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176(第五五卷)离世间品 第三十八之三(上)




▲点击上面“醍醐分院”关注我们!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五十五

离世间品 第三十八之三

应着普慧菩萨的提问,普贤菩萨正在一一地作回答……
【佛子,菩萨摩诃萨发十种无下劣心。何等为十?】
这里,普贤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会发起十种「无下劣」之心。
「下劣」,就是卑下、低劣。菩萨摩诃萨会以十种形式,远离一切的低下和卑劣。
【佛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当降伏一切天魔及其眷属。’是为第一无下劣心。】
普贤菩萨说:首先,菩萨摩诃萨内心会这样想:我一定要降伏一切天魔以及天魔的眷属。
想要降伏一切魔及魔的眷属,这将使得菩萨摩诃萨一身正气,又非常尊贵,就远离了下劣。
【又作是念:‘我当悉破一切外道及其邪法。’是为第二无下劣心。】
而且普贤菩萨说,菩萨摩诃萨们还这样想:我一定要破掉一切的外道以及他们所宣扬的邪法。
应该来讲,这些大菩萨作为法身菩萨,他们是没有二元对立心的。但是,破除一切的外道,其实是破除远离真理的道路。「邪法」,就是不符合实相的言说。为了显正,有的时候必须破邪(破邪,才能显正)。那么,真正的「正」,其实就是准确,准确地靠近真理实相,准确地描述真理实相,这就是「正」。「正」其实就是全体观(全局观)所带来的,只有全体观(全局观)才是准确的,才是圆满、无缺漏的。
【又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善言开喻皆令欢喜。’是为第三无下劣心。】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心里还这样想:「我当于一切众生善言开喻皆令欢喜」。我在讲法的时候,会用一些善巧的、充满智慧的言语,帮助众生开悟、晓了法义。我可能也会打一些比方(用一些比喻),使这些听众听得非常欢喜、透彻。
【又作是念:‘我当成满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行。’是为第四无下劣心。】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内心还这样想:「我当成满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行」。
前面讲了「六度」,又讲了「十波罗蜜」,不管有多少种「波罗蜜」(「波罗蜜」就是通往解脱的道路。有的时候,「波罗蜜」也代表功德成就),不管有多少道路、多少功德成就,我一定都要圆满它!我要成就圆满周遍法界的一切「波罗蜜」之行——这是菩萨内心的想法。
【又作是念:‘我当积集一切福德藏。’是为第五无下劣心。】
而且他们还在想:「我要积集一切的福德之藏」。就是说,要破除一切恶,免离一切恶,要修习一切善,这样才能积集一切的福德宝藏。
【又作是念:‘无上菩提广大难成,我当修行悉令圆满。’是为第六无下劣心。】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心里也这样想:无上菩提是广大难成的,我会认真地修行,令无上菩提得以圆满。
【又作是念:‘我当以无上教化、无上调伏,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是为第七无下劣心。】
而且,这些大菩萨心里还这样想:我当以无上的教化、无上的调伏,去教化调伏一切众生。
我们看,这些大菩萨内心的种种想法,都是站在很高的高度在讲话的,非常的尊贵,所以就远离了下劣(远离了卑下、低劣)。
【又作是念:‘一切世界种种不同,我当以无量身成等正觉。’是为第八无下劣心。】
而且,这些大菩萨还这样想:一切世界有着种种的不同,我要化现成无量身形去修成无上正等正觉。
依着一切世界的种种不同,我不一定化现成什么样子,但我一定会成就正觉(成佛)。
【又作是念:‘我修菩萨行时,若有众生来从我乞手足、耳鼻、血肉、骨髓、妻子、象马乃至王位,如是一切悉皆能舍,不生一念忧悔之心,但为利益一切众生,不求果报,以大悲为首,大慈究竟。’是为第九无下劣心。】
