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大乘密严》之境 07

名生本于相,相起复从缘,种种诸分别,皆因相而有。根境瓶衣等,蕴法所合成,分别从此生,了知而简异。若动若非动,一切诸世间,皆因痴暗生,愚冥以为体。长短等诸色,音声与香界,甘苦坚滑等,意识之所缘。善与不善性,有为无为法,乃至于涅槃,斯为智之境,念念常迁转,皆依识以生。譬如磁石力,吸铁令回转,末那于藏识,当知亦复然。如蛇有二头,各别为其业,染意亦如是,执取阿赖耶,能为我事业,增益于我所,复与意识俱,为依而转谢。

身中暖触生,运动作诸业,饮食及衣服,随事而受用,腾跃或歌舞,种种自欢娱,持诸众生身,斯由意功力。于如梦翳等,一切诸境界,起种种分别,不知唯自心。如人在空中,走索以游戏,飘危不安固,分别亦如是,分别无所依,但行于自境。譬如镜中像,识种种而见,愚夫此迷惑,非诸明智者。仁主应当知,此三皆识现,于斯远离处,是即名真实。持进菩萨等,及圣目乾连,遍观诸亿刹,种种皆严好,于彼庄严中,此土最殊胜。极乐及现喜,乃至于下方,无量亿土中,诸佛所称赞,皆言密严国,威德化自然,无始亦无终,本昔如来地,出过于三有,寂静无所为,自利及利他,功业悉成满,非不此成佛!欲中施佛事,要从于密严,化为无量亿,常依于正定,游戏诸神通,一切国土中,如月无不见,随诸众生类,所应而化益。十地华严等,大树与神通,胜鬘及余经,皆从此经出。此经最殊胜,众经莫能比,仁主及诸王,宜应尽尊敬!欲色无色界,无想等天宫,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此土诸宫殿,如莲备众饰,是一切如来,净智之妙相。佛及诸菩萨,常在于是中!世尊恒住禅,寂静最无上,依自难思定,现于众妙色,色相无有边,非余所能见。

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诸修观行者,色相皆亦然。或见天中天,赫奕含众彩,诃利占波色,真金明月光,孔雀素罗瞿,珊瑚莲电等;或见身羸瘦,弊服寝茅中;或如千日光,处大莲华上;或见诸菩萨,顶饰龙王髻;或以帝青宝,庄严为宝冠;或见轮幢文,鱼螺等众相;或见光丽色,如霓而拖空;或见以须弥,置之于右掌;或持大海水,其状如牛迹;或见作人王,冕服当轩宇,辅佐众围绕,共宣于国化;或见诸菩萨,最上修行者,说于自境界,先佛所知法;或说以智定,速转于所依,得如幻之身,种种皆无碍;或示了于境,断诸取著业,诸见皆已除,不受于诸有,譬如膏炷尽,灯灭而涅槃;或有示修行,一切波罗蜜,衍那之大会,周给无穷尽,苦行持戒等,种种诸仪则。极乐庄严国,人非胎藏生,身相如真金,光色常圆满。瑜伽自在者,安乐及光明,斯人之境界,百分无其一。极乐中之人,自然随念食,牟尼胜自在,定为甘露味。宝树名如意,游憩于其下,妙金为碎末,布地以庄严,地莲及众华,数荣而菡萏,如是具严饰,不可得为喻。若人有净信,善巧行诸禅,爱乐佛功德,专精以回向,即于佛胜土,莲华而化生,众相以庄严,皎镜无尘垢。

讲解部分:

 

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华严经

 

各位尊者:

大家好!非常高兴我们次坐在这里


闭上眼睛来到密严刹土。此土最微妙,非余所能及,佛与诸菩萨,清净之所居。三昧乐现前,以此而为食,欲生斯土者,当修真实观。


有的师兄说,我们讲解《大乘密严经》的时候的语调都变了,都不自然那肯定是因为你没有打坐来听这部经。


接着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继续来看一下伟大的金刚藏菩萨所讲说的偈颂,希望大家深入禅定来品味。

