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128(第四一卷)十定品 第二十七之二(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四十一

十定品 第二十七之二


---------醍 醐---------?




(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又比较烧脑,当然大家最好不要用头脑去思考,你思考也思考不明白,还很累,直接听、直接感受,仿佛看到了画面一样……这样最好。)

此时,是三昧(定功)第一的普贤菩萨给我们讲解菩萨摩诃萨十大三昧当中的第三个——「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过于东方无数世界,复过尔所世界微尘数世界,】
普贤菩萨说:佛子,处在这种三昧当中的大菩萨,可以越过东方无数的世界(这指的是「神足通」,一下子向东经历了无数个世界)。然后,再一次地越过这无数世界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无数的世界。

神足通的能力太厉害了。向东走,经历无数个世界,这已经不容易了,是吧?这无数世界打碎成微尘,那又是无量数的世界,再越过去。《僧伽吒经》当中提到的一切勇菩萨,就类似有这样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菩萨都修得像一切勇菩萨一样。

关键的关键还是下一句话:

【于彼诸世界中入此三昧,】
本来就是通过禅定当中的「神足通」向东越过了无量无数的世界了,然后在这所有世界中还能再一次地入到「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意思是「定中之定」)。
很多师兄做过「梦中之梦」,但这里,这些大菩萨入的是「定中之定」。本来就在「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当中了,结果在无量世界当中,那意味着有很多的身形,每个身形还能够再一次地入到「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这种「定中定」又好像「圈中圈」一样,环中之环,环套环,是这样的。
【或刹那入,或须臾入,或相续入,】
因为这些大菩萨在无量世界中入这种「定」,他们此时有无量的分身,是吧?这些分身入「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的时候,有的刹那间就入进去了,有的须臾间就入进去了。

这个「刹那」和「须臾」其实都是形容时间短,但是也有区别。在《仁王经》中讲到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次「生灭」。我们可以弹一下手指。「一弹指」这里包含六十个「刹那」,一个「刹那」看来是很短的时间(很快速)。

在有的佛学资料里也讲,说:「一刹那」其实代表「一念」,二十念叫「一瞬」,二十瞬叫「一弹指」,二十弹指叫「一罗预」,二十「罗预」叫「一须臾」,一天一夜有三十须臾。要是这样算的话,那么「刹那」比较快,是吧?「一念」之间。「须臾」相对来说慢一点,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才三十须臾。

普贤菩萨说:处在「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的这些大菩萨,他们的无量分身入到「定中之定」,有的刹那间入进去了,有的须臾间入进去了,有的是相续入(就像排着队一样)——你入定,入完了,我入;我入完了,他再入……像排队。

【或日初分时入,或日中分时入,或日后分时入,或夜初分时入,或夜中分时入,或夜后分时入,】
有的这些「应化身」是日出时分(太阳出来的时候)入这种「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有的是在中午入,有的是在午后入,有的是在夜晚刚开始的时候入这种定,有的是在夜晚中分(中夜)入这种定,有的是在后半夜入这种定……
【或一日入,或五日入,或半月入,或一月入,或一年入,或百年入,或千年入,或百千年入,或亿年入,或百千亿年入,或百千那由他亿年入,】
有的菩萨他是处于「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这种大菩萨的「应化身」(应化身也是菩萨),有的菩萨就是一天的时间入进去这种定,有的用五天,有的用半个月,有的用一个月的时间入这种定,有的是一年的时间都入在这种定里,有的是百年(一百年或者好几百年)都在入这种定,有的是千年(一千年或者几千年)都在入这种定,有的是百千年,有的是亿年,有的是百千亿年,有的是百千那由他亿年,在入这种定……

所以你说我们人类到底能了解什么?有的菩萨入个定,入多久呢?百千那由他亿年!你在这百千那由他亿年里,都不知道在六道里玩了多少回了,反反复复、一世又一世的……人家还在定里没出来呢!

