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第39课·弥勒得授记

00:00

上节课讲到,宝海梵志弟子当中的毗舍耶无垢也发了愿,希望在人的寿命八万岁的时候成佛,并且他请求宝藏佛给他授记。

【“时,宝藏佛告毗舍耶无垢言:‘善男子,菩萨有四懈怠。若菩萨成就如是四法者,贪著生死,于生死狱受诸苦恼,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四?下行、下伴、下施、下愿。】

释迦佛说,当时宝藏佛就告诉毗舍耶无垢,说:善男子,菩萨有四种懈怠,如果菩萨有这四种懈怠的情况,他们就会贪著生死轮回,就会一直在生死轮回的监狱里承受种种的苦恼,就不能够快速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会影响他们快速成佛)。哪四种情况属于是菩萨懈怠的表现呢?分别是:「下行、下伴、下施、下愿」。

【云何菩萨下行?或有菩萨破身口戒不能善护,是名下行。】

接下来详细解释了菩萨懈怠的表现,第一种是「下行」,指的是如果菩萨不能够很好地守护「菩萨戒」,他破了身方面、口方面的戒,这就叫「下行」(向下行走)。

【菩萨下伴,亲近声闻及辟支佛与共从事,是名菩萨下伴。】

「下伴」,指的是菩萨亲近「声闻乘」及「辟支佛乘」的这些圣者,与他们一起共事,却没有亲近比自己果位高的菩萨,或者没有亲近佛。

亲近比自己的境界低的这些修行者,这就叫「下伴」(选择陪伴者的程度是在自己的下面),这是菩萨懈怠的另一种表现。

【云何下施?不能一切舍诸所有,于受者中心生分别,为得天上受快乐故而行布施,是名菩萨下施。】

菩萨懈怠的第三种表现是「下施」,就是在布施方面不能够舍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在布施的时候,对于那些接受布施的人还心生分别;甚至说,是为了得到生天的果报(去享受天上的种种快乐)而去作布施,这就叫菩萨的「下施」(下等的布施)。

这种布施就不太好:首先,他不能够舍弃所有;其次,对于接受布施的人心生分别;最后,他贪求去天上,领受快乐。这样的情况都说明这个菩萨作的布施是最下等的布施,简称「下施」。这也是菩萨懈怠的表现。

【云何下愿?不能一心愿取诸佛净妙世界,所作誓愿不为调伏一切众生,是名菩萨之下愿也。】

菩萨懈怠的表现还有一种叫「下愿」(发的愿是下等的),他不能一心愿取诸佛净妙世界,他所作誓愿不为调伏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的下等发愿。

下等发愿也是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这个菩萨不能够专心地、一心地想要去诸佛的净妙世界;第二个方面,他发的愿不是为了调伏一切众生,所以这个菩萨发的愿就不好。

【菩萨成是四懈怠法,久处生死受诸苦恼,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藏佛说:如果说菩萨成就了这四种懈怠之法(具足这四种懈怠的情况),那么,这个菩萨就会长期在生死轮回中受着种种的苦恼,不能快速成佛。

【善男子,复有四法,菩萨成就则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四?】

然后又讲,说:善男子,还有四种情况,如果菩萨成就了,就能快速成佛(快速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哪四种情况呢?

【一、能持禁戒,净身口意,护持法行;】

第一、要持好禁戒,清净「身、口、意」,护持法行。

持好「身、口、意」方面的戒,依「法」而行(「法」怎么讲,你就怎么做),就能够使得菩萨快速成佛。

所以我们想要快速成佛,第一个讲的还是「持戒」。

【二、亲近修学大乘之人,与法同事;】

第二、要亲近修学「大乘」的人,与法同事。

你要亲近善友、善知识,最好是亲近那些比你层次高、境界高的人,或者比你更精进的人。亲近修学「大乘」的,与法同事。你们的理念也都是差不多的,方向是一致的。

【三、所有之物能一切舍,以大悲心施于一切;】

第三、自己所拥有的所有物品,都可以「舍」出去。靠着「大悲心」,可以布施一切。

【四、一心愿取种种庄严诸佛世界,亦为调伏一切众生。】

第四、一心一意地(专心定意地)就想要去到有着种种庄严的佛国,同时,也希望能够调伏一切众生。

【是名四法,菩萨成就则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藏佛说:这四种情况如果菩萨具足的话,就能快速成佛。

因为比较重要,我们再一次地强调一下:第一,要持好戒,依法而行;第二,亲近修学「大乘」的人,尤其可以亲近修得比我们好的人;第三,所拥有的一切物品都能够舍出去;第四,一方面是专求去到佛国,再一个要调伏一切众生。如果这四种情况都具足,那么,我们肯定就能快速地成佛。

【复有四法,菩萨成就能持无上菩提之道。何等四?】

接下来,宝藏佛又讲:还有四种法,如果菩萨成就了,就能够持无上菩提之道,哪四种法呢?