【名生本于相,相起复从缘,种种诸分别,皆因相而有。

金刚藏菩萨说一切的名字相一切的概念都依着而生。是怎么生起的呢?又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众生用眼、耳、鼻、舌、身、意,针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分别。这些分别的基础就是「相」的种种差异。「根」「境」相对,我们的六根与外在的六尘相对,就有了种种的分别。

根境瓶衣等,蕴法所合成,分别从此生,了知而简异。】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瓶子的时候,想到这个瓶子和另一个瓶子之间的差异,或者也想起这个瓶子的来源;看到衣服的时候,想起它与另一件衣服的差异,或者推究这件衣服是怎么来的世间的诸物都是蕴、法所合成。五蕴---色、受、想、行、识是外在的客观规律,上的规律。依着蕴,依着法,分别就这样产生了。当你深入禅定去了解这一切的时候,拆分到因缘两者的时候,又觉得事事物物都是如此地简单,在简单中产生了诸多上的差异。

【若动若非动,一切诸世间,皆因痴暗生,愚冥以为体。】

不管是动态的还是非动态的,一切世间诸物都是因着众生无明的愚痴和幽暗而产生的。众生愚痴而暗冥,缺少光明,缺少智慧。愚痴和暗冥成为了众生普遍的问题。

【长短等诸色,音声与香界,甘苦坚滑等,意识之所缘。】

种种色相上的差异,或是声音相的差异;鼻子闻到的香味,这些味觉上的差异;或者舌头去品味,是甘甜还是苦涩我们的手我们的身体去触摸,是坚固、艰涩还是光滑等等。眼、耳、鼻、舌、身作为一个个物相的入口,我们的意识(第六意识)又生起了别(了别为识),生起了别、判断的功能所以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加上意识,它就是我们平常攀缘外在、外相所用的触手---六个触手。

【善与不善性,有为无为法,乃至于涅槃,斯为智之境。】

关于善还是不善这些性质,或者只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乃至于这是不是涅槃法呀?到这里,你去分别善与不善,分别有为无为,分别是否是涅槃之法的时候,慢慢地就由前六识过渡,过渡到了智慧境界。这种智慧一开始也是第六意识所体现出来的:我能够分别善与不善有为无为,乃至于涅是第六意识好像大脑很活跃一样,但其实它内在也是牵扯到这个阿赖耶识内部的智慧

【念念常迁转,皆依识以生。譬如磁石力,吸铁令回转

表面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触手在起作用,实际上背后依识而生,依着阿赖耶识而生。一切为识心幻化难道你的六个触手不是识心幻化的吗?你的念头念念在迁动,在流转,这念念难道不是识心幻化的吗?一切来自于你的内在,无有一物出离于你的内在。就好像磁石能够吸引东西,有吸引力。那磁石吸铁的时候,甚至可以让铁回转。我们拿一个铁钉到吸铁石的附近,有的时候吸铁石自己的这个吸力使铁钉开始转动是不是?这是经常的情况。

【末那于藏识,当知亦复然。】

这个末那识---第七识,表面上我们很少提到它,说「恒审思量的我执」,就是第七末那识的时候叫它意根---意识之根,也是末那识。

那么末那识对于阿赖耶识这个藏识本身也是有影响力的,就好像磁石吸铁的时候让铁回转一样,末那识对于阿赖耶识还是有影响力的。

【如蛇有二头,各别为其业

又好像蛇有两个头,这个头造作这个业,那个头造作那个业。

【染意亦如是,执取阿赖耶,能为我事业,增益于我所

这个被染污的意根执取阿赖耶---被染污的意根,就是被分别心所染污的这个第七识,也是这样的,它强烈地把阿赖耶整个大仓库都当作是我的,很执取那个」(因为第七识意根就代表那个强烈的「我执」),所以它认为这个大仓库不管有多大,装的东西全是我的能为我事业,为而造作一切,为而累积一切善种子、恶种子、染种子、净种子。增益于我所,阿赖耶识再大都是我的

