种三昧叫「无依三昧」(无所依),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依止」。你上座前(不打坐的时候)可能有依赖、有依止,但是你入到这种「无依三昧」的时候,就不会再依赖和依止任何事物了。
所以,有的时候常修禅定也让人超离。但你要入对三昧,你可能入到一些三昧,就著相了(就无法超离了),但是入到「无依三昧」,你就是超离的。
【有大庄严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法幢;】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大庄严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法幢」。
在这个地方,「于诸法中不见法幢」后面少了一个标点符号,用句号或者逗号(停顿一下)都可以……
入到「大庄严三昧」,在诸法中就看不见法幢(法的旗帜和标杆)了,就入到法性里了。
【有行三昧,入是三昧,能见诸法悉寂静行;】
还有一种「行三昧」,入到这种三昧,能够见到诸法的寂静行(见到一切万物寂静的那一面)。
【有一切行离一切有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通达解了;】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一切行离一切有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通达解了」,你就能够通达、解了一切法。
「一切行离一切有」,意味着超离,在超离的状态中,通达、解了一切法。
【有俗言三昧,入是三昧,能解俗言;】
还有一种三昧叫「俗言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能够了解世俗语言。
因为,佛菩萨平常周围往往也都是佛菩萨,要么就自己静修,未必了解凡俗的一些语言习惯和语言方式,但是入到「俗言三昧」,就能够了解世俗的语言,就能够与众生打成一片,示现「同事摄」。
【有离语言无字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得解了无有语言;】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离语言无字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悉得解了无有语言」。
「法」,要是讲到了极致,就难以形容(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了。
入到了「离语言无字三昧」,我们就能够解了什么是「无有语言」,一切万物就用自身呈现着自身,不需要语言,是人类在认识万物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语言。
【有智炬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能作照明;】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智炬三昧」(智慧火炬),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能作照明」,就可以放光明照耀一切了。
【有智胜相吼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示现净相;】
还有一种「智胜相吼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可以在诸法中示现清净之相。
任何的事物都含着「清净」在其中,即便是极其染污的「杀、盗、淫」都含着清净之相在其中。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当然,你可以说从本性是「空」的角度,一直不动、不生不灭,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还有就是一切「相」都是无常的、都是生灭的,在无量刹那的生灭当中是有间隙的,你要是找这些间隙,这个间隙也是没有「相」的,这里是清净的。任何的「杀、盗、淫」都是相似、都是相续的「相」,但是相似、相续之间是有间隔的、有间隙的,那个间隔之处是「空」的,它也是清净的。
【有通智相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见智相;有成就一切行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成就一切行;】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通智相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都能够见到智慧之相;还有一种三昧叫「成就一切行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成就一切行」(「一切行」,就是一切的行为)。
【有离苦乐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无所依止;】
还有一种「离苦乐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法中无所依止」,超离了苦与乐的觉受,如同虚空一般(无所著、无所受的状态)。
【有无尽行三昧,入是三昧,见诸法无尽;】
还有一种「无尽行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可以见到诸法的无有穷尽。
虽然一切诸法都是无常的,一切诸法虽然生了会灭,但是灭了还会生……所以无有穷尽。
【有陀罗尼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能持法相不见邪正;】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陀罗尼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三昧能持法相不见邪正」。
在这里,「陀罗尼」代表「咒语」,你入到了「陀罗尼三昧」,对于所有的三昧能持法相(就是持这个三昧所显的法相),但是你不会去分别它的邪和正,因为你深入到陀罗尼咒语当中,入「第一义」的时候,你是没有「分别心」的。
【有无憎爱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憎爱;】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无憎爱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在诸法中没有特别讨厌的事物,也没有特别喜爱的事物。
【有净光三昧,入是三昧,于有为法不见是垢;】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三昧叫「净光三昧」,入到这种三昧,看一切有为法的时候,也不觉得是垢染。
因为一切「有为法」都如幻。如幻怎么会是垢染呢?「如幻」,你就不会去分别它了。
【有坚牢三昧,入是三昧,不见诸法;】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坚牢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不见诸法。在「坚牢三昧」中,不见诸法(处在不生不灭里)。
【有不坚牢有满月净光三昧,入是三昧,悉能具足成就功德;】
还有一种叫「不坚牢有满月净光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可以具足成就种种的功德。
