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20《悲华经》第三卷 第三品之二“阿弥陀佛过去世的精进”

【“善男子,尔时梵志于七岁中教化不可计天,令其毕定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令不可计龙、阿修罗、乾闼婆、罗刹、拘槃荼、毗舍遮、饿鬼、畜生、地狱及人,毕定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牟尼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在七年当中教化了不可计算的天人,让这些天人都毕定安住于无上正等正觉。而且在这七年里,宝海梵志也度化了不可计算的龙、阿修罗、乾闼婆、罗刹、拘槃荼、毗舍遮、饿鬼、畜生、地狱以及人道的众生,使大家都毕定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善男子,尔时梵志过七岁已,以八万四千金轮唯除天轮,八万四千白象七宝庄严唯除象宝,乃至八万四千种种诸乐,如是等物欲以奉献佛及众僧。】
释迦佛说:善男子,这样宝海梵志供养宝藏佛以及比丘僧,供养了七年之后,又打算用除了天轮以外的八万四千金轮去作供养,又打算用除了象宝之外的八万四千白象去供养,这八万四千白象都被七宝所庄严着,而且宝海梵志还打算用八万四千种种诸多的音乐去供养佛及众多的僧人。
【尔时,转轮圣王于七岁中,心无欲欲,无瞋恚欲,无愚痴欲,无憍慢欲,无国土欲,无儿息欲,无玉女欲,无食饮欲,无衣服欲,无华香欲,无车乘欲,无睡眠欲,无想乐欲,无有我欲,无有他欲。】
这个时候,无诤念转轮圣王(他不是已经发了菩提心了嘛),他在七年当中,心里没有任何欲望方面的欲望(就是没有任何的五欲之心),他也没有嗔恚方面的欲望(没有嗔恚心),他也没有愚痴方面的心,他也没有骄慢心,他也不贪恋国土……在整整七年中,已经发了菩提心的无诤念转轮圣王(也就是阿弥陀佛的过去世),他在这七年里对于传宗接代这个事情(对于子嗣是多是少)也毫无兴趣,对于美女也没有兴趣,对于饮食、衣服、花香、车乘都没有兴趣,而且也不想睡眠,他并不追求身体的乐受,渐渐地也仿佛已经修得「无我」了一样,没有其他任何的欲求、欲望……
【如是七岁乃至无有一欲之心,常坐不卧,无昼夜想,无疲极想,亦复无声香味触想,】
就这样七年里,已经发了菩提心的无诤念转轮圣王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欲心,他总是在打坐,也不躺下来睡觉,不分白天和晚上,也并不感觉疲惫,对于声、香、味、触完全无兴趣。
【而于其中常见十方,一一方面如万佛土微尘数等诸佛世界清净庄严,不见须弥及诸小山、大小铁围二山中间幽冥之处、日月星辰、诸天宫殿。其所见者,唯见清净庄严佛土,见是事已,随愿取之。】
无诤念转轮圣王(也就是阿弥陀佛的过去世)在这七年里,恒常地见到十个方向每一个方向像万佛国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的诸佛世界的清净庄严,就在这七年里,没有任何欲想,也总是夜不倒单,他总是看到十个方向无量佛国的清净庄严,在这些佛国当中,他看不见须弥山和众多的小山,也没有看到大、小铁围山,也没有看到大、小铁围山之间的幽冥之处(也就是地狱,他没有看到),也没看到太阳、月亮、星辰和诸天的宫殿,他所看到的只有清净、庄严的佛国。在这七年里,无诤念转轮圣王(阿弥陀佛的过去世)天天只看到清净、庄严的佛国,根据自己的喜好,他就开始学习一切佛国的精华……这样呢,就等于是汲取众佛国之所长。
【如转轮圣王于七岁中得受快乐,见于清净种种庄严诸佛世界,愿取上妙清净佛土;】
释迦佛说:就好像转轮圣王在整整七年中,一直在观赏十个方向的无量佛国,并且去学习和参考,无诤念转轮圣王希望建设一个上妙清净的佛国。
【转轮圣王太子无眴,乃至千子、八万四千诸小王等,及九万二千亿众生等,各七岁中心无欲欲,乃至无有香味触想,各于静处入定思惟,亦得见于十方世界,一一方面如万佛土微尘数等诸佛世界所有庄严,不见须弥及诸小山、大小铁围二山中间幽冥之处、日月星辰、诸天宫殿。】
那么,他的太子无眴(也叫不眴)以及转轮圣王的一千个儿子、八万四千所有的小王,还有九万二千亿的众生,在这七年里都没什么欲求(对于色、声、香、味、触都没有什么欲求),都在安静的地方入定思惟,而且他们都看到了十方世界每一个方向无量的诸佛世界的所有庄严,他们也看不到须弥山和众多的小山,也看不到大、小铁围山及中间的地狱,也看不到日月星辰、诸天宫殿。
【其所见者,唯见清净庄严佛土,如其所见,随而取之。如是一切诸大众等,于七岁中各得修行种种法门,或愿清净佛土,或愿不净佛土。】
他们见到的只有清净庄严的佛国土,而且根据他们所见的,他们去参考、学习……就这样,一切所有的大众,在这七年里就分别修行种种的法门。有的呢,就希望建设清净的佛土,或者说自己到清净的佛土去;有的呢,就希望哪里的佛土不清净,自己就去哪里帮它清净(大家的愿都不一样)。
【“善男子,尔时梵志过七岁已,持诸七宝奉献于佛及比丘僧,向佛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我已劝化转轮圣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至住处静坐思惟,乃至不听一人令入。】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这样过了七年之后,他带着七种珍宝奉献给宝藏佛,还有众多的比丘僧,他向佛合掌,对佛说:世尊,我已经劝化了无诤念转轮圣王,劝他发起了成就无上正觉的菩提心,而且无诤念转轮圣王回到住处,就静坐思惟,甚至不希望任何一个人进去打扰。