而且,这些大菩萨也这样想:我在修菩萨行的时候,要是有众生来向我乞讨,要我的手,要我的脚,要我的耳朵、鼻子、血肉,要我的骨髓、妻子、孩子,要我的象、马种种交通工具,或者说要我的王位……不管这个众生向我乞讨什么,我都能舍。而且,我不会生起一念的忧悔之心(我不会忧愁,也不会后悔)。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不求果报,以「大悲」为首(以大悲为指引方向),以「大慈」(以行为上的践行)而获得究竟。
这是菩萨摩诃萨的第九种无下劣之心。
其实,《华严经》前面也提到过多次了,「真无我者」什么都能舍,众生向我们要什么,我们都可以毫不吝惜地舍给他,是真的「以大悲为首,大慈为究竟」。一切的悲、一切的慈,所有的慈悲都是要践行出来的。
【又作是念:‘三世所有一切诸佛,一切佛法、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世间、一切三世、一切虚空界、一切法界、一切语言施设界、一切寂灭涅槃界,如是一切种种诸法,我当以一念相应慧,悉知悉觉,悉见悉证,悉修悉断,然于其中无分别、离分别、无种种差别、无功德、无境界、非有非无、非一非二。】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心里还这样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有一切诸佛,一切佛法、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世间、一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虚空界、一切法界、一切语言所构造的世界(一切应用语言的地方)、一切寂灭涅槃之界,类似的一切种种诸法,我都要以「一念相应慧」,完全了知、完全能够觉照,我要完全明见、完全实证,我要完全修、该断的完全断,但是在其中无有分别、离开分别、无有种种差别、无所谓功德、无所谓境界、非有非无、非一非二。
这里渐渐地又从「相」入「性」,从世俗义谛走入到了第一义谛了。说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有时间里)包含的一切诸佛、一切佛法、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世间、一切三世、一切虚空界、一切法界、一切语言施设界、一切寂灭涅槃界,如是一切种种诸法,我都要以一念相应慧(一念之间就与实相相应的智慧)去完全了知、完全觉照、完全明见、完全实证,该修的全都修,该断的全都断,而且在其中没有分别、离开分别、没有种种差别、无所谓功德、无所谓境界、非有非无、非一非二。直入第一义……
下面这一段也非常重要!
【以不二智知一切二,以无相智知一切相,以无分别智知一切分别,】
以不二的智慧,了知一切二(以无分别的智慧,了知一切分别相);以无相的智慧,了知一切相;以无分别的智慧,了知一切分别。
【以无异智知一切异,以无差别智知一切差别,以无世间智知一切世间,以无世智知一切世,】
以合于真如的(与真如无差别的)智慧,了知一切显相的差别;以无有差别的智慧,了知一切差别;以出离世间的智慧,了知一切世间;以出离世间的智慧,了知一切过去、现在、未来。
【以无众生智知一切众生,以无执著智知一切执著,以无住处智知一切住处,以无杂染智知一切杂染,】
以超越于众生的智慧,了知一切众生;以无有任何执著的智慧,了知一切执著(这个世界上就是以空性,去了知一切执著);以无住处智(无所住的智慧),去了知一切住处;以无杂染的智慧,了知一切杂染。
无杂染的智慧就是究竟智、法身智、大圆境智。
【以无尽智知一切尽,以究竟法界智于一切世界示现身,】
以无有穷尽的智慧,了知一切有穷尽的事物;以究竟法界的智慧,在一切世界示现身形。
法身真的很方便在一切地方示现身形,因为祂到处周遍、无处不在,一切是祂,祂是一切……
【以离言音智示不可说言音,以一自性智入于无自性,】
以离开语言音声的智慧,去展现那不可说的语言音声。就是说,有些东西不能够用语言和音声去表达,我就用无言、无声去表达。
「一自性智」,其实就是法身智。同一个大的无边际的自性,以这种自性智慧入到万法(那些因缘和合之法)的无自性当中。