【或一劫入,或百劫入,或百千劫入,或百千那由他亿劫入,或无数劫入,或无量劫入,或无边劫入,或无等劫入,或不可数劫入,或不可称劫入,或不可思劫入,或不可量劫入,或不可说劫入,或不可说不可说劫入,】
接下来又讲,处在这种「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当中的大菩萨,他们的「应化身」入这种定:有的入一个大劫,有的入一百个大劫,有的入百千劫,有的入百千那由他亿劫,有的是入无数劫,有的入无量劫,有的入无边劫,有的入无等劫,有的入不可数劫,有的入不可称劫,有的入不可思劫,有的入不可量劫;有的入这种定:入不可说劫,入不可说不可说劫……就好像他们永恒都在入这种定一样。

要是用人类的时间划分来看这些大菩萨,他们用无量的时间(用这么久的时间)入一种定,可能人类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吧!这么长时间就入这一种定?但问题在于,人类所计算用的这个时间单位,也太渺小了,微不足道。你要是以法界大身看(以无量寿来看),用无量劫去入个定,也是很无所谓的事情(小菜一碟了),很正常了。

【若久、若近、若法、若时,种种不同。】
这些大菩萨,他们的这些分身(应化身),在入这种「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的时候,有的入定已经很久很久了……好像距离我们有很多个年头,有的刚入定没多长时间。
「若法、若时」,有着种种不同,就是具体入定的方法,其实有不同;具体在哪个时间点入呢?也有种种不同。那这些大菩萨,他有无量的分身,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那些分身(应化身)各入各的定吧!
【菩萨于彼不生分别,心无染著,不作二、不作不二,不作普、不作别,虽离此分别而以神通方便从三昧起,于一切法不忘不失至于究竟。】
所以这个大菩萨,对于自己的无量「应化身」所入的定,不生分别。不管他入多长时间,怎么入,不生分别,心无染著,好像跟他没关系一样。
「不作二想、不作不二想」,他们不喜欢动用意识思惟的判断。「不作普、不作别」,也不去区分,说:我这无量「应化身」都这一种类型,还是说各种类型,他们不去分别。
「虽离此分别而以神通方便从三昧起」,对于自己的无量应化身,他们不分别,但是这些大菩萨,靠着神通方便之力,他想出定就能出来。
「于一切法不忘不失至于究竟」,出定之后,也不像失去记忆了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一切法、一切智慧,不会忘记、不会遗失,而且非常究竟。

有个别时候,我们刚修禅定没多久,好不容易入个定,回来时候恍若隔世。在有的寺庙的师父还说:你出定之后,先别下座,搓搓脸、搓搓手等等;然后四周看看,你在哪里(你这是在哪年、哪月、哪日、在哪里),时间地点确认一下;周围人都是谁,认一认、辨别一下,别像失去记忆了一样……但是整天入定的这些大菩萨,他们出定之后,对于一切法不会忘记和遗失,了了分明。也就是说:会的不难,难的不会,熟能生巧。

【譬如日天子周行照曜,昼夜不住;】
普贤菩萨说:就好像太阳天子,周行照耀着,却不会刻意地住在白天或者晚上,该显现就显现了,该落山就落山了。他不会执著他要住在白天,或者执著一定要在晚上藏起来,太阳天子没有任何执著。

【日出名昼,日没名夜,昼亦不生,夜亦不灭。】
那么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说这叫「白昼」;太阳落山了,我们说这叫「夜晚」。而实际上,「白昼」和「夜晚」并不是太阳在区分,是人给它下定义,是吧?太阳不是因为是白天才出生,因为是夜晚就消失,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

太阳,就着银河系来讲,这个太阳它并不会消失,它也没有真的出生,它一直就在那儿。但是这个地球,因为一直在自转,在转动的过程中,总是有一面面向太阳,另一面就背对着太阳。这是地球的原因造成的昼夜的分别,其实并不是太阳造成的。可以说,太阳没有因着白昼而生,也没有因着夜晚而灭。

