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159(第四九卷)普贤行品 第三十六(下)


▲点击上面“醍醐分院”关注我们!

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所讲的偈颂……
【入于如是智,修其最胜行,常作普贤业,广度诸众生。】
一切佛就入到这样的智慧中,修那最殊胜的圣行;一切诸佛常作普贤之业(普贤,就意味着尽虚空法界到处遍在——普遍的贤圣;尽虚空、遍法界去行一切善,这就是普贤),一切诸佛就这样广泛地利益着所有的众生。
【身业无障碍,语业悉清净,意行亦如是,三世靡不然。】
一切的诸佛,他们在身体造作的一切行为方面没有任何障碍(什么是障碍呢?我们造的「恶」就是我们的障碍,因为「恶」会形成恶的果报)。「身业无障碍」,是指一切诸佛在「身」方面不会造作一切恶。在「语」方面(在口方面)也非常地清净,在「意识、意念」(起心动念)上也非常地清净。过去世的佛、现在世的佛、未来世的佛都是这样的,「身、口、意」都非常地清净。如果说「身、口、意」不清净,他就一定不是佛。
【菩萨如是行,究竟普贤道,出生净智日,普照于法界。】
一切佛在因地作为菩萨就是这样修行的,当究竟(圆满)了普贤之道(遍一切处地行善利益众生),这个时候就出生了「净智日」(在极清净的状态下显发一切智,智慧就是太阳,就是光明),可以普照一切法界。
【未来世诸劫,国土不可说,一念悉了知,于彼无分别。】
那么成佛之后,也会了解未来世一个大劫又一个大劫,有各种各样的国土,佛在一念之间都能了知,但是对于这一切却没有分别。
【行者能趣入,如是最胜地,此诸菩萨法,我当说少分。】
真正的修行者,就能够入到以上提到的这样最殊胜的境地。其实以上的这些「法」适合于所有的菩萨,所以我就稍微讲一讲。
【智慧无边际,通达佛境界,一切皆善入,所行不退转。】
当我们的智慧也没有边际的时候,才能通达佛的境界,可以很轻松地入到任何事物的真相当中去;当我们的智慧没有边际的时候,我们所行的一切就不会再退转(换句话讲,如果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退转,就证明我们的智慧还没有达到无边际的程度)。当智慧具足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退转的。
【具足普贤慧,成满普贤愿,入于无等智,我当说彼行。】
一切诸佛都已经具足、圆满了普贤的智慧,遍知一切,他们也成就、圆满了普贤的大愿。
「普贤的大愿」,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得比较简略,大家可以再结合《悲华经》看一下普贤菩萨在因地的大愿。
「入于无等智」,一切诸佛都入到了无与伦比的智慧中,普贤菩萨说,我会给大家讲一讲一切诸佛所行之行。
【于一微尘中,悉见诸世界,众生若闻者,迷乱心发狂。】
佛能够在一粒微尘中就见到所有的世界,佛可以进入到任何事物的极微细之处去(或者说,他的视线、他的注意力落在哪儿,从这里他就能看到整个法界的一切世界一切的真相),但是众生因为没有证得,他听到这些的时候是不相信的。「迷乱心发狂」,他怎么也不能理解,他的思维就会比较燥乱,甚至显得有些反感和冲动。