【精勤行于诸波罗蜜,摄取一切无量众生,心常不离四无量行,游戏诸通。】

首先,要精勤地行于种种「波罗蜜」(要认真地修「六度」);第二,要摄取一切无量众生(广泛地去摄受众生、去利益众生);第三,心常不离「慈、悲、喜、舍」(四无量行);第四、游戏种种神通。

大家注意:在《悲华经》当中也是蛮重视「神通」的,如果说有的师兄觉得《华严经》太长了,没有心思或者没有时间去学,那么学《悲华经》的时候注意,「神通」也是鉴定一个人修行的重要标志(当然是在持好戒的情况下)。

【是名四法,菩萨成就能持无上菩提之道。】

宝藏佛说:如果菩萨能够具足这四种法,就能够持无上菩提之道(证得无上的觉悟)。

我们再一次地强调一下这四种方法:第一,要精进地修「六度」;第二,要「度」一切众生;第三,心常保持在「慈、悲、喜、舍」当中;第四,证得种种神通。

其实,我们也知道,禅定是激发神通最快的。如果想证得种种神通,打坐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在《巴利三藏》中,佛也是反复强调的。如果以上四种法都具足的话,我们就能够快速地证得「无上菩提」(无上的觉悟)。

【复有四法,令心无厌。】

然后,宝藏佛又说:还有四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心在修行的过程中不会厌倦。

这也非常重要!有的师兄修着修着就厌倦了,有四种方法是防止厌倦的。

【何等为四?一者、行施,二、听法,三、修行,四、摄取众生。如是四法令心无厌,菩萨应学。】

第一,行布施。布施习惯了,你会上瘾的,你会爱上作布施,布施会给众生、给自己都带来无量的快乐。

第二,要坚持听经闻法。一定要坚持听法,一听法,总是会长见识,学到更多的智慧,这个时候心也愉悦,不容易厌倦。

第三,要坚持修行。其实听法就有助于修行。

第四,要摄取众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摄受众生(去影响他们,去度他们)。

这四种方法可以帮助菩萨的心不厌倦。

【复有四无尽藏,是诸菩萨所应成就。何等四?一者、信根,二者、说法,三、善根愿,四者、摄取贫穷众生。是为菩萨四无尽藏,具足修满。】

然后,宝藏佛又说:还有四种「无尽藏」是所有菩萨应该成就的。

第一,是信根。要对于「佛、法、僧」具足信心。

第二,讲法。菩萨要试着去讲法。

第三,善根大愿。要发大愿。

第四,摄取贫穷众生。不因为这个众生穷,你就懒得理他、懒得度他,不可以的。

这是菩萨的四种无尽藏,一定要修圆满。

【复有四清净法,菩萨成就。何等四?】

接下来,宝藏佛又说:还有四种清净法是菩萨能够成就的,哪四种呢?

【持戒清净,以无我故;】

首先,「持戒清净」。因为本自无我的缘故,那个「我」都不存在,犯戒也就不可能了。众生犯戒,往往也是因为执著肉身是「我」造成的;常处在「无我」的状态,就不容易犯戒了。

【三昧清净,无众生故;】

四种清净法的第二种,「三昧清净」。总是在禅定的清净中,连「众生相」都看不见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智慧清净,无寿命故;】

四种清净法的第三种,「智慧清净」。其实就是我们自性本体,它是一切智慧的源头(原产地、发源地),这自性如此的清净,不生不灭,就无所谓寿命。

【解脱知见清净,以无人故。】

四种清净法的第四种,「解脱知见清净」。在证到极致,入到本源(一真法界)的时候,你的解脱方面的知见一定是最清净的,因为你就是解脱本身,在这里也就没有「人相」了。

所以说,极致的清净就是佛性(自性),这里没有「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没有「人相」,这是四种清净法。

【是为四清净法,菩萨成就,以是故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虚空法轮,转不可思议法轮,转不可量法轮,转无我法轮,转无言说法轮,转出世法轮,转通达法轮,转诸天人所不能转微妙之轮。】