【复与意识俱,为依而转谢。】

这个意根(第七识),一方面执取阿赖耶都是我的,另一方面又影响了你的意识,影响了你「了别为识」的这个第六意识。为依而转谢,使得第六识其实也是为第七识打工,为它服务。有的时候,意识也能够被第七识影响而转谢,而变得衰微。所以,这个强大的「我执」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相当明显。我们也曾经讲,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自恋感,一种自恋的本能,只是有轻有重而已。那个自恋其实就是第七识末那识---强烈的「我执」。第七识妄图控制一切,一切都为它服务一样,它觉得万物为服务,我身体的所有功能以及我阿赖耶识的仓库都是我的

【身中暖触生,运动作诸业。】

因为这种强烈的「我执」,既然是「我执」,就想要自我维护自我夸耀自我增益等等,一切为而服务。所以呢,「身中暖触生」,代表你身体中的欲望产生了欲望有的时候被称之为欲火身中一种暖触产生了,你就开始起种种的造作,比如说食、色方面,为食物、为性欲各方面起种种的造作。

饮食及衣服,随事而受用腾跃或歌舞,种种自欢娱,持诸众生身,斯由意功力。

我们吃东西穿衣服做各种事想要得到各种益处或者开心了,我们就激动得想要腾跃跳起来或者是载歌载舞种种自我的欢娱,或者我们想要控制其他的众生、控制身边的人、控制一切社会关系都为我所用。斯由意功力」,都是「我执」这个意根末那识在推动。

【于如梦翳等,一切诸境界,起种种分别,不知唯自心。】

那么「我执」炽盛的时候,你就陷在这个梦幻中,陷在眼睛这个没来由的眼病当中,把一切假的当真的。在种种境界中起种种分别,不知道都是自心所现。也就是说:强大「我执」使我们变得糊涂而不清醒。


「我执」是最深的麻醉剂,麻醉了所有我们。我们做任何事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个「自我」就是末那识,就是意根,就是「我执」。甚至我们在选择任何一个法门修习的时候,会说我喜欢我受用我激动,所以我选择。选择师父的时候是这样,选择宗教信仰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选择一切都基于这个根深蒂固「我执」---第七识末那识。

【如人在空中,走索以游戏,飘危不安固,分别亦如是

接下来,金刚藏菩萨说就像人耍杂技在空中走一条绳索来游戏,飘危不安固」,的时候左摇右晃,让下面的观众看得心惊肉跳。有的时候这个走钢索的人可能手里拿一个长长的杆子去帮助平衡,但是看上去是飘忽而危险,一点都不稳固、不安全。我们的分别心就是这样飘危而不安固,飘飘荡荡

分别无所依,但行于自境。】

分别心没有一个固定的安处之所,它只是随着外在的境缘而变化,外在变了它就变了。所以,分别心就好像是那个在高空之处走钢索的人,甚至手里都没有拿一个平衡杆木,左摇右晃我们的分别心就是这样不稳定,它不知道自己行于自心所现化的境界当中,它只是在上起种种的分别。

【譬如镜中像,识种种而见。】

又好像镜子中的形象,识种种而见」。镜子中现出形象了,我们的这个了别为识(这个第六意识就开始起种种分别了:今天看上去怎么浮肿了?昨天喝了太多水,今天早晨起来浮肿了或者看到这里长了一个痘痘怎么样了……就执取这个镜中的形象。

愚夫此迷惑,非诸明智者。】

愚夫嘛,上起种种分别,就开始生起种种的情绪情绪是因为著相那么真正明智者不会这样,不会因为上的一点点变化就起来自己心灵内在的一些波动。

【仁主应当知,此三皆识现,于斯远离处,是即名真实。】

所以金刚藏菩萨说仁慈的尊者们,你们要知道,根、尘、识,本质里都是阿赖耶识的识心幻化出来的,你们如果离开根、尘、识,那个就是最真的真如实际啊!