【如于一微尘,一切尘亦然,世界悉入中,如是不思议。】
在任何一粒微尘里深入进去,就能看到一切世界。一切微尘都是这样的,任何一粒微尘你都能进去,进去看到一切世界,这当然是不可思议的。
【一一尘中有,十方三世法,趣刹皆无量,悉能分别知。】
在任何极微细的微尘(微粒)当中,就含藏着十方三世的一切法(就是说,「一」中含着无量法)。那么任何一粒微尘中所含的「六道」的各道及一切的世界,也都是无量的,佛都能完全清楚地了解。
【一一尘中有,无量种佛刹,种种皆无量,于一靡不知。】
任何一粒微尘里都有无量的佛国,各式各样的,真实无量。
当你真的能够在禅定中入到一粒微尘当中去,发现这微尘中广袤无垠的世界的时候,你的世界观一定会改变,你肯定不会再计较肉眼所见的那一点点浅薄之相。
【法界中所有,种种诸异相,趣类各差别,悉能分别知。】
佛可以完全了知法界内所有各种各类的相,六道的各道,众生各种各样的类别,他们完全了解。
【深入微细智,分别诸世界,一切劫成坏,悉能明了说。】
佛能够深入到极微细的智慧中,能够了解所有的世界,也能了解一切劫(时间上)的成和坏都是怎样变化、更替的,他都能明了地讲清楚。
当然这需要极深的禅定功夫。如果天天只打坐半小时、一小时,这是很困难的。在《安般守意经》里提到,释迦佛动不动一坐就是九十天;还没起坐呢,再坐九十天(三个月——九十天,一打坐就是九十天)。所以,已经有一定禅定功夫的师兄,如果想要具备佛这样的一切智、极微细智,打坐的时间还是要再多些。
【知诸劫修短,三世即一念,众行同不同,悉能分别知。】
佛能够了知哪个大劫有多长、哪个大劫有多短;佛要是想要去到过去世、现在世或者未来世,就是一念之间。那么众生的一切行为是相同还是不相同,等等等等,一切都能够了解得非常清楚。
【深入诸世界,广大非广大,一身无量刹,一刹无量身。】
佛可以深入到所有的世界,这些世界可能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佛的一种身形就可以入到无量的世界去,或者说在同一个世界示现无量种身形(都非常地轻松和简单——这是禅定境界)。
有的师兄已经试过了,我们可以在禅定中把自己入到无量的世界当中去,或者说在同一个世界示现各式各样的身形。如果禅定境界不可以讲的话,那么就没有《华严经》了,也不会有百分之八十的佛经。所以感谢古往今来的这些圣者,把这些经验传导给我们,把他们走过的路展现给我们,不然我们不知道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走得对不对。
其实「交流」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的学习。在佛门当中经验的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佛弟子不学经的话,真的会障碍自性智慧的开发,障碍自性神通的开发……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十方中所有,异类诸世界,广大无量相,一切悉能知。】
十个方向各种类型的所有世界,可以说非常广大,有无量种形相,佛都能了知。