【菩萨摩诃萨于无数世界入神通三昧,入三昧已,明见尔所无数世界亦复如是。】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在无数的世界能够入到「神通三昧」,入到三昧之后,明了地见到相应的无数世界也类似是这样子的。也就是说:这些大菩萨本自具有神通,就好像太阳一直在一样。他们的神通有时候显化,有的时候不显化,跟外在的因缘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那么,这些大菩萨所见的无数世界依然存在着。不管这些大菩萨,有没有「入神通」看到它们,有没有通过「神足通」去到它们那里,它们一直存在着。宇宙中(法界内)的一切事物,并不会因为我们发现它们,它们才存在;我们没发现,它就不存在,不是的。它们一直存在着,跟我们发现、不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三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大三昧善巧智。】
普贤菩萨说:佛子,刚才讲的就是「十大三昧」当中的第三种「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大三昧」,这种大三昧,也是饱含着善巧智慧的。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清净深心行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诸佛身数等众生,见无量佛过阿僧祇世界微尘数。】
接下来讲一讲第四种大三昧,叫「清净深心行」大三昧。
普贤菩萨说:佛子,处在这种三昧当中的大菩萨,「知诸佛身数等众生」,他们能够了知像佛的身形数量一样多的无量的众生。法界内有无量的佛,有多少佛其实就有多少众生,这些大菩萨们完全了知。「知诸佛身,数等众生」也可以这样断句:这些大菩萨可了知,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佛的身形数量;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佛。你这样理解也可以,总之都是「无量」……
这些大菩萨处在「清净深心行三昧」中,他们能够见到多少佛呢?见到无量佛……这个数量,超过阿僧祇世界打碎成微尘一样,数也数不清……
【于彼一一诸如来所,以一切种种妙香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妙华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盖大如阿僧祇佛刹而作供养,】
而且这些大菩萨,在每一个佛所在的地方,都用一切种种的妙香,去作供养;用一切种种的妙花,去作供养;用一切种种的宝盖(宝盖,就像伞、像亭子一样),去作供养。

这些宝盖非常大,因为佛很大,那么他们头上的宝盖也很大。有多大呢?这些宝盖大得就像阿僧衹(无量)个佛国一样。这一个佛国一般就是无量大,阿僧衹(无量)的佛国这有多大呀!

这些大菩萨们献给佛的宝盖,像无量个佛国一样大。大家能想象吗?很难想象!直接看、直接观想,观想你已经看到了这个事实。

【以超过一切世界一切上妙庄严具而作供养,散一切种种宝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庄严具庄严经行处而作供养,】
而且这些大菩萨们供养佛的时候,还用超过一切世界的一切上妙庄严具去作供养,去散一切种种宝去作供养,用一切种种庄严具、庄严经行处去作供养。

一切的种种庄严具,是庄严物品(这个大家都明白)。那么「庄严的经行处」(就是处所),可以把这块地(这个处所)去供养给佛,而且这个地方布置得非常庄严,让佛在这里经行。「经行」,就是在一个地方来来回回地走。有的时候,我们听着经来来回回地走;有的时候,念着佛来来回回地走,这叫「经行」。

【以一切无数上妙摩尼宝藏而作供养,以佛神力所流出过诸天上味饮食而作供养,】
普贤菩萨说:这些大菩萨也用一切无数的上妙摩尼宝藏去献给佛作供养;也用靠着佛的神力所流出过诸天上味饮食而作供养。靠着佛的神力加持,所流淌化现出的、超过天界的美味饮食,用这些美味饮食去作供养。

其实天上的饮食已经非常美好了,很多天人是服甘露的,有一些天人是饮光的,还有品香的……当然也有一些天人是以法为食物的,或者以禅悦为食物的。超过天人的美味饮食,那就别提有多好了。这些大菩萨们用最美好的上味饮食去供养佛。

而且关键是下一句:

【一切佛刹种种上妙诸供养具,能以神力普皆摄取而作供养。】
普贤菩萨说:一切佛国那些种种上妙的种种供养之具(供养物品),这些大菩萨都能靠着神力普遍地摄取而来,去作供养。

这个「摄取」,不是说偷来,不是说抢来,大家知道,其实往往是「化现」。比如说,看着极乐世界有什么好东西,我就化现一个,这相当于摄取了。化现一个、复制一个,我去供养佛去,是这样子的。但是当这些大菩萨作为某一个佛国本国的居民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取用了(直接取来),那是自己佛国的物品嘛,直接取就可以了,但是其他佛国的美好的物品,他们就可以去复制。