还是讲那句我们重复过无数次的佛讲的)话:放下六根,放下六尘,放下六识没有了根、尘、识这三者,这三者都是识心的幻化。如果远离了识心的幻化,那就到了识心的本质---真如实际

【持进菩萨等,及圣目乾连,遍观诸亿刹,种种皆严好,于彼庄严中, 此土最殊胜。】

所以,金刚藏菩萨说持进菩萨等等圣者,以及圣者目乾连,遍观诸亿的佛国净土,虽然每个佛国净土都是如此庄严美好,但是在众多庄严美好的佛国当中,持进菩萨以及目乾连等等大圣人都感觉到,密严佛国才是最殊胜的


为什么呢?密严佛国总是强调让你忘掉所有分别,离开所有根、尘、识,到达一真法界---真如实际的本质。


像我们在讲其关于佛国净土的经典的时候,还会告诉你这里是什么样那里是什么样琉璃为地金绳界道种种莲花什么声音美妙香味美妙圣人美妙……讲种种的给你。但是在《密严经》中一再强调:你要离开你所有的分别起念。所以持进菩萨和目乾连等等大圣者已经感觉到这么多佛国净土中,来到密严佛国就是不一样密严佛国是所有庄严佛国中最为殊胜的


所以在密严佛国加持过的圣者们就是不一样。

【极乐及现喜,乃至于下方,无量亿土中,诸佛所称赞,皆言密严国,威德化自然,无始亦无终,】

金刚藏菩萨说无论是极乐世界,还是现喜佛国,乃至于下方世界无量亿的佛国当中,所有诸佛都在称赞密严佛国的威德。密严佛国的威德无量、无数、无穷,又能够自然应化一切,无始亦无终。

【本昔如来地,出过于三有,寂静无所为,自利及利他,功业悉成满,非不此成佛!】

密严佛国本身就是如来的法身之地,超过了三界,超过了三有。一切诸佛在这里无所为而变为一切,圆满了自利及利他的一切事业。非不此成佛,如果你不到达密严佛国淬炼一番,你简直无法成佛。

【欲中施佛事,要从于密严,化为无量亿,常依于正定,游戏诸神通,一切国土中,如月无不见,随诸众生类,所应而化益。】

你在一切的欲想中施为一切的佛事,都要得到密严佛国的加持。在密严佛国中,你甚至可以分身无量亿,这无量亿的分身都常依着正定三摩地你可以在密严佛国游戏一切神通,在一切佛国净土中像月亮一样普照一切处,让一切众生都能看到你,没有众生看不到你。在密严佛国加持过,你能随着众生频率的差异应化无量无边的身形而利益众生。

【十地华严等,大树与神通,胜鬘及余经,皆从此经出。】

金刚藏菩萨说诸位仁者呀,像《十地经》《华严经》《大树经》《神通经》《胜鬘经》等等经,大家都相当地熟悉吧,那些经都是源自密严佛国的也就是说,众多的大乘了义经典都是源自密严刹土的境界。

【此经最殊胜,众经莫能比,仁主及诸王,宜应尽尊敬!欲色无色界,无想等天宫,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

在众多的经典中,《大乘密严经》是最为殊胜的,从某个角度讲,其一切经简直没有办法跟它相媲美。诸位仁者们诸位大王们,你们一定要用你们最诚的心去尊敬《大乘密严经》。无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还是外道所执著的无想天等天宫,佛陀都已经超越了,超过了,诸佛如来常在密严净土安住