【一切三世中,无量诸国土,具足甚深智,悉了彼成败。】
那么一切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那得有多少国土啊(数也数不清),具足甚深智慧的佛,能够完全了解这些国土是怎样兴衰的。
【十方诸世界,有成或有坏,如是不可说,贤德悉深了。】
十方所有的世界,有的正在形成,有的正在败坏,就这样,有无量不可说的世界,具备贤能、圣德的佛完全明了(非常清楚)。
【或有诸国土,种种地严饰;诸趣亦复然,斯由业清净。】
有一些国土,它的地面装饰得非常美丽、庄严。其实,「六道」的各道都有一些比较清净的地方,这是因为众生所造的业比较清净。
【或有诸世界,无量种杂染;斯由众生感,一切如其行。】
有一些世界就是乱七八糟的——非常染污,这种染污也是无量种;这都是众生业感导致的,造什么就显什么(造恶就显恶)。
【无量无边刹,了知即一刹,如是入诸刹,其数不可知。】
对佛来说,无量无边的这些世界,了知起来那么简单,就好像了解一个世界一样。就这样,佛可以入到无量的世界,数也数不清有多少世界。
【一切诸世界,悉入一刹中,世界不为一,亦复无杂乱。】
佛可以把一切所有的世界放一个世界之内,这些世界还是各自(不是说混为一团了),但是也一点儿都不乱。
【世界有仰覆,或高或复下,皆是众生想,悉能分别知。】
这个世界,有仰躺着似的,有覆盖着似的;有朝上的,有朝下的;有的好像挺高的,有的比较低……
这所有的世界,都是众生的「想」所显现的,就是众生共同的心念所想象的(就是说「共业」嘛,「共业」其实是众生共同的心念),众生共同的心念就一起显化出这个世界的样子了。所以说,这个世界清净或者染污,你在其中也占了一份的力量(你也出了一份力),佛就能了解这一切的世界。佛并不是造物主,但佛是「正遍知」,他都能了解。
【广博诸世界,无量无有边,知种种是一,知一是种种。】
虽然放眼一望法界无比广博,有各式各样的世界,无量无边,但这所有的世界又好像是一种世界(就是说,众生的心幻化的世界,也是众生业感的世界)。众生的这个幻化(这心的幻化),幻化了无量种,众生的业感感召来了无量种。
【普贤诸佛子,能以普贤智,了知诸刹数,其数无边际。】
被普贤教化出来的这些佛子,就有了法界思惟,就拥有了普贤的这种智慧,能够了知所有世界的数量,其实这数量是没有边际的(是算不清的)。
我们都知道:普贤定功第一、神通第一,遍满法界间,所以普贤是真的像佛一样「正遍知」(本身他也是普贤王如来嘛,他是示现为菩萨),所以法界内有什么问题,问普贤就可以了,他都知道。
【知诸世界化,刹化众生化,法化诸佛化,一切皆究竟。】
知道一切世界都是「心」幻化出来的:世界是幻化的,众生是幻化的,法是幻化的,甚至说佛这个相也是幻化的……
你了解「一切都是幻化」的时候,就说明你这个思想比较究竟了。谁幻化的?心念幻化。为什么说是「心念的幻化」呢?你有什么「心」就显什么「相」,所以说是「心念」的幻化。
【一切诸世界,微细广大刹,种种异庄严,皆由业所起。】
再次地强调:一切所有的世间,不管是很微细的还是非常广大的,虽然有着种种不同的庄严,但都是「业」所导致的(就是众生的造作所导致的,那么众生的造作根本上是心念的造作,「心念」决定了一切)。
所以,《华严经》虽然反复地在讲神通,但是自古以来没有谁敢诽谤《华严经》,因为《华严经》也总是强调:这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唯心所现。
《华严经》是「空有」极其圆融、极其无碍、极其通达的一部经典,它不停地讲神通、讲境界,但是也一直在强调都是「心」幻化的,让你永远地保持清净、保持清醒,不会着魔。如果你只是只鳞片甲、断章取义地看了《华严经》的一小段落,那你可能会误解《华严经》;但是你把《华严经》通篇学完或者说至少学三品以上的内容,你应该对《华严经》就不会再误解。所以,古来的大德无不赞叹《华严经》!
宣化上人曾经讲过:研究经典,学习经典,是开智慧的途径。尤其《楞严经》,是开智慧的经。《法华经》,是成佛的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既是开智慧的经,也是成佛的经,二者兼而有之。开智慧是慧足,成佛是福足;福慧双全,就有智慧眼。所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十全十美的经,既有一举数得的功效,又具有福慧双全的功德……
感恩《大方广佛华严经》!
感恩普贤菩萨摩诃萨!
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华严经》159(第四九卷)普贤行品 第三十六(中)

你学的所有经、念的所有佛、诵的所有咒、打的所有坐...

【禅修课】第二期041 “安般”



相关文章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8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8

《华严经》要点复习008CELEBRATION---------醍 醐---------?华严境界,真实不虚...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1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1

《华严经》要点复习001CELEBRATION【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释迦牟尼佛...

【禅修课】第三期 031 “正念”

【禅修课】第三期 031 “正念”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第三期 030 “放牛的比喻”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 028 “怎样修”

【禅修课】第三期 028 “怎样修”

 ▼禅修课▲         ∧第三期∨&nbs...

【佛教故事】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佛教故事】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佛为生漏梵志说法往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