【我复劝化其王千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诸王子亦各还至所住之处静坐思惟,乃至不听一人令入。八万四千小王九万二千亿众生等,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各在静处端坐思惟,乃至不听一人令入。】
我也劝化了转轮圣王的一千个儿子,他们也都发了成正觉的菩提心了,这些王子也都回到住处静坐思惟(也是相当于闭关一样),不希望任何人进去打扰。八万四千个小王和九万二千亿众生也都发了成正觉的菩提心,都在静处端坐思惟,甚至不允许任何人进去打扰。
【世尊,今当令是转轮王等,从三昧起来至佛所,及我先所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悉令集此佛世尊所,一心端坐受于清净佛之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佛授记已,当取国土及名姓字。’】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您今天就可以让转轮圣王从「三昧」起(就是出定)来到您这里,包括我之前教化的使他们发菩提心的那些众生,您都可以让他们来到您这里,一心端坐,领受着清净的佛之世界,这样大家就可以在成就无上正觉的道路上不退转,希望他们都来到您这里,得到您的授记,了解自己未来的佛国以及自己成佛后的名号。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入三昧王三昧,入是三昧已,于其口中出种种色光青黄赤白紫。如转轮王在定中者,各于其前有化梵王,作如是言:‘汝等今者可从定起至于佛所,见佛世尊及比丘僧,礼拜围绕,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释迦佛说:当时,宝藏佛(其实也是宝海梵志的儿子)就入定了,他入的这种「定」是「三昧王三昧」(大家注意:「三昧王三昧」),宝藏佛入到了这种三昧之后,从他的嘴里就放射出了青、黄、赤、白、紫种种颜色的光,就好像转轮圣王在定中,看到他前面有一个化身的大梵天王(就是说大梵天王的化身),就去劝转轮圣王,说:你们都可以出定,到宝藏佛那里看一下宝藏佛世尊以及比丘僧,去礼拜围绕、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汝等当知,宝海梵志于七岁中作法会竟,今佛世尊复当游行诸余国土。’】
你们要了解,宝海梵志在七年里度化众生作种种法会也都比较圆满了,现在宝藏佛世尊他会游行其他的国土(就不仅仅在我们这里教化众生了,他会到其他地方去)。
【时转轮王等闻是言已,寻从定起。】
这个时候,转轮圣王等(也就是说像转轮圣王一样入定的那些太子、王子、各类小王等等等等一切众生)听到了化身大梵天王的说法之后,大家就都出定了,(出定了)就想要去见一下宝藏佛。
【尔时,诸天在虚空中作诸伎乐。是时圣王即便严驾,与其千子、八万四千诸小王等,九万二千亿人,前后导从出安周罗城向阎浮园。】
这个时候,所有的天人就在虚空中作种种美妙的伎乐,这个时候转轮圣王「即便严驾」(「严驾」就是气势盛大),浩浩荡荡地就带着自己的一千个儿子,带着八万四千种种的小王,还有九万二千亿众生等等,前面有向导,后面有侍从,就这样从安周罗城出发了,来到了宝藏佛所在的阎浮园。
【既到园外,如法下车,步至佛所,头面礼佛及比丘僧,却坐一面。】
到了园外边,转轮圣王他们就如法地下车,走路走到了佛这里,用自己尊贵的头顶礼宝藏佛的脚,也顶礼了比丘僧,之后,他们就坐在一边了。
【“善男子,尔时梵志白圣王言:】
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释迦佛的过去世)就对无诤念转轮圣王(阿弥陀佛的过去世)说:
【‘唯愿大王,持此宝物并及大王先于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种种珍宝八万四千安周罗城,如是福德今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这一世当中,释迦佛虽然示现为阿弥陀佛手下的大臣,但是实际上在「法」上,释迦佛是阿弥陀佛的导师;宝海梵志虽然是无诤念转轮圣王手下的大臣,但是在「法」上(在觉悟方面),他其实是无诤念转轮圣王的导师,这是大家了解的,仅仅就这一世而言是这样的。
此时,宝海梵志就劝无诤念转轮圣王说:大王,您把这些宝物都供养给佛了,之前您在三月也供养宝藏佛以及比丘僧种种的珍宝有八万四千(非常多),这一切的福德,希望您都能够回向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其王千子、八万四千诸小王等,九万二千亿人,皆悉教令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对于无诤念转轮圣王的一千个儿子,以及八万四千左右的小王,还有九万二千亿人,宝海梵志都是这样教化的,让他们把自己大布施的功德都回向自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复作是言:‘大王当知,以此布施不应求于忉利天王、大梵天王。何以故?王今福报所有珍宝,皆是无常无决定相犹如疾风。是故应当以此布施所得果报,令心自在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无边众生令入涅槃。’】