【此土诸宫殿,如莲备众饰,是一切如来,净智之妙相。佛及诸菩萨, 常在于是中!】

在密严净土的诸宫殿当中,像莲花一样完备具足众多饰品,像莲花一样被众多饰品所庄严。密严净土是一切如来的净妙智慧之相诸佛及诸菩萨常在密严净土中。 

【世尊恒住禅,寂静最无上,依自难思定,现于众妙色,色相无有边,非余所能见】 

安住在禅定中的世尊们,恒处在密严净土。禅定中的诸佛们,他们是如此寂静,他们是三界至尊,他们是最无上的智者。他们依靠着自身那不可思议的、难以思量的定境,在定境中现化出众多妙色之相。这些色相是无有边际的,其他不修正定、未达密严之境的众生是看不到的。

【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诸修观行者,色相皆亦然

在密严境界中,我们能够看到庄严的极乐世界,看到伟大的世尊---无量寿佛,也能看到很多在极乐世界修习观行、修习止观的圣者们,他们的色相是多么殊妙美好啊!

【或见天中天,赫奕含众彩诃利占波色,真金明月光,孔雀素罗瞿,珊瑚莲电等

我们看到天中之天---无量寿佛,赫赫放着大光芒,光彩熠熠,众彩合成。极乐世界如此美好

【或见身羸瘦,弊服寝茅中;或如千日光,处大莲华上

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圣者,身体是如此羸瘦,穿着粗弊的衣服,寝卧在茅棚当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圣者,放着像一千个太阳一样的大光明,处在大莲花之上。

【或见诸菩萨,顶饰龙王髻,或以帝青宝,庄严为宝冠;或见轮幢文,鱼螺等众相或见光丽色,如霓而拖空;或见以须弥,置之于右掌,或持大海水,其状如牛迹

我们也看到诸多菩萨们,头顶上装饰着龙王的宝髻,或者用帝青宝用种种宝冠去庄严我们也看到法轮或者法幢的纹饰,也看到鱼形或者螺形种种的形象装饰也看到种种的光丽之色像霓虹拖在空中我们也看到诸佛世尊能够把整个须弥山放在自己的右手掌中。他们也能够一手持起所有的大海水,大海水对他们而言就好像牛蹄踩过的痕迹那样狭小。

【或见作人王,冕服当轩宇,辅佐众围绕,共宣于国化;】

在密严境界中,我们也见过人中的国王,穿着极其庄严的服饰,靠着非常轩敞的殿宇,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是辅佐他们的大臣们,这些大臣们帮助人中的国王一起去宣导教化国民。

【或见诸菩萨,最上修行者,说于自境界,先佛所知法;】

我们在密严境界中也见过诸多的菩萨们,这些最上的修行者在各自讲说各自证得的境界。在诸佛面前,这些菩萨们可能在讲说他们所证知的一切法。

【或说以智定,速转于所依,得如幻之身,种种皆无碍;】

的时候诸位菩萨们这些最上的修行者,在讲说智慧之禅定,怎样快速把转成,证得如幻的应化身,获证诸多的神通自在,无有障碍。

【或示了于境,断诸取著业,诸见皆已除,不受于诸有,譬如膏炷尽,灯灭而涅槃;】

的时候,这些菩萨们,这些最上的修行者,也给大家展示种种的禅定境界,告诉大家自己是怎样断除了自己的执取、分别之心的。这些菩萨们也会告诉大家怎样做到了法空的,诸见皆已除,无论是烦恼障、所知障,完全打碎消除,不再受三界诸有的任何影响和牵绊就好像注满油膏的灯柱已经烧尽,灯的光芒已经灭失,三界的所有缠缚都已消除,从而证得解脱涅槃。

【或有示修行,一切波罗蜜,衍那之大会,周给无穷尽,苦行持戒等,种种诸仪则。】

也有菩萨们告诉大家到底该怎样修行六度、六波罗蜜是什么样子的,「衍那大乘法会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菩萨们在衍那大乘法会上给众生讲说无穷尽的解脱妙法甚至有的菩萨也在讲说他是怎样修苦行的他是怎样认真持戒的,讲说种种修法的仪轨、仪则。