其实第一个「自性」指的是真心自性。第二个「自性」是那些生灭的相,其实它们个我的属性也是虚无的,因为一切相,都是生灭的,都是因缘和合的,都不是长存的。如果「自」都不存在,又何来自「自性」呢?如果一切诸法本空,那个「空」里又何来「自性」呢?没有什么「个我长存不变的属性」,都是生灭如幻而已。
这里说,以同一种或者说以大一统的法身真心自性的智慧入到那些一切生灭法的无自性中,其实就是以「全空」入到缤纷的「万有」中。
【以一境界智现种种境界;】
统一的一种境界,其实就是空性境界(也就是法身的境界);以这种法身的智慧、以这种法身的空性境界,却显现种种如幻的境界。
【知一切法不可说,而现大自在言说,证一切智地;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于一切世间示现大神通变化。’】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了知一切法,其实是不可说的,是很难用语言讲说的;但是当然还是要给众生讲一讲,还是要显现大自在的言说。这些很难讲的事物,这些大菩萨讲得还挺自在,还挺巧妙,甚至说真的让众生懂了。「言说」本身并不是所言说的那个,但是让众生听着听着还真的意会了、懂了,他们就这样证到一切智的境界。而且,这些大菩萨为了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在一切世间会示现大的神通变化。这也体现了他们的殊胜、独特和尊贵,远离了一切的卑下和低劣,他们真的不是凡夫。
【是为第十无下劣心。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发十种无下劣心。若诸菩萨安住此心,则得一切最上无下劣佛法。】
普贤菩萨说: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所发的十种无下劣之心(也就是十种高贵之心)。如果所有菩萨安住在以上十种高贵之心,就能得到一切最上的高贵佛法。
佛法,确实是至为高贵、至为尊贵的。所以,武则天皇帝才讲是「无上」、「甚深」、「微妙」的法。
「无上」,是从「高度」上讲,没有任何法的高度能够超过佛法;「甚深」,是从「深度」上讲,没有任何法的深度能超过佛法;「微妙」,是从「体性」上讲,佛法的体性缤纷、繁复、巧妙,其实很难用语言去形容。所以,「微妙」这个词形容佛法也是蛮恰当的(极其精微、极其巧妙,也可以说极其精微、极其美妙,或者说极其精微、极其神妙,用在佛法上都很恰当)。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十种如山增上心。】
接下来,普贤菩萨又讲:菩萨摩诃萨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有十种像山一般的增上之心。
山,越来越高、一直到顶、不停地增上。菩萨摩诃萨对于成正觉这个事情,有十种像山一般的增上之心。
【何等为十?佛子,菩萨摩诃萨常作意勤修一切智法,是为第一如山增上心。恒观一切法本性空无所得,是为第二如山增上心。】
首先,这些大菩萨「常作意勤修一切智之法」。「作意」,就是心意、心念都用在什么地方了,他们的心念都用在「勤修一切智之法」这里了;而且,他们「恒观一切法本性空无所得」,都用在一切智法这儿,又了解「一切法本性空无所得」。
没有证入的众生会觉得:这不矛盾嘛!又勤修、又觉得无所得——那你勤修了干吗?但是,已经证入到「空有圆融」状态的大菩萨了解,恰恰是这样——很精进,又了解一切空无所得。两者真的不是矛盾的,其实是「不二」的,可以同时进行。
【愿于无量劫行菩萨行,修一切白净法,以住一切白净法故,知见如来无量智慧,是为第三如山增上心。】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他们发愿,愿意在无量劫行菩萨行,修一切「白净善法」。因为他们安住在一切白净的善法,所以能够了知和明见如来的无量智慧(「白」,其实就代表「善」;「净」,是纯净)。所以,他们修一切善法、一切纯净之法,所以才能够了知和明见如来的无量智慧。那么,反过来讲,如果想要拥有佛一般无量的智慧,一定要行一切善法、行一切净法。