而且,宝海梵志还劝无诤念转轮圣王说:大王,您要了解,您做了很多很多的布施,您获得了很多福德,但是您这些福德不应该用来再求当个忉利天王或者当个大梵天王,那都不究竟了,为什么呢?大王啊,您现在其实拥有很大的福报,有这么多的珍宝,但是您知道,这些珍宝其实都是无常的,没有决定之相,它们都不是永恒的,不是恒久的,无常来的时候,可能瞬间就不见了,这些珍宝都是无常的,就像刮得很快的风一样,无常说来就来了。所以说,大王啊,你要把您大布施所得的果报都回向自己能够心得自在,速速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回向自己速速地成佛,从而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让大家入到涅槃解脱的状态里……
我们都知道,「六度」的第一度(六波罗蜜的第一波罗蜜)就是「布施」,「布施」非常重要!「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可以帮助我们度掉自己的悭贪吝啬心,甚至说帮助我们消除「我执」。「财布施」会使我们在财上变得很富有;「法布施」会使我们在法上变得很富有,「布施」真的有很善的果报。但是,我们「布施」之后,这些功德也好,福德也好,我们不应该去求「三界」轮回内的善果,因为那都不究竟,我们要回向自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佛)。只有成佛了,才能够最圆满地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只有成佛了,才能最究竟地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在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方面做得其实特别好!他作为宝海梵志的时候,也是倾其所有地对于宝藏佛和众多的比丘僧作大布施,也倡导所有人作大布施。但关键的关键:「财布施」之外,他能广泛地进行「法布施」。度众生都是一批一批、一片一片、一群一群地这样度,非常有效率。「财布施」也作了,「法布施」也作了,其实,「法布施」有的时候就包含着「无畏布施」。当众生有智慧了,尤其是明了了实相了,或者说明心见性了,他就无所畏惧了。「无畏布施」其实很多时候就包含在「法布施」当中,当然,「财布施」有的时候也能够包含着「无畏布施」,比如说,一个众生穷得吃不起饭,都快饿死了,你给他财富,他能吃上饭了,他就无所畏惧了,是吧?所以说,「财布施」、「法布施」有的时候会把「无畏布施」包含在里面。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我们真的要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他所倡导的就是他所行的,他所行的就是他所倡导的……
释迦佛是一个非常言行一致的人!我们也要做这样言行一致的人……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往期推荐


19《悲华经》第三卷  第三品之二“通行证”

18《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魔王也发了菩提心”

17《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鬼也发了菩提心”

16《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唯美的阿弥陀佛”

15《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最美的劝谏”

14《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释迦佛过去世度阿弥陀佛”

13《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宝藏佛解梦”

12《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虔诚大供养”

11《悲华经》第二卷  第三品之一“依大悲而取不净土”

10《悲华经》第一卷  第二品“广长舌光的威力”


相关文章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随缘分享】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

醍醐随缘分享 醍 醐 学 院修行核心在哪儿呢?回归那个「虚空」「不著」「不住」Tihu Buddh...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佛教故事】未曾闻死亡声响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未曾闻死亡声响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3

《华严经》要点复习003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1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1

《华严经》要点复习001CELEBRATION【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释迦牟尼佛...

【禅修课】第三期 029 《佛遗教经》与“透视”

【禅修课】第三期 029 《佛遗教经》与“透视”

 ▼禅修课▲         ∧第三期∨ ⩓佛遗...

【禅修课】第三期 027 “做人”

【禅修课】第三期 027 “做人”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