【于彼一一诸如来所,恭敬尊重,头顶礼敬,举身布地,请问佛法,】
普贤菩萨说:处在「清净深心行三昧」的这些大菩萨,用刚才提到的那么多上妙的供养去献给佛,而且他们在每一个佛所在的地方,都非常恭敬,非常尊重,「头顶礼敬,举身布地」(头顶礼敬,指的是小拜;举身布地,指的是大拜)。有的时候觉得小拜力度不够,还大拜去请问佛法,这个心实在是太诚了!请个法直接大拜了……
【赞佛平等,称扬诸佛广大功德,】
而且赞叹佛的平等,称扬诸佛的广大功德。赞叹佛的平等,是佛亲疏无别的平等心;赞叹诸佛的广大功德,那佛的功德就很难讲说了——太多太多了。

我们也记得,很多大菩萨来到佛这里都会讲说很多的「赞佛偈」,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景仰之情。其实在讲说「赞佛偈」的时候,也是在度众生。这些赞佛偈,有的法理讲得很究竟,当下就能度无量众生;也能够让与会的所有大众都重视佛、重视佛法,甚至很容易地契入到三昧中……所以大菩萨们做的一切事都是有价值的。

【入于诸佛所入大悲,得佛平等无碍之力;】
他们能够入到诸佛所入的大悲中,得到佛的平等无碍的力量(就是和佛类似的、无有障碍的神力)。
【于一念顷,一切佛所勤求妙法,然于诸佛出兴于世、入般涅槃,如是之相皆无所得。】
虽然在一念之间,这些大菩萨就能去一切佛所在的地方勤求妙法,但是对于诸佛的出兴于世或者入涅槃,这一切相,他们也无所得,也没有太执著。看惯了,看多了:这里佛成正觉了,出兴于世了;那边可能一个佛正在涅槃;另一个佛国可能这个佛正在住世有一段时间了……看到的佛太多了,于佛的出兴或者涅槃就比较淡然了。这些大菩萨,已经不去执著和分别如来的出现于世或者涅槃之相了,因为只要有显相,必定有生灭,他们非常了解。
【如散动心,了别所缘,心起不知何所缘起,心灭不知何所缘灭;】
「就好像散动心」,就是说,一个「心」定不下来的众生,他不停地有念头生起;「了别所缘」,依照着不同的对境,他的心总是在起念分别,念头起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就起来了,念头消失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就消失了……众生心很散动的过程中,他也不会对于自己妄念的「起」或者「消失」有什么觉知。
【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终不分别如来出世及涅槃相。】
这些大菩萨已经也不太刻意分别如来是出世还是涅槃了(就是习惯了,真的见的佛太多了……)
接下来就举例子:

【佛子,如日中阳焰,不从云生,不从池生,不处于陆,不住于水,非有非无,非善非恶,非清非浊,不堪饮漱,不可秽污,】
普贤菩萨说:佛子,就好像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那个阳焰(太阳照耀着,空气受了太阳的影响,显示出一些别样的光影),这个光影不是从云彩生的,也不是从池塘里生的,也不能说它就是着于陆地上的,这个光影也没有真的住在水上,「非有非无」,无法形容。这个光影也无所谓善、恶,也无所谓清、浊。但是,这个阳焰(光影)有的时候投射到地面上,远看像水一样,是吧?但你又不能够捧起来去喝或者去漱口,因为它是光影,它不是真的水,而且也没有什么会染污它,因为它是光影,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物体。
【非有体非无体,非有味非无味,以因缘故而现水相,为识所了,远望似水而兴水想,近之则无,水想自灭;】
「非有体非无体」,很难形容它是否有体或者无体(就是说,有体、无体都不对),光影很难形容。那什么味道呢?说有味道、无味道,也都不对,因着因缘故而显现水相。天气很热,太阳照过去,有时候照得地面一片白(其实是光影),但远看好像水一样,这是因缘故而现的水相。但是「为识所了」,大家见多了就明白了,它不是水,它只是阳焰,只是光影,远看着像水,可能不懂的人觉得是水,靠近了一看,其实什么也没有,那个关于水的妄想就消灭了,那个判断是错的(近看,一看没有水,认为是水的那个想法就灭了)。
【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得如来出兴于世及涅槃相。诸佛有相及以无相,皆是想心之所分别。】
普贤菩萨说:处在「清净深心行大三昧」的这些大菩萨就是这样的,在他们看来,如来出兴于世或者如来涅槃了,就像阳焰一般,就像幻化一般,真的不需要太过于执著。说「诸佛有相」或者「无相」,不都是妄想心的分别吗?佛到底有相还是无相,他们根本不分别。
【佛子,此三昧名为清净深心行。】
普贤菩萨说:这种三昧就叫「清净深心行大三昧」。