【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诸善知识,无异希求,无盗法心,唯生尊重,未曾有意,一切所有悉皆能舍,是为第四如山增上心。】
而且,这些大菩萨为了求一切佛法的缘故,他们怀着平等心,恭敬地奉事所有的善知识。
这点也很重要。因为,他们想要了知一切佛法,可能不同的善知识教给你不同的佛法、不同类型的佛法或者佛法的不同部分,如果你想要了知一切佛法,就必须广泛地去参拜一些善知识,到那里去请教和学习。那么,在请教的过程中是怀着平等心的,就好像教语文的、教数学的、教外语的老师都是平等的。要怀着这样的心去恭敬地奉事这些善知识。
「无异希求」,他们只是想求一切佛法,并没有别的意思(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充实自己的智慧。他们并不是说在一个善知识里待久了、腻了,或者说瞧不起了怎么样,不会的!始终是恭敬的。但是他们总是想学更多,所以可能会向很多善知识学习,这都很正常。
他们其实也没有盗法之心,在学的时候就是为了求得一切佛法的圆满,并不是自私地想偷盗什么,不是那样。
他们对于善知识是非常尊重的。那么,在到达一个善知识这里进行请教的时候,他们会怀着一种「空杯」心态,就像白纸一张,不夹杂自己的一些妄念和想法,就是纯然地领受善知识的教法。我们的心越空,越能没有夹杂地、没有干扰地把善知识的教法准确地吸收进来。
而且,他们为了求一切佛法,这些大菩萨一切所有都能舍。只要是能够帮助自己圆满佛法,一切所有都能舍……
【若有众生骂辱、毁谤、打棒、屠割,苦其形体,乃至断命,如是等事悉皆能受,终不因此生动乱心、生瞋害心,亦不退舍大悲弘誓,更令增长无有休息。】
普贤菩萨说:要是有众生骂自己、侮辱自己、毁谤自己、打自己,或者是用一些木棒之类的捶打,甚至说用刀屠割自己,让自己的形体苦痛不堪,甚至说有的众生简直要断了自己的命了(断了这些大菩萨的命了),这一切的种种逆境他们都能忍受。而且,永远不会生起动乱之心,永远不会生起嗔害之心,永远不会退舍自己的大悲、自己的弘大誓愿,自己的大悲反而在逆境中一直增长,自己的弘大誓愿也更加地坚定,无有休息。
其实,真的!逆境才能真切地试炼出我们的修行,在顺境中谁都没有习气烦恼,你也看不出来谁修得好、谁修得不好。在极顺的顺境当中,可能能看出众生是否有贪,是否有痴,对吧?但是众生是否真的断了嗔,真的无我了,真的空了?还真的需要很多的逆境去试炼他。所以,《悲华经》里,在释迦佛过去世(他发大愿的时候),就有菩萨主动地发愿要帮助释迦佛去圆满「六度」,未来去做他的陪练,去给他制造障碍、制造逆缘……
如果不经历种种的逆境,你怎么知道你的「我」是真的「空」了,你是真的「八风吹不动」了,你是真的慈悲到一点儿嗔害都没有……
此时,我们想一想,要是有众生骂我们、侮辱我们、毁谤我们、棒打我们,用刀屠割我们,使我们的形体受种种不堪忍受的苦,甚至说想要我们的命,甚至说我们的命马上就要被这个众生折磨断了……这些事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生动乱心、生嗔害心吗?我们会退舍大悲心,觉得是这个众生实在是太顽劣了,不想度了,会有这样的退舍之心吗?要是遇到这样的逆缘、逆境,我们发下的弘大誓愿还会一直光明地引领我们吗?还是说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完全陷入到对于众生的嗔恨当中……
【何以故?菩萨于一切法如实出离,舍成就故;证得一切诸如来法,忍辱柔和已自在故。是为第五如山增上心。】
普贤菩萨说:真正的大菩萨对于一切法,其实是真实地出离了,就像真如一样,就这样超脱的虚空一般地出离了,这个时候就成就了所谓的「舍」。
「大舍」,舍的是什么呢?舍的是那个「我」(说「慈、悲、喜、舍」,「大舍」,舍的是那个「我」)。
这个「舍」真的修成了,这些大菩萨证得了一切所有如来之法,「忍辱柔和」,已经非常自在了。所以,遇到任何的逆境都没感觉,他们永远不会退舍「大悲」,可能因为众生在伤害自己,他们反而起了更深刻的怜悯和大悲……
就像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还在怜悯众生,说:原谅他们吧!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是愚痴的、是可怜悯的,我不恨他们,他们怎么伤害我,我都不恨,我的内在只有怜悯……