宝藏佛说:成就了这四种清净法,菩萨就可以快速成佛,转虚空法轮,转不可思议法轮,转不可量法轮,转无我法轮,转无言说法轮,转出世法轮,转通达法轮,转诸天人所不能转的微妙之轮。

也就是说,成就了这四种清净法,菩萨就可以成佛了,就开始像佛一样转法轮(讲法)了,而佛讲的法是天人无法讲出来的。

【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初入贤劫五浊灭已,寿命增益至八万岁,汝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弥勒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接下来,宝藏佛就开始给毗舍耶无垢尊者授记了,说:善男子,未来世过一恒河沙一样无量的劫数,入到第二恒河沙一样无量劫数的后面部分,最初入到贤劫的时候,五浊恶世已经消灭了,人类的寿命又增长到了八万岁了,那个时候,您就会在这个贤劫当中成佛,您成佛后,名号是「弥勒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里,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毗舍耶无垢尊者是弥勒佛的过去世,而且在这一世,他也是宝海梵志的弟子(释迦佛过去世的弟子)。

【“尔时,毗舍耶摩纳在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以种种华香、末香、涂香,供养于佛及比丘僧,以偈赞佛:】

这个时候,这个善男子(毗舍耶无垢)就在宝藏佛前,用自己尊贵的头顶礼宝藏佛的脚,然后安住在一边了,用种种的花香、末香、涂香供养宝藏佛,还有比丘僧,又讲了一个偈颂赞美宝藏佛。

【“‘世尊无垢,如真金山,眉间毫相,白如珂雪,

应时为我,说微妙法,记我来世,作天人师。

谁有见闻,而当不取,仙圣大觉,世灯功德?’】

说:伟大的世尊,您是如此的清净,没有垢染,就像真金做的山一样金灿灿的,您的眉间白毫白得就像珂雪一样,您在最恰当的时机给我讲说了微妙之法,并且给我授记,说我来世将成佛,成为天人之师。谁见到您、听闻了您的讲法,都会极大地受益的。您是伟大的仙人、圣人、大觉悟者,您是世间的明灯,您的功德无可限量。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一千摩纳,唯除一人,悉共读诵比陀外典,皆已劝化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拘留孙、迦那伽牟尼、迦葉、弥勒。其第五者,名师子光明,亦如是。其千人中,唯除一人,其余皆愿于贤劫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的这一千个弟子(这一千个摩纳)里面(本来是三亿个弟子,这一千个之外的弟子都授记完了,又单独讲了这一千个),除了一个人之外,大家都在读诵就是毗陀外道典籍。虽然他们在读诵外道典籍,但是最终还是被度化了,他们未来都会成佛。前面已经授记了很多了,像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那伽牟尼佛)、迦叶佛、弥勒佛等等,然后第五个是「师子光明佛」。这一千个人里除了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在贤劫当中会成佛。

【于其众中最下小者,名持力捷疾,宝海梵志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汝今莫观久远,当离心觉,为诸众生起大悲心。’】

在这些大众中,最下小的一个叫「持力捷疾」。

「最下小」,一个指的是年纪小;再一个呢,就是修得稍微差一点儿(他跟师兄们比稍微差一点儿,这个弟子叫持力捷疾)。

宝海梵志也教化他,让他发菩提心,说:「善男子,汝今莫观久远,当离心觉,为诸众生起大悲心」。

宝海梵志说:善男子,你今天也不要再犹豫不决了,要离开妄心、意识心而觉悟,为所有众生发大悲心。

【“尔时,梵志即为持力捷疾,而说偈言:

“‘阴界诸入,所摄众生,畏老病死,堕于爱海;

闭在三有,可畏狱中;饮烦恼毒,互相侵害;

长夜堕在,苦恼海中;痴盲无目,失于正道;

久处生死,机关所覆。】

这个时候,宝海梵志就给持力捷疾讲了个偈颂,说:「五蕴」(五阴)、「十八界」、「六入」,它们所摄取的这一切众生,都是害怕「老」、「病」、「死」的,这些众生都堕落在爱欲的海洋里,他们被关闭在三界(三有)这可怕的牢狱中;经常服用着烦恼之毒,互相侵害;在漫漫长夜,堕落在苦恼海中;他们如此的愚痴,像盲人一样没有眼睛,没有办法找到正道;这些众生常处在生死轮回中,「机关所覆」(很难出离)。