【极乐庄严国,人非胎藏生身相如真金,光色常圆满。】

在密严净土中遍观一切佛国是如此轻松,我们能够看到,在庄严的极乐世界这个美好的佛国中,极乐世界的众生都不是胎生的,而是化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身相都像真金一样,散发着圆满的光明。     

【瑜伽自在者,安乐及光明,斯人之境界,百分无其一。】

这些修习禅定的自在者,在无边的安乐中散放光明。极乐世界的这些修行者,他们的禅定境界百分无其一,也许一百个众生里才能有一个证得这样的境界吧。

【极乐中之人,自然随念食,牟尼胜自在,定为甘露味。】

极乐世界的众生,随着念头而食想要吃东西的时候,自然生起一个饮食的念头,食物就在自己的面前了就好像有摩尼宝珠在手一样,想什么有什么,是如此殊胜自在呀!他们常常在禅定中享受甘露的妙味。

【宝树名如意,游憩于其下,妙金为碎末,布地以庄严,地莲及众华,数荣而菡萏,如是具严饰不可得为喻。】

极乐世界的宝树都叫如意树如意树,随着众生的心意展现不同的形色。

极乐世界的众生游览、游玩、休息,都在宝树之下。我们看到极乐世界那些微妙的金子就像碎末一样铺满了整个地面,是如此庄严。地面上有众多的大莲花,还有众多微妙的天花,无数次兴盛那些菡萏(尚未盛开的莲花)比比皆是。就是这样,如此地庄严,充满了无量无穷的美妙饰品……极乐世界的美好,简直没有办法用比喻去形容。

【若人有净信,善巧行诸禅,爱乐佛功德,专精以回向,即于佛胜土,莲华而化生,众相以庄严,皎镜无尘垢。】

要是有众生怀着清净无染的信心,在佛陀的指导下,善巧修习诸种禅定;要是有众生爱乐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功德,专心精进修习,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之道,就可以在阿弥陀佛殊胜国土上莲花中化生一旦化生就众相庄严,好像在皎洁的明镜中看到自己的庄严之相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尘垢。

极乐庄严国,人非胎藏生,身相如真金,光色常圆满。瑜伽自在者, 安乐及光明,斯人之境界,百分无其一。极乐中之人,自然随念食,牟尼胜自在,定为甘露味。宝树名如意,游憩于其下,妙金为碎末, 布地以庄严


地莲及众华,数荣而菡萏,如是具严饰,不可得为喻。若人有净信,善巧行诸禅,爱乐佛功德,专精以回向。即于佛胜土,莲华而化生,众相以庄严,皎镜无尘垢。


极乐及现喜,乃至于下方,无量亿土中,诸佛所称赞,皆言密严国,威德化自然,无始亦无终,本昔如来地,出过于三有,寂静无所为,自利及利他,功业悉成满,非不此成佛! 欲中施佛事,要从于密严,化为无量亿,常依于正定,游戏诸神通,一切国土中,如月无不见,随诸众生类,所应而化益。


此经最殊胜,众经莫能比。


欲色无色界,无想等天宫,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此土诸宫殿, 如莲备众饰,是一切如来,净智之妙相。佛及诸菩萨,常在密严中。

相关文章

《弟子规》浅释 01

《弟子规》浅释 01

国学︽弟子规︾  恒宁老师浅释《弟子规》浅释01各位家人、各位好朋友、各位同学!很高兴我们能够聚集...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华严经》275(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我们继续来学习普贤菩萨,也就是普贤王如来所讲的偈颂:【或有观见一毛孔,具足庄...

【禅修课】第三期 031 “正念”

【禅修课】第三期 031 “正念”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华严经》273(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在前面的两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一下三昧之王——伟大的普贤菩萨有着怎样...

【禅修课】第三期 028 “怎样修”

【禅修课】第三期 028 “怎样修”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0(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华严经》270(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又见一切诸宝镜中种种形像。所谓:或见诸佛众会道场,或见菩萨众会道场,或见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