所以,我们每一次上座,入到不同的三昧,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有大庄严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见成就无量庄严;】
还有一种「大庄严三昧」,顾名思义,入到这种三昧,在所有三昧中都能够见到自己成就了无量的庄严,庄严笼罩了一切三昧。
【有一切世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以智照明;】
宝藏佛说:还有「一切世光明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对于其他所有的三昧都用智慧去照明。
【有一切等照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得一心;】
还有「一切等照三昧」,入到这种三昧,「于诸三昧悉得一心」。虽然我们可能入的定比较深,甚至同时经历不同的境界、在不同的维度,但是如果入到了「一切等照三昧」,虽然我们好像有无量个「我」在经历无量个定境,但是呢,又好像有一个恒常稳定的「大我」一直不动,是这种感觉,很平静……
【有净无净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不见净不净;】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净无净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对于所有的三昧都不去分别是清净还是不清净。
【有无宅三昧,入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舍宅;】
还有一种「无宅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就看不见所有三昧的舍宅(你看不到所有三昧安住的地方,完全清空了)。
所以,并不是说每一次上座都有境界,很多师兄也反映:今天上座什么境界都没有,你可能就入到了「无宅三昧」。
【有如尔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作与不作;】
还有「如尔三昧」(如尔:本自如是,随它去),入到这种三昧,也是不分别诸法是作还是不作(「诸法」就是一切万物;就让万物存在着,不去分别它)。
【有无身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有身。】
宝藏佛说:还有一种「无身三昧」,入到这种三昧,在诸法中就不见有身形了(隐身了)。
我们要是跟一些师兄共同打坐,有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师兄不见了,他入到了「无身三昧」(没有身形了,不见了),但他还存在着,你知道他存在着,但是他就是不显形(可以说,他显了一个虚空形)。
【诸菩萨得如是等诸三昧门,口业清净如虚空,于诸法中不见口业,犹如虚空无有障碍。】
宝藏佛说:若证得以上种种三昧门,我们在口方面就很少造业了,为什么呢?因为心太清净了。
如果你已经入过了前面讲过的这么多种三昧了,你的心极清净了,心清净了,口就很少造业了,口方面清净的像虚空一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的口都不会再造口业,就像虚空一样,没有障碍。
【大悲,是名修学大乘菩萨摩诃萨诸三昧门。】
宝藏佛对宝海梵志说:大悲,以上所讲的就是修学大乘的菩萨摩诃萨们经常证得的种种三昧门。
其实宝藏佛也是提示我们:你要是修学「大乘」的话,那你肯定要打坐的。不是说我只读「大般若经」就叫修学大乘,不是的,你要打坐的。修学大乘的这些大菩萨会证得以上种种三昧门,你不打坐怎么证得这些三昧门呢?
讲到这里,《悲华经》的第八卷就结束了,明天开始第九卷了。我们知道,《悲华经》一共有十卷的内容,讲着讲着就到了最后……《悲华经》里含摄的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也是值得大家去仔细地研究和复习的。
《悲华经》是释迦佛思想的突出代表,学透了《悲华经》就真的懂释迦佛了。相信剩下的两卷《悲华经》讲完之后,我们再一次回到《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佛证道后最先讲的这部经)的时候,大家就更能契入「华严境界」了,所以,没有多走的路,我们在讲《华严经》的期间插播的《悲华经》,真的是非常必要的。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以上所有内容都是释迦佛所讲的,就连宝藏佛讲解种种三昧门也是释迦佛复述给寂意菩萨听的。可以讲,释迦佛在讲法的过程中就已经入定了,他在定中看到遥远的过去,宝藏佛是如何讲法的,所以,原原本本地描述给了我们。
禅定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于当下可以回到过去,于当下也可以去到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如果没有办法分别的话,那哪个最重要呢?过去也重要,现在也重要,未来也重要,但是因为我们无论是回到过去,还是去到未来,这个「奇点」都是在「当下」这一刻的,所以我们还是倾向于认为: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心,去用力、去着力在「当下」这个点,才是最最最重要的。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改变所有众生的命运,关键的关键就在「当下」这一点,在这个点上……


59《悲华经》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二)”

58《悲华经》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57《悲华经》第八卷  第四品之六“鼓励式教法”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2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2

《华严经》要点复习002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         ∧第三期∨&nbs...

【佛教故事】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佛教故事】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佛为生漏梵志说法往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禅修课】第三期 027 “做人”

【禅修课】第三期 027 “做人”

 ▼禅修课▲         ∧第三期∨&nbs...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女子难陀得度因缘昔日,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

【佛教故事】弥勒佛出世本缘(二)

【佛教故事】弥勒佛出世本缘(二)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弥勒佛出世本缘(二)当时,大迦叶同诸比丘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