【三有众生,诸苦炽然,以离正见,安住邪见;

周回生死,五道之中,不得休息,譬如车轮。】

这三界(三有)内的众生,种种的苦炽烈地燃烧着,他们离开了正见,安住在邪见;反复地轮回在「五道」(我们知道,阿修罗在四道都存在,有的时候就讲是五道,有的时候把阿修罗单独剔出来讲,就是六道),众生一直在轮回中,不能停歇,就像车轮一直转一样。

【有诸众生,失于法眼,盲无所睹,又无救护;

汝应修集,无量智慧,令离痴惑,使发菩提。】

宝海梵志说:有一些众生可能也在修行,但是没有「择法眼」,也是像盲人一样,看不见正法,没有人去救护他们;所以今天你要好好地修集无量的智慧,帮助众生远离愚痴和迷惑,帮助众生发菩提心。

【应与众生,作善知识,为烧爱结,解烦恼缚,

应为是等,发菩提心。

失法眼者,为痴所覆,为离痴故,应与胜道。】

你要给众生当个善知识,帮他们烧掉爱欲的结缚,解除烦恼的锁困。为以上种种原因,你一定要发菩提心。那些失掉了择法眼的众生,被愚痴覆盖着,要帮助他们离开愚痴,与殊胜的佛道相应。

【生死有狱,大火炽然,与法甘露,令其充足。

汝今速往,至于佛所,头顶礼足,作大利益。

当于佛所,发妙胜愿,所愿胜妙,善持念之。】

宝海梵志劝自己的弟子持力捷疾说:生死轮回中有大地狱,里面炽烈地燃烧着种种大火,你要用法的甘露去浇灭这些地狱的猛火,并且让众生得到饱足。

你今天要赶快来到佛这里,用自己的头顶礼佛的脚(去拜佛),这样你能得到极大的利益。而且,你要在佛这里发下微妙殊胜的大愿,一旦发了大愿了,要好好地为了大愿的实现而努力。

【汝当来世,调御天人,亦当愿施,众生无畏,

拔济一切,悉令解脱;亦令具足,根力觉道,

雨大法雨,施智慧水,灭诸众生,苦恼之火。’】

而且,宝海梵志也鼓励自己的弟子持力捷疾,说:你在未来世会成佛的,能够调御天界和人界的众生,所以你肯定是愿意把无所畏惧的这种安稳、舒适布施给所有众生的,你会愿意拔济一切众生,让大家解脱的;你会愿意帮助众生具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的;你会愿意降下大法雨,向大家布施智慧水,灭掉众生的苦恼之火的。

【“善男子,尔时持力捷疾作如是言:‘尊者,我今所愿,不求生死果报,不求声闻、辟支佛乘,我今唯求无上大乘,待时待处,待调伏众生,待发善愿,我今思惟如是等事。尊者,且待须臾,听我师子吼时。’】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持力捷疾这个弟子,他就回答自己的师父宝海梵志,说:尊者呀,我今天的发愿,我是不求生死轮回中的果报的,我也不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声闻乘或者辟支佛乘,我只希望我能成就无上的大乘,在合适的时机、在合适的地方,去调伏该调伏的众生,其实我正准备发大愿呢,我心里一直想着这些事情。尊者呀,稍微等我一会儿,我一会儿会给大家讲我的大愿的。

这样的话,就等于宝海梵志的三亿个弟子全都得度了。他们全都发了菩提心,也都发了大愿或者准备发大愿,也都得到了授记……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渐渐却行,有侍者五人,一名手龙,二名陆龙,三名水龙,四名虚空龙,五名妙音龙,而告之曰:‘汝等今者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接下来,释迦佛又讲,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就渐渐「却行」(「却行」就是退却着行走,为什么要退着走呢?因为宝藏佛在前面,自己直接一转身就走了,好像显得对佛不尊敬一样的)。

在社交礼仪上,也会有导师告诉我们说:你离开老总办公室的时候,最好是不要背对他,你要退后走,甚至在关门的时候,都不要用你的后背向着老总,那样显得不尊敬。

这里,宝海梵志也是在给我们讲这种礼仪,他虽然准备要离开这里了,但是前面这是宝藏佛呀,他不想直接一转身就走,他慢慢地后退着走,后退着走,离佛越来越远,这样走。

宝海梵志身边当时有五个侍者(这五个侍者的名字都有点搞笑,都带个「龙」字):第一个侍者叫「手龙」;第二个叫「陆龙」;第三个叫「水龙」;第四个叫「虚空龙」;第五个叫「妙音龙」。

宝海梵志又劝自己身边的这五个侍者说:你们今天也可以发一下成正觉的菩提心。

【五人报曰:‘尊者,我等空无所有,无以供养佛及众僧,未种善根,云何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然后这五个人就对宝海梵志说:尊者,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没有办法供养佛和众多的僧人,所以一直也没种什么善根,我们怎么敢发菩提心呢?我们什么都没做,连「布施」都没作,我们怎么敢发菩提心呢?