所以在《大涅槃经》中讲,释迦佛快涅槃的时候,身边的很多亲近弟子(一些大阿罗汉或者是比丘、比丘尼,或者是些居士们),非常地悲伤难过、激动,是吧?当然也有一些恶性比丘幸灾乐祸,就觉得:哎呀,佛可走了,管我们太严了。这些人有种种的分别、执著,但是像文殊菩萨就比较淡然,佛来或者佛走,他就好像没有经历什么一样的(也是见得太多了嘛),这种三昧叫「清净深心行」(清净的、深刻之心的状态),心到了极其深刻的程度的时候,其实就是非常稳定的,甚至呈现一种「空无」的状态。

【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入已而起,起已不失。】
普贤菩萨说:要深入到这种「清净深心行大三昧」,菩萨们「入已而起,起已不失」,入定了好像很快就出定了,出定了好像又一直在定中,就是入、出已经没有分别了,常在这种无念、无分别的状态中,入不入定都差不多了。
【譬如有人从睡得寤,忆所梦事,觉时虽无梦中境界,而能忆念、心不忘失。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于三昧,见佛闻法,从定而起,忆持不忘,而以此法开晓一切道场众会,庄严一切诸佛国土,】
普贤菩萨说:就好像有的人从睡梦中醒来,能够记起梦中发生的事情。睡醒了,虽然已经没有梦了,梦里的境界停止了,但是还是能够想起来做了个什么梦,并没有忘记和遗失。处在这种「清净深心行大三昧」的这些菩萨也是这样,入到这种三昧之后,见到佛了,也听闻法了,出定了之后「忆持不忘」(能一直记住),还能够用定中听的法去开晓一切道场众会(在很大的法会上讲:我刚才入定了,听到哪个佛讲法了,讲什么了,还能够复述给大家听,去向大家作开示,使大家明了)。

所以,我们在禅定中见到的一切,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华严经》有无数的例证。很多师兄也经常在禅定中听到某个佛或者菩萨的启示:一句话、两句话,有的简直是一本经书了,有的是若干个偈颂……我们在定中得到的这一切其实都可以跟众生去分享,这都没有问题。

在定中见到佛了、听闻法了,给大家讲的时候,还能庄严一切诸佛国土。因为你要是不入定,听到的法往往都是比较流行的,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在一种比较个人化的禅定境界中,你听来的法,往往有一些新意,能够启发到大家,其实也充实了「经藏」、「律藏」。所以说,可以庄严一切诸佛国土。
【无量义趣悉得明达,一切法门皆亦清净,燃大智炬,长诸佛种,无畏具足,辩才不竭,开示演说甚深法藏。】
这些大菩萨在讲法的时候,无量的法义奥趣都已经非常明达了,一切法门都非常清净(意思是非常了解,有八万四千法门,他们都非常了解)。他们燃起了大智慧的火炬,长养着诸佛种性(继承佛业),他们具足了无所畏惧,有着不会枯竭的辩才,可以开示、演说甚深的法藏,(他们讲的很多法都是在定中听佛讲的,他们复述一下)。

【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四清净深心行大三昧善巧智。】
普贤菩萨说: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三昧当中的第四种——「清净深心行大三昧」善巧智慧。

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吧!十大三昧已经讲完了四个,希望讲完的内容大家都能够了解透彻,甚至能够实际证得!

感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

感恩一切菩萨摩诃萨!

感恩《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佛的无上至宝……

点击进入: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



设置星标 添加到桌面

能更方便更快捷的找到我们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8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8

《华严经》要点复习008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禅修课】第三期 033 “众生界即是法身”

【禅修课】第三期 033 “众生界即是法身”

 ▼禅修课▲         ∧第三期∨“众生界...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7

《华严经》要点复习007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随缘分享】诸佛都是以“愿”而成就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醍醐老师鼓励大家发“大愿”Tihu Buddhist Institut...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中)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中)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终于看到了普贤菩萨!并且看到普贤菩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