这就好像懂事的、明理的孩子绝对不会伤害父母亲;那不懂事的、不明理的孩子伤害父母亲的时候,父母就觉得这个傻孩子、笨孩子是我没教育好,也是他可怜……会有这样的想法。
【菩萨摩诃萨成就增上大功德,所谓:天增上功德、人增上功德、色增上功德、力增上功德、眷属增上功德、欲增上功德、王位增上功德、自在增上功德、福德增上功德、智慧增上功德。】
接下来,普贤菩萨又讲:菩萨摩诃萨成就增上大功德,包括天增上功德、人增上功德、色增上功德、力增上功德、眷属增上功德、欲增上功德、王位增上功德、自在增上功德、福德增上功德、智慧增上功德。
就是说,这些大菩萨修得好,就成就了种种增上的大功德,他们使得天界众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了,因为修「十善业道」的众生变多了。
他们使得转生成人的众生变多了,这些人中有一些佛菩萨乘愿再来,有一些是从「三恶道」修着修着修上来的,人道众生的数量也变多了。
这些大菩萨也成就了色相上增上的功德(修好了在色相上也能体现出来),自己的神力也增强了,自己的眷属也变多了,很多弟子都成了自己的眷属(因为有德有能,所以吸引了大批的弟子,也就是说眷属增多了)。
「欲增上功德」,(这种「欲」就是善法欲、圣法欲),理想越来越高了。
「王位增上功德」,如果大菩萨本来是当国王的,现在成为了转轮圣王。因为德能具足,所以王位增上了。
修得好,越来越自在,自在也增上了;「福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那一直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福德也在增上;修得好,智慧也一直在增上。
【虽复成就如是功德,终不于此而生染著,】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虽然成就了以上种种的功德,但是对于这些功德却不会生出染著。
【所谓:不著味、不著欲、不著财富、不著眷属;】
他们不会执著这种美味,不会执著五欲,不会执著财富,不会执著眷属。
【但深乐法,随法去、随法住、随法趣向、随法究竟,以法为依、以法为救、以法为归、以法为舍,守护法、爱乐法、希求法、思惟法。】
他们只是深深地爱乐法,随法而去、随法而住,法引自己去哪里,自己就去哪里;「法究竟」,自己就随着法也究竟;他们以法为依、以法为救(就是以法为自己的救护者),以法为自己的归向之处,以法为自己的房舍屋宅;他们守护法、爱乐法、希求法、思惟法。
这些大菩萨,虽然成就了以上种种的功德,却不会染著于功德,他们只会越来越爱法。
融到法中,就是融到所有的智慧中,也是融到真理实相中,融到如来所来之处去……

《华严经》175(第五四卷)离世间品 第三十八之二(下)

华严经 175(第五四卷)离世间品 第三十八之二(中)

《华严经》175(第五四卷)离世间品 第三十八之二(上)


相关文章

【禅修课】第三期 033 “众生界即是法身”

【禅修课】第三期 033 “众生界即是法身”

 ▼禅修课▲         ∧第三期∨“众生界...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八十卷《华严》的最后一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 028 “怎样修”

【禅修课】第三期 028 “怎样修”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008 “禅宗”与“观呼吸”

【禅修课】第三期008 “禅宗”与“观呼吸”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0(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华严经》270(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又见一切诸宝镜中种种形像。所谓:或见诸佛众会道场,或见菩萨众会道场,或见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