【善男子,尔时梵志,以左耳中所著宝环持与手龙,右耳宝环持与陆龙,所坐宝床持与水龙,所用宝杖与虚空龙,纯金澡罐与妙音龙,】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就把他左耳朵上佩戴的宝环摘下来,送给了侍者当中的「手龙」;又把右耳朵佩戴的宝环摘下来,送给了侍者当中的「陆龙」;他把自己所坐的这个珍宝镶嵌的床,送给了侍者当中的「水龙」;把自己用的珍宝镶嵌的手杖,就送给了侍者当中的「虚空龙」;又把纯金的这个澡罐(纯金打造的,洗澡时装水的罐子)送给了侍者当中「妙音龙」。

【如是与已,复作是言:‘童子,汝今可持此物供养佛及众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把这些贵重物品送给了自己的侍者之后,就劝他们说:童子们,你们现在可拥有一些贵重物品了,你们可以拿着这些物品去供养佛和众多的僧人,然后顺便把菩提心发一下。

这里也是有点儿幽默,宝海梵志度众生不遗漏任何一个人,见谁都劝谁发菩提心。自己的孩子都发了菩提心,都得了授记,然后又劝弟子,弟子都发了心,得了授记,又劝侍者去发菩提心,而且侍者说自己一无所有,没办法供养,宝海梵志就先送礼物给他们,人人手里都有供养物了,然后让他们去供养,顺便把菩提心发一下。

所以,释迦佛过去世也是比较执著(在度众生方面),但是也是比较可爱的。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一世是释迦佛的过去世,他是转轮圣王的大臣——宝海梵志,而宝藏佛是他的儿子……

相关文章

第38课·一切为了众生

第38课·一切为了众生

上节课讲到,宝海梵志有一个弟子叫作「火鬘」,他其实是「拘留孙佛」的过去世,他已经得到了宝藏佛的授记。【“善男子,尔时第二摩纳,字虚空,在佛前坐,白佛言:‘世尊,我于来世次拘留孙如来之处,人寿三万岁,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接下来,释迦佛又讲,善男子,当时第二个摩纳(「摩纳」,就是年纪轻轻就开始修清净行的人,其实也...

 ♥49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八)”☀

♥49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八)”☀

我们继续来了解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作为宝海梵志时所发的大愿。【有诸菩萨,其心质直无有谄曲,闻佛说法即得八万四千诸法门、八万四千诸三昧门、七万五千陀罗尼门。】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我成佛之后,要是有一些菩萨(他们)的内心坦白、正直、单纯,没有谄媚和弯弯绕,希望他们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门;希望他们听闻了我的...

♥50《悲华经》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九)”☀

♥50《悲华经》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九)”☀

我们继续来了解释迦牟尼佛作为宝海梵志的时候所发的大愿。【“‘世尊,我以三昧力故,舍第五分所得寿命而般涅槃。我于是时,自分其身如半葶苈子,为怜愍众生故求般涅槃。】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成佛之后,我靠着三昧禅定的力量,舍掉了第五分所得寿命而般涅槃。「第五分所得寿命」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当时人的寿命最多可以活到一百岁,释...

♥58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58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上节课讲到,宝藏佛给宝海梵志一摩顶,宝海梵志就返老还童了,变成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头面礼敬宝藏如来,礼佛足已,在于佛前,白佛言:‘世尊,所言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齐几名为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云何菩萨无畏庄严具足于忍?’】接下来,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菩...

♥65《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戒之重要”☀

♥65《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戒之重要”☀

上节课讲了,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在行「布施波罗蜜」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舍掉自己身体器官的故事,而且释迦佛这样舍了无数次……【“善男子,今我略说往昔所行檀波罗蜜。我行檀波罗蜜时,过去诸菩萨行菩萨道时,亦无有能行如是行;未来之世行菩萨道,亦无有能行如是行。】接下来,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今天我只是很简单地给大家讲了一下,我...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